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性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547542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7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06095.9

申请日:

1997.09.10

公开号:

CN1210869A

公开日:

1999.03.1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2.3.27|||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C08F220/52; C08F212/08; C08F220/18

主分类号:

C08F220/52; C08F212/08; C08F220/18

申请人:

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

发明人:

袁辉志; 赵东日; 姜文风; 于元章; 卢晓; 孟宪潭; 张磊; 吕秀玲

地址:

255400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124信箱科技处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淄博市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耿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耐热性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是采用悬浮聚合法,主要技术特点是共聚单体在引发剂下,于反应的初期阶段控制反应温度为45~60℃,反应转化率在50%后,提高反应温度至70~80℃继续反应完全。引发剂的量为单体总量的0.5~3%,共聚单体是马来酰亚胺,芳烯烃类,丙烯酸酯类以及其他可聚合性单体的多元共聚物。反应体系稳定,工艺设计更利于工业化实施。所有单体的残余量在1%以下,其中马来酰亚胺的残余量在0.5%以下。

权利要求书

1: 耐热性共聚树脂的制备方法,采用悬浮聚合法,其特征在于共聚单体在引发剂下, 于反应的初期阶段控制反应温度为45~60℃,反应转化率在50%后,提高反应温度至70~80 ℃继续反应完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反应转化率达到50%~75%,提高反应温度 至70~80℃继续反应完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引发剂是10小时半衰期分解温度为60~74 ℃之间的任一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引发剂的量为共聚树脂单体总量的 0.5~3Wt%。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引发剂的量最佳为共聚树脂单体总量的 1~2.5Wt%。
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共聚树脂是由5~50Wt%的马来酰亚 胺,10~65Wt%的芳族烯烃,和丙烯酸酯类、丙烯腈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的多元共聚物。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共聚树脂是由5~50Wt%的马来酰亚 胺,10~65Wt%的芳族烯烃,和10~50Wt%的丙烯酸酯类组成的共聚物。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共聚树脂是由5~50Wt%的马来酰亚 胺,10~65Wt%的芳族烯烃,和5~40Wt%的丙烯腈组成的共聚物。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共聚树脂是由5~50Wt%的马来酰亚 胺,10~65Wt%的芳族烯烃,5~40Wt%的丙烯腈和10~50Wt%的丙烯酸酯类组成的共聚物。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特征在于马来酰亚胺可以是N-苯基取代马来酰亚 胺、N-环己基取代马来酰亚胺中的一种,芳族烯烃选自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丙烯酸酯 类可以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

说明书


耐热性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一种耐热性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耐热性共聚树脂特别使用于PVC塑料的耐热改性剂。

    PVC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通用塑料,可通过添加各种助剂和运用各种成型方法制得性能各异,用途广泛的软或硬的塑料制品。但PVC制品通常有三大缺点,第一抗冲性差;第二加工性能差,PVC树脂的熔融温度高为210℃,可是PVC的热稳定性差,100℃就开始分解,因为PVC的加工大都要在熔融状态下进行,而PVC的加工溶体粘度高,流动性差,在压延和挤出制品时,常出现气泡,溶体破裂,造成制品质量下降;第三是PVC制品热变形温度太低,维卡软化点仅90℃左右。

    为了改善PVC的性能和扩大其使用范围,最初人们常使用一些小分子增塑剂,但是这些小分子增塑剂在制品的加工和应用过程中发生溶出,挥发和迁移,不但污染环境,同时也使制品变硬变软而失去使用价值。于是人们用大分子聚合物来改性PVC,相继研制出了各种PVC助剂,如:MBS,CPE,ACR,ABS等,这些改性剂基本解决了PVC的抗冲性和加工性的问题。为了改善PVC的耐热性,可以采用共混的方法,用共混的方法来改善PVC的的耐热性,要求改性剂与PVC之间有尽可能好的相溶性和尽可能高的维卡软化温度,同时又必须具有尽可能低的熔融温度和溶体粘度,因此适合做PVC耐热改性剂的聚合物并不多,现在被广泛使用地是N-取代马来酰亚胺共聚物。最初人们使用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的三元共聚物与PVC和甲基丙烯酸改性的ABS共混可以提高PVC的耐热性,但是这种方法对PVC耐热性的改善是有限的。因此人们又开发了N-取代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的共聚树脂来对PVC进行耐热改性,这类PVC耐热改性剂改性的树脂,既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又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象这种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的制造技术一般采用溶液聚合、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法。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法后处理比较困难,难以实现工业化,所以马来酰亚胺的合成以悬浮法为主。但是采用悬浮法由于马来酰亚胺的共聚反应速度在反应初期很快,体系相当不稳定,易发生暴聚现象,因此为了保证体系的稳定性,一般引发剂的用量很低,不高于单体总量的0.5%,这样由于引发剂的用量低,以及各共聚组分的聚合反应速度的不同,使得马来酰亚胺共聚树脂中残余单体的量比较高,同时由于马来酰亚胺的沸点很高,采用减压除灰的方式也很难减少树脂中的马来酰亚胺的含量,单体马来酰亚胺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马来酰亚胺共聚树脂的耐热性能。为了降低树脂中马来酰亚胺单体的含量,平3-188111专利公开了一种可以采用复合引发剂的方法。这种方法中使用的引发剂由裂解温度不同的两种引发剂组成,一种引发剂的半衰期为10小时的裂解温度在60~74℃之间,用量为0.01~1%,另一种半衰期为10小时的裂解温度在95~115℃之间,用量为0.001~0.5%。在60~90℃下开始反应,在反应后期提高反应温度到100~130℃,在高温引发剂的作用下,使残余的单体消耗掉,以得到残余单体含量少的共聚树脂,但是由于高温引发剂的使用温度达到100℃以上,在这样的温度下反应,使得反应釜的设计更为复杂,温度的控制也更困难,不利于工业化实施。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残余单体量少,反应体系平稳,易于工业化实施的耐热性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悬浮聚合法,主要技术特点是共聚单体在引发剂下,于反应的初期阶段控制反应温度为45~60℃,反应转化率在50%后,提高反应温度至70~80℃继续反应完全。

    上述这种低温开始反应,高温聚合的方式,可以保证反应体系的稳定性,而且最高反应温度也不超过100℃,工艺设计更利于工业化实施。反应转化率超过50%,是使反应溶液的粘度降低以后再升温,在高温下使反应完全。最好在反应转化率达到50~75%时再升温。所用引发剂的量可以为单体总量的0.5~3%,在保证反应体系的稳定下,反应速度加快,所得树脂的残余单体量降低。引发剂的最佳使用量是1~2.5%。引发剂的量若低于0.5%,则树脂中残单量不能降低,若高于3%则反应变的不平稳,且所得树脂的机械性能将降低。引发剂采用10小时半衰期分解温度在60~74℃之间的任一种,如:偶氮二异丁腈,简称AIBN;过氧化苯甲酰,简称BPO。

    共聚树脂的共聚单体是马来酰亚胺,芳烯烃类,丙烯酸酯类以及其他可聚合性单体的多元共聚物。具体一种是5~40Wt%的马来酰亚胺,10~50Wt%的芳族烯烃,和丙烯酸酯类、丙烯腈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的多元共聚物。若没有单体丙烯酸酯类,丙烯腈的量为5~40Wt%;若没有单体丙烯腈,丙烯酸酯类的量为为10~50Wt%;若单体丙烯腈和丙烯酸酯类都存在,它们的量为丙烯腈5~40Wt%,丙烯酸酯类10~50Wt%。

    马来酰亚胺最好为N-苯基取代马来酰亚胺或N-环己基取代马来酰亚胺,分子式可分别用下式表示:

    其中R1,R2,R3可以为H或C1-C4的烷基,直链或支链均可。其最佳用量为10~30%。

    芳族烯烃取自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可以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丙烯酸酯类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中的一种。

    具体方法是:可聚合性单体的混合物100份中加入0.5~3份的引发剂,在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悬浮聚合,先于45~60℃下进行引发反应1~2小时,再升温至70~80℃反应8~10小时,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树脂产品。

    本发明最佳是N-苯基取代马来酰亚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三元共聚物,得到的耐热性共聚树脂的中,N-苯基取代马来酰亚胺的残单量为0.5%以下,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残单量为0.2%以下,苯乙烯的残单量为0.1以下。

    引发剂的半衰期用下列已知方法测定:

    将一定量的引发剂溶解于一定量的溶剂中(苯、甲苯),然后装入用N2置换过的玻璃管中,密封后在所定的温度下使其分解。

    引发剂的分解量为X(moL/dm3),初期浓度为a(mol/dm3),分解速度常数为k(h-1),时间为t(h)。

    这样分解反应的速度式可表示如下:

    dx/dt=K(a-x)即1na/a-x=Kt

    这里假设在某个温度时,引发剂的半衰期为H(h),则:t=H时,x=a/2,所以KH=1n2……(1)这里:k=AExp(-E/RT)……(2),E为活化能(Kcal/mol);A为频率因子;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所以从(1)、(2)两式可以得到:

    1nH=E/RT-1nA,因为1nH与1/T是直线关系,测定不同温度T时的H,可以得到1nH与1/T的直线,由此可以求得引发剂半衰期为10h时的分解温度。

    本发明的优点:使用本方法反应体系平稳,工艺设计要求低,易于工业化实施,所合成的耐热性共聚树脂在保持其它性能的前提下,单体残余量低,所有单体的残余量在1%以下,其中马来酰亚胺的残余量在0.5%以下。本发明的耐热性共聚树脂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

    实施例1:

    在装有搅拌、冷凝器及夹套加热器的聚合釜中,按下列配方先加入水相,开启搅拌并升温至45℃调整搅拌转速200~500RPM,按配比加入油相。45℃反应2小时,升温至60℃反应1小时,此时转化率为69%,再升温至80℃反应8小时,停止反应。离心、洗涤、于燥后,即得到本发明的树脂。

    水相:

    水                          400份

    聚乙烯醇                    0.6份(以水计)

    助分散剂苯乙烯一马来酸酐    300ppm(以水计)

    油相:

    N-苯基取代马来酰亚胺        30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              25份

    苯乙烯                      45份

    BPO                         2份

    加工测试:

    本发明耐热性树脂的收率用重量法测量,单体残余量用气相色谱法测量,将下列各组分按常规方法在185℃下于开炼式混炼机上混炼3分钟,然后在185℃下,于平板硫化仪上压制5分钟,制成3毫米厚的样片:

    PVC(TK800)                70份

    本发明耐热性树脂          30份

    润滑剂G-74(市售)          0.5份

    稳定剂890(市售)           3份

    按GB1633-79方法测定样片的维卡软化点,结果见表1。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马来酰亚胺改为35份,苯乙烯改为4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不变,其余同实施例1。

    比较例1:

    实施例1中,起始聚合温度为65℃,其余同实施例1。

    比较例2:

    实施例1中,BPO改为0.4份,其余同实施例1。

    表1:试验编号维卡软化点(℃)单体转化率    (%)表观密度(g/ml)   流动性    (s)实施例1 108.4    99.6 0.562    6.86实施例2 110.2    99.2 0.578    5.98比较例1  --    暴聚  --     --比较例2 108.7    76.4 0.584    7.32

    以下实施例3~11按实施例1方法进行悬浮聚合,其中水相不变。

    实施例3:

    马来酰亚胺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0份,苯乙烯50份,丙烯腈35份,BPO 0.8份,单体转化率99.1%。升温至80℃之前转化率为66%。

    实施例4:

    马来酰亚胺1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50份,苯乙烯40份,BPO1份,单体转化率99.2%。升温至80℃之前转化率为74.2。

    实施例5:

    马来酰亚胺1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0份,苯乙烯45份,α-甲基苯乙烯20份,BPO 3份,单体转化率99.7%。升温至80℃之前转化率为68.5%。

    实施例6:

    马来酰亚胺20份,苯乙烯35份,α-甲基苯乙烯30份,丙烯腈15份,BPO 2份,单体转化率99.6%。

    实施例7:

    马来酰亚胺3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5份,苯乙烯45份,BPO 1.9份,单体转化率99.6%。

    实施例8:

    马来酰亚胺20份,甲基丙烯酸乙酯40份,苯乙烯30份,丙烯腈10份,BPO 1.5份。

    实施例9:

    马来酰亚胺30份,甲基丙烯酸丁酯30份,苯乙烯20份,BPO 2份。

    实施例10:

    马来酰亚胺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0份,苯乙烯10份,α-甲基苯乙烯15份,AIBN2.5份。

    实施例11:

    马来酰亚胺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0份,苯乙烯50份,丙烯腈35份,BPO 0.5份,单体转化率93.4%。升温至80℃之前转化率为66%。

耐热性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耐热性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耐热性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耐热性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耐热性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耐热性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是采用悬浮聚合法,主要技术特点是共聚单体在引发剂下,于反应的初期阶段控制反应温度为4560,反应转化率在50%后,提高反应温度至7080继续反应完全。引发剂的量为单体总量的0.53%,共聚单体是马来酰亚胺,芳烯烃类,丙烯酸酯类以及其他可聚合性单体的多元共聚物。反应体系稳定,工艺设计更利于工业化实施。所有单体的残余量在1%以下,其中马来酰亚胺的残余量在0.5%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