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及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矽肺又称硅肺,是尘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 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矽肺是尘肺中最常见、进展最快、 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矽肺发病一般比较缓慢,多在接触矽尘数年后发病,病程较长。一 般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多种症状。气促常较早出现,呈进行 性加重。早期常感胸闷、胸痛,胸痛较轻微,为胀痛、隐痛或刺痛,与呼吸、体体位及劳动无 关。胸闷和气促的程度与病变的范围及性质有关。早期由于吸入矽尘可出现刺激性咳嗽,并 发感染或吸烟者可有咳痰。少数患者有血痰。合并肺结核、肺癌或支气管扩张时可反复或大 量咯血。患者尚可有头昏、乏力、失眠、心悸、胃纳不佳等症状。矽肺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 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属于中医学肺痿等病证范畴,临床辩证以痰气郁结型较为多见。
目前西医治疗矽肺大量应用化学合成药物,不良反应较多,达不到理想的临床治 疗效果,长期服用会引发较多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中医认为,肺为华盖,为娇脏,矽肺病为外邪侵犯机体,肺部受邪,导致痰气郁结, 长此以往,导致肺肾两虚,从而出现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脾为生化之源, 肺为主气之枢,肺气虚则清阳不布,津液不行,使脾失健运而出现气短懒言、痰多、面浮足肿 等脾气虚症状。肺肾相生,肺主气之出入,肾主气之收纳,肺气虚进一步可致肾气衰弱而出 现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等表现。中医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可弥补西医的不足,采用中药材, 药源广泛,价格低,不易产生耐药性,安全有效,及时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提高机体整体 的免疫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主治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本发明具有 痰气郁结型矽肺治疗愈后较好,在机体整体观的基础上,讲究辨证论治,精选纯天然绿色药 材,药效直达病灶,治疗疗程较短,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小,无不良反应,在治疗本病的同 时还可以对机体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成本价格低廉,制作工艺简单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其特征 在于,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老虎姜、白术、吉利子树、羊红膻、勾儿茶、黄毛榕、灰树花、土党 参、棒棒草、辛参、陈皮、山药、红酸七、栝楼子、独叶白芨、银耳、燕子尾、鼠曲草、糯稻根须、 浙贝母、桔梗、天竺黄、剑花、竹茹和瓦楞子。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虎姜9-15份、白术12-25份、吉利子树 6-17份、羊红膻11-26份、勾儿茶7-17份、黄毛榕13-27份、灰树花4-11份、土党参19-32份、棒 棒草13-22份、辛参16-30份、陈皮15-28份、山药10-25份、红酸七6-18份、栝楼子9-19份、独 叶白芨5-17份、银耳19-29份、燕子尾10-21份、鼠曲草7-15份、糯稻根须13-27份、浙贝母16- 36份、桔梗11-28份、天竺黄5-16份、剑花14-26份、竹茹10-23份和瓦楞子6-16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虎姜11-14份、白术15-21份、吉利子树 8-14份、羊红膻14-22份、勾儿茶9-14份、黄毛榕16-22份、灰树花6-10份、土党参23-30份、棒 棒草15-20份、辛参19-27份、陈皮18-24份、山药13-21份、红酸七8-15份、栝楼子11-17份、独 叶白芨7-14份、银耳21-27份、燕子尾13-18份、鼠曲草9-12份、糯稻根须16-22份、浙贝母20- 32份、桔梗15-25份、天竺黄7-13份、剑花17-22份、竹茹13-20份和瓦楞子8-13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虎姜11份、白术18份、吉利子树8份、羊 红膻22份、勾儿茶14份、黄毛榕22份、灰树花6份、土党参30份、棒棒草18份、辛参24份、陈皮 22份、山药13份、红酸七8份、栝楼子17份、独叶白芨7份、银耳27份、燕子尾13份、鼠曲草9份、 糯稻根须22份、浙贝母32份、桔梗20份、天竺黄7份、剑花19份、竹茹13份和瓦楞子8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虎姜13份、白术15份、吉利子树10份、羊红 膻14份、勾儿茶11份、黄毛榕19份、灰树花8份、土党参28份、棒棒草15份、辛参27份、陈皮24 份、山药16份、红酸七15份、栝楼子11份、独叶白芨14份、银耳21份、燕子尾18份、鼠曲草10 份、糯稻根须20份、浙贝母25份、桔梗15份、天竺黄9份、剑花17份、竹茹20份和瓦楞子10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虎姜14份、白术21份、吉利子树14份、 羊红膻19份、勾儿茶9份、黄毛榕16份、灰树花10份、土党参23份、棒棒草20份、辛参19份、陈 皮18份、山药21份、红酸七11份、栝楼子14份、独叶白芨9份、银耳25份、燕子尾16份、鼠曲草 12份、糯稻根须16份、浙贝母20份、桔梗25份、天竺黄13份、剑花22份、竹茹15份和瓦楞子13 份。
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汤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5cm, 浸泡3-10小时;
步骤二: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过滤,得滤液a,备 用;
步骤三: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3cm,浸泡3-10小时;
步骤四: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25-35分钟,过滤,得滤液b,将 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所述内服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 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 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 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 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 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
所述内服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老虎姜、白术、吉利子树、羊红膻、勾儿茶、黄毛榕、灰树花、土党参和棒棒草按 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水提取挥发油,将获得的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 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6,搅拌60分钟~90分钟,温度30℃~50℃,得挥发油 包合物,备用;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17的清膏;
第二步,将辛参、陈皮、山药、红酸七、栝楼子、独叶白芨和银耳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 于混合物5~8倍量醇浓度为75%~90%的乙醇回流提取3~5次,每次2~3小时,分别过滤,各 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清膏,备用;
第三步,将剩余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8~10倍量水,煮沸6~ 8小时,过滤,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8~1.30的清膏;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60℃~7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五步,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 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5~50重量份 淀粉混合均匀,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浓度为80%~9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随后加入相 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3~5重量份硬脂酸镁,然后装入明胶 胶囊中。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主治痰气郁结型矽肺,在机体 整体观的基础上,讲究辨证论治,精选纯天然绿色药材,药效直达病灶,治疗疗程较短,疗效 较好,毒副作用较小,无不良反应,在治疗本病的同时还可以对机体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成本价格低廉,制作工艺简单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其中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老虎姜、 白术、吉利子树、羊红膻、勾儿茶、黄毛榕、灰树花、土党参、棒棒草、辛参、陈皮、山药、红酸 七、栝楼子、独叶白芨、银耳、燕子尾、鼠曲草、糯稻根须、浙贝母、桔梗、天竺黄、剑花、竹茹和 瓦楞子。
各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老虎姜:别名白药子,盘龙七、算盘七,鸡头参、山姜,惹涅(藏名)。为百合科植物卷叶黄 精的根茎。春、秋挖取根茎。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甘辛,平。润肺养阴,健脾益 气,祛痰止血,消肿解毒。
白术:别名于术、冬术、浙术、种术。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 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 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吉利子树:别名急糜子科、铜箍散、扁担木、孩子儿拳头、荀妃麻、棉筋条、二裂解宝 叶、月亮皮、葛马麻、哨儿菜、圪柏麻葛荆麻、版筒柴。为椴树科植物小花扁担杆的枝叶。味 甘;苦;性温。健脾益气;祛风除湿。
羊红膻:别名羊洪膻、六月寒。为伞形科植物缺刻叶茴芹的根或全草。味甘;辛;性 温。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止咳祛痰。
勾儿茶:别名牛脔子、铁包金、乌梢蛇。为鼠李科植物牛鼻拳的根。全年可采。味微 涩,性平。祛风湿,活血通络,止咳化痰,健脾益气。
黄毛榕:别名老虎掌、老鸦风、大赦婆树、毛棵。桑科黄毛榕,以根皮入药。甘,平。健 脾益气,活血祛风。
土党参:别名奶参、土羊乳,白洋参、对月参,野党参,浮萍参,土人参、土沙参,土 参,土洋参、人参薯、南人参、模登果,孩儿葛,柴党参,川人参。为桔梗科植物金钱豹的根。秋 季挖取根部;洗净,除去须根,晒干。味甘微苦,性温,无毒。健脾胃,补肺气,祛痰止咳。
灰树花:为多孔菌科真菌贝叶多孔菌的子实体。甘;平。益气健脾;补虚扶正。
辛参:别名土甘草、白元参、西参、山甘草、白洋参、白玄参。为唇形科植物假秦艽的 块根。味甘;苦;性凉。理气健脾;解毒消肿。
陈皮:别名橘皮。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 “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苦、辛,温。归肺、脾经。理气 健脾,燥湿化痰。
山药:别名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 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用硫黄熏后,干燥;也有选 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黄熏后,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 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红酸七:别名油点草、白七、红酸七、竹叶七、牛尾参。百合科油点草属植物粗轴油 点草,以根入药。夏秋采挖,洗净,晒干。甘,温。归肺、肾经。补虚止咳。
棒棒草:别名孩儿参。为石竹科植物短小孩儿参的干燥块根。甘;苦;微温。补肺;健 脾;养阴生津。
栝楼子:别名瓜蒌仁,栝楼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大子栝楼等的种子。 9~11月采收果实,剖开取出种子,洗净,晒干。甘,寒。入肺、胃、大肠经。润肺,化痰,滑肠。
独叶白芨:别名糯白芨、小白芨,独菇。为兰科植物云南独蒜兰的块茎。秋季采集。 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苦,平。补肺,止咳化痰,止血生肌。
银耳:别名白木耳、白耳子。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银耳以子实体入药。春秋采 收,用老斑竹浸猪油制成竹刀采割,将鲜银耳以清水洗净后,晒干即成。甘,平。补肺益气,养 阴润燥。
燕子尾:别名锅铲叶、老鼠铃。西番莲科燕子尾,以全草入药。苦、微甘,温。补肺益 气,消炎,杀菌。
鼠曲草:别名佛耳草、猫耳朵草、清明菜。菊科植物鼠曲草的全草。性平,味甘。归肺 经。祛痰、止咳平喘、祛风湿。
糯稻根须:别名稻根须,糯稻根。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根茎及根。稻子收割后 采挖。除去残茎,洗净,晒干。甘,平。入肝、肺、肾三经。补肺健脾,养胃津。
浙贝母:别名象贝、大贝、珠贝。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性寒,味苦。归肺经、心 经。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桔梗:别名梗草、土人参、苦桔梗。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性平,味苦、辛。归肺经。宣 肺祛痰、利咽排脓。
天竺黄:别名竹黄、竹膏、天竹黄。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的秆内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 物。性寒,味甘。归心经、肝经。清热豁痰、凉心定惊。
剑花:别名霸王花、量天尺花、七星剑花。仙人掌科植物量天尺的花。性微寒,味甘。 归肺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竹茹:别名竹皮、青竹茹、淡竹茹。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茎秆的间层。微寒 性,味甘。归胃经、胆经、脾经。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瓦楞子:别名蚶壳、瓦垄子、魁蛤壳。蚶科动物毛蚶、泥蚶或魁蚶等同属数种的贝 壳。性平,味咸。归肺经、胃经、肝经。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 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本发明的汤剂
取老虎姜11g、白术18g、吉利子树8g、羊红膻22g、勾儿茶14g、黄毛榕22g、灰树花6g、土 党参30g、棒棒草18g、辛参24g、陈皮22g、山药13g、红酸七8g、栝楼子17g、独叶白芨7g、银耳 27g、燕子尾13g、鼠曲草9g、糯稻根须22g、浙贝母32g、桔梗20g、天竺黄7g、剑花19g、竹茹13g 和瓦楞子8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5cm,浸 泡6小时;
步骤二: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5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200ml, 过滤,得滤液a,备用;
步骤三: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3cm,浸泡6小时;
步骤四: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300ml, 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实施例2本发明的颗粒剂
取老虎姜13g、白术15g、吉利子树10g、羊红膻14g、勾儿茶11g、黄毛榕19g、灰树花8g、土 党参28g、棒棒草15g、辛参27g、陈皮24g、山药16g、红酸七15g、栝楼子11g、独叶白芨14g、银 耳21g、燕子尾18g、鼠曲草10g、糯稻根须20g、浙贝母25g、桔梗15g、天竺黄9g、剑花17g、竹茹 20g和瓦楞子10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 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 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 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 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 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
实施例3本发明的胶囊剂
取老虎姜14g、白术21g、吉利子树14g、羊红膻19g、勾儿茶9g、黄毛榕16g、灰树花10g、土 党参23g、棒棒草20g、辛参19g、陈皮18g、山药21g、红酸七11g、栝楼子14g、独叶白芨9g、银耳 25g、燕子尾16g、鼠曲草12g、糯稻根须16g、浙贝母20g、桔梗25g、天竺黄13g、剑花22g、竹茹 15g和瓦楞子13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老虎姜、白术、吉利子树、羊红膻、勾儿茶、黄毛榕、灰树花、土党参和棒棒草按 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水提取挥发油,将获得的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 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6,搅拌60分钟~90分钟,温度30℃~50℃,得挥发油 包合物,备用;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17的清膏;
第二步,将辛参、陈皮、山药、红酸七、栝楼子、独叶白芨和银耳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 于混合物5~8倍量醇浓度为75%~90%的乙醇回流提取3~5次,每次2~3小时,分别过滤,各 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清膏,备用;
第三步,将剩余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8~10倍量水,煮沸6~ 8小时,过滤,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8~1.30的清膏;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60℃~7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五步,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 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5~50重量份 淀粉混合均匀,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浓度为80%~9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随后加入相 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3~5重量份硬脂酸镁,然后装入明胶 胶囊中。
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试验:应用NIH小鼠60只,SPF级,雌雄各半,体重17~24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 制备的汤剂,(浓度为5.74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 为28.7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 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 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 灌胃本发明的汤剂LD50>28.7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57.4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 临床用药量为4.6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077g生药/kg/日。按 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1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745倍。因 此本发明的中药药物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长期毒性实验:将本发明实施例2的颗粒剂对小鼠按6.43、15.72和36.41g生药/kg 连续用药16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 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 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 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 全。
长期毒性实验:将本发明实施例3的胶囊剂对小鼠按6.43、15.72和36.41g生药/kg 连续用药16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 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 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 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 全。
临床资料:
选择某院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职业病科收治的矽肺患者280例,符合2007年我国公 布的(矽肺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矽肺的诊断标准,中医辩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中有关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无肺心病、肺结核、肺癌等并发症。 其中男性174例,女性106例;年龄50~75周岁,平均年龄61.2岁。
分以下治疗组,4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
汤剂治疗组:70人,男43人,女27人。
颗粒剂治疗组:70人,男44人,女26人。
胶囊剂治疗组:70人,男42人,女28人。
西药对照组:70人,男45人,女25人。
治疗方法:
汤剂治疗组:每日两剂,水煎分两次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
颗粒剂治疗组:口服一次10g,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胶囊剂治疗组:口服一次4粒,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西药对照组:服用克矽平,克矽平以4%水溶液8mL(320mg)雾化吸入,每周5次。1个月为1 个疗程。
全部治疗组中,所有患者仍给予祛痰、舒张支气管、氧疗等常规治疗,治疗前及第2 个疗程结束后复查。
临床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的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者完全消失。
好转:患者的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好转,检查有改善;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还加剧了。
观察指标:
比较4组患者的肺功能变化情况(VC、FEV1和FVC)、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
治疗结果:
1、四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比较见表1
表1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中药较西药在VC、FEV1和FVC上有明显改善。
2、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见表2
表2四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无效率 7 --> 汤剂治疗组 70 65 5 0 100% 0% 颗粒剂治疗组 70 64 6 0 100% 0% 胶囊剂治疗组 70 62 8 0 100% 0% 西药治疗组 70 18 37 15 78.6% 21.4%
根据上述表格内的临床统计及临床试验,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疗 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的优势。同时对汤剂治疗组显效和有效的70例,颗粒剂治疗 组显效和好转的70例,胶囊剂治疗组显效和好转的70例,以及西药治疗组显效和好转的55 例患者随访1年,结果统计:
汤剂治疗组显效和好转的70例患者,显效65例患者无复发,好转的5例患者无复发,复 发率为0%;
颗粒剂治疗组显效和好转的70例患者,显效的64例患者无复发,好转的6例患者无复 发,复发率为0%;
胶囊剂治疗组显效和好转的70例患者,显效的62例患者无复发,好转的8例患者无复 发,复发率为0%;
西药治疗组显效和好转的55例患者,显效的18例患者无复发,好转的37例患者中复发8 例,复发率为14.5%。
典型病例
李某,男,47岁,某玻璃厂的喷砂工,从事喷砂作业一年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略有 少量的黏痰,并胸痛、呼吸困难,经诊断为痰气郁结型矽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汤剂,每 日两剂,水煎分两次服用,同时给予祛痰、舒张支气管、氧疗等常规治疗,连续服用15日后咳 嗽、胸痛及呼吸困难症状减轻,1个疗程之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2年,无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