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pdf

上传人:zhu****69 文档编号:5777046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7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481282.7

申请日:

2013.10.15

公开号:

CN103499605A

公开日:

2014.01.08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G01N 25/20申请公布日:2014010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1N 25/20申请日:20131015|||公开

IPC分类号:

G01N25/20

主分类号:

G01N25/20

申请人:

太仓市计量测试检定所

发明人:

陈万松; 崔勇

地址: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人民北路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刘燕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含测温元件的机械臂、无线发送与供电模块、温度变送器、伸缩杆、便携式电源、无线接收模块和计算机;所述机械臂安装于伸缩杆的上端;所述温度变送器固定在机械臂上;所述无线发送与供电模块与温度变送器固定在一起;所述便携式电源穿过伸缩杆和无线发送与供电模块、温度变送器连接;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与计算机连接。本系统使管道热损测量更为简便,可进行连续操作,避免每次测量反复贴热电偶的过程,操作简单、安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含测温元件的机械臂(1)、无线发送与供电模块(2)、温度变送器(3)、伸缩杆(4)、便携式电源(5)、无线接收模块(6)和计算机;所述机械臂(1)安装于伸缩杆(4)的上端;所述温度变送器(3)固定在机械臂(1)上;所述无线发送与供电模块(2)与温度变送器(3)固定在一起;所述便携式电源(5)穿过伸缩杆(4)和无线发送与供电模块(2)、温度变送器(3)连接;所述无线接收模块(6)与计算机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1)包括:夹具(11)、臂杆(12)和测温元件;所述夹具(11)位于臂杆(12)的一侧;所述测温元件位于夹具(11)内侧。

说明书

说明书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测量管道热损的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在许多工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蒸汽或物料等输热管道的热损值,不仅是综合反映输热管道热设计、保温材料、施工工艺等总体水平的关键参数, 而且是评估待改造管道或新建管道保温节能状况的主要依据。管道热损值还影响由蒸汽加热的化工反应装置的工艺温度,从而对反应物的效率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输热管道热损进行现场测试方法的工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价值。
目前国内测量管道热损的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测量时必须将测温元件贴在管道表面,测出供热管道表面温度,以及测量当地风速、环境温度等数据,并将数据进行人工计算得出管道截面热流密度,操作复杂繁琐,工作人员的效率很低;另一方面,对于高空等特殊地段管道的测量,操作极不方便,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测量方便,操作简单的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含测温元件的机械臂、无线发送与供电模块、温度变送器、伸缩杆、便携式电源、无线接收模块和计算机;所述机械臂安装于伸缩杆的上端;所述温度变送器固定在机械臂上;所述无线发送与供电模块与温度变送器固定在一起;所述便携式电源穿过伸缩杆和无线发送与供电模块、温度变送器连接;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与计算机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机械臂包括:夹具、臂杆和测温元件;所述夹具位于臂杆的一侧;所述测温元件位于夹具内侧。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1)选定测量管道,根据管道高度调节伸缩杆的长度;启动计算机中的测量软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记录当前风速、环境温度,选择保温材料种类、测量等级等相关信息;
(2)根据管道直径,调整伸缩杆顶部的机械臂上夹具的夹角并卡紧管道,使机械臂上夹具内侧的测温元件紧贴所测管道的壁面,打开便携式电源的开关,测量开始;
(3)测量大约5秒钟,热流密度即能达到稳定状态,所述温度变送器将测量到的管道的温度值通过无线发送与供电模块发出,无线接收模块接收无线发送与供电模块发出的数据,并将该数据送入计算机中的软件中;当软件界面中两条热流密度曲线趋于平稳,此时可以以Excel的形式生成初步测试报告,该管道截面测量完成;
(4)重复步骤3,测量管道上多段截面,保存测量数据,最后汇总分析所测管道的热损情况。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本系统使管道热损测量更为简便,可进行连续操作,避免每次测量反复贴热电偶的过程;
2.对于高空等特殊地段管道,可通过调整伸缩杆长度直接站在地面测量,简单安全;
3.通过数据无线传输,软件实时接收和处理测量数据,及时生成初步测量报告,操作方便;
4.根据管道实际情况及保温材料种类即能计算保温层经济厚度,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含测温元件的机械臂1、无线发送与供电模块2、温度变送器3、伸缩杆4、便携式电源5、无线接收模块6和计算机;所述机械臂1安装于伸缩杆4的上端;所述温度变送器3固定在机械臂1上;所述无线发送与供电模块2与温度变送器3固定在一起;所述便携式电源5穿过伸缩杆4与无线发送与供电模块2、温度变送器3连接;所述无线接收模块6与计算机连接。

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9960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1.08 CN 103499605 A (21)申请号 201310481282.7 (22)申请日 2013.10.15 G01N 25/20(2006.01) (71)申请人 太仓市计量测试检定所 地址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人民北路 3 号 (72)发明人 陈万松 崔勇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32204 代理人 刘燕娇 (54) 发明名称 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 统, 该系统包括 : 含测温元件的机。

2、械臂、 无线发送 与供电模块、 温度变送器、 伸缩杆、 便携式电源、 无 线接收模块和计算机 ; 所述机械臂安装于伸缩杆 的上端 ; 所述温度变送器固定在机械臂上 ; 所述 无线发送与供电模块与温度变送器固定在一起 ; 所述便携式电源穿过伸缩杆和无线发送与供电模 块、 温度变送器连接 ; 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与计算 机连接。 本系统使管道热损测量更为简便, 可进行 连续操作, 避免每次测量反复贴热电偶的过程, 操 作简单、 安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

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99605 A CN 103499605 A 1/1 页 2 1. 一种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 其特征在于 : 该系统包括 : 含测温元件的机械臂 (1) 、 无线发送与供电模块 (2) 、 温度变送器 (3) 、 伸缩杆 (4) 、 便携式电源 (5) 、 无线接收模块 (6) 和计算机 ; 所述机械臂 (1) 安装于伸缩杆 (4) 的上端 ; 所述温度变送器 (3) 固定在机械臂 (1) 上 ; 所述无线发送与供电模块 (2) 与温度变送器 (3) 固定在一起 ; 所述便携式电源 (5) 穿过伸缩杆 (4) 和无线发送与供电模块 (2) 、 温度变。

4、送器 (3) 连接 ; 所述无线接收模块 (6) 与 计算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机械臂 (1) 包 括 : 夹具 (11) 、 臂杆 (12) 和测温元件 ; 所述夹具 (11) 位于臂杆 (12) 的一侧 ; 所述测温元件 位于夹具 (11) 内侧。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499605 A 2 1/2 页 3 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装置, 具体是一种用于测量管道热损的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 量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在许多工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蒸汽或物料等输热管道的热损值, 不仅是综合。

5、反映输 热管道热设计、 保温材料、 施工工艺等总体水平的关键参数 , 而且是评估待改造管道或新 建管道保温节能状况的主要依据。 管道热损值还影响由蒸汽加热的化工反应装置的工艺温 度, 从而对反应物的效率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 对输热管道热损进行现场测试方法的工程研 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价值。 0003 目前国内测量管道热损的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 测量时必须将测温元 件贴在管道表面, 测出供热管道表面温度, 以及测量当地风速、 环境温度等数据, 并将数据 进行人工计算得出管道截面热流密度, 操作复杂繁琐, 工作人员的效率很低 ; 另一方面, 对 于高空等特殊地段管道的测量, 操作极。

6、不方便, 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0004 发明目的 :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测量方便, 操作简 单的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 0005 技术方案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 该系统包括 : 含测温 元件的机械臂、 无线发送与供电模块、 温度变送器、 伸缩杆、 便携式电源、 无线接收模块和计 算机 ; 所述机械臂安装于伸缩杆的上端 ; 所述温度变送器固定在机械臂上 ; 所述无线发送 与供电模块与温度变送器固定在一起 ; 所述便携式电源穿过伸缩杆和无线发送与供电模 块、 温度变送器连接 ; 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与计算机连接。 0006 本发明。

7、中所述机械臂包括 : 夹具、 臂杆和测温元件 ; 所述夹具位于臂杆的一侧 ; 所 述测温元件位于夹具内侧。 0007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 (1) 选定测量管道, 根据管道高度调节伸缩杆的长度 ; 启动计算机中的测量软件, 根据 现场实际情况, 记录当前风速、 环境温度, 选择保温材料种类、 测量等级等相关信息 ; (2) 根据管道直径, 调整伸缩杆顶部的机械臂上夹具的夹角并卡紧管道, 使机械臂上夹 具内侧的测温元件紧贴所测管道的壁面, 打开便携式电源的开关, 测量开始 ; (3) 测量大约 5 秒钟, 热流密度即能达到稳定状态, 所述温度变送器将测量到的管道 的温度值通过无线发送与供电模。

8、块发出, 无线接收模块接收无线发送与供电模块发出的数 据, 并将该数据送入计算机中的软件中 ; 当软件界面中两条热流密度曲线趋于平稳, 此时可 以以 Excel 的形式生成初步测试报告, 该管道截面测量完成 ; (4) 重复步骤 3, 测量管道上多段截面, 保存测量数据, 最后汇总分析所测管道的热损情 况。 说 明 书 CN 103499605 A 3 2/2 页 4 0008 有益效果 : 本发明所述的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 1. 本系统使管道热损测量更为简便, 可进行连续操作, 避免每次测量反复贴热电偶的 过程 ; 2. 对于高空等特殊地段管道, 可通过调整伸缩杆长度直接。

9、站在地面测量, 简单安全 ; 3. 通过数据无线传输, 软件实时接收和处理测量数据, 及时生成初步测量报告, 操作方 便 ; 4. 根据管道实际情况及保温材料种类即能计算保温层经济厚度, 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具体实施方式 :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 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 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 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 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 0011 一种管道热损智能同步测量系统, 该系统包括 : 含测温元件的机械臂 1、 无线发送 与供电模块 2、 温度变送器 3、 伸缩杆 4、 便携式电源 5、 无线接收模块 6 和计算机 ; 所述机械 臂1安装于伸缩杆4的上端 ; 所述温度变送器3固定在机械臂1上 ; 所述无线发送与供电模 块 2 与温度变送器 3 固定在一起 ; 所述便携式电源 5 穿过伸缩杆 4 与无线发送与供电模块 2、 温度变送器 3 连接 ; 所述无线接收模块 6 与计算机连接。 说 明 书 CN 103499605 A 4 1/1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499605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测量;测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