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及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6872830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9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222448.7

申请日:

20160412

公开号:

CN105617124A

公开日:

201606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99,A61P11/00,A61K35/618

主分类号:

A61K36/899,A61P11/00,A61K35/618

申请人:

李春红

发明人:

李春红,王飞

地址:

250002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玉兴路17号

优先权:

CN201610222448A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代理人:

刘尔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其中,中药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老虎姜、白术、吉利子树、羊红膻、勾儿茶、黄毛榕、灰树花、土党参、棒棒草、辛参、陈皮、山药、红酸七、栝楼子、独叶白芨、银耳、燕子尾、鼠曲草、糯稻根须、浙贝母、桔梗、天竺黄、剑花、竹茹和瓦楞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机体整体观的基础上,讲究辨证论治,精选纯天然绿色药材,药效直达病灶,治疗疗程较短,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小,无不良反应,在治疗本病的同时还可以对机体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成本价格低廉,制作工艺简单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老虎姜、白术、吉利子树、羊红膻、勾儿茶、黄毛榕、灰树花、土党参、棒棒草、辛参、陈皮、山药、红酸七、栝楼子、独叶白芨、银耳、燕子尾、鼠曲草、糯稻根须、浙贝母、桔梗、天竺黄、剑花、竹茹和瓦楞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虎姜9-15份、白术12-25份、吉利子树6-17份、羊红膻11-26份、勾儿茶7-17份、黄毛榕13-27份、灰树花4-11份、土党参19-32份、棒棒草13-22份、辛参16-30份、陈皮15-28份、山药10-25份、红酸七6-18份、栝楼子9-19份、独叶白芨5-17份、银耳19-29份、燕子尾10-21份、鼠曲草7-15份、糯稻根须13-27份、浙贝母16-36份、桔梗11-28份、天竺黄5-16份、剑花14-26份、竹茹10-23份和瓦楞子6-16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虎姜11-14份、白术15-21份、吉利子树8-14份、羊红膻14-22份、勾儿茶9-14份、黄毛榕16-22份、灰树花6-10份、土党参23-30份、棒棒草15-20份、辛参19-27份、陈皮18-24份、山药13-21份、红酸七8-15份、栝楼子11-17份、独叶白芨7-14份、银耳21-27份、燕子尾13-18份、鼠曲草9-12份、糯稻根须16-22份、浙贝母20-32份、桔梗15-25份、天竺黄7-13份、剑花17-22份、竹茹13-20份和瓦楞子8-1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虎姜11份、白术18份、吉利子树8份、羊红膻22份、勾儿茶14份、黄毛榕22份、灰树花6份、土党参30份、棒棒草18份、辛参24份、陈皮22份、山药13份、红酸七8份、栝楼子17份、独叶白芨7份、银耳27份、燕子尾13份、鼠曲草9份、糯稻根须22份、浙贝母32份、桔梗20份、天竺黄7份、剑花19份、竹茹13份和瓦楞子8份。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虎姜13份、白术15份、吉利子树10份、羊红膻14份、勾儿茶11份、黄毛榕19份、灰树花8份、土党参28份、棒棒草15份、辛参27份、陈皮24份、山药16份、红酸七15份、栝楼子11份、独叶白芨14份、银耳21份、燕子尾18份、鼠曲草10份、糯稻根须20份、浙贝母25份、桔梗15份、天竺黄9份、剑花17份、竹茹20份和瓦楞子1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虎姜14份、白术21份、吉利子树14份、羊红膻19份、勾儿茶9份、黄毛榕16份、灰树花10份、土党参23份、棒棒草20份、辛参19份、陈皮18份、山药21份、红酸七11份、栝楼子14份、独叶白芨9份、银耳25份、燕子尾16份、鼠曲草12份、糯稻根须16份、浙贝母20份、桔梗25份、天竺黄13份、剑花22份、竹茹15份和瓦楞子13份。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汤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5cm,浸泡3-10小时;步骤二: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过滤,得滤液a,备用;步骤三: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3cm,浸泡3-10小时;步骤四: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25-35分钟,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服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服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老虎姜、白术、吉利子树、羊红膻、勾儿茶、黄毛榕、灰树花、土党参和棒棒草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水提取挥发油,将获得的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6,搅拌60分钟~90分钟,温度30℃~50℃,得挥发油包合物,备用;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17的清膏;第二步,将辛参、陈皮、山药、红酸七、栝楼子、独叶白芨和银耳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8倍量醇浓度为75%~90%的乙醇回流提取3~5次,每次2~3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清膏,备用;第三步,将剩余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8~10倍量水,煮沸6~8小时,过滤,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8~1.30的清膏;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60℃~7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第五步,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5~50重量份淀粉混合均匀,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浓度为80%~9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3~5重量份硬脂酸镁,然后装入明胶胶囊中。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及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矽肺又称硅肺,是尘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 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矽肺是尘肺中最常见、进展最快、 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矽肺发病一般比较缓慢,多在接触矽尘数年后发病,病程较长。一 般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多种症状。气促常较早出现,呈进行 性加重。早期常感胸闷、胸痛,胸痛较轻微,为胀痛、隐痛或刺痛,与呼吸、体体位及劳动无 关。胸闷和气促的程度与病变的范围及性质有关。早期由于吸入矽尘可出现刺激性咳嗽,并 发感染或吸烟者可有咳痰。少数患者有血痰。合并肺结核、肺癌或支气管扩张时可反复或大 量咯血。患者尚可有头昏、乏力、失眠、心悸、胃纳不佳等症状。矽肺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 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属于中医学肺痿等病证范畴,临床辩证以痰气郁结型较为多见。

目前西医治疗矽肺大量应用化学合成药物,不良反应较多,达不到理想的临床治 疗效果,长期服用会引发较多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中医认为,肺为华盖,为娇脏,矽肺病为外邪侵犯机体,肺部受邪,导致痰气郁结, 长此以往,导致肺肾两虚,从而出现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脾为生化之源, 肺为主气之枢,肺气虚则清阳不布,津液不行,使脾失健运而出现气短懒言、痰多、面浮足肿 等脾气虚症状。肺肾相生,肺主气之出入,肾主气之收纳,肺气虚进一步可致肾气衰弱而出 现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等表现。中医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可弥补西医的不足,采用中药材, 药源广泛,价格低,不易产生耐药性,安全有效,及时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提高机体整体 的免疫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主治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本发明具有 痰气郁结型矽肺治疗愈后较好,在机体整体观的基础上,讲究辨证论治,精选纯天然绿色药 材,药效直达病灶,治疗疗程较短,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小,无不良反应,在治疗本病的同 时还可以对机体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成本价格低廉,制作工艺简单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其特征 在于,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老虎姜、白术、吉利子树、羊红膻、勾儿茶、黄毛榕、灰树花、土党 参、棒棒草、辛参、陈皮、山药、红酸七、栝楼子、独叶白芨、银耳、燕子尾、鼠曲草、糯稻根须、 浙贝母、桔梗、天竺黄、剑花、竹茹和瓦楞子。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虎姜9-15份、白术12-25份、吉利子树 6-17份、羊红膻11-26份、勾儿茶7-17份、黄毛榕13-27份、灰树花4-11份、土党参19-32份、棒 棒草13-22份、辛参16-30份、陈皮15-28份、山药10-25份、红酸七6-18份、栝楼子9-19份、独 叶白芨5-17份、银耳19-29份、燕子尾10-21份、鼠曲草7-15份、糯稻根须13-27份、浙贝母16- 36份、桔梗11-28份、天竺黄5-16份、剑花14-26份、竹茹10-23份和瓦楞子6-16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虎姜11-14份、白术15-21份、吉利子树 8-14份、羊红膻14-22份、勾儿茶9-14份、黄毛榕16-22份、灰树花6-10份、土党参23-30份、棒 棒草15-20份、辛参19-27份、陈皮18-24份、山药13-21份、红酸七8-15份、栝楼子11-17份、独 叶白芨7-14份、银耳21-27份、燕子尾13-18份、鼠曲草9-12份、糯稻根须16-22份、浙贝母20- 32份、桔梗15-25份、天竺黄7-13份、剑花17-22份、竹茹13-20份和瓦楞子8-13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虎姜11份、白术18份、吉利子树8份、羊 红膻22份、勾儿茶14份、黄毛榕22份、灰树花6份、土党参30份、棒棒草18份、辛参24份、陈皮 22份、山药13份、红酸七8份、栝楼子17份、独叶白芨7份、银耳27份、燕子尾13份、鼠曲草9份、 糯稻根须22份、浙贝母32份、桔梗20份、天竺黄7份、剑花19份、竹茹13份和瓦楞子8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虎姜13份、白术15份、吉利子树10份、羊红 膻14份、勾儿茶11份、黄毛榕19份、灰树花8份、土党参28份、棒棒草15份、辛参27份、陈皮24 份、山药16份、红酸七15份、栝楼子11份、独叶白芨14份、银耳21份、燕子尾18份、鼠曲草10 份、糯稻根须20份、浙贝母25份、桔梗15份、天竺黄9份、剑花17份、竹茹20份和瓦楞子10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老虎姜14份、白术21份、吉利子树14份、 羊红膻19份、勾儿茶9份、黄毛榕16份、灰树花10份、土党参23份、棒棒草20份、辛参19份、陈 皮18份、山药21份、红酸七11份、栝楼子14份、独叶白芨9份、银耳25份、燕子尾16份、鼠曲草 12份、糯稻根须16份、浙贝母20份、桔梗25份、天竺黄13份、剑花22份、竹茹15份和瓦楞子13 份。

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汤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5cm, 浸泡3-10小时;

步骤二: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过滤,得滤液a,备 用;

步骤三: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3cm,浸泡3-10小时;

步骤四: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25-35分钟,过滤,得滤液b,将 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所述内服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 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 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 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 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 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

所述内服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老虎姜、白术、吉利子树、羊红膻、勾儿茶、黄毛榕、灰树花、土党参和棒棒草按 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水提取挥发油,将获得的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 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6,搅拌60分钟~90分钟,温度30℃~50℃,得挥发油 包合物,备用;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17的清膏;

第二步,将辛参、陈皮、山药、红酸七、栝楼子、独叶白芨和银耳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 于混合物5~8倍量醇浓度为75%~90%的乙醇回流提取3~5次,每次2~3小时,分别过滤,各 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清膏,备用;

第三步,将剩余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8~10倍量水,煮沸6~ 8小时,过滤,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8~1.30的清膏;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60℃~7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五步,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 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5~50重量份 淀粉混合均匀,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浓度为80%~9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随后加入相 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3~5重量份硬脂酸镁,然后装入明胶 胶囊中。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主治痰气郁结型矽肺,在机体 整体观的基础上,讲究辨证论治,精选纯天然绿色药材,药效直达病灶,治疗疗程较短,疗效 较好,毒副作用较小,无不良反应,在治疗本病的同时还可以对机体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成本价格低廉,制作工艺简单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其中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老虎姜、 白术、吉利子树、羊红膻、勾儿茶、黄毛榕、灰树花、土党参、棒棒草、辛参、陈皮、山药、红酸 七、栝楼子、独叶白芨、银耳、燕子尾、鼠曲草、糯稻根须、浙贝母、桔梗、天竺黄、剑花、竹茹和 瓦楞子。

各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老虎姜:别名白药子,盘龙七、算盘七,鸡头参、山姜,惹涅(藏名)。为百合科植物卷叶黄 精的根茎。春、秋挖取根茎。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甘辛,平。润肺养阴,健脾益 气,祛痰止血,消肿解毒。

白术:别名于术、冬术、浙术、种术。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 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 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吉利子树:别名急糜子科、铜箍散、扁担木、孩子儿拳头、荀妃麻、棉筋条、二裂解宝 叶、月亮皮、葛马麻、哨儿菜、圪柏麻葛荆麻、版筒柴。为椴树科植物小花扁担杆的枝叶。味 甘;苦;性温。健脾益气;祛风除湿。

羊红膻:别名羊洪膻、六月寒。为伞形科植物缺刻叶茴芹的根或全草。味甘;辛;性 温。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止咳祛痰。

勾儿茶:别名牛脔子、铁包金、乌梢蛇。为鼠李科植物牛鼻拳的根。全年可采。味微 涩,性平。祛风湿,活血通络,止咳化痰,健脾益气。

黄毛榕:别名老虎掌、老鸦风、大赦婆树、毛棵。桑科黄毛榕,以根皮入药。甘,平。健 脾益气,活血祛风。

土党参:别名奶参、土羊乳,白洋参、对月参,野党参,浮萍参,土人参、土沙参,土 参,土洋参、人参薯、南人参、模登果,孩儿葛,柴党参,川人参。为桔梗科植物金钱豹的根。秋 季挖取根部;洗净,除去须根,晒干。味甘微苦,性温,无毒。健脾胃,补肺气,祛痰止咳。

灰树花:为多孔菌科真菌贝叶多孔菌的子实体。甘;平。益气健脾;补虚扶正。

辛参:别名土甘草、白元参、西参、山甘草、白洋参、白玄参。为唇形科植物假秦艽的 块根。味甘;苦;性凉。理气健脾;解毒消肿。

陈皮:别名橘皮。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 “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苦、辛,温。归肺、脾经。理气 健脾,燥湿化痰。

山药:别名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 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用硫黄熏后,干燥;也有选 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黄熏后,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 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红酸七:别名油点草、白七、红酸七、竹叶七、牛尾参。百合科油点草属植物粗轴油 点草,以根入药。夏秋采挖,洗净,晒干。甘,温。归肺、肾经。补虚止咳。

棒棒草:别名孩儿参。为石竹科植物短小孩儿参的干燥块根。甘;苦;微温。补肺;健 脾;养阴生津。

栝楼子:别名瓜蒌仁,栝楼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大子栝楼等的种子。 9~11月采收果实,剖开取出种子,洗净,晒干。甘,寒。入肺、胃、大肠经。润肺,化痰,滑肠。

独叶白芨:别名糯白芨、小白芨,独菇。为兰科植物云南独蒜兰的块茎。秋季采集。 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苦,平。补肺,止咳化痰,止血生肌。

银耳:别名白木耳、白耳子。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银耳以子实体入药。春秋采 收,用老斑竹浸猪油制成竹刀采割,将鲜银耳以清水洗净后,晒干即成。甘,平。补肺益气,养 阴润燥。

燕子尾:别名锅铲叶、老鼠铃。西番莲科燕子尾,以全草入药。苦、微甘,温。补肺益 气,消炎,杀菌。

鼠曲草:别名佛耳草、猫耳朵草、清明菜。菊科植物鼠曲草的全草。性平,味甘。归肺 经。祛痰、止咳平喘、祛风湿。

糯稻根须:别名稻根须,糯稻根。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根茎及根。稻子收割后 采挖。除去残茎,洗净,晒干。甘,平。入肝、肺、肾三经。补肺健脾,养胃津。

浙贝母:别名象贝、大贝、珠贝。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性寒,味苦。归肺经、心 经。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桔梗:别名梗草、土人参、苦桔梗。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性平,味苦、辛。归肺经。宣 肺祛痰、利咽排脓。

天竺黄:别名竹黄、竹膏、天竹黄。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的秆内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 物。性寒,味甘。归心经、肝经。清热豁痰、凉心定惊。

剑花:别名霸王花、量天尺花、七星剑花。仙人掌科植物量天尺的花。性微寒,味甘。 归肺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竹茹:别名竹皮、青竹茹、淡竹茹。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茎秆的间层。微寒 性,味甘。归胃经、胆经、脾经。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瓦楞子:别名蚶壳、瓦垄子、魁蛤壳。蚶科动物毛蚶、泥蚶或魁蚶等同属数种的贝 壳。性平,味咸。归肺经、胃经、肝经。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 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本发明的汤剂

取老虎姜11g、白术18g、吉利子树8g、羊红膻22g、勾儿茶14g、黄毛榕22g、灰树花6g、土 党参30g、棒棒草18g、辛参24g、陈皮22g、山药13g、红酸七8g、栝楼子17g、独叶白芨7g、银耳 27g、燕子尾13g、鼠曲草9g、糯稻根须22g、浙贝母32g、桔梗20g、天竺黄7g、剑花19g、竹茹13g 和瓦楞子8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5cm,浸 泡6小时;

步骤二: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5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200ml, 过滤,得滤液a,备用;

步骤三: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3cm,浸泡6小时;

步骤四: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300ml, 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实施例2本发明的颗粒剂

取老虎姜13g、白术15g、吉利子树10g、羊红膻14g、勾儿茶11g、黄毛榕19g、灰树花8g、土 党参28g、棒棒草15g、辛参27g、陈皮24g、山药16g、红酸七15g、栝楼子11g、独叶白芨14g、银 耳21g、燕子尾18g、鼠曲草10g、糯稻根须20g、浙贝母25g、桔梗15g、天竺黄9g、剑花17g、竹茹 20g和瓦楞子10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 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 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 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 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 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

实施例3本发明的胶囊剂

取老虎姜14g、白术21g、吉利子树14g、羊红膻19g、勾儿茶9g、黄毛榕16g、灰树花10g、土 党参23g、棒棒草20g、辛参19g、陈皮18g、山药21g、红酸七11g、栝楼子14g、独叶白芨9g、银耳 25g、燕子尾16g、鼠曲草12g、糯稻根须16g、浙贝母20g、桔梗25g、天竺黄13g、剑花22g、竹茹 15g和瓦楞子13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老虎姜、白术、吉利子树、羊红膻、勾儿茶、黄毛榕、灰树花、土党参和棒棒草按 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水提取挥发油,将获得的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 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6,搅拌60分钟~90分钟,温度30℃~50℃,得挥发油 包合物,备用;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17的清膏;

第二步,将辛参、陈皮、山药、红酸七、栝楼子、独叶白芨和银耳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 于混合物5~8倍量醇浓度为75%~90%的乙醇回流提取3~5次,每次2~3小时,分别过滤,各 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清膏,备用;

第三步,将剩余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8~10倍量水,煮沸6~ 8小时,过滤,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8~1.30的清膏;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60℃~7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五步,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 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5~50重量份 淀粉混合均匀,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浓度为80%~9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随后加入相 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3~5重量份硬脂酸镁,然后装入明胶 胶囊中。

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试验:应用NIH小鼠60只,SPF级,雌雄各半,体重17~24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 制备的汤剂,(浓度为5.74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 为28.7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 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 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 灌胃本发明的汤剂LD50>28.7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57.4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 临床用药量为4.6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077g生药/kg/日。按 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1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745倍。因 此本发明的中药药物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长期毒性实验:将本发明实施例2的颗粒剂对小鼠按6.43、15.72和36.41g生药/kg 连续用药16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 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 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 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 全。

长期毒性实验:将本发明实施例3的胶囊剂对小鼠按6.43、15.72和36.41g生药/kg 连续用药16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 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 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 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 全。

临床资料:

选择某院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职业病科收治的矽肺患者280例,符合2007年我国公 布的(矽肺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矽肺的诊断标准,中医辩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中有关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无肺心病、肺结核、肺癌等并发症。 其中男性174例,女性106例;年龄50~75周岁,平均年龄61.2岁。

分以下治疗组,4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

汤剂治疗组:70人,男43人,女27人。

颗粒剂治疗组:70人,男44人,女26人。

胶囊剂治疗组:70人,男42人,女28人。

西药对照组:70人,男45人,女25人。

治疗方法:

汤剂治疗组:每日两剂,水煎分两次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

颗粒剂治疗组:口服一次10g,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胶囊剂治疗组:口服一次4粒,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西药对照组:服用克矽平,克矽平以4%水溶液8mL(320mg)雾化吸入,每周5次。1个月为1 个疗程。

全部治疗组中,所有患者仍给予祛痰、舒张支气管、氧疗等常规治疗,治疗前及第2 个疗程结束后复查。

临床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的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者完全消失。

好转:患者的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好转,检查有改善;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还加剧了。

观察指标:

比较4组患者的肺功能变化情况(VC、FEV1和FVC)、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

治疗结果:

1、四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比较见表1

表1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中药较西药在VC、FEV1和FVC上有明显改善。

2、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见表2

表2四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无效率 7 --> 汤剂治疗组 70 65 5 0 100% 0% 颗粒剂治疗组 70 64 6 0 100% 0% 胶囊剂治疗组 70 62 8 0 100% 0% 西药治疗组 70 18 37 15 78.6% 21.4%

根据上述表格内的临床统计及临床试验,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疗 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的优势。同时对汤剂治疗组显效和有效的70例,颗粒剂治疗 组显效和好转的70例,胶囊剂治疗组显效和好转的70例,以及西药治疗组显效和好转的55 例患者随访1年,结果统计:

汤剂治疗组显效和好转的70例患者,显效65例患者无复发,好转的5例患者无复发,复 发率为0%;

颗粒剂治疗组显效和好转的70例患者,显效的64例患者无复发,好转的6例患者无复 发,复发率为0%;

胶囊剂治疗组显效和好转的70例患者,显效的62例患者无复发,好转的8例患者无复 发,复发率为0%;

西药治疗组显效和好转的55例患者,显效的18例患者无复发,好转的37例患者中复发8 例,复发率为14.5%。

典型病例

李某,男,47岁,某玻璃厂的喷砂工,从事喷砂作业一年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略有 少量的黏痰,并胸痛、呼吸困难,经诊断为痰气郁结型矽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汤剂,每 日两剂,水煎分两次服用,同时给予祛痰、舒张支气管、氧疗等常规治疗,连续服用15日后咳 嗽、胸痛及呼吸困难症状减轻,1个疗程之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2年,无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及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及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及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及制备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222448.7 (22)申请日 2016.04.12 A61K 36/899(2006.01) A61P 11/00(2006.01) A61K 35/618(2015.01) (71)申请人 李春红 地址 250002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玉兴路 17 号 (72)发明人 李春红 王飞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企业 ) 37231 代理人 刘尔才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 药及制备方法, 其中, 。

2、中药包括以下原料药材 : 老 虎姜、 白术、 吉利子树、 羊红膻、 勾儿茶、 黄毛榕、 灰 树花、 土党参、 棒棒草、 辛参、 陈皮、 山药、 红酸七、 栝楼子、 独叶白芨、 银耳、 燕子尾、 鼠曲草、 糯稻根 须、 浙贝母、 桔梗、 天竺黄、 剑花、 竹茹和瓦楞子。 本 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在机体整体观的基础 上, 讲究辨证论治, 精选纯天然绿色药材, 药效直 达病灶, 治疗疗程较短, 疗效较好, 毒副作用较小, 无不良反应, 在治疗本病的同时还可以对机体起 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成本价格低廉, 制作工艺简单 的特点。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

3、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CN 105617124 A 2016.06.01 CN 105617124 A 1.一种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原料药材: 老虎姜、 白术、 吉 利子树、 羊红膻、 勾儿茶、 黄毛榕、 灰树花、 土党参、 棒棒草、 辛参、 陈皮、 山药、 红酸七、 栝楼 子、 独叶白芨、 银耳、 燕子尾、 鼠曲草、 糯稻根须、 浙贝母、 桔梗、 天竺黄、 剑花、 竹茹和瓦楞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 老虎姜9-15份、 白术12-25份、 吉利子树6-17份、 羊红膻11-2。

4、6份、 勾儿茶7-17份、 黄毛榕13- 27份、 灰树花4-11份、 土党参19-32份、 棒棒草13-22份、 辛参16-30份、 陈皮15-28份、 山药10- 25份、 红酸七6-18份、 栝楼子9-19份、 独叶白芨5-17份、 银耳19-29份、 燕子尾10-21份、 鼠曲 草7-15份、 糯稻根须13-27份、 浙贝母16-36份、 桔梗11-28份、 天竺黄5-16份、 剑花14-26份、 竹茹10-23份和瓦楞子6-16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 为: 老虎姜11-14份、 白术15-21份、 吉利子树8-14份、。

5、 羊红膻14-22份、 勾儿茶9-14份、 黄毛榕 16-22份、 灰树花6-10份、 土党参23-30份、 棒棒草15-20份、 辛参19-27份、 陈皮18-24份、 山药 13-21份、 红酸七8-15份、 栝楼子11-17份、 独叶白芨7-14份、 银耳21-27份、 燕子尾13-18份、 鼠曲草9-12份、 糯稻根须16-22份、 浙贝母20-32份、 桔梗15-25份、 天竺黄7-13份、 剑花17-22 份、 竹茹13-20份和瓦楞子8-1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 比为: 老虎姜11份、 白术18份、 吉利子树8。

6、份、 羊红膻22份、 勾儿茶14份、 黄毛榕22份、 灰树花6 份、 土党参30份、 棒棒草18份、 辛参24份、 陈皮22份、 山药13份、 红酸七8份、 栝楼子17份、 独叶 白芨7份、 银耳27份、 燕子尾13份、 鼠曲草9份、 糯稻根须22份、 浙贝母32份、 桔梗20份、 天竺黄 7份、 剑花19份、 竹茹13份和瓦楞子8份。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 比为: 老虎姜13份、 白术15份、 吉利子树10份、 羊红膻14份、 勾儿茶11份、 黄毛榕19份、 灰树花 8份、 土党参28份、 棒棒草15份、 辛参27份、 陈皮24。

7、份、 山药16份、 红酸七15份、 栝楼子11份、 独 叶白芨14份、 银耳21份、 燕子尾18份、 鼠曲草10份、 糯稻根须20份、 浙贝母25份、 桔梗15份、 天 竺黄9份、 剑花17份、 竹茹20份和瓦楞子1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 比为: 老虎姜14份、 白术21份、 吉利子树14份、 羊红膻19份、 勾儿茶9份、 黄毛榕16份、 灰树花 10份、 土党参23份、 棒棒草20份、 辛参19份、 陈皮18份、 山药21份、 红酸七11份、 栝楼子14份、 独叶白芨9份、 银耳25份、 燕子尾16份、 鼠曲草12份、 糯。

8、稻根须16份、 浙贝母20份、 桔梗25份、 天竺黄13份、 剑花22份、 竹茹15份和瓦楞子13份。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汤剂时, 其制备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 加入清水, 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5cm, 浸泡3-10小时; 步骤二: 将紫砂锅置于火上, 武火煮沸后, 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 过滤, 得滤液a, 备 用; 步骤三: 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 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3cm, 浸泡3-10小时; 步骤四: 将紫砂锅置于火上, 武火煮沸后, 改用文火慢煎25-35分钟, 过滤, 得。

9、滤液b, 将 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5617124 A 2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服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时,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 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 95%的乙醇, 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 过滤, 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 收集渗漉液, 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 1.10的膏体, 喷雾干燥, 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 出风温度8085, 随后粉碎 成粉末, 制成干膏。

10、粉; 步骤二: 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 的糊精, 制成颗粒, 于4050干燥, 获得颗粒剂。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服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时,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老虎姜、 白术、 吉利子树、 羊红膻、 勾儿茶、 黄毛榕、 灰树花、 土党参和棒棒草按 所述比例混合, 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水提取挥发油, 将获得的挥发油用 -环糊精包合, 挥发油与 -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6, 搅拌60分钟90分钟, 温度3050, 得挥发油 包合物, 备用; 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17。

11、的清膏; 第二步, 将辛参、 陈皮、 山药、 红酸七、 栝楼子、 独叶白芨和银耳按所述比例混合, 加相对 于混合物58倍量醇浓度为75%90%的乙醇回流提取35次, 每次23小时, 分别过滤, 各 次滤液合并, 回收乙醇, 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清膏, 备用; 第三步, 将剩余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 加相对于混合物810倍量水, 煮沸6 8小时, 过滤, 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81.30的清膏; 第四步, 将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的清膏混合, 6070减压真空干燥, 得干膏粉; 第五步, 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 随后加入相对于 1。

12、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 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 550重量份 淀粉混合均匀, 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浓度为80%90%乙醇制粒, 干燥, 整粒, 随后加入相 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 35重量份硬脂酸镁, 然后装入明胶 胶囊中。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5617124 A 3 一种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药学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及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矽肺又称硅肺, 是尘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 硅粉尘所引起,。

13、 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矽肺是尘肺中最常见、 进展最快、 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矽肺发病一般比较缓慢, 多在接触矽尘数年后发病, 病程较长。 一 般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 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多种症状。 气促常较早出现, 呈进行 性加重。 早期常感胸闷、 胸痛, 胸痛较轻微, 为胀痛、 隐痛或刺痛, 与呼吸、 体体位及劳动无 关。 胸闷和气促的程度与病变的范围及性质有关。 早期由于吸入矽尘可出现刺激性咳嗽, 并 发感染或吸烟者可有咳痰。 少数患者有血痰。 合并肺结核、 肺癌或支气管扩张时可反复或大 量咯血。 患者尚可有头昏、 乏力、 失眠、 心悸、 胃纳不佳等症状。 矽肺。

14、临床表现为咳嗽、 咳痰、 胸闷胸痛、 呼吸困难, 属于中医学肺痿等病证范畴, 临床辩证以痰气郁结型较为多见。 0003 目前西医治疗矽肺大量应用化学合成药物, 不良反应较多, 达不到理想的临床治 疗效果, 长期服用会引发较多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0004 中医认为, 肺为华盖, 为娇脏, 矽肺病为外邪侵犯机体, 肺部受邪, 导致痰气郁结, 长此以往, 导致肺肾两虚, 从而出现咳嗽咳痰、 胸闷胸痛、 呼吸困难等表现。 脾为生化之源, 肺为主气之枢, 肺气虚则清阳不布, 津液不行, 使脾失健运而出现气短懒言、 痰多、 面浮足肿 等脾气虚症状。 肺肾相生, 肺主气之出入, 肾主气之收纳, 肺气虚进一。

15、步可致肾气衰弱而出 现呼多吸少、 动则喘甚等表现。 中医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可弥补西医的不足, 采用中药材, 药源广泛, 价格低, 不易产生耐药性, 安全有效, 及时控制病情, 提高治愈率, 提高机体整体 的免疫力。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主治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 本发明具有 痰气郁结型矽肺治疗愈后较好, 在机体整体观的基础上, 讲究辨证论治, 精选纯天然绿色药 材, 药效直达病灶, 治疗疗程较短, 疗效较好, 毒副作用较小, 无不良反应, 在治疗本病的同 时还可以对机体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成本价格低廉, 制作工艺简单的特点。 0006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1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 其特征 在于, 包括以下原料药材: 老虎姜、 白术、 吉利子树、 羊红膻、 勾儿茶、 黄毛榕、 灰树花、 土党 参、 棒棒草、 辛参、 陈皮、 山药、 红酸七、 栝楼子、 独叶白芨、 银耳、 燕子尾、 鼠曲草、 糯稻根须、 浙贝母、 桔梗、 天竺黄、 剑花、 竹茹和瓦楞子。 0007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 老虎姜9-15份、 白术12-25份、 吉利子树 6-17份、 羊红膻11-26份、 勾儿茶7-17份、 黄毛榕13-27份、 灰树花4-11份、 土党参19-32份、 棒 棒草13-22份、 辛参16-30份、 陈皮15-28份。

17、、 山药10-25份、 红酸七6-18份、 栝楼子9-19份、 独 说 明 书 1/8 页 4 CN 105617124 A 4 叶白芨5-17份、 银耳19-29份、 燕子尾10-21份、 鼠曲草7-15份、 糯稻根须13-27份、 浙贝母16- 36份、 桔梗11-28份、 天竺黄5-16份、 剑花14-26份、 竹茹10-23份和瓦楞子6-16份。 0008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 老虎姜11-14份、 白术15-21份、 吉利子树 8-14份、 羊红膻14-22份、 勾儿茶9-14份、 黄毛榕16-22份、 灰树花6-10份、 土党参23-30份、 棒 棒草15-20份、。

18、 辛参19-27份、 陈皮18-24份、 山药13-21份、 红酸七8-15份、 栝楼子11-17份、 独 叶白芨7-14份、 银耳21-27份、 燕子尾13-18份、 鼠曲草9-12份、 糯稻根须16-22份、 浙贝母20- 32份、 桔梗15-25份、 天竺黄7-13份、 剑花17-22份、 竹茹13-20份和瓦楞子8-13份。 0009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 老虎姜11份、 白术18份、 吉利子树8份、 羊 红膻22份、 勾儿茶14份、 黄毛榕22份、 灰树花6份、 土党参30份、 棒棒草18份、 辛参24份、 陈皮 22份、 山药13份、 红酸七8份、 栝楼子17份、 。

19、独叶白芨7份、 银耳27份、 燕子尾13份、 鼠曲草9份、 糯稻根须22份、 浙贝母32份、 桔梗20份、 天竺黄7份、 剑花19份、 竹茹13份和瓦楞子8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 老虎姜13份、 白术15份、 吉利子树10份、 羊红 膻14份、 勾儿茶11份、 黄毛榕19份、 灰树花8份、 土党参28份、 棒棒草15份、 辛参27份、 陈皮24 份、 山药16份、 红酸七15份、 栝楼子11份、 独叶白芨14份、 银耳21份、 燕子尾18份、 鼠曲草10 份、 糯稻根须20份、 浙贝母25份、 桔梗15份、 天竺黄9份、 剑花17份、 竹茹20份和瓦楞子10份。 0010 。

20、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 老虎姜14份、 白术21份、 吉利子树14份、 羊红膻19份、 勾儿茶9份、 黄毛榕16份、 灰树花10份、 土党参23份、 棒棒草20份、 辛参19份、 陈 皮18份、 山药21份、 红酸七11份、 栝楼子14份、 独叶白芨9份、 银耳25份、 燕子尾16份、 鼠曲草 12份、 糯稻根须16份、 浙贝母20份、 桔梗25份、 天竺黄13份、 剑花22份、 竹茹15份和瓦楞子13 份。 0011 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汤剂时,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 加入清水, 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5cm, 浸泡3-10小时; 。

21、步骤二: 将紫砂锅置于火上, 武火煮沸后, 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 过滤, 得滤液a, 备 用; 步骤三: 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 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3cm, 浸泡3-10小时; 步骤四: 将紫砂锅置于火上, 武火煮沸后, 改用文火慢煎25-35分钟, 过滤, 得滤液b, 将 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0012 所述内服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时,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 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 95%的乙醇, 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 过滤, 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 收集渗漉液, 随后在真空度0.060.0。

22、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 1.10的膏体, 喷雾干燥, 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 出风温度8085, 随后粉碎 成粉末, 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 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 的糊精, 制成颗粒, 于4050干燥, 获得颗粒剂。 0013 所述内服中药的剂型为胶囊剂时,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老虎姜、 白术、 吉利子树、 羊红膻、 勾儿茶、 黄毛榕、 灰树花、 土党参和棒棒草按 所述比例混合, 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水提取挥发油, 将获得的挥发油用 -环糊精包合, 说 明 书 2/8 页 5 CN 10。

23、5617124 A 5 挥发油与 -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6, 搅拌60分钟90分钟, 温度3050, 得挥发油 包合物, 备用; 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17的清膏; 第二步, 将辛参、 陈皮、 山药、 红酸七、 栝楼子、 独叶白芨和银耳按所述比例混合, 加相对 于混合物58倍量醇浓度为75%90%的乙醇回流提取35次, 每次23小时, 分别过滤, 各 次滤液合并, 回收乙醇, 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清膏, 备用; 第三步, 将剩余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 加相对于混合物810倍量水, 煮沸6 8小时, 过滤, 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81.3。

24、0的清膏; 第四步, 将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的清膏混合, 6070减压真空干燥, 得干膏粉; 第五步, 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 随后加入相对于 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 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 550重量份 淀粉混合均匀, 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浓度为80%90%乙醇制粒, 干燥, 整粒, 随后加入相 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 35重量份硬脂酸镁, 然后装入明胶 胶囊中。 0014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主治痰气郁结型矽肺, 在机体 整体观的基础上, 讲究辨证论治, 精选纯天然绿色药。

25、材, 药效直达病灶, 治疗疗程较短, 疗效 较好, 毒副作用较小, 无不良反应, 在治疗本病的同时还可以对机体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成本价格低廉, 制作工艺简单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中药, 其中包括以下原料药材: 老虎姜、 白术、 吉利子树、 羊红膻、 勾儿茶、 黄毛榕、 灰树花、 土党参、 棒棒草、 辛参、 陈皮、 山药、 红酸 七、 栝楼子、 独叶白芨、 银耳、 燕子尾、 鼠曲草、 糯稻根须、 浙贝母、 桔梗、 天竺黄、 剑花、 竹茹和 瓦楞子。 0016 各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老虎姜: 别名白药子, 盘龙七、 算盘七, 鸡头参、 山姜, 。

26、惹涅 (藏名) 。 为百合科植物卷叶黄 精的根茎。 春、 秋挖取根茎。 除去茎叶及须根, 洗净, 切片, 晒干。 甘辛, 平。 润肺养阴, 健脾益 气, 祛痰止血, 消肿解毒。 0017 白术: 别名于术、 冬术、 浙术、 种术。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冬季下部叶 枯黄、 上部叶变脆时采挖, 除去泥沙, 烘干或晒干, 再除去须根。 苦、 甘, 温。 归脾、 胃经。 健脾 益气, 燥湿利水, 止汗, 安胎。 0018 吉利子树: 别名急糜子科、 铜箍散、 扁担木、 孩子儿拳头、 荀妃麻、 棉筋条、 二裂解宝 叶、 月亮皮、 葛马麻、 哨儿菜、 圪柏麻葛荆麻、 版筒柴。 为椴树科植物小花。

27、扁担杆的枝叶。 味 甘; 苦; 性温。 健脾益气; 祛风除湿。 0019 羊红膻: 别名羊洪膻、 六月寒。 为伞形科植物缺刻叶茴芹的根或全草。 味甘; 辛; 性 温。 健脾益气; 养心安神; 止咳祛痰。 0020 勾儿茶: 别名牛脔子、 铁包金、 乌梢蛇。 为鼠李科植物牛鼻拳的根。 全年可采。 味微 涩, 性平。 祛风湿, 活血通络, 止咳化痰, 健脾益气。 0021 黄毛榕: 别名老虎掌、 老鸦风、 大赦婆树、 毛棵。 桑科黄毛榕, 以根皮入药。 甘, 平。 健 脾益气, 活血祛风。 说 明 书 3/8 页 6 CN 105617124 A 6 0022 土党参: 别名奶参、 土羊乳, 白洋。

28、参、 对月参, 野党参, 浮萍参, 土人参、 土沙参, 土 参, 土洋参、 人参薯、 南人参、 模登果, 孩儿葛, 柴党参, 川人参。 为桔梗科植物金钱豹的根。 秋 季挖取根部; 洗净, 除去须根, 晒干。 味甘微苦, 性温, 无毒。 健脾胃, 补肺气, 祛痰止咳。 0023 灰树花: 为多孔菌科真菌贝叶多孔菌的子实体。 甘; 平。 益气健脾; 补虚扶正。 0024 辛参: 别名土甘草、 白元参、 西参、 山甘草、 白洋参、 白玄参。 为唇形科植物假秦艽的 块根。 味甘; 苦; 性凉。 理气健脾; 解毒消肿。 0025 陈皮: 别名橘皮。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药材分。

29、为 “陈皮” 和 “广陈皮” 。 采摘成熟果实, 剥取果皮, 晒干或低温干燥。 苦、 辛, 温。 归肺、 脾经。 理气 健脾, 燥湿化痰。 0026 山药: 别名薯蓣、 土薯、 山薯蓣、 怀山药、 淮山、 白山药。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 燥根茎。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 切去根头, 洗净, 除去外皮及须根, 用硫黄熏后, 干燥; 也有选 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 置清水中, 浸至无干心, 闷透, 用硫黄熏后, 切齐两端, 用木板搓成 圆柱状, 晒干, 打光, 习称 “光山药” 。 甘, 平。 归脾、 肺、 肾经。 补脾养胃, 生津益肺, 补肾涩精。 0027 红酸七: 别名油点草、 白七、 红。

30、酸七、 竹叶七、 牛尾参。 百合科油点草属植物粗轴油 点草, 以根入药。 夏秋采挖, 洗净, 晒干。 甘, 温。 归肺、 肾经。 补虚止咳。 0028 棒棒草: 别名孩儿参。 为石竹科植物短小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甘; 苦; 微温。 补肺; 健 脾; 养阴生津。 0029 栝楼子: 别名瓜蒌仁, 栝楼仁。 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 大子栝楼等的种子。 911月采收果实, 剖开取出种子, 洗净, 晒干。 甘, 寒。 入肺、 胃、 大肠经。 润肺, 化痰, 滑肠。 0030 独叶白芨: 别名糯白芨、 小白芨, 独菇。 为兰科植物云南独蒜兰的块茎。 秋季采集。 洗净切片, 晒干或鲜用。 苦, 平。。

31、 补肺, 止咳化痰, 止血生肌。 0031 银耳: 别名白木耳、 白耳子。 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银耳以子实体入药。 春秋采 收, 用老斑竹浸猪油制成竹刀采割, 将鲜银耳以清水洗净后, 晒干即成。 甘, 平。 补肺益气, 养 阴润燥。 0032 燕子尾: 别名锅铲叶、 老鼠铃。 西番莲科燕子尾, 以全草入药。 苦、 微甘, 温。 补肺益 气, 消炎, 杀菌。 0033 鼠曲草: 别名佛耳草、 猫耳朵草、 清明菜。 菊科植物鼠曲草的全草。 性平, 味甘。 归肺 经。 祛痰、 止咳平喘、 祛风湿。 0034 糯稻根须: 别名稻根须, 糯稻根。 为禾本科植物稻 (糯稻) 的根茎及根。 稻子收割后 采。

32、挖。 除去残茎, 洗净, 晒干。 甘, 平。 入肝、 肺、 肾三经。 补肺健脾, 养胃津。 0035 浙贝母 : 别名象贝、 大贝、 珠贝。 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性寒, 味苦。 归肺经、 心 经。 清热散结、 化痰止咳。 0036 桔梗: 别名梗草、 土人参、 苦桔梗。 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性平, 味苦、 辛。 归肺经。 宣 肺祛痰、 利咽排脓。 0037 天竺黄: 别名竹黄、 竹膏、 天竹黄。 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的秆内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 物。 性寒, 味甘。 归心经、 肝经。 清热豁痰、 凉心定惊。 0038 剑花: 别名霸王花、 量天尺花、 七星剑花。 仙人掌科植物量天尺的花。 性微。

33、寒, 味甘。 归肺经。 清热润肺、 化痰止咳。 0039 竹茹: 别名竹皮、 青竹茹、 淡竹茹。 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茎秆的间层。 微寒 说 明 书 4/8 页 7 CN 105617124 A 7 性, 味甘。 归胃经、 胆经、 脾经。 清热化痰、 除烦止呕。 0040 瓦楞子: 别名蚶壳、 瓦垄子、 魁蛤壳。 蚶科动物毛蚶、 泥蚶或魁蚶等同属数种的贝 壳。 性平, 味咸。 归肺经、 胃经、 肝经。 消痰化瘀、 软坚散结、 制酸止痛。 0041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 来解决技术问题, 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

34、例1 本发明的汤剂 取老虎姜11g、 白术18g、 吉利子树8g、 羊红膻22g、 勾儿茶14g、 黄毛榕22g、 灰树花6g、 土 党参30g、 棒棒草18g、 辛参24g、 陈皮22g、 山药13g、 红酸七8g、 栝楼子17g、 独叶白芨7g、 银耳 27g、 燕子尾13g、 鼠曲草9g、 糯稻根须22g、 浙贝母32g、 桔梗20g、 天竺黄7g、 剑花19g、 竹茹13g 和瓦楞子8g。 0042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 加入清水, 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5cm, 浸 泡6小时; 步骤二: 将紫砂锅置于火上, 武火煮沸后, 改用文火慢煎50。

35、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200ml, 过滤, 得滤液a, 备用; 步骤三: 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 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3cm, 浸泡6小时; 步骤四: 将紫砂锅置于火上, 武火煮沸后, 改用文火慢煎3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300ml, 过滤, 得滤液b, 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实施例2 本发明的颗粒剂 取老虎姜13g、 白术15g、 吉利子树10g、 羊红膻14g、 勾儿茶11g、 黄毛榕19g、 灰树花8g、 土 党参28g、 棒棒草15g、 辛参27g、 陈皮24g、 山药16g、 红酸七15g、 栝楼子11g、 独叶白芨14g、 银 耳21g、 燕子尾18g、 鼠曲草10g、 糯稻根须。

36、20g、 浙贝母25g、 桔梗15g、 天竺黄9g、 剑花17g、 竹茹 20g和瓦楞子10g。 0043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 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 95%的乙醇, 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 过滤, 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 收集渗漉液, 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 1.10的膏体, 喷雾干燥, 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 出风温度8085, 随后粉碎 成粉末, 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 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

37、倍 的糊精, 制成颗粒, 于4050干燥, 获得颗粒剂。 0044 实施例3 本发明的胶囊剂 取老虎姜14g、 白术21g、 吉利子树14g、 羊红膻19g、 勾儿茶9g、 黄毛榕16g、 灰树花10g、 土 党参23g、 棒棒草20g、 辛参19g、 陈皮18g、 山药21g、 红酸七11g、 栝楼子14g、 独叶白芨9g、 银耳 25g、 燕子尾16g、 鼠曲草12g、 糯稻根须16g、 浙贝母20g、 桔梗25g、 天竺黄13g、 剑花22g、 竹茹 15g和瓦楞子13g。 0045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老虎姜、 白术、 吉利子树、 羊红膻、 勾儿茶、 黄毛榕、 灰树花、 。

38、土党参和棒棒草按 所述比例混合, 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水提取挥发油, 将获得的挥发油用 -环糊精包合, 说 明 书 5/8 页 8 CN 105617124 A 8 挥发油与 -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6, 搅拌60分钟90分钟, 温度3050, 得挥发油 包合物, 备用; 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17的清膏; 第二步, 将辛参、 陈皮、 山药、 红酸七、 栝楼子、 独叶白芨和银耳按所述比例混合, 加相对 于混合物58倍量醇浓度为75%90%的乙醇回流提取35次, 每次23小时, 分别过滤, 各 次滤液合并, 回收乙醇, 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清膏, 备。

39、用; 第三步, 将剩余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 加相对于混合物810倍量水, 煮沸6 8小时, 过滤, 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81.30的清膏; 第四步, 将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的清膏混合, 6070减压真空干燥, 得干膏粉; 第五步, 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 随后加入相对于 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 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 550重量份 淀粉混合均匀, 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浓度为80%90%乙醇制粒, 干燥, 整粒, 随后加入相 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 35重量份硬脂酸镁, 然后装入明胶 胶。

40、囊中。 0046 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试验: 应用NIH小鼠60只, SPF级, 雌雄各半, 体重1724g, 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小鼠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30只, 即对照组和给药组, 实验前禁食12小时; 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 制备的汤剂,(浓度为5.74g生药/ml, 最高浓度) 灌胃, 灌胃容积为5ml/kg (即单次给药剂量 为28.7生药/kg) , 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一天给药2次, 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 给药后连 续观察14天, 并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 实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比较, 给药后小鼠 未见明显差异, 实验连续观察14天, 小鼠全身状况、 饮食、 饮水、 体。

41、重增长均正常。 小鼠口服 灌胃本发明的汤剂LD5028.7生药/kg, 每日最大给药量为57.4生药/kg/日。 本发明的中药 临床用药量为4.6g生药/日/人, 成人体重以60KG计, 平均用药剂量为0.077g生药/kg/日。 按 体重计: 小鼠 (平均体重以21g计) 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745倍。 因 此本发明的中药药物急性毒性低, 临床用药安全。 0047 长期毒性实验: 将本发明实施例2的颗粒剂对小鼠按6.43、 15.72和36.41g生药/kg 连续用药16周(1.0ml/100g体重, 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 结果表明: 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 的毛发、 。

42、行为、 大小便、 体重、 脏器重量、 血象、 肝肾功能、 血糖、 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 脏 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 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 小鼠各脏器均无 明显改变。 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 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 应用安 全。 0048 长期毒性实验: 将本发明实施例3的胶囊剂对小鼠按6.43、 15.72和36.41g生药/kg 连续用药16周(1.0ml/100g体重, 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 结果表明: 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 的毛发、 行为、 大小便、 体重、 脏器重量、 血象、 肝肾功能、 血糖、 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 脏 器肉眼。

43、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 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 小鼠各脏器均无 明显改变。 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 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 应用安 全。 0049 临床资料: 选择某院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职业病科收治的矽肺患者280例, 符合2007年我国公 布的 (矽肺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中矽肺的诊断标准, 中医辩证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 说 明 书 6/8 页 9 CN 105617124 A 9 导原则) 中有关痰气郁结型矽肺的临床诊断标准。 患者均无肺心病、 肺结核、 肺癌等并发症。 其中男性174例, 女性106例; 年龄5075周岁, 平均年龄。

44、61.2岁。 0050 分以下治疗组, 4组年龄、 性别无明显差异。 0051 汤剂治疗组: 70人, 男43人, 女27人。 0052 颗粒剂治疗组: 70人, 男44人, 女26人。 0053 胶囊剂治疗组: 70人, 男42人, 女28人。 0054 西药对照组: 70人, 男45人, 女25人。 0055 治疗方法: 汤剂治疗组: 每日两剂, 水煎分两次服用, 1个月为1个疗程; 颗粒剂治疗组: 口服一次10g, 每日3次, 1个月为1个疗程; 胶囊剂治疗组: 口服一次4粒, 每日3次, 1个月为1个疗程; 西药对照组: 服用克矽平, 克矽平以4%水溶液8mL(320mg) 雾化吸入,。

45、 每周5次。 1个月为1 个疗程。 0056 全部治疗组中, 所有患者仍给予祛痰、 舒张支气管、 氧疗等常规治疗, 治疗前及第2 个疗程结束后复查。 0057 临床疗效标准: 显效: 患者的咳嗽、 胸痛、 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者完全消失。 0058 好转: 患者的咳嗽、 胸痛、 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好转, 检查有改善; 无效: 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还加剧了。 0059 观察指标: 比较4组患者的肺功能变化情况 (VC、 FEV1和FVC) 、 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 0060 治疗结果: 1、 四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比较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从表1中可以。

46、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中药较西药在VC、 FEV1和FVC上有明显改善。 0061 2、 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见表2 表2 四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例(%) 组别例数显效好转无效有效率无效率 说 明 书 7/8 页 10 CN 105617124 A 10 汤剂治疗组706550100%0% 颗粒剂治疗组706460100%0% 胶囊剂治疗组706280100%0% 西药治疗组7018371578.6%21.4% 根据上述表格内的临床统计及临床试验,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具有起效快、 有效率高、 疗 效确切、 安全性高、 无毒副作用的优势。 同时对汤剂治疗组显效和有效的70例, 颗粒剂治疗 组显效和好。

47、转的70例, 胶囊剂治疗组显效和好转的70例, 以及西药治疗组显效和好转的55 例患者随访1年, 结果统计: 汤剂治疗组显效和好转的70例患者, 显效65例患者无复发, 好转的5例患者无复发, 复 发率为0%; 颗粒剂治疗组显效和好转的70例患者, 显效的64例患者无复发, 好转的6例患者无复 发, 复发率为0%; 胶囊剂治疗组显效和好转的70例患者, 显效的62例患者无复发, 好转的8例患者无复 发, 复发率为0%; 西药治疗组显效和好转的55例患者, 显效的18例患者无复发, 好转的37例患者中复发8 例, 复发率为14.5%。 0062 典型病例 李某, 男, 47岁, 某玻璃厂的喷砂工, 从事喷砂作业一年后, 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 略有 少量的黏痰, 并胸痛、 呼吸困难, 经诊断为痰气郁结型矽肺, 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汤剂, 每 日两剂, 水煎分两次服用, 同时给予祛痰、 舒张支气管、 氧疗等常规治疗, 连续服用15日后咳 嗽、 胸痛及呼吸困难症状减轻, 1个疗程之后症状完全消失, 随访2年, 无复发。 006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8/8 页 11 CN 105617124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