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向除尘换热器.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577465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30676.X

申请日:

2008.02.25

公开号:

CN101520283A

公开日:

2009.09.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28D 7/08公开日:2009090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8D 7/08申请日:20080225|||公开

IPC分类号:

F28D7/08; F23J15/02; F23J15/06

主分类号:

F28D7/08

申请人:

刘晋舒

发明人:

刘晋舒; 刘昊珩

地址:

410000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火柜村滩头坪电信花园内无线通讯局计划财务部杨轶敏转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变向除尘换热器,它与炉膛一起处于锅炉体内的传热介质中,具备既能减排又能节能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变向除尘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变向除尘换热器(6)和炉膛(2)一起处于锅炉体内的传热介质(8)中,变向除尘换热器(6)的底部所设排尘管(7)穿过锅炉外壳(1)的底部,排尘加水管(9)与烟筒(10)相连,挡尘管(3)设在炉膛(2)的烟气出口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向除尘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变向除尘换热器的结构使来自炉膛(2)的烟气(4)要通过八次以上的变向,碰撞和冷却,方可从烟筒(10)排出。

说明书

变向除尘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尤其与卧式锅炉密切相关。
技术背景:
现有锅炉的除尘都是在锅炉体外进行的,烟气中所含的热量在除尘的过程中不能再传回锅炉的介质,只能减排,不能节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锅炉体内进行除尘,除尘过程中能把烟气所含热量传给锅炉传热介质,既能减排又能节能的除尘换热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在炉壳(1)内,炉膛(2)的出烟口设有档尘管(3),变向除尘换热器(6)的进风口与炉膛(2)的出烟口相连,变向除尘器出口与烟筒(10)相连,变向除尘器的结构使烟气(4)通过八次以上变向、碰撞和冷却,烟气中质量较大的尘灰落入除尘器底部停留,质量较小的烟气自烟筒(10)排出,烟筒(10)上设有排尘加水管(9),一般时间后,打开排尘加水管(9),先后打开两根除尘管(7),从排尘加水管加水,将停留在除尘器底部的尘灰冲洗,自排尘管(7)排出。除尘过程中,烟气所含的热量通过除尘器的外壁传给锅炉体内的介质(8),从而达到了除尘,节能的两个目的。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为变向除尘换热器的主视图,(1)为锅炉外壳,(2)为炉膛,(3)为档尘管,(4)为烟气,(5)为炉桥,(6)为变向除尘换热器,(7)为排尘管,(8)为锅炉体内传热介质,(9)为排尘加水管,(10)为烟筒。
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用于烧热水的实施例,具体介绍其技术内容和使用方法。
如图所示,变向除尘换热器(6)与炉膛(2)一起处于锅炉体内的传热介质(8)中,变向除尘换热器(6)的进口与炉膛(2)的烟气(4)的出口相连,炉膛(2)的烟气出口处装有档尘管(3),变向除尘换热器的出口与烟筒(10)相连,排尘加水管(9)与烟筒(10)相连,变向除尘换热器的底部设有除尘管(7),除尘管口穿过锅炉壳底。
当炉排(5)上的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烟气(4)绕过档尘管(3)进入除尘换热器(6),通过八次以上变向、碰撞和冷却,烟气中质量较大的尘灰掉入除尘器底部停留,质量较小的烟气随烟筒(10)排出;烟气中的热量通过除尘换热器的外壁传给了锅炉体内的传热介质(8)。
一段时间后,打开除尘加水管(9)和先后打开两根排尘管(7),从排尘加水管(9)加水冲洗除尘器,尘灰自排尘管(7)流出。
变向除尘换热器具备减排节能的双重功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变向除尘换热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变向除尘换热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变向除尘换热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向除尘换热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向除尘换热器.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一种变向除尘换热器,它与炉膛一起处于锅炉体内的传热介质中,具备既能减排又能节能的作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热交换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