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槽冷却水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槽冷却水套.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3501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7.23 CN 103935017 A (21)申请号 201410086022.4 (22)申请日 2014.03.10 B29C 47/88(2006.01) B29L 23/00(2006.01) (71)申请人 苏州杰威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地址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工业 园区东安路 18 号 (72)发明人 何海潮 王淳德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代理人 田媛 靳静 (54) 发明名称 直槽冷却水套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直槽冷却水套, 包括外套。
2、筒、 同轴套设在外套筒内的内芯筒, 外套筒、 内芯筒均 具有前端和后端, 内芯筒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沿周 向开设有分流槽, 内芯筒的外壁上从前端的分流 槽向后端的分流槽贯通开设有多条直槽, 相邻两 条直槽之间形成轴向延伸的凸筋, 直槽与外套筒 的内壁之间形成供水运行的水通道, 还包括进水 部分、 出水部分及密封部分。 本设计在内芯筒的外 表面设置多条直槽, 在直槽与外套筒的内壁之间 形成水通道, 这样在工作时能够使周向均分布有 冷却水, 且水路较短, 使得管体 (或双壁管的内壁) 能够快速降温成型, 效果显著, 并且, 开直槽的工 艺简单, 水套的生产成本低, 适于在制管领域内推 广应用。 (51。
3、)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35017 A CN 103935017 A 1/1 页 2 1. 一种直槽冷却水套, 其特征在于 : 包括外套筒、 同轴套设在所述的外套筒内的内芯 筒, 所述的外套筒、 所述的内芯筒均具有前端和后端, 所述的内芯筒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沿周 向开设有分流槽, 所述的内芯筒的外壁上从前端的所述的分流槽向后端的所述的分流槽贯 通开设有多条直槽, 相邻两条所述的直槽之间形成轴向延伸的凸筋, 所述的直槽与所述。
4、的 外套筒的内壁之间形成供水运行的水通道, 从所述的内芯筒的前端的分流槽径向向内开设 有进水孔, 所述的进水孔通过进水接头及进水管连接至水源, 从所述的内芯筒的后端的分 流槽径向向内开设有出水孔, 所述的出水孔通过出水接头及出水管连接至水回收单元, 所 述的进水接头、 所述的出水接头位于所述的内芯筒的内部, 所述的外套筒的前端部的内壁 与所述的内芯筒的前端部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 所述的外套筒的后端部的内壁 与所述的内芯筒的后端部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 所述的进水孔、 所述的出水孔 均位于所述的第一密封组件和所述的第二密封组件之间, 所述的内芯筒的前端部设置有对 外连接单元。 。
5、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直槽冷却水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直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的 凸筋的宽度。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直槽冷却水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内芯筒的前端部固定设 置有前端盖, 所述的对外连接单元包括沿轴向开设在所述的前端盖上的连接孔、 设置在所 述的连接孔内的螺钉。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直槽冷却水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内芯筒的后端的内部设 置有一个卡台, 一个后端盖卡设在所述的卡台上, 所述的前端盖与所述的后端盖之间设置 有将二者轴向相定位的拉杆。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直槽冷却水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后端盖上开设有供所述 的进水管。
6、、 所述的出水管穿过的两个通孔。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或 5 所述的直槽冷却水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拉杆的一端螺纹连 接在所述的前端盖上、 另一端穿过所述的后端盖后通过螺母固定。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直槽冷却水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外套筒的前端部的内部 具有周向向内延伸的凸台, 所述的内芯筒的对应前端部具有与所述的凸台相轴向抵紧的凸 缘。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35017 A 2 1/3 页 3 直槽冷却水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槽冷却水套。 背景技术 0002 冷却水套是制管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其主要包括外套筒和内芯筒, 传统技术 中。
7、形成水运行的水通道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种 : 一种是光滑的内芯筒的外表面与外套筒的内 表面之间直接形成筒状的水通道 ; 另一种是在内芯筒的外表面开设单线螺旋槽, 在螺旋槽 与外套筒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水通道。 但上述的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弊端, 第一种, 由于水套是水平放置的, 而水由于重力作用, 不易向上流动, 就导致管体的上部分冷却效果 差, 进而影响整管的性能和品质 ; 第二种, 如想使水路不要太长, 就要使得螺旋槽排列稀疏, 同样冷却效果不佳, 而若想增加冷却面积, 就要使得螺旋槽延伸的很长, 水流至后半段时, 温度已经明显上升, 就是的后半段的冷却效果不佳, 同样直接影响制管的性能和品。
8、质。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槽冷却水套, 通过轴向延 伸设置的直槽高效地对管体进行冷却, 效果好, 且工艺简单。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一种直槽冷却水套, 包括外套筒、 同轴套设在所述的外套筒内的内芯筒, 所述的外套 筒、 所述的内芯筒均具有前端和后端, 所述的内芯筒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沿周向开设有分流 槽, 所述的内芯筒的外壁上从前端的所述的分流槽向后端的所述的分流槽贯通开设有多条 直槽, 相邻两条所述的直槽之间形成轴向延伸的凸筋, 所述的直槽与所述的外套筒的内壁 之间形成供水运行的水通道, 从所述的内芯筒的前。
9、端的分流槽径向向内开设有进水孔, 所 述的进水孔通过进水接头及进水管连接至水源, 从所述的内芯筒的后端的分流槽径向向内 开设有出水孔, 所述的出水孔通过出水接头及出水管连接至水回收单元, 所述的进水接头、 所述的出水接头位于所述的内芯筒的内部, 所述的外套筒的前端部的内壁与所述的内芯筒 的前端部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 所述的外套筒的后端部的内壁与所述的内芯筒 的后端部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 所述的进水孔、 所述的出水孔均位于所述的第 一密封组件和所述的第二密封组件之间, 所述的内芯筒的前端部设置有对外连接单元。 0005 优选地, 所述的直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的凸筋的宽度。 000。
10、6 优选地, 所述的内芯筒的前端部固定设置有前端盖, 所述的对外连接单元包括沿 轴向开设在所述的前端盖上的连接孔、 设置在所述的连接孔内的螺钉。 0007 优选地, 所述的内芯筒的后端的内部设置有一个卡台, 一个后端盖卡设在所述的 卡台上, 所述的前端盖与所述的后端盖之间设置有将二者轴向相定位的拉杆。 0008 优选地, 所述的后端盖上开设有供所述的进水管、 所述的出水管穿过的两个通孔。 0009 优选地, 所述的拉杆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的前端盖上、 另一端穿过所述的后端 盖后通过螺母固定。 说 明 书 CN 103935017 A 3 2/3 页 4 0010 优选地, 所述的外套筒的前端部。
11、的内部具有周向向内延伸的凸台, 所述的内芯筒 的对应前端部具有与所述的凸台相轴向抵紧的凸缘。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 在内芯筒的外表面设置多条直槽, 在直槽与外套筒的内 壁之间形成水通道, 这样在工作时能够使周向均分布有冷却水, 且水路较短, 有效保证冷却 效果, 并且, 开直槽的工艺简单, 水套的生产成本低, 适于在制管领域内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2 附图 1 为本发明的直槽冷却水套中的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 附图 2 为本发明的直槽冷却水套中的内芯筒的结构示意图 ; 附图 3 为附图 2 中的 A-A 处的剖面图 ; 附图 4 为本发明的直槽冷却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 附图。
12、 5 为附图 4 中的 B-B 处的剖面图。 0013 附图中 : 1、 外套筒 ; 2、 内芯筒 ; 3、 前端 ; 4、 后端 ; 5、 分流槽 ; 6、 直槽 ; 7、 水通道 ; 8、 进水孔 ; 9、 进水接头 ; 10、 进水管 ; 11、 出水孔 ; 12、 出水接头 ; 13、 出水管 ; 14、 密封圈 ; 15、 前 端盖 ; 16、 连接孔 ; 17、 螺钉 ; 18、 卡台 ; 19、 后端盖 ; 20、 拉杆 ; 21、 凸台 ; 22、 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以下详细描述 : 本发明的冷却水套安装在制管模具的后端, 说明书。
13、中的 “前端” 指与制管模具相连接的 一端, 即靠近制管模具的一端, 而 “后端” 远离制管模具的一端, 在附图1、 附图2及附图4中, 左侧为前端, 右侧为后端。 0015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一种直槽冷却水套, 包括外套筒1、 同轴套设在外套筒1内 的内芯筒 2, 外套筒 1、 内芯筒 2 均具有前端 3 和后端 4, 内芯筒 2 的前端 3 和后端 4 分别沿 周向开设有分流槽 5, 内芯筒 2 的外壁上从前端 3 的分流槽 5 向后端 4 的分流槽 5 贯通开设 有多条直槽 6, 相邻两条直槽 6 之间形成轴向延伸的凸筋, 直槽 6 与外套筒 1 的内壁之间形 成供水运行的水通道 。
14、7, 从内芯筒 2 的前端 3 的分流槽 5 径向向内开设有进水孔 8, 进水孔 8 通过进水接头 9 及进水管 10 连接至水源, 从内芯筒 2 的后端 4 的分流槽 5 径向向内开设 有出水孔 11, 出水孔 11 通过出水接头 12 及出水管 13 连接至水回收单元, 进水接头 9、 出水 接头 12 位于内芯筒 2 的内部, 外套筒 1 的前端 3 部的内壁与内芯筒 2 的前端 3 部的外壁之 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 外套筒 1 的后端 4 部的内壁与内芯筒 2 的后端 4 部的外壁之间设 置有第二密封组件, 进水孔 8、 出水孔 11 均位于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之间, 内芯筒 。
15、2 的前端 3 部设置有对外连接单元。 0016 进一步具体地, 为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 设计使直槽 6 的宽度大于凸筋的宽度, 内 芯筒 2 的前端 3 部固定设置有前端盖 15, 对外连接单元包括沿轴向开设在前端盖 15 上的 连接孔 16、 设置在连接孔 16 内的螺钉 17, 内芯筒 2 的后端 4 的内部设置有一个卡台 18, 一 个后端盖 19 卡设在卡台 18 上, 前端盖 15 与后端盖 19 之间设置有将二者轴向相定位的拉 杆 20, 后端盖 19 上开设有供进水管 10、 出水管 13 穿过的两个通孔, 拉杆 20 的一端螺纹连 接在前端盖 15 上、 另一端穿过后端盖 1。
16、9 后通过螺母固定, 外套筒 1 的前端 3 部的内部具有 周向向内延伸的凸台 21, 内芯筒 2 的对应前端 3 部具有与凸台 21 相轴向抵紧的凸缘 22 ; 水 说 明 书 CN 103935017 A 4 3/3 页 5 源提供的冷却水从进水管 10 经进水接头 9 和进水孔 8 到达前端 3 的分流槽 5, 在分流槽 5 的作用下分多路分别进入各个直槽 6 内, 直至在后端 4 的分流槽 5 汇合, 再经出水孔 11 和 出水接头 12 沿出水管 13 排至水回收单元中, 而外套筒 1 一般采用铜质, 内芯筒 2 一般采用 铝质。 0017 上述的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分别采用两。
17、个平行设置的密封圈 14。 0018 使用时, 首先, 在内芯筒2内装好进水接头9、 进水管10、 出水接头12和出水管13, 然后将安装好前端盖15的内芯筒2以前端3从外套筒1的后端4伸入, 使凸缘22轴向抵紧 在凸台 21 上, 再通过螺钉 17 将前端盖 15 固定连接在制管模具上, 然后伸入内芯筒 2 内螺 纹安装拉杆 20, 再使后端盖 19 上的对应孔套在拉杆 20、 进水管 10、 出水管 13 上, 并使后端 盖 19 卡设在卡台 18 上, 在后端盖 19 的外侧利用螺母将后端盖 19 轴向定位在拉杆 20 上。 0019 本发明的设计通过在内芯筒2的外表面设置多条直槽6, 。
18、在直槽6与外套筒1的内 壁之间形成水通道 7, 这样在工作时能够使周向均分布有冷却水, 且水路较短, 有效保证冷 却效果, 并且, 开直槽 6 的工艺简单, 水套的生产成本低, 适于在制管领域内推广应用。 0020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 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 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 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 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935017 A 5 1/2 页 6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35017 A 6 2/2 页 7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35017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