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54937 上传时间:2018-01-2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4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43423.3

申请日:

2014.07.18

公开号:

CN104129533A

公开日:

2014.11.05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65B 43/42申请公布日:2014110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B 43/42申请日:20140718|||公开

IPC分类号:

B65B43/42

主分类号:

B65B43/42

申请人:

杭州集普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建

地址:

31110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乔司街道乔莫东路132号3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代理人:

杨嘉芳;徐关寿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包括传送带(4),所述传送带(4)上方设置有输送导轨(2),输送导轨(2)两侧对称位置各设置有一个整理机构(3),所述输送导轨(2)、整理机构(3)均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整理机构(3)包括传动机构和由传动机构驱动转动的螺旋分离圆盘(3.8),该螺旋分离圆盘(3.8)包括两个半圆形的薄片,所述两个薄片位于不同平面且不重叠。本发明使塑料盒在送上输送带之前实现定节拍的分离,解决了塑料盒下料时的黏连性问题;系统有更好的适应性;结构紧凑,成本较低、工作效率高、精确可靠。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包括传送带(4),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4)上方设置有输送导轨(2),输送导轨(2)两侧对称位置各设置有一个整理机构(3),所述输送导轨(2)、整理机构(3)均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整理机构(3)包括传动机构和由传动机构驱动转动的螺旋分离圆盘(3.8),该螺旋分离圆盘(3.8)包括两个半圆形的薄片,所述两个薄片位于不同平面且不重叠。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个主动机构和两个由主动机构带动的从动机构,每个从动机构上均设有螺旋分离圆盘(3.8),所述主动机构和从动机构均通过轴承座(3.9)固定在机架(1)上。

3.
  根据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机构包括电机(3.1),电机(3.1)的输出轴经联轴器(3.3)连接有主动轴(3.2),主动轴(3.2)上设有主动同步带轮(3.4);所述从动机构包括从动轴(3.6),从动轴(3.6)上设有从动同步带轮(3.5);主动同步带轮(3.4)、从动同步带轮(3.5)经套设在其外的同步带(3.7)联接;所述螺旋分离圆盘(3.8)位于从动轴(3.6)的下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半圆形的薄片分别为位置较高的上薄片(3.8.1)和位置较低的下薄片(3.8.2),所述上薄片(3.8.1)和下薄片(3.8.2)通过固定柱(3.8.3)固定在从动轴(3.6)的下端。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薄片(3.8.1)和下薄片(3.8.2)之间的垂直距离略小于需要整理输送的塑料盒自然堆叠时相邻两个盒子边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说明书

一种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上料系统,具体为能自动将各类塑料盒分拣摆放到输送带上的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
背景技术
塑料盒作为一种成本低廉、制造简单、安全卫生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行业,然而由于塑料盒形状一般不太规则,且大部分为扁平状,故在整理上料环节中较为复杂,现多数生产线依旧采用人工分拣摆放塑料盒到输送带上,不仅生产效率低下,且重复单一动作容易使工人产生疲劳、疏忽等状况,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同时现在的食品自动化生产线要求塑料盒在输送带上的摆放位置精准,间距统一才能准确的将食品放入塑料盒内,按照以往的方法很难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塑料盒整理上料系统,实现了塑料盒的定节拍自动上料,且安放位置精准。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方设置有输送导轨,输送导轨两侧对称位置各设置有一个整理机构,所述输送导轨、整理机构均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整理机构包括传动机构和由传动机构驱动转动的螺旋分离圆盘,该螺旋分离圆盘包括两个半圆形的薄片,所述两个薄片位于不同平面且不重叠。
进一步地,传动机构包括一个主动机构和两个由主动机构带动的从动机构,每个从动机构上均设有螺旋分离圆盘,所述主动机构和从动机构均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经联轴器连接有主动轴,主动轴上设有主动同步带轮;所述从动机构包括从动轴,从动轴上设有从动同步带轮;主动同步带轮、从动同步带轮经套设在其外的同步带联接;所述螺旋分离圆盘位于从动轴的下端。
进一步地,两个半圆形的薄片分别为位置较高的上薄片和位置较低的下薄片,所述上薄片和下薄片通过固定柱固定在从动轴的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上薄片和下薄片之间的垂直距离略小于需要整理输送的塑料盒自然堆叠时相邻两个盒子边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螺旋分离圆盘的设计使得塑料盒在送上输送带之前实现定节拍的分离,同时螺旋分离圆盘两半圆形薄片间距的设计巧妙地解决了塑料盒下料时的黏连性问题;2、可更换输送导轨和螺旋分离圆盘的外形尺寸,使得系统有更好的适应性;3、本发明结构紧凑,成本较低、工作效率高、精确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理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螺旋分离圆盘的进一步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螺旋分离圆盘与塑料盒之间相互作用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机架;2-输送导轨;3-整理机构;3.1-电机;3.2-主动轴;3.3-联轴器;3.4-主动同步带轮;3.5-从动同步带轮;3.6-从动轴;3.7-同步带;3.8-螺旋分离圆盘;3.8.1-上薄片;3.8.2-下薄片;3.8.3-圆盘固定柱;3.9-轴承;4-传送带;5-塑料盒;5.1-第一塑料盒;5.2-第二塑料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只要是根据本发明所揭示精神所作出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包括传送带4,所述传送带4上方设置有输送导轨2,输送导轨2两侧对称位置各设置有一个整理机构3,所述输送导轨2、整理机构3均固定在机架1上。   
每个整理机构3的具体结构参见图2所示,其结构包括
1、一套主动机构部分:包括电机3.1,电机3.1的输出轴经联轴器3.3连接有主动轴3.2,主动轴3.2上设有主动同步带轮3.4;
2、两套从动机构部分:每套均包括从动轴3.6,从动轴3.6上设有从动同步带轮3.5;
3、设置在每根从动轴3.6的轴端,也就是位于从动轴3.6的下端的螺旋分离圆盘3.8。
以上主动机构部分、从动机构部分的安装位置呈等腰三角形排列,且主动同步带轮3.4、从动同步带轮3.5经套设在其外的同步带3.7联接,形成一个传动机构。在主动轴3.2和从动轴3.6上还设置有轴承座3.9,即主动轴3.2和从动轴3.6通过轴承座3.9固定在机架1上。
螺旋分离圆盘3.8的结构如图3所示,它有两个固定在固定柱3.8.3上的半圆形的薄片,分别为上薄片3.8.1和下薄片3.8.2,这两个薄片位于不同平面内,且两者不重叠(即分别位于固定柱3.8.3的两侧),其中上薄片3.8.1位于较高位置,下薄片3.8.2位于较低位置,固定柱3.8.3固定在从动轴3.6的下端。
本发明在工作时,整齐叠放在一起的塑料盒5从输送导轨2依次进入整理机构3,调整位置,使位于最下方的第一塑料盒5.1与螺旋分离圆盘3.8的下薄片3.8.2接触,然后驱动电机3.1转动,带动主动轴3.2转动,主动轴3.2再依次带动主动同步带轮3.4、同步带3.7、从动同步带轮3.5和从动轴3.6转动,从动轴3.6带动螺旋分离圆盘3.8转动,螺旋分离圆盘3.8的下薄片3.8.2开始与最下方的第一塑料盒5.1分离,同时螺旋分离圆盘3.8的上薄片3.8.1开始卡入第一塑料盒5.1和第二塑料盒5.2之间,继续旋转至完全分离与完全卡入,此时所有的塑料盒5由于重力作用向下运动,运动时下方第二塑料盒5.2与螺旋分离圆盘3.8的上薄片3.8.1接触,下方第二塑料盒5.2及上方所有塑料盒5突然停止运动,下方第一塑料盒5.1继续下降,落到下方传送带4上,传动机构继续转动,至所有塑料盒5离开上薄片3.8.1,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使第二塑料盒5.2接触下薄片3.8.2,开始下一个循环过程,即塑料盒5依次定节拍掉落,在传送带4上等间隔精确排列用于下一道工序的加工或使用。
为了保证塑料盒顺利下料,上薄片3.8.1和下薄片3.8.2之间的垂直距离L(具体为上薄片3.8.1的上表面到下薄片3.8.2的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略小于需要整理输送的塑料盒自然堆叠时相邻两个盒子边缘之间的垂直距离L'(具体如第一塑料盒5.1的边缘的下表面到第二塑料盒5.2的边缘的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要保证下薄片3.8.2即将完全离开第一塑料盒5.1时,上薄片3.8.1能够顺利卡入第一塑料盒5.1和第二塑料盒5.2之间,也使得塑料盒5在整体下降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撞击从而使得第一塑料盒5.1和第二塑料盒5.2顺利分离。
本发明总共有4套螺旋分离圆盘3.8,分别位于输送导轨2的两侧,对塑料盒5进行同步分离操作,保证操作的稳定性。
以上定义位于最下方的塑料盒为第一塑料盒5.1,紧邻于第一塑料盒5.1上方的那个塑料盒为第二塑料盒5.2。

一种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9533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29533A21申请号201410343423322申请日20140718B65B43/4220060171申请人杭州集普科技有限公司地址31110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乔司街道乔莫东路132号3楼72发明人杨建74专利代理机构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代理人杨嘉芳徐关寿54发明名称一种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包括传送带(4),所述传送带(4)上方设置有输送导轨(2),输送导轨(2)两侧对称位置各设置有一个整理机构(3),所述输送导轨(2)、整理机构(3)均固定在机。

2、架(1)上;所述整理机构(3)包括传动机构和由传动机构驱动转动的螺旋分离圆盘(38),该螺旋分离圆盘(38)包括两个半圆形的薄片,所述两个薄片位于不同平面且不重叠。本发明使塑料盒在送上输送带之前实现定节拍的分离,解决了塑料盒下料时的黏连性问题;系统有更好的适应性;结构紧凑,成本较低、工作效率高、精确可靠。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9533ACN104129533A1/1页21一种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包括传送带(4),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4)上方设置有输送导轨(2),。

3、输送导轨(2)两侧对称位置各设置有一个整理机构(3),所述输送导轨(2)、整理机构(3)均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整理机构(3)包括传动机构和由传动机构驱动转动的螺旋分离圆盘(38),该螺旋分离圆盘(38)包括两个半圆形的薄片,所述两个薄片位于不同平面且不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个主动机构和两个由主动机构带动的从动机构,每个从动机构上均设有螺旋分离圆盘(38),所述主动机构和从动机构均通过轴承座(39)固定在机架(1)上。3根据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机构包括电机(31),电机(31)的输出轴经联轴器(33)。

4、连接有主动轴(32),主动轴(32)上设有主动同步带轮(34);所述从动机构包括从动轴(36),从动轴(36)上设有从动同步带轮(35);主动同步带轮(34)、从动同步带轮(35)经套设在其外的同步带(37)联接;所述螺旋分离圆盘(38)位于从动轴(36)的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半圆形的薄片分别为位置较高的上薄片(381)和位置较低的下薄片(382),所述上薄片(381)和下薄片(382)通过固定柱(383)固定在从动轴(36)的下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薄片(381)和下薄片(382)之间的垂直距离略小于需要整。

5、理输送的塑料盒自然堆叠时相邻两个盒子边缘之间的垂直距离。权利要求书CN104129533A1/3页3一种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0001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上料系统,具体为能自动将各类塑料盒分拣摆放到输送带上的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背景技术0003塑料盒作为一种成本低廉、制造简单、安全卫生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行业,然而由于塑料盒形状一般不太规则,且大部分为扁平状,故在整理上料环节中较为复杂,现多数生产线依旧采用人工分拣摆放塑料盒到输送带上,不仅生产效率低下,且重复单一动作容易使工人产生疲劳、疏忽等状况,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同时现在的食品自动化生产线要求塑料盒在输送带上的摆放位置精准。

6、,间距统一才能准确的将食品放入塑料盒内,按照以往的方法很难实现。0004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塑料盒整理上料系统,实现了塑料盒的定节拍自动上料,且安放位置精准。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方设置有输送导轨,输送导轨两侧对称位置各设置有一个整理机构,所述输送导轨、整理机构均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整理机构包括传动机构和由传动机构驱动转动的螺旋分离圆盘,该螺旋分离圆盘包括两个半圆形的薄片,所述两个薄片位于不同平面且不重叠。0006进一步地,传动机构包括一个主动机构和两个由主动机构带动的从动机构,每个从动机构上均设有螺旋分离圆盘。

7、,所述主动机构和从动机构均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0007进一步地,所述主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经联轴器连接有主动轴,主动轴上设有主动同步带轮;所述从动机构包括从动轴,从动轴上设有从动同步带轮;主动同步带轮、从动同步带轮经套设在其外的同步带联接;所述螺旋分离圆盘位于从动轴的下端。0008进一步地,两个半圆形的薄片分别为位置较高的上薄片和位置较低的下薄片,所述上薄片和下薄片通过固定柱固定在从动轴的下端。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薄片和下薄片之间的垂直距离略小于需要整理输送的塑料盒自然堆叠时相邻两个盒子边缘之间的垂直距离。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螺旋分离圆盘的设计使得塑料盒在送上输送。

8、带之前实现定节拍的分离,同时螺旋分离圆盘两半圆形薄片间距的设计巧妙地解决了塑料盒下料时的黏连性问题;2、可更换输送导轨和螺旋分离圆盘的外形尺寸,使得系统有更好的适应性;3、本发明结构紧凑,成本较低、工作效率高、精确可靠。附图说明001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CN104129533A2/3页4图2为本发明整理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螺旋分离圆盘的进一步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螺旋分离圆盘与塑料盒之间相互作用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0012图中标号1机架;2输送导轨;3整理机构;31电机;32主动轴;33联轴器;34主动同步带轮;35从动同步带轮;3。

9、6从动轴;37同步带;38螺旋分离圆盘;381上薄片;382下薄片;383圆盘固定柱;39轴承;4传送带;5塑料盒;51第一塑料盒;52第二塑料盒。具体实施方式0013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只要是根据本发明所揭示精神所作出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0014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塑料盒上料整理系统,包括传送带4,所述传送带4上方设置有输送导轨2,输送导轨2两侧。

10、对称位置各设置有一个整理机构3,所述输送导轨2、整理机构3均固定在机架1上。每个整理机构3的具体结构参见图2所示,其结构包括1、一套主动机构部分包括电机31,电机31的输出轴经联轴器33连接有主动轴32,主动轴32上设有主动同步带轮34;2、两套从动机构部分每套均包括从动轴36,从动轴36上设有从动同步带轮35;3、设置在每根从动轴36的轴端,也就是位于从动轴36的下端的螺旋分离圆盘38。0015以上主动机构部分、从动机构部分的安装位置呈等腰三角形排列,且主动同步带轮34、从动同步带轮35经套设在其外的同步带37联接,形成一个传动机构。在主动轴32和从动轴36上还设置有轴承座39,即主动轴32。

11、和从动轴36通过轴承座39固定在机架1上。0016螺旋分离圆盘38的结构如图3所示,它有两个固定在固定柱383上的半圆形的薄片,分别为上薄片381和下薄片382,这两个薄片位于不同平面内,且两者不重叠(即分别位于固定柱383的两侧),其中上薄片381位于较高位置,下薄片382位于较低位置,固定柱383固定在从动轴36的下端。0017本发明在工作时,整齐叠放在一起的塑料盒5从输送导轨2依次进入整理机构3,调整位置,使位于最下方的第一塑料盒51与螺旋分离圆盘38的下薄片382接触,然后驱动电机31转动,带动主动轴32转动,主动轴32再依次带动主动同步带轮34、同步带37、从动同步带轮35和从动轴3。

12、6转动,从动轴36带动螺旋分离圆盘38转动,螺旋分离圆盘38的下薄片382开始与最下方的第一塑料盒51分离,同时螺旋分离圆盘38的上薄片381开始卡入第一塑料盒51和第二塑料盒52之间,继续旋转至完全分离与完全卡入,此时所有的塑料盒5由于重力作用向下运动,运动时下方第二塑料盒52与螺旋分离圆盘38的上薄片381接触,下方第二塑料盒52及上方所有塑料盒5突然停止运说明书CN104129533A3/3页5动,下方第一塑料盒51继续下降,落到下方传送带4上,传动机构继续转动,至所有塑料盒5离开上薄片381,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使第二塑料盒52接触下薄片382,开始下一个循环过程,即塑料盒5依次定节。

13、拍掉落,在传送带4上等间隔精确排列用于下一道工序的加工或使用。0018为了保证塑料盒顺利下料,上薄片381和下薄片382之间的垂直距离L(具体为上薄片381的上表面到下薄片382的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略小于需要整理输送的塑料盒自然堆叠时相邻两个盒子边缘之间的垂直距离L(具体如第一塑料盒51的边缘的下表面到第二塑料盒52的边缘的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要保证下薄片382即将完全离开第一塑料盒51时,上薄片381能够顺利卡入第一塑料盒51和第二塑料盒52之间,也使得塑料盒5在整体下降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撞击从而使得第一塑料盒51和第二塑料盒52顺利分离。0019本发明总共有4套螺旋分离圆盘38,分别位于输送导轨2的两侧,对塑料盒5进行同步分离操作,保证操作的稳定性。0020以上定义位于最下方的塑料盒为第一塑料盒51,紧邻于第一塑料盒51上方的那个塑料盒为第二塑料盒52。说明书CN104129533A1/4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29533A2/4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29533A3/4页8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29533A4/4页9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2953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