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建筑及其构建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化建筑及其构建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60695A43申请公布日20140924CN104060695A21申请号201310095875X22申请日20130322E04B1/34820060171申请人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地址529144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中集工业园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2发明人姚谷赵建刚陈成光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32代理人刘抗美金云嵋54发明名称模块化建筑及其构建方法57摘要一种模块化建筑及其构建方法,该模块化建筑的构建方法包括预制至少两个模块化的建筑单元,使每个建筑单元构成一个楼层;预制多个支撑件;将各建。
2、筑单元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并将支撑件连接在相邻两个建筑单元之间,使相邻两个建筑单元之间构成一扩展楼层。该模块化建筑包括至少两个预制的模块化的建筑单元,每个建筑单元构成一个楼层,各建筑单元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且相邻两个建筑单元之间连接有支撑件,以使得相邻两个建筑单元之间构成一扩展楼层。该模块化建筑的结构简单,用料省,空间利用率高,该模块化建筑的构建方法有效减少了钢材的用量,并减少了空间的浪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7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60695ACN104060695A1/1页21一。
3、种模块化建筑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预制至少两个模块化的建筑单元,使每个建筑单元构成一个楼层;预制多个支撑件;将各建筑单元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并将支撑件连接在相邻两个建筑单元之间,使相邻两个建筑单元之间构成一扩展楼层。2一种模块化建筑,包括至少两个预制的模块化的建筑单元,每个建筑单元构成一个楼层,其特征在于,各建筑单元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且相邻两个建筑单元之间连接有支撑件,以使得相邻两个建筑单元之间构成一扩展楼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每个建筑单元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楼板以及连接在两楼板之间的立柱。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包括一楼板。
4、框架以及至少一铺设在所述楼板框架顶面的地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框架包括至少两纵向设置的纵梁以及多根横向连接在纵梁之间的横梁。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建筑还包括多个墙体模块,所述墙体模块设置在各建筑单元的外周,和/或,设置在所述扩展楼层的外周。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一支撑柱和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柱两端的两连接板,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建筑单元的楼板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件的连接板上设置有供螺栓穿入的连接孔,所述楼板也设置有供螺栓穿入的连接孔。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
5、连接孔为长圆孔。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每个建筑单元的顶部楼板的顶面设置有用于吊装的吊环或起吊孔。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建筑还包括一屋顶模块,所述屋顶模块通过支撑柱搭建在最顶层的建筑单元的顶部,屋顶模块与最顶层的建筑单元之间也构成一个扩展楼层。权利要求书CN104060695A1/4页3模块化建筑及其构建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的建筑及其构建方法。背景技术0002模块化的建筑一般由多个类似于集装箱的模块建筑单元组合堆垛而成,每个模块化的建筑单元包括底架、顶板、侧墙以及端板。在两个模块化单元进行堆垛时,上层模。
6、块化建筑单元的底架叠设在下层模块化建筑单元的顶板上,且上层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底架与下层模块化建筑单元的顶板留有间隙,上层模块单元的底架和下层模块单元的顶板之间是独立的。这种模块化建筑的上层模块单元的底架和下层模块单元的顶板存在功能重复,造成了材料的浪费,也浪费了空间。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模块化建筑及其构建方法,其有效减少了钢材的用量,并减少了空间的浪费。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模块化建筑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预制至少两个模块化的建筑单元,使每个建筑单元构成一个楼层;预制多个支撑件;将各建筑单元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并。
7、将支撑件连接在相邻两个建筑单元之间,使相邻两个建筑单元之间构成一扩展楼层。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模块化建筑,包括至少两个预制的模块化的建筑单元,每个建筑单元构成一个楼层,各建筑单元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且相邻两个建筑单元之间连接有支撑件,以使得相邻两个建筑单元之间构成一扩展楼层。0006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中,每个建筑单元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楼板以及连接在两楼板之间的立柱。0007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中,所述楼板包括一楼板框架以及至少一铺设在所述楼板框架顶面的地板。0008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中,所述楼板框架包括至少两纵向设置的纵梁以及多根横向连接在纵梁之间的横梁。0009所述。
8、的模块化建筑,其中,所述模块化建筑还包括多个墙体模块,所述墙体模块设置在各建筑单元的外周,和/或,设置在所述扩展楼层的外周。0010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中,所述支撑件包括一支撑柱和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柱两端的两连接板,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建筑单元的楼板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件的连接板上设置有供螺栓穿入的连接孔,所述楼板也设置有供螺栓穿入的连接孔。0011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中,所述连接孔为长圆孔。0012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中,每个建筑单元的顶部楼板的顶面设置有用于吊装的吊环或起吊孔。0013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中,所述模块化建筑还包括一屋顶模块,所述屋顶模块通过说明书CN10406。
9、0695A2/4页4支撑柱搭建在最顶层的建筑单元的顶部,屋顶模块与最顶层的建筑单元之间也构成一个扩展楼层。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模块化建筑的构建方法有效减少了钢材的用量,并减少了空间的浪费,本发明的模块化建筑结构简单,用料省,空间利用率高。附图说明0015图1为模块化建筑第一实施例的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2为单个建筑单元的等轴侧示意图。0017图3为单个建筑单元中的楼板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4为是模块化建筑单元顶部螺栓孔示意图。0019图5为图4中A部的放大图。0020图6是多层模块化建筑组合时的支撑件连接示意图。0021图7是图10中D部的放大图。0022。
10、图8是支撑件下端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9是图12的E向示意图。0024图10是模块化建筑单元顶部吊环示意图。0025图11是图6中B部的放大图。0026图12是模块化建筑单元顶部吊孔示意图。0027图13是图8中C部的放大图。0028图14是模块化建筑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9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的构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预制至少两个模块化的建筑单元,使每个建筑单元构成一个楼层,建筑单元的形状不限定,只要有顶板、底板以及支撑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的支撑结构即可满足要求,顶板和底板为相同结构的板材,其形状可以为方形,也可以为圆形、三角形,甚至是不规则形状;预制多个支撑件,支。
11、撑件的结构不限定,可优选为柱状结构;将上述各建筑单元在竖直方向间隔排列,并将支撑件连接在相邻两个建筑单元之间,使相邻两个建筑单元之间构成一扩展楼层。0030这种模块化建筑的构建方法,充分利用了模块化建筑单元的顶板和底板结构,有效减少了钢材的用量,减少了空间的浪费。003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为了进一步说明该模块化建筑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0032模块化建筑第一实施例参阅图1,该模块化建筑包括至少两个预制的模块化的建筑单元1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建筑单元1之间的支撑件2,每个建筑单元1构成一个楼层,各建筑单元1在竖直方向间隔排列,支撑件2连接在相邻两个建筑。
12、单元1之间,使得相邻两个建筑单元1之间的部分构成一扩展楼层。0033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的建筑单元1为长方体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为圆柱说明书CN104060695A3/4页5体、棱形体或其他不规则体。该长方体结构的建筑单元1包括两平行设置的长方形的楼板11、连接在两楼板11之间的立柱12以及设置在各建筑单元外周的墙体模块。墙体模块分为两种,一种是设置在建筑单元1长度方向两端的端墙14,另一种是设置在建筑单元1宽度方向两侧的侧墙15。0034参阅图3,各楼板11均包括一楼板框架111以及至少一铺设在楼板框架111顶面的地板112。楼板框架111包括两平行并纵向设置的纵梁1111以及多根横向连。
13、接在两纵梁1111之间的横梁1112。地板112铺设在楼板框架111的顶面,其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楼板框架111上,也可用过螺钉或螺栓等紧固件固定在楼板框架111上。0035需要说明的是,当建筑单元1为非长方体结构时,楼板11也不限定为长方形结构,且对应的楼板框架111的纵梁1111构造也需根据楼板11的形状而相应改变,如,当建筑单元1为半圆柱体时,楼板11可设计成半圆形,楼板框架111则包括一构成直径的纵梁、一构成半圆周的纵梁以及连接在两纵梁之间的横梁。其他结构的楼板框架则等效变换。0036参阅图4、图5、图6和图7,支撑件2与建筑单元1的楼板之间优选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参阅图4和。
14、图5,在每个建筑单元1的顶部楼板11的上表面或底部楼板11的下表面均设置有用以供螺栓穿入的连接孔1121。参阅图6和图7,各支撑件2包括一支撑柱21和分别固定在支撑柱21两端的两连接板22。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板22为平板,其水平固定在支撑柱21的两端。连接板22的主要作用在于用以方便支撑件2与建筑单元1的楼板11相连接。在连接板22上设置有连接孔222,当支撑件2连接在两建筑单元1之间时,先将连接板22上的连接孔222与楼板11上的连接孔1121对准,然后将螺栓221穿入连接板22和楼板11的连接孔,再锁紧螺栓221,即可将支撑件2牢牢地固定在建筑单元1的楼板11上。0037参阅图8和图9,用以。
15、与螺栓配合的楼板11上的连接孔1121或连接板22上的连接孔22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长圆形(图中仅示出连接孔222),当连接孔1121或222的形状为圆孔时,圆孔的孔径应比螺栓221的直径略大,以用于上下层连接时的误差调整。0038当在两建筑单元1之间连接支撑件2而构成扩展楼层时,还可给扩展楼层也配备上墙体模块,使墙体模块设置在扩展楼层的四周,从而使扩展楼层与建筑单元1所在楼层保持同样的外形结构。当然,在搭建某些建筑时(如,模块化看台建筑),也可将各建筑单元所在楼层和扩展楼层的墙体模块都省去,以避免遮挡视线。0039参阅图10和图11,为方便模块化建筑运输和吊装,在每个建筑单元1的顶部楼板11。
16、的顶面还可设置有用于吊装的吊环1122,在每个吊环1122的位置还可设置一凹槽,使吊环1122安装在凹槽中,当吊环1122不使用时,可隐藏在凹槽内,从而保持建筑单元1顶面的平整性。0040参阅图12和图13,为方便模块化建筑搭建和运输,也可在每个建筑单元1的顶部楼板11上设置用以吊装的起吊孔1123,从而方便吊具像吊装集装箱一样吊装建筑单元1。0041模块化建筑第二实施例参阅图14,本实施例的模块化建筑也包括至少两个预制的模块化的建筑单元1以及连接在相邻两个建筑单元之间的支撑件2。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每层的建筑单元1由四个上述实施例的建筑单元1拼接而成,且在最顶层还设置有一个屋顶模。
17、块3,用于遮雨和排水。屋顶模块3通过支撑件2搭建在最顶层的建筑单元1的顶部,屋顶模说明书CN104060695A4/4页6块3与最顶层的建筑单元1之间也构成一个扩展楼层。0042本发明的模块化建筑在运输时,支撑件2可隐藏在建筑单元1内部进行运输,从而节省装载空间,待运输至目的地后再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组合搭建,组合形式灵活、多样,安装方便快捷,还有效减少了钢材的用量,并减少了空间的浪费。0043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4060695A1/7页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60695A2/7页8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60695A3/7页9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4060695A4/7页10图7图8图9说明书附图CN104060695A105/7页11图10图11说明书附图CN104060695A116/7页12图12图13说明书附图CN104060695A127/7页13图14说明书附图CN104060695A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