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77090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1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42986.5

申请日:

2009.05.20

公开号:

CN101895235A

公开日:

2010.11.2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2N 6/00申请公布日:2010112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N 6/00申请日:20090520|||公开

IPC分类号:

H02N6/00; F03D9/00

主分类号:

H02N6/00

申请人:

解答集团公司

发明人:

法兰寇·米欧尼

地址:

意大利米兰妮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

吴贵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包括直立墙、顶盖、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模块与可连接市电的复合式电力设施,所述复合式电力设施可集合太阳能板与风力发电模块的发电量,再加入市电,在用电量需求小时以环保方式发电,而在用电量需求较大时引入市电,另外通过设于顶盖的支撑架,将固定其上的风力发电模块或附有追日系统的太阳能板重量分散至直立墙,可避免在内部架设立柱,保持内部空间完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包括直立墙(2)及顶盖(3),所述直立墙(2)两两相连接并垂直设立于地面,形成上方有开口(23)的封闭几何形状区域;顶盖(3)设于直立墙(2)上,包括顶架(31)与多个顶材(32),所述顶架(31)中央设有一支撑架(311),顶材(32)两两相连接设于顶架(31)上,封闭直立墙(2)上方的开口(23)形成一容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上设有太阳能板(5)与风力发电模块(4),所述容室(1)内设有连接太阳能板(5)、风力发电模块(4)及市电(6)的复合式电力设施(7),所述复合式电力设施(7)输入端分别与太阳能板(5)、风力发电模块(4)及市电(6)相连接,可自动导入市电(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模块(4)装设于顶盖(3)的支撑架(311),避免分割所述容室(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材(32)设有凹槽(321)嵌固太阳能板(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5)可为软性太阳能板(52),铺设于顶材(3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5)可通过支架(53;54)固设于顶盖(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3)可锁固于顶材(32)。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4)可锁固于顶架(3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4)设有刻度(541)使太阳能板(5)可调整角度。9.一种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包括直立墙(2)及顶盖(3),所述直立墙(2)两两相连接并垂直设立于地面,形成上方有开口(23)的封闭几何形状区域;顶盖(3)设于直立墙(2)上,包括顶架(31)与多个顶材(32),所述顶架(31)设于直立墙(2)上,所述顶材(32)两两相连接设于顶架(31)上,封闭直立墙(2)上方的开口(23)形成一容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上设有太阳能板(5),直立墙(2)上设有风力发电模块(4),所述容室(1)内设有可连接市电(6)的复合式电力设施(7),复合式电力设施(7)输入端分别与太阳能板(5)、风力发电模块(4)及市电(6)相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材(32)设有凹槽(321)嵌固太阳能板(5)。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5)可为软性太阳能板(52),铺设于顶材(32)。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5)可通过支架(53;54)固设于顶盖(3)。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3)可锁固于顶材(32)。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4)可锁固于顶架(31)。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4)设有刻度(541)使太阳能板(5)可调整角度。16.一种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包括直立墙(2)及顶盖(3),所述直立墙(2)两两相连接并垂直设立于地面,形成上方有开口(23)的封闭几何形状区域;顶盖(3)设于直立墙(2)上,包括顶架(31)与多个顶材(32),所述顶架(31)中央设有一支撑架(311),顶材(32)两两相连接设于顶架(31)上,封闭直立墙(2)上方的开口(23)形成一容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上设有太阳能板(5),直立墙(2)上设有风力发电模块(4),所述容室(1)内设有可连接市电(6)的复合式电力设施(7),复合式电力设施(7)输入端分别与太阳能板(5)、风力发电模块(4)及市电(6)相连接。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5)架设于顶盖(3)支撑架(311)上,避免分割所述容室(1)。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5)设有追日装置(51)。

说明书

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尤指一种配有能同时利用太阳能、风能及市电的电力模块的移动式组合空间。

背景技术

常用的具供电系统的移动组合空间,为一配有供电系统的组合式容室,其电力来源可为风能、太阳能或集合风能与太阳能。

风能和太阳能是最常见的两种环保能源,其中风能供电需架设风力发电模块,但因风力发电模块架设的限制多,例如器材重量重、受风时承受风压大以及需架设在周围无阻挡物或无安全顾虑的地方,因此装设时需架设立柱加以支撑。而太阳能供电则需架设太阳能板,太阳能板可铺设于光线充足处,然而此种方式的主要缺点是花费高且发电效率低;另外可使用设有追日系统的太阳能板,但此方式增加太阳能板重量并要使太阳能板可承受风压,须架设立柱支撑。

然而,此一常用方式在实施后具以下弊端:

1、常用的具供电系统的移动组合空间容室的顶部多为不可承重。

2、常用的具供电系统的移动组合空间为架设风力发电模块或设有追日系统的太阳能板,需架设立柱,而立柱会将移动组合空间分割,严重影响内部空间的运用。

3、常用的具供电系统的移动组合空间以风能与太阳能作为供电来源,但所提供的电能有限且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在移动组合空间须具有“可移动”与“可组合”的条件限制下,容室的顶部多为不可承重,而使风力发电模块与设有追日系统的太阳能板需架设于立柱上,而所述立柱会将移动组合空间分割,严重影响内部空间的运用。

另外,以风能与太阳能作为移动组合空间的供电系统,其最大的弊端在于所提供的电能有限且不稳定。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包括直立墙、顶盖、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模块与可连接市电的复合式电力设施,在可移动组合的容室中装设复合式电力设施,所述复合式电力设施可连接风力发电模块、太阳能板与市电,在风能与太阳能供电足够且稳定时,则可通过风能与太阳能供电;当风能与太阳能供电不足或不稳定,或是用电需求大时,则可自动导入市电补足所需的电量,使本发明能同时满足移动与供电的机动性需求。

另外,为了方便架设受风压较大的风力发电模块或装设附有追日系统的太阳能板,本发明在顶盖处可设置支撑架,将风力发电模块与附有追日系统的太阳能板所承受的风压与重量分散至顶盖及直立墙,则可免除另外架设立柱,可在提供稳固的架设外保持内部空间完整。

由上述说明,本发明具有下列各项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为移动式组合空间,具有可移动与可组合的效果。

2.本发明的供电来源具有风能、太阳能与市电,可依照不同的用电需求与供电状况作机动调整。

3.本发明可将风力发电模块或装设附有追日系统的太阳能板架设于顶盖上的支撑架,可将器材的重量及所承受的外力分散至顶盖与直立墙,并避免在内部空间设置立柱分割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组装与供电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风力发电模块与太阳能板支撑架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电路系统图。

图5是本发明将风力发电模块设置于直立墙的实施例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将附有追日系统的太阳能板设置于顶盖的实施例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于顶材处固设支架安装太阳能板的实施例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使用软性太阳能板铺设于顶材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于顶架处固设支架安装太阳能板的实施例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顶架的支架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为一容室1,包括直立墙2;顶盖3;风力发电模块4;太阳能板5与可连接前述风力发电模块4、太阳能板5及市电6的复合式电力设施7,其中:

所述直立墙2包括直立骨架21与多个墙面22,所述直立骨架21架设成一结构体;多个墙面22两两相连接固定于直立骨架21,并垂直设立于地面,形成上方有开口23的封闭几何形状。

所述顶盖3设于直立墙2上,包括顶架31与多个顶材32,所述顶架31为一结构体,固设于直立墙2上方的开口23,其顶架31结构体中央锁固有一支撑架311;所述顶材32围绕支撑架311且两两相接锁固于顶架31上,并封闭直立墙2上方的开口23,形成一容室1,其上缘设有凹槽321。

同时参阅图2与图3所示,所述风力发电模块4设于顶盖3上,并固设于顶架31结构体的支撑架311上,使风力发电模块4的重量以及所承受的风压等外力可通过支撑架311分散到顶盖3的顶架31与直立墙2。

所述太阳能板5铺设于顶盖3上,并嵌固于顶盖3顶材32上缘的凹槽321中;以及

同时参阅图2、图3与图4所示,所述复合式电力设施7装设于所述容室1内,其包括充电器71、电池组72与控制电路73,所述充电器71分别与风力发电模块4及太阳能板5形成电性相接,输入风力发电模块4及太阳能板5产生的电力,所述电池组72则与充电器71形成电性相接,所述复合式电力设施7可将风力发电模块4及太阳能板5所提供的电量集中并通过充电器71储存于电池组72中,另外控制电路73则分别与充电器71及市电6形成电性相接,可感测供电量及电力负载8,当所需电力超过风力发电模块4及太阳能板5所提供的电量时,则自动导入市电6维持电器运作。

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有一实施例,将多个风力发电模块4以立架42架设于直立墙2处,减轻顶架31的负担,而太阳能板5则铺设并嵌固于顶盖3顶材32上缘的凹槽321中;将风力发电模块4改设于立架42,使风力发电模块4的重量与承受的风压等外力通过立架42分散到直立墙2。

参阅图3与图6,本发明可将太阳能板5加设追日装置51,并固设于顶架31结构体的支撑架311上,此时风力发电模块4需以立架42架设于直立墙2处,使附有追日装置51的太阳能板5通过支撑架311承受重量及承受风压等外力,锁固架设于顶盖3的顶架31结构。

参阅图7所示,本发明可使用的软性太阳能板52,铺设于顶材32上。

另外,再参阅图8所示,本发明的太阳能板5可通过外加的支架53固设于顶材32上。

再参阅图9与图10所示,本发明的太阳能板5可通过一组锁固于顶架31的支架54固设于顶盖3上,并可依照刻度541调整太阳能板5的角度。

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为一种具多样供电方式的移动式组合空间,包括直立墙、顶盖、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模块与可连接市电的复合式电力设施,所述复合式电力设施可集合太阳能板与风力发电模块的发电量,再加入市电,在用电量需求小时以环保方式发电,而在用电量需求较大时引入市电,另外通过设于顶盖的支撑架,将固定其上的风力发电模块或附有追日系统的太阳能板重量分散至直立墙,可避免在内部架设立柱,保持内部空间完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