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表检测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表检测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7574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3.26 CN 103675748 A (21)申请号 201210325909.5 (22)申请日 2012.09.06 G01R 35/04(2006.01) (71)申请人 苏州工业园区新宏博通讯科技有限 公司 地址 215126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苏 胜东路胜港街 88 号 (72)发明人 朱玲莉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 普通合伙 ) 32235 代理人 李先锋 (54) 发明名称 电表检测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用以检测互感器外置的电 表的电表检测装。
2、置, 包括 : 壳体、 设置在所述壳体 内部的电源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若干电流 互感器, 所述电流互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相连 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所述电表检测装置由 于电流互感器设在所述电表检测装置的内部, 从 而使得每次检测时无需安装、 拆卸所述电流互感 器, 进而简化了电表检测程序, 节省了大量时间。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75748 A CN 103675748 A 1/1 页 2 1. 一种。
3、电表检测装置, 用以检测互感器外置的电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电表检测装置 包括 : 壳体、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电源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若干电流互感器, 所述 电流互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相连接。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表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电源包括电流源, 所述电流互 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流源相连接。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表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电源包括电压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75748 A 2 1/2 页 3 电表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电表在出厂前需要做精准度测试。 目。
4、前, 测试互感器内置的电表比较方便, 但是在 测试互感器外置的电表时, 由于需要额外连接一个电流互感器, 因此每次对电表进行检测 时都需要安装、 拆卸电流互感器, 并将电流互感器直接放置在测试设备的平台上, 这样使得 检测程序变得相当繁琐, 给电表测试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0003 鉴于上述问题, 有必要提供一种电表检测装置, 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表检测装置, 该电表 检测装置由于电流互感器设在所述电表检测装置的内部, 从而使得每次检测时无需安装、 拆卸所述电流互感器, 进而简化了电表检测程序, 节省了大量时间。 0005 。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 一种用以检测互感器外置的电表的电表检测装置, 包括 : 壳体、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 电源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若干电流互感器, 所述电流互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相连 接。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电源包括电流源, 所述电流互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流源相连接。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电源包括电压源。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相较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所述电表检测装置由于电流互感 器设置在所述电表检测装置的内部, 从而使得每次检测时无需安装、 拆卸所述电流互感器, 进而简化了电表检测程序, 节省了大量时间。 附图说明 0009 图。
6、 1 为本发明电表检测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11 请参阅图 1 所示, 本发明电表检测装置 100 用来检测互感器外置的电表, 其包括 : 壳体10、 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部的电源20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部的若干电流互感器 30。所述电源 20 包括电流源 21 以及电压源 22。所述电流互感器 30 的一端与所述电流源 21 相连。 0012 请参阅图 1 所示, 当使用本发明所述电表检测装置 100 时, 电表 40 的一端与所述 电流互感器 30 相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电压源 22 相连接。 说 明 书 CN 103675748 A 3 2/2 页 4 0013 相较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所述电表检测装置100由于电流互感器30设置在所述电 表检测装置 100 的内部, 从而使得每次检测时无需安装、 拆卸所述电流互感器 30, 进而简化 了电表检测程序, 节省了大量时间。 0014 特别需要指出,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艺人员来说, 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所作的针对 本发明的等效变化, 仍应包含在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主张的范围中。 说 明 书 CN 103675748 A 4 1/1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75748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