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用铝翅片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铝或铝合金作为基材的翅片材,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脱臭性能的热交换器用铝翅片材。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住宅的气密性得到提高,并且随着对于健康以及环境的关注的加大,空调能够被用于从居室空间除去烟臭、宠物臭、以及由建材所发出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臭气等。例如,已知一种脱臭总热交换器,该总热交换器由一种蜂窝结构体构成,该结构体将具有吸附臭气成分的功能的活性炭与硅胶组合,在维持脱臭性的同时还具有湿气交换性(例如,参考特开昭58-182097号公报)。另外,作为利用光催化剂的技术,已知具有这样结构的热交换器,其在构成热交换器的铝翅片材的表面涂布氧化钛等常温氧化催化剂、并通过自然光或室内光对该常温氧化催化剂进行照射(例如,参考特许第3093953号)。更进一步地,还提出了使用兼有吸附作用与光催化剂作用的材料钛磷灰石的热交换器(例如,参考特开2005-214469号)。
但是,在使用吸附作用的技术方面,随着吸附于脱臭剂的臭气成分的吸附量的积累,其脱臭性能下降,直到最后其达到吸附的饱和状态后丧失脱臭性能,反过来,脱臭剂具有成为臭气的发生源的危险。此外,在使用光催化剂的技术方面,由于为了显现脱臭性能,需要紫外线等光,因而带来需要设置用于光照射的光源以及光源导入孔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用铝翅片材,其无需设置光源等附属设备、能够抑制臭气成分的吸附量的积累从而获得优越的脱臭性能。
本发明是热交换器用铝翅片材,其包含: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基板;在所述基板上设置的底处理层;设置于所述底处理层上的膜厚为0.05~5μm的树脂系亲水层;以及平均粒径比所述树脂系亲水层的膜厚大0.05~100μm、并且以暴露于所述树脂系亲水层表面的方式被所述树脂系亲水层所保持的脱臭粒子,此处,所述脱臭粒子为由具有氧化还原作用的金属配位化合物构成的粒子或由具有中和作用的无机系化合物构成的粒子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这样的构成方式,由于通过氧化还原作用或中和作用将臭气成分进行去除,因此不因吸附而积累臭气成分,抑制了脱臭性能的下降,避免了脱臭粒子成为臭气源的问题。另外,由于脱臭粒子无需光也能发挥脱臭性能,所以不需要设置光源等附属设备。此外,由于显现脱臭功能的脱臭粒子在外部空气的暴露面积大,因而从使用初期开始即显示出优越的脱臭性。还有,由于将树脂系亲水层的厚度采用上面所述的设定值,因而具有很好的加工性。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用铝翅片材,可以将所述树脂系亲水层做成由设置于所述底处理层侧的难溶性的第1树脂系亲水层、以及在该第1树脂系亲水层上所设置的水溶性的第2树脂系亲水层构成的层结构。此处,所述脱臭粒子既可以以仅被所述第2树脂系亲水层保持的状态暴露于所述第2树脂系亲水层的表面,也可以以被所述第1树脂系亲水层保持的状态暴露于所述第2树脂系亲水层的表面。进一步地,作为所述脱臭粒子,还可以具有以被所述第1树脂系亲水层保持的状态暴露于所述第2树脂系亲水层的表面的粒子、以及以仅被所述第2树脂系亲水层保持地状态暴露于所述第2树脂系亲水层的表面的粒子。
关于前面所述的双层结构,在脱臭粒子仅被所述第2树脂系亲水层所保持的状态下,由于暴露于外部空气的脱臭粒子的表面积的增加而能够得到高脱臭性能。另一方面,由于脱臭粒子还被第1树脂系亲水层所保持,就其结果而言,由于暴露于所述第2树脂系亲水层的表面的脱臭粒子也被第2树脂系亲水层所保持,所以脱臭粒子被牢固地保持,耐久性得以提高。由于第1树脂系亲水层与第2树脂系亲水层各自保持有脱臭粒子,从而能够同时具有前面所述的各个效果。因而,根据用途及要求来决定所采用的方式即可。由于水溶性的树脂系亲水层的润滑性良好,所以能够通过将水溶性的树脂系亲水层设置在最外表面以提高热交换器用铝翅片材的加工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用铝翅片材中,前面所述的被树脂系亲水层所保持的脱臭粒子优选是由Fe酞菁配位化合物构成的粒子、由Co酞菁配位化合物构成的粒子、由含有Zr和P的无机化合物构成的粒子中所选出的一种或多种粒子。
通过使用这样的脱臭粒子,无需光照等即可得到吸附作用、利用氧化还原作用以及中和作用的高脱臭性能。
在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用铝翅片材中,所述被树脂系亲水层所保持的脱臭粒子中含有的Fe、Co、Zr的总含量相对于1m2所述树脂系亲水层优选为0.1~500mg。
这样,在发挥脱臭粒子的脱臭性能的效果的同时,能够确保作为热交换器用铝翅片材所需满足的用于防止结露的亲水性,并且还能够具有良好的加工性。
根据本发明,由于使脱臭粒子暴露于树脂系亲水层的表面,脱臭粒子易于同臭气物质接触,因此可获得比使用初期出色的脱臭性能。此外,通过使用具有规定的化合物的脱臭粒子,因而无需光照射即可得到吸附作用、利用氧化还原作用以及中和作用的高脱臭性能。更进一步地,通过将脱臭粒子的平均粒径与树脂系亲水层的厚度设定为规定值以及将脱臭粒子所含的金属量进行控制,从而不仅具有脱臭效果,而且能够兼备作为翅片材的基本特性的亲水性、加工性和耐腐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翅片材的概略截面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翅片材的概略截面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翅片材的概略截面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翅片材的概略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用铝翅片材(以下称为“翅片材”)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该翅片材1A具有由铝(Al)或Al合金构成的基板2、设置在基板2上的底处理层3和设置在底处理层3上的树脂系亲水层4,脱臭粒子5被树脂系亲水层4保持为暴露在树脂系亲水层4的表面。
尽管在图1中所示为只是在基板2的单面设置有底处理层3以及树脂系亲水层4的方式,但也可以在基板2的两面设置底处理层3以及树脂系亲水层4。另外,为提高翅片材1A的耐腐蚀性,还可以在底处理层3和树脂系亲水层4之间设置疏水性耐腐蚀树脂被膜(图中未示出)。以下对于这些各个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基板2>
基板2为由Al或Al合金构成的板材,优选使用导热性和加工性良好的由JIS H4000所规定的1000系的Al材料,更优选使用合金序号为1200的Al合金。此外,对于翅片材1A,考虑到其强度、导热性以及加工性,优选使用板材厚度为0.08~0.3mm左右者。
<底处理层3>
底处理层3为具有在提高翅片材1A的耐腐蚀性的同时提高基板2与树脂系亲水层4的密接性的作用的层,由无机氧化物或有机-无机复合化合物构成。作为无机氧化物,优选使用主成分为含有铬(Cr)或锆(Zr)者,例如,例如可以举出通过进行磷酸铬酸盐处理、磷酸锆处理、铬酸铬酸盐处理而形成的无机氧化物。
只要具有耐腐蚀性,则底处理层3并不限于这些,例如,也可以是通过进行磷酸锌处理或磷酸钛酸处理形成的物质。另外,作为有机-无机复合化合物,可以举出通过进行涂布型铬酸盐处理或涂布型锆处理所形成的丙烯酸-锆复合体等。此外,在形成底处理层3之前,优选用碱性脱脂液对基板2的表面进行喷淋等,从而预先将基板2的表面脱脂,由此能够提高基板2与底处理层3之间的密接性。
以基板2的单位面积(1m2)的涂布量计,底处理层3优选以1~100mg/m2的范围含有Cr或Zr,此外,底处理层3的膜厚优选为1~100nm。不过,这些设定值可以随着使用目的等进行适当的改变。
<树脂系亲水层4>
树脂系亲水层4提高翅片材1A的表面的结露水的流动性。这样,即使污染物附着在翅片材1A的表面,也可以由该结露水洗掉。作为构成树脂系亲水层4的亲水性树脂,可以举出具有羟基或羟基衍生物、羧基或羧基衍生物、或磺酸基或磺酸基衍生物等官能团的亲水性树脂。在这些各官能团的衍生物中,可以含有钠或钾等的一价金属盐、钙等二价金属盐、铵盐等有机碱化合物的盐等。只要是具有这些官能团的亲水性树脂即可,对于物质并无特别限制。
特别是,当树脂系亲水层4由含有磺酸基或磺酸基衍生物的亲水性树脂构成时,根据亲水性树脂的主链(碳链)与磺酸基(或磺酸基衍生物)的电负性的差异,成为高极性层。因此,即便污染物附着在树脂系亲水层4,也因结露水挤进到树脂系亲水层4与污染物之间,使得污染物易于冲去。
此外,树脂系亲水层4既可以由一种亲水性树脂构成,也可以由两种以上的亲水性树脂混合地构成。
考虑到翅片材1A的加工性、导热性以及成本,将树脂系亲水层4的膜厚设为0.05~5μm,优选设为0.2~2μm。优选使树脂系亲水层4的表面尽量平坦。如果树脂系亲水层4的表面具有细微的凹凸,则因污染物的吸附面积相对变大、污染物的附着量变多而使得利用结露水的洗去效果变小。
在前面所述的具有各种官能团的亲水性树脂中,根据化学构造或官能团数量、官能团种类的不同,具有水溶性的亲水性树脂和难溶性(非水溶性)的亲水性树脂。作为树脂系亲水层4,不管使用此二类性质不同的亲水性树脂中的哪一种对于脱臭性能并无大的差别。非水溶性的亲水性树脂的耐污染性(即,使得妨害亲水性的污染物不能附着,或者在其附着后用结露水洗去的性质)优越,例如,可以使用聚丙烯酸、丙烯酸/磺酸系单体共聚物、苯乙烯磺酸-马来酸的共聚物(copolymer)等。由于水溶性的亲水性树脂的润滑性优越,可以提高翅片材1A的加工性,例如可以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聚环氧乙烷等。如后面所述,优选用两种这些亲水性树脂来构成层结构。
<脱臭粒子5>
脱臭粒子5具有通过化学反应使各种臭气成分脱臭的作用。脱臭粒子5例如针对作为烟臭成分的乙醛、氨以及醋酸,由具有氧化还原作用的金属配位化合物以及具有中和作用的无机化合物构成,使臭气成分发生化学变化来脱臭。作为金属配位化合物,优选使用Fe酞菁配位化合物(铁与酞菁的配位化合物)、Co酞菁配位化合物(钴与酞菁的配位化合物),这些金属配位化合物由于氧化还原作用而具有高脱臭效果。此外,作为无机系化合物,优选使用含有锆(Zr)与磷(P)的无机系化合物,其由于中和作用而脱臭效果好。
这样,尽管脱臭粒子5具有吸附作用连同因氧化还原作用以及中和作用的出色的脱臭效果,但由于通过氧化还原作用以及中和作用抑制了臭气成分的吸附量的积累,因此能够避免脱臭效果的降低以及脱臭粒子成为臭气源。此外,由于对于脱臭效果无需光,因而无需设置光源等附属设备,进而,由于对翅片材1A的周围的结构没有影响,所以能够提高对于该周围结构的设计自由度。
脱臭粒子5的平均粒径相对于树脂系亲水层4的膜厚大0.05~100μm。并且脱臭粒子5的粒径具有通常分布,本发明中的脱臭粒子5的平均粒径,是指在将脱臭粒子5分散在水系溶剂等的状态下,用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仪等测定的累计体积50%粒径。通过使得脱臭粒子5的平均粒径比树脂系亲水层4的膜厚大0.05μm以上,脱臭粒子5在树脂系亲水层4的表面自初期状态即充分地暴露并能够与臭气成分接触,从而能够获得优越的脱臭效果。但是,如果脱臭粒子5的平均粒径比树脂系亲水层4的膜厚大100μm以上,则会产生脱臭粒子5的保持性等加工性方面的问题。因此将脱臭粒子5的平均粒径定为上面所记范围。
此外,优选调整树脂系亲水层4中含有的脱臭粒子5的量,使得脱臭粒子5中含有的Fe、Co、Zr的总含量相对于树脂系亲水层4的单位面积(1m2)在0.1~500mg的范围内(以下例如记为“0.1mg/m2”)。当该金属量不足0.1mg/m2时,则不能获得充分的脱臭效果,另一方面,若该金属量超过500mg/m2,则虽然能够获得脱臭效果,但大量地存在于树脂系亲水层4中的脱臭粒子5使翅片材1A的表面的亲水性或翅片材1A的加工性及耐腐蚀性下降。
<疏水性耐腐蚀被膜>
疏水性耐腐蚀树脂被膜(图中未示出),可以为了提高翅片材1A的耐腐蚀性而设置在底处理层3和树脂系亲水层4之间。作为疏水性耐腐蚀被膜,可以使用由聚氨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酯类树脂及聚丙烯酸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构成的疏水性树脂,其膜厚优选为0.5~5μm。
关于聚氨酯类树脂和聚酯类树脂,广义而言,由于在聚酯类树脂的概念中有包括聚氨酯类树脂的情况,因此上面所记载的聚氨酯类树脂以及聚酯类树脂的定义如下所述。
即,此处的聚氨酯类树脂为组成中重复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化合物,可通过使具有两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O=C=N-R-N=C=O)和具有两个以上羟基的多元醇化合物(HO-R1-OH)、多元胺(H2N-R2-NH2)或具有活性氢(-NH2、-NH、-CONH-等)的化合物等反应而得到。此外,R、R1、R2为脂肪族烷基或芳香族烷基。
另外,聚酯类树脂是指多元羧酸(二羧酸)和多元醇(二醇)的缩聚物,基本上是使多元醇(具有多个醇性官能团-OH的化合物)和多元羧酸(具有多个羧酸官能团-COOH的化合物)进行反应(脱水缩合)而合成。
《第2实施方式》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翅片材的概略构造的截面图。该翅片材1B具有基板2、设置在基板2上的底处理层3、设置在底处理层3上的第1树脂系亲水层4a、以及设置在第1树脂系亲水层4a上的第2树脂系亲水层4b。脱臭粒子5被树脂系亲水层4b保持为暴露于第2树脂系亲水层4b表面,这样就可以从初期阶段起具有良好的脱臭效果。在翅片材1B中,根据前面已说明的与翅片材1A相同的理由,将第1树脂系亲水层4a与第2树脂系亲水层4b的合计膜厚设为0.05~5μm,优选0.2~2μm。这对于后面所述的翅片材1C、1D也相同。
构成翅片材1B的基板2、底处理层3以及脱臭粒子5与翅片材1A所使用的材料相同。第1树脂系亲水层4a由前面所述的难溶性亲水性树脂构成,第2树脂系亲水层4b由前面所述的水溶性亲水性树脂构成。通过将第2树脂系亲水层4b设置在最外表面,能够提高加工性。在翅片材1B中,第1树脂系亲水层4a所起的作用在于使翅片材持续地具有亲水性和耐腐蚀性。
《第3实施方式》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翅片材的概略构造的截面图。该翅片材1C具有基板2、设置在基板2上的底处理层3、设置在底处理层3上的第1树脂系亲水层4a、以及设置在第1树脂系亲水层4a上的第2树脂系亲水层4b,脱臭粒子5被第1树脂系亲水层4a保持为暴露于第2树脂系亲水层4b的表面。
构成翅片材1C的基板2、底处理层3以及脱臭粒子5与翅片材1A所使用的材料相同。第1树脂系亲水层4a由前面所述的难溶性亲水性树脂构成,第2树脂系亲水层4b由前面所述的水溶性亲水性树脂构成。在翅片材1C中,通过将第2树脂系亲水层4b形成在最外表面,能够提高加工性。另外,尽管形成了第2树脂系亲水层4b,也可以通过使被第1树脂系亲水层4a所保持的脱臭粒子5处于暴露在第2树脂系亲水层4b的表面的状态,从初期阶段起能够具有良好的脱臭效果。更进一步地,由于脱臭粒子5必然地也被第2树脂系亲水层4b所保持,因而能够被牢固地保持,从而能够抑制成形时和使用时的脱落。
《第4实施方式》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翅片材的概略构造的截面图。该翅片材1D具有基板2、设置在基板2上的底处理层3、设置在底处理层3上的第1树脂系亲水层4a、以及设置在第1树脂系亲水层4a上的第2树脂系亲水层4b。脱臭粒子5有被第1树脂系亲水层4a保持并暴露于第2树脂系亲水层4b表面的脱臭粒子、和被第2树脂系亲水层4b保持并暴露于第2树脂系亲水层4b表面的脱臭粒子。
构成翅片材1D的基板2、底处理层3以及脱臭粒子5与翅片材1A所使用的材料相同。第1树脂系亲水层4a由前面所述的难溶性亲水性树脂构成,第2树脂系亲水层4b由前面所述的水溶性亲水性树脂构成。对于翅片材1D,通过将第2树脂系亲水层4b形成在最外表面,能够提高加工性。另外,由于除了被第2树脂系亲水层4b所保持并暴露于其表面的脱臭粒子5,还有被第1树脂系亲水层4a保持的脱臭粒子5的一部分暴露在第2树脂系亲水层4b的表面,因而从初期阶段起能够具有良好的脱臭效果。更进一步地,被第1树脂系亲水层4a保持的脱臭粒子5具有成形时和使用时不易脱落的优点。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疏水性耐腐蚀树脂被膜,可以同样地适用于第二至四实施方式。
《翅片材的制造方法》
以翅片材1C为例,对其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首先,通过在基板2的单面或两面(形成底处理层3的面)喷淋碱性脱脂液,使其处理面脱脂,然后通过进行磷酸铬酸盐处理或磷酸锆处理等形成底处理层3的被膜。此处,对于磷酸铬酸盐处理等,可以使用利用喷淋将化成处理液涂布于基板2上的方法。随后,将均一地分散有脱臭粒子5的难溶性的亲水性树脂通过喷涂、以及棒涂和辊涂等公知的涂布方法涂布在底处理层3上,其后,在规定的温度下烧结。这样,就形成了第1树脂系亲水层4a。该烧结温度(基板温度),根据所使用的亲水性树脂而异,优选大致为200~300℃。
随后,将规定的水溶性的亲水树脂以上面所述的各种方法涂布、烧结,形成第2树脂系亲水层4b。此时的烧结温度优选为形成第1树脂系亲水层4a时的烧结温度以下,例如,大约为100~200℃。此外,考虑到被第1树脂系亲水层4a保持的脱臭粒子5的平均粒径,在第2树脂系亲水层4b形成后,也对第2树脂系亲水层4b的膜厚进行调整使得脱臭粒子5暴露于第2树脂系亲水层4b的表面。
【实施例】
下面对于确认了本发明效果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无需多言,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构成的限制。
《试料制作》
表1中示出翅片材试料的构成。实施例1~7具有图1中所示的翅片材1A的结构。
在实施例1~7中,首先,基板2由Al材料(JISH4000A1200)构成,使用厚度为0.10mm的板材,对其单面实施利用碱性脱脂液的脱脂处理之后,进行磷酸铬酸盐处理,形成作为底处理层3的磷酸铬酸盐被膜。作为碱性脱脂液,使用日本涂料(ペイント)株式会社生产的萨弗库里那(サ一フクリ一ナ一)(注册商标)EC370,作为化成处理液,使用日本涂料株式会社生产的阿噜萨弗(アルサ一フ)(注册商标)401KB-2/45KB。其中,底处理层3的涂布量通过荧光X射线法测定,以涂布量用Cr换算成为20mg/m2(此时的膜厚大约为20nm)的方式形成磷酸铬酸盐被膜。此外,荧光X射线测定使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波长分散型荧光X射线装置(LAB CENTERXRF-1800)。接着,在底处理层3上使用作为亲水性树脂的聚丙烯酸形成膜厚为0.05~5μm的树脂系亲水层4。例如,在实施例1中,当形成树脂系亲水层4时,将平均粒径为0.5μm的铁酞菁配位化合物被保持在树脂系亲水层4,以使Fe量(涂布量)成为0.1mg/m2。此外,Fe量与底处理层3的Cr量相同地,预先做好校正曲线并用荧光X射线法进行测定。关于实施例2~7,被树脂系亲水层4保持的脱臭粒子的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另外,聚丙烯酸为难溶性的亲水性树脂,从后面所记载的实施例的构成进行比较的观点出发,如表1所示,为了方便起见,将实施例1~7中形成的树脂系亲水层4作为第1树脂系亲水层。此外,与Fe量相同地,对于Co量及Zr量也用荧光X射线法进行测定。
实施例8~12具有图2中所示的翅片材1B的结构。在实施例8~12中各个试料的直到形成底处理层3为止的制作工序,与实施例1~7中各个试料的直到形成底处理层3为止的制作工序相同。在底处理层3上使用作为亲水性树脂的聚丙烯酸形成膜厚为1μm的第1树脂系亲水层4a后,使用聚环氧乙烷作为亲水性树脂,在第1树脂系亲水层4a上形成膜厚为0.1~4μm且含有表1所示的规定的脱臭粒子的第2树脂系亲水层4b。
实施例13、14具有图3所示的翅片材1C的结构。实施例13、14中所使用的基板2、底处理层3、构成第1树脂系亲水层4a的亲水性树脂以及构成第2树脂系亲水层4b的亲水性树脂,与实施例8中所使用者相同。第1树脂系亲水层4a与第2树脂系亲水层4b的各膜厚以及第1树脂系亲水层4a所保持的脱臭粒子的详细内容如表1所示。
实施例15、16具有图4所示的翅片材1D的结构。实施例15、16中所使用的基板2、底处理层3、构成第1树脂系亲水层4a的亲水性树脂以及构成第2树脂系亲水层4b的亲水性树脂,与实施例8中所使用者相同。第1树脂系亲水层4a与第2树脂系亲水层4b的各膜厚以及第1树脂系亲水层4a与第2树脂系亲水层4b各自所保持的脱臭粒子的详细内容如表1所示。
作为比较例1,制作了不含脱臭粒子的翅片材。在比较例1中所使用的基板2、底处理层3、第1树脂系亲水层4a与实施例1中所用的相同。此外,将比较例2与实施例1~7同样地制作,比较例3与实施例8~12同样地制作,比较例4、5与实施例13、14同样地制作,比较例6~8与实施例15、16同样地制作。第1树脂系亲水层4a与第2树脂系亲水层4b的各膜厚以及所使用的脱臭粒子的详细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脱臭粒
子种类
(a)铁酞菁配位化合物
(b)钴酞菁配位化合物
(c)含Zr与P的无机化合物
《试料的评价》
对于所制作的各个试料,如下地进行了脱臭性评价、亲水性评价、加工性评价、耐腐蚀性评价,其结果见表2所示。
【表2】
[脱臭性评价]
对于各个试料的脱臭性的评价,通过将1张试料(10cm×10cm)装入1L(升)的用于脱臭试验的袋子中,将作为臭气成分的乙醛、氨以及醋酸各注入50ppm后,通过检测管测定初期以及72小时后的各臭气成分的浓度。将各个臭气成分的初期浓度定为100%,算出72小时后的浓度减小率,将显示浓度减小率超过50%者为合格并在表2中以“○”表示,显示浓度减小率在50%以下者为不合格,在表2中以“×”表示。
[亲水性评价]
对于亲水性,通过利用测角器测定将纯水滴下时的接触角来进行评价。将被测定的接触角为20°以下的情况(表2中为“○”)以及接触角超过20°且40°以下的情况(表2中为“△”)作为合格,将接触角超过40°的情况(表2中为“×”)作为不合格。
[加工性评价]
对于加工性的评价而言,采用实机翅片压力机,对实施了硬质(ドロ一レス,draw less)加工时的圈成形性进行了评价。将成形后的圈无裂纹的情况作为良好(表2中为“○”)、将只是在再扩展部分(リフレア部)具有裂纹(表2中为“△”)作为合格、以及具有超出再扩展部分的大的圈裂纹的情况(表2中为“×”)作为不合格。
[耐腐蚀性评价]
关于耐腐蚀性评价,根据JISZ2371,对于实施200小时盐水喷雾试验时的腐蚀面积率所对应的等级进行了评价。将等级为9.5以上的情况(表2中为“○”)以及等级为9.0以上且不到9.5的情况(表2中为“△”)作为合格,将等级不到9.0的情况(表2中为“×”)作为不合格。
[结果]
正如表2所示,在实施例1~16的翅片材中,因脱臭粒子暴露在最外表面而能够获得良好的脱臭性能。另外,关于各个树脂系亲水层以及脱臭粒子,由于满足了“树脂系亲水层的膜厚为0.05~5μm、脱臭粒子的平均粒径比树脂系亲水层的膜厚大0.05~100μm”的条件,从而在亲水性、加工性以及耐腐蚀性方面也获得了的良好的结果。此外,在实施例7中,由于脱臭粒子的平均粒径为本发明所规定的上限,尽管其脱臭性非常好,但是亲水性、加工性以及耐腐蚀性与其它的实施例相比结果略差。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由于不含有脱臭粒子,所以不具有脱臭性能。在比较例2、3中,对于各树脂系亲水层,与树脂系亲水层的膜厚相比,被该树脂系亲水层所保持的脱臭粒子的平均粒径小,暴露于最外表面的脱臭粒子的面积也变小,因而不具有良好的脱臭性能。在比较例4、5中,由于第2树脂系亲水层的膜厚过厚,被第1树脂系亲水层所保持的脱臭粒子不能够暴露在第2树脂系亲水层的表面,因此不具有脱臭性。在比较例6、7中,对于第1树脂系亲水层,被第1树脂系亲水层所保持的脱臭粒子的平均粒径小于第1树脂系亲水层的膜厚,并且,对于第2树脂系亲水层,被第2树脂系亲水层保持的脱臭粒子的平均粒径也小于第2树脂系亲水层的膜厚,因而不具有脱臭性。在比较例8中,由于第2树脂系亲水层的膜厚过厚,被第1树脂系亲水层所保持的脱臭粒子不能够暴露在第2树脂系亲水层的表面,加上被第2树脂系亲水层保持的脱臭粒子的平均粒径比第2树脂系亲水层的膜厚小,因而不具有脱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