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的设备装卸结构及设备装卸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设备装卸结构及设备装卸方法, 例如对形成 在上部回转体的上框架底板和地板之间的设备设置空间进行作为设备之一的燃料箱的装 卸。
背景技术 根据图 10 以小型的液压挖掘机为例对背景技术进行说明。此外, 在日本专利公开 公报特开 2008-240676 号中公开了类似的结构。
该液压挖掘机构成为 : 在履带式的下部行走体 1 上搭载有上部回转体 2, 该上部回 转体 2 绕垂直于地面的轴自如回转 ; 在该上部回转体 2 装配有作业附属装置 A, 该作业附属 装置 A 具有动臂 3、 未图示的斗杆、 铲斗以及驱动它们的动臂液压缸、 斗杆液压缸、 铲斗液压 缸 ( 图中仅示出动臂液压缸 4)。
上部回转体 2 具有上框架 5, 并且在该上框架 5 上安装有发动机等设备、 覆盖这些 设备的防护板 6、 以及具备驾驶席 7 的驾驶室 8 等。
上框架 5 具有底板 ( 以下, 也称为上框架底板 )9, 并且在驾驶室 8 的设置位置 ( 左 前部 ), 利用多根支柱在上框架底板 9 与地板 10 之间形成设备设置空间 S, 在该设备设置空 间 S 中设置各种设备。
在这里, 对于在设备设置空间 S 中设置合成树脂制的燃料箱 11, 并且前后分别设 置有左右一对、 合计四根支柱 ( 在图中仅示出左侧前后的支柱 12、 13) 的结构进行说明。各 支柱的下端分别固定于上框架底板 9, 各支柱的上端分别固定于地板 10。另外, 燃料箱 11 为了进行内部清洗等, 以能够沿水平 ( 左右 ) 方向插拔 ( 插入或拔出 ) 的状态设置在设备 设置空间 S 中, 该设备设置空间 S 的左侧开口为燃料箱 11 的插拔口。
另外, 在本说明书中, “前后” 、 “左右” 是指由就座于驾驶室 8 内的驾驶席 7 上的操 作员所见的方向。
位于所述插拔口侧的左侧前后的支柱 12、 13 中, 支撑地板 10 左后部的左后支柱 13 位于燃料箱插拔路径中, 因此妨碍燃料箱 11 的插拔。
于是, 为了不妨碍燃料箱的插拔, 以往将该左后支柱 13 安装在燃料箱 11 的后方, 并且使左后支柱 13 中支撑地板 10 的上端部向前伸出至适于支撑的位置, 即将左后支柱 13 形成为倒 L 字形。这样, 左后支柱 13 受到位置上的制约, 而且必须使其上端部伸出, 因此在 强度上造成不利。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的设备装卸结构及设备装卸 方法, 在形成于下侧部件 ( 在上述例子中为上框架底板 ) 和上侧部件 ( 在上述例子中为地 板 ) 之间的设备设置空间中设置需要从外部插拔的设备, 并且, 用于形成设备设置空间的 多根支柱中的至少一根支柱阻碍设备的插拔的状况下, 实现既能够将所述障碍支柱以强度上最有利的结构配置在最适于发挥支柱本来的功能的位置, 又能够插拔设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的设备装卸结构, 该工程机械被构 成为 : 在上侧部件与作为负荷支撑部件的下侧部件之间形成设备设置空间的状态下, 所述 上侧部件被多根支柱支撑而安装于所述下侧部件的上方, 并且, 经由形成于所述设备设置 空间的一侧的插拔口, 能够从外部沿水平方向对所述设备设置空间进行设备的插拔, 所述 设备装卸结构包括 : 障碍支柱, 属于所述多根支柱, 并以阻碍所述设备的插拔的状态配置在 所述设备的插拔路径中, 其中, 所述障碍支柱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上侧部件和所 述下侧部件之间, 以便经由所述插拔口进行所述设备的插拔。
另一方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的设备装卸方法, 该工程机械被构成为 : 在 上侧部件与作为负荷支撑部件的下侧部件之间形成设备设置空间的状态下, 所述上侧部件 被多根支柱支撑而安装于所述下侧部件的上方, 并且, 经由形成于所述设备设置空间的一 侧的插拔口, 能够从外部沿水平方向对所述设备设置空间进行设备的插拔, 所述设备装卸 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 第一步骤, 将属于所述多根支柱的障碍支柱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 所述上侧部件和所述下侧部件之间, 其中该障碍支柱以阻碍所述设备的插拔的状态配置在 所述设备的插拔路径中 ; 第二步骤, 从所述上侧部件和所述下侧部件之间卸下所述障碍支 柱; 以及第三步骤, 在由所述多根支柱中除所述障碍支柱以外的其他支柱支撑包含所述上 侧部件在内的上部负荷的状态下, 进行所述设备的插拔。
根据本发明, 由于将阻碍设备的插拔的障碍支柱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上侧部 件和下侧部件之间, 并从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之间卸下该障碍支柱后进行设备的插拔, 因 此障碍支柱不会妨碍设备的装卸。
也就是说, 既能够将障碍支柱以强度上最有利的结构 ( 状态 ) 配置在最适于发挥 支柱本来的功能的位置, 又能够装卸设备。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上框架的概略俯视图。
图 2 是所述上框架的侧视图。
图 3 是所述上框架的立体图。
图 4 是图 3 的圆圈内部分的放大图。
图 5 是进一步放大作为障碍支柱的左后支柱的分解立体图。
图 6 是表示左后支柱的安装状态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 7 中 (A) 至 (H) 是用于说明支柱拆卸的步骤的图。
图 8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
图 9 中 (A) 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柱安装状态的侧视图, (B) 是表示支柱拆卸 过程的侧视图。
图 10 是以往的小型液压挖掘机的局部切除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 与背景技术的说明一样以小型液压挖掘机为例, 并且 以下述情况为例 : 通过前后各左右一对、 合计四根支柱 14、 15、 16、 17( 右侧支柱 15、 17 仅在图 1、 图 3 中示出 ) 将地板 10( 上侧部件 ) 支撑在上框架 5 的底板 9( 下侧部件 ) 的上方, 并 在形成于上框架底板 9 与地板 10 之间的设备设置空间 S( 仅在图 2、 图 6 中标出符号 ) 中设 置作为设备之一的合成树脂制的燃料箱 1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几点上与图 10 所示的以往技术相同, 即:
(i) 在上框架 5 上安装发动机等设备、 覆盖这些设备的防护板、 以及带驾驶席的驾 驶室 ( 均未图示 ) 来构成上部回转体 ;
(ii) 在上框架底板 9 的左前部安装支柱 14 至 17 ;
(iii) 燃料箱 11 将设备设置空间 S 的左侧开口作为插拔口, 以能够从外部沿水平 ( 左右 ) 方向进行插拔的状态设置在该设备设置空间 S 中。
另外, 如图 1 至图 4 所示, 在上框架底板 9 上, 在先端部设置有附属装置安装支架 18, 并且在左右方向的中间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板 19、 20, 在前后方向的 中间部设置有与纵板 19、 20 交叉地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分隔壁 21, 所述纵板 19、 20 和分隔壁 21 分别从上框架底板 9 垂直立起, 并且在由分隔壁 21 隔开的上框架后部设置发动机及其相 关设备。
< 第一实施方式 ( 参照图 1 至图 7)> 燃料箱 11, 以其大部分收纳在由左侧纵板 19 和分隔壁 21 划分出的上框架左侧的 前部, 仅后端部位于分隔壁 21 的后方的状态, 设置于设备设置空间 S 中。
此外, 燃料箱 11 通过燃料箱固定部件固定在设备设置空间 S 中, 并且在燃料箱 11 的后端部的上表面安装有先端具有供油口的供油管, 但由于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 因此 未图示。
设置于燃料箱 11 的插拔口侧的左侧前后的支柱 14、 16 中, 支撑地板 10 左后部的 左后支柱 16 由于位于燃料箱插拔路径中而妨碍燃料箱 11 的插拔。因此, 将该左后支柱 16 作为障碍支柱而安装成能够装卸, 在卸下该左后支柱 16 的状态下插拔燃料箱 11。 关于障碍 支柱, 将在下面详细叙述。
如图 4 至图 6 详示的那样, 左后支柱 16 包括 : 圆柱状的支柱主体 22 ; 沿前后方向 较长的长方形板状的基座 23, 该基座 23 水平地安装于支柱主体 22 的下端 ; 以及沿左右方 向较长的长方形板状的地板承接部 24, 该地板承接部 24 水平地安装于支柱主体 22 的上端。 其中基座 23 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上框架底板 9 上, 地板承接部 24 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地板 10 上。
具体而言, 作为基座安装机构包括 : 螺栓通孔 26、 27, 隔着支柱主体 22 分别设置在 基座 23 的前部和后部 ; 螺纹孔 28、 29, 贯通上框架底板 9 和固定于该上框架底板 9 上表面 的座板 25 ; 以及下侧安装螺栓 30、 31, 其中, 使下侧安装螺栓 30、 31 穿过螺栓通孔 26、 27 而 拧入螺纹孔 28、 29, 从而将基座 23 安装于上框架底板 9 上。
另一方面, 作为地板承接部安装机构包括 : 设置在地板承接部 24 的螺纹孔 32 ; 以 及上侧安装螺栓 33( 参照图 4 至图 7), 其中, 使该上侧安装螺栓 33 从上侧穿过地板 10 而拧 入所述螺纹孔 32 中, 从而将地板承接部 24 安装于地板 10 上。
此外, 在座板 25 的中心部, 设置有贯穿座板 25 和上框架底板 9 的顶起用螺纹孔 34( 参照图 5、 图 6), 将顶起螺栓 ( 后述 ) 从底板下方拧入该顶起用螺纹孔 34 中。该顶起用 螺纹孔 34 和后述的顶起螺栓等构成螺钉机构。
另外, 在基座 23 与座板 25 之间插入有兼用作高度调整用垫片的衬垫 35。
所述衬垫 35, 在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用于避开下侧安装螺栓 30、 31 的避开槽 36、 36, 在中央部设置有用于避开顶起螺栓的避开槽 37, 这些避开槽 36、 36、 37 分别是沿左 右方向设置的朝右敞开的切口, 在无负荷状态下, 能够利用该避开槽 36、 36、 37 将衬垫 35 沿 水平方向朝左侧卸下或再次插入。
左后支柱 16 和所述衬垫 35 的合计尺寸 H( 参照图 6) 被设定为与上框架底板 9 上 的座板 25 上表面和地板 10 之间的间隔相等。
即, 在卸下了衬垫 35 的状态下, 由于左后支柱 16 的单独的高度尺寸小于所述间隔 ( 座板 25 与地板 10 之间的间隔 ), 因此, 在该状态下解除了上部负荷时, 左后支柱 16 能够 沿水平方向对上框架底板 9 和地板 10( 座板 25) 之间进行插拔。
此外, 在燃料箱 11 的左侧面部上的与左后支柱 16 相对置的部分, 沿上下方向形成 有用于避开左后支柱 16 的凹槽 38( 参照图 1 至图 4)。
由此, 能够利用左后支柱 16 可装卸的结构, 最大限度地向外 ( 插拔口侧 ) 扩张燃 料箱 11 的侧面, 以增加燃料箱容量。此外, 凹槽 38 的部分作为肋而发挥加强效果, 能够提 高燃料箱侧面部的强度。 接下来, 根据图 7 对包含左后支柱 16 的装卸在内的燃料箱 11 的装卸步骤和操作 进行说明。
另外, 为了避免附图的复杂化, 图 7 中仅标注出最少数量的标号, 并根据需要引用 其他附图。
图 7 中 (A) 表示设置了燃料箱 11、 且安装了左后支柱 16 的状态。在该状态下, 左 后支柱 16 位于燃料箱插拔路径中, 上框架底板 9 经由左后支柱 16 及其他支柱 14、 15、 17 来 支撑上部负荷。将此时的左后支柱 16 的状态称为 “负荷支撑状态” 。
在该状态下, 如图 7 中 (B) 所示, 卸下上侧安装螺栓 33 和下侧安装螺栓 30、 31。在 图 7(B) 的状态下, 上部负荷仍作用在左后支柱 16 上。
接下来, 如图 7 中 (C) 所示, 将顶起螺栓 39( 既可以借用卸下的安装螺栓 30、 31、 33 中的任意一个, 也可以使用专用螺栓 ) 从底板下方拧入顶起用螺纹孔 34 中, 在顶起螺栓 39 的先端抵接于基座 23 的下表面的状态下进一步使顶起螺栓 39 拧入, 由此留下衬垫 35 而将 左后支柱 16 与地板 10 一起顶起, 形成图 7 中 (D) 的状态。图 7 中 (D) 所示的 L 是此时由 顶起螺栓 39 顶起上侧部件 ( 地板 10) 的顶起量。
另外, 为了便于进行所述顶起螺栓 39 的拧入操作, 也可以使用带把手的顶起螺 栓。
在图 7 中 (D) 的状态下, 由于地板 10 和左后支柱 16 上升了尺寸 L, 所以在基座 23 与衬垫 35 之间形成衬垫装卸用间隙 c1, 并且由顶起螺栓 39 代替衬垫 35 来支撑上部负荷。 即, 衬垫 35 不受到来自上侧的负荷而成为自由的状态 ( 即, “无负荷状态” )。
因此, 在如图 7 中 (E) 所示, 将衬垫 35 沿水平方向朝左侧 ( 操作员就座于驾驶席 的状态下的左侧 ) 取出后, 如图 7 中 (F)、 (G) 所示, 松开并卸下顶起螺栓 39。
这样, 左后支柱 16 和地板 10 一起下降, 在成为由其他三根支柱 14、 15、 17 来支撑 包含地板 10 在内的上部负荷的状态后, 仅左后支柱 16 继续下降 ( 成为左后支柱 16 的基座 23 的下表面不隔着衬垫 35 而直接与座板 25 的上表面相抵接的状态 )。
在图 7 中 (G) 的状态下, 左后支柱 16 的上端与地板 10 之间形成与衬垫 35 的厚度 相当的间隙 c2, 左后支柱 16 成为解除上部负荷的状态 ( 即, 无负荷状态 ), 因此, 如图 7 中 (H) 所示, 能够将左后支柱 16 向插拔口侧 ( 左侧 : 操作员就座于驾驶席的状态下的左侧 ) 卸 下。
这样, 插拔口完全敞开, 因此能够将燃料箱 11 向左侧取出以进行清洗等维修工 作。
此外, 在维修工作结束后, 再次设置了燃料箱 11 的基础上, 可以通过与所述图 7(A) 至 (H) 相反的步骤和操作, 像原来那样安装左后支柱 16。
如上所述, 根据该燃料箱的装卸方法, 将妨碍燃料箱的装卸的左后支柱 16( 障碍 支柱 ) 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上框架底板 9 和地板 10 之间, 并且在从上框架底板 9 和地 板 10 之间卸下该左后支柱 16 后, 由其他支柱 14、 15、 17 支撑上部负荷的状态下插拔燃料箱 11, 因此左后支柱 16 不会妨碍设备的装卸。
因此, 既能够将左后支柱 16 以强度上最有利的结构 ( 状态 ) 配置在最适于发挥支 柱本来的功能的位置, 又能够装卸燃料箱 11。
在上述情况下, 设置螺钉机构 ( 顶起用螺纹孔 34 和顶起螺栓 39) 和用于增大左后 支柱 16 的高度尺寸的衬垫 35, 并利用该螺钉机构形成衬垫装卸用间隙 c1 和支柱装卸用间 隙 c2, 可在卸下了衬垫 35 的缩小状态下卸下左后支柱 16, 并通过与此相反的步骤和操作来 安装左后支柱 16, 因此, 只要附加衬垫 35 和螺钉机构就可构成简便的支柱装卸结构。 此外, 通过所述螺钉机构, 能够使左后支柱 16 在支撑其上方的负荷的负荷支撑状 态和不支撑负荷的无负荷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螺钉机构构成用于使左后支柱 16 在负 荷支撑状态和不支撑 ( 无负荷 ) 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机构。
而且, 衬垫 35 可以兼用作高度调整用垫片, 顶起螺栓 39 可以借用左后支柱 16 的 安装螺栓 30、 31、 33 等, 因此能够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 能够使成本低廉。
此外, 由于在衬垫 35 上设置有用于避开顶起螺栓 39 的避开槽 37( 该避开槽 37 的 单侧处于开口状态, 且槽宽度大于螺栓直径 ), 所以能够在拧入有顶起螺栓 39 的状态下沿 水平方向装卸衬垫 35。因此, 与例如避开顶起螺栓 39 而分割衬垫 35 的情况相比, 衬垫 35 的装卸变得容易。
< 第二实施方式 ( 参照图 8、 9)>
接下来, 着眼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将衬垫 40 插入左后支柱 16 的地板承接部 24 与地板 10 之间, 并装卸该衬垫 40。
地板承接部 24 形成为从支柱主体 22 向右侧及前侧突出的四边形板状, 在右侧突 出部分设置有上侧安装螺栓 33 用的螺纹孔 32, 在前侧突出部分设置有顶起螺栓 39 用的螺 纹孔 41。
另外, 衬垫 40 在图例中形成为仅具有用于避开上侧安装螺栓 33 的避开槽的马蹄 形 (U 字形 ), 但也可以形成为还具有用于避开顶起螺栓 39 的避开槽的、 横向宽度较大的形 状。
图 9 中 (A) 表示安装了左后支柱 16 的状态, 在要装卸燃料箱 ( 省略图示 ) 之际拆 卸该左后支柱 16 时, 在卸下了下侧和上侧的安装螺栓 30、 31、 33 之后, 如图 9 中 (B) 所示那
样地将顶起螺栓 39 从下方拧入到顶起螺栓用螺纹孔 41 中, 从而顶起地板 10(L 为顶起量 )。
在该状态下拔出衬垫 40, 松开顶起螺栓 39, 然后利用其他支柱 14、 15、 17 支撑上部 负荷, 由此形成与衬垫 40 的厚度相当的间隙 ( 图 7 中的 c2), 并在卸下了左后支柱 16 后装 卸燃料箱。该左后支柱 16 的再安装通过与此相反的步骤和操作来进行。
通过该第二实施方式, 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效果。
< 其他实施方式 >
(1)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 采用了通过衬垫 35 的装卸来改变左后支柱 16 与衬垫 35 的合计高度尺寸的结构, 但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 即: 利用螺纹接头来连接上下分割的支 柱从而构成左后支柱 16, 通过使两个分割支柱相对旋转来使支柱本身的高度伸缩。
此时, 由于需要在施加有上部负荷的状态下使上下的分割支柱相对旋转, 因此与 第一实施方式相比操作要复杂, 但步骤较少。
(2)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 以在上框架底板 9 与地板 10 之间设置燃料箱 11 的情况为 例, 但在设置电池等其他设备的情况下, 也能够同样地实施本发明。
(3) 本发明不限于在上框架底板 9 和地板 10 之间设置各种设备的情况, 也可以广 泛应用于在上侧部件被多根支柱支撑而设置在下侧部件的上方、 并且至少一个支柱阻碍设 备的插拔的状态下, 在该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之间设置各种设备的情况。
(4) 另外, 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液压挖掘机以外的工程机械。
如上述说明的那样,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的设备装卸结构, 该工程机械被构 成为 : 在上侧部件与作为负荷支撑部件的下侧部件之间形成设备设置空间的状态下, 所述 上侧部件被多根支柱支撑而安装于所述下侧部件的上方, 并且, 经由形成于所述设备设置 空间的一侧的插拔口, 能够从外部沿水平方向对所述设备设置空间进行设备的插拔, 所述 设备装卸结构包括 : 障碍支柱, 属于所述多根支柱, 并以阻碍所述设备的插拔的状态配置在 所述设备的插拔路径中, 其中, 所述障碍支柱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上侧部件和所 述下侧部件之间, 以便经由所述插拔口进行所述设备的插拔。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装卸结构, 由于将阻碍设备的插拔的障碍支柱以能够装卸的方 式安装在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之间, 并从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之间卸下该障碍支柱后进行 设备的插拔, 因此障碍支柱不会妨碍设备的装卸。
也就是说, 既能够将障碍支柱以强度上最有利的结构 ( 状态 ) 配置在最适于发挥 支柱本来的功能的位置, 又能够装卸设备。
此外, 所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 : 切换机构, 使所述障碍支柱在负荷支撑状 态和无负荷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负荷支撑状态, 是在所述障碍支柱上安装有其他部件, 使得该障碍支柱和所述其他部件的合计高度成为与所述上侧部件和所述下侧部件之间的 间隔相等以由该障碍支柱支撑负荷的状态, 所述无负荷状态是卸下所述其他部件而使所述 合计高度小于所述间隔的状态, 其中, 在所述无负荷状态下, 能够从所述上侧部件和所述下 侧部件之间卸下所述障碍支柱, 以便进行所述设备的插拔。
根据所述结构, 可通过切换机构来调整障碍支柱和衬垫的合计高度, 能够使障碍 支柱在插入有衬垫 ( 其他部件之一 ) 的负荷支撑状态和卸下了衬垫的无负荷状态之间进 行切换, 并在卸下了衬垫的无负荷状态下能够从上侧部件和所述下侧部件之间取出障碍支 柱。由于在该无负荷状态下, 在设备的插拔结束后再将障碍支柱插入上侧部件和所述下侧部件之间, 因此, 通过使障碍支柱在负荷支撑状态和无负荷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能够在不损 坏该障碍支柱及周围的结构物的状态下, 既简便又安全地进行设备的装卸。
此外, 所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 : 所述其他部件包括衬垫, 所述切换机构具有螺钉 机构, 该螺钉机构利用螺钉推力使所述衬垫的上方的部件升降, 其中, 通过所述螺钉机构形 成衬垫装卸用间隙, 以便装卸所述衬垫, 通过卸下所述衬垫, 在所述上侧部件与所述下侧部 件之间形成支柱装卸用间隙, 使得所述障碍支柱成为所述无负荷状态, 以便装卸该障碍支 柱。
根据所述结构, 切换机构具有螺钉机构, 该螺钉机构利用螺钉推力使衬垫的上方 部件 (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支柱和上侧部件 ;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上侧部件 ) 升降, 可通过 该螺钉机构来调整障碍支柱与衬垫的合计高度。另外, 能够使障碍支柱在插入有衬垫 ( 其 他部件之一 ) 的负荷支撑状态和卸下了衬垫的无负荷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并在卸下了衬垫 的无负荷状态下, 能够从上侧部件和所述下侧部件之间取出障碍支柱。 在该无负荷状态下, 在设备的插拔结束后可再将障碍支柱插入上侧部件和所述下侧部件之间。这样, 通过使障 碍支柱在负荷支撑状态和无负荷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能够在不损坏该障碍支柱及周围的结 构物的状态下, 既简便又安全地进行设备的装卸。 另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的设备装卸方法, 该工程机械被构成为 : 在上侧 部件与作为负荷支撑部件的下侧部件之间形成设备设置空间的状态下, 所述上侧部件被多 根支柱支撑而安装于所述下侧部件的上方, 并且, 经由形成于所述设备设置空间的一侧的 插拔口, 能够从外部沿水平方向对所述设备设置空间进行设备的插拔, 所述设备装卸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 第一步骤, 将属于所述多根支柱的障碍支柱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 上侧部件和所述下侧部件之间, 其中该障碍支柱以阻碍所述设备的插拔的状态配置在所述 设备的插拔路径中 ; 第二步骤, 从所述上侧部件和所述下侧部件之间卸下所述障碍支柱 ; 以及第三步骤, 在由所述多根支柱中除所述障碍支柱以外的其他支柱支撑包含所述上侧部 件在内的上部负荷的状态下, 进行所述设备的插拔。
根据所述装卸方法, 由于将阻碍设备的插拔的障碍支柱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 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之间, 并从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之间卸下该障碍支柱后进行设备的插 拔, 因此障碍支柱不会妨碍设备的装卸。
因此, 既能够将障碍支柱以强度上最有利的结构 ( 状态 ) 配置在最适于发挥支柱 本来的功能的位置, 又能够插拔设备。
所述装卸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 : 所述障碍支柱被构成为在负荷支撑状态和无负荷 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负荷支撑状态, 是在所述障碍支柱上安装有其他部件, 使得该障碍 支柱和所述其他部件的合计高度成为与所述上侧部件和所述下侧部件之间的间隔相等以 由该障碍支柱支撑负荷的状态, 所述无负荷状态是卸下所述其他部件而使所述合计高度小 于所述间隔的状态, 在所述无负荷状态下, 从所述上侧部件和所述下侧部件之间卸下所述 障碍支柱, 并在所述设备的插拔结束后, 再将所述障碍支柱插入所述上侧部件和所述下侧 部件之间。
根据所述装卸方法, 能够调整障碍支柱和衬垫 ( 其他部件之一 ) 的合计高度, 从 而使障碍支柱在插入有衬垫的负荷支撑状态和卸下了衬垫的无负荷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在 卸下了衬垫的无负荷状态下可以从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之间取出障碍支柱。并且, 在该无
负荷状态下, 能够在设备的插拔结束后再将障碍支柱插入所述上侧部件和所述下侧部件之 间。 这样, 通过使障碍支柱在负荷支撑状态和无负荷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能够在不损坏该障 碍支柱及周围的结构物的状态下, 既简便又安全地进行设备的装卸。
此外, 所述装卸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 : 所述工程机械包括螺钉机构和衬垫, 该衬垫 用于增加所述合计高度, 以使所述障碍支柱成为所述负荷支撑状态, 所述螺钉机构利用螺 钉推力使该衬垫的上方的部件 (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支柱和上侧部件 ;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为上侧部件 ) 升降, 在所述第二步骤中, 通过所述螺钉机构来形成衬垫装卸用间隙, 以便装 卸所述衬垫, 并且通过卸下衬垫, 在所述上侧部件和所述下侧部件之间形成支柱装卸用间 隙, 使得所述障碍支柱成为所述无负荷状态, 以便装卸该障碍支柱。
根据所述装卸方法, 所述工程机械包括螺钉机构和用于增大合计高度的衬垫, 通 过该螺钉机构形成衬垫装卸用间隙和支柱装卸用间隙, 在卸下了衬垫的无负荷状态下卸下 障碍支柱, 并通过与此相反的步骤和操作来安装该障碍支柱, 因此, 能够实现既简便又成本 低廉的支柱装卸的方法。
此外, 所述装卸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 : 所述工程机械包括螺钉机构和衬垫, 该衬垫 具有规定的厚度, 并配设在所述障碍支柱的上方或下方, 所述螺钉机构利用螺钉推力来顶 起所述衬垫的上方的部件, 所述第二步骤包含以下子步骤 : 通过所述螺钉机构将所述衬垫 的上方的部件顶起, 直到形成衬垫装卸用间隙为止的子步骤 ; 在形成所述衬垫装卸用间隙 后, 卸下所述衬垫的子步骤 ; 解除由所述螺钉机构顶起所述上侧部件的状态, 使所述障碍支 柱成为所述无负荷状态的子步骤 ; 以及从所述上侧部件和所述下侧部件之间卸下所述障碍 支柱的子步骤。 根据所述装卸方法, 所述工程机械包括利用螺钉推力使位于衬垫上方的部件 ( 在 第一实施方式中为支柱和上侧部件 ;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上侧部件 ) 升降的螺钉机构, 通 过该螺钉机构, 能够调整障碍支柱与衬垫的合计高度。 另外, 在利用螺钉机构顶起上侧部件 后插入衬垫 ( 其他部件之一 ) 从而形成的负荷支撑状态下, 再形成卸下衬垫所需的衬垫装 卸用间隙, 并卸下衬垫, 由此将所述负荷支撑状态切换成解除了由螺钉机构顶起上侧部件 的状态时, 在障碍支柱的上端与上侧部件之间形成间隙 ( 障碍支柱处于无负荷状态 ), 因此 能够从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之间拔出障碍支柱。在该无负荷状态下, 可以在设备的插拔结 束后再将障碍支柱插入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之间。
另外, 所述装卸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 : 在作为所述设备的燃料箱的靠所述插拔口 侧的侧面部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槽, 在使所述障碍支柱嵌入所述凹槽内的状态 下, 将该障碍支柱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上侧部件和所述下侧部件之间。
根据所述装卸方法, 在将燃料箱作为设备的情况下, 利用障碍支柱能够装卸的特 点, 在该燃料箱的靠插拔口侧的侧面部上设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槽, 并将障碍支柱在嵌 入该凹槽内的状态下安装于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之间, 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向外 ( 插拔口 侧 ) 扩张燃料箱侧面从而增加燃料箱的容量。此外, 凹槽部分作为肋发挥加强效果, 能够提 高燃料箱侧面部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