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143371.X (22)申请日 2016.02.25 (73)专利权人 孔燕 地址 273100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书院街 道办事处旧县三街北9巷8号 (72)发明人 孔燕 (74)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4119 代理人 程笃庆 黄乐瑜 (51)Int.Cl. A61G 7/075(2006.01) A61G 13/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脉导管置管。
2、辅助 托架, 第一板体水平设置, 其一端设有第一转轴, 第一板体顶部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凸起, 第二板体 倾斜设置在第一板体上方, 第二板体一端通过第 一转轴与第一板体铰接, 第二板体底部有铰接 部, 插板一端设有第二转轴, 第二转轴与第一转 轴平行, 插板通过第二转轴与铰接部铰接, 插块 一侧设有供插板插入的第一插槽; 在静脉导管置 管时, 将所述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移至病床 前, 患者的手臂支撑在第二板体上, 通过插板与 插槽配合, 将第二板体调节至适合的角度, 从而 对手臂起到固定支撑作用, 方便手术顺利进行。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515326 U 2016.0。
3、8.31 CN 205515326 U 1.一种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板体(1)、 第二板体(2)、 支撑 件; 第一板体(1)水平设置, 其一端设有第一转轴, 第一板体(1)顶部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凸 起, 第二板体(2)倾斜设置在第一板体(1)上方, 第二板体(2)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板体 (1)铰接, 第二板体(2)底部有铰接部; 支撑件包括插板(3)和插块(4), 插板(3)一端设有第二转轴, 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平 行, 插板(3)通过第二转轴与铰接部铰接, 插块(4)一侧设有供插板(3)插入的第一插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 其特征。
4、在于, 还包括至少一个增高块 (5), 增高块(5)一侧设有供插板(3)插入的第二插槽, 另一侧设有可插入第一插槽的插入 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 其特征在于, 第二插槽与第一插槽形 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 其特征在于, 增高块(5)中部设有贯 穿通槽, 增高块(5)上设有连接件(6), 连接件(6)一端固定在贯穿通槽内且另一端从增高块 (5)表面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 其特征在于, 第一板体(1)上的限位 凸起由第一凸起部、 第二凸起部、 第三凸起部依次连接形成非封闭结构, 第一凸起部和第三 凸起部。
5、均位于第二凸起部与第一转轴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 其特征在于, 第二板体(2)顶部设有 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 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分别位于第二板体(2)两侧且第 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垂直于第一转轴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 其特征在于, 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 体(2)采用木质或塑料材料制成。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515326 U 2 一种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医学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 背景技术 0002 经外。
6、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是 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上肢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 肱静脉、 头静脉, 下肢的隐静脉(新 生儿)等穿刺插管, 并将导管末端送达上腔静脉的导管,超声作为引导穿刺的有力工具, 可 以显示血管内的导管回声, 对于某些导管末端异位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将超声监测用 于指导PICC导管插入深度, 即可使PICC穿刺引导和导管定位一次完成, 能够使患者不必受 到X线的辐射损伤, 还可避免反复调整时污染导管, 减少了相关的并发症, 同时也可减轻护 士的工作量。 本研究尝试以超声监测下定位导管尖端。
7、置入深度, 可视化下将导管尖端放置 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汇处, 为临床超声监测下PICC穿刺置管提供理论依据。 在具体操作 中, 基于通过超声心动图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尖端定位手术, 在置管过程中胸骨旁探查上 腔静脉时, 患者由仰卧位转换为左侧位, 其置管的肢体要随着体位的改变同时改变, 比如一 般情况下, 要求患者体位向左侧45度超声才能探查到上腔静脉, 置管的肢体也要上抬45度, 这样患者的置管肢体就悬在空中, 无法固定置管肢体, 增加送管困难, 且患者大部分为肿瘤 病人, 体质虚弱, 无力将胳膊悬在空中, 导致手术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
8、新型提出一种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 架。 0004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 包括: 第一板体、 第二板体、 支撑 件; 0005 第一板体水平设置, 其一端设有第一转轴, 第一板体顶部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凸起, 第二板体倾斜设置在第一板体上方, 第二板体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板体铰接, 第二板 体底部有铰接部; 0006 支撑件包括插板和插块, 插板一端设有第二转轴, 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平行, 插板 通过第二转轴与铰接部铰接, 插块一侧设有供插板插入的第一插槽。 0007 优选地, 还包括至少一个增高块, 增高块一侧设有供插板插入的第二插槽, 另一侧 设有可插入第一插槽的插入部。 。
9、0008 优选地, 第二插槽与第一插槽形状相同。 0009 优选地, 增高块中部设有贯穿通槽, 增高块上设有连接件, 连接件一端固定在贯穿 通槽内且另一端从增高块表面伸出。 0010 优选地, 第一板体上的限位凸起由第一凸起部、 第二凸起部、 第三凸起部依次连接 形成非封闭结构, 第一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均位于第二凸起部与第一转轴之间。 0011 优选地, 第二板体顶部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 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位于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515326 U 3 第二板体两侧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垂直于第一转轴方向延伸。 0012 优选地, 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采用木质或塑料材料。
10、制成。 0013 本实用新型中, 所提出的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 第一板体水平设置, 其一端设有 第一转轴, 第一板体顶部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凸起, 第二板体倾斜设置在第一板体上方, 第二 板体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板体铰接, 第二板体底部有铰接部, 插板一端设有第二转轴, 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平行, 插板通过第二转轴与铰接部铰接, 插块一侧设有供插板插入的 第一插槽; 在静脉导管置管时, 将所述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移至病床前, 患者的手臂支撑 在第二板体上, 通过插板与插槽配合, 将第二板体调节至适合的角度, 从而对手臂起到固定 支撑作用, 方便手术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
11、提出的一种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图1的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的第一板体的俯视图。 0016 图3为图1的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的第二板体的仰视图。 0017 图4为图1的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的第二板体的俯视图。 0018 图5为图1的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的插块与增高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如图1至5所示,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的结构示意 图, 图2为图1的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的第一板体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静脉导管置管辅 助托架的第二板体的仰视图, 图4为图1的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的第二板体的俯视图, 图5 为图1的静。
12、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的插块与增高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 参照图1至5,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 包括: 第一板体1、 第 二板体2、 支撑件、 多个增高块5; 0021 第一板体1水平设置, 其一端设有第一转轴, 第一板体1顶部设有多个限位凸起, 多 个限位凸起沿垂直于第一转轴的方向分布, 所述限位凸起由第一凸起部、 第二凸起部、 第三 凸起部依次连接形成非封闭结构, 第一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均位于第二凸起部与第一转轴 之间, 第二板体2倾斜设置在第一板体1上方, 第二板体2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板体1铰 接, 第二板体2底部有铰接部; 0022 支撑件包括插板3和插块。
13、4, 插板3一端设有第二转轴, 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平行, 插板3通过第二转轴与铰接部铰接, 插块4一侧设有供插板3插入的第一插槽; 0023 增高块5中部设有贯穿通槽, 贯穿通槽与第一插槽截面形状相同, 增高块5上设有 连接件6, 连接件6一端固定在贯穿通槽内且另一端从增高块5表面伸出。 0024 本实施例的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的具体工作过程中, 在静脉导管置管时, 将所 述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移至病床前, 患者的手臂支撑在第二板体上, 插板远离第二转轴 一端插入插块的第一插槽内, 插块远离第一插槽一端抵靠第一板体的限位凸起, 从而对患 者手臂起到固定支撑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 通过在插板与插。
14、槽之间增加增高块, 将第二板体 调节至适合的角度, 从而适合于手术要求, 并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0025 在本实施例中, 所提出的静脉导管置管辅助托架, 第一板体水平设置, 其一端设有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515326 U 4 第一转轴, 第一板体顶部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凸起, 第二板体倾斜设置在第一板体上方, 第二 板体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板体铰接, 第二板体底部有铰接部, 插板一端设有第二转轴, 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平行, 插板通过第二转轴与铰接部铰接, 插块一侧设有供插板插入的 第一插槽, 对手臂起到固定支撑作用, 方便手术顺利进行。 0026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 第二。
15、板体2顶部设有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 第一挡板7和第 二挡板8分别位于第二板体2两侧且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垂直于第一转轴方向延伸, 当患 者手臂位于第二板体上方时, 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起到限位作用, 防止患者手臂从第二板 体上滑落。 0027 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 第一板体1和第二板体2采用木质或塑料材料制成, 保证 机械强度的同时, 加工成本低, 并且使用轻便灵活, 方便移动。 0028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515326 U 5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5515326 U 6 图4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5515326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