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确数字调节变阻器电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精确数字调节变阻器电路.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5112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12 CN 103151128 A *CN103151128A* (21)申请号 201310099732.6 (22)申请日 2013.03.26 H01C 10/14(2006.01) (71)申请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 2 号大街 (72)发明人 王家军 宋小川 俞枭辰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200 代理人 杜军 (54) 发明名称 一种精确数字调节变阻器电路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确数字调节变阻器电 路, 现有的。
2、技术中无法获得连续可变的电阻值, 都 需要手动调节, 无法精确控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 本发明的待调电阻 r 的一端与功率开关器 Q 的 d 极连接并接输出端口, 另一端与功率开关器 Q 的 s 极连接并接输出端口, 光隔单元向功率开关器 Q 件送入触发信号 ; 单片机控制单元向光隔单元送 入 PWM 信号 ; 单片机控制单元向五位数码显示单 元送入显示信号 ; 键盘输入单元向单片机控制单 元送入输入信号 ; 串口输入单元向单片机控制单 元送入输入信号 ; 电源输入单元向单片机控制单 元送入电源 ; 本发明不但可以提高变阻器的使用 寿命, 同时提高接入电路电阻的精确可控性。 (51)Int.Cl。
3、.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51128 A CN 103151128 A *CN103151128A* 1/2 页 2 1. 一种精确数字调节变阻器电路, 包括待调电阻 r、 功率开关器 Q、 光隔单元、 单片机 控制单元、 电源输入单元、 四位数码显示单元、 键盘输入单元和串口输入单元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待调电阻r的一端与功率开关器Q的d极连接并接输出端口, 另一 端与功率开关器Q的s极连接并接输出端口, 光隔单元向功率开关器Q。
4、件送入触发信号 ; 单 片机控制单元向光隔单元送入 PWM 信号 ; 单片机控制单元向五位数码显示单元送入显示信 号 ; 键盘输入单元向单片机控制单元送入输入信号 ; 串口输入单元向单片机控制单元送入 输入信号 ; 电源输入单元向单片机控制单元送入电源。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精确数字调节变阻器电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单片机 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U1、 开关S、 第一电阻R1、 第一匹配电容C1、 第二匹配电容C2、 第三匹配 电容 C3 和晶振 X1 ; 所述的单片机 U1 的 9 脚与第三匹配电容 C3 的一端、 开关 S 的一端和第一电阻 R1 的一 端连接, 第三匹配电。
5、容 C3 的另一端与开关 S 的另一端连接并接 VCC, 第一电阻 R1 的另一端 接地 ; 单片机 U1 的 20 脚接地, 18 脚与晶振 X1 的一端、 第二匹配电容 C2 的一端连接, 19 脚 与晶振 X1 的另一端、 第一匹配电容 C1 的一端连接, 第一匹配电容 C1 的另一端与第二匹配 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 ; 单片机U1的40脚接VCC ; 所述的单片机U1型号为AT89C51。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精确数字调节变阻器电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键盘输 入单元包括第十四电阻 R14、 第十五电阻 R15、 第十六电阻 R16、 第一开关 K1、 第二开关。
6、 K2 和 第三开关 K3 ; 所述的第十四电阻 R14 的一端与单片机 U1 的 32 脚、 第三开关 K3 的一端连接, 第十五 电阻 R15 的一端与单片机 U1 的 33 脚、 第二开关 K2 的一端连接, 第十六电阻 R16 的一端与 单片机 U1 的 34 脚、 第一开关 K1 的一端连接, 第十四电阻 R14、 第十五电阻 R15 和第十六电 阻 R16 的另一端接 VCC, 第一开关 K1、 第二开关 K2 和第三开关 K3 的另一端接地。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精确数字调节变阻器电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四位数 码显示单元包括 LED 数码显示管 U2、 第二。
7、电阻 R2、 第三电阻 R3、 第四电阻 R4、 第五电阻 R5、 第六电阻 R6、 第七电阻 R7、 第八电阻 R8、 第九电阻 R9、 第十电阻 R10、 第十一电阻 R11、 第 十二电阻 R12、 第十三电阻 R13、 第一晶体管 Q1、 第二晶体管 Q2、 第三晶体管 Q3 和第四晶体 管 Q4 ; 所述的第二电阻 R2 的一端与单片机 U1 的 39 脚连接, 第二电阻 R2 的另一端与第一晶 体管 Q1 的基极连接, 第一晶体管 Q1 的集电极与 LED 数码显示管 U2 的 S1 脚连接, 第三电阻 R3 的一端与单片机 U1 的 38 脚连接, 第三电阻 R3 的另一端与第二。
8、晶体管 Q2 的基极连接, 第二晶体管 Q2 的集电极与 LED 数码显示管 U2 的 S2 脚连接, 第四电阻 R4 的一端与单片机 U1的37脚连接, 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三晶体管Q3的基极连接, 第三晶体管Q3的集电 极与 LED 数码显示管 U2 的 S3 脚连接, 第五电阻 R5 的一端与单片机 U1 的 36 脚连接, 第五 电阻 R5 的另一端与第四晶体管 Q4 的基极连接, 第四晶体管 Q4 的集电极与 LED 数码显示管 U2 的 S4 脚连接, 第一晶体管 Q1、 第二晶体管 Q2、 第三晶体管 Q3 和第四晶体管 Q4 的发射极 接 VCC ; LED 数码显示管 U。
9、2 的的 a、 b、 c、 d、 e、 f、 g 和 DP 脚与第六电阻 R6 的一端、 第七电阻 R7 的一端、 第八电阻 R8 的一端、 第九电阻 R9 的一端、 第十电阻 R10 的一端、 第十一电阻 R11 的一端、 第十二电阻 R12 的一端和第十三电阻 R13 的一端一一对应连接 ; 第六电阻 R6 的另 一端、 第七电阻 R7 的另一端、 第八电阻 R8 的另一端、 第九电阻 R9 的另一端、 第十电阻 R10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51128 A 2 2/2 页 3 的另一端、 第十一电阻 R11 的另一端、 第十二电阻 R12 的另一端和第十三电阻 R13 的另一。
10、端 分别与单片机 U1 的 1、 2、 3、 4、 5、 6、 7、 8 脚一一对应连接 ; 单片机 U1 的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脚与单片机 U1 的 1、 2、 3、 4、 5、 6、 7、 8 脚一一对应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精确数字调节变阻器电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光隔单 元包括第十四电阻 R14、 第十五电阻 R15、 第四匹配电容 C9、 负载电容 CL 和光电耦合元件 U4 ; 所述的光电耦合元件 U4 的 1 脚与 4 脚连接, 2 脚与第十四电阻 R14 的一端连接, 3 脚接地, 5 脚与第四匹配电容 C9。
11、 的一端连接并接地, 6 脚与第十五电阻 R15 的一端、 负载电 容 CL 的一端并与功率开关器 Q 的 g 极连接, 7 脚、 8 脚与第四匹配电容 C9 的另一端、 第十五 电阻 R15 的另一端连接并接 VCC, 第十四电阻 R14 的另一端与单片机 U1 的 35 脚连接, 负载 电容 CL 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器 Q 的 s 极连接并接地。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精确数字调节变阻器电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串口输 入单元包括第一极性电容C4、 第二极性电容C5、 第三极性电容C6、 第四极性电容C7、 第五极 性电容 C8、 电平转换芯片 U3 和串行接口 J1 ; 。
12、所述的电平转换芯片 U3 的 1 脚与第一极性电容 C4 的正极连接, 3 脚与第一极性电容 C4 的负极连接, 4 脚与第二极性电容 C5 的正极连接, 5 脚与第二极性电容 C5 的负极连接, 11 脚与单片机 U1 的 11 脚连接 ,7 脚、 8 脚、 9 脚、 10 脚架空, 12 脚与单片机 U1 的 10 脚连接, 2 脚与第三极性电容 C6 的正极连接, 16 脚与第三极性电容 C6 的负极、 第五极性电容 C8 的 正极连接并接 +5V 电源, 6 脚与第四极性电容 C7 的负极连接, 13 脚与串行接口 J1 的 3 脚连 接, 14 脚与串行接口 J1 的 2 脚连接, 。
13、15 脚接地, 第五极性电容 C8 的负极接地, 第四极性电 容 C7 的正极接地, 串行接口 J1 的 1 脚、 4 脚、 5 脚、 6 脚、 7 脚、 8 脚、 9 脚、 10 脚和 11 脚架空。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51128 A 3 1/5 页 4 一种精确数字调节变阻器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 电气控制和电子设计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精确数字调节变阻 器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变阻器作为可调节电阻, 在当前的自动化、 电气控制和电子设计领域具有非常重 要的作用。通常变阻器可以分为滑动变阻器、 电阻箱和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由电阻丝绕成 线圈, 通过滑。
14、动滑片来改变串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 从而改变阻值。 滑动变阻器因为有动 触头部分, 存在机械摩擦和接触电阻, 这就导致滑动电阻器不能应用于频繁改变电阻和需 要精确知道接入电阻阻值的场合。 电阻箱是一种可以调节电阻大小并且能够显示出电阻阻 值的变阻器, 它与滑动变阻器比较, 滑动变阻器不能表示出接入电路的电阻阻值, 但它可以 连续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电阻箱能表示出连入电路中的电阻阻值大小, 但阻值变化是 不连续的, 并且与滑动变阻器同样存在动触头部分。电位器通常是由电阻体与转动或滑动 系统组成, 即靠一个动触点在电阻体上移动, 获得部分电阻。电位器类似于滑动变阻器, 也 存在同样的触头, 并。
15、且无法知道接入电路的电阻值的大小。 0003 在当前的自动化、 电气控制器和电子设计领域, 人们常常需要精确可调电阻, 然而 当前变阻器存在几个致命的缺点 : 1) 存在动触头, 很难适应需要频繁调节电阻的场合, 使用 寿命有限 ; 2) 无法获得连续可变的电阻值 ; 3) 都需要手动调节, 很难适应于自动电阻调节 的场合 ; 4) 无法精确控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 ; 5) 必须对于某种类型的电阻, 对于很多其他 类型的电阻无法实现连续调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出了一种精确数字调节变阻器电路。 0005 本发明一种精确数字调节变阻器电路, 包括待调电阻 r、 功率。
16、开关器 Q、 光隔单元、 单片机控制单元、 电源输入单元、 四位数码显示单元、 键盘输入单元和串口输入单元 ; 所述的待调电阻 r 的一端与功率开关器 Q 的 d 极连接并接输出端口, 另一端与功率开 关器Q的s极连接并接输出端口, 光隔单元向功率开关器Q件送入触发信号 ; 单片机控制单 元向光隔单元送入 PWM 信号 ; 单片机控制单元向五位数码显示单元送入显示信号 ; 键盘输 入单元向单片机控制单元送入输入信号 ; 串口输入单元向单片机控制单元送入输入信号 ; 电源输入单元向单片机控制单元送入电源 ; 所述的单片机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 U1、 开关 S、 第一电阻 R1、 第一匹配电容 C1。
17、、 第二匹 配电容 C2、 第三匹配电容 C3 和晶振 X1 ; 所述的单片机 U1 的 9 脚与第三匹配电容 C3 的一端、 开关 S 的一端和第一电阻 R1 的一 端连接, 第三匹配电容 C3 的另一端与开关 S 的另一端连接并接 VCC, 第一电阻 R1 的另一端 接地 ; 单片机 U1 的 20 脚接地, 18 脚与晶振 X1 的一端、 第二匹配电容 C2 的一端连接, 19 脚 与晶振 X1 的另一端、 第一匹配电容 C1 的一端连接, 第一匹配电容 C1 的另一端与第二匹配 说 明 书 CN 103151128 A 4 2/5 页 5 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 ; 单片机U1的4。
18、0脚接VCC ; 所述的单片机U1型号为AT89C51 ; 所述的键盘输入单元包括第十四电阻 R14、 第十五电阻 R15、 第十六电阻 R16、 第一开关 K1、 第二开关 K2 和第三开关 K3 ; 所述的第十四电阻 R14 的一端与单片机 U1 的 32 脚、 第三开关 K3 的一端连接, 第十五 电阻 R15 的一端与单片机 U1 的 33 脚、 第二开关 K2 的一端连接, 第十六电阻 R16 的一端与 单片机 U1 的 34 脚、 第一开关 K1 的一端连接, 第十四电阻 R14、 第十五电阻 R15 和第十六电 阻 R16 的另一端接 VCC, 第一开关 K1、 第二开关 K2 。
19、和第三开关 K3 的另一端接地 ; 所述的四位数码显示单元包括 LED 数码显示管 U2、 第二电阻 R2、 第三电阻 R3、 第四电 阻 R4、 第五电阻 R5、 第六电阻 R6、 第七电阻 R7、 第八电阻 R8、 第九电阻 R9、 第十电阻 R10、 第 十一电阻R11、 第十二电阻R12、 第十三电阻R13、 第一晶体管Q1、 第二晶体管Q2、 第三晶体管 Q3 和第四晶体管 Q4 ; 所述的第二电阻 R2 的一端与单片机 U1 的 39 脚连接, 第二电阻 R2 的另一端与第一晶 体管 Q1 的基极连接, 第一晶体管 Q1 的集电极与 LED 数码显示管 U2 的 S1 脚连接, 第。
20、三电阻 R3 的一端与单片机 U1 的 38 脚连接, 第三电阻 R3 的另一端与第二晶体管 Q2 的基极连接, 第二晶体管 Q2 的集电极与 LED 数码显示管 U2 的 S2 脚连接, 第四电阻 R4 的一端与单片机 U1的37脚连接, 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三晶体管Q3的基极连接, 第三晶体管Q3的集电 极与 LED 数码显示管 U2 的 S3 脚连接, 第五电阻 R5 的一端与单片机 U1 的 36 脚连接, 第五 电阻 R5 的另一端与第四晶体管 Q4 的基极连接, 第四晶体管 Q4 的集电极与 LED 数码显示管 U2 的 S4 脚连接, 第一晶体管 Q1、 第二晶体管 Q2、 。
21、第三晶体管 Q3 和第四晶体管 Q4 的发射极 接 VCC ; LED 数码显示管 U2 的的 a、 b、 c、 d、 e、 f、 g 和 DP 脚与第六电阻 R6 的一端、 第七电阻 R7 的一端、 第八电阻 R8 的一端、 第九电阻 R9 的一端、 第十电阻 R10 的一端、 第十一电阻 R11 的一端、 第十二电阻 R12 的一端和第十三电阻 R13 的一端一一对应连接 ; 第六电阻 R6 的另 一端、 第七电阻 R7 的另一端、 第八电阻 R8 的另一端、 第九电阻 R9 的另一端、 第十电阻 R10 的另一端、 第十一电阻 R11 的另一端、 第十二电阻 R12 的另一端和第十三电阻。
22、 R13 的另一端 分别与单片机 U1 的 1、 2、 3、 4、 5、 6、 7、 8 脚一一对应连接 ; 单片机 U1 的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脚与单片机 U1 的 1、 2、 3、 4、 5、 6、 7、 8 脚一一对应连接 ; 所述的光隔单元包括第十四电阻 R14、 第十五电阻 R15、 第四匹配电容 C9、 负载电容 CL 和光电耦合元件 U4 ; 所述的光电耦合元件 U4 的 1 脚与 4 脚连接, 2 脚与第十四电阻 R14 的一端连接, 3 脚接地, 5 脚与第四匹配电容 C9 的一端连接并接地, 6 脚与第十五电阻 R15 的一端、 。
23、负载电容 CL 的一端并与功率开关器 Q 的 g 极连接, 7 脚、 8 脚与第四匹配电容 C9的另一端、 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并接VCC, 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单片机U1 的 35 脚连接, 负载电容 CL 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器 Q 的 s 极连接并接地 ; 所述的串口输入单元包括第一极性电容 C4、 第二极性电容 C5、 第三极性电容 C6、 第四 极性电容 C7、 第五极性电容 C8、 电平转换芯片 U3 和串行接口 J1 ; 所述的电平转换芯片 U3 的 1 脚与第一极性电容 C4 的正极连接, 3 脚与第一极性电容 C4 的负极连接, 4 脚与第二极性电容 C5 的正极。
24、连接, 5 脚与第二极性电容 C5 的负极连接, 11 脚与单片机 U1 的 11 脚连接 ,7 脚、 8 脚、 9 脚、 10 脚架空, 12 脚与单片机 U1 的 10 脚连接, 2 脚与第三极性电容 C6 的正极连接, 16 脚与第三极性电容 C6 的负极、 第五极性电容 C8 的 正极连接并接 +5V 电源, 6 脚与第四极性电容 C7 的负极连接, 13 脚与串行接口 J1 的 3 脚连 说 明 书 CN 103151128 A 5 3/5 页 6 接, 14 脚与串行接口 J1 的 2 脚连接, 15 脚接地, 第五极性电容 C8 的负极接地, 第四极性电 容 C7 的正极接地, 。
25、串行接口 J1 的 1 脚、 4 脚、 5 脚、 6 脚、 7 脚、 8 脚、 9 脚、 10 脚和 11 脚架空。 0006 本实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 省去了变阻器的机械触头, 可以提高变阻 器使用的寿命, 消除因为长期摩擦导致接触电阻的变化。另外该设计方法可以针对所有类 型的电阻进行精确可调, 完全克服了当前限定可调电阻类型的情况。因为本变阻器采用单 片机脉宽调制的方法实现变阻器电阻的调节, 因此该调节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变阻器的使用 寿命, 同时提高接入电路电阻的精确可控性。 键盘输入单元设定需要获得的电阻值, 可以在 0.00100.0% 之内获得精确到万分之一的精度。同时电阻。
26、的设定值可以通过串行口输入 单元在线修改串入电路的电阻阻值, 并通过四位数码显示单元显示当前接入电路的电阻阻 值。 附图说明 0007 图 1 为本发明系统框图 ; 图 2 为本发明单片机控制单元电路图 ; 图 3 为本发明键盘输入单元电路图 ; 图 4 为本发明四位数码显示单元电路图 ; 图 5 为本发明光隔单元电路图 ; 图 6 为本发明串口输入单元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一种精确数字调节变阻器电路, 包括待调电阻 r、 功率开关器 Q、 光 隔单元、 单片机控制单元、 电源输入单元、 四位数码显示单元、 键盘输入单元和串口输。
27、入单 元 ; 所述的待调电阻 r 的一端与功率开关器 Q 的 d 极连接并接输出端口, 另一端与功率开 关器Q的s极连接并接输出端口, 光隔单元向功率开关器Q送入触发信号 ; 单片机控制单元 向光隔单元送入 PWM 信号 ; 单片机控制单元向五位数码显示单元送入显示信号 ; 键盘输入 单元向单片机控制单元送入输入信号 ; 串口输入单元向单片机控制单元送入输入信号 ; 电 源输入单元向单片机控制单元送入电源 ; 如图2所示, 所述的单片机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U1、 开关S、 第一电阻R1、 第一匹配电容 C1、 第二匹配电容 C2、 第三匹配电容 C3 和晶振 X1 ; 所述的单片机 U1 的 9。
28、 脚与第三匹配电容 C3 的一端、 开关 S 的一端和第一电阻 R1 的一 端连接, 第三匹配电容 C3 的另一端与开关 S 的另一端连接并接 VCC, 第一电阻 R1 的另一端 接地 ; 单片机 U1 的 20 脚接地, 18 脚与晶振 X1 的一端、 第二匹配电容 C2 的一端连接, 19 脚 与晶振 X1 的另一端、 第一匹配电容 C1 的一端连接, 第一匹配电容 C1 的另一端与第二匹配 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 ; 单片机U1的40脚接VCC ; 所述的单片机U1型号为AT89C51 ; 如图 3 所示, 所述的键盘输入单元包括第十四电阻 R14、 第十五电阻 R15、 第十六电阻。
29、 R16、 第一开关 K1、 第二开关 K2 和第三开关 K3 ; 所述的第十四电阻 R14 的一端与单片机 U1 的 32 脚、 第三开关 K3 的一端连接, 第十五 说 明 书 CN 103151128 A 6 4/5 页 7 电阻 R15 的一端与单片机 U1 的 33 脚、 第二开关 K2 的一端连接, 第十六电阻 R16 的一端与 单片机 U1 的 34 脚、 第一开关 K1 的一端连接, 第十四电阻 R14、 第十五电阻 R15 和第十六电 阻 R16 的另一端接 VCC, 第一开关 K1、 第二开关 K2 和第三开关 K3 的另一端接地 ; 如图 4 所示, 所述的四位数码显示单。
30、元包括 LED 数码显示管 U2、 第二电阻 R2、 第三电阻 R3、 第四电阻 R4、 第五电阻 R5、 第六电阻 R6、 第七电阻 R7、 第八电阻 R8、 第九电阻 R9、 第十电 阻 R10、 第十一电阻 R11、 第十二电阻 R12、 第十三电阻 R13、 第一晶体管 Q1、 第二晶体管 Q2、 第三晶体管 Q3 和第四晶体管 Q4 ; 所述的第二电阻 R2 的一端与单片机 U1 的 39 脚连接, 第二电阻 R2 的另一端与第一晶 体管 Q1 的基极连接, 第一晶体管 Q1 的集电极与 LED 数码显示管 U2 的 S1 脚连接, 第三电阻 R3 的一端与单片机 U1 的 38 脚。
31、连接, 第三电阻 R3 的另一端与第二晶体管 Q2 的基极连接, 第二晶体管 Q2 的集电极与 LED 数码显示管 U2 的 S2 脚连接, 第四电阻 R4 的一端与单片机 U1的37脚连接, 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三晶体管Q3的基极连接, 第三晶体管Q3的集电 极与 LED 数码显示管 U2 的 S3 脚连接, 第五电阻 R5 的一端与单片机 U1 的 36 脚连接, 第五 电阻 R5 的另一端与第四晶体管 Q4 的基极连接, 第四晶体管 Q4 的集电极与 LED 数码显示管 U2 的 S4 脚连接, 第一晶体管 Q1、 第二晶体管 Q2、 第三晶体管 Q3 和第四晶体管 Q4 的发射极 。
32、接 VCC ; LED 数码显示管 U2 的的 a、 b、 c、 d、 e、 f、 g 和 DP 脚与第六电阻 R6 的一端、 第七电阻 R7 的一端、 第八电阻 R8 的一端、 第九电阻 R9 的一端、 第十电阻 R10 的一端、 第十一电阻 R11 的一端、 第十二电阻 R12 的一端和第十三电阻 R13 的一端一一对应连接 ; 第六电阻 R6 的另 一端、 第七电阻 R7 的另一端、 第八电阻 R8 的另一端、 第九电阻 R9 的另一端、 第十电阻 R10 的另一端、 第十一电阻 R11 的另一端、 第十二电阻 R12 的另一端和第十三电阻 R13 的另一端 分别与单片机 U1 的 1、。
33、 2、 3、 4、 5、 6、 7、 8 脚一一对应连接 ; 单片机 U1 的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脚与单片机 U1 的 1、 2、 3、 4、 5、 6、 7、 8 脚一一对应连接 ; 如图 5 所示, 所述的光隔单元包括第十四电阻 R14、 第十五电阻 R15、 第四匹配电容 C9、 负载电容 CL 和光电耦合元件 U4 ; 所述的光电耦合元件 U4 的 1 脚与 4 脚连接, 2 脚与 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 3脚接地, 5脚与第四匹配电容C9的一端连接并接地, 6脚与第 十五电阻 R15 的一端、 负载电容 CL 的一端并与功率开关器 Q。
34、 的 g 极连接, 7 脚、 8 脚与第四 匹配电容C9的另一端、 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并接VCC, 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 单片机 U1 的 35 脚连接, 负载电容 CL 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器 Q 的 s 极连接并接地 ; 如图6所示, 所述的串口输入单元包括第一极性电容C4、 第二极性电容C5、 第三极性电 容 C6、 第四极性电容 C7、 第五极性电容 C8、 电平转换芯片 U3 和串行接口 J1 ; 所述的电平转换芯片 U3 的 1 脚与第一极性电容 C4 的正极连接, 3 脚与第一极性电容 C4 的负极连接, 4 脚与第二极性电容 C5 的正极连接, 5 脚与第二极性电。
35、容 C5 的负极连接, 11 脚与单片机 U1 的 11 脚连接 ,7 脚、 8 脚、 9 脚、 10 脚架空, 12 脚与单片机 U1 的 10 脚连接, 2 脚与第三极性电容 C6 的正极连接, 16 脚与第三极性电容 C6 的负极、 第五极性电容 C8 的 正极连接并接 +5V 电源, 6 脚与第四极性电容 C7 的负极连接, 13 脚与串行接口 J1 的 3 脚连 接, 14 脚与串行接口 J1 的 2 脚连接, 15 脚接地, 第五极性电容 C8 的负极接地, 第四极性电 容 C7 的正极接地, 串行接口 J1 的 1 脚、 4 脚、 5 脚、 6 脚、 7 脚、 8 脚、 9 脚、。
36、 10 脚和 11 脚架空。 0009 本发明的操作方法为 : 根据所需电阻阻值的大小计算出 PWM 波形的占空比。通过 图 3 中的键盘调节图 4 中数码显示管中数值以得到所需占空比, 或者通过上位机软件输入 说 明 书 CN 103151128 A 7 5/5 页 8 所需占空比数值, 并由图 6 中串口电路将信号传入单片机, 单片机根据输入的占空比值执 行相应算法输出 PWM 信号。PWM 信号经过图 5 的光隔元件进行光电耦合, 最终给图 1 中的功 率开关元件 MOSFET 管送出触发信号以实现对并入电路待调电阻阻值的控制。 说 明 书 CN 103151128 A 8 1/4 页 9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51128 A 9 2/4 页 10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51128 A 10 3/4 页 11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51128 A 11 4/4 页 12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51128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