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式开沟机的机架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置式开沟机的机架结构.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1107871.8 (22)申请日 2018.09.21 (71)申请人 田开林 地址 237484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临淮岗 乡莫店村竹二组 (72)发明人 田开林 田超 (51)Int.Cl. A01C 5/06(2006.01) (54)发明名称 前置式开沟机的机架结构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置式开沟机的机架结构, 包括四轮拖拉机前端铰接连接的机架, 所述机架 的铰接轴水平且长度方向与四轮拖拉机的车长 方向垂直, 所述机架靠近四轮拖拉机前端位置设 置有中轴。
2、, 所述中轴长度方向水平且与四轮拖拉 机车长方向垂直, 所述中轴转动式设置在四轮拖 拉机的前端位置, 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机架绕 中轴转动, 操作人员在四轮拖拉机的驾驶位操作 高度调节机构实施对中轴的转动调节, 进而实现 对开沟刀具总成的开沟深度的调整, 并且方便整 个传动机构的布置, 从而能够方便实现对开沟刀 具总成进行高度调节, 方便实现开沟操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7页 CN 109041674 A 2018.12.21 CN 109041674 A 1.前置式开沟机的机架结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四轮拖拉机(10)前端铰接连接的机架 (20), 所述机架(20)的铰接轴水。
3、平且长度方向与四轮拖拉机(10)的车长方向垂直, 所述机 架(20)靠近四轮拖拉机(10)前端位置设置有中轴(21), 所述中轴(21)长度方向水平且与四 轮拖拉机(10)车长方向垂直, 所述中轴(21)转动式设置在四轮拖拉机(10)的前端位置, 高 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机架(20)绕中轴(21)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式开沟机的机架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轴(21)的一端 转动式设置有第一带轮(211), 所述机架(20)上转动式设置有开沟刀具总成(60), 所述开沟 刀具总成(60)的输入轴设置有第二带轮(31), 所述第一带轮(211)与第二带轮(31)通过皮 带连接, 所。
4、述第一带轮(211)与四轮拖拉机(10)的驱动轮通过皮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置式开沟机的机架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四轮拖拉机(10) 的前端设置有调节板(22), 所述调节板(22)上设置有套管(23), 所述中轴(21)穿置在套管 (23)内, 调节板(22)与水平调节机构连接, 水平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调节板(22)沿着四轮拖 拉机(10)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置式开沟机的机架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 括设置在调节板(22)上的立柱(24), 所述立柱(24)的上端铰接设置有调节油缸(25), 所述 调节油缸(25)的活塞杆与机架(20)铰接, 所。
5、述调节油缸(25)两端的铰接轴水平且与四轮拖 拉机(10)的车长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置式开沟机的机架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四轮拖拉机(10) 的前端沿着车长方向设置有第一条形孔(11), 所述调节板(22)贴合在四轮拖拉机(10)的前 端且通过第一紧固螺栓(223)与第一条形孔(11)连接, 所述调节板(22)上还设置有第二条 形孔(222), 所述第二条形孔(222)内设置有第二紧固螺栓(221)与四轮拖拉机(10)的前端 连接, 所述套管(23)外壁设置有固定螺母(231), 所述固定螺母(231)内设置有调节丝杆 (232), 所述调节丝杆(232)沿着四轮拖拉机(。
6、10)的车长方向延伸且向四轮拖拉机(10)的尾 端延伸, 所述调节丝杆(232)的杆端与四轮拖拉机(10)的前端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置式开沟机的机架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20)上设置 有安装支架(201), 所述安装支架(201)上设置有条形开口(202), 所述条形开口(202)与机 架(20)长度方向平。 7.前置式开沟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置式开沟机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 前置式开沟机的机架结构。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041674 A 2 前置式开沟机的机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 尤其是一种。
7、前置式开沟机的机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开沟机可用建筑工程中开挖窄而深的地下沟槽埋设地下排水管道、 或铁道、 邮电、 城建等部门用于埋设电缆与管道等, 也可用于果园、 蔬菜园、 以及其它农田环境开沟施肥、 排水、 种植、 灌溉。 0003 现有的用于农田开沟的小型开沟机大多是安装在手扶拖拉机上。 名为 后置左侧 式开沟机 (专利号: 201310743234.0)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后置左侧式开沟机结构, 该开沟 机包括直接与手扶拖拉机后部连接框连接的L形机架, 在机架上设置变速箱, 变速箱的输出 花键轴由拖拉机的动力机构驱动转动, 在花键轴上设置滚筒刀盘, 多个刀片等分分布在转 动的滚筒。
8、刀盘的外周, 作业者驾驶手扶拖拉机实施对农田的开沟作业, 操作者需要手持手 扶拖拉机, 使得滚筒刀盘上的刀片与农田的土壤按压并切入土壤中进而实施翻土开沟操 作, 上述的开沟机在实施对土壤翻土操作时, 由于操作者驾驶手扶拖拉机的把手的按压力 不同, 导致开沟的深度时浅时深, 而且当行走在不需要开沟的地面上时, 比如在田间地头的 拐弯位置处, 要么需要将装载刀片的L形机架从手扶拖拉机上拆卸下来, 要么将手扶拖拉机 抬起使得刀片与地面脱离, 操作者在手持上述的后置左侧开沟机时, 既要兼顾手扶拖拉机 的操作, 又要兼顾开沟机的刀片与地面的接触的情况, 在实际的开沟作业时特别费力, 难以 掌控。 000。
9、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名称为 开沟机 (专利号: 201510617483.4)的专利中公开 了另外一种开沟机结构, 开沟机包括刀具总成支架, 刀具总成设置在刀具总成支架的一端, 刀具总成支架的另一端与手扶拖拉机连接, 在拖拉机与刀具总成支架之间设置有上下调节 机构, 上下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刀具总成上下方向的高度, 从而确保开沟的深度一致性, 操作 人员坐在手扶拖拉机的尾轮总成上, 通过脚踩尾轮总成, 从而实现对开沟机的变向。 0005 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有关开沟机的专利多为后置式结构, 后置式开沟机虽然能够实 现开沟, 然而开沟机在实际操作时, 始终存在操作不便的情况, 当针对大面积的农田开。
10、沟操 作时, 始终存在费力的情况, 在实际开沟操作时始终存在操作不便, 并且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6 为解决现有问题, 申请人同日申请了名为 前置式开沟机 的专利申请, 将开沟机 安装在四轮拖拉机的前端, 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开沟操作的便捷度, 提高开沟效率, 上述前置 式开沟机在实际设计时, 需要对开沟刀具总成进行高度调节, 而如何方便实现对开沟刀具 总成进行调节, 对于该前置式开沟机设计是一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前置式开沟机的机架结构, 能够方便实现对开沟刀 具总成进行高度调节, 方便实现开沟操作。 0008 本发明中的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11、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9041674 A 3 0009 前置式开沟机的机架结构, 包括四轮拖拉机前端铰接连接的机架, 所述机架的铰 接轴水平且长度方向与四轮拖拉机的车长方向垂直, 所述机架靠近四轮拖拉机前端位置设 置有中轴, 所述中轴长度方向水平且与四轮拖拉机车长方向垂直, 所述中轴转动式设置在 四轮拖拉机的前端位置, 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机架绕中轴转动。 0010 本发明还存在以下技术特征: 0011 所述中轴的一端转动式设置有第一带轮, 所述机架上转动式设置有开沟刀具总 成, 所述开沟刀具总成的输入轴设置有第二带轮, 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所述第一带轮与四轮。
12、拖拉机的驱动轮通过皮带连接。 0012 所述四轮拖拉机前端设置有调节板, 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套管, 所述中轴穿置在 套管内, 调节板与水平调节机构连接, 水平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调节板沿着四轮拖拉机移动。 0013 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调节板上的立柱, 所述立柱的上端铰接设置有调节 油缸, 所述调节油缸的活塞杆与机架铰接, 所述调节油缸两端的铰接轴水平且与四轮拖拉 机的车长方向垂直。 0014 所述四轮拖拉机的前端沿着车长方向设置有第一条形孔, 所述调节板贴合在四轮 拖拉机的前端且通过第一紧固螺栓与第一条形孔连接, 所述调节板上还设置有第二条形 孔, 所述第二条形孔内设置有第二紧固螺栓与四轮。
13、拖拉机的前端连接, 所述套管外壁设置 有固定螺母, 所述固定螺母内设置有调节丝杆, 所述调节丝杆沿着四轮拖拉机的车长方向 延伸且向四轮拖拉机的尾端延伸, 所述调节丝杆的杆端与四轮拖拉机的前端抵靠。 0015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安装支架, 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条形开口, 所述条形开口与 机架长度方向平行。 0016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前置式开沟机, 所述前置式开沟机包括上述的前置式开沟机 的机架结构。 0017 与已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操作人员在四轮拖拉机的驾驶位操 作高度调节机构实施对中轴的转动调节, 进而实现对开沟刀具总成的开沟深度的调整, 并 且方便整个传动机构的布置, 。
14、从而能够方便实现对开沟刀具总成进行高度调节, 方便实现 开沟操作。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前置式开沟机与四轮拖拉机安装的主视图; 0019 图2至图4是前置式开沟机的第一种实施例的三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是前置式开沟机的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1 图6是前置式开沟机的第二种实施例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是变速箱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参照图1至图7, 对本前置式开沟机的机架结构的特征详述如下: 0024 下面结合整个前置式开沟机, 对本发明的本前置式开沟机的机架结构作详尽的说 明: 0025 前置式开沟机, 包括四轮拖拉机10前端铰接连接的机架2。
15、0, 所述机架20的铰接轴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9041674 A 4 水平且长度方向与四轮拖拉机10的车长方向垂直, 所述机架20上设置有变速箱30, 所述变 速箱30的输入轴通过传动机构与四轮拖拉机10的驱动轮连接, 所述变速箱30的输出轴设置 有开沟刀具总成60, 所述四轮拖拉机10上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 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机 架20绕铰接轴转动; 0026 结合图1和图2所示, 用于开沟的开沟刀具总成60固定在机架20上, 操作人员通过 操纵四轮拖拉机10上设置的高度调节机构, 实施对机架20的铰接轴转动调节, 进而实现对 开沟刀具总成60的开沟深度进行调节, 以使。
16、得开沟刀具总成60切入至地面合适的深度, 操 作人员通过驾驶四轮拖拉机10进行开沟, 并且开沟设备设置在四轮拖拉机10的前端, 方便 对开口情况进行实时观察, 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开沟操作的便捷度, 提高开沟效率。 0027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 所述机架20靠近四轮拖拉机10前端位置设置有中轴21, 所述中轴21长度方向水平且与四轮拖拉机10车长方向垂直, 所述中轴21转动式设置在四轮 拖拉机10的前端位置, 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机架20绕中轴21转动; 0028 操作人员在四轮拖拉机10的驾驶位操作高度调节机构实施对中轴21的转动调节, 进而实现对开沟刀具总成60的开沟深度的调整, 并且方便。
17、整个传动机构的布置; 0029 具体地,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式设置在中轴21一端的第一带轮211, 所述变速箱 30的输入轴设置有第二带轮31, 所述第一带轮211与第二带轮31通过皮带连接, 所述第一带 轮211与四轮拖拉机10的驱动轮通过皮带连接; 0030 上述的中轴21的中心位置确定, 从而使得第一带轮211与第二带轮31之间的轮距 确定, 使得第一带轮211与第二带轮31之间的皮带始终处在位置确定的状态, 而且方便第一 带轮211与四轮拖拉机10的驱动轮连接, 当高度调节机构调节机架10绕中轴21转动时, 第一 带轮211与第二带轮31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一带轮211与四轮拖拉机10的。
18、驱动轮之间的间距 始终处在确定的状态, 从而可以省略上述皮带之间张紧机构的设置, 简化整个装置的结构, 使得开沟机运行时更为稳定。 0031 在实际使用时, 所述四轮拖拉机10前端设置有调节板22, 所述调节板22上设置有 套管23, 所述中轴21穿置在套管23内, 调节板22与水平调节机构连接, 水平调节机构用于调 节调节板22沿着四轮拖拉机10车长方向移动; 0032 上述的水平调节机构可以调整套管23的位置, 以方便调整开沟刀具总成60的位 置, 从而使得开沟刀具总成60处在四轮拖拉机10前端合适的位置; 0033 并且上述的水平调节机构调整套管23的位置的同时, 能够实施对第一带轮21。
19、1与 四轮拖拉机10的驱动轮之间间距的调整, 从而实现第一带轮211与第二带轮31之间的间距 以及第一带轮211与四轮拖拉机10驱动轮之间的间距的调整, 以实现对带轮皮带之间的张 紧, 方便对整个机构进行调整。 0034 具体地, 结合图2至图4所示,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 所述四轮拖拉机10的前 端沿着车长方向设置有第一条形孔11, 所述调节板22贴合在四轮拖拉机10的前端且通过第 一紧固螺栓223与第一条形孔11连接, 所述调节板22上还设置有第二条形孔222, 所述第二 条形孔222内设置有第二紧固螺栓221与四轮拖拉机10的前端连接, 所述套管23外壁设置有 固定螺母231, 所。
20、述固定螺母231内设置有调节丝杆232, 所述调节丝杆232沿着四轮拖拉机 10的车长方向延伸且向四轮拖拉机10的尾端延伸, 所述调节丝杆232的杆端与四轮拖拉机 10的前端抵靠;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9041674 A 5 0035 当需要对调节板22位置进行调整时, 将第一紧固螺栓223及第二紧固螺栓221松 开, 通过转动调节丝杆232, 使得调节板22沿着四轮拖拉机10的前端滑动, 从而实现对套管 23位置进行调整, 以实现对皮带进行拉紧或松开, 当位置调整好后, 将第一紧固螺栓223及 第二紧固螺栓221再次紧固, 从而实现对调节板22的固定, 以实现对中轴21的固。
21、定。 0036 结合图5所示,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 所述四轮拖拉机10的前端沿着车长方 向设置有条形孔11, 所述调节板22沿着四轮拖拉机10的长度方向悬伸有固定板221, 所述固 定板221贴合在四轮拖拉机10的前端, 且通过紧固螺栓222 与条形孔11连接, 所述调节板22 的中段设置有卡槽222 , 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卡槽222 内的卡板223 , 所述卡板 223 竖直且设置有调节丝杆224 , 所述调节丝杆224 沿着四轮拖拉机10的车长方向延伸且 向四轮拖拉机10的尾端延伸, 所述四轮拖拉机10的前端设置有固定螺母12, 所述调节丝杆 224 沿着四轮拖拉机10的车。
22、长方向延伸且穿过固定螺母12向四轮拖拉机10的尾端延伸; 0037 当需要对调节板22位置进行调整时, 将紧固螺栓222 松开, 通过转动调节丝杆 224 , 使得调节板22沿着四轮拖拉机10的前端滑动, 从而实现对套管23位置进行调整, 以实 现对皮带进行拉紧或松开, 当位置调整好后, 将固定螺母12再次紧固, 从而实现对调节板22 的固定, 以实现对中轴21的固定。 0038 具体地, 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调节板22上的立柱24, 所述立柱24的上端 铰接设置有调节油缸25, 所述调节油缸25的活塞杆与机架20铰接, 所述调节油缸25两端的 铰接周水平且与轮拖拉机10的车长方向垂直;。
23、 0039 上述的高度调节机构固定在调节板22上, 并且调节油缸25设置在立柱24上, 调节 油缸25的液压站及液压操作机构设置在四轮拖拉机10的操作台旁侧, 从而方便实现对调节 油缸25进行调节, 上述的油缸的油液通过软管与液压站连接, 方便对调节油缸25的位置进 行调整; 0040 结合图3所示, 立柱24由于有一定的受力, 在立柱24与调节板22的连接位置设置有 加强筋板241, 从而实现立柱24的有效固定。 0041 上述的四轮拖拉机10需要单独使用时, 将调节油缸25的活塞杆与机架20分离, 将 中轴21与套管23分离, 即可将整个开沟设备拆卸下来, 方便拆装, 不影响四轮拖拉机10。
24、的其 他功用下的单独使用。 0042 具体地, 结合图2和图7所示, 所述变速箱30包括箱体32, 所述箱体32内转动式设置 有输入齿轮33、 过渡齿轮34及输出齿轮35, 所述输入齿轮33与过渡齿轮34啮合, 所述过渡齿 轮34与输出齿轮35啮合, 所述输入齿轮33设置有输入轴, 所述输出齿轮35设置有输出轴; 所 述输入轴与第二带轮31通过离合机构37连接, 所述离合机构37用于控制输入轴与第二带轮 31的分离, 所述输出齿轮35设置有输出轴; 0043 上述的变速箱30由3个齿轮构成, 不仅起到对开沟刀具总成60转动速度的调整, 而 且还可实现对开沟刀具总成60转动方向的变向, 以使得开。
25、沟刀具总成60与地面接触的切线 方向朝向四轮拖拉机10的车长方向前端, 以方便实现开沟操作, 避免土渣、 杂草、 树枝向四 轮拖拉机10后方甩出, 从而避免出现堵塞或者开沟刀具总成60的负荷过重导致的熄火问 题; 0044 上述的变速箱30内设置有离合机构37, 离合机构37通过拉线与操作杆连接, 操作 杆设置在四轮拖拉机10的驾驶台位置, 方便对开沟刀具总成60的离合操作。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9041674 A 6 0045 为实现对第一带轮211与第二带轮31之间的间距的调整, 以使得皮带张紧, 所述机 架20上设置有安装支架201, 所述变速箱30的箱体32固定在安装。
26、支架201上, 所述安装支架 201上设置有条形开口202, 所述条形开口202与机架20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锁紧螺栓203与 变速箱30的箱体32连接; 0046 当需要对第一带轮211与第二带轮31之间的间距调整时, 松开锁紧螺栓203, 调节 变速箱30箱体32沿着安装支架201滑动, 调整第一带轮211与第二带轮31之间的间距, 从而 实现对皮带张紧度的调整; 0047 当位置调整好后, 旋拧锁紧螺栓203, 使得锁紧螺栓203与变速箱30的箱体32连接, 从而将箱体32固定在安装支架201上; 0048 结合图4所示, 上述的安装支架201为板状且焊接在机架20上, 所述变速箱30箱。
27、体 32上设置有支耳321, 所述支耳321上开设有螺丝孔, 锁紧螺栓203的栓端与螺丝孔连接。 0049 所述变速箱30箱体32的箱底322上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箱底322与箱体32的底部构 成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安装螺钉323, 所述安装螺钉323的杆端与箱体32的 底部螺纹连接, 箱底322与箱体32的底部构成可拆式连接, 将输入齿轮33、 过渡齿轮34及输 出齿轮35从箱体32的底部开口放入箱体32内, 并且输入齿轮33及输出齿轮35的输入轴及输 出轴分别穿过箱体32, 从而方便整个变速箱30结构的安装。 0050 更进一步地, 为实现对抛开泥土的阻挡, 所述机架20的中。
28、段位置设置有延伸杆27, 所述延伸杆27水平且与机架20长度方向垂直, 所述延伸杆27的杆端设置有挡土板40, 所述 挡土板40沿着机架20长度方向延伸且位于开沟刀具总成60的上方布置。 0051 为实现对挡土板40的固定, 所述延伸杆27的杆端设置有固定夹套41, 所述固定夹 套41上设置有支撑杆42, 所述支撑杆42的杆身上设置有挡土板40, 所述支撑杆42的杆身上 套设有安装支架板43, 所述安装支架板43套设在支撑杆42上且与挡土板40固定; 0052 为实现对土渣的有效阻挡, 所述挡土板40的上板面还设置有挡土软板44; 0053 当旋起的土渣砸向挡土软板44后, 挡土软板44自身的。
29、软性特性, 从而使得粘性土 渣反弹抛洒出去, 不仅可能避免粘性土渣在挡土板40位置黏连堵塞, 而且还可减少土渣旋 起时产生的噪音; 0054 实施例中, 挡土软板44可以是软橡胶皮, 质量轻, 并且使用寿命长。 0055 结合图2所示, 为避免土渣蓄积在机架20旁侧的变速箱30及机架20上, 所述机架20 上还固定有挡土侧板50, 所述挡土侧板50立式布置且沿着四轮拖拉机10的车长方向布置, 所述挡土侧板50的下端设置有第一、 第二避让插口52, 所述第一、 第二避让插口52的插口朝 下, 所述第一避让插口插置在输入齿轮33的输入轴上, 所述第二避让插口52插置在锁紧螺 栓203上; 0056。
30、 上述的挡土侧板50安装时, 将挡土侧板50立式布置, 并且使得输入齿轮33的输入 轴处在第一避让插口内, 使得第二避让插口52插置在锁紧螺栓203上, 将锁紧螺栓203拧紧 时, 使得锁紧螺栓203的端部抵靠在挡土侧板50上, 从而实现对挡土侧板50的固定; 0057 当变速箱30位于机架20上调整时, 挡土侧板50跟随变速箱30的调整而同步调节, 因此上述安装结构能够确保挡土侧板50对第二带轮31的围合, 从而避免土渣掉落在第二带 轮31上导致的皮带弹跳而绷断; 0058 上述的第一带轮211的旁侧还设置有第二挡土侧板80, 第二挡土侧板80固定在立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10。
31、9041674 A 7 柱24上, 以实现对第一带轮211的围合。 0059 在机架20的前端设置限位滑板70, 限位滑板70与机架20构成竖直方向的可调式配 合, 从而实现对开沟刀具总成60切入地面下方深度的限位; 0060 结合图3所示, 在所述机架20的前端设置有安装管201, 所述限位滑板70的上端条 板插置在安装管201内, 安装管201一侧管壁设置有六角通孔2011, 所述限位滑板70的上端 条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 安装管201的六角通孔2011内设置有安装螺栓202, 安 装螺栓202穿过六角通孔2011、 条板的通孔及安装管201的另一侧管壁, 且伸出端设置有螺 母,。
32、 安装螺栓202的端部与限位滑板70的条板一侧抵靠, 从而实现对限位滑板70的固定, 并 且安装螺栓202的端部为六角栓头, 六角栓头一部分处在六角通孔2011内, 利用六角通孔 2011实现对安装螺栓202转动限位, 通过转动螺母, 从而实现对限位滑板70的上端条板的夹 紧固定。 0061 下面结合整个前置式开沟的结构来说明该种开沟机的开沟方法, 所述开沟方法包 括如下步骤: 0062 第一步, 将调节板22安装在四轮拖拉机10的前端, 将调节油缸25的两端分别与立 柱24及机架20连接, 将第一带轮211与四轮拖拉机10的驱动轮通过皮带连接, 将第一带轮 211与第二带轮31通过皮带连接;。
33、 0063 第二步, 调节调节丝杆, 使得第一带轮211与四轮拖拉机10的驱动轮之间的皮带绷 紧, 调节锁紧螺栓203, 使得第一带轮211与第二带轮31之间的皮带绷紧; 0064 第三步, 将四轮拖拉机10开至待开沟的地面上, 操作人员坐在四轮拖拉机10上, 启 动四轮拖拉机10, 搬动四轮拖拉机10上的液压操纵杆, 使得开沟刀具总成60的切割面调整 至合适的开沟高度, 并且启动四轮拖拉机10沿着地面直线移动, 当需要拐弯时, 操作人员操 作液压操纵杆, 使得开沟刀具总成60的切割面与地面脱离, 直至四轮拖拉机10转完后, 再次 操作液压操纵杆, 使得开沟刀具总成60的切割面调整至合适的开沟。
34、高度, 循环往复, 直至将 整个田间开沟完成。 0065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且在 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 因此, 无论 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 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 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66 此外,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这种叙。
35、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9041674 A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7 页 9 CN 109041674 A 9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7 页 10 CN 109041674 A 10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7 页 11 CN 109041674 A 11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7 页 12 CN 109041674 A 12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7 页 13 CN 109041674 A 13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7 页 14 CN 109041674 A 14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7/7 页 15 CN 109041674 A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