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摊平烘干装置.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6871998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1017510.6

申请日:

20151210

公开号:

CN205492376U

公开日:

2016082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F3/06

主分类号:

A23F3/06

申请人:

重庆勤发食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龚东亚

地址: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街道余松一支路5号龙湖紫都城3-1幢23-2

优先权:

CN201521017510U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成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茶叶摊平烘干装置,包括机架、运输机构和加热机构,机架的一端设有进料口,机架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机架上连接有挡板,挡板位于进料口的一端,挡板斜向设置,运输机构包括电机、主动辊、从动辊和传输皮带,电机位于机架的一侧,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辊固定连接,主动辊连接在机架的一端,从动辊连接在机架的另一端,主动辊与从动辊通过传输皮带连接,加热机构包括风机和加热管,加热管与机架连接,加热管位于运输机构的上方,加热管的进风口与风机连接。本专利为了解决现有工艺中,由于没有摊平机构,使得茶叶形成局部的堆积,从而影响茶叶的烘干效果的问题,意在提供一种具有摊平效果的茶叶摊平烘干装置。

权利要求书

1.茶叶摊平烘干装置,包括机架、运输机构和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一端设有进料口,所述机架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机架上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进料口的一端,所述挡板斜向设置,所述运输机构包括电机、主动辊、从动辊和传输皮带,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辊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辊连接在所述机架的一端,所述从动辊连接在所述机架的另一端,所述主动辊与所述从动辊通过所述传输皮带连接,所述加热机构包括风机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加热管位于所述运输机构的上方,所述加热管的进风口与所述风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摊平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表面设有抛光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摊平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的表面设有散热翅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叶摊平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两侧设有支杆,所述支杆通过螺栓与所述机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叶摊平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与所述机架的连接处设有垫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叶摊平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茶,是著名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被称为“东方饮料的皇帝”。经分析,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单宁、茶多酚、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叶绿素、胡萝卜素、芳香油、酶、维生素A原、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P以及无机盐、微量元素等400多种成分。因茶叶具有上述成分及原料,茶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甚至发展为茶道。

在茶叶的生产过程中,茶叶的烘干是必不可少的程序,茶叶烘干机是用高温烘干茶叶,使茶叶水分发挥充分的同时保留住茶叶内的营养成分的机械,使茶叶易于长时间保存,可以随时取用。现有工艺的烘干方式即使将茶叶从烘干设备的进料端送入后,在利用烘干机构对茶叶进行烘干,但是由于茶叶送入烘干设备后,由于没有摊平机构,使茶叶在烘干设备上形成局部的堆积,从而影响茶叶的烘干效果,进而给茶叶的品质带来不利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工艺中,由于没有摊平机构,使得茶叶形成局部的堆积,从而影响茶叶的烘干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摊平效果的茶叶摊平烘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础方案是:茶叶摊平烘干装置,包括机架、运输机构和加热机构,其中,所述机架的一端设有进料口,所述机架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机架上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进料口的一端,所述挡板斜向设置,所述运输机构包括电机、主动辊、从动辊和传输皮带,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辊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辊连接在所述机架的一端,所述从动辊连接在所述机架的另一端,所述主动辊与所述从动辊通过所述传输皮带连接,所述加热机构包括风机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加热管位于所述运输机构的上方,所述加热管的进风口与所述风机连接。

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电机转动,带动主动辊转动,传输皮带运动,从动辊转动,将茶叶从进料口通过时,斜向的挡板加工堆积的茶叶阻挡在挡板的一侧,此时由于传输皮带不断的移动,传输皮带与茶叶之间的摩擦带动茶叶移动,从而使得茶叶只能沿着挡板与运输皮带之间的空隙移动,当茶叶继续在传输皮带上移动时,风机启动,将热风从加热管的进风口处送入加热管,热风在加热管流动,从而对加热管下方的运输机构下方的茶叶进行烘干,烘干后的茶叶最后被运输至出料口送出。

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相较现有工艺中,通过设置挡板,将进料口处堆积的茶叶阻挡住被利用挡板与运输皮带之间的空隙将堆积的茶叶摊平运输,从而使得茶叶得到充分的烘干,进而保证了茶叶的品质。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挡板的表面设有抛光层;有益效果:通过在挡板的表面设置抛光层,使得挡板与茶叶之间的摩擦减小,保证了茶叶能够顺畅的从挡板与传输皮带的空隙之间运输,使得茶叶的烘干操作顺利进行。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所述加热管的表面设有散热翅片;有益效果:通过对加热管的表面设置散热翅片,使得加热管的换热,面积增大,从而使得茶叶的烘干更彻底。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所述挡板的两侧设有支杆,所述支杆通过螺栓与所述机架连接;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支杆,利用螺栓实现挡板在机架上的拆卸连接,方便了对挡板的后续维护。

优秀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优选,所述支杆与所述机架的连接处设有垫圈;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垫圈,增大了机架与支杆连接处的面积,从而减小了紧固螺栓时对机架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茶叶摊平烘干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00、进料口102、出料口103、挡板105、支杆107、电机201、主动辊203、从动辊205、传输皮带207、风机301、加热管303。

如图1所示的茶叶摊平烘干装置,包括机架100、运输机构和加热机构,机架100的一端设有进料口102,机架100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103,机架100上连接有挡板105,挡板105的两侧设有支杆107,支杆107通过螺栓与机架100连接,支杆107与机架100的连接处设有垫圈,挡板105的表面设有抛光层,挡板105位于进料口102的一端,挡板105斜向设置,运输机构包括电机201、主动辊203、从动辊205和传输皮带207,电机201位于机架100的一侧,电机201的输出轴与主动辊203固定连接,主动辊203连接在机架100的一端,从动辊205连接在机架100的另一端,主动辊203与从动辊205通过传输皮带207连接,加热机构包括风机301和加热管303,加热管303与机架100连接,加热管303位于运输机构的上方,加热管303的表面设有散热翅片,加热管303的进风口与风机301连接。

电机201转动,带动主动辊203转动,传输皮带207运动,从动辊205转动,将茶叶从进料口102通过时,斜向的挡板105加工堆积的茶叶阻挡在挡板105的一侧,此时由于传输皮带207不断的移动,传输皮带207与茶叶之间的摩擦带动茶叶移动,从而使得茶叶只能沿着挡板105与运输皮带之间的空隙移动,当茶叶继续在传输皮带207上移动时,风机301启动,将热风从加热管303的进风口处送入加热管303,热风在加热管303流动,从而对加热管303下方的运输机构下方的茶叶进行烘干,烘干后的茶叶最后被运输至出料口103送出,相较现有工艺中,通过设置挡板105,将进料口102处堆积的茶叶阻挡住被利用挡板105与运输皮带之间的空隙将堆积的茶叶摊平运输,从而使得茶叶得到充分的烘干,进而保证了茶叶的品质;通过在挡板105的表面设置抛光层,使得挡板105与茶叶之间的摩擦减小,保证了茶叶能够顺畅的从挡板105与传输皮带207的空隙之间运输,使得茶叶的烘干操作顺利进行;通过对加热管303的表面设置散热翅片,使得加热管303的换热,面积增大,从而使得茶叶的烘干更彻底;通过设置支杆107,利用螺栓实现挡板105在机架100上的拆卸连接,方便了对挡板105的后续维护;通过设置垫圈,增大了机架100与支杆107连接处的面积,从而减小了紧固螺栓时对机架100的磨损。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茶叶摊平烘干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茶叶摊平烘干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茶叶摊平烘干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叶摊平烘干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摊平烘干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1017510.6 (22)申请日 2015.12.10 (73)专利权人 重庆勤发食品有限公司 地址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街道余松 一支路5号龙湖紫都城3-1幢23-2 (72)发明人 龚东亚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0217 代理人 成艳 (51)Int.Cl. A23F 3/06(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茶叶摊平烘干装置 (57)摘要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茶。

2、叶摊平烘干装置, 包括 机架、 运输机构和加热机构, 机架的一端设有进 料口, 机架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 机架上连接有 挡板, 挡板位于进料口的一端, 挡板斜向设置, 运 输机构包括电机、 主动辊、 从动辊和传输皮带, 电 机位于机架的一侧, 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辊固定 连接, 主动辊连接在机架的一端, 从动辊连接在 机架的另一端, 主动辊与从动辊通过传输皮带连 接, 加热机构包括风机和加热管, 加热管与机架 连接, 加热管位于运输机构的上方, 加热管的进 风口与风机连接。 本专利为了解决现有工艺中, 由于没有摊平机构, 使得茶叶形成局部的堆积, 从而影响茶叶的烘干效果的问题, 意在提供一种 具。

3、有摊平效果的茶叶摊平烘干装置。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5492376 U 2016.08.24 CN 205492376 U 1.茶叶摊平烘干装置, 包括机架、 运输机构和加热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的一端 设有进料口, 所述机架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 所述机架上连接有挡板, 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进 料口的一端, 所述挡板斜向设置, 所述运输机构包括电机、 主动辊、 从动辊和传输皮带, 所述 电机位于所述机架的一侧,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辊固定连接, 所述主动辊连接在 所述机架的一端, 所述从动辊连接在所述机架的另一端, 所述主动辊与所述从动辊通过所 述传输皮带。

4、连接,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风机和加热管, 所述加热管与所述机架连接, 所述加热 管位于所述运输机构的上方, 所述加热管的进风口与所述风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摊平烘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的表面设有抛光 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摊平烘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管的表面设有散热 翅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叶摊平烘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的两侧设有支杆, 所述支杆通过螺栓与所述机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叶摊平烘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杆与所述机架的连接 处设有垫圈。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492376 。

5、U 2 茶叶摊平烘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茶叶摊平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茶, 是著名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被称为 “东方饮料的皇帝” 。 经分析, 茶叶中含有 咖啡碱、 单宁、 茶多酚、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游离氨基酸、 叶绿素、 胡萝 卜素、 芳香油、 酶、 维生 素原、 维生素、 维生素、 维生素、 维生素以及无机盐、 微量元素等400多种成分。 因 茶叶具有上述成分及原料, 茶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甚至发展为茶 道。 0003 在茶叶的生产过程中, 茶叶的烘干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茶叶烘干机是用高温烘。

6、干 茶叶, 使茶叶水分发挥充分的同时保留住茶叶内的营养成分的机械, 使茶叶易于长时间保 存, 可以随时取用。 现有工艺的烘干方式即使将茶叶从烘干设备的进料端送入后, 在利用烘 干机构对茶叶进行烘干, 但是由于茶叶送入烘干设备后, 由于没有摊平机构, 使茶叶在烘干 设备上形成局部的堆积, 从而影响茶叶的烘干效果, 进而给茶叶的品质带来不利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工艺中, 由于没有摊平机构, 使得茶叶形成局部的堆积, 从而影响茶叶的烘干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摊平效果的茶叶摊 平烘干装置。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础方案是: 茶叶摊平烘干装置。

7、, 包括机架、 运输机构和加热机 构, 其中, 所述机架的一端设有进料口, 所述机架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 所述机架上连接有 挡板, 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进料口的一端, 所述挡板斜向设置, 所述运输机构包括电机、 主动 辊、 从动辊和传输皮带, 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机架的一侧,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辊固 定连接, 所述主动辊连接在所述机架的一端, 所述从动辊连接在所述机架的另一端, 所述主 动辊与所述从动辊通过所述传输皮带连接,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风机和加热管, 所述加热管 与所述机架连接, 所述加热管位于所述运输机构的上方, 所述加热管的进风口与所述风机 连接。 0006 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 电。

8、机转动, 带动主动辊转动, 传输皮带运动, 从动辊转动, 将 茶叶从进料口通过时, 斜向的挡板加工堆积的茶叶阻挡在挡板的一侧, 此时由于传输皮带 不断的移动, 传输皮带与茶叶之间的摩擦带动茶叶移动, 从而使得茶叶只能沿着挡板与运 输皮带之间的空隙移动, 当茶叶继续在传输皮带上移动时, 风机启动, 将热风从加热管的进 风口处送入加热管, 热风在加热管流动, 从而对加热管下方的运输机构下方的茶叶进行烘 干, 烘干后的茶叶最后被运输至出料口送出。 0007 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相较现有工艺中, 通过设置挡板, 将进料口处堆积的茶叶 阻挡住被利用挡板与运输皮带之间的空隙将堆积的茶叶摊平运输, 从而。

9、使得茶叶得到充分 的烘干, 进而保证了茶叶的品质。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492376 U 3 0008 优选方案一: 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 所述挡板的表面设有抛光层; 有益效果: 通过 在挡板的表面设置抛光层, 使得挡板与茶叶之间的摩擦减小, 保证了茶叶能够顺畅的从挡 板与传输皮带的空隙之间运输, 使得茶叶的烘干操作顺利进行。 0009 优选方案二: 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 所述加热管的表面设有散热翅片; 有益效 果: 通过对加热管的表面设置散热翅片, 使得加热管的换热, 面积增大, 从而使得茶叶的烘 干更彻底。 0010 优选方案三: 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 所述挡板的两。

10、侧设有支杆, 所述支杆通过 螺栓与所述机架连接; 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支杆, 利用螺栓实现挡板在机架上的拆卸连接, 方便了对挡板的后续维护。 0011 优秀方案四: 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优选, 所述支杆与所述机架的连接处设有垫圈; 有 益效果: 通过设置垫圈, 增大了机架与支杆连接处的面积, 从而减小了紧固螺栓时对机架的 磨损。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茶叶摊平烘干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机架100、 进料口102、 出料口103、 挡板105、 支杆 107、 电机。

11、201、 主动辊203、 从动辊205、 传输皮带207、 风机301、 加热管303。 0015 如图1所示的茶叶摊平烘干装置, 包括机架100、 运输机构和加热机构, 机架100的 一端设有进料口102, 机架100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103, 机架100上连接有挡板105, 挡板105 的两侧设有支杆107, 支杆107通过螺栓与机架100连接, 支杆107与机架100的连接处设有垫 圈, 挡板105的表面设有抛光层, 挡板105位于进料口102的一端, 挡板105斜向设置, 运输机 构包括电机201、 主动辊203、 从动辊205和传输皮带207, 电机201位于机架100的一侧, 电机。

12、 201的输出轴与主动辊203固定连接, 主动辊203连接在机架100的一端, 从动辊205连接在机 架100的另一端, 主动辊203与从动辊205通过传输皮带207连接, 加热机构包括风机301和加 热管303, 加热管303与机架100连接, 加热管303位于运输机构的上方, 加热管303的表面设 有散热翅片, 加热管303的进风口与风机301连接。 0016 电机201转动, 带动主动辊203转动, 传输皮带207运动, 从动辊205转动, 将茶叶从 进料口102通过时, 斜向的挡板105加工堆积的茶叶阻挡在挡板105的一侧, 此时由于传输皮 带207不断的移动, 传输皮带207与茶叶之。

13、间的摩擦带动茶叶移动, 从而使得茶叶只能沿着 挡板105与运输皮带之间的空隙移动, 当茶叶继续在传输皮带207上移动时, 风机301启动, 将热风从加热管303的进风口处送入加热管303, 热风在加热管303流动, 从而对加热管303 下方的运输机构下方的茶叶进行烘干, 烘干后的茶叶最后被运输至出料口103送出, 相较现 有工艺中, 通过设置挡板105, 将进料口102处堆积的茶叶阻挡住被利用挡板105与运输皮带 之间的空隙将堆积的茶叶摊平运输, 从而使得茶叶得到充分的烘干, 进而保证了茶叶的品 质; 通过在挡板105的表面设置抛光层, 使得挡板105与茶叶之间的摩擦减小, 保证了茶叶能 够顺。

14、畅的从挡板105与传输皮带207的空隙之间运输, 使得茶叶的烘干操作顺利进行; 通过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492376 U 4 对加热管303的表面设置散热翅片, 使得加热管303的换热, 面积增大, 从而使得茶叶的烘干 更彻底; 通过设置支杆107, 利用螺栓实现挡板105在机架100上的拆卸连接, 方便了对挡板 105的后续维护; 通过设置垫圈, 增大了机架100与支杆107连接处的面积, 从而减小了紧固 螺栓时对机架100的磨损。 0017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 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也应该视为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492376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5492376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