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5455200 上传时间:2019-01-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3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549252.0

申请日:

2012.12.18

公开号:

CN102973518A

公开日:

2013.03.20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K 9/16申请公布日:2013032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9/16申请日:20121218|||公开

IPC分类号:

A61K9/16; A61K47/34; A61K31/02; A61K49/18; A61K49/12; A61P7/08

主分类号:

A61K9/16

申请人: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华娟; 朱君; 闫志强; 魏岱旭; 何丹农

地址:

200241 上海市闵行区江川东路2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代理人:

唐莉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平均粒径为100-500纳米,结构为外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包裹内层全氟溴辛烷形成的纳米球;所述纳米球中外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对内层全氟溴辛烷的包封率为80%以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其外层的包裹层是生物相容性较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能在体内降解成乳酸和羟基乙酸,这两种产物是人代谢途径的副产物,因此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该本发明的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其内层是全氟溴辛烷,可作为超声诊断试剂和血液替代品。该本发明的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的制备过程,操作简单易行,可进行连续生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平均粒径为100‑500纳米,结构为外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包裹内层全氟溴辛烷形成的纳米球;所述纳米球中外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对内层全氟溴辛烷的包封率为80%以上。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0.01‑1克,全氟溴辛烷10‑100μL,充分溶解在有机溶剂2‑6毫升中,得到溶液A;其中,全氟溴辛烷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质量比为0.1‑1;全氟溴辛烷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0.01‑0.1;
(2)将A溶液与表面活性剂溶液5‑100毫升混合,其中表面活性剂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1%‑4%(w/v),A溶液与表面活性剂溶液体积比为0.05‑0.5;超声分散1‑10 分钟,其中超声功率为50W‑300W,磁力搅拌3‑12小时,得到溶液B;
(3)提纯方式:将溶液B装入透析袋,用去离子水透析3‑5天,然后将样品冻干,得到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胆酸钠、脱氧胆酸钠中的一种。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中的一种。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分子量为15万,聚乳酸与羟基乙酸的比例为75:2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粒径通过超声处理时间和功率进行控制。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外层厚度通过调节全氟溴辛烷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比例进行控制,当全氟溴辛烷: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比例增大时,外层厚度变小。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0.1克,全氟溴辛烷60μL,充分溶解在4毫升二氯甲烷中,得到溶液A;
(2)向溶液A中加入1.5%脱氧胆酸钠溶液20毫升,超声分散5分钟,超声功率控制200W,磁力搅拌4小时,得到溶液B;
(3)提纯方式:将溶液B装入透析袋,用去离子水透析5天,然后将样品冻干,得到最终产品。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具体为一种全氟碳化合物纳脂质体米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全氟碳化合物是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被氟原子全部取代后形成的一类环状或直链状有机化合物,由于碳原子与氟原子的的强作用力,氟碳化合物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全氟碳化合物不溶于水,有很好的溶解非极性气体的功能,可以作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载体。生物医学应用上的氟碳化合物溶解氧能力为35‑44mmol·L‑1,溶解二氧化碳能力为200mmol·L‑1,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溶解或释放出氧气的能力,氟碳化合物已被应用与以氟碳溶液为气体交换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血液代用品。生物体内应用的氟碳化合物要求其粒径约为200纳米或更小,这是因为粒径较大的氟碳化合物不能与体内水溶液混合均匀,不能稳定的悬浮在溶液中,而氟碳化合物纳米球制成的溶液,分散的氟碳化合物氧交换面积非常大,更能起到携氧作用。全氟溴辛烷是末端具有一个溴原子的链状氟碳化合物。授权公告号为CN 10200871 B的发明专利发明了以嵌段共聚物为载体的氟碳化合物纳米载药制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的全氟碳化合物为FC77。与FC77相比,全氟溴辛烷沸点较高,可有效防止制备过程中全氟碳化合物挥发造成的原材料浪费问题以及包封率较低的问题。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由乳酸和羟基乙酸随机聚合而成,是一种可降解的功能高分子有机化合物,降解产物是乳酸和羟基乙酸,是人代谢途径的副产物,因此对生物体不会有毒副作用。在美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通过FDA认证,被正式作为药用辅料收录进美国药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成囊和成膜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医用工程材料和现代化工业领域,如:皮肤移植,伤口缝合,体内植入,微纳米粒,药物载体等。
利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对全氟溴辛烷进行包裹制备成的纳米球,不仅可作为造影剂进行超声成像,还可以作为人工血液进行临床缺氧症状的治疗。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平均粒径为100‑500纳米,结构为外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包裹内层全氟溴辛烷形成的纳米球;所述纳米球中外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对内层全氟溴辛烷的包封率为80%以上。
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0.01‑1克,全氟溴辛烷10‑100μL,充分溶解在有机溶剂2‑6毫升中,得到溶液A;其中,全氟溴辛烷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质量比为0.1‑1;全氟溴辛烷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0.01‑0.1;
(2)将A溶液与表面活性剂溶液5‑100毫升混合,其中表面活性剂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1%‑4%(w/v),A溶液与表面活性剂溶液体积比为0.05‑0.5;超声分散1‑10 分钟,其中超声功率为50W‑300W,磁力搅拌3‑12小时,得到溶液B;
(3)提纯方式:将溶液B装入透析袋,用去离子水透析3‑5天,然后将样品冻干,得到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胆酸钠、脱氧胆酸钠中的一种。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中的一种。
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分子量为15万,聚乳酸与羟基乙酸的比例为75:25。 
所述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粒径通过超声处理时间和功率进行控制。
所述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外层厚度通过调节全氟溴辛烷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比例进行控制,当全氟溴辛烷: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比例增大时,外层厚度变小。
所制备的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能很好的解决现有的氟碳化合物的粒径大小问题和包封率问题,同过利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进行外层包裹,并能大大的提高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率和安全性。
包封率测定: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测定,采用多组分计算方法,具体如下

式中、 和 分别为样品在λ1、λ2、λ3处的紫外吸收值, Cx、Cy、Cz分别为x组分、y组分和z组分的浓度;、和分别是x组分、y组分和z组分在波长λ1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和分别是x组分、y组分和z组分在波长λ2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和分别是x组分、y组分和z组分在波长λ3处的摩尔吸光系数; 、和;、和、和可以用x、y和z的标准溶液分别在λ1、λ2、λ3处测定吸光度后计算求得。将、和;、和、和代入方程组,可得三组分的浓度Cx、Cy、Cz。其中λ1、λ2、λ3处分别为217nm,250nm和280nm。
包封率计算公式为:包封率=提纯后全氟溴辛烷浓度÷提纯前全氟溴辛烷浓度×100%,利用多组分紫外吸收测定全氟溴辛烷的包封率。在包封率测定中,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用与未提纯前溶液同体积的去离子水分散。
本发明的优点是:该方法采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作为外层包裹材料,该材料能在体内降解成乳酸和羟基乙酸,这两种产物是人代谢途径的副产物,因此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大大提高了临床应用价值;该方法得到的纳米球的包封率在80%,粒径在100‑500nm,长期保存下稳定性较好,本方法工艺非常简单,操作方便,可进行连续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的水合粒径分布图。
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出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粒子平均直径是120纳米左右。
图2为实施例2的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的水合粒径分布图。
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出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粒子平均直径是224纳米左右。
图3为实施例3的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的水合粒径分布图。
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出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粒子平均直径是400纳米左右。
图4 为实施例4的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的扫描电镜图。
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出全氟碳化合物纳米颗粒为球状,呈核壳结构,其中核层较厚,壳层很薄,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粒径在500纳米左右。
图5 为实施例2的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的扫描电镜图。
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出全氟碳化合物纳米颗粒为球状,呈核壳结构,其中核层较厚,壳层较薄,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粒径在200纳米左右。
图6 为实施例5的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的扫描电镜图。
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出全氟碳化合物纳米颗粒为球状,呈核壳结构,其中核层较厚,壳层相对较厚,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粒径在200纳米左右。
具体实施方法
实施例1:
A、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0.1g,全氟溴辛烷60μL,充分溶解在4mL二氯甲烷中,得到溶液A;
B、向溶液A中加入1.5%脱氧胆酸钠溶液20ml,超声分散7min,超声功率为200W, 磁力搅拌4小时,得到溶液B;
C、提纯方式:将溶液B装入透析袋,用去离子水透析5天,然后将样品冻干,得到最终产品。
实施例2:
A.   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0.1g,全氟溴辛烷60μL,充分溶解在4mL二氯甲烷中,得到溶液A;
B.   向溶液A中加入1.5%脱氧胆酸钠溶液20ml,超声分散5min,超声功率控制200W,磁力搅拌4小时,得到溶液B;
C.   提纯方式:将溶液B装入透析袋,用去离子水透析5天,然后将样品冻干,得到最终产品。
实施例3:
A.   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0.1g,全氟溴辛烷60μL,充分溶解在4mL二氯甲烷中,得到溶液A;
B.   向溶液A中加入1.5%脱氧胆酸钠溶液20ml,超声分散2 min,超声功率为120W, 磁力搅拌4小时,得到溶液B;
C.   提纯方式:将溶液B装入透析袋,用去离子水透析5天,然后将样品冻干,得到最终产品。
实施例4;
A.   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0.1g,全氟溴辛烷100μL,充分溶解在6mL二氯甲烷中,得到溶液A;
B.   向溶液A中加入1.5%脱氧胆酸钠溶液20ml,超声分散2min,超声功率为120W,磁力搅拌4小时,得到溶液B;
C.   提纯方式:将溶液B装入透析袋,用去离子水透析5天,然后将样品冻干,得到最终产品。
实施例5:
A.   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0.5g,全氟溴辛烷60μL,充分溶解在4mL三氯甲烷中,得到溶液A;
B.   向溶液A中加入1.5%脱氧胆酸钠溶液20ml,超声分散5min,超声功率为200W,磁力搅拌4小时,得到溶液B;
C.   提纯方式:将溶液B装入透析袋,用去离子水透析5天,然后将样品冻干,得到最终产品。
表一 各反应条件对全氟溴辛烷‑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球中全氟溴辛烷的包封率影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用量全氟溴辛烷用量溶剂用量表面活性剂用量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包封率0.1g60μL4mL二氯甲烷1.5%脱氧胆酸钠溶液20ml7min200W84%0.1g60μL4mL二氯甲烷1.5%脱氧胆酸钠溶液20ml5min200W87%0.1g60μL4mL二氯甲烷1.5%脱氧胆酸钠溶液20ml2min120W87%0.1g100μL6mL二氯甲烷1.5%脱氧胆酸钠溶液20ml2min120W81%0.5g60μL4mL三氯甲烷1.5%脱氧胆酸钠溶液20ml5min200W89%

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7351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20 CN 102973518 A *CN102973518A* (21)申请号 201210549252.0 (22)申请日 2012.12.18 A61K 9/16(2006.01) A61K 47/34(2006.01) A61K 31/02(2006.01) A61K 49/18(2006.01) A61K 49/12(2006.01) A61P 7/08(2006.01) (71)申请人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 中心有限公司 地址 200241 上海市闵行区江川东路 28 号 (72)发明人。

2、 张华娟 朱君 闫志强 魏岱旭 何丹农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代理人 唐莉莎 (54) 发明名称 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及其制备方 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及其制 备方法。 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 其特征 在于, 所述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平均粒 径为100-500纳米, 结构为外层聚乳酸-羟基乙酸 共聚物包裹内层全氟溴辛烷形成的纳米球 ; 所述 纳米球中外层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对内层全 氟溴辛烷的包封率为 80% 以上。本发明还涉及一 种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全 氟碳化合物纳米球, 其外。

3、层的包裹层是生物相容 性较好的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 能在体内降 解成乳酸和羟基乙酸, 这两种产物是人代谢途径 的副产物, 因此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该本发 明的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 其内层是全氟溴辛烷, 可作为超声诊断试剂和血液替代品。该本发明的 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的制备过程, 操作简单易行, 可进行连续生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1 页 2 1. 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

4、纳米球的 平均粒径为 100-500 纳米, 结构为外层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包裹内层全氟溴辛烷形成 的纳米球 ; 所述纳米球中外层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对内层全氟溴辛烷的包封率为 80% 以上。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 括如下步骤 : (1) 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0.01-1克, 全氟溴辛烷10-100L, 充分溶解在有机溶 剂 2-6 毫升中, 得到溶液 A ; 其中, 全氟溴辛烷与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质量比为 0.1-1 ; 全氟溴辛烷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 0.01-0.1 ; (2) 将A溶液与表面活性。

5、剂溶液5-100毫升混合, 其中表面活性剂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 浓度为 1%-4% (w/v) , A 溶液与表面活性剂溶液体积比为 0.05-0.5 ; 超声分散 1-10 分钟, 其 中超声功率为 50W-300W, 磁力搅拌 3-12 小时, 得到溶液 B ; (3) 提纯方式 : 将溶液 B 装入透析袋, 用去离子水透析 3-5 天, 然后将样品冻干, 得到全 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的表面活性剂为胆酸钠、 脱氧胆酸钠中的一种。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6、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中的一种。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分子量为 15 万, 聚乳酸与羟基乙酸的比例为 75 : 25。 6.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粒径通过超声处理时间和功率进行控制。 7.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外层厚度通过调节全氟溴辛烷与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 物的比例进行控制, 当全氟溴。

7、辛烷 : 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比例增大时, 外层厚度变小。 8.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 括如下步骤 : (1) 取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 0.1 克, 全氟溴辛烷 60L, 充分溶解在 4 毫升二氯甲 烷中, 得到溶液 A ; (2) 向溶液 A 中加入 1.5% 脱氧胆酸钠溶液 20 毫升, 超声分散 5 分钟, 超声功率控制 200W, 磁力搅拌 4 小时, 得到溶液 B ; (3) 提纯方式 : 将溶液 B 装入透析袋, 用去离子水透析 5 天, 然后将样品冻干, 得到最终 产品。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7。

8、3518 A 2 1/4 页 3 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 具体为一种全氟碳化合物纳脂质体米球及 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全氟碳化合物是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被氟原子全部取代后形成的一类环状或 直链状有机化合物, 由于碳原子与氟原子的的强作用力, 氟碳化合物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 全氟碳化合物不溶于水, 有很好的溶解非极性气体的功能, 可以作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 载体。生物医学应用上的氟碳化合物溶解氧能力为 35-44mmolL-1, 溶解二氧化碳能力为 200mmol L-1,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溶解或释放出氧气的能。

9、力, 氟碳化合物已被应用与以氟碳 溶液为气体交换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血液代用品。 生物 体内应用的氟碳化合物要求其粒径约为 200 纳米或更小, 这是因为粒径较大的氟碳化合物 不能与体内水溶液混合均匀, 不能稳定的悬浮在溶液中, 而氟碳化合物纳米球制成的溶液, 分散的氟碳化合物氧交换面积非常大, 更能起到携氧作用。全氟溴辛烷是末端具有一个溴 原子的链状氟碳化合物。授权公告号为 CN 10200871 B 的发明专利发明了以嵌段共聚物为 载体的氟碳化合物纳米载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采用的全氟碳化合物为 FC77。与 FC77 相比, 全氟溴辛烷沸点较高, 可有效防。

10、止制备过程中全氟碳化合物挥发造成的原材料浪费 问题以及包封率较低的问题。 0003 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 由乳酸和羟 基乙酸随机聚合而成, 是一种可降解的功能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降解产物是乳酸和羟基乙 酸, 是人代谢途径的副产物, 因此对生物体不会有毒副作用。在美国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 物通过FDA认证, 被正式作为药用辅料收录进美国药典。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具有良好 的成囊和成膜的性能, 被广泛应用于制药、 医用工程材料和现代化工业领域, 如 : 皮肤移植, 伤口缝合, 体内植入, 微纳米粒, 药物载体。

11、等。 0004 利用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对全氟溴辛烷进行包裹制备成的纳米球, 不仅可作 为造影剂进行超声成像, 还可以作为人工血液进行临床缺氧症状的治疗。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及其制备 方法, 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平 均粒径为 100-500 纳米, 结构为外层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包裹内层全氟溴辛烷形成的 纳米球 ; 所述纳米球中外层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对内层全氟溴辛烷的包封率为 80% 以 上。 0006 一种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12、于, 包括如下步骤 : (1) 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0.01-1克, 全氟溴辛烷10-100L, 充分溶解在有机溶 说 明 书 CN 102973518 A 3 2/4 页 4 剂 2-6 毫升中, 得到溶液 A ; 其中, 全氟溴辛烷与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质量比为 0.1-1 ; 全氟溴辛烷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 0.01-0.1 ; (2) 将A溶液与表面活性剂溶液5-100毫升混合, 其中表面活性剂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 浓度为 1%-4% (w/v) , A 溶液与表面活性剂溶液体积比为 0.05-0.5 ; 超声分散 1-10 分钟, 其 中超声功率为 50W-300W, 磁力。

13、搅拌 3-12 小时, 得到溶液 B ; (3) 提纯方式 : 将溶液 B 装入透析袋, 用去离子水透析 3-5 天, 然后将样品冻干, 得到全 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 0007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胆酸钠、 脱氧胆酸钠中的一种。 0008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中的一种。 0009 所述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分子量为 15 万, 聚乳酸与羟基乙酸的比例为 75 : 25。 0010 所述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粒径通过超声处理时间和功率进行控制。 0011 所述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的外层厚度通过调节全氟溴辛烷与聚乳酸 - 羟 基乙酸共聚物的比例进行控制, 当全氟溴辛烷。

14、 : 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比例增大时, 外层 厚度变小。 0012 所制备的全氟碳化合物脂质体纳米球能很好的解决现有的氟碳化合物的粒径大 小问题和包封率问题, 同过利用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进行外层包裹, 并能大大的提高 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率和安全性。 0013 包封率测定 :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测定, 采用多组分计算方法, 具体如下 式中、 和 分别为样品在1、 2、 3处的紫外吸收值, Cx、 Cy、 Cz分别为x组分、 y 组分和 z 组分的浓度 ; 、 和分别是 x 组分、 y 组分和 z 组分在波长 1处的摩尔吸光 系数 ; 、 和分别是 x 组分、 y 组分和 z 组分。

15、在波长 2处的摩尔吸光系数 ; 、 和 分别是 x 组分、 y 组分和 z 组分在波长 3处的摩尔吸光系数 ; 、 和; 、 和 、 和可以用 x、 y 和 z 的标准溶液分别在 1、 2、 3处测定吸光度后计算求得。将、 和; 、 和、 和代入方程组, 可得三组分的浓度 Cx、 Cy、 Cz。其中 1、 2、 3 处分别为 217nm, 250nm 和 280nm。 0014 包封率计算公式为 : 包封率 = 提纯后全氟溴辛烷浓度 提纯前全氟溴辛烷浓 度100%, 利用多组分紫外吸收测定全氟溴辛烷的包封率。 在包封率测定中, 全氟碳化合物 脂质体纳米球用与未提纯前溶液同体积的去离子水分散。 。

16、说 明 书 CN 102973518 A 4 3/4 页 5 0015 本发明的优点是 : 该方法采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作为外 层包裹材料, 该材料能在体内降解成乳酸和羟基乙酸, 这两种产物是人代谢途径的副产物, 因此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大大提高了临床应用价值 ; 该方法得到的纳米球的包封率 在 80%, 粒径在 100-500nm, 长期保存下稳定性较好, 本方法工艺非常简单, 操作方便, 可进 行连续生产。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为实施例 1 的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的水合粒径分布图。 0017 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出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粒子平均直径是 120 纳。

17、米左右。 0018 图 2 为实施例 2 的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的水合粒径分布图。 0019 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出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粒子平均直径是 224 纳米左右。 0020 图 3 为实施例 3 的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的水合粒径分布图。 0021 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出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粒子平均直径是 400 纳米左右。 0022 图 4 为实施例 4 的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的扫描电镜图。 0023 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出全氟碳化合物纳米颗粒为球状, 呈核壳结构, 其中核层较厚, 壳层很薄, 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粒径在 500 纳米左右。 0024 图 5 为实施例 2 的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的扫描电镜图。 。

18、0025 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出全氟碳化合物纳米颗粒为球状, 呈核壳结构, 其中核层较厚, 壳层较薄, 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粒径在 200 纳米左右。 0026 图 6 为实施例 5 的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的扫描电镜图。 0027 从图上可以清楚看出全氟碳化合物纳米颗粒为球状, 呈核壳结构, 其中核层较厚, 壳层相对较厚, 全氟碳化合物纳米球粒径在 200 纳米左右。 0028 具体实施方法 实施例 1 : A、 取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 0.1g, 全氟溴辛烷 60L, 充分溶解在 4mL 二氯甲烷中, 得到溶液 A ; B、 向溶液A中加入1.5%脱氧胆酸钠溶液20ml, 超声分散7min, 。

19、超声功率为200W, 磁力 搅拌 4 小时, 得到溶液 B ; C、 提纯方式 : 将溶液B装入透析袋, 用去离子水透析5天, 然后将样品冻干, 得到最终产 品。 0029 实施例 2 : A 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0.1g, 全氟溴辛烷60L, 充分溶解在4mL二氯甲烷 中, 得到溶液 A ; B 向溶液A中加入1.5%脱氧胆酸钠溶液20ml, 超声分散5min, 超声功率控制200W, 磁力搅拌 4 小时, 得到溶液 B ; C 提纯方式 : 将溶液 B 装入透析袋, 用去离子水透析 5 天, 然后将样品冻干, 得到最 终产品。 0030 实施例 3 : A 取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

20、物 0.1g, 全氟溴辛烷 60L, 充分溶解在 4mL 二氯甲烷 说 明 书 CN 102973518 A 5 4/4 页 6 中, 得到溶液 A ; B 向溶液 A 中加入 1.5% 脱氧胆酸钠溶液 20ml, 超声分散 2 min, 超声功率为 120W, 磁力搅拌 4 小时, 得到溶液 B ; C 提纯方式 : 将溶液 B 装入透析袋, 用去离子水透析 5 天, 然后将样品冻干, 得到最 终产品。 0031 实施例 4 ; A 取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 0.1g, 全氟溴辛烷 100L, 充分溶解在 6mL 二氯甲 烷中, 得到溶液 A ; B 向溶液 A 中加入 1.5% 脱氧胆。

21、酸钠溶液 20ml, 超声分散 2min, 超声功率为 120W, 磁力搅拌 4 小时, 得到溶液 B ; C 提纯方式 : 将溶液 B 装入透析袋, 用去离子水透析 5 天, 然后将样品冻干, 得到最 终产品。 0032 实施例 5 : A 取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 0.5g, 全氟溴辛烷 60L, 充分溶解在 4mL 三氯甲烷 中, 得到溶液 A ; B 向溶液 A 中加入 1.5% 脱氧胆酸钠溶液 20ml, 超声分散 5min, 超声功率为 200W, 磁力搅拌 4 小时, 得到溶液 B ; C 提纯方式 : 将溶液 B 装入透析袋, 用去离子水透析 5 天, 然后将样品冻干, 得。

22、到最 终产品。 0033 表一 各反应条件对全氟溴辛烷 - 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球中全氟溴辛烷 的包封率影响 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用量全氟溴辛烷用量溶剂用量表面活性剂用量超声时间 超声功率 包封率 0.1g60L4mL 二氯甲烷 1.5% 脱氧胆酸钠溶液 20ml7min200W84% 0.1g60L4mL 二氯甲烷 1.5% 脱氧胆酸钠溶液 20ml5min200W87% 0.1g60L4mL 二氯甲烷 1.5% 脱氧胆酸钠溶液 20ml2min120W87% 0.1g100L6mL 二氯甲烷 1.5% 脱氧胆酸钠溶液 20ml2min120W81% 0.5g60L4mL 三氯甲烷 1.5% 脱氧胆酸钠溶液 20ml5min200W89% 说 明 书 CN 102973518 A 6 1/3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73518 A 7 2/3 页 8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73518 A 8 3/3 页 9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73518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