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膏.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60663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9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74419.9

申请日:

2014.04.21

公开号:

CN104107268A

公开日:

2014.10.2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6/815申请公布日:2014102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15申请日:20140421|||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15; A61K9/06; A61P17/02; A61K35/32(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15

申请人:

刘伟红

发明人:

刘伟红; 隋秋红

地址:

264400 山东省文登市米山东路3号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膏,其原料药物的重量比为:白芷、柴胡、地骨皮各30g,黄鼠狼骨灰10g。本发明配伍合理,易制备,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疗效好,疗程短,对治疗褥疮有显著功效,治愈率达92%。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膏,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白芷、柴胡、地骨皮各30g,黄鼠狼骨灰10g。

说明书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膏。
背景技术
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不能得到所需营养物质而失去正常的功能,形成血液阻塞的坏死状态。褥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多发于瘫痪和昏迷患者,好发于骶尾部、髋部、足跟部、肩胛部。一旦发生,不但给患者增加痛苦,加重病情,甚至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2005-2012年在褥疮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自制的褥疮膏,治疗褥疮患者13例,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好,见效快,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的治疗褥疮的中药膏。
本发明所采取的方案是: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膏,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的原料制成:白芷、柴胡、地骨皮各30g,黄鼠狼骨灰10g。将4种药物混合研细粉过筛,再用医用凡士林调成稀糊装入容器高压灭菌备用。
本发明中白芷具有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的功效;柴胡具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地骨皮具有凉血退蒸,清肺降火之功;黄鼠狼骨灰具有消肿解毒、止血生肌之功。四者合用药效增强,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止血生肌的功效。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药物是由中药配制而成,无毒副作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止血生肌的功效。该方制作简单,无毒副作用,疗效快,治愈率高,是治疗褥疮的特效良药,经临床病例验证治愈率92%。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取白芷、柴胡、地骨皮各30g,黄鼠狼骨灰10g。将4种药物混合研细粉过筛,再用医用凡士林调成稀糊状膏装入容器高压灭菌备用。对II、III期褥疮有水泡者,在无菌条件下抽出疱内渗出液;对局部感染严重,坏死组织较多的创面,先对创面搔刮、修正、清除腐烂坏死组织。然后用双氧水清洗创面,再用无菌棉签将药膏均匀抹于创面,厚度约1mm,用无菌纱布固定,每天换药2-3次,直至愈合。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膏的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0-40岁3例,40-60岁10例;褥疮的形成时间:短则数日至数月,长则数年;褥疮分期:II期褥疮9例,III期褥疮4例。
二、疗效标准:按国家中药管理局发布的中药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判断:(1)治愈:创面结痂;(2)有效:创面缩小,肉芽新鲜;(3)无效:创面未愈合。
三、治疗结果13例中,3-6天治愈8例,7-15天治愈4例,有效1例。治愈率92%,有效率8%。通过对这13例褥疮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不难看出应用本药方不仅疗效确切,而且疗程短;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经济实惠。
四、典型病例
1、患者,女,22岁,2005年6月,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2年后因骶尾部发生褥疮收住入院。创面约7cm×12cm,深度达骨面,呈黑色,有臭味,并有脓性分泌物,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清洗创面,用无菌凡士林纱布及敷料包扎,用烧伤湿润膏换药,均无明显效果,改用本药膏治疗,创面迅速干燥,渗出减少,肉芽组织红润新鲜,10天痊愈出院。
2、患者,男,59岁,因脑溢血5年伴周身多处受压部位皮肤溃烂流脓入院。体检可见双肘关节背侧、两肩胛骨、骶尾部均有皮肤溃烂,小者2cm×2cm,大者5cm×8cm,在其溃烂处见脓液,骶部深度约1cm。诊断:脑溢血伴III期褥疮。治疗方法:除常规处理和清除脓液外,增加了本药膏的换药次数,每日3次,连续换药三天后,创面红润,脓液及渗出液减少,创面未扩大。继续治疗一周后, 创面新鲜,呈凹陷状,新生肉芽组织已覆盖骨面,周围无红肿,无脓汁。创面逐渐缩小,向中心愈合。用药15天基本治愈。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膏.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07268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2CN104107268A21申请号201410174419922申请日20140421A61K36/815200601A61K9/06200601A61P17/02200601A61K35/3220060171申请人刘伟红地址264400山东省文登市米山东路3号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72发明人刘伟红隋秋红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膏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膏,其原料药物的重量比为白芷、柴胡、地骨皮各30G,黄鼠狼骨灰10G。本发明配伍合理,易制备,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疗效好,疗程短,对治疗褥疮有显著功效,治愈率达。

2、92。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07268ACN104107268A1/1页21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膏,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白芷、柴胡、地骨皮各30G,黄鼠狼骨灰10G。权利要求书CN104107268A1/2页3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膏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膏。背景技术0002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不能得到所需营养物质而失去正常的功能,形成血液阻塞的坏死状态。褥疮是临。

3、床常见的并发症,多发于瘫痪和昏迷患者,好发于骶尾部、髋部、足跟部、肩胛部。一旦发生,不但给患者增加痛苦,加重病情,甚至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20052012年在褥疮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自制的褥疮膏,治疗褥疮患者13例,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好,见效快,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的治疗褥疮的中药膏。0004本发明所采取的方案是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膏,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的原料制成白芷、柴胡、地骨皮各30G,黄鼠狼骨灰10G。将4种药物混合研细粉过筛,再用医用凡士林调成稀糊装入容器高压灭菌备用。0005本发明中白芷具有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的功效;柴胡。

4、具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地骨皮具有凉血退蒸,清肺降火之功;黄鼠狼骨灰具有消肿解毒、止血生肌之功。四者合用药效增强,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止血生肌的功效。0006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药物是由中药配制而成,无毒副作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止血生肌的功效。该方制作简单,无毒副作用,疗效快,治愈率高,是治疗褥疮的特效良药,经临床病例验证治愈率92。0007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具体实施方式0008实施例取白芷、柴胡、地骨皮各30G,黄鼠狼骨灰10G。将4种药物混合研细粉过筛,再用医用凡士林调成稀糊状膏装入容器高压灭菌备用。对II、III期褥疮有水泡者,在无菌条件下。

5、抽出疱内渗出液;对局部感染严重,坏死组织较多的创面,先对创面搔刮、修正、清除腐烂坏死组织。然后用双氧水清洗创面,再用无菌棉签将药膏均匀抹于创面,厚度约1MM,用无菌纱布固定,每天换药23次,直至愈合。0009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膏的临床疗效总结0010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040岁3例,4060岁10例;褥疮的形成时间短则数日至数月,长则数年;褥疮分期II期褥疮9例,III期褥疮4例。0011二、疗效标准按国家中药管理局发布的中药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判断1治愈创面结痂;2有效创面缩小,肉芽新鲜;3无效创面未愈合。说明书CN104107268A2/2页40012三、治疗结果。

6、13例中,36天治愈8例,715天治愈4例,有效1例。治愈率92,有效率8。通过对这13例褥疮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不难看出应用本药方不仅疗效确切,而且疗程短;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经济实惠。0013四、典型病例00141、患者,女,22岁,2005年6月,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2年后因骶尾部发生褥疮收住入院。创面约7CM12CM,深度达骨面,呈黑色,有臭味,并有脓性分泌物,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清洗创面,用无菌凡士林纱布及敷料包扎,用烧伤湿润膏换药,均无明显效果,改用本药膏治疗,创面迅速干燥,渗出减少,肉芽组织红润新鲜,10天痊愈出院。00152、患者,男,59岁,因脑溢血5年伴周身多处受压部位皮肤溃烂流脓入院。体检可见双肘关节背侧、两肩胛骨、骶尾部均有皮肤溃烂,小者2CM2CM,大者5CM8CM,在其溃烂处见脓液,骶部深度约1CM。诊断脑溢血伴III期褥疮。治疗方法除常规处理和清除脓液外,增加了本药膏的换药次数,每日3次,连续换药三天后,创面红润,脓液及渗出液减少,创面未扩大。继续治疗一周后,创面新鲜,呈凹陷状,新生肉芽组织已覆盖骨面,周围无红肿,无脓汁。创面逐渐缩小,向中心愈合。用药15天基本治愈。说明书CN10410726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