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支架及具有该安装支架的图像采集装置.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6549330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00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1902265.6

申请日:

20171229

公开号:

CN208144654U

公开日:

201811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5C11/00,G06F1/16

主分类号:

A45C11/00,G06F1/16

申请人:

深圳市致远优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胡晓济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天安车公庙工业区天经大厦F3.8-8B4(B)

优先权:

CN201721902265U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廉红果;侯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支架及具有该安装支架的图像采集装置,镜头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手持设备上,安装支架支撑和固定手持设备,手持设备与支架底部形成固定角,皮套壳下部分与支架底部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等于固定角,反射镜通过反射面将放置于水平扫描区域内的被扫描物反射到前置摄像头,反射面与手持设备的显示屏形成第四夹角,前置摄像头自动调焦以扫描被扫描物,扫描程序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处理、能启动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识别与匹配、及获取图像对应的资源用以显示给用户。本实用新型中,只要保证第一夹角的大小为70度到80度,且第四夹角的大小为51到61度,即可实现对放置于水平扫描区域内的被扫描物的自动对焦及拍摄扫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安装支架,用于支撑和固定手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皮套支架与皮套壳,所述皮套支架支撑所述皮套壳,所述皮套壳用于收容所述手持设备,所述皮套壳包括皮套壳上部分和皮套壳下部分,所述皮套壳上部分与所述皮套支架固定,所述皮套支架包括支架底部,所述皮套壳下部分与所述支架底部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70度到80度之间,所述手持设备与所述支架底部之间形成固定角,所述固定角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套支架还包括皮套支撑部,所述支架底部与所述皮套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皮套壳下部分与所述皮套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为74度到84度之间,所述第三夹角的大小为21度到31度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为75度。 4.一种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被扫描物的图像,包括手持设备及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手持设备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手持设备,所述手持设备包括前置摄像头及安装有扫描程序,所述镜头组件包括反射镜的反射面,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支架底部,所述手持设备与所述支架底部之间形成固定角,所述固定角的大小为70度到80度之间,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用于将放置于水平扫描区域内的被扫描物反射到所述前置摄像头,所述前置摄像头用于自动调焦以扫描所述被扫描物,所述前置摄像头还用于扫描所述被扫描物后获得所述被扫描物的图像,所述扫描程序用于启动所述前置摄像头扫描所述被扫描物及处理生成的扫描图像,所述扫描程序还用于启动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识别与匹配、及获取该图像对应的资源用以显示给用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镜头壳,所述镜头壳包括下壳,所述反射镜安装在所述下壳的外表面及靠近所述手持设备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设备包括手持设备边缘及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屏幕边框,所述镜头组件的下壳包括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包括一带有短柄的弧形弯曲面,所述弧形弯曲面外侧与所述手持设备边缘相咬合,所述短柄外侧与屏幕边框相贴合,所述第一贴合面的短柄贴合于所述下壳与所述手持设备的显示屏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皮套支架与皮套壳,所述皮套支架支撑所述皮套壳,所述皮套壳包括皮套壳下部分,所述皮套壳下部分与所述支架底部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固定角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相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套支架还包括皮套支撑部,所述支架底部与所述皮套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皮套壳下部分与所述皮套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和第三夹角之和为100度至110度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与所述显示屏的屏幕边框之间形成的第四夹角的大小为51度到61度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固定角均大于所述第三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所述第三夹角,所述第四夹角大于所述第三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所述第四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四夹角。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摄像头具有原始可视角度,所述原始可视角度为65度到85度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摄像头的扫描区域为锥形扫描区域,所述锥形扫描区域的顶点是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所述锥形扫描区域的底面是水平扫描区域,所述水平扫描区域是锥形扫描区域与水平桌面的相交区域。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位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内,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是所述反射镜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相交的斜面区域,所述反射镜用于全面反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内的被扫描物。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扫描区域的面积由所述前置摄像头的原始可视角度、所述第四夹角的大小、及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的垂直高度所决定,所述原始可视角度越大、所述第四夹角越大、且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的垂直高度越高,则所述水平扫描区域的面积越大,反之则所述水平扫描区域的面积越小。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大小由所述前置摄像头的原始可视角度、所述第四夹角的大小、及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的垂直高度所决定,所述原始可视角度越大、所述第四夹角越大、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的垂直高度越高,则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越大,反之则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越小。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75度,所述第四夹角的大小为56度。 1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所述下壳的内表面,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一第一磁铁,所述手持设备还包括一第二磁铁,所述安装槽设置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磁铁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磁铁用于与所述第二磁铁相吸。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及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固定手持设备的安装支架及一种具有该安装支架的图像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手持设备的拍摄扫描是手持式后置摄像头扫描,利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手持设备的后置摄像头手动拍摄或扫描被扫描物形成图像。使用者双手握住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保持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显示屏大致与被扫描物平行,将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后置摄像头对准被扫描物,并通过手动移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与被扫描物的距离调整焦距,从而实现被扫描物的扫描拍摄。

然,这种手持式后置摄像头的手持设备在进行扫描时需手动保持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与被扫描物的平行,影响人与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人机互动性。手持式后置摄像头的手持设备在扫描过程中,需通过手动调整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与扫描物的距离与角度,还需要手动调整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焦距及扫描范围。对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这种人为调整,会影响扫描的清晰度,无法保证扫描结果的一致性,从而影响扫描内容的识别。此外,手持式后置摄像头的手持设备在扫描时,需要用户手持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因此,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大小及重量会影响用户个人体验感,尤其是儿童这类用户。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互动性较好的图像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安装支架,用于支撑和固定手持设备,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皮套支架与皮套壳,所述皮套支架支撑所述皮套壳,所述皮套壳用于收容所述手持设备,所述皮套壳包括皮套壳上部分和皮套壳下部分,所述皮套壳上部分外侧与所述皮套支架的第三贴合部内侧固定,所述皮套支架包括支架底部,所述皮套壳下部分与所述支架底部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70度到80度之间,所述手持设备与所述支架底部之间形成固定角,所述固定角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相等。所述镜头组件的反射镜的反射面与所述手持设备的屏幕边框之间形成第四夹角,所述第四夹角的大小为51度到61度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角为75度时为最优角度。所述第四夹角为56度时为最优角度。

优选地,所述皮套支架还包括皮套支撑部,所述支架底部与所述皮套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皮套壳下部分与所述皮套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和第三夹角之和为100度到110度之间,所述第二夹角和第三夹角具体角度大小取决于所述皮套壳下部分与所述皮套支撑部的长度,优选地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为74度到84度之间,所述第三夹角的大小为21度到31度之间为最佳角度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被扫描物的图像,包括手持设备及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手持设备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手持设备,所述手持设备包括前置摄像头及安装有扫描程序,所述镜头组件包括反射镜,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支架底部,所述手持设备与所述支架底部之间形成固定角,所述固定角的大小为70度到80度之间,所述反射镜用于将放置于水平扫描区域内的被扫描物反射到所述前置摄像头,所述扫描程序启动后,所述前置摄像头用于自动调焦以扫描所述被扫描物生成所述被扫描物的图像,所述扫描程序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处理,进一步地能启动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识别与匹配,及获取该图像对应的资源用以显示给用户。

优选地,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镜头壳,所述镜头壳包括下壳,所述反射镜安装在所述下壳的外表面及靠近所述手持设备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手持设备包括手持设备边缘及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屏幕边框,所述镜头组件的下壳包括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包括一带有短柄的弧形弯曲面,所述弧形弯曲面外侧与所述手持设备边缘相咬合,所述短柄外侧与屏幕边框相贴合,所述第一贴合面的短柄贴合于所述下壳与所述手持设备的显示屏之间。

优选地,所述皮套壳下部分与所述支架底部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固定角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相等。

优选地,所述皮套支架还包括皮套支撑部,所述支架底部与所述皮套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皮套壳下部分与所述皮套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和第三夹角之和为100度至110度之间。

优选地,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与所述显示屏的屏幕边框之间形成的第四夹角的大小为51度到61度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固定角均大于所述第三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所述第三夹角,所述第四夹角大于所述第三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所述第四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四夹角。

优选地,所述前置摄像头具有原始可视角度,所述原始可视角度为65度到85度之间。

优选地,所述前置摄像头的扫描区域为锥形扫描区域,所述锥形扫描区域的顶点是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所述锥形扫描区域的底面是水平扫描区域,所述水平扫描区域是锥形扫描区域与水平桌面的相交区域。

优选地,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位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内,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是所述反射镜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相交的斜面区域,所述反射镜用于全面反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内的被扫描物。

优选地,所述水平扫描区域的面积由所述前置摄像头的原始可视角度、所述第四夹角的大小、及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的垂直高度所决定,所述原始可视角度越大、所述第四夹角越大、且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的垂直高度越高,则所述水平扫描区域的面积越大,反之则所述水平扫描区域的面积越小。

优选地,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大小由所述前置摄像头的原始可视角度、所述第四夹角的大小、及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的垂直高度所决定,所述原始可视角度越大、所述第四夹角越大、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的垂直高度越高,则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越大,反之则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越小。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75度,所述第四夹角的大小为56度。

优选地,所述镜头组件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所述下壳的内表面,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一第一磁铁,所述手持设备还包括一第二磁铁,所述安装槽设置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磁铁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磁铁用于与所述第二磁铁相吸。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上述的安装支架及图像采集装置中,所述镜头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手持设备上,所述手持设备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手持设备与所述支架底部之间形成固定角,所述皮套壳下部分与所述支架底部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固定角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相等;所述镜头组件的反射镜的反射面与所述手持设备的屏幕边框之间形成第四夹角;只要保证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70度到80度之间,且第四夹角的大小为51到61度之间,即可方便对放置于所述水平扫描区域内的被扫描物的自动对焦及拍摄扫描;此外,所述手持设备扫描所述被扫描物时,无需使用者手持所述手持设备及被扫描物进行扫描拍摄,使用者的双手还可以处理其它事项,从而节省使用者的时间,提高事务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图像采集装置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中的手持设备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图像采集装置放置于水平桌面的立体图。

图4是图1中的镜头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1中的镜头组件与手持设备的立体组装图。

图6是图5中的II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1中的镜头组件与手持设备组装在一起的剖视图。

图8是前置摄像头的原始可视区域在反射镜的反射面与屏幕边框之间形成的第四夹角的范围内的锥形扫描区域示意图。

图9是图1中的安装支架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图像采集装置的侧面剖视立体分解图。

图11是对应图10的侧面剖视立体组装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一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被扫描物(未显示)的图像。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一镜头组件1、一安装支架2及一手持设备3。所述安装支架2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手持设备3。所述镜头组件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手持设备3上。所述手持设备3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2与所述镜头组件1之间。

所述手持设备3可以是,但不限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当所手持设备3为平板电脑时,所述平板电脑的尺寸可以是5-12寸。

请参阅图2,所述手持设备3包括一前置摄像头4。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设备3还包括一显示屏31。所述显示屏31包括屏幕显示区32及屏幕边框33,所述屏幕显示区32及屏幕边框33在同一平面内。所述屏幕显示区32用于显示图像和视频等画面。所述手持设备3还包括手持设备边缘34。所述前置摄像头4以镜头朝外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手持设备3的内腔(未标号)。优选地,所述前置摄像头4安装在所述屏幕边框33上部居中位置。所述屏幕边框33包围在所述屏幕显示区32的四周及所述手持设备边缘34之间,便于手持及移动所述手持设备3。所述前置摄像头4具有一原始可视区域及原始可视角度。

优选地,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原始可视角度为65度到85度。

请参阅图3,所述被扫描物用于放置于一水平扫描区域5内。所述镜头组件1用于扫描放置于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所述安装支架2用于放置在一水平桌面6上。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位于所述水平桌面6内。

所述被扫描物可以是,但不限于书本、图画、拼图等平面纸质印刷品。所述被扫描物还可以是手势,但不限于手势。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以所述平面纸质印刷品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镜头组件1通过磁铁吸附的固定方式固定于所述手持设备3上。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镜头组件1通过卡扣的固定方式固定于所述手持设备3上。

所述手持设备3安装有扫描程序。所述手持设备3的扫描程序用于处理所述前置摄像头4扫描的被扫描物。当启动所述扫描程序后,所述前置摄像头4扫描所述被扫描物时,可以实现自动对焦及拍摄,所述扫描程序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处理,进一步地,所述扫描程序能启动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识别与匹配,及获取该图像对应的资源用以显示给用户。

如图4所示,所述镜头组件1包括镜头壳11和反射镜13。当所述镜头组件1通过磁铁吸附的可拆卸安装方式安装于所述手持设备3上时,所述镜头壳11包括上壳111和下壳112。所述镜头组件1设有一安装槽1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12设置在所述下壳112的内表面。

请参阅图5、图6及图7,所述安装槽12用于安装一第一磁铁121。所述手持设备3还包括一第二磁铁122。所述安装槽12设置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磁铁122的位置相对应,从而所述第一磁铁121可以与所述第二磁铁122相吸,以便将所述镜头组件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手持设备3上。

所述反射镜13包括正面和背面。所述反射镜13的正面和所述反射镜13的背面相对应。所述反射镜13的正面即为所述反射镜13的反射面131。

所述反射镜13可以,但不限于通过粘贴的固定方式安装在所述下壳112的外表面及靠近所述手持设备3的屏幕显示区32的一侧,从而所述反射镜13安装在所述下壳112与所述手持设备3之间。所述反射镜13用于将放置于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全面反射到所述手持设备3的前置摄像头4的可视区域内,从而所述前置摄像头4可以扫描到所述被扫描物。

如图8所示,所述反射镜13的反射面131位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内,所述反射面131用于反射放置于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内容。

其中,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为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可视区域在所述反射面131与所述屏幕边框34之间形成的第四夹角的范围内的锥形扫描区域,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的顶点为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焦点,其底面与所述水平桌面6相交形成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的面积由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原始可视角度、所述第四夹角的大小、及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6的垂直高度所决定。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原始可视角度越大、所述第四夹角越大、且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6的垂直高度越高,则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的面积越大;反之,则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的面积越小。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面131的大小由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原始可视角度、所述第四夹角的大小、及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6的垂直高度所决定。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原始可视角度越大、所述第四夹角越大、且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6的垂直高度越高,则所述反射面131越大,反之,则所述反射面131越小。应当理解,所述反射面131至少能完整反射到位于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内容。

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的面积大小及所述反射面131的大小计算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面131位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内,故启动所述扫描程序后所述前置摄像头4能够扫描所述反射面131内所反射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被扫描物内容并生成图像,进而可进行图像的识别与匹配,及获取所述图像对应的资源用以显示给用户。

请参阅图9和图10,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皮套支架21与皮套壳22。所述皮套支架21用于支撑所述皮套壳22。所述安装支架2设有一内腔23,所述内腔23用于收容所述手持设备3。

所述皮套壳22包括皮套壳上部分221和皮套壳下部分222。所述皮套壳上部分221和所述皮套壳下部分222组成所述内腔23,所述内腔23的底面为一平面,所述皮套壳22通过所述内腔23收容所述手持设备3。

所述皮套支架21包括第三贴合部211、皮套支撑部212及支架底部213。所述皮套壳下部分222与所述支架底部213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α。所述第三贴合部211内侧与所述皮套壳上部分221的外侧相粘合,从而达到所述第三贴合部211与所述皮套壳22的固定。所述支架底部213与皮套支撑部212之间可弯折形成第二夹角β,所述支架底部213自所述皮套支撑部212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支架底部213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水平桌面6平行。所述皮套支撑部212与所述第三贴合部211之间可弯折形成一钝角,同时使得所述皮套支撑部212与所述皮套壳下部分222形成第三夹角γ,进而使得所述皮套支撑部212可支撑所述皮套壳2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皮套支架21通过粘合的固定方式与所述皮套壳22进行固定,优选地,通过所述皮套支架21的第三贴合部211的内侧与所述皮套壳上部分221外侧相粘合的固定方式将所述皮套支架21与所述皮套壳22进行固定。

请参阅图10和图11,所述镜头组件1的下壳112包括第一贴合面1121及第二贴合面1122。所述第一贴合面1121的外侧贴合于所述下壳112与所述手持设备3之间。所述第一贴合面1121包括一带有短柄的弯曲面,所述弯曲面大致呈弧形状,从而所述第一贴合面1121的弯曲面外侧与所述手持设备3的屏幕边框33上方的手持设备边缘34相咬合,且所述第一贴合面1121的短柄外侧与所述屏幕边框33相贴合,进而将所述镜头组件1与所述手持设备3可拆卸地固定。所述第二贴合面1122贴合于所述下壳112与所述反射镜13的背面之间。所述第二贴合面1122与所述反射镜13的背面胶合。

进一步地,所述前置摄像头4安装在所述屏幕边框33的上部居中位置,所述第一贴合面1121的短柄外侧与屏幕边框33相贴合形成第四夹角δ,所述短柄的长度须保证所述第四夹角的顶点位于所述前置摄像头4上方居中位置,且靠近所述手持设备边缘34方向的屏幕边框33上,因而所述第四夹角δ的一边位于所述反射面131所在的斜面上,另外一边位于所述显示屏31所在的斜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原始可视区域在所述反射面131与所述屏幕边框34之间形成的第四夹角δ称之为原始可视夹角,所述原始可视夹角的顶点为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焦点,所述原始可视夹角的可视区域与所述水平桌面6相交形成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之间形成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所述反射面131位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内,即所述反射面131是所述反射镜13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相交的斜面区域。

所述第一贴合面1121的弯曲面与所述手持设备边缘34相咬合,且所述短柄与屏幕边框33相贴合,从而所述镜头组件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手持设备3上。所述手持设备3收容在所述皮套壳22的内腔23内,从而所述手持设备3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2上,并位于所述安装支架2与所述镜头组件1之间。所述镜头组件1的反射镜13的反射面131与所述手持设备3的屏幕边框34之间形成第四夹角δ。当所述手持设备3收容在所述皮套壳22的内腔23后,所述手持设备3与所述皮套壳下部分222平行,从而所述手持设备3的显示屏31与所述支架底部213之间形成一固定角α1。所述固定角α1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夹角α相等。所述手持设备3的显示屏31与所述水平桌面6之间形成的夹角等于所述固定角α1。

所述第一夹角α、所述第二夹角β、所述第三夹角γ相加之和等于180度。所述第一夹角α、所述第二夹角β、所述第三夹角γ、所述第四夹角δ、及所述固定角α1均为锐角。所述第一夹角α和所述固定角α1均大于所述第三夹角γ。所述第二夹角β大于所述第三夹角γ。所述第四夹角δ大于所述第三夹角γ。所述第二夹角β大于所述第四夹角δ。所述第一夹角α大于所述第四夹角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角α的大小可以为70度到80度之间;对应地,所述固定角α1的大小可以为70度到80度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角α的大小为75度;对应地,所述固定角α1的大小为75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角α为的大小为70度到80度之间;相应地,所述第二夹角β和所述第三夹角γ之和为100度到110度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角α的大小为75度;相应地,所述第二夹角β和所述第三夹角γ之和为105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角β为74度到84度之间,所述第三夹角γ为21度到31度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夹角δ的大小为51度到61度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夹角δ为61度,所述第一夹角α为70度;或者,所述第四夹角δ为61度,所述第一夹角α为80度;或者,所述第四夹角δ为51度,所述第一夹角α为80度;或者,所述第四夹角δ为51度,所述第一夹角α为70度。

优选地,所述第四夹角δ为56度,所述第一夹角α为75度。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将所述镜头组件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手持设备3上形成第四夹角δ,并将所述手持设备3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2的皮套壳22的内腔23内,如图10所示,将所述皮套支撑部212弯折与所述皮套壳下部分222形成第三夹角γ,将所述支架底部213弯折与所述皮套支撑部212形成第二夹角β,再将所述支架底部213水平放置于所述水平桌面6上,使所述皮套壳下部分222与所述支架底部213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α。所述手持设备3与所述支架底部213之间形成所述固定角α1,所述固定角α1等于所述第一夹角α。将被扫描物放置于所述镜头组件1所能扫描到的水平扫描区域5内。使用者启动所述手持设备3的扫描程序,所述镜头组件1的反射镜13的反射面131反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所述前置摄像头4对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内被扫描物进行扫描生成图像,从而实现对所述被扫描物的自动对焦及拍摄,所述扫描程序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处理,进一步地能启动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识别与匹配,及获取该图像对应的资源用以显示给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反射面131反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且所述反射面131位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内,且所述反射面131距离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的垂直高度与所述前置摄像头焦点距离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的垂直高度基本相当,故前置摄像头4扫描生成的图像中包含所述反射面131反射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且扫描所生成的图像中所述反射面131反射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的图像更清晰,因而所述扫描程序主要针对所述反射面131的反射内容进行识别与匹配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为提高对所述被扫描物的扫描清晰度及识别率,将所述手持设备3放置于所述内腔23内,将所述被扫描物上方边缘紧靠且贴齐所述皮套壳22与所述水平桌面6相交的边缘,且所述被扫描物中央位置大致与所述皮套壳22与所述水平桌面6相交的边缘的中央位置重合。从而,当所述手持设备3启动扫描程序后,所述镜头组件1上的反射镜的反射面131将放置于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反射到所述手持设备3的前置摄像头4,所述前置摄像头4对所述被扫描物进行扫描生成图像,从而实现对所述被扫描物的自动对焦及拍摄,所述扫描程序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处理,进一步地能启动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识别与匹配,及获取该图像对应的资源用以显示给用户。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只要保证所述第一夹角α为的大小为70度到80度之间,所述第二夹角β和所述第三夹角γ之和为100度到110度之间;且第四夹角δ的大小为51度到61度之间,则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扫描时,将被扫描物放置于所述镜头组件1所能扫描到的水平扫描区域5内,所述镜头组件1的反射面131反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至所述前置摄像头4,使用者启动所述手持设备3的扫描程序后,即可实现对所述被扫描物的自动对焦及拍摄扫描,进一步地,所述扫描程序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处理,更进一步地能启动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识别与匹配,及获取该图像对应的资源用以显示给用户;此外,本实用新型无需使用者手持所述手持设备3及被扫描物进行拍摄,解决了使用者与所述手持设备3的互动问题,所述手持设备3扫描时,使用者的双手还可以处理其它事项;通过自动对焦及拍摄扫描,简化了使用者拍摄扫描的操作,提高所述被扫描物扫描的清晰度,且便于所述被扫描物的识别。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皮套支撑部212及所述支架底部213不弯折,不形成所述第一夹角α、所述第二夹角β和所述第三夹角γ,且所述镜头组件1处于拆卸状态时,所述皮套支架21用于包裹及保护所述手持设备3和所述皮套壳22。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安装支架及具有该安装支架的图像采集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装支架及具有该安装支架的图像采集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装支架及具有该安装支架的图像采集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装支架及具有该安装支架的图像采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装支架及具有该安装支架的图像采集装置.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902265.6 (22)申请日 2017.12.29 (73)专利权人 深圳市致远优学教育科技有限公 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 道天安车公庙工业区天经大厦F3.8- 8B4 (B) (72)发明人 胡晓济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 (普通合伙) 44309 代理人 廉红果 侯峰 (51)Int.Cl. A45C 11/00(2006.01) G06F 1/1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安装支架及具有该安装。

2、支架的图像采集装 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支架及具有该安 装支架的图像采集装置, 镜头组件可拆卸地安装 在手持设备上, 安装支架支撑和固定手持设备, 手持设备与支架底部形成固定角, 皮套壳下部分 与支架底部形成第一夹角, 第一夹角等于固定 角, 反射镜通过反射面将放置于水平扫描区域内 的被扫描物反射到前置摄像头, 反射面与手持设 备的显示屏形成第四夹角, 前置摄像头自动调焦 以扫描被扫描物, 扫描程序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 行处理、 能启动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识别与匹 配、 及获取图像对应的资源用以显示给用户。 本 实用新型中, 只要保证第一夹角的大小为70度到 80度, 且第四夹。

3、角的大小为51到61度, 即可实现 对放置于水平扫描区域内的被扫描物的自动对 焦及拍摄扫描。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附图6页 CN 208144654 U 2018.11.27 CN 208144654 U 1.一种安装支架, 用于支撑和固定手持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皮套支架 与皮套壳, 所述皮套支架支撑所述皮套壳, 所述皮套壳用于收容所述手持设备, 所述皮套壳 包括皮套壳上部分和皮套壳下部分, 所述皮套壳上部分与所述皮套支架固定, 所述皮套支 架包括支架底部, 所述皮套壳下部分与所述支架底部之间形成第一夹角, 所述第一夹角的 大小为70度到80度之间, 所述手持设备与所。

4、述支架底部之间形成固定角, 所述固定角的大 小与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皮套支架还包括皮套支撑部, 所述 支架底部与所述皮套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二夹角, 所述皮套壳下部分与所述皮套支撑部之间 形成第三夹角, 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为74度到84度之间, 所述第三夹角的大小为21度到31 度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角为75度。 4.一种图像采集装置, 用于采集被扫描物的图像, 包括手持设备及镜头组件, 其特征在 于: 所述镜头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手持设备上,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 所 述安装支架。

5、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手持设备, 所述手持设备包括前置摄像头及安装有扫描程 序, 所述镜头组件包括反射镜的反射面,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支架底部, 所述手持设备与所述 支架底部之间形成固定角, 所述固定角的大小为70度到80度之间, 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用 于将放置于水平扫描区域内的被扫描物反射到所述前置摄像头, 所述前置摄像头用于自动 调焦以扫描所述被扫描物, 所述前置摄像头还用于扫描所述被扫描物后获得所述被扫描物 的图像, 所述扫描程序用于启动所述前置摄像头扫描所述被扫描物及处理生成的扫描图 像, 所述扫描程序还用于启动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识别与匹配、 及获取该图像对应的资 源用以显示给用户。 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镜头壳, 所述 镜头壳包括下壳, 所述反射镜安装在所述下壳的外表面及靠近所述手持设备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设备包括手持设备边缘及 显示屏, 所述显示屏包括屏幕边框, 所述镜头组件的下壳包括第一贴合面, 所述第一贴合面 包括一带有短柄的弧形弯曲面, 所述弧形弯曲面外侧与所述手持设备边缘相咬合, 所述短 柄外侧与屏幕边框相贴合, 所述第一贴合面的短柄贴合于所述下壳与所述手持设备的显示 屏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皮套支架与皮套 壳, 所。

7、述皮套支架支撑所述皮套壳, 所述皮套壳包括皮套壳下部分, 所述皮套壳下部分与所 述支架底部之间形成第一夹角, 所述固定角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相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皮套支架还包括皮套支撑部, 所述支架底部与所述皮套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二夹角, 所述皮套壳下部分与所述皮套支撑部 之间形成第三夹角, 所述第二夹角和第三夹角之和为100度至110度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与所述显示屏 的屏幕边框之间形成的第四夹角的大小为51度到61度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

8、角和所述固定角均大 于所述第三夹角, 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所述第三夹角, 所述第四夹角大于所述第三夹角, 所述 第二夹角大于所述第四夹角, 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四夹角。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208144654 U 2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置摄像头具有原始可视角 度, 所述原始可视角度为65度到85度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置摄像头的扫描区域为锥 形扫描区域, 所述锥形扫描区域的顶点是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 所述锥形扫描区域的底 面是水平扫描区域, 所述水平扫描区域是锥形扫描区域与水平桌面。

9、的相交区域。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位于所述锥 形扫描区域内, 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是所述反射镜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相交的斜面区域, 所述反射镜用于全面反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内的被扫描物。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扫描区域的面积由所述 前置摄像头的原始可视角度、 所述第四夹角的大小、 及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与所述水平 桌面的垂直高度所决定, 所述原始可视角度越大、 所述第四夹角越大、 且所述前置摄像头的 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的垂直高度越高, 则所述水平扫描区域的面积越大, 反之则所述水平 扫描区域的面积越小。 。

10、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大小由所述 前置摄像头的原始可视角度、 所述第四夹角的大小、 及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与所述水平 桌面的垂直高度所决定, 所述原始可视角度越大、 所述第四夹角越大、 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 点与所述水平桌面的垂直高度越高, 则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越大, 反之则所述反射镜的反 射面越小。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75度, 所述 第四夹角的大小为56度。 1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头组件设有一安装槽, 所述 安装槽设置在所述下壳的内表面, 所述安装槽。

11、用于安装一第一磁铁, 所述手持设备还包括 一第二磁铁, 所述安装槽设置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磁铁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一磁铁用于与 所述第二磁铁相吸。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08144654 U 3 安装支架及具有该安装支架的图像采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及一种图像采集装置, 尤其是一种用于固定手持设 备的安装支架及一种具有该安装支架的图像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手持设备的拍摄扫描是手持式后置摄像头扫 描, 利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手持设备的后置摄像头手动拍摄或扫描被扫描物形成图 像。 使用者双手握住平板电脑或。

12、智能手机, 保持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显示屏大致与被扫 描物平行, 将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后置摄像头对准被扫描物, 并通过手动移动平板电脑 (或智能手机)与被扫描物的距离调整焦距, 从而实现被扫描物的扫描拍摄。 0003 然, 这种手持式后置摄像头的手持设备在进行扫描时需手动保持平板电脑(或智 能手机)与被扫描物的平行, 影响人与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人机互动性。 手持式后置摄 像头的手持设备在扫描过程中, 需通过手动调整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与扫描物的距离与 角度, 还需要手动调整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焦距及扫描范围。 对平板电脑(或智能手 机)的这种人为调整, 会影响扫描的清晰度, 无法。

13、保证扫描结果的一致性, 从而影响扫描内 容的识别。 此外, 手持式后置摄像头的手持设备在扫描时, 需要用户手持平板电脑(或智能 手机), 因此, 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大小及重量会影响用户个人体验感, 尤其是儿童这 类用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鉴于以上内容, 有必要提供一种互动性较好的图像采集装置。 0005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安装支架, 用于支撑和固定手持设备, 所述安装支 架包括皮套支架与皮套壳, 所述皮套支架支撑所述皮套壳, 所述皮套壳用于收容所述手持 设备, 所述皮套壳包括皮套壳上部分和皮套壳下部分, 所述皮套壳上部分外侧与所述皮套 支架的第三贴合部内侧固定, 所述皮套。

14、支架包括支架底部, 所述皮套壳下部分与所述支架 底部之间形成第一夹角, 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70度到80度之间, 所述手持设备与所述支 架底部之间形成固定角, 所述固定角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相等。 所述镜头组件的 反射镜的反射面与所述手持设备的屏幕边框之间形成第四夹角, 所述第四夹角的大小为51 度到61度之间。 0006 优选地, 所述第一夹角为75度时为最优角度。 所述第四夹角为56度时为最优角度。 0007 优选地, 所述皮套支架还包括皮套支撑部, 所述支架底部与所述皮套支撑部之间 形成第二夹角, 所述皮套壳下部分与所述皮套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三夹角, 所述第二夹角和 第三夹角之和为1。

15、00度到110度之间, 所述第二夹角和第三夹角具体角度大小取决于所述皮 套壳下部分与所述皮套支撑部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角的大小为74度到84度之间, 所 述第三夹角的大小为21度到31度之间为最佳角度范围。 0008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装置, 用于采集被扫描物的图像, 包括 说 明 书 1/9 页 4 CN 208144654 U 4 手持设备及镜头组件, 所述镜头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手持设备上,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 还包括安装支架, 所述安装支架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手持设备, 所述手持设备包括前置摄 像头及安装有扫描程序, 所述镜头组件包括反射镜,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支架。

16、底部, 所述手持 设备与所述支架底部之间形成固定角, 所述固定角的大小为70度到80度之间, 所述反射镜 用于将放置于水平扫描区域内的被扫描物反射到所述前置摄像头, 所述扫描程序启动后, 所述前置摄像头用于自动调焦以扫描所述被扫描物生成所述被扫描物的图像, 所述扫描程 序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能启动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识别与匹配, 及获 取该图像对应的资源用以显示给用户。 0009 优选地, 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镜头壳, 所述镜头壳包括下壳, 所述反射镜安装在所 述下壳的外表面及靠近所述手持设备的一侧。 0010 优选地, 所述手持设备包括手持设备边缘及显示屏, 所述显示屏包括屏幕。

17、边框, 所 述镜头组件的下壳包括第一贴合面, 所述第一贴合面包括一带有短柄的弧形弯曲面, 所述 弧形弯曲面外侧与所述手持设备边缘相咬合, 所述短柄外侧与屏幕边框相贴合, 所述第一 贴合面的短柄贴合于所述下壳与所述手持设备的显示屏之间。 0011 优选地, 所述皮套壳下部分与所述支架底部之间形成第一夹角, 所述固定角的大 小与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相等。 0012 优选地, 所述皮套支架还包括皮套支撑部, 所述支架底部与所述皮套支撑部之间 形成第二夹角, 所述皮套壳下部分与所述皮套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三夹角, 所述第二夹角和 第三夹角之和为100度至110度之间。 0013 优选地, 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

18、与所述显示屏的屏幕边框之间形成的第四夹角的大 小为51度到61度之间。 0014 优选地, 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固定角均大于所述第三夹角, 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所 述第三夹角, 所述第四夹角大于所述第三夹角, 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所述第四夹角, 所述第一 夹角大于所述第四夹角。 0015 优选地, 所述前置摄像头具有原始可视角度, 所述原始可视角度为65度到85度之 间。 0016 优选地, 所述前置摄像头的扫描区域为锥形扫描区域, 所述锥形扫描区域的顶点 是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 所述锥形扫描区域的底面是水平扫描区域, 所述水平扫描区域 是锥形扫描区域与水平桌面的相交区域。 0017 优选地, 所述反。

19、射镜的反射面位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内, 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是 所述反射镜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相交的斜面区域, 所述反射镜用于全面反射所述水平扫描 区域内的被扫描物。 0018 优选地, 所述水平扫描区域的面积由所述前置摄像头的原始可视角度、 所述第四 夹角的大小、 及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的垂直高度所决定, 所述原始可视 角度越大、 所述第四夹角越大、 且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的垂直高度越高, 则所述水平扫描区域的面积越大, 反之则所述水平扫描区域的面积越小。 0019 优选地, 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大小由所述前置摄像头的原始可视角度、 所述第四 夹角的大小、 及所述前置摄像。

20、头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的垂直高度所决定, 所述原始可视 角度越大、 所述第四夹角越大、 所述前置摄像头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的垂直高度越高, 则 说 明 书 2/9 页 5 CN 208144654 U 5 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越大, 反之则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越小。 0020 优选地, 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75度, 所述第四夹角的大小为56度。 0021 优选地, 所述镜头组件设有一安装槽, 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所述下壳的内表面, 所述 安装槽用于安装一第一磁铁, 所述手持设备还包括一第二磁铁, 所述安装槽设置的位置与 所述第二磁铁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一磁铁用于与所述第二磁铁相吸。 0022 与现有。

21、技术相比, 在上述的安装支架及图像采集装置中, 所述镜头组件可拆卸地 安装在所述手持设备上, 所述手持设备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所述手持设备与 所述支架底部之间形成固定角, 所述皮套壳下部分与所述支架底部之间形成第一夹角, 所 述固定角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相等; 所述镜头组件的反射镜的反射面与所述手持 设备的屏幕边框之间形成第四夹角; 只要保证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为70度到80度之间, 且 第四夹角的大小为51到61度之间, 即可方便对放置于所述水平扫描区域内的被扫描物的自 动对焦及拍摄扫描; 此外, 所述手持设备扫描所述被扫描物时, 无需使用者手持所述手持设 备及被扫描物进行扫。

22、描拍摄, 使用者的双手还可以处理其它事项, 从而节省使用者的时间, 提高事务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图像采集装置的立体组装图。 0024 图2是图1中的手持设备的立体图。 0025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图像采集装置放置于水平桌面的立体图。 0026 图4是图1中的镜头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27 图5是图1中的镜头组件与手持设备的立体组装图。 0028 图6是图5中的II处的放大图。 0029 图7是图1中的镜头组件与手持设备组装在一起的剖视图。 0030 图8是前置摄像头的原始可视区域在反射镜的反射面与屏幕边框之间形成的第四 夹角的范围内的锥形扫描区域。

23、示意图。 0031 图9是图1中的安装支架的立体图。 0032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图像采集装置的侧面剖视立体分解图。 0033 图11是对应图10的侧面剖视立体组装图。 0034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说 明 书 3/9 页 6 CN 208144654 U 6 0035 说 明 书 4/9 页 7 CN 208144654 U 7 0036 0037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请参阅图1, 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 一图像采集装置, 用于采集被扫描物 (未显示)的图像。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一镜头组件1、 一安装支架2及一手持设备。

24、3。 所述 安装支架2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手持设备3。 所述镜头组件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手持设备3 上。 所述手持设备3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2与所述镜头组件1之间。 0039 所述手持设备3可以是, 但不限于平板电脑、 智能手机等。 当所手持设备3为平板电 脑时, 所述平板电脑的尺寸可以是5-12寸。 0040 请参阅图2, 所述手持设备3包括一前置摄像头4。 0041 进一步地, 所述手持设备3还包括一显示屏31。 所述显示屏31包括屏幕显示区32及 屏幕边框33, 所述屏幕显示区32及屏幕边框33在同一平面内。 所述屏幕显示区32用于显示 图像和视频等画面。 所述手持设备3还包括手持设备边缘3。

25、4。 所述前置摄像头4以镜头朝外 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手持设备3的内腔(未标号)。 优选地, 所述前置摄像头4安装在所述屏幕 边框33上部居中位置。 所述屏幕边框33包围在所述屏幕显示区32的四周及所述手持设备边 缘34之间, 便于手持及移动所述手持设备3。 所述前置摄像头4具有一原始可视区域及原始 可视角度。 0042 优选地, 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原始可视角度为65度到85度。 0043 请参阅图3, 所述被扫描物用于放置于一水平扫描区域5内。 所述镜头组件1用于扫 描放置于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 所述安装支架2用于放置在一水平桌面6上。 在 说 明 书 5/9 页 8 CN 2081。

26、44654 U 8 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位于所述水平桌面6内。 0044 所述被扫描物可以是, 但不限于书本、 图画、 拼图等平面纸质印刷品。 所述被扫描 物还可以是手势, 但不限于手势。 为便于描述, 本实用新型以所述平面纸质印刷品为例进行 说明。 0045 在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镜头组件1通过磁铁吸附的固定方式固定于所述手持设备3 上。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镜头组件1通过卡扣的固定方式固定于所述手持设备3上。 0046 所述手持设备3安装有扫描程序。 所述手持设备3的扫描程序用于处理所述前置摄 像头4扫描的被扫描物。 当启动所述扫描程序后, 所述前置摄像头4扫描所述被扫描。

27、物时, 可 以实现自动对焦及拍摄, 所述扫描程序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 所述扫描程 序能启动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识别与匹配, 及获取该图像对应的资源用以显示给用户。 0047 如图4所示, 所述镜头组件1包括镜头壳11和反射镜13。 当所述镜头组件1通过磁铁 吸附的可拆卸安装方式安装于所述手持设备3上时, 所述镜头壳11包括上壳111和下壳112。 所述镜头组件1设有一安装槽12。 进一步地, 所述安装槽12设置在所述下壳112的内表面。 0048 请参阅图5、 图6及图7, 所述安装槽12用于安装一第一磁铁121。 所述手持设备3还 包括一第二磁铁122。 所述安装槽12设置。

28、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磁铁122的位置相对应, 从而所 述第一磁铁121可以与所述第二磁铁122相吸, 以便将所述镜头组件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 手持设备3上。 0049 所述反射镜13包括正面和背面。 所述反射镜13的正面和所述反射镜13的背面相对 应。 所述反射镜13的正面即为所述反射镜13的反射面131。 0050 所述反射镜13可以, 但不限于通过粘贴的固定方式安装在所述下壳112的外表面 及靠近所述手持设备3的屏幕显示区32的一侧, 从而所述反射镜13安装在所述下壳112与所 述手持设备3之间。 所述反射镜13用于将放置于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全面反射 到所述手持设备3的前置摄像头4。

29、的可视区域内, 从而所述前置摄像头4可以扫描到所述被 扫描物。 0051 如图8所示, 所述反射镜13的反射面131位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内, 所述反射面 131用于反射放置于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内容。 0052 其中, 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为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可视区域在所述反射面131与 所述屏幕边框34之间形成的第四夹角的范围内的锥形扫描区域, 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的 顶点为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焦点, 其底面与所述水平桌面6相交形成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 0053 进一步地, 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的面积由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原始可视角度、 所述 第四夹角的大小、 及所述前置摄像头。

30、4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6的垂直高度所决定。 所述前 置摄像头4的原始可视角度越大、 所述第四夹角越大、 且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焦点与所述水 平桌面6的垂直高度越高, 则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的面积越大; 反之, 则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 的面积越小。 0054 进一步地, 所述反射面131的大小由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原始可视角度、 所述第四 夹角的大小、 及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面6的垂直高度所决定。 所述前置摄 像头4的原始可视角度越大、 所述第四夹角越大、 且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桌 面6的垂直高度越高, 则所述反射面131越大, 反之, 则所述反射面131越小。 应当理解, 所。

31、述 反射面131至少能完整反射到位于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内容。 说 明 书 6/9 页 9 CN 208144654 U 9 0055 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的面积大小及所述反射面131的大小计算为现有技术, 此处不 再赘述。 0056 进一步地, 所述反射面131位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内, 故启动所述扫描程序后 所述前置摄像头4能够扫描所述反射面131内所反射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被扫描物内容 并生成图像, 进而可进行图像的识别与匹配, 及获取所述图像对应的资源用以显示给用户。 0057 请参阅图9和图10, 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皮套支架21与皮套壳22。 所述皮套支架21 用于支撑。

32、所述皮套壳22。 所述安装支架2设有一内腔23, 所述内腔23用于收容所述手持设备 3。 0058 所述皮套壳22包括皮套壳上部分221和皮套壳下部分222。 所述皮套壳上部分221 和所述皮套壳下部分222组成所述内腔23, 所述内腔23的底面为一平面, 所述皮套壳22通过 所述内腔23收容所述手持设备3。 0059 所述皮套支架21包括第三贴合部211、 皮套支撑部212及支架底部213。 所述皮套壳 下部分222与所述支架底部213之间形成第一夹角 。 所述第三贴合部211内侧与所述皮套壳 上部分221的外侧相粘合, 从而达到所述第三贴合部211与所述皮套壳22的固定。 所述支架 底部2。

33、13与皮套支撑部212之间可弯折形成第二夹角 , 所述支架底部213自所述皮套支撑部 212弯折延伸形成。 所述支架底部213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水平桌面6平行。 所述皮套支撑 部212与所述第三贴合部211之间可弯折形成一钝角, 同时使得所述皮套支撑部212与所述 皮套壳下部分222形成第三夹角, 进而使得所述皮套支撑部212可支撑所述皮套壳22。 0060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皮套支架21通过粘合的固定方式与所述皮套壳22进行固定, 优选地, 通过所述皮套支架21的第三贴合部211的内侧与所述皮套壳上部分221外侧相粘合 的固定方式将所述皮套支架21与所述皮套壳22进行固定。 0061 请。

34、参阅图10和图11, 所述镜头组件1的下壳112包括第一贴合面1121及第二贴合面 1122。 所述第一贴合面1121的外侧贴合于所述下壳112与所述手持设备3之间。 所述第一贴 合面1121包括一带有短柄的弯曲面, 所述弯曲面大致呈弧形状, 从而所述第一贴合面1121 的弯曲面外侧与所述手持设备3的屏幕边框33上方的手持设备边缘34相咬合, 且所述第一 贴合面1121的短柄外侧与所述屏幕边框33相贴合, 进而将所述镜头组件1与所述手持设备3 可拆卸地固定。 所述第二贴合面1122贴合于所述下壳112与所述反射镜13的背面之间。 所述 第二贴合面1122与所述反射镜13的背面胶合。 0062 。

35、进一步地, 所述前置摄像头4安装在所述屏幕边框33的上部居中位置, 所述第一贴 合面1121的短柄外侧与屏幕边框33相贴合形成第四夹角 , 所述短柄的长度须保证所述第 四夹角的顶点位于所述前置摄像头4上方居中位置, 且靠近所述手持设备边缘34方向的屏 幕边框33上, 因而所述第四夹角 的一边位于所述反射面131所在的斜面上, 另外一边位于 所述显示屏31所在的斜面上。 0063 进一步地, 所述前置摄像头4的原始可视区域在所述反射面131与所述屏幕边框34 之间形成的第四夹角 称之为原始可视夹角, 所述原始可视夹角的顶点为所述前置摄像头4 的焦点, 所述原始可视夹角的可视区域与所述水平桌面6相。

36、交形成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 所 述前置摄像头4的焦点与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之间形成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 所述反射面 131位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内, 即所述反射面131是所述反射镜13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 132相交的斜面区域。 说 明 书 7/9 页 10 CN 208144654 U 10 0064 所述第一贴合面1121的弯曲面与所述手持设备边缘34相咬合, 且所述短柄与屏幕 边框33相贴合, 从而所述镜头组件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手持设备3上。 所述手持设备3收容 在所述皮套壳22的内腔23内, 从而所述手持设备3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2上, 并位于所述安 装支架2与所述镜头组件1之间。。

37、 所述镜头组件1的反射镜13的反射面131与所述手持设备3 的屏幕边框34之间形成第四夹角 。 当所述手持设备3收容在所述皮套壳22的内腔23后, 所 述手持设备3与所述皮套壳下部分222平行, 从而所述手持设备3的显示屏31与所述支架底 部213之间形成一固定角 1。 所述固定角 1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夹角 相等。 所述手持设备3的 显示屏31与所述水平桌面6之间形成的夹角等于所述固定角 1。 0065 所述第一夹角 、 所述第二夹角 、 所述第三夹角相加之和等于180度。 所述第一 夹角 、 所述第二夹角 、 所述第三夹角、 所述第四夹角 、 及所述固定角 1均为锐角。 所述 第一夹角 和所述。

38、固定角 1均大于所述第三夹角。 所述第二夹角 大于所述第三夹角。 所述第四夹角 大于所述第三夹角。 所述第二夹角 大于所述第四夹角 。 所述第一夹角 大于所述第四夹角 。 0066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夹角 的大小可以为70度到80度之间; 对应地, 所述固定角 1 的大小可以为70度到80度之间。 优选地, 所述第一夹角 的大小为75度; 对应地, 所述固定角 1的大小为75度。 0067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夹角 为的大小为70度到80度之间; 相应地, 所述第二夹角 和 所述第三夹角之和为100度到110度之间; 优选地, 所述第一夹角 的大小为75度; 相应地, 所述第二夹角 和所述第。

39、三夹角之和为105度。 0068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夹角 为74度到84度之间, 所述第三夹角为21度到31度之 间。 0069 进一步地, 所述第四夹角 的大小为51度到61度之间。 0070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四夹角 为61度, 所述第一夹角 为70度; 或者, 所述第四夹角 为61度, 所述第一夹角 为80度; 或者, 所述第四夹角 为51度, 所述第一夹角 为80度; 或者, 所述第四夹角 为51度, 所述第一夹角 为70度。 0071 优选地, 所述第四夹角 为56度, 所述第一夹角 为75度。 0072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将所述镜头组件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手持设 。

40、备3上形成第四夹角 , 并将所述手持设备3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2的皮套壳22的内腔23内, 如图10所示, 将所述皮套支撑部212弯折与所述皮套壳下部分222形成第三夹角, 将所述 支架底部213弯折与所述皮套支撑部212形成第二夹角 , 再将所述支架底部213水平放置于 所述水平桌面6上, 使所述皮套壳下部分222与所述支架底部213之间形成第一夹角 。 所述 手持设备3与所述支架底部213之间形成所述固定角 1, 所述固定角 1等于所述第一夹角 。 将被扫描物放置于所述镜头组件1所能扫描到的水平扫描区域5内。 使用者启动所述手持设 备3的扫描程序, 所述镜头组件1的反射镜13的反射面131反。

41、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 描物, 所述前置摄像头4对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内被扫描物进行扫描生成图像, 从而实现 对所述被扫描物的自动对焦及拍摄, 所述扫描程序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 能启动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识别与匹配, 及获取该图像对应的资源用以显示给用户。 0073 值得一提的是, 所述反射面131反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 且所述反 射面131位于所述锥形扫描区域132内, 且所述反射面131距离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的垂直高 说 明 书 8/9 页 11 CN 208144654 U 11 度与所述前置摄像头焦点距离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的垂直高度基本相当, 故前。

42、置摄像头4扫 描生成的图像中包含所述反射面131反射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 且扫描所生 成的图像中所述反射面131反射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的图像更清晰, 因而所 述扫描程序主要针对所述反射面131的反射内容进行识别与匹配处理。 0074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 为提高对所述被扫描物的扫描清晰度及识别率, 将 所述手持设备3放置于所述内腔23内, 将所述被扫描物上方边缘紧靠且贴齐所述皮套壳22 与所述水平桌面6相交的边缘, 且所述被扫描物中央位置大致与所述皮套壳22与所述水平 桌面6相交的边缘的中央位置重合。 从而, 当所述手持设备3启动扫描程序后, 所述镜头组件 1。

43、上的反射镜的反射面131将放置于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被扫描物反射到所述手持设备 3的前置摄像头4, 所述前置摄像头4对所述被扫描物进行扫描生成图像, 从而实现对所述被 扫描物的自动对焦及拍摄, 所述扫描程序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能启动对 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识别与匹配, 及获取该图像对应的资源用以显示给用户。 0075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 只要保证所述第一夹角 为的大小为70度到80度之 间, 所述第二夹角 和所述第三夹角之和为100度到110度之间; 且第四夹角 的大小为51 度到61度之间, 则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76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

44、扫描时, 将被扫描物放置于所述镜头组件1 所能扫描到的水平扫描区域5内, 所述镜头组件1的反射面131反射所述水平扫描区域5内的 被扫描物至所述前置摄像头4, 使用者启动所述手持设备3的扫描程序后, 即可实现对所述 被扫描物的自动对焦及拍摄扫描, 进一步地, 所述扫描程序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处理, 更 进一步地能启动对扫描生成的图像进行识别与匹配, 及获取该图像对应的资源用以显示给 用户; 此外, 本实用新型无需使用者手持所述手持设备3及被扫描物进行拍摄, 解决了使用 者与所述手持设备3的互动问题, 所述手持设备3扫描时, 使用者的双手还可以处理其它事 项; 通过自动对焦及拍摄扫描, 简化了使。

45、用者拍摄扫描的操作, 提高所述被扫描物扫描的清 晰度, 且便于所述被扫描物的识别。 0077 值得一提的是, 所述皮套支撑部212及所述支架底部213不弯折, 不形成所述第一 夹角 、 所述第二夹角 和所述第三夹角, 且所述镜头组件1处于拆卸状态时, 所述皮套支 架21用于包裹及保护所述手持设备3和所述皮套壳22。 0078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 仅以上述实用新 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 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

46、内。 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为准。 说 明 书 9/9 页 12 CN 208144654 U 12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13 CN 208144654 U 13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14 CN 208144654 U 14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15 CN 208144654 U 15 图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16 CN 208144654 U 16 图9 图10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7 CN 208144654 U 17 图11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8 CN 208144654 U 1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