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传递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传递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11-140980描述了一种传送辊驱动机构,该传送
辊驱动机构包括:具有多个齿轮的齿轮单元,多个齿轮驱动用于传送纸张的传送辊;旋转停
止切换单元,其能够使包括在齿轮单元中的一对行星齿轮机构的部分齿轮的状态在旋转与
停止之间切换;以及驱动单元,其沿该对行星齿轮机构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布置在与该对
行星齿轮机构重叠的位置,并且驱动旋转停止切换单元。传送辊驱动机构使部分齿轮的状
态在旋转与停止之间进行切换,从而使传送辊的状态在正向旋转与反向旋转之间切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均允许容易地拆卸结构体的驱动传递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驱动传递设备,所述驱动传递设备包括:驱动
源;旋转部件,其通过接受所述驱动源所传递的驱动而旋转;结构体,其能安装到驱动传递
设备主体且能从所述驱动传递设备主体拆卸,并且容纳将所述驱动从所述驱动源传递到所
述旋转部件的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支撑部件,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支撑所
述结构体;以及接合部件,其利用第一固定工具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利用第二固定工具
固定在所述结构体上,并且将所述结构体与所述支撑部件接合。所述接合部件包括第一安
装部分和第二安装部分,所述第一固定工具从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一表面侧安装到所述第一
安装部分,所述第二固定工具从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二表面侧安装到所述第二安装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驱动传递设备中,接合部件可以包括从沿
重力方向的下侧支撑所述结构体的支撑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驱动传递设备中,所述驱动传递设
备主体可允许形成用于所述结构体的安装和拆卸的开口;所述第二固定工具可以包括多个
第二固定工具,可以使用所述多个第二固定工具将所述结构体固定在所述接合部件上,所
述第二安装部分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安装部分,并且所述多个第二安装部分可以形成为分别
与所述多个第二固定工具相对应;并且所述多个第二安装部分可以布置为这样:所述多个
第二安装部分中的距所述开口的距离越大的第二安装部分(与距所述开口的距离较小的第
二安装部分相比)距所述支撑部件的距离也越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者的驱动传递设备中,结构
体可以包括防止从所述第二安装部分拆卸下来的所述第二固定工具坠落的坠落防止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者的驱动传递设备中,传递
机构可以包括切换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的切换机构,并且所述切换机构可以容纳在所
述结构体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驱动传递设备,所述驱动传递设备包括:驱动
源;旋转部件,其通过接受所述驱动源所传递的驱动而旋转;结构体,其能安装到驱动传递
设备主体且能从所述驱动传递设备主体拆卸,并且容纳将所述驱动从所述驱动源传递到所
述旋转部件的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支撑部件,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支
撑所述结构体。所述结构体能通过从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一表面侧实施的作业而安装到所述
支撑部件上,并且能通过从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二表面侧实施的作业而从所述支撑部件拆
卸。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
成单元,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驱动源;旋转部件,其通过接受所述驱动源所传递的驱
动而旋转并传送记录介质;结构体,其能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且能从所述图像形成设
备主体拆卸,并且容纳将所述驱动从所述驱动源传递到所述旋转部件的传递机构的至少一
部分;支撑部件,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支撑所述结构体;以及接合部件,其利用
第一固定工具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利用第二固定工具固定在所述结构体上,并且将所
述结构体与所述支撑部件接合。所述接合部件包括第一安装部分和第二安装部分,所述第
一固定工具从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一表面侧安装到所述第一安装部分,所述第二固定工具从
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二表面侧安装到所述第二安装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
成单元,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驱动源;旋转部件,其通过接受所述驱动源所传递的驱
动而旋转并传送记录介质;结构体,其能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且能从所述图像形成设
备主体拆卸,并且容纳将所述驱动从所述驱动源传递到所述旋转部件的传递机构的至少一
部分;以及支撑部件,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支撑所述结构体。所述结构体能通
过从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一表面侧实施的作业而安装到所述支撑部件上,并且能通过从所述
支撑部件的第二表面侧实施的作业而从所述支撑部件拆卸。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从接合部件的同侧安装第一固定工具和第二固定工具
的驱动传递设备相比,能够更容易地拆卸结构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能够减少当拆卸第一固定工具和第二固定工具时可能在
没有所述支撑部分的驱动传递设备中发生的结构体坠落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其中多个第二安装部分布置为第二安装部分距开口的
距离越大则该第二安装部分距支撑部件的距离越小的驱动传递设备相比,或与不考虑多个
第二安装部分距开口的距离而使多个第二安装部分布置为它们距支撑部分的距离相等的
驱动传递设备相比,第二固定工具能够更容易地经由开口安装到第二安装部分或从第二安
装部分拆卸。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没有坠落防止部分的驱动传递设备相比,能够减少第
二固定工具的坠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通过更换结构体能够将切换机构更换。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从支撑部件的同侧将结构体安装到支撑部件以及将结
构体从支撑部件拆卸的驱动传递设备相比,能够更容易地从驱动传递设备拆卸结构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从接合部件的同侧安装第一固定工具和第二固定工具
的图像形成设备相比,能够更容易地拆卸结构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与从支撑部件的同侧将结构体安装到支撑部件以及将结
构体从支撑部件拆卸的图像形成设备相比,能够更容易地拆卸结构体。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当从前侧观看时沿在图1中示出的平面A截取的在图1中示出的图像形
成设备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包括在图1示出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将驱动传递到输出辊的传递机构
的框图;
图4是示出形成图3中示出的传递机构的一部分的传递单元的构造的框图;
图5是示出当从上侧观看时沿在图1中示出的平面D截取的在图1中示出的图像形
成设备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当从前侧观看时沿在图1中示出的平面B截取的在图1中示出的图像形
成设备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当从后侧观看时沿在图1中示出的平面C截取的在图1中示出的图像形
成设备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8A和图8B示出了在图3中示出的传递单元,图8A是第一透视图,图8B是第二透视
图;
图9是示出沿在图5中示出的IX-IX箭头观看的用于将在图8A和图8B中示出的传递
单元安装到支撑部件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0A和图10B对将在图8A和图8B中示出的传递单元安装到支撑部件的方法进行
说明,图10A是说明将传递单元安装到接合部件的方法的示意图,图10B是说明将接合部件
安装到支撑部件的方法的示意图;以及
图11A和图11B对从支撑部件拆卸在图8A和图8B中示出的传递单元的方法进行说
明,图11A是说明从接合部件拆卸第二螺钉的方法的示意图,图11B是说明从接合部件拆卸
传递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实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示出了图像形成设
备10。图像形成设备10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也是根据本发明的
示例性实施例的驱动传递设备。图像形成设备10包括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图
像形成设备主体20也用作驱动传递设备主体。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在其上表面中具有凹
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的形成有凹部的部分用作输出部分24,用作记录介质的纸张输出
到该输出部分24。
图2示出了当从前侧(图1中的箭头a侧)观看时沿在图1中示出的平面A截取的图像
形成设备10的截面。如图2所示,输出口22形成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中。纸张通过输出口
22输出到输出部分24。
此外,如图2所示,用于将色调剂图像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形成单元100也布置在
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中。图像形成单元100包括:感光鼓102,其用作保持色调剂图像的图像
保持部件;充电装置104,其均匀地对感光鼓102的表面进行充电;潜像形成装置106,其在经
充电装置104均匀地充电的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110,其使用以混合方
式包含有色调剂和载体的显影剂对由潜像形成装置106形成的潜像进行显影;转印装置
112,其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色调剂图像通过显影装置110对潜像的显影而形成在
感光鼓102的表面上;以及清洁装置114,其在转印装置112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后,
清洁残留在感光鼓102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和其它物质。
此外,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140也布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中,定影装置140将
转印到纸张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纸张上。定影装置140包括布置有加热源144的加热辊
142以及将纸张按压在加热辊142上的加压辊146。定影装置140利用加热和加压将色调剂图
像定影在纸张上。
此外,如图2所示,纸张供给装置200布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中。纸张供给装置
200是向图像形成单元100供给纸张的装置。纸张供给装置200包括容纳堆叠的纸张的纸张
容纳部分202以及将容纳在纸张容纳部分202中的纸张送出到传送路径300(将在后文中描
述)的送出辊204。
此外,如图2所示,用于传送纸张的传送路径300布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中。传
送路径300包括常规传送路径302和反转传送路径304。上述送出辊204、配准辊310、上述转
印装置112、上述感光鼓102、上述定影装置140以及输出辊320从常规传送路径302的纸张传
送方向上的上游侧沿常规传送路径302依次布置。同样,例如,两个传送辊330和332从反转
传送路径304的纸张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沿反转传送路径304依次布置。
配准辊310暂时地阻止从纸张供给装置200供给的纸张的前缘部分的移动,并且重
新启动纸张的前缘部分向由感光鼓102和转印装置112形成的转印部分的移动,以满足在感
光鼓102的表面上形成色调剂图像的时间点。
转印装置112通过施加转印偏压将形成在感光鼓102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静电
转印到纸张上。
输出辊320用作旋转部件,输出辊320在用作驱动源的电动机480(将在后文中描
述,见图3、5、6和7)的驱动下旋转。另外,输出辊320将带有由定影装置140所定影的色调剂
图像的纸张经过输出口22输出给输出部分24。另外,在色调剂图像在纸张的第一面上形成
后,如果也要在纸张的第二面上形成色调剂图像,则在纸张的后缘部分附近的部分到达输
出辊320的时间点,输出辊320启动反向旋转,并且输出辊320将纸张自后缘部分送出到反转
传送路径304。
另外,输出辊320包括旋转轴322和辊主体部分324,辊主体部分324固定在旋转轴
322上并随旋转轴322旋转。输出辊320包括,例如,多个辊主体部分324。例如,输出辊320包
括四个辊主体部分324(见图5)。
传送辊330和332将第一面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反转并将纸张朝配准辊310传
送。
图3是示出将驱动传递到输出辊320的传递机构400的构造的框图。如图3所示,传
递机构400包括第一传递机构410、第二传递机构420和传递单元430。驱动经过第一传递机
构410、第二传递机构420和传递单元430从电动机480传递到输出辊320。
对于第一传递机构410和第二传递机构420中的每一个,可以使用例如单个齿轮或
包括多个齿轮的齿轮组。传递单元430用作可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见图1)并且可从
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拆卸的结构体。将在后文中详细描述传递单元430。
图4是示出传递单元430的构造的框图。如图4所示,传递单元430包括第一离合器
442、第二离合器444、正向旋转传递机构446以及反向旋转传递机构448。第一离合器442在
控制器(未示出)的控制下将驱动从第二传递机构420传递到正向旋转传递机构446或者阻
断驱动从而不将驱动传递到正向旋转传递机构446。
正向旋转传递机构446将驱动经过第一离合器442从第二传递机构420传递到输出
辊320,并且通过正向旋转而使输出辊320正转。在这种情况下,假设输出辊320的正向旋转
(正转)是输出辊320沿输出辊320将纸张输出到输出部分24的方向的旋转。对于正向旋转传
递机构446,例如,可以使用例如单个齿轮或包括多个齿轮的齿轮组。
第二离合器444在控制器(未示出)的控制下将驱动从第二传递机构420传递到反
向旋转传递机构448或者阻断驱动从而不将驱动传递到反向旋转传递机构448。
反转传递机构448将经过第二离合器444从第二传递机构420传递来的驱动传递给
输出辊320,并且通过反向旋转而使输出辊320反转。在这种情况下,假设输出辊320的反向
旋转(反转)是输出辊320沿输出辊320将纸张传送给反转传送路径304的方向的旋转。
在如上文所述的构造的传递单元430中,由于控制器(未示出)使得驱动被传递到
第一离合器442和第二离合器444中的一者,从而输出辊320的旋转方向在正向旋转和反向
旋转之间切换。即,第一离合器442和第二离合器444用作切换输出辊320的旋转方向的切换
机构。
如上文所述,传递机构400的将驱动从电动机480传递到输出辊320的部分容纳在
传递单元430中。然而,传递单元430中可容纳整个传递机构400,以代替容纳传递机构400的
上述部分。也就是说,传递单元430仅需要容纳传递机构400的至少一部分。
图5是示出当从上侧(图1中的箭头c侧)观看时沿在图1中示出的平面D截取的图像
形成设备10的截面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包括外盖体部30和主体框架
部50。外盖体部30形成图像形成设备10的外壁。外盖体部30包括前盖体部件32、后盖体部件
36以及位于前盖体部件32与后盖体部件36之间的中央盖体部件34。前盖体部件32、中央盖
体部件34以及后盖体部件36可以例如独立地从主体框架部50拆卸。
主体框架部50布置在外盖体部30所包围的空间中。主体框架部50包括前框架部件
52、后框架部件56以及位于前框架部件52与后框架部件56之间的中央框架部件54。中央框
架部件54用作支撑传递单元430的支撑部件,并支撑传递单元430。更具体地说,传递单元
430经由中间托架部件510安装到中央框架部件54的前表面54F上。
如上文所述,中间托架部件510将传递单元430与中央框架部件54接合,并且用作
接合部件。将在后文中详细描述中间托架部件510。
传递单元430可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并且可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拆卸,即,
传递单元430可安装到中央框架部件54并且可从中央框架部件54拆卸。通过将中央盖体部
件34从主体框架部50拆卸,来将传递单元430经由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中的形成为面向上
方的开口60安装到中央框架部件54以及从中央框架部件54拆卸。图5通过假想线(双点划
线)示出了开口60。如上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允许(能够)形成用于传递单元430的
安装和拆卸的开口60。
将传递单元430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以及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拆卸,例
如,是为了第一离合器442或第二离合器444的修理(对于每个部件,见图4)以及第一离合器
442或第二离合器444的诸如更换等的维护。在修理中,将传递单元430经由开口60从图像形
成设备主体20拆卸,在传递单元430被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拆卸下来时对第一离合器442
等进行修理,并且将具有已修理的第一离合器442等的传递单元430经由开口60重新安装到
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同样,在更换中,将传递单元430经由开口60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
拆卸,并且,例如,将不同于拆卸下来的传递单元430的另一未使用的传递单元430经由开口
60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
另外,如图5所示,上述的第二传递机构420除了安装在传递单元430上之外还安装
在中央框架部件54的前表面54F上。另外,上述第一传递机构410和上述电动机480安装在中
央框架部件54的后表面54R上。此外,基板610、基板612、送气装置614以及其它部件安装在
中央框架部件54的后表面54R上。
如上文所述,各种部件安装在中央框架部件54的后表面54R上,并且后框架部件56
进一步布置在中央框架部件54的后侧(图5中的上侧)。从而,当将传递单元430从图像形成
设备主体20拆卸时,如果从中央框架部件54的后侧实施作业,则在拆卸后盖体部件36后,需
要拆卸后框架部件56并且需要从中央框架部件54拆卸安装在中央框架部件54的后表面54R
上的各种部件等以确保作业空间。
与之对比,当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拆卸传递单元430时,如果通过拆卸中央盖体
部件34来从中央框架部件54的前侧(图5中的下侧)实施作业,则确保了中央框架部件54与
前框架部件52之间的作业空间。另外,如上文所述,通过拆卸中央盖体部件34而形成了开口
60。这允许传递单元430经由开口60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以及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
20拆卸。
图6是示出当从前侧(箭头a侧)观看时沿在图1中示出的平面B截取的图像形成设
备10的截面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当从后侧(箭头b侧)观看时沿在图1中示出的平面C截取的
图像形成设备10的截面的剖视图。如上文所述,传递单元430经由中间托架部件510安装在
中央框架部件54的前表面54F上。如上文所述,第二传递机构420也安装在中央框架部件54
的前表面54F上,并且第一传递机构410和电动机480安装在中央框架部件54的后表面54R
上。
图8A和图8B示出传递单元430和中间托架部件510。如图8A和图8B所示,传递单元
430包括传递单元主体432。传递单元430在内部容纳了上述第一离合器442、正向旋转传递
机构446、第二离合器444以及反向旋转传递机构448(每个部件见图4)。
另外,如图8A和图8B所示,中间托架部件510和传递单元430利用第二螺钉530和
532彼此固定。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螺钉530和532中的每一个用作第二固定工具。可以使用
三个或更多个第二螺钉来固定中间托架部件510和传递单元430,以代替使用两个第二螺钉
固定中间托架部件510和传递单元430。
另外,如图8A和图8B所示,传递单元430包括防止从中间托架部件510和传递单元
430拆卸下来的第二螺钉530和532坠落的坠落防止部分434和436。坠落防止部分434包括布
置在拆卸下的第二螺钉530的沿重力方向的下侧的表面以及位于拆卸下的第二螺钉530的
两侧的两个侧表面。坠落防止部分436包括布置在拆卸下的第二螺钉532的沿重力方向的下
侧的表面以及位于拆卸下的第二螺钉532的两侧的两个侧表面。
另外,图8B示出了第一螺钉520和522安装到中间托架部件510的状态,第一螺钉
520和522将中间托架部件510和中央框架部件54(例如,见图5)彼此固定。在这种情况下,第
一螺钉520和522中的每一个用作第一固定工具。可以使用三个或更多个第一螺钉来固定中
间托架部件510和中央框架部件54,以代替使用两个第一螺钉固定中间托架部件510和中央
框架部件54。
图9示出将传递单元430固定到中央框架部件54的构造。如上文所述,传递单元430
经由中间托架部件510固定在中央框架部件54上。
如图9所示,中间托架部件510中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一螺钉520的第一螺孔540以及
用于安装第一螺钉522的第一螺孔542。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螺孔540和542中的每一个用作
第一安装部分。另外,如图9所示,中间托架部件510中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二螺钉530的第二
螺孔550以及用于安装第二螺钉532的第二螺孔552。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螺孔550和552中的
每一个用作第二安装部分。
如上文所述,使用第一螺钉520和522固定中央框架部件54和中间托架部件510,并
且使用第二螺钉530和532固定中间托架部件510和传递单元430。
另外,如图9所示,第一螺钉520和522从作为中央框架部件54的第一表面的后(图9
中的左侧)表面54R侧安装到第一螺孔540和542中。与之对比,第二螺钉530和532从作为中
央框架部件54的第二表面的前(图9中的右侧)表面54F侧安装到第二螺孔550和552中。
另外,如图9所示,中间托架部件510具有从沿重力方向的下侧支撑传递单元430的
支撑部分560。
另外,如图9所示,第二螺孔550和552为多个第二螺孔并且更具体地为两个第二螺
孔,第二螺孔550和552布置为这样:第二螺孔中距开口60(见图5)的距离越大的第二螺孔,
该第二螺孔距中央框架部件54的距离就越大。即,第二螺孔550和552布置为:第二螺孔552
距开口60的距离比第二螺孔550距开口60的距离大,且第二螺孔552距中央框架部件54的距
离比第二螺孔550距中央框架部件54的距离大。
由于第二螺孔550和552如上文所述布置,因此,与第二螺孔550和552距中央框架
部件54的距离相等的情况以及第二螺孔550距中央框架部件54的距离比第二螺孔552距中
央框架部件54的距离大的情况相比,可以容易地从开口60的外侧识别第二螺孔552,并且可
以容易地将第二螺钉532安装到第二螺孔552。
图10A和图10B对将传递单元430安装到中央框架部件54上的方法进行说明。为了
将传递单元430安装到中央框架部件54上,如图10A所示,首先使用第二螺钉530和532将传
递单元430固定到中间托架部件510上。将传递单元430固定到中间托架部件510上的步骤不
需要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内部实施,而是可以在除了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的内部以外的
位置实施。
然后,使用第一螺钉520和522将固定有传递单元430的中间托架部件510固定到中
央框架部件54上。此时,将第一螺钉520和522从中央框架部件54的后侧(图10B中的左侧)安
装到第一螺孔540和542。
在制造图像形成设备10时将中间托架部件510固定到中央框架部件54上。当将中
间托架部件510固定到中央框架部件54上时,例如基板610(见图5)或其他部件尚未安装到
中央框架部件54的后表面54R上,后框架部件56(见图5)尚未安装,或后盖体部件36尚未安
装。从而,确保了中央框架部件54的后侧的工作空间。
图11A和图11B对从中央框架部件54拆卸传递单元430的方法进行说明。当从中央
框架部件54拆卸传递单元430时,如图11A所示,首先从第二螺孔550拆卸第二螺钉530,并且
从第二螺孔552拆卸第二螺钉532。对第二螺钉530和532实施拆卸,例如,以便更换传递单元
430,并且该拆卸是在图像形成设备10从工厂发货以后实施的。
从而,例如,基板610(见图5)和其它部件已安装到中央框架部件54的后表面54R
上,并且后框架部件56(见图5)也已安装。出于上述原因,不能确保中央框架部件54的后侧
的工作空间。因此,例如通过如下步骤来拆卸第二螺钉530和532:将诸如螺丝刀等工具插入
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并且经由开口60(见图5)从中央框架部件54的前侧(图11A中的右侧)
拆卸第二螺钉530和532。
然后,如图11B所示,从固定在中央框架部件54上的中间托架部件510拆卸传递单
元430,并且经由开口60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20的外侧移除拆卸下的传递单元430。
如上文所述,传递单元430可从作为中央框架部件54的第一表面侧的中央框架部
件54的后侧安装到中央框架部件54上,并且传递单元430可以从作为中央框架部件54的第
二表面侧的中央框架部件54的前侧从中央框架部件54拆卸。
如上文所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应用于驱动传递设备以及诸如复印机、
传真设备或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设备。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
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多
种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本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
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人能够为实现各种实施例理解本发明和各种适合于所构想
的特定应用的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