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塑性丁腈橡胶TPNBR的化学共混法.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5402570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3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69007.X

申请日:

2012.03.14

公开号:

CN103304856A

公开日:

2013.09.1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8L 9/02申请公布日:2013091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L 9/02申请日:20120314|||公开

IPC分类号:

C08L9/02; C08L77/00; C08L23/28; C08L23/16; C08L61/06; C08J3/24

主分类号:

C08L9/02

申请人:

张家港嘉成建设材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贡瑞华

地址:

215636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大新镇年丰南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9

代理人:

孙高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热塑性丁腈橡胶TPNBR的化学共混法:它首次以NBR/PA/CPE/EPDM为并用组分、以PF/CPE为动态共硫化体系、其化学共混反应中包括了“就地”增容、相间交联和动态共硫化,生产中EPDM与PF“就地”生成了EPDM/羟甲基苯酚接枝共聚物EPDM-g-MP、CPE与PA生成PA-g-CPE接枝物,使并用(共混)组分获得良好相容性;PF/CPE组成的硫化体系使NBR/EPDM产生了动态共硫化和相间交联,相间交联使不同极性的NBR/EPDM处于分相而不分离的统一网络结构状态;机械的高剪切又将硫化橡胶粉碎成微细颗粒高度分散于熔融的PA相中,从而制得硫化橡胶为“岛”相,PA为“海”相的TPNBR。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热塑性丁腈橡胶TPNBR的化学共混法:它以NBR/PA/CPE/EPDM为共混组分;以酚醛树脂(PF)为动态共硫化剂,以密炼机/单螺杆挤出造粒机组为主要生产设备,生产中NBR/EPDM在高温混炼下产生了动态共硫化和相间交联,经硫化的橡胶组分又被机械力剪切成微细颗粒,高度分散于PA相中,从而制得TPNBR。

2.   根据权利1,要求保护化学共混法TPNBR的动态共硫化体系,其特征是:以PF为硫化剂以CPE为活性剂,由于PF链段的羟甲基(‑CH2OH)是橡胶NBR和EPDM大分子交联的活性基团,而含氯聚合物CPE是PF的优良活性剂,在高温混炼中,由PF/CPE组成的动态共硫化体系使强极性的NBR与非极性的EPDM产生了动态共硫化(又称同步硫化),还使两种极性不同的橡胶产生了相间交联(又称界面交联),使NBR/EPDM处于分相又不分离的统一网络结构状态,从而使TPNBR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

3.   根据权利1,要求保护化学共混法TPNBR的基本配方,其特征是:在NBR/PA/CPE/EPDM并用组分中,NBR、PA为主组分,决定共混物的耐油性能和基本力学性能;CPE和EPDM为辅组分,能提高共混物耐候、耐臭氧、耐化学药品性、低温柔韧性;CPE还是硫化剂PF的活性剂,PF在混炼中还能与EPDM“就地”增容、产生反应性增容物EPDM‑g‑MP;CPE亦能与PA生成PA‑g‑CPE接枝物,从而增强共混(并用)各组分的相容性。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热塑性丁腈橡胶TPNBR的化学共混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塑性丁腈橡胶(国际统称TPNBR)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尤其是一种以“就地”增容、相间交联和动态共硫化等化学共混反应生产热塑性丁腈橡胶(以下简称TPNBR)的化学共混法。
在全世界热塑性丁腈橡胶TPNBR的生产方法上,本发明首次以丁腈橡胶(以下简称NBR)、聚酰胺(英文名Polyamida又称尼龙:Nylon,以下简称PA)、氯化聚乙烯(以下简称CPE)和三元乙丙橡胶(以下简称EPDM)为共混(并用)组分;以酚醛树脂(以下简称PF)为动态共硫化剂;以一种化学共混法、其化学反应中包括了不同聚合物之间的“就地”增容、相间交联(界面交联)和动态共硫化等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制得的产品不仅具有热固性丁腈橡胶和聚酰胺(PA)树脂卓越的耐油性和力学性能,还具有低能耗、高性能、无三废、应用广、工艺简单、边角余料可回用等优点,并显著提高了传统丁腈橡胶(NBR)的耐热性、耐候性、耐化学药品性、耐臭氧性和低温柔韧性。
TPNBR是热塑性弹性体TPE(Thermo Plastic Elastomer)的一个种类,又称热塑性丁腈弹性体,兼有塑料和橡胶的双重特性,常温下显示橡胶特性,高温下显示塑性流动,能用注射、挤出、模压等工艺去生产各种耐油类橡胶制品,与硫化法(热固性)丁腈胶不同,TPNBR毋须硫化,边角、余料、付次品均能多次重复使用。
在化学共混法TPNBR中,全部化学共混反应是在机械的高温高剪切下完成的,其中PF是动态共硫化剂,CPE是硫化活性剂,以PF/CPE组成的动态硫化体系有最理想的动态共硫化效果,能使不同橡胶组分NBR/EPDM产生同步硫化,形成相间交联;PF还能在熔混中与EPDM“就地”生成反应性增容物(又称相容剂)EPDM‑g‑MP;CPE亦可与PA“就地”生成PA‑g‑CPE接枝物,增强组分的相容性,TPNBR中并用CPE、EPDM还能提高共混物的耐热性、耐臭氧性、耐化学药品性、低温柔韧性和降低成本。
2、目前,公知的世界上所有牌号的热塑性丁腈橡胶TPNBR,包括所有牌号的含有丁腈橡胶(NBR)的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TPE),均不是以NBR/PA/CPE/EPDM为并用(共混)体系、以PF/CPE为动态共硫化体系、采用“就地”增容、动态共硫化与相间交联技术制得的TPNBR,其分散相(橡胶相)也不是具有相间交联(界面交联)的NBR/EPDM。
公知的世界上所有热塑性丁腈橡胶,主要有共混型热塑性丁腈胶/聚氯乙烯(NBR/PVC)弹性体、共混型热塑性丁腈胶/聚丙烯(NBR/PP)弹性体和共混型热塑性丁腈胶/聚酰胺(NBR/PA)弹性体三大类,其中共混型热塑性丁腈胶/聚氯乙烯(NBR/PVC)弹性体有离子交联型、动态硫化型和预交联型,如日本瑞翁(zeon)公司推出的离子交联型NBR/PVC共混物和美国Nippon Zeon公司生产的牌号为ElasterES系列的NBR/PVC弹性体;美国孟山都(Monsanto)公司推出的牌号为Geolast的TPE即是丁腈橡胶/聚丙烯(NBR/PP)的动态硫化共混物,又称热塑性硫化胶(TPV);此外,还有以机械共混法制得的尼龙(PA)与高腈类丁腈胶的共混物,以及采用马来酰亚胺(HVA‑2)等为动态硫化剂制得的NBR/PA动态硫化共混物。
在化学共混法TPNBR中,动态共硫化和相间交联使不同橡胶组分NBR/EPDM处于分相而不分离的统一网络状态,并在机械高剪切下破碎成微细颗粒高度分散于PA树脂相中,形成硫化橡胶的微细颗粒(0.2~1.5μm)为“岛”相(分散相)、聚酰胺(PA)为“海”相(连续相)的“海‑岛”结构,这种结构稳定而牢固,它不同于简单的物理机械共混,机械共混法制得的聚合物共混物相畴(微区)形态不稳,易随组分配比的改变而改变。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性能热塑性丁腈橡胶TPNBR的化学共混法,与硫化法(热固性)丁腈橡胶相比,TPNBR毋须硫化,可用注塑、挤出和模压等工艺生产各种耐油类橡胶制品,具有投资少、能耗低、应用广、无三废、边角余料可回用、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与其他热塑性丁腈橡胶相比,化学共混法TPNBR具有更优良的耐热油性能、力学性能和低温柔韧性;以硬度90A的TPNBR为例,其抗张强度≥20Mpa,扯断伸长率≥320%,浸泡ASTM 2#油(100℃×48h)后,其体积变化为0.87%。TPNBR各组分还可在一个较宽的配比范围内调节,可根据用户或用途的需要添加适量的增塑剂(软化剂)、炭黑、碳酸钙等无机填料来调节硬度、降低成本而不损害其基本性能。
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化学共混法TPNBR采用密炼机和单螺杆挤出造粒机组为主要生产设备,以NBR/PA/CPE/EPDM为并用(共混)组分,其中NBR、PA为主组分,CPE、EPDM为辅组分,PF为动态共硫化剂。
在TPNBR组分中,PA(共聚尼龙)是力学性能良好而熔点较低的工程塑料,与NBR有较好的相容性;CPE与PA、EPDM等组分办有一定相容性,同时CPE还是PF的硫化活性剂,此外由于CPE分子链的饱和性及氯原子的存在,给共混体系提供了良好的耐化学药品性、耐热性能、耐候性、一定的阻燃性;组分中并用适量的EPDM即能提高共混物的耐臭氧性、耐水性和低温柔韧型。
生产时,按配合比先将NBR与PA等加入密炼机内,在160℃~170℃下充分熔混,然而加入EPDM与1/2的PF;熔混3~4min,再加入约1/6左右的CPE(余下的CPE和增塑剂在混炼后期加入),在高温熔混中EPDM首先与PF“就地”生成了反应性增容物:EPDM/羟甲基苯酚接枝共聚物(EPDM‑g‑MP),这种“就地”生成的反应性增容物(又称相容剂)能与PA链段的氨基发生化学反应而增容,起到降低界面能、促进相分散、稳定形态结构的作用,从而使非极性的EPDM与强极性的NBR、PA获得良好的相容性;由于强剪切与温度作用,CPE还可与PA“就地”生成PA‑g‑CPE接枝物,使组分间的相容性得到进一步增强;此外由于PF链端的羟甲基(‑CH2OH)是橡胶大分子发生硫化(交联)反应的活性基团,它对NBR、EPDM等橡胶有较好的共硫化性,在活性剂CPE作用下,NBR与EPDM在混炼中发生了动态共硫化;同时因NBR/EPDM存在交联活性点,两相界面处还产生了相间交联(又称界面交联),这种相间交联本质上与“就地”增容和动态共硫化一样都是在不同聚合物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相间交联使NBR/EPDM界面产生了化学键,使不同高聚物分子间形成交联,解决了极性NBR与非极性EPDM虽然共硫化(同步硫化)但两相之间力学性能差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NBR/EPDM的相容性,使NBR/EPDM处于分相而不分离的统一网络结构状态;同时酚醛树脂(PF)自身也形成了高次网络构造。
生产中,机械的高温高剪切又不断将硫化橡胶的交联网络粉碎成微细(0.2~1.5μm)颗粒(网络碎片),高度分散于熔融的PA树脂相中,形成硫化橡胶的微细颗粒为“岛”相(分散相)、PA为“海相”(连续相)牢固而稳定的“海‑岛”结构,从而得到制成品——化学共混法TPNBR。
化学共混法TPNBR的基本配方如下:
原辅料名称          重量份(配合比范围)
a、丁腈橡胶(NBR)    46(44~50)
b、聚酰胺(PA、共聚尼龙)     33(30~38)
c、氯化聚乙烯(CPE)          6(5~8)
d、三元乙丙胶(EPDM)         8(5~8)
e、酚醛树脂(PF,SP‑1045)    2(1~2)
f、抗氧剂(1010)             0.4(0.4~0.5)
g、防老剂(RD)               0.6(0.5~0.7)
h、增塑剂(DOP)              等4(4~6)    合计:100
在化学共混法TPNBR中,拉伸强度、耐油性均随PA组分的增大而增大;耐热性、耐臭氧性、低温柔韧性和耐候性随CPE、EPDM组分的增大而增大。
由于采用了上述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制得了一种低能耗、高性能、用途广、产品质量稳定的热塑性丁腈橡胶:TPNBR。
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完整的表明了本发明由原辅料到制成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图2是本发明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在图2所示中:
(1)聚酰胺(PA)连续相——“海”相,赋予TPNBR高温下的塑料特性;
(2)硫化橡胶(NBR/EPDM)分散相——“岛”相,赋予TPNBR常温下橡胶(弹性体)特性,外面是NBR里面是EPDM;
(3)NBR/EPDM界面交联处——赋予NBR/EPDM两相处于分相而不分离的统一网络结构状态。

一种热塑性丁腈橡胶TPNBR的化学共混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热塑性丁腈橡胶TPNBR的化学共混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热塑性丁腈橡胶TPNBR的化学共混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热塑性丁腈橡胶TPNBR的化学共混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热塑性丁腈橡胶TPNBR的化学共混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0485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9.18 CN 103304856 A *CN103304856A* (21)申请号 201210069007.X (22)申请日 2012.03.14 C08L 9/02(2006.01) C08L 77/00(2006.01) C08L 23/28(2006.01) C08L 23/16(2006.01) C08L 61/06(2006.01) C08J 3/24(2006.01) (71)申请人 张家港嘉成建设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 215636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大新镇 年丰南 (72)发明人 贡瑞华 (7。

2、4)专利代理机构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32209 代理人 孙高 (54) 发明名称 一种热塑性丁腈橡胶 TPNBR 的化学共混法 (57) 摘要 一种热塑性丁腈橡胶 TPNBR 的化学共混法 : 它首次以 NBR/PA/CPE/EPDM 为并用组分、 以 PF/ CPE 为动态共硫化体系、 其化学共混反应中包括 了 “就地” 增容、 相间交联和动态共硫化, 生产中 EPDM 与 PF“就地” 生成了 EPDM/ 羟甲基苯酚接枝 共聚物 EPDM-g-MP、 CPE 与 PA 生成 PA-g-CPE 接枝 物, 使并用 ( 共混 ) 组分获得良好相容性 ; PF/CPE 组。

3、成的硫化体系使 NBR/EPDM 产生了动态共硫化 和相间交联, 相间交联使不同极性的 NBR/EPDM 处 于分相而不分离的统一网络结构状态 ; 机械的高 剪切又将硫化橡胶粉碎成微细颗粒高度分散于熔 融的 PA 相中, 从而制得硫化橡胶为 “岛” 相, PA 为 “海” 相的 TPNBR。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04856 A CN 103304856 A *CN103304856A* 1/1 页 2 1. 一。

4、种热塑性丁腈橡胶 TPNBR 的化学共混法 : 它以 NBR/PA/CPE/EPDM 为共混组分 ; 以 酚醛树脂 (PF) 为动态共硫化剂, 以密炼机 / 单螺杆挤出造粒机组为主要生产设备, 生产中 NBR/EPDM 在高温混炼下产生了动态共硫化和相间交联, 经硫化的橡胶组分又被机械力剪切 成微细颗粒, 高度分散于 PA 相中, 从而制得 TPNBR。 2.根据权利1, 要求保护化学共混法TPNBR的动态共硫化体系, 其特征是 : 以PF为硫化 剂以 CPE 为活性剂, 由于 PF 链段的羟甲基 (-CH2OH) 是橡胶 NBR 和 EPDM 大分子交联的活性 基团, 而含氯聚合物 CPE 。

5、是 PF 的优良活性剂, 在高温混炼中, 由 PF/CPE 组成的动态共硫化 体系使强极性的 NBR 与非极性的 EPDM 产生了动态共硫化 ( 又称同步硫化 ), 还使两种极性 不同的橡胶产生了相间交联 ( 又称界面交联 ), 使 NBR/EPDM 处于分相又不分离的统一网络 结构状态, 从而使 TPNBR 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 3. 根据权利 1, 要求保护化学共混法 TPNBR 的基本配方, 其特征是 : 在 NBR/PA/CPE/ EPDM 并用组分中, NBR、 PA 为主组分, 决定共混物的耐油性能和基本力学性能 ; CPE 和 EPDM 为辅组分, 能提高共混物耐候、 耐臭氧、 。

6、耐化学药品性、 低温柔韧性 ; CPE 还是硫化剂 PF 的活 性剂, PF 在混炼中还能与 EPDM“就地” 增容、 产生反应性增容物 EPDM-g-MP ; CPE 亦能与 PA 生成 PA-g-CPE 接枝物, 从而增强共混 ( 并用 ) 各组分的相容性。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04856 A 2 1/3 页 3 一种热塑性丁腈橡胶 TPNBR 的化学共混法 0001 1、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塑性丁腈橡胶(国际统称TPNBR)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 尤 其是一种以 “就地” 增容、 相间交联和动态共硫化等化学共混反应生产热塑性丁腈橡胶 ( 以 下简称 TPNBR) 的化学共混法。

7、。 0002 在全世界热塑性丁腈橡胶 TPNBR 的生产方法上, 本发明首次以丁腈橡胶 ( 以下简 称NBR)、 聚酰胺(英文名Polyamida又称尼龙 : Nylon, 以下简称PA)、 氯化聚乙烯(以下简称 CPE) 和三元乙丙橡胶 ( 以下简称 EPDM) 为共混 ( 并用 ) 组分 ; 以酚醛树脂 ( 以下简称 PF) 为动态共硫化剂 ; 以一种化学共混法、 其化学反应中包括了不同聚合物之间的 “就地” 增容、 相间交联 ( 界面交联 ) 和动态共硫化等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 制得的产品不仅具有热固性 丁腈橡胶和聚酰胺 (PA) 树脂卓越的耐油性和力学性能, 还具有低能耗、 高性能、 。

8、无三废、 应 用广、 工艺简单、 边角余料可回用等优点, 并显著提高了传统丁腈橡胶 (NBR) 的耐热性、 耐 候性、 耐化学药品性、 耐臭氧性和低温柔韧性。 0003 TPNBR 是热塑性弹性体 TPE(Thermo Plastic Elastomer) 的一个种类, 又称热塑 性丁腈弹性体, 兼有塑料和橡胶的双重特性, 常温下显示橡胶特性, 高温下显示塑性流动, 能用注射、 挤出、 模压等工艺去生产各种耐油类橡胶制品, 与硫化法(热固性)丁腈胶不同, TPNBR 毋须硫化, 边角、 余料、 付次品均能多次重复使用。 0004 在化学共混法 TPNBR 中, 全部化学共混反应是在机械的高温高。

9、剪切下完成的, 其 中 PF 是动态共硫化剂, CPE 是硫化活性剂, 以 PF/CPE 组成的动态硫化体系有最理想的动态 共硫化效果, 能使不同橡胶组分 NBR/EPDM 产生同步硫化, 形成相间交联 ; PF 还能在熔混中 与 EPDM“就地” 生成反应性增容物 ( 又称相容剂 )EPDM-g-MP ; CPE 亦可与 PA“就地” 生成 PA-g-CPE接枝物, 增强组分的相容性, TPNBR中并用CPE、 EPDM还能提高共混物的耐热性、 耐 臭氧性、 耐化学药品性、 低温柔韧性和降低成本。 0005 2、 目前, 公知的世界上所有牌号的热塑性丁腈橡胶 TPNBR, 包括所有牌号的含有。

10、丁 腈橡胶 (NBR) 的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 (TPE), 均不是以 NBR/PA/CPE/EPDM 为并用 ( 共混 ) 体系、 以 PF/CPE 为动态共硫化体系、 采用 “就地” 增容、 动态共硫化与相间交联技术制得的 TPNBR, 其分散相 ( 橡胶相 ) 也不是具有相间交联 ( 界面交联 ) 的 NBR/EPDM。 0006 公知的世界上所有热塑性丁腈橡胶, 主要有共混型热塑性丁腈胶 / 聚氯乙烯 (NBR/PVC) 弹性体、 共混型热塑性丁腈胶 / 聚丙烯 (NBR/PP) 弹性体和共混型热塑性丁腈胶 / 聚酰胺 (NBR/PA) 弹性体三大类, 其中共混型热塑性丁腈胶 / 聚氯乙。

11、烯 (NBR/PVC) 弹性体 有离子交联型、 动态硫化型和预交联型, 如日本瑞翁 (zeon) 公司推出的离子交联型 NBR/ PVC 共混物和美国 Nippon Zeon 公司生产的牌号为 ElasterES 系列的 NBR/PVC 弹性体 ; 美 国孟山都 (Monsanto) 公司推出的牌号为 Geolast 的 TPE 即是丁腈橡胶 / 聚丙烯 (NBR/PP) 的动态硫化共混物, 又称热塑性硫化胶 (TPV) ; 此外, 还有以机械共混法制得的尼龙 (PA) 与 高腈类丁腈胶的共混物, 以及采用马来酰亚胺(HVA-2)等为动态硫化剂制得的NBR/PA动态 硫化共混物。 0007 在。

12、化学共混法TPNBR中, 动态共硫化和相间交联使不同橡胶组分NBR/EPDM处于分 相而不分离的统一网络状态, 并在机械高剪切下破碎成微细颗粒高度分散于 PA 树脂相中, 说 明 书 CN 103304856 A 3 2/3 页 4 形成硫化橡胶的微细颗粒 (0.2 1.5m) 为 “岛” 相 ( 分散相 )、 聚酰胺 (PA) 为 “海” 相 ( 连续相 ) 的 “海 - 岛” 结构, 这种结构稳定而牢固, 它不同于简单的物理机械共混, 机械共 混法制得的聚合物共混物相畴 ( 微区 ) 形态不稳, 易随组分配比的改变而改变。 0008 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性能热塑性丁腈橡胶 TPN。

13、BR 的化学共混法, 与硫化 法 ( 热固性 ) 丁腈橡胶相比, TPNBR 毋须硫化, 可用注塑、 挤出和模压等工艺生产各种耐油 类橡胶制品, 具有投资少、 能耗低、 应用广、 无三废、 边角余料可回用、 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 与其他热塑性丁腈橡胶相比, 化学共混法 TPNBR 具有更优良的耐热油性能、 力学性能和低 温柔韧性 ; 以硬度 90A 的 TPNBR 为例, 其抗张强度 20Mpa, 扯断伸长率 320, 浸泡 ASTM 2# 油 (100 48h) 后, 其体积变化为 0.87。TPNBR 各组分还可在一个较宽的配比范围 内调节, 可根据用户或用途的需要添加适量的增塑剂 ( 软。

14、化剂 )、 炭黑、 碳酸钙等无机填料 来调节硬度、 降低成本而不损害其基本性能。 0009 4、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 0010 化学共混法 TPNBR 采用密炼机和单螺杆挤出造粒机组为主要生产设备, 以 NBR/ PA/CPE/EPDM 为并用 ( 共混 ) 组分, 其中 NBR、 PA 为主组分, CPE、 EPDM 为辅组分, PF 为动态 共硫化剂。 0011 在 TPNBR 组分中, PA( 共聚尼龙 ) 是力学性能良好而熔点较低的工程塑料, 与 NBR 有较好的相容性 ; CPE 与 PA、 EPDM 等组分办有一定相容性, 同时 CPE 还是 PF 的硫化活性剂, 此外由于 C。

15、PE 分子链的饱和性及氯原子的存在, 给共混体系提供了良好的耐化学药品性、 耐热性能、 耐候性、 一定的阻燃性 ; 组分中并用适量的 EPDM 即能提高共混物的耐臭氧性、 耐 水性和低温柔韧型。 0012 生产时, 按配合比先将 NBR 与 PA 等加入密炼机内, 在 160 170下充分熔混, 然而加入 EPDM 与 1/2 的 PF ; 熔混 3 4min, 再加入约 1/6 左右的 CPE( 余下的 CPE 和增塑 剂在混炼后期加入 ), 在高温熔混中 EPDM 首先与 PF“就地” 生成了反应性增容物 : EPDM/ 羟 甲基苯酚接枝共聚物 (EPDM-g-MP), 这种 “就地” 生。

16、成的反应性增容物 ( 又称相容剂 ) 能与 PA 链段的氨基发生化学反应而增容, 起到降低界面能、 促进相分散、 稳定形态结构的作用, 从而使非极性的 EPDM 与强极性的 NBR、 PA 获得良好的相容性 ; 由于强剪切与温度作用, CPE 还可与 PA“就地” 生成 PA-g-CPE 接枝物, 使组分间的相容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 此外由于 PF 链端的羟甲基(-CH2OH)是橡胶大分子发生硫化(交联)反应的活性基团, 它对NBR、 EPDM等 橡胶有较好的共硫化性, 在活性剂 CPE 作用下, NBR 与 EPDM 在混炼中发生了动态共硫化 ; 同 时因NBR/EPDM存在交联活性点, 两。

17、相界面处还产生了相间交联(又称界面交联), 这种相间 交联本质上与 “就地” 增容和动态共硫化一样都是在不同聚合物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 相间 交联使 NBR/EPDM 界面产生了化学键, 使不同高聚物分子间形成交联, 解决了极性 NBR 与非 极性EPDM虽然共硫化(同步硫化)但两相之间力学性能差的问题, 进一步提高了NBR/EPDM 的相容性, 使NBR/EPDM处于分相而不分离的统一网络结构状态 ; 同时酚醛树脂(PF)自身也 形成了高次网络构造。 0013 生产中, 机械的高温高剪切又不断将硫化橡胶的交联网络粉碎成微细 (0.2 1.5m) 颗粒 ( 网络碎片 ), 高度分散于熔融的 P。

18、A 树脂相中, 形成硫化橡胶的微细颗粒为 “岛” 相 ( 分散相 )、 PA 为 “海相” ( 连续相 ) 牢固而稳定的 “海 - 岛” 结构, 从而得到制成 品化学共混法 TPNBR。 说 明 书 CN 103304856 A 4 3/3 页 5 0014 化学共混法 TPNBR 的基本配方如下 : 0015 原辅料名称 重量份 ( 配合比范围 ) 0016 a、 丁腈橡胶 (NBR) 46(44 50) 0017 b、 聚酰胺 (PA、 共聚尼龙 ) 33(30 38) 0018 c、 氯化聚乙烯 (CPE) 6(5 8) 0019 d、 三元乙丙胶 (EPDM) 8(5 8) 0020 。

19、e、 酚醛树脂 (PF, SP-1045) 2(1 2) 0021 f、 抗氧剂 (1010) 0.4(0.4 0.5) 0022 g、 防老剂 (RD) 0.6(0.5 0.7) 0023 h、 增塑剂 (DOP) 等 4(4 6) 合计 : 100 0024 在化学共混法 TPNBR 中, 拉伸强度、 耐油性均随 PA 组分的增大而增大 ; 耐热性、 耐 臭氧性、 低温柔韧性和耐候性随 CPE、 EPDM 组分的增大而增大。 0025 由于采用了上述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 制得了一种低能耗、 高性能、 用途广、 产品 质量稳定的热塑性丁腈橡胶 : TPNBR。 0026 5、 下面结合附图对。

20、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 0027 附图中 : 图 1 是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完整的表明了本发明由原辅料到制成 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 0028 图 2 是本发明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0029 在图 2 所示中 : 0030 (1) 聚酰胺 (PA) 连续相“海” 相, 赋予 TPNBR 高温下的塑料特性 ; 0031 (2) 硫化橡胶 (NBR/EPDM) 分散相“岛” 相, 赋予 TPNBR 常温下橡胶 ( 弹性体 ) 特性, 外面是 NBR 里面是 EPDM ; 0032 (3)NBR/EPDM 界面交联处赋予 NBR/EPDM 两相处于分相而不分离的统一网络 结构状态。 说 明 书 CN 103304856 A 5 1/1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04856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