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6872989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9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579375.6

申请日:

20180607

公开号:

CN108935191A

公开日:

201812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31/00,A01K63/00,A01K67/02

主分类号:

A01K31/00,A01K63/00,A01K67/02

申请人:

南京市畜牧家禽科学研究所(南京市家畜品种改良站)

发明人:

何宗亮,匡伟,郗正林,伍冠锁,姚远

地址:

210036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湘江路32号

优先权:

CN201810579375A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戴朝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场址选择;(2)鸭舍建设;(3)活动场与嬉水池搭建:鸭舍与池塘之间通过栅栏围挡成活动场,用围网将池塘分隔成嬉水池;(4)清塘消毒;(5)养殖管理:(a)养殖密度:每亩鱼塘放养1000‑1500尾鱼苗和90‑160只鸭;(b)科学饲养;(c)环境控制;(d)池塘消毒;(6)放鸭管理:每天分2个时间段放鸭进入嬉水池;(7)疾病防控:按疾病免疫程序对鸭进行免疫接种,发现病鸭及时隔离治疗。本发明通过嬉水池分时段分区域轮流放养鸭群,优化鸭粪进入鱼塘水体的频率和数量,大幅提高池塘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应用光合细菌抑制水体病原微生物技术,减少池塘病原微生物数量,达到改善养殖环境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场址选择:选择水量充足,无污染源,交通便利的池塘(1)并改建成长宽比为(2-4):1的长方形;所述池塘塘底平坦,池底坡比为1:3,池塘水深2.0-3.0m;(2)鸭舍建设:选择地势高、阳光充足、干燥的地方建设鸭舍(2);所述鸭舍(2)距离池塘(1)40-50m;(3)活动场与嬉水池搭建:所述鸭舍(2)与池塘(1)之间通过栅栏(3)围挡成活动场(4);用围网(5)将池塘(1)水面纵向一分为二,靠近活动场(4)一侧的池塘水面作为嬉水池(6);所述嬉水池(6)通过围网(5)均匀隔断分为三个区域;(4)清塘消毒:将池塘(1)排水至水深低于1m,每亩池塘投入40-80kg茶麸浸泡1-2d,再用80-120kg粉末状石灰泼洒鱼塘,静置10-15d后放水入池塘;(5)养殖管理:(a)养殖密度:每亩鱼塘放养1000-1500尾鱼苗和90-160只鸭;(b)科学饲养:合理配制鸭饲料并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所述饲料投放于鸭舍(2)地面,分3-5个投放点,每天饲喂2-3次;(c)环境控制:每天将鸭舍中残留饲料清扫入池塘喂鱼,每4-8d清理消毒鸭舍及活动场,清理出的鸭粪集中堆积发酵;(d)池塘消毒:采用光合细菌进行全池泼洒,每7d泼洒一次,光合细菌浓度为1.8×10-3.0×10cfu/m;(6)放鸭管理:每天分2个时间段放鸭进入嬉水池(6),所述嬉水池(6)三个区域轮流使用,每7d更换一次。(7)疾病防控:按疾病免疫程序对鸭进行免疫接种,发现病鸭及时隔离治疗,非工作人员杜绝进入养殖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围网(5)水下部分的长度为0.5-0.7m,高出水面的距离为0.5-0.7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鱼苗由数量比2:3:3:2的鲢鱼、鳙鱼、鲤鱼和鲫鱼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鸭饲料由40-60份豆粉、10-20份蔬菜叶、5-10份鱼骨粉、10-15份红薯渣、10-15份小麦、4-8份中药粉混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0.3-0.6‰wt;其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中有效活菌含量为2×10cfu/k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光合细菌为蓝细菌、紫细菌、绿细菌、日光杆菌、红色杆菌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的2个时间段分别为:6:00-11:00和15:00-20:0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鸭肉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养鸭业的迅速发展,传统养鸭模式的鸭与粪便直接接触,鸭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垫料需求增加、粪污染严重等弊端日益突出,受养殖技术及观念的影响,养鸭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饲养方法落后、设施设备简陋、规模化程度低、生物安全不完善、粪污排放不达标等,养殖环境的恶化将严重影响鸭肉及相关产品的质量,健康生态养殖对发展养鸭业具有重要意义。申请号为201720599592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生态鱼鸭套养的方法,采用茶枯和石灰对池塘消毒,利用中草药对鸭棚消毒,并按照合理比例进行鱼鸭的饲养,但是仅依靠消毒方法并不能解决鸭粪对全池塘水域的环境影响,因此需要合理安排鱼鸭的饲养位置以及管理时间,并进行区域规划,以解决鸭粪污染池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解决了鸭粪持续性进入鱼塘导致水体变质恶化以及对环境污染的问题,促进鱼鸭生态互利套养,改善养殖环境,增加养殖效益。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场址选择:选择水量充足,无污染源,交通便利的池塘并改建成长宽比为(2-4):1的长方形;所述池塘塘底平坦,池底坡比为1:3,池塘水深2.0-3.0m;

(2)鸭舍建设:选择地势高、阳光充足、干燥的地方建设鸭舍;所述鸭舍距离池塘40-50m;

(3)活动场与嬉水池搭建:所述鸭舍与池塘之间通过栅栏围挡成活动场;用围网将池塘水面纵向一分为二,靠近活动场一侧的池塘水面作为嬉水池;所述嬉水池通过围网均匀隔断分为三个区域;

(4)清塘消毒:将池塘排水至水深低于1m,每亩池塘投入40-80kg茶麸浸泡1-2d,再用80-120kg粉末状石灰泼洒鱼塘,静置10-15d后放水入池塘;

(5)养殖管理:

(a)养殖密度:每亩鱼塘放养1000-1500尾鱼苗和90-160只鸭;

(b)科学饲养:合理配制鸭饲料并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所述饲料投放于鸭舍地面,分3-5个投放点,每天饲喂2-3次;

(c)环境控制:每天将鸭舍中残留饲料清扫入池塘喂鱼,每4-8d清理消毒鸭舍及活动场,清理出的鸭粪集中堆积发酵;

(d)池塘消毒:采用光合细菌进行全池泼洒,每7d泼洒一次,光合细菌浓度为1.8×1011-3.0×1011cfu/m3;

(6)放鸭管理:每天分2个时间段放鸭进入嬉水池,所述嬉水池三个区域轮流使用,每7d更换一次。

(7)疾病防控:按疾病免疫程序对鸭进行免疫接种,发现病鸭及时隔离治疗,非工作人员杜绝进入养殖区域。

本发明中,利用围网将池塘纵向一分为二,并将嬉水池均分为3个区域,目的是规范鸭子嬉水活动区域范围,避免过量的鸭粪对全池塘水域的影响;其次,控制鸭子进入嬉水池的频率和时间,也间接避免大量粪污同时进入池塘,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的自净能力,促进鱼鸭生态套养。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步骤(3)中的围网水下部分的长度为0.5-0.7m,高出水面的距离为0.5-0.7m。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步骤(5)中的鸭饲料由40-60份豆粉、10-20份蔬菜叶、5-10份鱼骨粉、10-15份红薯渣、10-15份小麦、4-8份中药粉混合而成。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步骤(5)中的鸭饲料由豆粉、蔬菜叶、鱼骨粉、红薯渣、小麦、中药粉混合而成。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步骤(5)中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0.3-0.6‰wt;其中,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中有效活菌含量为2×1011cfu/kg。应用枯草芽孢杆菌饲料添加技术,增加机体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降低鸭粪便含水量,从而减少粪污排放量,达到鸭群粪污总量减排的目的。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步骤(5)中,所述光合细菌为蓝细菌、紫细菌、绿细菌、日光杆菌、红色杆菌中的任一种。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步骤(6)中的2个时间段分别为:6:00-11:00和15:00-20:00。白天的其他时间将鸭从嬉水池赶入活动场休息,20:00时赶鸭入舍休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生态套养方法是基于养鸭与养鱼同步进行互利共生的生态效应,池塘为鸭提供环境条件,减少陆地寄生虫和其它疾病的危害;鸭群在池塘中嬉水,增加水体溶氧度,摄食鱼类敌害生物,改善水体环境;同时,鸭粪落入水体形成有机腐屑被鱼摄食或游离分解培育水体浮游生物,间接提供鱼的饵料,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养殖综合效益。

2.通过嬉水池分时段分区域轮流放养鸭群,优化鸭粪进入鱼塘水体的频率和数量,大幅提高池塘水体的自净能力。

3.应用枯草芽孢杆菌饲料添加技术,增加机体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降低鸭粪便含水量,从而减少粪污排放量,达到鸭群粪污总量的减排。

4.将鸭舍和活动场清理出的干燥鸭粪集中堆积发酵,杜绝粪便污染池塘,同时应用光合细菌抑制水体病原微生物技术,减少池塘病原微生物数量,降低池塘水体和鸭子肠道内毒素水平,达到改善养殖环境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池塘、2-鸭舍、3-栅栏、4-活动场、5-围栏、6-嬉水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场址选择:选择水量充足,无污染源,交通便利的池塘1并改建成长宽比为3:1的长方形;所述池塘塘底平坦,池底坡比为1:3,池塘水深2.0m;

(2)鸭舍建设:选择地势高、阳光充足、干燥的地方建设鸭舍2;所述鸭舍距离池塘40m;

(3)活动场与嬉水池搭建:所述鸭舍2与池塘1之间通过栅栏3围挡成活动场4;用围网5将池塘1水面纵向一分为二,靠近活动场4一侧的池塘水面作为嬉水池6;所述嬉水池6通过围网5均匀隔断分为三个区域;围网水下部分的长度为0.5m,高出水面的距离0.5m;

(4)清塘消毒:将池塘(1)排水至水深低于1m,每亩池塘投入50kg茶麸浸泡2d,再用100kg粉末状石灰泼洒鱼塘,静置12d后放水入池塘;

(5)养殖管理:

(a)养殖密度:每亩鱼塘放养1200尾鱼苗和150只鸭;其中,鲢鱼240条、鳙鱼360条、鲤鱼360条、鲫鱼240条;

(b)科学饲养:合理配制鸭饲料并添加15g枯草芽孢杆菌,所述饲料投放于鸭舍2地面,分5个投放点,每天饲喂3次;鸭饲料由45份豆粉、14份蔬菜叶、7份鱼骨粉、10份红薯渣、10份小麦、5份中药粉混合而成;枯草芽孢杆菌中有效活菌含量为2×1011cfu/kg;

(c)环境控制:每天将鸭舍中残留饲料清扫入池塘喂鱼,每7d清理消毒鸭舍及活动场,清理出的鸭粪集中堆积发酵;

(d)池塘消毒:采用红色杆菌作为光合细菌进行全池泼洒,每7d泼洒一次,光合细菌浓度为2.5×1011cfu/m3;

(6)放鸭管理:每天上午6:00-11:00以及下午15:00-20:00将鸭放入嬉水池6的其中一个区域,白天其他时间将鸭从嬉水池赶入活动场休息,20:00后赶鸭入舍休息;每隔7d轮流选择嬉水池一个区域进行放鸭;

(7)疾病防控:按疾病免疫程序对鸭进行免疫接种,发现病鸭及时隔离治疗,非工作人员杜绝进入养殖区域。

实施例2

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场址选择:选择水量充足,无污染源,交通便利的池塘1并改建成长宽比为3:1的长方形;所述池塘塘底平坦,池底坡比为1:3,池塘水深2.0m;

(2)鸭舍建设:选择地势高、阳光充足、干燥的地方建设鸭舍2;所述鸭舍距离池塘50m;

(3)活动场与嬉水池搭建:所述鸭舍2与池塘1之间通过栅栏3围挡成活动场4;用围网5将池塘1水面纵向一分为二,靠近活动场4一侧的池塘水面作为嬉水池6;所述嬉水池6通过围网5均匀隔断分为三个区域;围网水下部分的长度为0.5m,高出水面的距离0.5m;

(4)清塘消毒:将池塘(1)排水至水深低于1m,每亩池塘投入60kg茶麸浸泡3d,再用100kg粉末状石灰泼洒鱼塘,静置15d后放水入池塘;

(5)养殖管理:

(a)养殖密度:每亩鱼塘放养1500尾鱼苗和150只鸭;其中,鲢鱼300条、鳙鱼450条、鲤鱼450条、鲫鱼300条;

(b)科学饲养:合理配制鸭饲料并添加15g枯草芽孢杆菌,所述饲料投放于鸭舍2地面,分5个投放点,每天饲喂3次;鸭饲料由45份豆粉、14份蔬菜叶、7份鱼骨粉、10份红薯渣、10份小麦、5份中药粉混合而成;枯草芽孢杆菌中有效活菌含量为2×1011cfu/kg;

(c)环境控制:每天将鸭舍中残留饲料清扫入池塘喂鱼,每7d清理消毒鸭舍及活动场,清理出的鸭粪集中堆积发酵;

(d)池塘消毒:采用红色杆菌作为光合细菌进行全池泼洒,每7d泼洒一次,光合细菌浓度为2.5×1011cfu/m3;

(6)放鸭管理:每天上午6:00-11:00以及下午15:00-20:00将鸭放入嬉水池6的其中一个区域,白天其他时间将鸭从嬉水池赶入活动场休息,20:00后赶鸭入舍休息;每隔7d轮流选择嬉水池一个区域进行放鸭;

(7)疾病防控:按疾病免疫程序对鸭进行免疫接种,发现病鸭及时隔离治疗,非工作人员杜绝进入养殖区域。

对比例1

(1)场址选择:选择水量充足,无污染源,交通便利的池塘1并改建成长宽比为3:1的长方形;所述池塘塘底平坦,池底坡比为1:3,池塘水深2.0m;

(2)鸭舍建设:选择地势高、阳光充足、干燥的地方建设鸭舍2;所述鸭舍距离池塘50m;

(3)清塘消毒:将池塘(1)排水至水深低于1m,每亩池塘投入60kg茶麸浸泡3d,再用100kg粉末状石灰泼洒鱼塘,静置15d后放水入池塘;

(4)养殖管理:

(a)养殖密度:每亩鱼塘放养1500尾鱼苗和150只鸭;其中,鲢鱼300条、鳙鱼450条、鲤鱼450条、鲫鱼300条;

(b)科学饲养:合理配制鸭饲料并添加15g枯草芽孢杆菌,所述饲料投放于鸭舍2地面,分5个投放点,每天饲喂3次;鸭饲料由45份豆粉、14份蔬菜叶、7份鱼骨粉、10份红薯渣、10份小麦、5份中药粉混合而成;枯草芽孢杆菌中有效活菌含量为2×1011cfu/kg;

(c)环境控制:每天将鸭舍中残留饲料清扫入池塘喂鱼,每7d清理消毒鸭舍及活动场,清理出的鸭粪集中堆积发酵;

(d)池塘消毒:采用红色杆菌作为光合细菌进行全池泼洒,每7d泼洒一次,光合细菌浓度为2.5×1011cfu/m3;

(5)疾病防控:按疾病免疫程序对鸭进行免疫接种,发现病鸭及时隔离治疗,非工作人员杜绝进入养殖区域。

对比例1采用的方法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对比例1没有划分嬉水池区域,也没有进行放鸭管理的时间控制。

通过以上实施例,统计鱼养殖过程中的死亡情况与患病情况,结果统计于表1中。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对比例1 鱼死亡条数 无死亡 无死亡 48 鸭患病率 无患病 无患病 12%

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通过嬉水池分时段分区域轮流放养鸭群,合理划分鱼鸭的养殖区域,优化了鸭粪进入鱼塘水体的频率和数量,提高池塘水体的自净能力,鱼死亡率和鸭患病率都较低,实现了鱼鸭生态的互利套养。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579375.6 (22)申请日 2018.06.07 (71)申请人 南京市畜牧家禽科学研究所 (南京 市家畜品种改良站) 地址 210036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湘江路 32号 (72)发明人 何宗亮 匡伟 郗正林 伍冠锁 姚远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代理人 戴朝荣 (51)Int.Cl. A01K 31/00(2006.01) A01K 63/00(2017.01) A01K 67/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

2、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 其 包括以下步骤: (1)场址选择; (2)鸭舍建设; (3) 活动场与嬉水池搭建: 鸭舍与池塘之间通过栅栏 围挡成活动场, 用围网将池塘分隔成嬉水池; (4) 清塘消毒; (5)养殖管理: (a)养殖密度: 每亩鱼塘 放养1000-1500尾鱼苗和90-160只鸭; (b)科学饲 养; (c)环境控制; (d)池塘消毒; (6)放鸭管理: 每 天分2个时间段放鸭进入嬉水池; (7)疾病防控: 按疾病免疫程序对鸭进行免疫接种, 发现病鸭及 时隔离治疗。 本发明通过嬉水池分时段分区域轮 流放养鸭群, 优化鸭粪进入鱼塘水体的。

3、频率和数 量, 大幅提高池塘水体的自净能力, 同时应用光 合细菌抑制水体病原微生物技术, 减少池塘病原 微生物数量, 达到改善养殖环境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108935191 A 2018.12.07 CN 108935191 A 1.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1)场址选择: 选择水量充足, 无污染源, 交通便利的池塘(1)并改建成长宽比为(2-4): 1的长方形; 所述池塘塘底平坦, 池底坡比为1:3, 池塘水深2.0-3.0m; (2)鸭舍建设: 选择地势高、 阳光充足、 干燥的地方建设鸭舍(2); 所述鸭舍(2)距离池塘 (。

4、1)40-50m; (3)活动场与嬉水池搭建: 所述鸭舍(2)与池塘(1)之间通过栅栏(3)围挡成活动场(4); 用围网(5)将池塘(1)水面纵向一分为二, 靠近活动场(4)一侧的池塘水面作为嬉水池(6); 所述嬉水池(6)通过围网(5)均匀隔断分为三个区域; (4)清塘消毒: 将池塘(1)排水至水深低于1m, 每亩池塘投入40-80kg茶麸浸泡1-2d, 再 用80-120kg粉末状石灰泼洒鱼塘, 静置10-15d后放水入池塘; (5)养殖管理: (a)养殖密度: 每亩鱼塘放养1000-1500尾鱼苗和90-160只鸭; (b)科学饲养: 合理配制鸭饲料并添加枯草芽孢杆菌, 所述饲料投放于鸭。

5、舍(2)地面, 分 3-5个投放点, 每天饲喂2-3次; (c)环境控制: 每天将鸭舍中残留饲料清扫入池塘喂鱼, 每4-8d清理消毒鸭舍及活动 场, 清理出的鸭粪集中堆积发酵; (d)池塘消毒: 采用光合细菌进行全池泼洒, 每7d泼洒一次, 光合细菌浓度为1.81011- 3.01011cfu/m3; (6)放鸭管理: 每天分2个时间段放鸭进入嬉水池(6), 所述嬉水池(6)三个区域轮流使 用, 每7d更换一次。 (7)疾病防控: 按疾病免疫程序对鸭进行免疫接种, 发现病鸭及时隔离治疗, 非工作人 员杜绝进入养殖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3)。

6、中的围网(5) 水下部分的长度为0.5-0.7m, 高出水面的距离为0.5-0.7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5)中的鱼苗由 数量比2: 3: 3: 2的鲢鱼、 鳙鱼、 鲤鱼和鲫鱼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5)中的鸭饲料 由40-60份豆粉、 10-20份蔬菜叶、 5-10份鱼骨粉、 10-15份红薯渣、 10-15份小麦、 4-8份中药 粉混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5)中所述的枯 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0.3-0.6wt; 其中, 所述枯草芽。

7、孢杆菌中有效活菌含量为21011cfu/ k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5)中, 所述光合 细菌为蓝细菌、 紫细菌、 绿细菌、 日光杆菌、 红色杆菌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6)中的2个时间 段分别为: 6:00-11:00和15:00-20:00。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935191 A 2 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动物养殖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是鸭肉生产和消费大国, 随着养鸭业的迅速发。

8、展, 传统养鸭模式的鸭与粪便 直接接触, 鸭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 垫料需求增加、 粪污染严重等弊端日益突出, 受养殖技 术及观念的影响, 养鸭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 饲养方法落后、 设施设备简陋、 规模化程度低、 生物安全不完善、 粪污排放不达标等, 养殖环境的恶化将严重影响鸭肉及相关产品的质量, 健康生态养殖对发展养鸭业具有重要意义。 申请号为201720599592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 种全生态鱼鸭套养的方法, 采用茶枯和石灰对池塘消毒, 利用中草药对鸭棚消毒, 并按照合 理比例进行鱼鸭的饲养, 但是仅依靠消毒方法并不能解决鸭粪对全池塘水域的环境影响, 因此需要合理安排鱼鸭的饲养位置以及管理。

9、时间, 并进行区域规划, 以解决鸭粪污染池塘 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 解决了鸭粪持续性进入鱼塘导致水体变 质恶化以及对环境污染的问题, 促进鱼鸭生态互利套养, 改善养殖环境, 增加养殖效益。 0004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06 (1)场址选择: 选择水量充足, 无污染源, 交通便利的池塘并改建成长宽比为(2- 4):1的长方形; 所述池塘塘底平坦, 池底坡比为1:3, 池塘水深2.0-3.0m; 0007 (2)鸭舍建设: 选择地势高、 阳光充足、 干燥的地方建设鸭舍; 所述鸭舍距。

10、离池塘 40-50m; 0008 (3)活动场与嬉水池搭建: 所述鸭舍与池塘之间通过栅栏围挡成活动场; 用围网将 池塘水面纵向一分为二, 靠近活动场一侧的池塘水面作为嬉水池; 所述嬉水池通过围网均 匀隔断分为三个区域; 0009 (4)清塘消毒: 将池塘排水至水深低于1m, 每亩池塘投入40-80kg茶麸浸泡1-2d, 再 用80-120kg粉末状石灰泼洒鱼塘, 静置10-15d后放水入池塘; 0010 (5)养殖管理: 0011 (a)养殖密度: 每亩鱼塘放养1000-1500尾鱼苗和90-160只鸭; 0012 (b)科学饲养: 合理配制鸭饲料并添加枯草芽孢杆菌, 所述饲料投放于鸭舍地面,。

11、 分3-5个投放点, 每天饲喂2-3次; 0013 (c)环境控制: 每天将鸭舍中残留饲料清扫入池塘喂鱼, 每4-8d清理消毒鸭舍及活 动场, 清理出的鸭粪集中堆积发酵; 0014 (d)池塘消毒: 采用光合细菌进行全池泼洒, 每7d泼洒一次, 光合细菌浓度为1.8 1011-3.01011cfu/m3;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8935191 A 3 0015 (6)放鸭管理: 每天分2个时间段放鸭进入嬉水池, 所述嬉水池三个区域轮流使用, 每7d更换一次。 0016 (7)疾病防控: 按疾病免疫程序对鸭进行免疫接种, 发现病鸭及时隔离治疗, 非工 作人员杜绝进入养殖区域。 0。

12、017 本发明中, 利用围网将池塘纵向一分为二, 并将嬉水池均分为3个区域, 目的是规 范鸭子嬉水活动区域范围, 避免过量的鸭粪对全池塘水域的影响; 其次, 控制鸭子进入嬉水 池的频率和时间, 也间接避免大量粪污同时进入池塘,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的自净 能力, 促进鱼鸭生态套养。 0018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的技术方案是, 步骤(3)中的围网水下部分的长度为0.5-0.7m, 高出水面的距离为0.5-0.7m。 0019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的技术方案是, 步骤(5)中的鸭饲料由40-60份豆粉、 10-20份蔬 菜叶、 5-10份鱼骨粉、 10-15份红薯渣、 10-15份小麦、 4-8份中。

13、药粉混合而成。 0020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的技术方案是, 步骤(5)中的鸭饲料由豆粉、 蔬菜叶、 鱼骨粉、 红 薯渣、 小麦、 中药粉混合而成。 0021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的技术方案是, 步骤(5)中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0.3- 0.6wt; 其中,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中有效活菌含量为21011cfu/kg。 应用枯草芽孢杆菌饲 料添加技术, 增加机体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 降低鸭粪便含水量, 从而减少粪污 排放量, 达到鸭群粪污总量减排的目的。 0022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的技术方案是, 步骤(5)中, 所述光合细菌为蓝细菌、 紫细菌、 绿 细菌、 日光杆菌、 红色杆菌中的任一种。。

14、 0023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的技术方案是, 步骤(6)中的2个时间段分别为: 6:00-11:00和 15:00-20:00。 白天的其他时间将鸭从嬉水池赶入活动场休息, 20:00时赶鸭入舍休息。 002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25 1.本发明提供的生态套养方法是基于养鸭与养鱼同步进行互利共生的生态效应, 池塘为鸭提供环境条件, 减少陆地寄生虫和其它疾病的危害; 鸭群在池塘中嬉水, 增加水体 溶氧度, 摄食鱼类敌害生物, 改善水体环境; 同时, 鸭粪落入水体形成有机腐屑被鱼摄食或 游离分解培育水体浮游生物, 间接提供鱼的饵料, 形成良性循环, 提高养殖综合效益。 0026 2.通过嬉水。

15、池分时段分区域轮流放养鸭群, 优化鸭粪进入鱼塘水体的频率和数 量, 大幅提高池塘水体的自净能力。 0027 3.应用枯草芽孢杆菌饲料添加技术, 增加机体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 降低鸭粪便含水量, 从而减少粪污排放量, 达到鸭群粪污总量的减排。 0028 4.将鸭舍和活动场清理出的干燥鸭粪集中堆积发酵, 杜绝粪便污染池塘, 同时应 用光合细菌抑制水体病原微生物技术, 减少池塘病原微生物数量, 降低池塘水体和鸭子肠 道内毒素水平, 达到改善养殖环境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30 图中序号, 1-池塘、 2-鸭舍、 3-栅栏、 4-活动场、 5-围栏、 6-。

16、嬉水区。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8935191 A 4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作进一步地说明。 0032 实施例1 0033 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0034 (1)场址选择: 选择水量充足, 无污染源, 交通便利的池塘1并改建成长宽比为3:1 的长方形; 所述池塘塘底平坦, 池底坡比为1:3, 池塘水深2.0m; 0035 (2)鸭舍建设: 选择地势高、 阳光充足、 干燥的地方建设鸭舍2; 所述鸭舍距离池塘 40m; 0036 (3)活动场与嬉水池搭建: 所述鸭舍2与池塘1之间通过栅栏3围挡成活动场4; 。

17、用围 网5将池塘1水面纵向一分为二, 靠近活动场4一侧的池塘水面作为嬉水池6; 所述嬉水池6通 过围网5均匀隔断分为三个区域; 围网水下部分的长度为0.5m, 高出水面的距离0.5m; 0037 (4)清塘消毒: 将池塘(1)排水至水深低于1m, 每亩池塘投入50kg茶麸浸泡2d, 再用 100kg粉末状石灰泼洒鱼塘, 静置12d后放水入池塘; 0038 (5)养殖管理: 0039 (a)养殖密度: 每亩鱼塘放养1200尾鱼苗和150只鸭; 其中, 鲢鱼240条、 鳙鱼360条、 鲤鱼360条、 鲫鱼240条; 0040 (b)科学饲养: 合理配制鸭饲料并添加15g枯草芽孢杆菌, 所述饲料投放。

18、于鸭舍2地 面, 分5个投放点, 每天饲喂3次; 鸭饲料由45份豆粉、 14份蔬菜叶、 7份鱼骨粉、 10份红薯渣、 10份小麦、 5份中药粉混合而成; 枯草芽孢杆菌中有效活菌含量为21011cfu/kg; 0041 (c)环境控制: 每天将鸭舍中残留饲料清扫入池塘喂鱼, 每7d清理消毒鸭舍及活动 场, 清理出的鸭粪集中堆积发酵; 0042 (d)池塘消毒: 采用红色杆菌作为光合细菌进行全池泼洒, 每7d泼洒一次, 光合细 菌浓度为2.51011cfu/m3; 0043 (6)放鸭管理: 每天上午6:00-11:00以及下午15:00-20:00将鸭放入嬉水池6的其 中一个区域, 白天其他时间。

19、将鸭从嬉水池赶入活动场休息, 20:00后赶鸭入舍休息; 每隔7d 轮流选择嬉水池一个区域进行放鸭; 0044 (7)疾病防控: 按疾病免疫程序对鸭进行免疫接种, 发现病鸭及时隔离治疗, 非工 作人员杜绝进入养殖区域。 0045 实施例2 0046 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0047 (1)场址选择: 选择水量充足, 无污染源, 交通便利的池塘1并改建成长宽比为3:1 的长方形; 所述池塘塘底平坦, 池底坡比为1:3, 池塘水深2.0m; 0048 (2)鸭舍建设: 选择地势高、 阳光充足、 干燥的地方建设鸭舍2; 所述鸭舍距离池塘 50m; 0049 (3)活动。

20、场与嬉水池搭建: 所述鸭舍2与池塘1之间通过栅栏3围挡成活动场4; 用围 网5将池塘1水面纵向一分为二, 靠近活动场4一侧的池塘水面作为嬉水池6; 所述嬉水池6通 过围网5均匀隔断分为三个区域; 围网水下部分的长度为0.5m, 高出水面的距离0.5m; 0050 (4)清塘消毒: 将池塘(1)排水至水深低于1m, 每亩池塘投入60kg茶麸浸泡3d, 再用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8935191 A 5 100kg粉末状石灰泼洒鱼塘, 静置15d后放水入池塘; 0051 (5)养殖管理: 0052 (a)养殖密度: 每亩鱼塘放养1500尾鱼苗和150只鸭; 其中, 鲢鱼300条、 。

21、鳙鱼450条、 鲤鱼450条、 鲫鱼300条; 0053 (b)科学饲养: 合理配制鸭饲料并添加15g枯草芽孢杆菌, 所述饲料投放于鸭舍2地 面, 分5个投放点, 每天饲喂3次; 鸭饲料由45份豆粉、 14份蔬菜叶、 7份鱼骨粉、 10份红薯渣、 10份小麦、 5份中药粉混合而成; 枯草芽孢杆菌中有效活菌含量为21011cfu/kg; 0054 (c)环境控制: 每天将鸭舍中残留饲料清扫入池塘喂鱼, 每7d清理消毒鸭舍及活动 场, 清理出的鸭粪集中堆积发酵; 0055 (d)池塘消毒: 采用红色杆菌作为光合细菌进行全池泼洒, 每7d泼洒一次, 光合细 菌浓度为2.51011cfu/m3; 00。

22、56 (6)放鸭管理: 每天上午6:00-11:00以及下午15:00-20:00将鸭放入嬉水池6的其 中一个区域, 白天其他时间将鸭从嬉水池赶入活动场休息, 20:00后赶鸭入舍休息; 每隔7d 轮流选择嬉水池一个区域进行放鸭; 0057 (7)疾病防控: 按疾病免疫程序对鸭进行免疫接种, 发现病鸭及时隔离治疗, 非工 作人员杜绝进入养殖区域。 0058 对比例1 0059 (1)场址选择: 选择水量充足, 无污染源, 交通便利的池塘1并改建成长宽比为3:1 的长方形; 所述池塘塘底平坦, 池底坡比为1:3, 池塘水深2.0m; 0060 (2)鸭舍建设: 选择地势高、 阳光充足、 干燥的地。

23、方建设鸭舍2; 所述鸭舍距离池塘 50m; 0061 (3)清塘消毒: 将池塘(1)排水至水深低于1m, 每亩池塘投入60kg茶麸浸泡3d, 再用 100kg粉末状石灰泼洒鱼塘, 静置15d后放水入池塘; 0062 (4)养殖管理: 0063 (a)养殖密度: 每亩鱼塘放养1500尾鱼苗和150只鸭; 其中, 鲢鱼300条、 鳙鱼450条、 鲤鱼450条、 鲫鱼300条; 0064 (b)科学饲养: 合理配制鸭饲料并添加15g枯草芽孢杆菌, 所述饲料投放于鸭舍2地 面, 分5个投放点, 每天饲喂3次; 鸭饲料由45份豆粉、 14份蔬菜叶、 7份鱼骨粉、 10份红薯渣、 10份小麦、 5份中药粉。

24、混合而成; 枯草芽孢杆菌中有效活菌含量为21011cfu/kg; 0065 (c)环境控制: 每天将鸭舍中残留饲料清扫入池塘喂鱼, 每7d清理消毒鸭舍及活动 场, 清理出的鸭粪集中堆积发酵; 0066 (d)池塘消毒: 采用红色杆菌作为光合细菌进行全池泼洒, 每7d泼洒一次, 光合细 菌浓度为2.51011cfu/m3; 0067 (5)疾病防控: 按疾病免疫程序对鸭进行免疫接种, 发现病鸭及时隔离治疗, 非工 作人员杜绝进入养殖区域。 0068 对比例1采用的方法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 区别在于, 对比例1没有划分嬉水池区 域, 也没有进行放鸭管理的时间控制。 0069 通过以上实施例, 统计。

25、鱼养殖过程中的死亡情况与患病情况, 结果统计于表1中。 0070 表1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8935191 A 6 0071 实施例1实施例2对比例1 鱼死亡条数无死亡无死亡48 鸭患病率无患病无患病12 0072 由表1可知, 本发明的一种鱼鸭生态套养的方法, 通过嬉水池分时段分区域轮流放 养鸭群, 合理划分鱼鸭的养殖区域, 优化了鸭粪进入鱼塘水体的频率和数量, 提高池塘水体 的自净能力, 鱼死亡率和鸭患病率都较低, 实现了鱼鸭生态的互利套养。 0073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8935191 A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8 CN 108935191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