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罐加热方法及沥青罐和沥青搅拌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沥青罐加热方法及沥青罐和沥青搅拌设备.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6204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0.23 CN 103362049 A *CN103362049A* (21)申请号 201310246680.0 (22)申请日 2013.06.20 E01C 19/08(2006.01) (71)申请人 湖南三一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地址 410100 湖南省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一工业城 (72)发明人 周定明 杨远征 王延恒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沥青罐加热方法及沥青罐和沥青搅拌设 备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罐加热方法, 将沥青 罐分隔成加热区域和脱水区域及保温区域, 加热 区域的加热温度。
2、大于脱水区域的加热温度, 脱水 区域的加热温度大于保温区域的加热温度, 沥青 罐的沥青输出口位于加热区域。本发明还提供了 沥青罐和沥青搅拌设备。本发明满足了沥青罐使 用功能的要求, 又节省了热能, 提高了加热速度, 避免了沥青老化。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62049 A CN 103362049 A *CN103362049A* 1/1 页 2 1. 一种沥青罐加热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沥青罐分隔成加热区域和脱。
3、水区域及保温区 域, 加热区域的加热温度大于脱水区域的加热温度, 脱水区域的加热温度大于保温区域的 加热温度, 沥青罐的沥青输出口 (8) 位于加热区域。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沥青罐加热方法, 其特征在于, 加热区域和脱水区域及保温 区域左右横向排列, 脱水区域位于加热区域和保温区域之间。 3. 一种沥青罐, 其特征在于, 包括罐体 (1) 、 第一分隔板 (20) 、 第二分隔板 (21) 、 导热油 管, 第一分隔板 (20) 和第二分隔板 (21) 竖向安装在罐体 (1) 内, 第一分隔板 (20) 与罐体 (1) 左侧之间的区域为加热区域, 第一分隔板 (20) 与第二分隔板。
4、 (21) 之间的区域为脱水区域, 第二分隔板 (21) 与罐体 (1) 右侧之间的区域为保温区域, 在罐体 (1) 的左侧设置有沥青输 出口 (8) , 导热油管安装在罐体 (1) 内, 导热油管位于加热区域的换热面积大于导热油管位 于脱水区域的换热面积, 导热油管位于脱水区域的换热面积大于导热油管位于保温区域的 换热面积。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沥青罐, 其特征在于, 导热油管包括第一直管 (30) 、 第二直管 (31) 、 第三直管 (32) , 第一直管 (30) 位于加热区域内, 第二直管 (31) 位于加热区域和脱水 区域内, 第三直管 (32) 位于加热区域和脱水区域及。
5、保温区域内。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沥青罐, 其特征在于, 第一直管 (30) 和第二直管 (31) 及第三 直管 (32) 相互串联。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沥青罐, 其特征在于, 第一直管 (30) 为二层排列结构, 位于 顶层 ; 第二直管 (31) 为一层排列结构, 位于中间层 ; 第三直管 (32) 为二层排列结构, 位于底 层。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沥青罐, 其特征在于, 导热油管还包括导热进油管 (6) 和导热 回油管 (5) , 导热进油管 (6) 与第三直管 (32) 的进口连接, 导热回油管 (5) 与第一直管 (30) 的出口连接。 8. 根据权。
6、利要求 6 或 7 所述的沥青罐, 其特征在于, 导热油管还包括导热放油管 (7) , 导热放油管 (7) 与导热进油管 (6) 相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 3 至 7 任意一项所述的沥青罐, 其特征在于, 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板 (4) , 导热油管通过支撑板 (4) 固定在罐体 (1) 内。 10. 一种沥青搅拌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 3 至 9 任意一项所述的沥青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62049 A 2 1/3 页 3 一种沥青罐加热方法及沥青罐和沥青搅拌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沥青罐加热方法及沥青罐和沥青搅拌设 备。。
7、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沥青行业的不断发展, 出现了各种聚合物改性沥青, 改性沥青是在普通基质 沥青中添加 SBS、 SBR、 EVA、 PE 等改性剂, 增加沥青的热稳定性和抵抗裂性。增加沥青与石料 的粘附性及使沥青具有新的力学性能等优点。沥青在改性的过程中, 不仅改善了沥青的性 能, 同时也改变了沥青的物理特性, 沥青粘度由原先135摄氏度时最大2000cst, 到现有180 摄氏度时最大约 3000cst 4000cst, 粘度增大, 要求洒布温度提高, 沥青温度越高, 升温越 慢, 需要的热量就越多。 而且, 目前沥青罐加热采用均匀加热, 也就是说, 沥青罐内加热温度 是一致的, 这。
8、样不仅会造成罐体后部沥青加热温度过高导致热能浪费, 罐体前端沥青加热 速度慢导致搅拌站投入正式工作等待时间过长, 而且, 还会造成罐体后部沥青温度过高储 存时间过长将导致沥青老化。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 本发明提出一种沥青罐加热方法及沥青罐和沥青搅拌设备, 以解决能 量浪费和沥青罐加热效率及沥青老化的问题。 0004 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沥青罐加热方法, 将沥青罐分隔成加热区域和脱水区 域及保温区域, 加热区域的加热温度大于脱水区域的加热温度, 脱水区域的加热温度大于 保温区域的加热温度, 沥青罐的沥青输出口位于加热区域。 0005 进一步地, 加热区域和脱水区域及保温区域左右。
9、横向排列, 脱水区域位于加热区 域和保温区域之间。 0006 本发明提出的沥青罐加热方法, 将沥青罐分隔成加热区域和脱水区域及保温区 域, 加热区域的加热温度大于脱水区域的加热温度, 脱水区域的加热温度大于保温区域的 加热温度, 沥青罐的沥青输出口位于加热区域。 避免罐体尾部保温区域沥青无谓地加热, 造 成保温区域的沥青温度过高, 能量的浪费。如果保温区域沥青温度过高, 且储存时间过长, 将导致沥青老化, 因此采用上述方案避免了沥青老化的问题。 加热区温度较高, 区域体积相 对于现有罐体体积而言小, 从而提高沥青出口处沥青的加热速度。该加热方法即满足了使 用功能的要求, 又节省了热能, 提高了。
10、加热速度, 避免了沥青老化。 0007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沥青罐, 包括罐体、 第一分隔板、 第二分隔板、 导热油管, 第 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竖向安装在罐体内, 第一分隔板与罐体左侧之间的区域为加热区 域, 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之间的区域为脱水区域, 第二分隔板与罐体右侧之间的区域 为保温区域, 在罐体的左侧设置有沥青输出口, 导热油管安装在罐体内, 导热油管位于加热 区域的换热面积大于导热油管位于脱水区域的换热面积, 导热油管位于脱水区域的换热面 积大于导热油管位于保温区域的换热面积。 说 明 书 CN 103362049 A 3 2/3 页 4 0008 进一步地, 导热油管包括第一。
11、直管、 第二直管、 第三直管, 第一直管位于加热区域 内, 第二直管位于加热区域和脱水区域内, 第三直管位于加热区域和脱水区域及保温区域 内。 0009 进一步地, 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及第三直管相互串联。 0010 进一步地, 第一直管为二层排列结构, 位于顶层 ; 第二直管为一层排列结构, 位于 中间层 ; 第三直管为二层排列结构, 位于底层。 0011 进一步地, 导热油管还包括导热进油管和导热回油管, 导热进油管与第三直管的 进口连接, 导热回油管与第一直管的出口连接。 0012 进一步地, 导热油管还包括导热放油管, 导热放油管与导热进油管相连接。 0013 进一步地, 包括至少两个支。
12、撑板, 导热油管通过支撑板固定在罐体内。 0014 本发明提出的沥青罐, 采用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将罐体分隔 3 个区域, 采用 导热油管作为加热装置, 导热油管位于加热区域的换热面积大于导热油管位于脱水区域的 换热面积, 导热油管位于脱水区域的换热面积大于导热油管位于保温区域的换热面积。从 而解决了 3 个区域的加热温度不同, 换热面积越大的, 加热油温度越高。第一直管位于加热 区域内, 第二直管位于加热区域和脱水区域内, 第三直管位于加热区域和脱水区域及保温 区域内。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及第三直管构成一个整体, 形成阶段状结构, 该结构巧妙, 节 约了导热油管, 布置和安装也非常方便。 0。
13、015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沥青搅拌设备, 包括上述的沥青罐。 0016 本发明提出的沥青搅拌设备, 沥青罐是重要的零件部, 采用上述的沥青罐提高了 设备的能量利用率, 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17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本发明的示意性实 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 0018 图 1 为本发明的沥青罐的主视图 ; 0019 图 2 为图 1 的俯视图 ; 0020 图 3 为图 1 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
14、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2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一种沥青罐, 包括罐体 1、 第一分隔板 20、 第二分隔板 21、 导热 油管, 第一分隔板 20 和第二分隔板 21 竖向安装在罐体 1 内, 第一分隔板 20 与罐体 1 左侧 之间的区域为加热区域, 第一分隔板20与第二分隔板21之间的区域为脱水区域, 第二分隔 板21与罐体1右侧之间的区域为保温区域, 在罐体1的左侧设置有沥青输出口8, 导热油管 安装在罐体 1 内, 导热油管位于加热区域的换热面积大于导热油管位于脱水区域的换热面 积, 导热油管位于脱水区域的换热面积大于导热油管位于保温区域的换热面积。。
15、由于换热 面积不同, 对沥青加热温度也就不同, 换热面积越大, 对沥青加热温度也就越大。因为沥青 输出口 8 位于加热区域, 沥青经过加热区域加热向沥青输出口 8 流出。脱水区域内的沥青 说 明 书 CN 103362049 A 4 3/3 页 5 经过加热后, 通过第一分隔板20与罐体1底部间隙, 向加热区域流动, 脱水区域内的沥青再 经过加热区域高温加热, 然后向沥青输出口 8 流出。保温区域内的沥青经过加热后, 通过第 二分隔板21与罐体1底部间隙, 向脱水区域流动, 经过脱水区域加热后, 再通过第一分隔板 20 与罐体 1 底部间隙, 向加热区域流动, 脱水区域内的沥青再经过加热区域高。
16、温加热。加 热区域的加热温度大于脱水区域的加热温度, 脱水区域的加热温度大于保温区域的加热温 度, 沥青罐的沥青输出口 8 位于加热区域。避免罐体 1 尾部保温区域沥青无谓地加热, 造成 保温区域的沥青温度过高, 能量的浪费。如果保温区域沥青温度过高, 且储存时间过长, 将 导致沥青老化, 因此采用上述方案避免了沥青老化的问题。 加热区温度较高, 区域体积相对 于现有罐体 1 体积而言小, 从而提高沥青出口处沥青的加热速度。该沥青罐即满足了使用 功能的要求, 又节省了热能, 提高了加热速度, 避免了沥青老化。 0023 导热油管包括第一直管 30、 第二直管 31、 第三直管 32, 第一直管。
17、 30 位于加热区域 内, 第二直管31位于加热区域和脱水区域内, 第三直管32位于加热区域和脱水区域及保温 区域内。如图 3 所示, 第一直管 30 和第二直管 31 及第三直管 32 相互串联。第一直管 30 为二层排列结构, 位于顶层 ; 第二直管 31 为一层排列结构, 位于中间层 ; 第三直管 32 为二 层排列结构, 位于底层。导热进油管 6 与第三直管 32 的进口连接, 导热回油管 5 与第一直 管 30 的出口连接, 导热放油管 7 与导热进油管 6 相连接。导热油管通过多个支撑板 4 固定 的罐体 1 内。这样布置有利于, 在打开导热放油管 7 进行放油时, 导热油管内的油。
18、能在大气 压的作用下流出, 因为第一直管 30 位于顶层, 第三直管 32 位于底层。导热回油管 5 与导热 放油管 7 存在压差, 所以能顺利流出。 0024 本发明的沥青罐, 导热油管布置巧妙, 将第一直管 30 位于加热区域内, 第二直管 31位于加热区域和脱水区域内, 第三直管32位于加热区域和脱水区域及保温区域内。 第一 直管 30 和第二直管 31 及第三直管 32 构成一个整体, 形成阶段状结构, 节约了导热油管, 布 置和安装也非常方便。 002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沥青罐加热方法, 将沥青罐分隔成加热区域和脱水区域及保 温区域, 加热区域的加热温度大于脱水区域的加热温度, 脱。
19、水区域的加热温度大于保温区 域的加热温度, 沥青罐的沥青输出口 8 位于加热区域。避免罐体 1 尾部保温区域沥青无谓 地加热, 造成保温区域的沥青温度过高, 能量的浪费。如果保温区域沥青温度过高, 且储存 时间过长, 将导致沥青老化, 因此采用上述方案避免了沥青老化的问题。加热区温度较高, 区域体积相对于现有罐体 1 体积而言小, 从而提高沥青出口处沥青的加热速度。该加热方 法即满足了使用功能的要求, 又节省了热能, 提高了加热速度, 避免了沥青老化。加热装置 可以是上述的导热油管, 也可以采用电加热装置等其它加热装置。 0026 本发明还提供的沥青搅拌设备, 沥青搅拌设备包括上述的沥青罐, 沥青罐是沥青 搅拌设备重要的零件部, 采用上述的沥青罐提高了设备的能量利用率, 降低了设备的使用 成本。 002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362049 A 5 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62049 A 6 2/2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62049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