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机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稻联合收割机有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在收割之后会统一集中起来进行装袋处理,但是现有的分离箱往往只有一个出谷口,无法满足同时进行多个装袋工作,且由于只有一个出谷口往往容易使分离箱内的谷物装的满满的,使得后续收割的谷物无法再运输进分离箱内,直接造成谷物浪费的情况,后来申请人于2014.05.21申请了一项专利名称为全喂入式新型联合收割机申请号为2014202601126的实用新型专利,但是后来在实际使用时,该技术无法应对不同高低地面的收割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它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地面的切割工作,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且适应能力强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包括机架,在机架前端设有割台,割台内装有拨禾器,拨禾器由四排拨杆组组成,并通过一侧的皮带轮带动,在拨禾器后端设有一个能够上下升降的割杆滚筒,该割杆滚筒固定在左右两根支杆的前端,两根支杆分别与后端的活动杆套一体化相连,且在两根支杆的前端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万向轮,从而使得该割杆滚筒能够根据万向轮与地面接触时调节高低从而处理不同高度的稻杆。
所述割杆滚筒通过一旁的皮带轮与后端机架上的电机动力相连。
所述活动杆套通过设置在其中间位置处的固定轴与机架上的轴承座相连。
所述活动杆套与固定轴之间为活动连接,活动杆套能够以固定轴为中心进行360°旋转。
在所述机架的后端还设置有谷杂分离装置及将谷物送往谷杂分离装置的风管。
在所述谷杂分离装置一旁设置有与谷杂分离装置相连通的风机,该风机能够将谷物提升到谷杂分离装置内。
在所述机架上另设有控制台及座位。
在所述机架底部设置有履带结构。
所述履带结构通过设置在履带内侧的滚轮带动。
所述滚轮通过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动力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割杆滚筒能够实现对不同高度的稻杆进行切割处理的过程,从而使得收割机应用的范围更广,既能适用南方的水稻同时也能够适用于北方的小麦,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且适应能力强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割台,3-割杆滚筒,4-支杆,5-万向轮,6-风管,7-谷杂分离装置,8-风机,9-控制台及座位,10-履带结构,11-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一种新型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包括机架1,在机架1前端设有割台2,割台2内装有拨禾器,拨禾器由四排拨杆组组成,并通过一侧的皮带轮带动,在拨禾器后端设有一个能够上下升降的割杆滚筒3,该割杆滚筒3固定在左右两根支杆4的前端,两根支杆4分别与后端的活动杆套一体化相连,且在两根支杆4的前端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万向轮5,从而使得该割杆滚筒3能够根据万向轮5与地面接触时调节高低从而处理不同高度的稻杆。
所述割杆滚筒3通过一旁的皮带轮与后端机架1上的电机动力相连。
所述活动杆套通过设置在其中间位置处的固定轴与机架1上的轴承座相连。
所述活动杆套与固定轴之间为活动连接,活动杆套能够以固定轴为中心进行360°旋转。
在所述机架1的后端还设置有谷杂分离装置7及将谷物送往谷杂分离装置7的风管6。
在所述谷杂分离装置7一旁设置有与谷杂分离装置7相连通的风机8,该风机8能够将谷物提升到谷杂分离装置7内。
在所述机架1上另设有控制台及座位9。
在所述机架1底部设置有履带结构10。
所述履带结构10通过设置在履带内侧的滚轮11带动。
所述滚轮11通过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动力相连。
本实用新型通过该割杆滚筒3能够实现对不同高度的稻杆进行切割处理的过程,从而使得收割机应用的范围更广,既能适用南方的水稻同时也能够适用于北方的小麦,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且适应能力强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