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子灭蟑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电子灭蟑器.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17934A43申请公布日20110420CN102017934ACN102017934A21申请号200910169525722申请日20090909A01M1/02200601A01M1/10200601A01M1/22200601A01M1/2020060171申请人钱进地址226600江苏省海安县南莫镇严马村十一组24号72发明人钱进54发明名称一种新型电子灭蟑器57摘要一种新型电子灭蟑器,它涉及的是一种灭蟑器,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新型电子灭蟑器,它是由外壳1,单向门2,通道3,电击加温面板4,诱饵盒5组成,外壳1分为上下两半相互套接,单向门2被安装在外壳1的两端。
2、,通过通道3与电击加温面板4相连接,电击加温面板4被安装在外壳的里面,诱饵盒5被安装在外壳的顶部。它体积小,易于携带,反应灵敏,灭蟑效率高且处理起来不存在二次污染,能够有效杀灭卵鞘内的幼虫,适宜广泛推广。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102017946A1/1页21一种新型电子灭蟑器,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外壳1,单向门2,通道3,电击加温面板4,诱饵盒5组成,单向门2被安装在外壳1的两端,通过通道3与电击加温面板4相连接,电击加温面板4被安装在外壳的里面,诱饵盒5被安装在外壳的顶部。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子灭蟑器,其特征在。
3、于所述的外壳1分为上下两半,相互套接。权利要求书CN102017934ACN102017946A1/2页3一种新型电子灭蟑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灭蟑器,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新型电子灭蟑器。背景技术0002蟑螂作为三害之一,其正常携带的病毒病菌多达200多种极易被人感染,其母蟑螂在繁殖期所携带的卵鞘,在脱离母体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独立成长,且不怕水淹,不怕挤压,处理起来十分麻烦,虽然目前市场上所见的灭蟑器种类繁多,但是大多采用的是简单的机械原理制作,它们大多存在处理蟑螂尸体无非采用水淹,开水烫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并且不能有效杀灭母蟑螂的卵鞘内的幼虫,捕蟑效率低下,蟑螂极易逃脱等几个缺点。发明内。
4、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电子灭蟑器,它体积小,易于携带,反应灵敏,灭蟑效率高且处理起来不存在二次污染,能够有效杀灭卵鞘内的幼虫,适宜广泛推广。000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外壳1,单向门2,通道3,电击加温面板4,诱饵盒5组成。外壳1分为上下两半相互套接,单向门2被安装在外壳1的两端,通过通道3与电击加温面板4相连接,电击加温面板4被安装在外壳的里面,诱饵盒5被安装在外壳的顶部。当蟑螂被盛放在诱饵盒5内的诱饵所吸引,推开进入单向门2时,单向门2便自动关闭,经过通道3掉入电击加温面板4内,打开开关,电击加温面板4便开始工作,瞬间释放20万伏的电压。
5、将电击加温面板4内的蟑螂击毙,接着电击加温面板4开始对蟑螂加温消毒,也可使母蟑螂卵鞘内的幼虫脱水死亡。0005本发明体积小,易于携带,反应灵敏,灭蟑效率高且处理起来不存在二次污染,能够有效杀灭卵鞘内的幼虫,适宜广泛推广。附图说明0006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0007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0008参照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外壳1,单向门2,通道3,电击加温面板4,诱饵盒5组成。外壳1分为上下两半相互套接,单向门2被安装在外壳1的两端,通过通道3与电击加温面板4相连接,电击加温面板4被安装在外壳的里面,诱饵盒5被安装在外壳的顶部。当蟑螂被盛放在诱饵盒5内的诱饵所吸引,推开单向门2时,经过通道3掉入电击加温面板4内,打开开关,电击加温面板4便开始工作,瞬间释放20万伏的电压将电击加温面板4内的蟑螂击毙,接着电击加温面板4开始对蟑说明书CN102017934ACN102017946A2/2页4螂加温消毒,也可使母蟑螂卵鞘内的幼虫脱水死亡。0009本具体实施方式体积小,易于携带,反应灵敏,灭蟑效率高且处理起来不会存在二次污染,能够有效杀灭卵鞘内的幼虫,适宜广泛推广。说明书CN102017934ACN102017946A1/1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1793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