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发动机燃烧室的缸内散热技术.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533079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118111.4

申请日:

1995.11.06

公开号:

CN1149665A

公开日:

1997.05.1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F02B23/00

主分类号:

F02B23/00

申请人:

李年根; 冯长行; 刘长江

发明人:

冯长行; 李年根; 刘长江; 王喜春; 王连三

地址:

472501河南省灵宝二号信箱经营部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出的是内燃发动机燃烧室的内散热技术,将燃烧室制成受热面上有许多与水源相连的小孔形状,使水源不断地向孔内注入水,水传走受热面所吸收的热能而变成水蒸气,排入缸内推动活塞作功。

权利要求书

1: 内燃发动燃烧室的缸内散热技术,其特征 是:燃烧室的受热面分布有与水源相连的小孔,使 受热面承受的热量被小孔内的水吸收变成水蒸气进 入气缸。
2: 按照权利1的要求,其特征是:与小孔连接 的水源是有加压装置的。
3: 按照权利1的要求,其特征是:用凸轮控制 的活塞泵向孔内注水。
4: 按照权利3的要求,其特征是:凸轮控制活 塞泵的注水相位压缩冲程。
5: 按照权利1、3、4的要求,其特征是:小孔 的孔口呈椭圆、矩等形,以保证孔口内壁呈小容积 大接触面的形状,扩大散热效果。
6: 按权利1、3、4、5的要求,其特征是:孔 与水源之间用多根细管相连。
7: 按照权利2的要求,其特征是:小孔呈毛细 状或将孔内插入部分细线状物质,以保证水利用毛 细现象注入燃烧室。

说明书


内燃发动机燃烧室的缸内散热技术

    本发明提出的是:内燃机的节能技术。

    传统内燃机,由于缸内温度很高,构成缸体的金属材料必需通过外部散热;如水循环冷却、风冷等。而散热负担大的是缸盖里的燃烧室。

    本发明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燃烧室所吸收的热能。以达到既散热又做功之目的。

    实现上述目的的方法是:将燃烧室制成受热面上分布有许多与水源相连的小孔,当受热面受热时,小孔内的水散去该部分热量并排入气缸做功。

    由于气缸内的压强多数时间是大于空气中的,故水源必需增加压强才能避免水倒流。

    使用活塞泵向小孔内注水,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注水的及时可靠,且可以缩小发动机的体积。小孔内的水应常到孔口而不流入气缸才佳,故应选择凸轮的相位来控制活塞泵地注入过程,压缩冲程中缸内气压居中,此冲程中注入水既易保证水不流入气缸,又为做功冲程的蒸发做功做准备,故选择在压缩冲程中的适当相位控制活塞泵向小孔里注水过程。

    为了提高水散热的效率,将近孔口处制成非圆截面如椭圆矩形等,以保证近孔口内壁呈容积小、面积大的形状。

    根据发动机的形状不同,活塞泵与凸轮、小孔之间的距离也在不断的变化,为了防止各小孔的工作干扰,故选用多根细管相连。

    对于现有发动机的改进,也是节约能源之举,利用毛细现象,将燃烧室与水套间制成毛细孔或类似于毛细孔如细线穿孔法,也能达到明显效果。

    综上所述,注水内散热效率高,并变为做功能源,且对提高压缩比也是有利的,必将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实施例:将492Q发动机的缸盖的水套与循环系统隔离,外加一个流量为20g/s,压强为20kg/cm2的注水泵,水套与燃烧室间制成每2.5mm2有一个的Φ0.8-1.0mm的小孔。保证每秒单缸注入3-5g水,即可制成有明显节能效果的革新492Q发动机。

内燃发动机燃烧室的缸内散热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内燃发动机燃烧室的缸内散热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内燃发动机燃烧室的缸内散热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燃发动机燃烧室的缸内散热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燃发动机燃烧室的缸内散热技术.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出的是内燃发动机燃烧室的内散热技术,将燃烧室制成受热面上有许多与水源相连的小孔形状,使水源不断地向孔内注入水,水传走受热面所吸收的热能而变成水蒸气,排入缸内推动活塞作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燃烧发动机;热气或燃烧生成物的发动机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