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火乳化沥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耐火乳化沥青.pdf(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0884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1.27 CN 103408848 A *CN103408848A* (21)申请号 201310379641.8 (22)申请日 2013.08.19 C08L 23/16(2006.01) C08L 63/00(2006.01) C08K 13/04(2006.01) C08K 7/12(2006.01) C08K 5/05(2006.01) C08K 3/04(2006.01) C08K 5/103(2006.01) (71)申请人 南通市通州区俊朗建筑工程有限公 司 地址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
2、五接镇袁 三圩村二组 (72)发明人 陈浩 (54) 发明名称 一种耐火乳化沥青 (57) 摘要 一种耐火乳化沥青, 所述的耐火乳化沥青由 下列组份按照重量份数组成 : 石棉纤维 6-13 份, 环氧树脂 2-9 份, 丁醇 7-10 份, 三元乙丙橡胶 8-18 份, 异丙醇 2-5 份, 石墨粉 5-9 份, 丁纳橡胶 2-7 份, 熟桐油 4-16 份。本发明耐火, 具有良好的 贮存稳定性, 在阴湿、 低温情况下仍可以施工。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页 (10)申请公布。
3、号 CN 103408848 A CN 103408848 A *CN103408848A* 1/1 页 2 1. 一种耐火乳化沥青,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耐火乳化沥青由下列组份按照重量份数组 成 : 石棉纤维6-13份, 环氧树脂2-9份, 丁醇7-10份, 三元乙丙橡胶8-18份, 异丙醇2-5份, 石墨粉 5-9 份, 丁纳橡胶 2-7 份, 熟桐油 4-16 份。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耐火乳化沥青,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耐火乳化沥青由下列组份 按照重量份数组成 : 石棉纤维 11 份, 环氧树脂 6 份, 丁醇 9 份, 三元乙丙橡胶 13 份, 异丙醇 3 份, 石墨粉 。
4、7 份, 丁纳橡胶 5 份, 熟桐油 13 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408848 A 2 1/1 页 3 一种耐火乳化沥青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耐火乳化沥青。 背景技术 0002 乳化沥青是沥青和乳化剂在一定工艺作用下, 生成水包油或油包水 (具体谁包谁 要看乳化剂的种类) 的液态沥青。 乳化沥青是将通常高温使用的道路沥青, 经过机械搅拌 和化学稳定的方法 (乳化) , 扩散到水中而液化成常温下粘度很低、 流动性很好的一种道路 建筑材料。可以常温使用, 且可以和冷的和潮湿的石料一起使用。 发明内容 0003 发明目的 :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火乳化沥青, 具有良好的。
5、贮存稳定性, 在阴湿、 低温 情况下仍可以施工。 0004 技术方案 : 一种耐火乳化沥青, 所述的耐火乳化沥青由下列组份按照重量份数组 成 : 石棉纤维6-13份, 环氧树脂2-9份, 丁醇7-10份, 三元乙丙橡胶8-18份, 异丙醇2-5份, 石墨粉 5-9 份, 丁纳橡胶 2-7 份, 熟桐油 4-16 份。 0005 作为优选, 所述的耐火乳化沥青由下列组份按照重量份数组成 : 石棉纤维 11 份, 环氧树脂 6 份, 丁醇 9 份, 三元乙丙橡胶 13 份, 异丙醇 3 份, 石墨粉 7 份, 丁纳橡胶 5 份, 熟 桐油 13 份。 0006 有益效果 : 本发明耐火, 具有良好。
6、的贮存稳定性, 在阴湿、 低温情况下仍可以施工。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0008 具体实施例 1 : 一种耐火乳化沥青, 所述的耐火乳化沥青由下列组份按照重量份数组成 : 石棉纤维 6 份, 环氧树脂 2 份, 丁醇 7 份, 三元乙丙橡胶 8 份, 异丙醇 2 份, 石墨粉 5 份, 丁纳橡胶 2 份, 熟桐油 4 份。 0009 具体实施例 2 : 一种耐火乳化沥青, 所述的耐火乳化沥青由下列组份按照重量份数组成 : 石棉纤维 13 份, 环氧树脂 9 份, 丁醇 10 份, 三元乙丙橡胶 18 份, 异丙醇 5 份, 石墨粉 9 份, 丁纳橡胶 2-7 份, 熟桐油 16 份。 0010 具体实施例 3 : 一种耐火乳化沥青, 所述的耐火乳化沥青由下列组份按照重量份数组成 : 石棉纤维 11 份, 环氧树脂 6 份, 丁醇 9 份, 三元乙丙橡胶 13 份, 异丙醇 3 份, 石墨粉 7 份, 丁纳橡胶 5 份, 熟桐油 13 份。 说 明 书 CN 103408848 A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