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矫形、骨折复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调式 六连杆骨科外固定架。
背景技术
复位和固定是治疗骨折的关键环节,良好的复位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 能的恢复,而骨折的固定方式直接影响骨折的愈合模式。目前对于骨折的 复位主要依靠医生经验和X线设备,反复尝试进行;而良好的力学环境有 利于骨折愈合,如固定方式不合理,可能引起骨折不愈合。骨折愈合是一 个漫长的过程,各个时期需要不同的力学环境。早期宜采取坚强固定,而 随着骨折愈合的进程,又需要提供骨折断端必要的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 合和骨的再生,所以要求固定方式既牢靠,又可调整骨折断端的应力大小 和固定方式。外固定器治疗骨折不仅创伤小,而且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 固定,现如今受到临床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以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 为代表的外固定架的固定方式最符合骨的自然愈合规律,其不仅固定牢 靠,而且可以对骨折断端进行加压,以适应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但是由 于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在术后很难对骨折的位置进行调节,所以术中 对骨折复位要求较高,要求先有良好的复位,然后再进行外固定架的安装 和固定。临床使用时,依靠医生经验和X线设备,先对骨折进行复位,然 后再进行固定针的置入,然后再安装外固定架进行固定。但凭医生的经验 和二维的X线透视,很难保证复位效果,即使复位满意,也可能在置入固 定针时,骨折又发生新的移位。因而,如果固定针置入位置欠佳或骨折复 位不良,术后调节将异常困难,所以需要反复尝试、反复调整,甚至需要 重新复位,重新完成固定针的置入。这样,不仅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 的风险,而且大量X线辐射也会影响患者及医生的健康。
泰勒环形外固定架(TSF)治疗骨折时,可以先不进行骨折复位,先 进行固定针的置入,然后通过调节连接杆的长度,对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 但由于连接杆与固定环之间的连接结构,以及连接杆本身的就够特点,决 定了固定架整体不稳定,实际应用时,往往需要再增加一个连接杆等结构 才能保证外固定架整体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 供一种便调式六连杆骨科外固定架,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 便、固定牢靠,能解决现有外固定架存在的稳定性差、连接杆长度调整不 便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调式六连 杆骨科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固定件和六个均连接于两个所述 固定件之间的长度可调式连杆,两个所述固定件分别为对插入需固定骨组 织一端的固定针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件和对插入需固定骨组织另一端的 所述固定针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之 间通过六个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 固定件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固定架体,多个所述固定架体组装形成一个组装 式架体;
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的两端分别以铰接方式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件 上;两个所述固定件上均设置有多个供长度可调式连杆两端安装的安装结 构,所述安装结构为开设在所述固定件上的铰接孔或安装在所述固定件上 的安装件;当所述安装结构为铰接孔时,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的两端均为 安装于所述铰接孔内的球形铰接端;当所述安装结构为安装件时,所述安 装件为铰接座或铰接轴,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的两端均为安装在铰接座内 或套装在所述铰接轴上的铰接端。
上述便调式六连杆骨科外固定架,其特征是: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的 两端均为球形铰接端,两个所述固定件上设置的安装结构均为铰接座,两 个所述固定件上均设置有供铰接座安装的安装区,所述安装区上开有半球 形凹槽,所述铰接座上开有限位槽,所述半球形凹槽与限位槽对扣形成供 所述球形铰接端安装的球形安装槽。
上述便调式六连杆骨科外固定架,其特征是:上述便调式六连杆骨科 外固定架,其特征是:所述铰接座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或与所 述固定件加工制作为一体。
上述便调式六连杆骨科外固定架,其特征是: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包 括外套杆、同轴套装于外套杆内且能在外套杆内前后移动的内杆、对内杆 套装入外套杆内的长度进行调节的长度调节件和对外套杆与内杆进行锁 紧固定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安装在外套杆上;所述内杆为设置有外螺纹 的螺纹杆,所述外套杆的内端中部开有供内杆安装的安装通道,所述内杆 的内端套装于所述安装通道内;所述外套杆和内杆的外端分别以铰接方式 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件上;
所述长度调节件为限位调节件或装配式调节件;所述限位调节件为能 在内杆上前后移动且对外套杆进行限位的第一调节件,所述限位调节件套 装在内杆上且其位于外套杆内侧,所述限位调节件与内杆之间以螺纹方式 进行连接,所述限位调节件上开有供内杆安装的内螺纹孔;所述装配式调 节件包括套装在内杆上且能在内杆上前后移动的第二调节件和将第二调 节件与外套杆连接为一体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 二调节件连接且其另一端与外套杆的内端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位于外套 杆内侧且其与内杆之间以螺纹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上开有供内 杆安装的内螺纹孔。
上述便调式六连杆骨科外固定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调节件和第二 调节件均为调节螺母。
上述便调式六连杆骨科外固定架,其特征是: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还 包括对其长度进行测量的长度测量机构,所述外套杆的侧壁上开有长条形 孔,所述长条形孔沿外套杆的中心轴线进行布设,所述长度测量机构包括 布设在长条形孔的孔壁上的刻度尺和与刻度尺相配合使用的测针,所述测 针布设在内杆的内端外侧壁上且伸出至长条形孔内。
上述便调式六连杆骨科外固定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安 装在外套杆内端或与外套杆内端加工制作为一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 调节件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进行连接或者以插接方式、扣接方式或螺纹 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上述便调式六连杆骨科外固定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安 装在第二调节件上或与第二调节件加工制作为一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外 套杆内端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进行连接或者以插接方式、扣接方式或螺 纹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上述便调式六连杆骨科外固定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套装 在第二调节件上的套环。
上述便调式六连杆骨科外固定架,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架体的形状为 圆形、椭圆形、圆弧形或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合理、固定牢靠,操作方便。
2、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形状、大小与构造,均可随意选择,能 满足患者的个体需求。长度可调式连杆的两端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 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铰接,优选为球窝关节的铰接方式,既稳定,又可以允 许连杆绕球窝关节的中心做旋拧和环绕运动,使得外固定架的整体结构稳 定性,同时又可以通过调节各个连杆的长度,连杆长度调节简便,实现骨 折的复位和矫形。
3、所采用的长度可调式连杆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调节方便,长度 可调式连杆的长度调节过程包括粗调和精调两个步骤,先通过粗调将长度 可调式连杆调节至所需的大致长度,再通过长度调节件对长度可调式连杆 进行精调,从而实现对长度可调式连杆的长度进行简便、快速且精确调节 的目的。
4、长度可调式连杆上设置有锁紧件,如顶丝等,可保证连杆结构的 稳定性。
5、所采用的长度可调式连杆上设置有长度测量机构,调节过程中, 能简便、直观读出长度可调式连杆的长度。
6、相邻两个长度可调式连杆组成V字形连接件后,该V字形连接件 与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形成三角形,因而结构更稳定,且固定 牢靠。
7、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既可以采用单一的固定架体,也可以采 用由多个固定架体组成的组装式架体,当采用组装式架体时,能对骨折断 端进行顺轴向的加压或牵开,以适应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有利于骨折愈 合。
8、长度可调式连杆所组成V字形连接件的布设位置能进行随意调整, 因而实际使用方式灵活,如患者为开放伤,则V字形连接件可远离伤口侧 进行固定,便于术后换药、护理。
9、使用操作方式灵活,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使用操作方式:第一、先 将各长度可调式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连接,然后根 据需要对各长度可调式连杆的长度进行调节;第二、先调节各长度可调式 连杆的长度,然后再将长度调整好的各长度可调式连杆的长度分别与第一 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连接,此种使用操作方式能有效避免长度调节过程受 其它长度可调式连杆的制约。因而,实际使用过程中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调 节时,既可以整体组装完成后对各长度可调式连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也可 以先调节好各长度可调式连杆的长度,然后再进行组装,这样能有效减少 病人的痛苦,缩短手术时间。
10、使用操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不仅适用于骨折复位,还可以进行 畸形矫正,实际进行畸形矫正或复位骨折时,既可以通过调节各长度可调 式连杆的长度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调整各长度可调式连杆与第一固定件和 第二固定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实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固定牢 靠,能解决现有外固定架存在的稳定性较差、连接杆长度调整不便等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铰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采用长度可调式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采用长度测量机构的使用状态参考 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采用长度可调式连杆的内部结构示意 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采用长度可调式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采用长度可调式连杆的内部结构示意 图。
图7-1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2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采用长度可调式连杆中移动式调节件与 外套杆内端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所采用长度可调式连杆的内部结构示意 图。
图9-1为图9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长度可调式连杆; 1-1—外套杆; 1-2—内杆;
1-3—第一调节件; 1-4—第二调节件; 1-41—卡槽;
1-5—第一连接件; 1-51—连接爪; 2—长条形孔;
3—刻度尺; 4—测针; 5—铰接座;
5-1—半球形凹槽; 5-2—限位槽; 6—紧固螺栓;
7-1—第一固定环; 7-2—第二固定环; 8—顶丝;
9—套箍; 10-1—第一螺栓安装孔;
10-2—第二螺栓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固定件和六个均连接于两个所 述固定件之间的长度可调式连杆1,两个所述固定件分别为对插入需固定 骨组织一端的固定针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件和对插入需固定骨组织另一 端的所述固定针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 件之间通过六个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 述第二固定件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固定架体,多个所述固定架体组装形成一 个组装式架体。
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两端分别以铰接方式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件 上。两个所述固定件上均设置有多个供长度可调式连杆1两端安装的安装 结构,所述安装结构为开设在所述固定件上的铰接孔或安装在所述固定件 上的安装件;当所述安装结构为铰接孔时,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两端 均为安装于所述铰接孔内的球形铰接端;当所述安装结构为安装件时,所 述安装件为铰接座5或铰接轴,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两端均为安装在 铰接座5内或套装在所述铰接轴上的铰接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为安装在所述固定件上的安装件,并且所 述安装件为铰接座5,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两端均为安装在铰接座5 内的球形铰接端。
并且,所述铰接座5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或与所述固定件 加工制作为一体。
如图2-1和图2-2所示,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两端均为球形铰接 端,两个所述固定件上设置的安装结构均为铰接座5,两个所述固定件上 均设置有供铰接座5安装的安装区,所述安装区上开有半球形凹槽5-1, 所述铰接座5上开有限位槽5-2,所述半球形凹槽5-1与限位槽5-2对扣 形成供所述球形铰接端安装的球形安装槽。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区上设置有供铰接座5安装的凸台,所述凸台 的数量和各凸台的布设位置不限。实际加工时,可以不设置凸台;也可根 据具体需要,对凸台的位置和高度进行相应调整。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包括外套杆1-1、 同轴套装于外套杆1-1内且能在外套杆1-1内前后移动的内杆1-2、对内 杆1-2套装入外套杆1-1内的长度进行调节的长度调节件和对外套杆1-1 与内杆1-2进行锁紧固定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安装在外套杆1-1上。所 述内杆1-2为设置有外螺纹的螺纹杆,所述外套杆1-1的内端中部开有供 内杆1-2安装的安装通道,所述内杆1-2的内端套装于所述安装通道内。 所述外套杆1-1和内杆1-2的外端分别以铰接方式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件 上。
所述长度调节件为限位调节件;所述限位调节件为能在内杆1-2上前 后移动且对外套杆1-1进行限位的第一调节件1-3,所述限位调节件套装 在内杆1-2上且其位于外套杆1-1内侧,所述限位调节件与内杆1-2之间 以螺纹方式进行连接,所述限位调节件上开有供内杆1-2安装的内螺纹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套杆1-1和内杆1-2的外端均为球形铰接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件1-3为调节螺母。
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件为顶丝8,所述外套杆1-1的内端侧壁上开 有供顶丝8安装的安装孔。
实际使用时,所述锁紧件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锁紧元件。
为锁紧更牢靠,并使内杆1-2的螺纹不易损坏,所述内杆1-2的侧壁 上设置有供顶丝8支顶的平台或凹槽。
如图4、图5所示,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还包括对其长度进行测量 的长度测量机构,所述外套杆1-1的侧壁上开有长条形孔2,所述长条形 孔2沿外套杆1-1的中心轴线进行布设,所述长度测量机构包括布设在长 条形孔2的孔壁上的刻度尺3和与刻度尺3相配合使用的测针4,所述测 针4布设在内杆1-2的内端外侧壁上且伸出至长条形孔2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测针4与内杆1-2呈垂直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刻度尺3为长条形孔2的侧方所设置的刻度线。
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所述长度测量机构,能对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 1的调节长度进行快速、准确测量,使用操作非常简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铰接座5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并且所 述紧固件为紧固螺栓6。所述铰接座5开有供紧固螺栓6安装的第一螺栓 安装孔10-1。
实际使用时,也可以将铰接座5与紧固螺栓6加工为一体,或者将紧 固螺栓6与所述固定件加工为一体。
相应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均开有多个分别供紧固螺栓 6安装的第二螺栓安装孔10-2。实际使用时,能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第 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所安装的各铰接座5的安装位置进行简便调整。 并且,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均开有一个或多个供所述固定针安 装的固定孔。
实际加工时,所述固定架体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圆弧形或多边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体的形状为圆形。因而,所述第一固定件为 第一固定环7-1,所述第二固定件为第二固定环7-2。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环7-1位于第二固定环7-2上方。实际使 用时,所述第一固定环7-1和第二固定环7-2分别固定在需固定骨组织的 近端和远端。
本实施例中,六个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分为三组,每组所述长度可 调式连杆1均包括两个相邻的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且每组所述长度可 调式连杆1中的两个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均组成一个V字形连接件。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V字形连接件中的两个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 分别为位于左侧的左连杆和位于所述左连杆右侧的右连杆,相邻两个所述 V字形连接件分别为左V字形连接件和位于所述左V字形连接件右侧的右 V字形连接件。每个所述V字形连接件中的两个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共 用一个安装在第二固定环7-2上的铰接座5,并且所述左V字形连接件的 右连杆和所述右V字形连接件的左连杆共用一个安装在第一固定环7-1上 的铰接座5。
因而,本实施例中,所述V字形连接件以及第一固定环7-1和第二固 定环7-2上设置的凸台与安装的铰接座5的数量均为三个,并且三个所述 V字形连接件以及第一固定环7-1和第二固定环7-2上设置的三个所述凸 台和安装的三个铰接座5均呈均匀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铰接座5的中部开有一个第一螺栓安装孔10-1,且 铰接座5的左右两侧开有一个限位槽5-2。并且,第一固定环7-1和第二 固定环7-2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区,每个所述安装区上均开有第二螺栓安装 孔10-2,所述第二螺栓安装孔10-2的左右两侧分别开有一个半球形凹槽。
实际使用时,当所述左V字形连接件的右连杆和所述右V字形连接件 的左连杆不共用一个安装在第一固定环7-1上的铰接座5时,第一固定环 7-1上安装的铰接座5的数量为6个,并且三个所述V字形连接件呈间隔 布设。当每个所述V字形连接件中的两个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不共用一 个铰接座5时,第二固定环7-2上安装的铰接座5的数量为6个。
因而,所述V字形连接件中的两个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以及所述左 V字形连接件的右连杆和所述右V字形连接件的左连杆,既可以共用一个 铰接座5,也可以分别使用一个铰接座5;所述第一固定环7-1和第二固 定环7-2上安装的铰接座5可均匀分布,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各铰接 座5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六个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上的所述长度调节件均为限 位调节件。
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所连接的各 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能简便、精确调节,各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 调节方法均相同。
对任一个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进行调节时,均包括粗调和精调两 个步骤,先通过粗调将长度可调式连杆1调节至所需的大致长度,再通过 所述限位调节件对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进行精调,从而实现对所述长度 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进行简便、快速且精确调节的目的。
实际进行调节时,先进行粗调,过程如下:松开所述锁紧件,此时内 杆1-2能自由在外套杆1-1内进行前后移动,前后推拉内杆1-2,便能简 便对内杆1-2伸入至外套杆1-1内的长度进行调节,且调节好后,锁紧所 述锁紧件完成粗调,从而达到快速、简便调节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长度 的目的,因而粗调过程非常简便、快捷。如还需进行精调,过程如下:粗 调到位后,通过旋拧将第一调节件1-3移至与外套杆1-1的外端并贴紧, 再通过第一调节件1-3对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进行精调:当对所 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进行增长调节时,松开所述锁紧件,通过旋拧 第一调节件1-3,使其向内杆1-2的内端移动,推动外套杆1-1使得内杆 1-2与外套杆1-1向相反方向移动,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增加,精调 到位后锁紧所述锁紧件;当对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进行缩短调节 时,通过旋拧第一调节件1-3使其远离外套杆1-1,然后松开所述锁紧件, 对向挤压将内杆1-2向外套杆1-1一侧推动,直至外套杆1-1内端与第一 调节件1-3紧贴,此时将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精调到位,锁紧所 述锁紧件并完成调节过程。
因而,对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进行精调过程中,通过第一调 节件1-3对外套杆1-1的内端进行限位。精调到位后,固定所述锁紧件, 将外套杆1-1和内杆1-2锁紧固定为一体,使得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 保持不变。
实施例2
如图6、图7、图7-1、图7-2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 不同的是:所述长度调节件为装配式调节件;所述装配式调节件包括套装 在内杆1-2上且能在内杆1-2上前后移动的第二调节件1-4和将第二调节 件1-4与外套杆1-1连接为一体的第一连接件1-5,所述第一连接件1-5 的一端与第二调节件1-4连接且其另一端与外套杆1-1的内端连接,所述 第二调节件1-4位于外套杆1-1内侧且其与内杆1-2之间以螺纹方式进行 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1-4上开有供内杆1-2安装的内螺纹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件1-4均为调节螺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5固定安装在第二调节件1-4上或与 第二调节件1-4加工制作为一体,所述第一连接件1-5与外套杆1-1内端 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进行连接或者以插接方式、扣接方式或螺纹连接方 式进行连接。
也就是说,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5与第二调节件1-4 始终连接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连接件为螺钉、螺栓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件1-4为调节螺母。所述第一连接件1-5 为套装在内杆1-2上的套环,并且所述套环套装在第二调节件1-4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测针4包括圆柱形针,所述圆柱形针顶端开有与刻 度尺3相配合使用的基准线槽。
本实施例中,六个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上的所述长度调节件均为装 配式调节件。
实际使用时,六个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上的所述长度调节件,也可 以既包括限位调节件,又包括装配式调节件。
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任一个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进行调节时,均 包括粗调和精调两个步骤,先通过粗调将长度可调式连杆1调节至所需的 大致长度,再通过所述装配式调节件对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进行精调, 从而实现对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进行简便、快速且精确调节的目 的。
实际进行调节时,先进行粗调,过程如下:初始状态下,第一连接件 1-5与外套杆1-1内端之间的连接处于断开状态,通过旋拧第二调节件 1-4,将第二调节件1-4与第一连接件1-5一并移至内杆1-2外端;再松 开所述锁紧件,此时内杆1-2能自由在外套杆1-1内进行前后移动,前后 推拉内杆1-2,便能简便对内杆1-2伸入至外套杆1-1内的长度进行调节, 从而达到快速、简便调节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长度的目的,当调节至所 需长度时,锁紧所述锁紧件完成粗调,因而粗调过程非常简单、快捷。如 还需进行精调,过程如下:松开所述锁紧件,通过旋拧第二调节件1-4, 将第二调节件1-4与第一连接件1-5一并向外套杆1-1一侧移动,直至第 一连接件1-5靠近外套杆1-1内端,并将第一连接件1-5与外套杆1-1内 端进行连接,这样通过第一连接件1-5,使得第二调节件1-4与外套杆1-1 内端连接为一体,然后通过第二调节件1-4对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 度进行精调:当对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进行增长调节时,通过旋 拧将第二调节件1-4向外套杆1-1一侧调整,且第二调节件1-4向外套杆 1-1一侧调整过程中,推动外套杆1-1向外侧移动,直至将所述长度可调 式连杆1的长度精调到位;当对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进行缩短调 节时,通过旋拧将第二调节件1-4向内杆1-2一侧调整,且第二调节件1-4 向内杆1-2一侧调整过程中,拉动外套杆1-1向内侧移动,直至将所述长 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精调到位。
因而,对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进行精调过程中,通过旋拧与 外套杆1-1内端连接为一体的第二调节件1-4,带动外套杆1-1向内外两 侧移动,实现对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进行精调的目的。精调到位 后,固定所述锁紧件,将外套杆1-1和内杆1-2锁紧固定为一体,使得长 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保持不变。
本实施例中,其余部分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如图9和图9-1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所述第一 连接件1-5固定安装在外套杆1-1内端或与外套杆1-1内端加工制作为一 体,所述第一连接件1-5与第二调节件1-4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进行连 接或者以插接方式、扣接方式或螺纹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也就是说,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5与外套杆1-1内端 始终连接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连接件为螺钉、螺栓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5包括多个固定安装在外套杆1-1内 端的连接爪1-51,所述第二调节件1-4上开有多个分别供多个所述连接爪 1-51前端卡装的卡槽1-41。为连接可靠,多个所述连接爪1-51外侧还套 装有套箍9。
并且,为连接方便,所述第二调节件1-4的内端为圆锥形。
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任一个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进行调节时,均 包括粗调和精调两个步骤,先通过粗调将长度可调式连杆1调节至所需的 大致长度,再通过所述装配式调节件对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进行精调, 从而实现对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进行简便、快速且精确调节的目 的。
实际进行调节时,先进行粗调,过程如下:初始状态下,第一连接件 1-5与第二调节件1-4之间的连接处于断开状态,使用时,先通过旋拧第 二调节件1-4,将其移至内杆1-2外端;再松开所述锁紧件,此时内杆1-2 能自由在外套杆1-1内进行前后移动,前后推拉内杆1-2,便能简便对内 杆1-2伸入至外套杆1-1内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快速、简便调节所 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长度的目的,当调节至所需长度时,锁紧所述锁紧件 完成粗调,因而粗调过程非常简单、快捷。如需进行精调,过程如下:粗 调到位后,将套箍9向外套杆1-1的外端滑移,通过旋拧第二调节件1-4 将第二调节件1-4向外套杆1-1一侧移动,直至将第二调节件1-4调整至 靠近外套杆1-1内端,并将第二调节件1-4与外套杆1-1内端所固定的连 接爪1-51进行连接,且当连接爪1-51前端卡装在卡槽1-41内时,将套 箍9向外套杆1-1的内端滑移,使得连接爪1-51与卡槽1-41紧固连接, 这样通过第一连接件1-5,使得第二调节件1-4与外套杆1-1内端连接为 一体,再通过第二调节件1-4对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进行精调: 当对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进行增长调节时,通过旋拧将第二调节 件1-4向外套杆1-1一侧调整,且第二调节件1-4向外套杆1-1一侧调整 过程中,推动外套杆1-1向外侧移动,直至将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 度精调到位;当对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进行缩短调节时,通过旋 拧将第二调节件1-4向内杆1-2一侧调整,且第二调节件1-4向内杆1-2 一侧调整过程中,拉动外套杆1-1向内侧移动,直至将所述长度可调式连 杆1的长度精调到位。
因而,对所述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进行精调过程中,通过旋拧第 二调节件1-4,带动外套杆1-1向内外两侧移动,实现对所述长度可调式 连杆1的长度进行精调的目的。精调到位后,固定所述锁紧件,将外套杆 1-1和内杆1-2锁紧固定为一体,使得长度可调式连杆1的长度保持不变。
本实施例中,其余部分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均与实施例2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 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 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