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多孔氧化铝薄膜透明导电玻璃复合基底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578056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0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30837.7

申请日:

2010.07.20

公开号:

CN101899644A

公开日:

2010.12.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23C 14/35公开日:2010120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23C 14/35申请日:20100720|||公开

IPC分类号:

C23C14/35; C23C14/18; C23C14/58; C25D11/04; C25D11/24

主分类号:

C23C14/35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人:

姜传海; 任鑫; 李东栋

地址: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代理人:

王锡麟;王桂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导电材料技术领域的有序多孔氧化铝薄膜及其透明导电玻璃复合基底的制备方法,通过磁控溅射法在透明导电玻璃上分别沉积钛层、钨层和铝层,然后对溅射得到的铝层进行退火热处理和阳极氧化处理,得到多孔阳极氧化铝膜,最后对多孔阳极氧化铝膜进行扩孔与氧化阻挡层的去除,制备得到有序多孔氧化铝薄膜。本发明实现了溅射后铝层的应力消除,增强了铝层、钨层、钛层与透明导电玻璃基底之间的结合力,从而避免了铝阳极氧化时的鼓泡、脱落现象,在透明导电玻璃上制备出高度有序的多孔氧化铝薄膜,且孔径在40-80nm范围内精确可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有序多孔氧化铝薄膜及其透明导电玻璃复合基底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通 过磁控溅射法在透明导电玻璃上分别沉积钛层、 钨层和铝层, 然后对溅射得到的铝层进行 退火热处理和阳极氧化处理, 得到多孔阳极氧化铝膜, 最后对多孔阳极氧化铝膜进行扩孔 与氧化阻挡层的去除, 制备得到有序多孔氧化铝薄膜。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的磁控溅射法具体是指 : 在透明导电玻 璃上依次采用以下参数进行溅射沉积 : 1) 在室温下以 15.0±0.2W 的功率沉积靶材纯度为 99.5%的钛, 沉积过程中等离子气 体为 Ar, 压强为
3: 00±0.05Pa, 得到位于最底部的钛层 ; 2) 在室温下以 30.0±0.2W 的功率在钛层上沉积靶材纯度为 99.5%的钨, 沉积过程中 等离子气体为 Ar, 压强为 2.40±0.05Pa, 得到位于中间的钨层 ; 3) 在室温下以 20.0±0.2W 的功率在钨层上沉积靶材纯度为 99.999%的铝, 沉积过程 中等离子气体为 Ar, 压强为 0.50±0.05Pa, 得到位于最顶部的铝层。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的退火热处理是指 : 以 1℃ / 分钟的加 热速度, 加热到 300-400℃, 保温退火 6 小时, 然后以 1℃ / 分钟速度冷却至室温。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的保温退火可消除溅射时残余在溅射 层中的内应力, 增强各溅射层之间的原子扩散, 从而增进溅射层之间及溅射层与导电玻璃 基底的结合力。 5. 根 据 权 利 要 求 1 所 述 的 方 法, 其 特 征 是, 所述的阳极氧化处理是指: 用 TM Crystalbond 509 粘合剂均匀涂抹在透明导电玻璃及铝层四周, 然后置于浓度为 0.3M 的匀 速搅拌的草酸溶液中, 采用 40V 恒压加载于阳极, 阴极采用与透明导电玻璃面积同样大小 的铂箔平行放置并在室温中氧化 5-10 分钟, 其中 : 当氧化腐蚀反应到铝层底部时电流明显 降低, 此时即可手工停止氧化。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的扩孔与氧化阻挡层的去除是指 : 将多 孔阳极氧化铝膜浸入浓度为 5wt%的磷酸溶液中, 在室温下放置 30-60 分钟。
5: 0±0.2W 的功率沉积靶材纯度为 99.5%的钛, 沉积过程中等离子气 体为 Ar, 压强为 3.00±0.05Pa, 得到位于最底部的钛层 ; 2) 在室温下以 30.0±0.2W 的功率在钛层上沉积靶材纯度为 99.5%的钨, 沉积过程中 等离子气体为 Ar, 压强为 2.40±0.05Pa, 得到位于中间的钨层 ; 3) 在室温下以 20.0±0.2W 的功率在钨层上沉积靶材纯度为 99.999%的铝, 沉积过程 中等离子气体为 Ar, 压强为 0.50±0.05Pa, 得到位于最顶部的铝层。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的退火热处理是指 : 以 1℃ / 分钟的加 热速度, 加热到 300-400℃, 保温退火 6 小时, 然后以 1℃ / 分钟速度冷却至室温。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的保温退火可消除溅射时残余在溅射 层中的内应力, 增强各溅射层之间的原子扩散, 从而增进溅射层之间及溅射层与导电玻璃 基底的结合力。 5. 根 据 权 利 要 求 1 所 述 的 方 法, 其 特 征 是, 所述的阳极氧化处理是指: 用 TM Crystalbond 509 粘合剂均匀涂抹在透明导电玻璃及铝层四周, 然后置于浓度为 0.3M 的匀 速搅拌的草酸溶液中, 采用 40V 恒压加载于阳极, 阴极采用与透明导电玻璃面积同样大小 的铂箔平行放置并在室温中氧化 5-10 分钟, 其中 : 当氧化腐蚀反应到铝层底部时电流明显 降低, 此时即可手工停止氧化。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的扩孔与氧化阻挡层的去除是指 : 将多 孔阳极氧化铝膜浸入浓度为 5wt%的磷酸溶液中, 在室温下放置 30-60 分钟。

说明书


有序多孔氧化铝薄膜 - 透明导电玻璃复合基底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导电材料技术领域的方法, 具体是一种有序多孔氧化铝薄 膜 - 透明导电玻璃复合基底的制备方法。背景技术
     在透明导电玻璃上制备大规模有序纳米棒 ( 管 ) 阵列在纳米光催化器件、 光伏器 件方面都引起极大的关注。大规模垂直有序的纳米阵列相对于平面膜来说, 有着更大的比 表面积, 所以会产生更高的光催化效率或光电转换效率。 并且, 纳米有序结构可以为后序加 入的柔性材料起到固定作用, 提高了柔性材料的加载量, 可以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 然而目 前如何在透明导电玻璃上有效制备大规模有序纳米棒 ( 管 ) 阵列仍缺少一种普适性方法。
     经 对 现 有 技 术 文 献 的 检 索 发 现, Kevin P.Musselman 等 人 在 《Advanced Materials》 (《先进材料》 ) 第 20 卷 (2008 年 )4470-5 页报道了通过磁控溅射在透明导电 玻璃 ITO 上沉积一薄层钛、 钨和较厚 (500nm) 的铝层, 然后通过恒压阳极氧化制备有序多孔 氧化铝薄膜 -ITO 玻璃复合基底的方法。然而, 这种方法对溅射条件要求苛刻, 在溅射过程 中难免产生应力, 且铝膜的厚度不能达到微米级, 否则会因内应力过大而在阳极氧化过程 中铝膜出现破裂, 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提供一种有序多孔氧化铝薄膜 - 透明导电 玻璃复合基底的制备方法, 通过对磁控溅射后的铝层进行退火热处理实现了溅射后铝层的 应力消除, 增强了铝层、 钨层、 钛层与透明导电玻璃基底之间的结合力, 从而避免了铝阳极 氧化时的鼓泡、 脱落现象, 在透明导电玻璃上制备出高度有序的多孔氧化铝薄膜, 且孔径在 40-80nm 范围内精确可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通过磁控溅射法在透明导电玻璃上分 别沉积钛层、 钨层和铝层, 然后对溅射得到的铝层进行退火热处理和阳极氧化处理, 得到多 孔阳极氧化铝膜, 最后对多孔阳极氧化铝膜进行扩孔与氧化阻挡层的去除, 制备得到有序 多孔氧化铝薄膜。
     所述的磁控溅射法具体是指 : 在透明导电玻璃上依次采用以下参数进行溅射沉 积:
     1) 在室温下以 15.0±0.2W 的功率沉积靶材纯度为 99.5%的钛, 沉积过程中等离 子气体为 Ar, 压强为 3.00±0.05Pa, 得到位于最底部的钛层 ;
     2) 在室温下以 30.0±0.2W 的功率在钛层上沉积靶材纯度为 99.5%的钨, 沉积过 程中等离子气体为 Ar, 压强为 2.40±0.05Pa, 得到位于中间的钨层 ;
     3) 在室温下以 20.0±0.2W 的功率在钨层上沉积靶材纯度为 99.999%的铝, 沉积 过程中等离子气体为 Ar, 压强为 0.500.05Pa, 得到位于最顶部的铝层。
     所述的退火热处理是指 : 以 1℃ / 分钟的加热速度, 加热到 300-400℃, 保温退火 6小时, 然后以 1℃ / 分钟速度冷却至室温。
     所述的保温退火可消除溅射时残余在溅射层中的内应力, 增强各溅射层之间的原 子扩散, 从而增进溅射层之间及溅射层与导电玻璃基底的结合力。
     所述的阳极氧化处理是指 : 用 CrystalbondTM509 粘合剂 (Aremco Products, Inc., Valley Cottage, NY 10989) 均匀涂抹在透明导电玻璃及铝层四周, 然后置于浓度为 0.3M 的匀速搅拌的草酸溶液中, 采用 40V 恒压加载于阳极, 阴极采用与透明导电玻璃面积同样 大小的铂箔平行放置并在室温中氧化 5-10 分钟, 其中 : 当氧化腐蚀反应到铝层底部时电流 明显降低, 此时即可手工停止氧化。
     所述的扩孔与氧化阻挡层的去除是指 : 将多孔阳极氧化铝膜浸入浓度为 5wt%的 磷酸溶液中, 在室温下放置 30-60 分钟。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产物的物理化学特征为 : 复 合 基 底 无 色 透 明, 面积为 1.5cm×1.5cm, 其氧化铝膜不易溶于弱酸碱性溶液。 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的观察, 高度有序 多孔氧化铝的孔直径在 40nm 到 80nm 内可控。孔间距约 90nm, 孔密度约 30 亿 /cm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 本发明对操作环境要求比之前报道的技术手 段更为宽松, 相对以往技术更具可操作性, 可大大降低制备成本。 样品制备重复率相对以往 技术很大提高, 可高效率地制备高度有序的多孔氧化铝薄膜 - 透明导电玻璃复合基底。克 服了之前技术中, 导电玻璃上的氧化铝薄膜的厚度过小的缺陷, 氧化铝薄膜厚度的选择范 围更大, 为制备超大规模纳米器件提供优异的载体。 附图说明
     图 1 为实施例 1 阳极氧化过程电流 - 时间曲线。 图 2 为实施例 1 多孔阳极氧化铝 -ITO 导电玻璃复合基底数码照片。 图 3 为实施例 1 复合基底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侧视照。 图 4 为实施例 1 复合基底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俯视照。 图 5 为实施例 3 复合基底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侧视照。 图 6 为实施例 3 复合基底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俯视照。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 实施, 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 例。
     实施例 1
     在对 ITO 玻璃进行磁控溅射前, 先后在丙酮、 异丙醇中用超声震荡反复清洗, 清洗 完毕后用压缩氮气吹干, 立即载入溅射腔中。 铝层、 钨缓冲层及钛连接层的沉积在直流磁控 溅射系统中进行。
     当把 ITO 基底放入溅射腔中后, 对整个系统进行 8 小时以上的抽真空, 以使系统内 -7 气压达到 10 mbar。 溅射采用的钛、 钨、 铝靶纯度分别为> 99.5%, > 99.5%, 99.999%。 溅 射功率分别为 15W, 30W, 20W ; 溅射腔内氩气压强分别为 3.0Pa, 2.4Pa, 0.5Pa ; 溅射时间分别 为 30 秒, 30 秒, 20 分钟。将溅射好的样品以 1℃ / 分钟的加热速度, 加热到 300℃, 保温 6 小时, 然后以 1℃ / 分钟速度冷却至室温。
     将退火后的样品在 0.3M 的草酸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 电压为 40V, 将退火后的样 品在 0.3M 的草酸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 电压为 40V, 当样品透明时即可停止。氧化过程时 间 - 电流关系线见图 1, 图 1 所示曲线光滑, 无尖锐峰出现, 表明阳极氧化过程平稳进行, 铝 层在氧化过程中未出现破裂现象。然后, 将氧化后的多孔膜浸入 5wt%的磷酸溶液中, 在室 温下放置 30 分钟。图 2 为制备好的多孔阳极氧化铝 -ITO 导电玻璃复合基底数码照片, 复 合基底的尺寸为 1.5cm×1.5cm。图 3 与图 4 分别为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侧视照与俯视照。通 过电镜照片可以看到, 多孔氧化铝膜厚度约 350nm, 孔径平均为 40nm, 孔间距约 90nm, 孔密 2 度约 30 亿 /cm 。
     实施例 2
     在对 FTO 玻璃进行磁控溅射前, 先后在丙酮、 异丙醇中用超声震荡反复清洗, 清洗 完毕后用压缩氮气吹干, 立即载入溅射腔中。 铝层、 钨缓冲层及钛连接层的沉积在直流磁控 溅射系统中进行。
     当把 FTO 基底放入溅射腔中后, 对整个系统进行 8 小时以上的抽真空, 以使系统内 -7 气压达到 10 mbar。 溅射采用的钛、 钨、 铝靶纯度分别为> 99.5%, > 99.5%, 99.999%。 溅 射功率分别为 15W, 30W, 20W ; 溅射腔内氩气压强分别为 3.0Pa, 2.4Pa, 0.5Pa ; 溅射时间分别 为 30 秒, 30 秒, 20 分钟。
     将溅射好的样品以 1℃ / 分钟的加热速度, 加热到 400℃, 保温 6 小时, 然后以 1℃ / 分钟速度冷却至室温。
     将退火后的样品在 0.3M 的草酸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 电压为 40V, 当样品透明时 即可停止。然后, 将氧化后的多孔膜浸入 5wt%的磷酸溶液中, 在室温下放置 30 分钟。扫描 电镜观察多孔阳极氧化铝 -FTO 导电玻璃复合基底微观形貌与实施例 1 中氧化铝膜 -ITO 玻 璃基底形貌基本一致。
     实施例 3
     在对 ITO 玻璃进行磁控溅射前, 先后在丙酮、 异丙醇中用超声震荡反复清洗, 清洗 完毕后用压缩氮气吹干, 立即载入溅射腔中。 铝层、 钨缓冲层及钛连接层的沉积在直流磁控 溅射系统中进行。
     当把 ITO 基底放入溅射腔中后, 对整个系统进行 8 小时以上的抽真空, 以使系统内 -7 气压达到 10 mbar。 溅射采用的钛、 钨、 铝靶纯度分别为> 99.5%, > 99.5%, 99.999%。 溅 射功率分别为 15W, 30W, 20W ; 溅射腔内氩气压强分别为 3.0Pa, 2.4Pa, 0.5Pa ; 溅射时间分别 为 30 秒, 30 秒, 60 分钟。
     将溅射好的样品以 1℃ / 分钟的加热速度, 加热到 350℃, 保温 6 小时, 然后以 1℃ / 分钟速度冷却至室温。
     将退火后的样品在 0.3M 的草酸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 电压为 40V, 当样品透明时 即可停止。然后, 将氧化后的多孔膜浸入 5wt%的磷酸溶液中, 在室温下放置 30 分钟。图 5 与图 6 分别为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侧视照与俯视照。通过电镜照片可以看到, 多孔氧化铝膜 2 厚度约 1000nm, 孔径平均为 80nm, 孔间距约 90nm, 孔密度约 30 亿 /cm 。
     本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本实施例制得的成品进行分析看出, 其平均孔间距为 90nm, 孔密度约 30 亿 /cm2, 孔径大小在 40-80nm 范围内可控, 多孔 氧化铝薄膜厚度在 350-1000nm 范围内可控。对操作环境要求较为宽松, 可以低成本、 高效 率地制备高度有序的多孔氧化铝薄膜 - 透明导电玻璃复合基底, 为制备超大规模纳米器件 提供了优异的载体。

有序多孔氧化铝薄膜透明导电玻璃复合基底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有序多孔氧化铝薄膜透明导电玻璃复合基底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有序多孔氧化铝薄膜透明导电玻璃复合基底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序多孔氧化铝薄膜透明导电玻璃复合基底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序多孔氧化铝薄膜透明导电玻璃复合基底的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导电材料技术领域的有序多孔氧化铝薄膜及其透明导电玻璃复合基底的制备方法,通过磁控溅射法在透明导电玻璃上分别沉积钛层、钨层和铝层,然后对溅射得到的铝层进行退火热处理和阳极氧化处理,得到多孔阳极氧化铝膜,最后对多孔阳极氧化铝膜进行扩孔与氧化阻挡层的去除,制备得到有序多孔氧化铝薄膜。本发明实现了溅射后铝层的应力消除,增强了铝层、钨层、钛层与透明导电玻璃基底之间的结合力,从而避免了铝阳极氧化时的鼓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化学处理;金属材料的扩散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金属材料腐蚀或积垢的一般抑制〔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