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6599200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679447.5

申请日:

20160818

公开号:

CN106110108A

公开日:

2016111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A61K36/896,A61K9/20,A61P1/16

主分类号:

A61K36/90,A61K36/896,A61K9/20,A61P1/16

申请人:

贵州盛世保康茶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曾庆德,曾凡培,申菊

地址:

551700 贵州省毕节地区毕节市七星关区三江花园A栋8楼C2

优先权:

CN201610679447A

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刘安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该苗药由以下21味药材配制而成:柴胡、赤芍药、白术、田基黄、白土茯苓、菌灵芝、栀子、黄芪、连翘、垂盆草、天青地白、白英、虎杖、五味子、茵陈、小龙胆草、鸡屎藤、鸡骨草、丹参、重楼、蒲公英。制法是取重楼粉碎成末;取其它20味药材分别除去杂质,混合、粉碎成粗末,入锅内煎煮3次,合并药液,用纱布过滤,入锅内加温浓缩成膏状;再加入备用的重楼粉充分拌匀,加工成药丸,烘干,消毒,包装,即得。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功效。主治乙肝、黄疸型肝炎及各种慢性肝炎。本发明的苗药配方改进成功,疗效明显,适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患者。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其特征在于该苗药由以下21味质量配比的药材配制而成:柴胡10~15,赤芍药10~15,白术10~15,田基黄20~30,垂盆草60,白英20~30,白土茯苓60~100,菌灵芝15~30,栀子8~10,黄芪25~30,连翘20~25,虎杖30~50,五味子15~20,茵陈25~30,蒲公英60~100,小龙胆草20~25,鸡屎藤60~100,鸡骨草10~15,天青地白30~60,丹参30~40,重楼12~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其特征在于该苗药由以下21味质量配比的药材配制而成:柴胡12,赤芍药12,白术12,田基黄25,垂盆草60,白英25,白土茯苓80,菌灵芝22,栀子9,黄芪28,连翘22,虎杖40,五味子18,蒲公英80,茵陈28,小龙胆草20~25,鸡屎藤80,鸡骨草13,天青地白50,丹参35,重楼13。 3.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的方法,其特征是按照配方重量比例取柴胡10份、赤芍10份、白术10份、田基黄20份、白土茯苓60份、菌灵芝15份、栀子8份、黄芪25份、连翘20份、垂盆草60份、天青地白30份、白英20份、虎杖30份、五味子15份、茵陈25份、小龙胆草20份、鸡屎藤60份、鸡骨草10份、丹参30份;分别除去杂质,之后混合、粉碎成粗末,入锅内煎煮3次,每次煎煮40min合并药液,用3层纱布过滤,入锅内加温浓缩成膏状;又取重楼12份粉碎为细末过60目,加入浓缩膏充分拌匀,加工成大豆大小的药丸,烘干,经紫外线消毒后,包装,即得到治疗慢性肝炎的丸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医用配制品有关,具体而言,涉及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

背景技术

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如感染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长期饮酒,服用肝毒性药物等。临床上可有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肝生化检查异常,也可以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肝组织的坏死和炎症。病程呈波动性或持续进行性,如不进行适当的治疗,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慢性肝炎分:⑴慢性乙型肝炎,⑵慢性丙型肝炎,⑶自身免疫性肝炎,⑷慢性酒精性肝病,⑸药物性肝病:又称药物性肝损害。

中医采用中草药治疗慢性肝炎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中国专利数据库中,涉及中药治疗慢性肝炎的申请件就有200410073189.3号《一种治疗急、慢性肝炎的中药制剂》、200510018178.X号《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200510107856.X号《一种治疗急慢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200610040906.1号《治疗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201010595291.5号《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201110358800.7号《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201210293637.5号《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201310043777.1号《治疗急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和抑制肝癌的中药组合物》、201510180176.4号《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等。这些专利技术疗效不得而知。故人们仍然在开发更新、更好的药物。目前尚未有治疗慢性肝炎苗药的相关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以增加治疗慢性肝炎的药物品种,使之能够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由以下21味质量配比的药材配制而成:

柴胡10~15,赤芍药10~15,白术10~15,田基黄20~30,垂盆草60,白英20~30,白土茯苓60~100,灵芝菌15~30,栀子8~10,黄芪25~30,连翘20~25,虎杖30~50,五味子15~20,茵陈25~30,蒲公英60~100,小龙胆草20~25,鸡屎藤60~100,鸡骨草10~15,天青地白30~60,丹参30~40,重楼12~15。

该苗药的优选配方为:

柴胡12,赤芍药12,白术12,田基黄25,垂盆草60,白英25,白土茯苓80,灵芝菌22,栀子9,黄芪28,连翘22,虎杖40,五味子18,蒲公英80,茵陈28,小龙胆草22,鸡屎藤80,鸡骨草13,天青地白50,丹参35,重楼13。

上述药材中: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的根,味苦,性凉,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功效(见浙江新医学院编《中药材大辞典》1832页);赤芍药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的根,味酸苦,性凉,能行气、止痛、凉血、消肿(见《中药大辞典》1093页);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的根茎,味苦甘,性温,能补脾、益胃,燥湿和中(见《中药大辞典》670页);田基黄,即地耳草,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的全草,味苦甘、性凉,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功效(见《中药大辞典》813页);垂盆草,即石指甲,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 (Sedum sarmentosum)的全草,味甘淡、性凉,可清热、消肿、解毒(见《中药大辞典》608页);白英,即白毛藤,为茄科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的全草,味甘苦,性寒,能清热、利湿、祛风、解毒(见《中药大辞典》700页);白土茯苓,即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Smilax glabra)的根茎,性平,味甘淡,能解毒,除湿,利关节(见《中药大辞典》91页);

菌灵芝,即灵芝草,为多孔菌科植物紫芝 (Ganoderma japonicum)的全株,味甘,性平,能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见《中药大辞典》1180页);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Gardenia jasminoides)的果实,味苦、性寒,有清热、泻火、凉血功效(见《中药大辞典》1984页);黄芪即黄耆,为豆科植物黄耆(Astragalus membranaceus)的干燥根,味甘,性微温,能益卫固表、利水消肿、补中益气(见《中药大辞典》2036页);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的果实,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作用(见《中药大辞典》1111页);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Reynoutria japonica)的根茎,味苦,性平,能祛风、利湿,破瘀、通经(见《中药大辞典》1329页);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的果实,味酸,性温,可敛肺、温肾、生津、收汗、涩精(见《中药大辞典》387页);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 Thunb)的幼嫩茎叶,味苦,性平,有清热利湿功效(见《中药大辞典》1588页);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的带根全草,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功效,可治急性乳腺炎(见《中药大辞典》2459页);小龙胆草,为龙胆科植物青鱼胆草(Gentiana rhodantha)的全草或根,味苦,性寒,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作用(见《中药大辞典》263页);鸡屎藤为茜草科植物鸡屎(Paederia scandens)的带根全草,味甘致,性平,功能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导滞,除湿消肿(见《中药大辞典》1214页);鸡骨草为豆科植物广东相思子(Abrus fruticulosus)的带根全草,味甘、性凉,可清热解毒、舒肝散瘀(见《中药大辞典》1210页);天青地白为菊科植物日本鼠曲草 (Gnaphaliumjaponicum)的全草,味甘、性凉,有解表、清热、明目、利尿功效(见《中药大辞典》337页);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的根,味苦、性微温,能安神宁心、止痛(见《中药大辞典》478页);重楼为百合科植物具柄王孙(Parias petiolata)的根茎,可用作膏药治肿伤中毒(见《中药大辞典》1687页)。

上述药材应符合《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中各药材项下的规定。

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的制备方法是:按照配方比例取柴胡10重量份、赤芍10重量份、白术10重量份、田基黄20重量份、白土茯苓60重量份、菌灵芝15重量份、栀子8重量份、黄芪25重量份、连翘20重量份、垂盆草60重量份、天青地白30重量份、白英20重量份、虎杖30重量份、五味子15重量份、茵陈25重量份、小龙胆草20重量份、鸡屎屯60重量份、鸡骨草10重量份、丹参30重量份,分别除去杂质,之后混合、粉碎成粗末,入锅内煎煮3次,每次煎煮40min,合并药液,用3层纱布过滤,入锅内加温浓缩成膏状。取重楼12g粉碎为细末过60目,加入浓缩膏充分拌匀,加工成大豆大小的药丸,烘干,经紫外线消毒后,包装,即得到治疗慢性肝炎的丸剂。

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服用方法是口服,温开水送服,每天2次,每次12~15丸。服药期间忌食鸡、鹅、猪肉、牛羊肉等油腻之品。

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是在祖传秘方基础上改进得来的。祖传秘方用15味药材,分别是柴胡10~15,赤芍药10~15,白术10~15,田基黄20~30,垂盆草60,白英20~30,白土茯苓60~100,灵芝菌15~30,栀子8~10,黄芪25~30,连翘20~25,虎杖30~50,五味子15~20,茵陈25~30,蒲公英60~100;该配方临床应用的治愈率是79%。发明人在此基础上,增加了6味药材:小龙胆草20~25,鸡屎藤60~100,鸡骨草10~15,天青地白30~60,丹参30~40,以重楼12~15。新配方增加的6味药材与原有15味药材协同发挥疗效,大大提高治疗慢性肝炎的效果,临床应用的治愈率可达93%。

典型病例有:

病例一:刘某,男。18岁时,肝区隐痛,乏力,纳呆口苦,尿黄量少,舌苔黄腻。经毕节市医院检查为乙肝大三阳。服用本发明的苗药30余剂,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随访3年未复发。

病例二:陈某,男,23岁,患慢性肝炎一年余,证见腹痛,口苦厌食,便秘黄,谷丙转氨酶异常,经用多种中西药未见成效。服用本发明的苗药2个月,诸症均消除,肝功能恢复正常,随访2年未见复发。

病例三:李某,男,36岁。患慢性肝炎2年,肝区时痛,乏力,谷丙转氨酶异常,曾在多家医院治疗无效。服用本发明的苗药1月后,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范围,诸症好转,继服1月,诸症消除,随访5年一切正常。

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功效。主治乙肝、黄疸型肝炎及各种慢性肝炎。本发明的苗药配方改进成功,疗效明显,适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患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按照下列步骤制备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

取柴胡10g、赤芍药10g、白术10g、田基黄20g、白土茯苓60g、菌灵芝15g、栀子8g、黄芪25g、连翘20g、垂盆草60g、天青地白30g、白英20g、虎杖30g、五味子15g、茵陈25g、小龙胆草20g、鸡屎藤60g、鸡骨草10g、丹参30g、蒲公英80g,分别除去杂质之后,混合、粉碎成粗末,入锅内煎煮3次,每次煎煮40min,合并3次药液,用3层纱布过滤,入锅内加温浓缩成膏状;取重楼12g粉碎细末过60目,加入浓缩膏充分拌匀,加工成如大豆大小的药丸,烘干,经紫外线消毒,包装,即得。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679447.5 (22)申请日 2016.08.18 (71)申请人 贵州盛世保康茶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 551700 贵州省毕节地区毕节市七星 关区三江花园A栋8楼C2 (72)发明人 曾庆德 曾凡培 申菊 (74)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52106 代理人 刘安宁 (51)Int.Cl. A61K 36/90(2006.01) A61K 36/896(2006.01) A61K 9/20(2006.01) A61P 1/16(2006.01) 。

2、(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 该 苗药由以下21味药材配制而成: 柴胡、 赤芍药、 白 术、 田基黄、 白土茯苓、 菌灵芝、 栀子、 黄芪、 连翘、 垂盆草、 天青地白、 白英、 虎杖、 五味子、 茵陈、 小 龙胆草、 鸡屎藤、 鸡骨草、 丹参、 重楼、 蒲公英。 制 法是取重楼粉碎成末; 取其它20味药材分别除去 杂质, 混合、 粉碎成粗末, 入锅内煎煮3次, 合并药 液, 用纱布过滤, 入锅内加温浓缩成膏状; 再加入 备用的重楼粉充分拌匀, 加工成药丸, 烘干, 消 毒, 包装, 即得。 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具 有清热解。

3、毒, 活血化瘀, 健脾利湿功效。 主治乙 肝、 黄疸型肝炎及各种慢性肝炎。 本发明的苗药 配方改进成功, 疗效明显, 适用于治疗慢性肝炎 患者。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6110108 A 2016.11.16 CN 106110108 A 1.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 其特征在于该苗药由以下21味质量配比的药材配制而 成: 柴胡1015, 赤芍药1015, 白术1015, 田基黄2030, 垂盆草60, 白英2030, 白土 茯苓60100, 菌灵芝1530, 栀子810, 黄芪2530, 连翘2025, 虎杖3050, 五味子15 20, 茵陈2530, 蒲公英60100, 。

4、小龙胆草2025, 鸡屎藤60100, 鸡骨草1015, 天青 地白3060, 丹参3040, 重楼12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 其特征在于该苗药由以下21味质量配比的 药材配制而成: 柴胡12, 赤芍药12, 白术12, 田基黄25, 垂盆草60, 白英25, 白土茯苓80, 菌灵芝22, 栀子 9, 黄芪28, 连翘22, 虎杖40, 五味子18, 蒲公英80, 茵陈28, 小龙胆草2025, 鸡屎藤80, 鸡骨 草13, 天青地白50, 丹参35, 重楼13。 3.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的方法, 其特征是按照配方重量比例取 柴胡10份、 赤芍10份。

5、、 白术10份、 田基黄20份、 白土茯苓60份、 菌灵芝15份、 栀子8份、 黄芪25 份、 连翘20份、 垂盆草60份、 天青地白30份、 白英20份、 虎杖30份、 五味子15份、 茵陈25份、 小 龙胆草20份、 鸡屎藤60份、 鸡骨草10份、 丹参30份; 分别除去杂质, 之后混合、 粉碎成粗末, 入 锅内煎煮3次, 每次煎煮40min合并药液, 用3层纱布过滤, 入锅内加温浓缩成膏状; 又取重楼 12份粉碎为细末过60目, 加入浓缩膏充分拌匀, 加工成大豆大小的药丸, 烘干, 经紫外线消 毒后, 包装, 即得到治疗慢性肝炎的丸剂。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1。

6、10108 A 2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与医用配制品有关, 具体而言, 涉及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 背景技术 0002 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 病程至少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 症, 如感染肝炎病毒 (乙肝病毒, 丙肝病毒) , 长期饮酒, 服用肝毒性药物等。 临床上可有相应 的症状、 体征和肝生化检查异常, 也可以无明显临床症状, 仅有肝组织的坏死和炎症。 病程 呈波动性或持续进行性, 如不进行适当的治疗, 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 慢性肝炎分: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慢性酒精性肝病, 药物性肝病: 又 称药物性肝损害。。

7、 0003 中医采用中草药治疗慢性肝炎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中国专利数据库中, 涉及中药 治疗慢性肝炎的申请件就有200410073189.3号 一种治疗急、 慢性肝炎的中药制剂 、 200510018178.X号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 、 200510107856.X号 一种治疗急慢性肝炎 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200610040906.1号 治疗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的中药复方制 剂及其制备方法 、 201010595291.5号 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201110358800.7号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 、 201210293637.5号 一种治疗慢性乙型。

8、肝 炎的中药组合物 、 201310043777.1号 治疗急慢性肝炎、 肝脾肿大和抑制肝癌的中药组合 物 、 201510180176.4号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 等。 这些专利技术疗效不得而知。 故人们仍然在开发更新、 更好的药物。 目前尚未有治疗慢性肝炎苗药的相关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 以增加治疗慢性肝炎的药物品种, 使 之能够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0005 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由以下21味质量配比的药材配制而成: 柴胡1015, 赤芍药1015, 白术1015, 田基黄2030, 垂盆草60, 白英2030, 白土 茯苓6010。

9、0, 灵芝菌1530, 栀子810, 黄芪2530, 连翘2025, 虎杖3050, 五味子15 20, 茵陈2530, 蒲公英60100, 小龙胆草2025, 鸡屎藤60100, 鸡骨草1015, 天青 地白3060, 丹参3040, 重楼1215。 0006 该苗药的优选配方为: 柴胡12, 赤芍药12, 白术12, 田基黄25, 垂盆草60, 白英25, 白土茯苓80, 灵芝菌22, 栀子 9, 黄芪28, 连翘22, 虎杖40, 五味子18, 蒲公英80, 茵陈28, 小龙胆草22, 鸡屎藤80, 鸡骨草13, 天青地白50, 丹参35, 重楼13。 0007 上述药材中: 柴胡为伞形。

10、科植物北柴胡(B u p l e u r u m c h i n e n s e)的根, 味苦, 性凉, 有和解 表里、 疏肝升阳功效 (见浙江新医学院编 中药材大辞典 1832页) ; 赤芍药为毛茛科植物芍 药(P a e o n i a l a c t i f l o r a) 的根, 味酸苦, 性凉, 能行气、 止痛、 凉血、 消肿 (见 中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6110108 A 3 药大辞典 1093页) ;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 (A t ra c ty l od e s ma c ro c e pha la) 的根 茎, 味苦甘, 性温, 能补脾、 益胃, 燥湿和。

11、中 (见 中药大辞典 670页) ; 田基黄, 即地耳草, 为藤 黄科植物地耳草 (Hy pe ric um ja ponic um) 的全草, 味苦甘、 性凉, 有清热利湿、 消肿 解毒功效 (见 中药大辞典 813页) ; 垂盆草, 即石指甲, 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 (S e d u m sarmentosum)的全草, 味甘淡、 性凉, 可清热、 消肿、 解毒 (见 中药大辞典 608页) ; 白英, 即白毛藤, 为茄科植物白英(Sola num ly ra tum)的全草, 味甘苦, 性寒, 能清热、 利湿、 祛风、 解毒 (见 中药大辞典 700页) ; 白土茯苓, 即土茯苓, 为百合。

12、科植物土茯苓 (Sm i l a x glabra) 的根茎, 性平, 味甘淡, 能解毒, 除湿, 利关节 (见 中药大辞典 91页) ; 菌灵芝, 即灵芝草, 为多孔菌科植物紫芝 (Ga n od e rma ja po n i cum)的全株, 味 甘, 性平, 能治虚劳、 咳嗽、 气喘、 失眠 (见 中药大辞典 1180页) ;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 (G a r d e n i a j a s m i n o i d e s)的果实, 味苦、 性寒, 有清热、 泻火、 凉血功效 (见 中药 大辞典 1984页) ; 黄芪即黄耆, 为豆科植物黄耆 (A s t r a g a l u s。

13、 m e m b r a n a c e u s) 的 干燥根, 味甘, 性微温, 能益卫固表、 利水消肿、 补中益气 (见 中药大辞典 2036页) ; 连翘 为木犀科植物连翘 (F o r s y t h i a s u s p e n s a) 的果实, 味苦, 性凉, 有清热解毒、 散结 消肿的作用 (见 中药大辞典 1111页) ; 虎杖, 为蓼科植物虎杖(R e y n o u t r i a j a p o n i c a)的根茎, 味苦, 性平, 能祛风、 利湿, 破瘀、 通经 (见 中药大辞典 1329页) ; 五 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 (S c h i sa nd ra 。

14、c h i n e n s i s) 的果实, 味酸, 性温, 可敛肺、 温肾、 生津、 收汗、 涩精 (见 中药大辞典 387页) ;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 (Artemisia s c o pa r ia Wa ld s t) 或茵陈蒿 (A r te m i s ia ca pi l la ri e s T h u n b) 的幼嫩 茎叶, 味苦, 性平, 有清热利湿功效 (见 中药大辞典 1588页) ; 蒲公英, 为菊科植物蒲公英 (T a r a x a c u m m o n g o l i c u m)的带根全草, 味苦、 性寒, 有清热解毒功效, 可治急性 乳腺炎 (见 中药大。

15、辞典 2459页) ; 小龙胆草, 为龙胆科植物青鱼胆草 (G e n t i a n a r h o d a n t h a) 的全草或根, 味苦, 性寒, 有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的作用 (见 中药大辞典 263页) ; 鸡屎藤为茜草科植物鸡屎(P aederia scandens)的带根全草, 味甘致, 性平, 功能祛风活血, 止痛解毒, 消食导滞, 除湿消肿 (见 中药大辞典 1214页) ; 鸡骨草为豆科植 物广东相思子(Abrus fruticulosus)的带根全草, 味甘、 性凉, 可清热解毒、 舒肝散瘀 ( 见 中 药 大 辞 典 1 2 1 0 页 );天 青 地 白 为 菊。

16、 科 植 物 日 本 鼠 曲 草 (G n a p h a l i u m j a p o n i c u m)的全草, 味甘、 性凉, 有解表、 清热、 明目、 利尿功效 (见 中药大辞典 337页) ;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 alvia miltiorrhiza)的根, 味苦、 性微温, 能安神宁心、 止痛 (见 中药大辞典 478页) ; 重楼为百合科植物具柄王孙 (P arias petiolata) 的根茎, 可用作膏药治肿伤中毒 (见 中药大辞典 1687页) 。 0008 上述药材应符合 中国药典 1995年版一部中各药材项下的规定。 0009 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的制。

17、备方法是: 按照配方比例取柴胡10重量份、 赤 芍10重量份、 白术10重量份、 田基黄20重量份、 白土茯苓60重量份、 菌灵芝15重量份、 栀子8 重量份、 黄芪25重量份、 连翘20重量份、 垂盆草60重量份、 天青地白30重量份、 白英20重量 份、 虎杖30重量份、 五味子15重量份、 茵陈25重量份、 小龙胆草20重量份、 鸡屎屯60重量份、 鸡骨草10重量份、 丹参30重量份, 分别除去杂质, 之后混合、 粉碎成粗末, 入锅内煎煮3次, 每 次煎煮40min, 合并药液, 用3层纱布过滤, 入锅内加温浓缩成膏状。 取重楼12g粉碎为细末过 60目, 加入浓缩膏充分拌匀, 加工成大。

18、豆大小的药丸, 烘干, 经紫外线消毒后, 包装, 即得到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6110108 A 4 治疗慢性肝炎的丸剂。 0010 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服用方法是口服, 温开水送服, 每天2次, 每次12 15丸。 服药期间忌食鸡、 鹅、 猪肉、 牛羊肉等油腻之品。 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是在祖传秘方基础上改进得来的。 祖传秘方用15味药 材, 分别是柴胡1015, 赤芍药1015, 白术1015, 田基黄2030, 垂盆草60, 白英2030, 白土茯苓60100, 灵芝菌1530, 栀子810, 黄芪2530, 连翘2025, 虎杖3050, 五味 子1520。

19、, 茵陈2530, 蒲公英60100; 该配方临床应用的治愈率是79%。 发明人在此基础 上, 增加了6味药材: 小龙胆草2025, 鸡屎藤60100, 鸡骨草1015, 天青地白3060, 丹 参3040, 以重楼1215。 新配方增加的6味药材与原有15味药材协同发挥疗效, 大大提高 治疗慢性肝炎的效果, 临床应用的治愈率可达93%。 0011 典型病例有: 病例一: 刘某, 男。 18岁时, 肝区隐痛, 乏力, 纳呆口苦, 尿黄量少, 舌苔黄腻。 经毕节市医 院检查为乙肝大三阳。 服用本发明的苗药30余剂, 症状消失, 肝功能恢复正常, 随访3年未复 发。 0012 病例二: 陈某, 男。

20、, 23岁, 患慢性肝炎一年余, 证见腹痛, 口苦厌食, 便秘黄, 谷丙转 氨酶异常, 经用多种中西药未见成效。 服用本发明的苗药2个月, 诸症均消除, 肝功能恢复正 常, 随访2年未见复发。 0013 病例三: 李某, 男, 36岁。 患慢性肝炎2年, 肝区时痛, 乏力, 谷丙转氨酶异常, 曾在多 家医院治疗无效。 服用本发明的苗药1月后, 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范围, 诸症好转, 继服1月, 诸症消除, 随访5年一切正常。 0014 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具有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健脾利湿功效。 主治乙 肝、 黄疸型肝炎及各种慢性肝炎。 本发明的苗药配方改进成功, 疗效明显, 适用于治疗。

21、慢性 肝炎患者。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实施例 按照下列步骤制备治疗慢性肝炎的苗药: 取柴胡10g、 赤芍药10g、 白术10g、 田基黄20g、 白土茯苓60g、 菌灵芝15g、 栀子8g、 黄芪 25g、 连翘20g、 垂盆草60g、 天青地白30g、 白英20g、 虎杖30g、 五味子15g、 茵陈25g、 小龙胆草 20g、 鸡屎藤60g、 鸡骨草10g、 丹参30g、 蒲公英80g, 分别除去杂质之后, 混合、 粉碎成粗末, 入 锅内煎煮3次, 每次煎煮40min, 合并3次药液, 用3层纱布过滤, 入锅内加温浓缩成膏状;取重 楼12g粉碎细末过60目, 加入浓缩膏充分拌匀, 加工成如大豆大小的药丸, 烘干, 经紫外线消 毒, 包装, 即得。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6110108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