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冠心病、 心绞痛的保心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冠心病、 心绞痛的保心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属于中药制剂领 域, 是在原剂型保心片的基础上的改进剂型及其制备工艺而来。
背景技术 保心片为药典处方, 收于 《中国药典》 2010 版一部 929 页, 由三七、 丹参、 川芎、 山 楂、 制何首乌、 何首乌等 6 味药组成。用于治疗冠心病、 心绞痛, 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具有显 著的疗效, 但由于受剂型和服用量的局限, 而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冠心病、 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其发病 急, 急需治疗, 而保心片制法中三七、 制首乌生粉入药, 有效成分溶散时间较长, 不利于药效 快速发挥 ; 服用剂量较大, 每次服用量 4-6 片 ( 每次服用量为 2.08-3.12 克 ), 给患者尤其是 老年人服药造成不便 ; 再者, 易吸潮, 不易存贮 ; 其次保心片在溶解度、 溶出速度及稳定性 等方面都有待改进 ; 而且生产过程中存在粉尘污染现象, 不利于劳动保护。基于上述原因, 急需开发一种能克服以上缺点的保心滴丸的新剂型。 我们应用现代制药技术对该产品工艺 作必要的改进, 制成新的制剂 --- 保心滴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服用剂量小、 溶解速度快、 速效, 质量稳定的保心滴丸。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治疗冠心病、 心绞痛等病的保心滴丸, 它由处方量的药材精制提取物作为活 性成分和聚乙二醇、 甘油作为基质而组成。其中所述的精制提取物是由 6 味中药组成的药 典处方 : 三七 45g、 丹参 540g、 川芎 360g、 山楂 450g、 制何首乌 157.5g、 何首乌 292.5g 其特 征在于按上述处方量的药材分别或几味药混合用乙醇、 水或它们的混合溶剂进行提取, 浓 缩成浸膏, 加水使成混悬液, 再进一步经醋酸乙酯或正丁醇分别萃取或几味药混合萃取, 萃 取液浓缩成浸膏或干膏, 即为活性成分, 与基质混合即可滴制成滴丸。
所述活性成分与基质的重量份数比为 1 ∶ 0.5-5.0。
所述基质为聚乙二醇 6000、 聚乙二醇 4000、 聚乙二醇 600 或甘油, 它们的重量份数 比为 : 0.30 ~ 2.0 ∶ 0.2 ~ 2.0 ∶ 0.02 ~ 0.5。
本发明保心滴丸的制备工艺, 包括如下步骤 :
a. 药材提取 : 将上述处方量的药材分别或几味药混合用乙醇、 水或它们的混合溶 剂进行提取, 浓缩成浸膏, 加水使成混悬液, 再进一步经醋酸乙酯或正丁醇分别萃取或几味 药混合萃取, 萃取液浓缩成浸膏或干膏 ;
b. 药液配制 : 取基质聚乙二醇 6000 和聚乙二醇 4000、 聚乙二醇 600 或甘油置 容器中, 于水浴上加热到 75 ~ 90 ℃, 待全部熔融后, 按照提取物与基质重量份数比为 1 ∶ 0.5-5.0 的比例加入提取物, 搅拌至溶解、 均匀 ;
c. 滴制 : 将配制好的药液转移至贮液瓶中, 密闭并保温在 75 ~ 90℃, 调节液滴定 量阀门, 滴入 1 ~ 40℃的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中 ;
d. 干燥 : 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 经干燥, 即得 .
所述药材提取步骤中处方量的药材分别或几味混合指各味药单提后与其它药混 合处理, 几味混合指几味药提取后再混合或全部药共同提取 ; 用乙醇和水进行提取是指用 95% (V/V) 乙醇和水, 混合溶剂指 30-85%乙醇水溶液 ; 提取方法有渗漉和加热回流法 ; 所 述药材提取步骤中分别萃取或几味药混合萃取指各味药单独萃取后与其它药混合, 几味混 合指几味药萃取后再混合或全部药共同萃取。
本发明根据活性成分提取物的性质, 在活性成分提取物与基质的配比上进行优化 试验研究, 试验可知, 成型后滴丸的质量与提取物在基质中分散的均匀性密切相关。为此, 选择了不同性质的基质。例如聚乙二醇 400、 聚乙二醇 600、 聚乙二醇 4000、 聚乙二醇 6000、 甘油等进行试验。由试验结果表明, 用聚乙二醇 6000 滴速慢易拖尾。单独使用聚乙二醇 4000 所制的滴丸硬度差等。经多次反复的研究试验, 结果表明 :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上述基 质以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效果较好 ; 为尽量减少患者服用量, 需减少药辅料用量, 选择不同 配比进行试验, 最终确定了提取物∶基质= 1 ∶ 0.5-5 的配比。 其中聚乙二醇 6000、 聚乙二 醇 4000、 聚乙二醇 600 或甘油相混合, 其重量份数比为 : 0.30 ~ 2.0 ∶ 0.2 ~ 2.0 ∶ 0.02 ~ 0.5 为最佳配比范围。滴丸的成型最佳, 且服用量小。所得滴丸呈圆形, 表面光滑, 色泽一 致, 大小均匀, 溶散时间符合规定标准。 本发明的保心滴丸经过精制提取, 应用先进的固体分散技术制备而成, 它不仅克 服了原有剂型的不足, 同时带来如下显著优势 :
1) 服用剂量小 : 每服剂量为 0.8-1.2 克, 为原胶囊剂服用量的 1/2-1/3, 便于患者 尤其是老年患者接受和服用。
2) 溶解速度快 : 溶散时限仅为 8 分钟, 加快了药物在体内的溶解速度 ; 利于人体吸 收并提前了药物起效时间。
3) 质量稳定 : 制定并提高了质量控制标准, 单剂量准确 ; 药物微粒包埋在基质实 体中, 无孔隙, 空气不会扩散进去, 从而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
4) 制备过程操作简便、 无粉尘污染, 利于劳动保护。
综上所述, 本发明在提高药物的溶解度、 溶出速度、 稳定性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 景, 是治疗冠心痛、 心绞痛等疾病, 实现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前沿药物剂型。
本发明的保心滴丸检测指标及方法 :
溶散时限检测 :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 使用 zBq 型智能崩解仪检测, 结果 如下 :
保心滴丸与保心片溶散时限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 : 滴丸溶散时限为 8 分钟。片剂溶散时限为 17 分钟。
本发明设计了 6 个的制备工艺 :
处方 : 三七 4.5g 丹参 54g 川芎 36g 山楂 45g 制何首乌 15.75g 何首乌 29.25g
工艺 1
1) 药材提取 : 按照上述处方量用 16 倍量的水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2 小时, 合并提 取液, 放冷, 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1.25 的清膏, 加入 95%的乙醇使醇浓度达 60%,
放置 12h, 取上清液, 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0-1.40 的清膏。
2) 药液配制 : 取基质 27g 聚乙二醇 6000 和 9g 聚乙二醇 4000、 0.3g 聚乙二醇 600 置容器中, 于水浴上加热到 80℃, 待全部熔融后, 加入提取物 27.6g, 搅拌至溶解, 均匀 ;
3) 滴制 : 将配制好的药液转移至贮液瓶中, 密闭并保温在 80℃, 调节液滴定量阀 门, 滴入 5 ~ 20℃的甲基硅油中 ;
4) 干燥 : 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甲基硅油, 经干燥, 即得。
5) 薄膜包衣 : 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 包薄膜衣, 包衣液的配比为包衣粉 1.8g, 80%乙醇 100ml。
工艺 2
1) 药材提取 : 按照上述处方量用 12 倍量的 70%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 2 小时, 合并提取液。放冷, 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0-1.40 的浸膏。
2) 药液配制 : 取基质 34g 聚乙二醇 6000 和 17g 聚乙二醇 4000、 0.4g 聚乙二醇 600 置容器中, 于水浴上加热到 80℃, 待全部熔融后, 加入提取物 34.5g, 搅拌至溶解, 均匀 ;
3) 滴制 : 将配制好的药液转移至贮液瓶中, 密闭并保温在 80℃, 调节液滴定量阀 门, 滴入 5 ~ 20℃的甲基硅油中 ;
4) 干燥 : 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甲基硅油, 经干燥, 即得。
5) 薄膜包衣 : 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 包薄膜衣, 包衣液的配比为包衣粉 2.5g, 80%乙醇 130ml。
工艺 3
1) 药材提取 : 三七粉碎成细粉, 过筛, 混匀, 用 70%乙醇浸润, 2--8h 后以 10-20ml/ 分钟的速度进行渗漉, 收集渗漉液, 60 ℃减压浓缩成清膏, 用正丁醇对进行萃取, 收集正 丁醇部分, 减压浓缩成相对密 1.30-1.40 的浸膏①, 备用 ; 山楂、 丹参、 川芎、 何首乌、 制何 首乌粉碎, 90 %乙醇作溶剂, 浸渍 24 小时后, 缓缓渗漉, 收集漉液, 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 1.30-1.40 的浸膏②, 备用 ; 残渣用 30%乙醇液渗漉, 收集漉液, 60℃时减压浓缩至清膏用 乙酸乙酯萃取, 合并乙酸乙酯层, 回收乙酸乙酯, 60℃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 1.30-1.40 的浸 膏③ ; 合并浸膏① - ③, 备用。
2) 药液配制 : 取基质 19g 聚乙二醇 6000 和 9.5g 聚乙二醇 4000、 0.3g 聚乙二醇 600 置容器中, 于水浴上加热到 80℃, 待全部熔融后, 加入提取物 19.6g, 搅拌至溶解, 均匀 ;
3) 滴制 : 将配制好的药液转移至贮液瓶中, 密闭并保温在 80℃, 调节液滴定量阀 门, 滴入 5 ~ 20℃的甲基硅油中 ;
4) 干燥 : 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甲基硅油, 经干燥, 即得。
5) 薄膜包衣 : 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 包薄膜衣, 包衣液的配比为包衣粉 1.5g, 80%乙醇 80ml。
工艺 4
1) 药材提取 : 三七、 制何首乌、 何首乌粉碎成细粉, 过筛, 混匀, 用 70%乙醇浸润, 2--8h 后以 10-20ml/ 分钟的速度进行渗漉, 收集渗漉液, 60℃减压浓缩成清膏, 用正丁醇对 进行萃取, 收集正丁醇部分, 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 1.30-1.40 的浸膏①, 备用 ; 山楂、 丹参、 川芎粉碎, 70%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减压浓缩成清膏 ; 用乙酸乙酯萃取, 合并乙酸乙酯层, 回 收乙酸乙酯, 60℃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 1.30-1.40 的浸膏② ; 合并浸膏① - ②, 备用。2) 药液配制 : 取基质 14g 聚乙二醇 6000 和 6g 聚乙二醇 4000、 0.3g 聚乙二醇 600 置容器中, 于水浴上加热到 85℃, 待全部熔融后, 加入提取物 14.7g, 搅拌至溶解, 均匀 ;
3) 滴制 : 将配制好的药液转移至贮液瓶中, 密闭并保温在 80℃, 调节液滴定量阀 门, 滴入 5 ~ 20℃的甲基硅油中 ;
4) 干燥 : 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甲基硅油, 经干燥, 即得。
5) 薄膜包衣 : 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 包薄膜衣, 包衣液的配比为包衣粉 1.2g, 80%乙醇 50ml。
工艺 5
1) 药材提取 : 三七、 川芎、 何首乌、 制何首乌以 70%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 1 小 时, 合并提取液。用 NaOH 调碱性后, 以正丁醇对提取液萃取, 得萃取液。丹参、 山楂以 70% 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 1 小时, 合并提取液。用 HCl 调酸性后, 以乙酸乙酯对提取液萃取, 得萃取液。
2) 药液配制 : 取基质 16g 聚乙二醇 6000 和 8g 聚乙二醇 4000、 0.35g 聚乙二醇 600 置容器中, 于水浴上加热到 80℃, 待全部熔融后, 加入提取物 16.8g, 搅拌至溶解, 均匀 ;
3) 滴制 : 将配制好的药液转移至贮液瓶中, 密闭并保温在 80℃, 调节液滴定量阀 门, 滴入 5 ~ 20℃的甲基硅油中 ; 4) 干燥 : 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甲基硅油, 经干燥, 即得。
5) 薄膜包衣 : 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 包薄膜衣, 包衣液的配比为包衣粉 1.3g, 80%乙醇 70ml。
工艺 6
1) 药材提取 : 川芎提取挥发油。 将川芎提取后的药渣、 丹参、 山楂用 10 倍量的水回 流提取 3 次, 每次 1 小时, 合并提取液, 放冷, 加入 95%的乙醇, 取上清液。 浓缩至无醇味, 用 乙酸乙酯萃取, 得萃取液。三七、 何首乌、 制何首乌以 70%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 1 小时, 合并提取液。以正丁醇对提取液萃取, 得萃取液。
2) 药液配制 : 取基质 12g 聚乙二醇 6000 和 7g 聚乙二醇 4000、 0.2g 聚乙二醇 600 置容器中, 于水浴上加热到 80℃, 待全部熔融后, 加入提取物 11.1g, 搅拌至溶解, 均匀 ;
3) 滴制 : 将配制好的药液转移至贮液瓶中, 密闭并保温在 80℃, 调节液滴定量阀 门, 滴入 5 ~ 20℃的甲基硅油中 ;
4) 干燥 : 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甲基硅油, 经干燥, 即得。
5) 薄膜包衣 : 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 包薄膜衣, 包衣液的配比为包衣粉 1.0g, 80%乙醇 60ml。
六个制备工艺药效学比较 :
本品为治疗血瘀症药物, 处方中的药物成分主要含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 本 试验设计了六个工艺路线, 采取六种不同的提取分离方法 :
(A)1 号工艺 : 水提醇沉后, 制滴丸
(B)2 号工艺 : 醇提浓缩后, 制滴丸
(C)3 号工艺 : 三七单独渗漉后萃取, 其余药材渗漉后萃取, 制滴丸
(D)4 号工艺 : 三七、 制何首乌、 何首乌渗漉后萃取, 其余药材醇提制后萃取, 制滴 丸
(E)5 号工艺 : 丹参、 山楂醇提调酸性后萃取, 其余药材醇提调碱后萃取, 制滴丸
(F)6 号工艺 : 川芎提取挥发油, 川芎提取后的药渣、 丹参、 山楂水提醇沉后萃取, 其余药材醇提后萃取, 制滴丸
1. 试验目的
①观察保心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 6 号工艺样品对正常大鼠血浆血小板粘聚性 的影响。
②观察保心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 6 号工艺样品多次灌胃给药对大鼠颈动脉血 栓形成时间的影响。
2. 试验材料
2.1 药物
六个制备工艺制备的样品表
保心片 : 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 每片重 0.52g, 每片相当于生药 1.845g, 批号 20081106。
血府逐瘀胶囊 : 由天津宏仁堂制药厂提供, 每粒胶囊装 0.4g 药粉, 每克粉末相当 于生药 1.69 克, 批号 20080509 ; 阿司匹林肠溶片 : 北京市燕京制药厂 ; 5- 腺苷二磷酸二钠 盐: 上海丽珠东风有限公司产品 ; TXB2 和 6-Keto-PGF1α· 放免药盒 : 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 中心放免所。
2.2 动物
大鼠 : Wistar 种, 体重 200、 250g, 雌雄兼用, 由天津药物研究院动物室提供。合格 证号 : 津动质字第 001 号。
2.3 仪器
PA.3210Aggrecoder, 日本京都第一科学株式会社生产 ; xsN-RII 型 体 外 血 栓 形成及血小板粘附两用仪, 无锡县电子仪器二厂生产 ; 台式高速离心机 ; 光学显微镜, BH.2OLYMPUs 日本制造 ;
3. 试验方法与结果
3.1 保心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 6 号工艺样品对正常大鼠血浆血小板粘聚性的 影响
选取上述健康大鼠, 按性别、 体熏随机分为作常对照组、 模型对照组、 1 号工艺组、 2 号工艺组、 3 号工艺组、 4 号工艺组、 5 号工艺、 6 号工艺、 原剂型组、 阿斯匹林 100mg/kg 组, 每
组 10 只。 ①灌胃给药 3d, 每天一次, 对照组给等容量的蒸馏水, 最后一天给药 1h 后, 腹主动 脉取血, 3.8%枸橼酸钠溶液 (9 ∶ 1) 抗凝, 800r/min 离心 10min, 制备富血小板血浆 (PRP), 再 3000r/min 离心 15min, 制备贫血小板血浆 (PPP), 以 ADP 诱导血小板聚集, 比浊法进行血 小板聚集实验 ; ②灌胃给药 5d, 每天一次, 对照组给等容量的蒸馏水, 最后一天给药后 1h, 摘眼球取血, 2% EDTANa2 溶液 (9 ∶ 1) 抗凝, 取 0.3mL 血于 5mL 玻璃球中, 置于血小板粘附 仪上, 以 3.4r/min 旋转 15min, 在光学显微镜下数出粘附前、 后血浆中血小板数。以组间比 较 t 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见表 1。
表 1 保心滴丸六个工艺样品对正常大鼠血浆血小板粘聚性的影响
2) 3) 注: 与对照组比较 1)P < 0.05, P < 0.01, P < 0.01
表 1 结果表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 阿司匹林 100mg/kg 能明显对抗 ADP 诱导正常 大鼠血浆血小板聚集性 (P < 0.05), 明显降低血小板粘附性 (P < 0.01), 保心滴丸 1 的六个 工艺也都不同程度的对抗 ADP 诱导正常大鼠血浆血小板聚集性, 降低血小板粘附性, 其中, 各个工艺以 4 号工艺作用最为显著。3.2 保心滴丸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 6 号工艺样品 对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选用上述健康 WISTAR 种大鼠, 按性别、 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1 号工艺组、 2号 工艺组、 3 号工艺组、 4 号工艺组、 5 号工艺、 6 号工艺、 原剂型组、 阳性药阿司匹林对照组, 每 组 10 只动物。保心 1 号工艺组、 2 号工艺组、 3 号工艺组、 4 号工艺组、 5 号工艺、 6 号工艺、 原 剂型组均按 6g 生药 /kg 灌胃给药, 每天一次, 连续 10 天, 阳性药对照组阿司匹林按 150mg/ kg 灌胃给药, 每天一次, 连续 5 天, 给药体积均为 1ml/100g, 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 0.5% CMC。 各剂量组大鼠均于末次给药后 1 小时, 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 (40mg/kg), 分离一侧颈动 脉约 15mm, 用 BT-87-3 型血栓形成仪刺激电极及温度传感器钩于颈动脉上, 以 1.5mA 的电流 持续刺激血管壁 7 分钟, 同时由温度传感器监测血管表面温度的变化, 当血栓形成, 堵塞血 流时, 血管远心端温度突降, 仪器报警, 从刺激开始至报警时间作为血栓形成时间 (OT 值 ), 试验结果采用两组均数统计分析 t- 值法进行显著性测验, 见表 2。
表 2 保心滴丸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 6 号工艺样品对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表 2 保心滴丸 1 号工艺组、 2 号工艺组、 3 号工艺组、 4 号工艺组、 5 号工艺、 6 号工艺 样品对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X±SD) 表 2 结果表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保心滴丸 1 号工 艺组、 2 号工艺组、 3 号工艺组、 4 号工艺组、 5 号工艺、 6 号工艺生药 / 剂量组明显延长大鼠颈 动脉血栓形成时间。保心原剂型、 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亦有明显作用。其中, 以 4、 5 号工艺 作用最为显著。
4. 试验结论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 保心滴丸 1 号工艺组、 2 号工艺组、 3 号工艺组、 4 号工艺组、 5 号工艺、 6 号工艺样品 6g 生药 /kg 剂量组都能对抗 ADP 诱导正常大鼠血浆血小板聚集性, 降 低血小板粘附性, 明显延长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 与原剂型组作用相当。其中, 以4号 工艺作用最为显著, 因此确定 4 号工艺为最佳制备工艺, (1)、 (2) 号工艺为一般制备工艺。 (3)、 (5)、 (6) 号工艺为有效制备工艺。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 保心滴丸具有明显的 “活血化瘀” 作用。与该药的功能主治基 本相符。与相同剂量保心原剂型作用相当。
本发明的优点是 : 保心滴丸服用剂量小, 便于患者接受和服用 : 溶解速度快, 利于 吸收 : 生物利用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仅为解释性的决不意味着它以任 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1、 保心滴丸的制备
1. 处方 : 三七 4.5g 丹参 54g 川芎 36g 山楂 45g 制何首乌 15.75g 何首乌 29.25g
2. 制法 : 1) 药材提取 : 按照上述处方量用 16 倍量的水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2 小时, 合并提取液, 放冷, 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1.25 的清膏, 加入 95%的乙醇使醇浓度达 60%, 放置 12h, 取上清液, 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0-1.40 的清膏。
2) 药液配制 : 取基质 27g 聚乙二醇 6000 和 9g 聚乙二醇 4000、 0.3g 聚乙二醇 600 置容器中, 于水浴上加热到 80℃, 待全部熔融后, 加入提取物 27.6g, 搅拌至溶解, 均匀 ;
3) 滴制 : 将配制好的药液转移至贮液瓶中, 密闭并保温在 80℃, 调节液滴定量阀 门, 滴入 5 ~ 20℃的甲基硅油中 ;4) 干燥 : 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甲基硅油, 经干燥, 即得。
5) 薄膜包衣 : 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 包薄膜衣, 包衣液的配比为包衣粉 1.8g, 80%乙醇 100ml。
实施例 2、 保心滴丸的制备
1. 处方 : 三七 4.5g 丹参 54g 川芎 36g 山楂 45g 制何首乌 15.75g
何首乌 29.25g
2. 制法 : 1) 药材提取 : 按照上述处方量用 12 倍量的 70%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 2 小时, 合并提取液。放冷, 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0-1.40 的浸膏。
2) 药液配制 : 取基质 34g 聚乙二醇 6000 和 17g 聚乙二醇 4000、 0.4g 聚乙二醇 600 置容器中, 于水浴上加热到 80℃, 待全部熔融后, 加入提取物 34.5g, 搅拌至溶解, 均匀 ;
3) 滴制 : 将配制好的药液转移至贮液瓶中, 密闭并保温在 80℃, 调节液滴定量阀 门, 滴入 5 ~ 20℃的甲基硅油中 ;
4) 干燥 : 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甲基硅油, 经干燥, 即得。
5) 薄膜包衣 : 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 包薄膜衣, 包衣液的配比为包衣粉 2.5g, 80%乙醇 130ml。
实施例 3、 保心滴丸的制备
1. 处方 : 三七 4.5g 丹参 54g 川芎 36g 山楂 45g 制何首乌 15.75g 何首乌 29.25g
2. 制法 : 1) 药材提取 : 三七粉碎成细粉, 过筛, 混匀, 用 70%乙醇浸润, 2--8h 后以 10-20ml/ 分钟的速度进行渗漉, 收集渗漉液, 60℃减压浓缩成清膏, 用正丁醇对进行萃取, 收集正丁醇部分, 减压浓缩成相对密 1.30-1.40 的浸膏①, 备用 ; 山楂、 丹参、 川芎、 何首乌、 制何首乌粉碎, 90%乙醇作溶剂, 浸渍 24 小时后, 缓缓渗漉, 收集漉液, 减压浓缩成相对密 度 1.30-1.40 的浸膏②, 备用 ; 残渣用 30%乙醇液渗漉, 收集漉液, 60℃时减压浓缩至清膏 用乙酸乙酯萃取, 合并乙酸乙酯层, 回收乙酸乙酯, 60℃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 1.30-1.40 的 浸膏③ ; 合并浸膏① - ③, 备用。
2) 药液配制 : 取基质 19g 聚乙二醇 6000 和 9.5g 聚乙二醇 4000、 0.3g 聚乙二醇 600 置容器中, 于水浴上加热到 80℃, 待全部熔融后, 加入提取物 19.6g, 搅拌至溶解, 均匀 ;
3) 滴制 : 将配制好的药液转移至贮液瓶中, 密闭并保温在 80℃, 调节液滴定量阀 门, 滴入 5 ~ 20℃的甲基硅油中 ;
4) 干燥 : 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甲基硅油, 经干燥, 即得。
5) 薄膜包衣 : 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 包薄膜衣, 包衣液的配比为包衣粉 1.5g, 80%乙醇 80ml。
实施例 4、 保心滴丸的制备
1. 处方 : 三七 4.5g 丹参 54g 川芎 36g 山楂 45g 制何首乌 15.75g 何首乌 29.25g
2. 制法 :
1) 药材提取 : 三七、 制何首乌、 何首乌粉碎成细粉, 过筛, 混匀, 用 70%乙醇浸润, 2--8h 后以 10-20ml/ 分钟的速度进行渗漉, 收集渗漉液, 60℃减压浓缩成清膏, 用正丁醇对 进行萃取, 收集正丁醇部分, 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 1.30-1.40 的浸膏①, 备用 ; 山楂、 丹参、 川芎粉碎, 70%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减压浓缩成清膏 ; 用乙酸乙酯萃取, 合并乙酸乙酯层, 回 收乙酸乙酯, 60℃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 1.30-1.40 的浸膏② ; 合并浸膏① - ②, 备用。2) 药液配制 : 取基质 14g 聚乙二醇 6000 和 6g 聚乙二醇 4000、 0.3g 聚乙二醇 600 置容器中, 于水浴上加热到 85℃, 待全部熔融后, 加入提取物 14.7g, 搅拌至溶解, 均匀 ;
3) 滴制 : 将配制好的药液转移至贮液瓶中, 密闭并保温在 80℃, 调节液滴定量阀 门, 滴入 5 ~ 20℃的甲基硅油中 ;
4) 干燥 : 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甲基硅油, 经干燥, 即得。
5) 薄膜包衣 : 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 包薄膜衣, 包衣液的配比为包衣粉 1.2g, 80%乙醇 50ml。
实施例 5、 保心滴丸的制备
1. 处方 : 三七 4.5g 丹参 54g 川芎 36g 山楂 45g 制何首乌 15.75g 何首乌 29.25g
2. 制法 : 1) 药材提取 : 三七、 川芎、 何首乌、 制何首乌以 70%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每 次 1 小时, 合并提取液。用 NaOH 调碱性后, 以正丁醇对提取液萃取, 得萃取液。丹参、 山楂 以 70%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 1 小时, 合并提取液。用 HCl 调酸性后, 以乙酸乙酯对提取 液萃取, 得萃取液。
2) 药液配制 : 取基质 16g 聚乙二醇 6000 和 8g 聚乙二醇 4000、 0.35g 聚乙二醇 600 置容器中, 于水浴上加热到 80℃, 待全部熔融后, 加入提取物 16.8g, 搅拌至溶解, 均匀 ; 3) 滴制 : 将配制好的药液转移至贮液瓶中, 密闭并保温在 80℃, 调节液滴定量阀 门, 滴入 5 ~ 20℃的甲基硅油中 ;
4) 干燥 : 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甲基硅油, 经干燥, 即得。
5) 薄膜包衣 : 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 包薄膜衣, 包衣液的配比为包衣粉 1.3g, 80%乙醇 70ml。
实施例 6、 保心滴丸的制备
1. 处方 : 三七 4.5g 丹参 54g 川芎 36g 山楂 45g 制何首乌 15.75g 何首乌 29.25g
2. 制法 : 1) 药材提取 : 川芎提取挥发油。 将川芎提取后的药渣、 丹参、 山楂用 10 倍 量的水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 1 小时, 合并提取液, 放冷, 加入 95%的乙醇, 取上清液。浓缩至 无醇味, 用乙酸乙酯萃取, 得萃取液。三七、 何首乌、 制何首乌以 70%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每 次 1 小时, 合并提取液。以正丁醇对提取液萃取, 得萃取液。
2) 药液配制 : 取基质 12g 聚乙二醇 6000 和 7g 聚乙二醇 4000、 0.2g 聚乙二醇 600 置容器中, 于水浴上加热到 80℃, 待全部熔融后, 加入提取物 11.1g, 搅拌至溶解, 均匀 ;
3) 滴制 : 将配制好的药液转移至贮液瓶中, 密闭并保温在 80℃, 调节液滴定量阀 门, 滴入 5 ~ 20℃的甲基硅油中 ;
4) 干燥 : 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除甲基硅油, 经干燥, 即得。
5) 薄膜包衣 : 将经干燥制成的滴丸包薄膜衣, 包薄膜衣, 包衣液的配比为包衣粉 1.0g, 80%乙醇 60ml。
尽管本发明结合它专门的实施例已做了详细的描述, 但是很明显对本技术领域的 熟练者来说仍能做出各种各样的变化和改进, 都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及保护范围。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