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607372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1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423327.6

申请日:

2011.12.16

公开号:

CN102434137A

公开日:

2012.05.0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B 43/22申请日:20111216|||公开

IPC分类号:

E21B43/22

主分类号:

E21B43/22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怀军; 马先平; 杨德华; 郭志强; 纪朝凤; 崔丹丹; 闫云贵; 程海鹰; 于娣; 陈智宇

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中国石油大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代理人:

易继贵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方法,将空气和发泡剂在地面混合注入到油层,并在油层中产生空气泡沫液,第一步先注入强空气泡沫液GFPA,在高渗透水窜通道内产生高强渗流阻力,迫使第二步后续注入的超低界面张力空气泡沫体系ODS进入低渗透层,ODS在低渗透层遇油消泡、降低渗流阻力,油水界面张力超低,驱油效率高;随后,GFPA和ODS交替注入。该方法主要用于高含水开发后期老油田提高采收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步骤 a. 使用地层砂填压制作填砂管岩心, 渗透率极差 3-4 倍, 两支高低渗透率岩心为 一组并联模型, 称干重抽空饱和水, 称量饱和水后模型重量, 计算孔隙体积及孔隙度 ; 测定 岩心水相渗透率, 油驱水建立束缚水饱和度, 置模型于恒温箱 24 小时后备用, 岩心渗透率 等参数不符合设计要求重复上述步骤 ; 步骤 b. 将一组双管并联饱和油岩心接入水驱油实验流程, 恒温箱保持油藏温度, 以 5m/d 水驱速度进行水驱, 岩心出口设置 2MPa 回压, 水驱至 2PV, 含水达到 98%停止水替, 驱 替过程中每 0.1PV 记录油量、 液量、 压力, 并计算采收率、 含水率 ; 步骤 c. 水驱结束后, 改注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段塞, 注入方式为气液同 注, 气液比为 1 ∶ 1, 岩心出口设置 2MPa 回压, 注入气体流量折算到常压下为液体流量的 20 倍, 气液总的驱替速度与水驱驱替速度保持一致 ; 首先注入强发泡体系 GFPA-2 与空气, 驱 替至 0.5PV 后, 改注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 ODS-1 和空气, 驱替至 0.5PV 后, 然后再转注高 效发泡体系 GFPA-2 和空气, 驱替 0.5PV, 以该交替方式累计注入 4PV。 在驱替过程中每 0.1PV 记录油量、 液量、 注入压力, 并计算采收率、 含水率 ; 步骤 d. 累计注入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段塞 4PV 后, 转入后续水驱 ( 水驱速 度 5m/d), 继续水驱 1PV 后结束实验。 在驱替过程中, 每 0.1PV 间隔记录油量、 液量、 压力, 并 计算含水率、 最终采收率。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方法, 其特征是 : 空气和 发泡剂溶液在地面混合注入到油层, 在油层中发泡, 所述强发泡剂体系为质量浓度 0.4%的 发泡剂溶液 GFPA-2, 发泡率 500%, 油水界面张力为 10 ~ 10-1mN/m 数量级 ; 所述超低界面张 力泡沫体系为质量浓度 0.4%的发泡剂溶液 ODS-1, 发泡率 400%, 油水界面张力为 10-3mN/ m 数量级。

说明书


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次采油技术中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驱油方法。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迅猛的发展, 人类对石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目前, 由于勘探技术已 经陷入瓶颈, 新区块的发现越来越难, 所以三次采油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老油田中, 以此 来保证油田的稳产。 中国陆相沉积油藏老油田三次采油技术中, 发展最快的是化学驱方法, 其中聚合物驱和复合驱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油田的开发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由 于聚合物驱和复合驱油技术存在着在复杂断块的双高油藏上的局限性, 科研人员提出了一 种新的驱油方法 - 空气泡沫驱油方法。
     空气泡沫驱作为三次采油的一项新技术, 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空气泡沫体系 由起泡剂、 稳泡剂和空气组成, 不受高温、 高矿化度、 高浓度钙镁离子影响, 气源丰富, 比注 氮气泡沫、 活性水经济。空气注入油藏后, O2 与原油发生低温氧化反应, 产生 CO2、 水及含氧 的烃类化合物。直接起驱油作用的并不是空气, 而是在油层内生成的 CO、 CO2、 N2 和蒸发的 轻烃组分等组成的烟道气, 在地层孔隙中与起泡剂相互作用, 由于液膜滞后、 颈缩分离、 薄 膜卡断等原因形成泡沫, 泡沫挤压、 占据和乳化作用可达到驱油效果。 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 视黏度随介质孔隙的增大而升高, 高黏度和气阻效应抑制了黏性指进, 对优势渗流通道有 一定的封堵作用, 提高波及体积和油藏能量 ; 同时低温氧化反应消耗氧气, 依靠气体重力分 异作用, 改善了油层上部的开发效果。空气泡沫驱油技术是目前三次采油中较为前沿的驱 油方法。 对油藏条件下形成空气泡沫, 能够对水驱的串流通道进行有效封堵, 从而扩大波及 体积, 以此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空气泡沫驱技术能够在水驱基础上依靠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和烟道气混相驱的 作用波及水驱未动用的剩余油, 以此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空气泡沫驱虽然能够扩大波及体 积, 由于空气泡沫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值过大, 一般和油水界面张力相近, 在 1-30mN/m 范围内, 驱油效率的提高值很小, 驱油机理单一, 常规空气泡沫很难进入低渗透层, 所以低 渗层的原油动用程度不高, 大量剩余油仍然滞留在低渗透层未被驱出, 所以该技术尚未在 现场试验中取得突破进展。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低界面 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方法, 将空气和发泡剂溶液在地面混合注入, 在油层中产生空气 泡沫液, 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空气泡沫剂体系进行交替注入, 通过二者在高低渗透层界面 产生的耦合作用, 高油水界面张力的强空气泡沫体系 GFPA 进入高渗透层, 遇油不消泡, 高 效封堵高渗透层, 使后续的超低界面张力空气泡沫体系 ODS 进入高含油饱和度的低渗透层 (ODS 在低渗层与油接触 ), ODS 遇油消泡发挥, 在低渗透层泡沫消除, 超低界面张力的 ODS 液 提高低渗透层的驱油效率, 降低残余油饱和度, 大 体和空气则在低渗透层的渗流阻力更小,幅提高原油采收率。
     本发明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步骤 a. 使用地层砂填压制作填砂管岩心, 渗透率极差 3-4 倍, 两支高低渗透率岩 心为一组并联模型, 称干重抽空饱和水, 称量饱和水后模型重量, 计算孔隙体积及孔隙度 ; 测定岩心水相渗透率, 油驱水建立束缚水饱和度, 置模型于恒温箱 24 小时后备用, 岩心渗 透率等参数不符合设计要求重复上述步骤 ;
     步骤 b. 将一组双管并联饱和油岩心接入水驱油实验流程, 恒温箱保持油藏温度, 以 5m/d 水驱速度进行水驱, 岩心出口设置 2MPa 回压, 水驱至 2PV, 含水达到 98%停止水替, 驱替过程中每 0.1PV 记录油量、 液量、 压力, 并计算采收率、 含水率 ;
     步骤 c. 水驱结束后, 改注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段塞, 注入方式为气液 同注, 气液比为 1 ∶ 1, 岩心出口设置 2MPa 回压, 注入气体流量折算到常压下为液体流量的 20 倍, 气液总的驱替速度与水驱驱替速度保持一致 ; 首先注入强发泡体系 GFPA-2 与空气, 驱替至 0.5PV 后, 改注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 ODS-1 和空气, 驱替至 0.5PV 后, 然后再转注 高效发泡体系 GFPA-2 和空气, 驱替 0.5PV, 以该交替方式累计注入 4PV。在驱替过程中每 0.1PV 记录油量、 液量、 注入压力, 并计算采收率、 含水率 ; 步骤 d. 累计注入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段塞 4PV 后, 转入后续水驱 ( 水 驱速度 5m/d), 继续水驱 1PV 后结束实验。在驱替过程中, 每 0.1PV 间隔记录油量、 液量、 压 力, 并计算含水率、 最终采收率。
     空气和发泡剂溶液在地面混合注入到油层, 在油层中发泡, 所述强发泡剂体系为 质量浓度 0.4%的发泡剂溶液 GFPA-2, 发泡率 500%, 油水界面张力为 10 ~ 10-1mN/m 数量 级; 所述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为质量浓度 0.4%的发泡剂溶液 ODS-1, 发泡率 400%, 油水 -3 界面张力为 10 mN/m 数量级。
     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后, 本发明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方法可使注水 开发后期老油田的采收率大幅度提高。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
     1. 空气和发泡剂溶液在地面混合注入到油层, 在油层中发泡 ;
     2. 高效发泡剂体系主要进入高渗透层, 发泡率达 500%, 泡沫耐油稳定性强, 有效 封堵高渗透层, 增加渗流阻力, 扩大波及体积 ;
     3. 超低界面张力泡沫剂体系的发泡率在 400%以上, 油水界面张力达到 10m-3N/m 数量级, 该体系在高渗透层被前期注入的高效发泡体系封堵后, 主要进入含油饱和度较高 的低渗透层, 该体系在低渗透层遇油后消泡, 降低泡沫的渗流阻力, 同时产生超低油水界面 张力, 使残余油流动, 提高驱油效率 ;
     4. 交替注入两种空气泡沫体系, 强 ( 高效 ) 发泡剂体系封堵高渗透层, 扩大波及体 积, 超低界面张力泡沫剂体系在高效发泡剂体系封堵高渗透层后进入低渗透层, 降低油水 界面张力, 驱替残余油, 提高驱油效率, 二者不断地交替注入, 在油藏的高、 低渗透层过渡带 形成耦合作用, 使空气泡沫不断进入高渗透层、 超低界面张力发泡剂不断进入低渗透层, 实 现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 1 为极限水驱油综合曲线 ; 图 2 为空气驱油综合曲线 ; 图 3 为纯发泡剂驱油综合曲线 ; 图 4 为常规空气泡沫驱油综合曲线 ; 图 5 为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综合曲线。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分别是极限水驱、 发泡剂驱、 空气驱、 常规空气泡沫驱和超低界面张力 耦合式空气泡沫驱。实例中所用人造岩心参数表见表 1。实验温度参照大港油田港东二区 五断块油藏条件定为 65℃, 配制水为港东二区五断块地层注入水。
     高效 ( 强 ) 发泡剂体系为质量浓度 0.4%的发泡剂溶液 GFPA-2, 发泡率 500%, 油 -1 水界面张力为 10 mN/m ;
     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为质量浓度 0.4%的发泡剂溶液 ODS-1, 发泡率 400%, 油 -3 水界面张力为 10 mN/m。
     实验数据的录取
     1) 压力录取
     驱替过程中每间隔 0.05PV 进行一次注入压力值的录取, 最终使用 excel 绘制注入 压力曲线变化情况 ;
     2) 油水数据录取
     驱替过程中每间隔 0.05PV 进行一次油量和液量的计量, 同时计算注入 PV 数、 含水 率、 采收率等相关参数, 最后使用 excel 绘制驱油综合曲线。
     表 1 实例岩心驱油实验参数表
     实施例 1 : 极限水驱双管并联岩心实验
     将一组双管并联岩心 ( 已饱和油 ) 接入水驱油实验流程 ( 已在油藏温度下恒温 ), 以水驱速度 5m/d 进行水驱油实验, 水驱至 2PV 后 ( 含水 98% ), 继续水驱 5PV, 直至出口不 再出油时结束实验, 在驱替过程中, 每 0.1PV 间隔记录压力变化值、 含水率及采出程度变化 情况, 计算最终采收率, 详见附图 1。
     实施例 2 : 空气驱双管并联岩心实验
     将一组双管并联岩心接入水驱油实验流程 ( 已在油藏温度下恒温 ), 以水驱速度 5m/d 进行水驱, 水驱至 2PV 后 ( 含水 98% ), 转注空气 ( 用空气质量流量计控制注入压力 条件下的体积 )4PV, 再后续水驱 1PV 结束实验 ; 在驱替过程中, 空气的驱替速度与水驱驱替 速度保持一致, 每 0.1PV 间隔记录压力变化值、 含水率及采出程度变化情况, 计算最终采收 率, 详见附图 2。
     实施例 3 : 纯发泡剂 ( 表活剂 ) 驱双管并联岩心实验
     将一组双管并联岩心接入水驱油实验流程 ( 已在油藏温度下恒温 ), 以水驱速度 5m/d 进行水驱, 水驱至 2PV( 含水 98% ) 后, 改为现场污水配制的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替 4PV, 再后续水驱 1PV 结束实验 ; 在驱替过程中, 空气的驱替速度与水驱驱替速度保持一致, 每 0.1PV 间隔记录压力变化值、 含水率及采出程度变化情况, 计算最终采收率, 详见附图 3。 实施例 4 : 空气泡沫驱双管并联实验
     将一组双管并联岩心接入水驱油实验流程 ( 已在油藏温度下恒温 ), 以水驱速度 5m/d 进行水驱, 水驱至 2PV( 含水 98% ) 后, 改为空气泡沫驱替 4PV, 再后续水驱 1PV 结束实 验; 在驱替过程中, 保持气液比为 1 ∶ 1, 气液两相总的驱替速度与水驱驱替速度保持一致, 每 0.1PV 间隔记录压力变化值、 含水率及采出程度变化情况, 计算最终采收率, 详见附图 4。
     实施例 5 : 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双管并联实验
     将一组双管并联岩心接入水驱油实验流程 ( 已在油藏温度下恒温 ), 以水驱速度 5m/d 进行水驱, 水驱至 2PV( 含水 98% ) 后, 改为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替 4PV, 再 后续水驱 1PV 结束实验 ; 在驱替过程中, 保持气液比为 1 ∶ 1, 气液总的驱替速度与水驱驱 替速度保持一致, 首先使用高效发泡体系 GFPA-2 进行驱替, 驱替至 0.5PV 后改为超低界面 张力空气泡沫体系 ODS-1 进行驱替, 驱替至 0.5PV 后再次转为高效发泡体系 GFPA-2, 以该方 式交替注入 4PV, 替过程中每间隔 0.1PV 记录压力变化值、 含水率及采出程度变化情况, 详 见附图 5。
     通过以上 5 个实例的综合对比可以看出, 使用超低界面张力空气泡沫体系与高效 发泡空气泡沫体系交替注入的 “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 , 提高采出率幅度最大, 在水驱基础上可以提高 22.8%, 比常规空气泡沫驱提高 4.1%。说明使用高效发泡体系封 堵后再使用超低界面张力空气泡沫体系驱油是一种能够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驱替新 方法, 适合于含水达到 98%的注水开发后期老油田, 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34137A43申请公布日20120502CN102434137ACN102434137A21申请号201110423327622申请日20111216E21B43/2220060171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地址100007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中国石油大厦72发明人杨怀军马先平杨德华郭志强纪朝凤崔丹丹闫云贵程海鹰于娣陈智宇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13代理人易继贵54发明名称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方法,将空气和发泡剂在地面混合注入到油层,并在油层中产生空气。

2、泡沫液,第一步先注入强空气泡沫液GFPA,在高渗透水窜通道内产生高强渗流阻力,迫使第二步后续注入的超低界面张力空气泡沫体系ODS进入低渗透层,ODS在低渗透层遇油消泡、降低渗流阻力,油水界面张力超低,驱油效率高;随后,GFPA和ODS交替注入。该方法主要用于高含水开发后期老油田提高采收率。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CN102434142A1/1页21一种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使用地层砂填压制作填砂管岩心,渗透率极差34倍,两支高低渗透率岩心为一组并联模型,称干重抽空饱和水,称量饱和水后模型重量,。

3、计算孔隙体积及孔隙度;测定岩心水相渗透率,油驱水建立束缚水饱和度,置模型于恒温箱24小时后备用,岩心渗透率等参数不符合设计要求重复上述步骤;步骤B将一组双管并联饱和油岩心接入水驱油实验流程,恒温箱保持油藏温度,以5M/D水驱速度进行水驱,岩心出口设置2MPA回压,水驱至2PV,含水达到98停止水替,驱替过程中每01PV记录油量、液量、压力,并计算采收率、含水率;步骤C水驱结束后,改注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段塞,注入方式为气液同注,气液比为11,岩心出口设置2MPA回压,注入气体流量折算到常压下为液体流量的20倍,气液总的驱替速度与水驱驱替速度保持一致;首先注入强发泡体系GFPA2与空气,。

4、驱替至05PV后,改注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ODS1和空气,驱替至05PV后,然后再转注高效发泡体系GFPA2和空气,驱替05PV,以该交替方式累计注入4PV。在驱替过程中每01PV记录油量、液量、注入压力,并计算采收率、含水率;步骤D累计注入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段塞4PV后,转入后续水驱水驱速度5M/D,继续水驱1PV后结束实验。在驱替过程中,每01PV间隔记录油量、液量、压力,并计算含水率、最终采收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方法,其特征是空气和发泡剂溶液在地面混合注入到油层,在油层中发泡,所述强发泡剂体系为质量浓度04的发泡剂溶液GFPA2,发泡率500。

5、,油水界面张力为10101MN/M数量级;所述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为质量浓度04的发泡剂溶液ODS1,发泡率400,油水界面张力为103MN/M数量级。权利要求书CN102434137ACN102434142A1/4页3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三次采油技术中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驱油方法。背景技术0002随着全球经济迅猛的发展,人类对石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由于勘探技术已经陷入瓶颈,新区块的发现越来越难,所以三次采油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老油田中,以此来保证油田的稳产。中国陆相沉积油藏老油田三次采油技术中,发展最快的是化学驱方法,其中聚合物驱和复合驱油法已经。

6、被广泛应用到各个油田的开发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聚合物驱和复合驱油技术存在着在复杂断块的双高油藏上的局限性,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驱油方法空气泡沫驱油方法。0003空气泡沫驱作为三次采油的一项新技术,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空气泡沫体系由起泡剂、稳泡剂和空气组成,不受高温、高矿化度、高浓度钙镁离子影响,气源丰富,比注氮气泡沫、活性水经济。空气注入油藏后,O2与原油发生低温氧化反应,产生CO2、水及含氧的烃类化合物。直接起驱油作用的并不是空气,而是在油层内生成的CO、CO2、N2和蒸发的轻烃组分等组成的烟道气,在地层孔隙中与起泡剂相互作用,由于液膜滞后、颈缩分离、薄膜卡断等原因形成泡沫,泡沫挤。

7、压、占据和乳化作用可达到驱油效果。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视黏度随介质孔隙的增大而升高,高黏度和气阻效应抑制了黏性指进,对优势渗流通道有一定的封堵作用,提高波及体积和油藏能量;同时低温氧化反应消耗氧气,依靠气体重力分异作用,改善了油层上部的开发效果。空气泡沫驱油技术是目前三次采油中较为前沿的驱油方法。对油藏条件下形成空气泡沫,能够对水驱的串流通道进行有效封堵,从而扩大波及体积,以此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0004空气泡沫驱技术能够在水驱基础上依靠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和烟道气混相驱的作用波及水驱未动用的剩余油,以此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空气泡沫驱虽然能够扩大波及体积,由于空气泡沫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值过大,一。

8、般和油水界面张力相近,在130MN/M范围内,驱油效率的提高值很小,驱油机理单一,常规空气泡沫很难进入低渗透层,所以低渗层的原油动用程度不高,大量剩余油仍然滞留在低渗透层未被驱出,所以该技术尚未在现场试验中取得突破进展。发明内容0005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方法,将空气和发泡剂溶液在地面混合注入,在油层中产生空气泡沫液,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空气泡沫剂体系进行交替注入,通过二者在高低渗透层界面产生的耦合作用,高油水界面张力的强空气泡沫体系GFPA进入高渗透层,遇油不消泡,高效封堵高渗透层,使后续的超低界面张力空气泡沫体系ODS进。

9、入高含油饱和度的低渗透层ODS在低渗层与油接触,ODS遇油消泡发挥,在低渗透层泡沫消除,超低界面张力的ODS液体和空气则在低渗透层的渗流阻力更小,提高低渗透层的驱油效率,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大说明书CN102434137ACN102434142A2/4页4幅提高原油采收率。0006本发明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07步骤A使用地层砂填压制作填砂管岩心,渗透率极差34倍,两支高低渗透率岩心为一组并联模型,称干重抽空饱和水,称量饱和水后模型重量,计算孔隙体积及孔隙度;测定岩心水相渗透率,油驱水建立束缚水饱和度,置模型于恒温箱24小时后备用,岩心渗透率等参数不符合设计要求重复。

10、上述步骤;0008步骤B将一组双管并联饱和油岩心接入水驱油实验流程,恒温箱保持油藏温度,以5M/D水驱速度进行水驱,岩心出口设置2MPA回压,水驱至2PV,含水达到98停止水替,驱替过程中每01PV记录油量、液量、压力,并计算采收率、含水率;0009步骤C水驱结束后,改注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段塞,注入方式为气液同注,气液比为11,岩心出口设置2MPA回压,注入气体流量折算到常压下为液体流量的20倍,气液总的驱替速度与水驱驱替速度保持一致;首先注入强发泡体系GFPA2与空气,驱替至05PV后,改注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ODS1和空气,驱替至05PV后,然后再转注高效发泡体系GFPA2和空气。

11、,驱替05PV,以该交替方式累计注入4PV。在驱替过程中每01PV记录油量、液量、注入压力,并计算采收率、含水率;0010步骤D累计注入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段塞4PV后,转入后续水驱水驱速度5M/D,继续水驱1PV后结束实验。在驱替过程中,每01PV间隔记录油量、液量、压力,并计算含水率、最终采收率。0011空气和发泡剂溶液在地面混合注入到油层,在油层中发泡,所述强发泡剂体系为质量浓度04的发泡剂溶液GFPA2,发泡率500,油水界面张力为10101MN/M数量级;所述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为质量浓度04的发泡剂溶液ODS1,发泡率400,油水界面张力为103MN/M数量级。0012采用。

12、这样的技术方案后,本发明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方法可使注水开发后期老油田的采收率大幅度提高。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00131空气和发泡剂溶液在地面混合注入到油层,在油层中发泡;00142高效发泡剂体系主要进入高渗透层,发泡率达500,泡沫耐油稳定性强,有效封堵高渗透层,增加渗流阻力,扩大波及体积;00153超低界面张力泡沫剂体系的发泡率在400以上,油水界面张力达到10M3N/M数量级,该体系在高渗透层被前期注入的高效发泡体系封堵后,主要进入含油饱和度较高的低渗透层,该体系在低渗透层遇油后消泡,降低泡沫的渗流阻力,同时产生超低油水界面张力,使残余油流动,提高驱油效率;00164交替注入两种。

13、空气泡沫体系,强高效发泡剂体系封堵高渗透层,扩大波及体积,超低界面张力泡沫剂体系在高效发泡剂体系封堵高渗透层后进入低渗透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驱替残余油,提高驱油效率,二者不断地交替注入,在油藏的高、低渗透层过渡带形成耦合作用,使空气泡沫不断进入高渗透层、超低界面张力发泡剂不断进入低渗透层,实现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附图说明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CN102434137ACN102434142A3/4页50018图1为极限水驱油综合曲线;0019图2为空气驱油综合曲线;0020图3为纯发泡剂驱油综合曲线;0021图4为常规空气泡沫驱油综合曲线;0022。

14、图5为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油综合曲线。具体实施方式0023以下实施例分别是极限水驱、发泡剂驱、空气驱、常规空气泡沫驱和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实例中所用人造岩心参数表见表1。实验温度参照大港油田港东二区五断块油藏条件定为65,配制水为港东二区五断块地层注入水。0024高效强发泡剂体系为质量浓度04的发泡剂溶液GFPA2,发泡率500,油水界面张力为101MN/M;0025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为质量浓度04的发泡剂溶液ODS1,发泡率400,油水界面张力为103MN/M。0026实验数据的录取00271压力录取0028驱替过程中每间隔005PV进行一次注入压力值的录取,最终使用EX。

15、CEL绘制注入压力曲线变化情况;00292油水数据录取0030驱替过程中每间隔005PV进行一次油量和液量的计量,同时计算注入PV数、含水率、采收率等相关参数,最后使用EXCEL绘制驱油综合曲线。0031表1实例岩心驱油实验参数表0032说明书CN102434137ACN102434142A4/4页60033实施例1极限水驱双管并联岩心实验0034将一组双管并联岩心已饱和油接入水驱油实验流程已在油藏温度下恒温,以水驱速度5M/D进行水驱油实验,水驱至2PV后含水98,继续水驱5PV,直至出口不再出油时结束实验,在驱替过程中,每01PV间隔记录压力变化值、含水率及采出程度变化情况,计算最终采收率。

16、,详见附图1。0035实施例2空气驱双管并联岩心实验0036将一组双管并联岩心接入水驱油实验流程已在油藏温度下恒温,以水驱速度5M/D进行水驱,水驱至2PV后含水98,转注空气用空气质量流量计控制注入压力条件下的体积4PV,再后续水驱1PV结束实验;在驱替过程中,空气的驱替速度与水驱驱替速度保持一致,每01PV间隔记录压力变化值、含水率及采出程度变化情况,计算最终采收率,详见附图2。0037实施例3纯发泡剂表活剂驱双管并联岩心实验0038将一组双管并联岩心接入水驱油实验流程已在油藏温度下恒温,以水驱速度5M/D进行水驱,水驱至2PV含水98后,改为现场污水配制的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替4PV,再后续。

17、水驱1PV结束实验;在驱替过程中,空气的驱替速度与水驱驱替速度保持一致,每01PV间隔记录压力变化值、含水率及采出程度变化情况,计算最终采收率,详见附图3。0039实施例4空气泡沫驱双管并联实验0040将一组双管并联岩心接入水驱油实验流程已在油藏温度下恒温,以水驱速度5M/D进行水驱,水驱至2PV含水98后,改为空气泡沫驱替4PV,再后续水驱1PV结束实验;在驱替过程中,保持气液比为11,气液两相总的驱替速度与水驱驱替速度保持一致,每01PV间隔记录压力变化值、含水率及采出程度变化情况,计算最终采收率,详见附图4。0041实施例5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双管并联实验0042将一组双管并联岩。

18、心接入水驱油实验流程已在油藏温度下恒温,以水驱速度5M/D进行水驱,水驱至2PV含水98后,改为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替4PV,再后续水驱1PV结束实验;在驱替过程中,保持气液比为11,气液总的驱替速度与水驱驱替速度保持一致,首先使用高效发泡体系GFPA2进行驱替,驱替至05PV后改为超低界面张力空气泡沫体系ODS1进行驱替,驱替至05PV后再次转为高效发泡体系GFPA2,以该方式交替注入4PV,替过程中每间隔01PV记录压力变化值、含水率及采出程度变化情况,详见附图5。0043通过以上5个实例的综合对比可以看出,使用超低界面张力空气泡沫体系与高效发泡空气泡沫体系交替注入的“超低界面张力耦合式空气泡沫驱”,提高采出率幅度最大,在水驱基础上可以提高228,比常规空气泡沫驱提高41。说明使用高效发泡体系封堵后再使用超低界面张力空气泡沫体系驱油是一种能够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驱替新方法,适合于含水达到98的注水开发后期老油田,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说明书CN102434137ACN102434142A1/2页7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434137ACN102434142A2/2页8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43413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