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鱼运输中的中空纤维膜式充氧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活鱼运输中的中空纤维膜式充氧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730683.X (22)申请日 2018.05.16 (73)专利权人 杭州凯洁膜分离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311106 浙江省杭州市钱江经济开发 区顺风路536号16幢 (72)发明人 施世照 汤秋江 施世兵 黄依群 颜才印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代理人 戴锦跃 (51)Int.Cl. A01K 63/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活鱼运输中的中空纤维膜式充氧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鱼运输中。
2、的中空 纤维膜式充氧装置, 包括由中空纤维膜构成的混 氧管, 中空纤维膜的内部设置有只透气而不透水 的疏水性中空纤维膜丝, 混氧管的进水口通过第 一水管与运输箱的出水口相连, 第一水管上设置 有循环泵, 混氧管的出水口连接有与运输箱的进 水口相通的第二水管, 混氧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进 气口; 具有运输方便减小氧气源浪费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8191911 U 2018.12.07 CN 208191911 U 1.一种活鱼运输中的中空纤维膜式充氧装置, 其特征是: 包括由中空纤维膜构成的混 氧管(1), 中空纤维膜的内部设置有只透气而不透水的疏水性中空纤维膜丝。
3、, 混氧管(1)的 进水口通过第一水管(4)与运输箱(2)的出水口相连, 第一水管(4)上设置有循环泵(3), 混 氧管(1)的出水口连接有与运输箱(2)的进水口相通的第二水管(5), 混氧管(1)的侧壁上设 置有进气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鱼运输中的中空纤维膜式充氧装置, 其特征是: 进气口 (11)连接有向混氧管(1)通入空气的抽气泵(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鱼运输中的中空纤维膜式充氧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第 一水管(4)和第二水管(5)均由UPVC材料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鱼运输中的中空纤维膜式充氧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混 氧管(1)。
4、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口(12), 出气口(12)上设置有气体阀(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鱼运输中的中空纤维膜式充氧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混 氧管(1)的进水口设置有密封组件(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活鱼运输中的中空纤维膜式充氧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密 封组件(8)包括套设在混氧管(1)上并具有进口和出口的密封管套(81), 密封管套(81)的出 口与混氧管(1)的进水口相对, 所述密封管套(81)内设置有用于密封混氧管(1)进水口的第 一动环(82)和第二动环(83), 密封管套(81)内设置有分别提供第一动环(82)和第二动环 (83)朝向混氧管(1)进水口方向的。
5、第一弹簧(84)和第二弹簧(8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活鱼运输中的中空纤维膜式充氧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第 一动环(82)和第二动环(83)上均设置有朝向密封管套(81)进口的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活鱼运输中的中空纤维膜式充氧装置, 其特征是: 所 述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上设置有滤网。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191911 U 2 一种活鱼运输中的中空纤维膜式充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氧装置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活鱼运输中的中空纤维膜式充氧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运输途中, 影响鱼类存活率与许多因素相关,。
6、 但造成死亡的根本原因就是缺氧。 由 于氧气在水中溶解度较低, 为解决水产品因缺氧而死亡的问题, 以前均采用机械充氧、 密封 充氧等。 但是在运输中需要带大量的氧气瓶, 而且由于无法混合均匀, 不但会浪费大量的氧 气源, 而且还会产生运输箱中的溶解氧不够而产生水产品死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鱼运输中的中空纤维膜式充氧装置, 具有运输方 便减小氧气源浪费的优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 一种活鱼运输中的中空纤维膜式充氧装置, 包括由中空纤维膜构成的混氧管, 中 空纤维膜的内部设置有只透气而不透水的疏水性中空纤维。
7、膜丝, 混氧管的进水口通过第一 水管与运输箱的出水口相连, 第一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泵, 混氧管的出水口连接有与运输箱 的进水口相通的第二水管, 混氧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 0006 采用上述方案, 运输箱中的水通过循环泵进入由中空纤维膜构成的混氧管内, 由 于中空纤维膜丝内部只透气不透水, 因此混氧管内的水不会渗透到管外, 同时空气从中空 纤维膜丝外侧进入混氧管内, 融入混氧管内的水中, 由于此时流入混氧管中的水的氧气已 经被鱼类消耗, 中空纤维膜丝外侧的氧浓度大于中空纤维膜丝内侧的氧浓度, 空气中的氧 气融入水中, 空气中的氧气通过第二水管通入运输箱中。 使得运输中不需要氧气源就可以 对运输。
8、相中的水进行充氧, 并且也不需要使用气体混合机, 减小运输车携带的负担。 0007 优选的, 进气口连接有向混氧管通入空气的抽气泵。 0008 采用上述方案, 通过抽气泵加快空气的流速, 增加同一时间内进入中空纤维膜丝 外侧的空气, 加快氧气进入水中的速度, 增加运输箱中水的含氧量。 0009 优选的, 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均由UPVC材料构成。 0010 采用上述方案, UPVC管是氯乙烯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制成的无定形热塑性树脂加一 定的添加剂 (如稳定剂、 润滑剂、 填充剂等) 组成, 除了用添加剂外, 还采用了与其它树脂进 行共混改性的办法, 使其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它具有耐腐蚀性强、。
9、 流体阻力小、 机械强度 高、 卫生无毒、 质地轻、 安装施工方便、 给水管的适温性能、 水密性好等优点。 0011 优选的, 所述混氧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口, 出气口上设置有气体阀。 0012 采用上述方案, 通过气体阀将混氧管内的压力控制0.1MPa, 给予氧气融入水中的 最合适压强, 同时减缓混氧管的压力。 0013 优选的, 所述混氧管的进水口设置有密封组件。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191911 U 3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套设在混氧管上并具有进口和出口的密封管套, 密 封管套的出口与混氧管的进水口相对, 所述密封管套内设置有用于密封混氧管进水口的第。
10、 一动环和第二动环, 密封管套内设置有分别提供第一动环和第二动环朝向混氧管进水口方 向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 0015 采用上述方案, 当水通过密封管套的进口时, 水推动第一动环和第二动环分别挤 压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 使得第一动环和第二动环分离, 水通过混氧管进水口进入混氧管 内。 0016 当水流停止时, 第一动环和第二动环失去水流的压力, 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 复位, 将混氧管进水口的封闭, 防止在混氧管在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有杂物通过混氧管进水 口进入混氧管而导致混氧管堵塞。 0017 优选的, 所述第一动环和第二动环上均设置有朝向密封管套进口的斜面。 0018 采用上述方案, 通过斜面。
11、增大水流对于第一动环和第二动环的推力, 减小第一动 环和第二动环对水流的阻力。 0019 优选的, 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上设置有滤网。 0020 采用上述方案, 通过滤网将空气中的杂物阻隔在滤网外, 防止杂物将进气口或者 出气口堵住。 0021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 1、 无需使用氧气源, 只需使用空气作为进气源就行, 减小了氧气源的浪费; 0023 2、 无需使用气体混合器, 减小运输时运载的负担。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框图; 0025 图2是实施例二的结构框图; 0026 图3是实施例二中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中, 1、 混氧管。
12、; 11、 进气口; 12、 出气口; 2、 运输箱; 3、 循环泵; 4、 第一水管; 5、 第二 水管; 6、 抽气泵; 7、 气体阀; 8、 密封组件; 81、 密封管套; 82、 第一动环; 83、 第二动环; 84、 第一 弹簧; 85、 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上” 、“下” 、“左” 、“右” 等指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 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13、,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0 实施例1: 一种活鱼运输中的中空纤维膜式充氧装置, 如图1所示, 包括混氧管1, 混 氧管1由中空纤维膜构成, 中空纤维膜的内部设置有只透气而不透水的疏水性中空纤维膜 丝, 混氧管1的进水口通过第一水管4与运输箱2的出水口相连, 第一水管4上设置有循环泵 3, 混氧管1的出水口连接有与运输箱2的进水口相通的第二水管5。 0031 第一水管4和第二水管5均由UPVC材料构成, UPVC管是氯乙烯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制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191911 U 4 成的无定形热塑性树脂加一定的添加剂 (如稳定剂、 润滑剂、 填充剂等) 。
14、组成, 除了用添加剂 外, 还采用了与其它树脂进行共混改性的办法, 使其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它具有耐腐蚀性 强、 流体阻力小、 机械强度高、 卫生无毒、 质地轻、 安装施工方便、 给水管的适温性能、 水密性 好等优点。 0032 混氧管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11, 进气口11连接有进气管, 进气管上连接有抽气 泵6, 抽气泵6向混氧管1通入空气。 0033 混氧管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出气口12, 出气口12上连接有出气管, 出气管上设置有 气体泵, 通过气体泵, 将混氧管1内的压力控制在0.1MPa。 0034 值得一提的是, 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上设置有滤网 (图中未标出) 。 0035 。
15、使用过程: 0036 运输箱2中的水通过循环泵3进入由中空纤维膜构成的混氧管1内, 由于中空纤维 膜丝内部只透气不透水, 因此混氧管1内的水不会渗透到管外, 同时打开抽气泵6, 将空气聚 集在从中空纤维膜丝外侧, 并且通过调节气体阀7, 将混氧管1中的压强控制在0.1MPa。 由于 此时流入混氧管1中的水的氧气已经被鱼类消耗, 中空纤维膜丝外侧的氧浓度大于中空纤 维膜丝内侧的氧浓度, 空气中的氧气融入水中, 空气中的氧气通过第二水管5通入运输箱2 中, 使得运输中不需要氧气源就可以对运输相中的水进行充氧, 提供鱼类需要的氧气。 0037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混。
16、氧管1的进水口设置有密封组 件8, 密封组件8包括套设在混氧管1上并具有进口和出口的密封管套81, 密封管套81的出口 与混氧管1的进水口相对, 密封管套81内设置有用于密封混氧管1进水口的第一动环82和第 二动环83, 密封第一动环82和第二动环83上均设置有朝向密封管套81进口的斜面。 0038 密封管套81内设置有分别提供第一动环82和第二动环83朝向混氧管1进水口方向 的第一弹簧84和第二弹簧85。 0039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 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 但 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191911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8191911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8191911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8191911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