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贡茶加工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山贡茶加工技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07979A43申请公布日20110413CN102007979ACN102007979A21申请号200910044308522申请日20090909A23F3/0620060171申请人望城县乌山贡茶专业合作社地址410200湖南省望城县乌山镇茶园村2蓑衣组72发明人李再明唐海凡54发明名称乌山贡茶加工技术57摘要本发明是乌山贡茶加工技术,它公开了湖南红壤地区一种名茶贡茶的加工工艺,采用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鲜叶经鲜叶处理、炒制、后处理三大工艺,其中炒制工艺分为高级鲜叶和中级鲜叶炒制两种不同工艺,后处理包括风选、筛选、手选、成品包装等工序,各工序都有特定的操作技巧。
2、要求。使用技术设备简单,投资少,适于在湖南红壤地区及类似条件地区的茶叶企业及茶农中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可提高5倍以上。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102007979A1/1页21乌山贡茶加工技术,采用湖南红壤丘陵山区的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经鲜叶处理,炒制及后处理三大工艺,其中鲜叶处理包括摊放、鲜叶筛分;炒制分以高级鲜叶为原料的高档茶炒制工艺炒青、回软、整形足火,石灰缸干燥处理;以中低级鲜叶为原料的中低档茶炒制工艺杀青、揉捻、初烘、整形炒干;后处理工艺包括风选、筛选、手选、成品包装,其特征在于、鲜叶处理将采摘来的一芽一。
3、叶初展至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薄层摊放420小时,使其失水10左右,去鲜片、细碎叶及杂物,清理筛分为高级和中低级鲜叶分别炒制为高档和中低档茶;、高档茶炒制A、炒青锅温120左右,鲜叶投叶量150250克,翻炒至叶子烫手并有大量水蒸汽上冒时改用抛抖炒至鲜叶萎软并相互分离不粘手时,改用轻压、捺、抓等手法,并配合在手掌上理条的动作炒,手势由轻到重,炒至七、八成干时出锅;B、回软用大软口畚箕簸出炒青叶中片末,拣出杂物,用两个孔号的筛子将炒青叶筛分成大、中、小三档或二档,分别堆放在容器中进行回潮26小时,使叶子变软;C、整形足火在锅温80左右将回软炒青叶250克左右下锅,锅温由高到低,前期手法以抓、推、捺、。
4、抖相结合为主,压力逐渐增加,当叶子不粘结时过渡到“磨”的手法,炒至含水量8左右时起锅;D、石灰缸处理将整形足火的茶叶摊凉后装入布袋或纸袋放入专用生石灰缸中密封7天左右进行干燥;中低档茶炒制A、杀青投叶量250350克,入温度120以上的炒锅中,先翻炒后抛抖至叶萎软离手时起锅;B、揉捻杀青叶摊凉后用双手轻轻推揉,使成直条状,或用小型揉捻机揉捻;C、初烘揉捻叶用木炭烘笼或名茶烘干机烘至茶条表面水分稍干时即可;D、整形炒干将初烘叶置于90左右的炒锅中,先翻炒至叶热后,改用力压条并伴随理条的手法,使迅速形成扁直条索,成条后的炒法与高档茶的整形足火基本相同,炒至含水量6左右时起锅;、后处理将整形足干的中。
5、低档茶或石灰缸干燥后的高档茶分别经风选去灰毛,筛选去末分级,手选去杂物等工序后包装成中、高档成品茶乌山贡茶。权利要求书CN102007979A1/2页3乌山贡茶加工技术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茶的加工技术,特别是乌山贡茶的加工技术。0002名茶的创制一般是通过对茶树的科学培育管理而生产出优质鲜叶原料,再对此鲜叶实施一系列特殊的加工工艺,使鲜叶中的品质成份经过一系列转化后,最终制成品质优良并具特色的成品茶。所制得的茶叶一般还须经有关质量检测部门鉴定或参加名茶评比,在通过质量认可或取得较好评比名次,并具备一定生产能力后方可被称为名茶。例如湖南常德县茶场采用清明节前后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经杀青、揉捻、。
6、初炒、复炒、烘焙等工序制得武陵毛峰茶,样品经湖南省名茶评比后被评为十大名茶之一。湘南地区现有的一些名茶基本上属于毛峰类茶,其基本特点是采摘细嫩,做工精细,一般采用与武陵毛峰茶类似的加工工艺,品质中等,特色不明显。0003在名茶创制技术工艺上一般存在的问题是重外形轻内质,重嫩度轻加工工艺创新,湘南茶区亦然。湘南现有名茶中尚无一个名茶是经国家权威机构全面质量鉴定的,在炒制工艺和茶叶品质以及风格上比较类同,香气不够高锐。0004本发明的任务来源于国家科委下达的“八五”农业科技攻关项目8500905中的茶叶研究课题,目的在于提供经试验研究总结出一整套适合湘南红壤丘陵地区的名茶加工技术工艺,以提高该地区。
7、茶叶生产经济效益,促进茶叶生产。0005本发明涉及一种茶的加工技术,特别是乌山贡茶的加工技术。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湘南红壤丘陵地区及山区管理较好的茶园的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经历鲜叶处理,炒制,后处理三大工艺过程制得五峰贡茶名茶,其中炒制工艺分为高级鲜叶炒制和中、低级鲜叶炒制两种不同工艺,前者包括炒青、回软、整形足火,石灰缸处理干燥等工序,后者包括杀青、揉捻、初烘、整形炒干等工序。后处理包风选、筛选、手选、包装等工序。0007本发明在炒茶手法、石灰缸处理、中低档茶的工艺安排上均有创新,它结合了毛峰类茶、龙井类茶及炒青茶的工艺优点,充分发挥鲜叶的品质潜力,并形成湘南地区独特。
8、的茶叶外形和内质风格,炒制中低档茶的工效高,炒制的高档茶品质优异。在1994年零陵地区名茶评比中得分最高,经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鉴定后,认为各项理化、卫生及品质指标均合格,茶叶品质优良,达到扁形名茶品质水平。使用技术设备简单,投资少,适于在湘南红壤地区及条件类似地区的茶叶场厂、茶农推广应用。采用该技术可提高茶叶经济效益5倍以上。0008附图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框图。0009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详细描述如下0010、鲜叶处理将采来的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摊放420小时,使其失水10左右,接着对摊放过的鲜叶进行筛分和清理,除去鳞片、细碎叶及杂物等,并将鲜叶分成不同档次分别加工。001。
9、1、炒制炒制过程有适宜于高档鲜叶和中低档鲜叶的两种工艺。0012高档茶工艺0013A、炒青锅温120左右,鲜叶投叶量150250克,先翻炒至叶子烫手并有说明书CN102007979A2/2页4大量水蒸汽上冒时改用抛抖炒,至鲜叶萎软并相互分离不粘手时为止。接着改用轻压、捺、抓等手法,并配合在手掌上理条的动作炒,手势由轻到重,炒至七、八成干时出锅。0014B、回软刚出锅的炒青叶用大软口畚箕簸出片末,拣出杂物,然后用两个孔号的筛子将炒青叶筛分成大、中、小三档或二档规格,分别堆放在容器中进行回潮26小时,当叶子变软时即可。0015C、整形足火回软后的炒青叶250克左右,在锅温80左右时下锅。锅温掌握由。
10、高到低,但在最后12分钟要增高锅温。前期手法以抓、推、捺、抖相结合为主,压力逐渐增加,当叶子不粘结时过渡到“磨”的手法。至含水量8左右时起锅。0016D、石灰缸处理整形足火结束后,摊凉,然后将茶叶用布袋或纸包好后放入专用石灰缸密封七天左右。这样茶叶便达足干并显著改善品质。0017中低档茶工艺0018A、杀青投叶量250350克,锅温120以上,先翻炒后抛抖手法,至叶萎软离手时起锅。0019B、揉捻杀青叶摊凉后用双手轻轻推揉,使成直条状,也可采用小型揉捻机揉捻。0020C、初烘揉捻叶用木炭烘笼或名茶烘干机烘至茶条表面水分稍干时即可。0021D、整形炒干将初烘叶置于90左右的炒锅中,先翻炒至叶热后,改用力压条并伴随理条的手法,使迅速形成扁直条索,成条后的炒法与高档茶的整形足火基本相同,炒至含水量6左右时起锅。0022、后处理足干的毛茶中低档茶和经石灰缸处理的高档茶分别再经风选去灰、毛等,筛选去末并分级,手拣以除去杂物和不一致的茶叶等,最后包装成产品中低档和高档乌山贡茶。说明书CN102007979A1/1页5说明书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