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21030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58074.7

申请日:

2009.07.20

公开号:

CN101584809A

公开日:

2009.11.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69; A61P17/00; A61P37/08; A61P19/02; G01N30/90

主分类号:

A61K36/8969

申请人:

甘肃奇正藏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樱山; 陈丽娟; 张国霞; 李 波

地址:

730010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高新开发区张苏滩80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建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西藏棱子芹50-150份、喜马拉雅紫茉莉50-150份、蒺藜50-150份、黄精50-150份、天冬50-150份;所述药物的粒径为0.1~100μm。本发明所述的药物具有较高的药物有效溶出度、药物渗透能力和生物利用度,具有较好的药效。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上述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药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其专用的质量检测方法,使用该质量检测方法有效地实现了在控制药物稳定性的同时有效鉴别药物中药物原料药的专属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
西藏棱子芹50-150份、喜马拉雅紫茉莉50-150份、蒺藜50-150份、黄精50-150份、天冬50-150份;
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粒径为0.1~100μm。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粒径为0.1-60μ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粒径为1-40μ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的重量份为:
西藏棱子芹100份、喜马拉雅紫茉莉100份、蒺藜100份、黄精100份、天冬100份。

5、
  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精选西藏棱子芹、喜马拉雅紫茉莉、蒺藜、黄精、天冬五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晾干或烘干;
(2)将上述五味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0.1-100μm的超微细粉;
(3)按照上述原料药的配比将上述原料药进行充分混合;
(4)将步骤(3)混合后的原料药进行包装或向上述原料药中再加入常规辅料制备成任一口服制剂。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辅料为甘露醇、羟丙甲基纤维素、蛋白糖、香橙粉、谷氨酸钠和羧甲基淀粉钠。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为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淀粉、可变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添加所述辅料后制粒,再加入滑石粉进行压片。

9、
  一种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治疗寒性黄水病药物的质量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取待测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样品20g,加氯仿50ml,加热回流4小时,脱去脂溶性成分和部分游离皂甙元并进行过滤,将滤液弃去后得到药渣;向所述药渣中加入浓度为2mol/L的盐酸50ml水解2小时,弃去酸水液;将药渣用水洗至中性后烘干得到残渣;向所述残渣中加入氯仿50ml,之后加热回流4小时,提出水解甙元并进行过滤,收集滤液,自然挥至0.6~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蒺藜对照药材2g,加氯仿50ml,加热回流4小时,脱去脂溶性成分和部分游离皂甙元并进行过滤,将滤液弃去后得到药渣;向所述药渣中加入浓度为2mol/L的盐酸50ml水解2小时,弃去酸水液;将药渣用水洗至中性后烘干得到残渣;向所述残渣中加入氯仿50ml,之后加热回流4小时,提出水解甙元并进行过滤,收集滤液,自然挥至0.6~1ml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缺蒺藜的阴性样品20g,加氯仿50ml,加热回流4小时,脱去脂溶性成分和部分游离皂甙元并进行过滤,将滤液弃去后得到药渣;向所述药渣中加入浓度为2mol/L的盐酸50ml水解2小时,弃去酸水液;将药渣用水洗至中性后烘干得到残渣;向所述残渣中加入氯仿50ml,之后加热回流4小时,提出水解甙元并进行过滤,收集滤液,自然挥至0.6~1ml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按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取所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5∶2.5∶1.5的环己烷-醋酸乙酯-氯仿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并晾干,喷以原料茴香醛、冰醋酸和硫酸的体积比为1∶50∶0.5的茴香醛硫酸溶液,在105℃下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
(2)取待测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样品10g,向其中加入乙醇30ml,经超声处理30分钟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液和残渣分离,对滤液进行收集,并挥去乙醇;向所述残渣中加入甲醇1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西藏棱子芹对照药材2g,向其中加乙醇10ml,经超声处理30分钟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液和残渣分离,对滤液进行收集,并挥去乙醇;向所述残渣中加入甲醇1ml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缺西藏棱子芹的阴性样品10g,向其中加入乙醇30ml,经超声处理30分钟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液和残渣分离,对滤液进行收集,并挥去乙醇;向所述残渣中加入甲醇1ml溶解作为阴性对照溶液;
按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取所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8∶1.8∶0.2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并晾干,喷以质量百分含量为10%的磷钼酸试液,在105℃下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深紫色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
(3)取待测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样品10g,向其中加入乙醇30ml,经超声处理30分钟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液和残渣分离,收集滤液,挥去乙醇;向所述残渣中加甲醇1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喜马拉雅紫茉莉对照药材2g,向其中加乙醇10ml,向其中加入乙醇30ml,经超声处理30分钟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液和残渣分离,收集滤液,挥去乙醇;向所述残渣中加甲醇1ml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缺喜马拉雅紫茉莉的阴性样品10g,,向其中加入乙醇30ml,经超声处理30分钟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液和残渣分离,收集滤液,挥去乙醇;向所述残渣中加甲醇1ml溶解作为阴性对照溶液;
按照薄层色谱法试验,所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个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8∶2∶1.5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并晾干,置于波长为254nm的紫外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暗褐色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

说明书

一种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属于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藏医药领域认为黄水是人机体的重要组成物质之一;人体饮食入胃,经过消化与吸收后,其精华化生为血,血之糟粕归于胆腑成为胆汁,胆汁之精华则又化为黄水;黄水存在于全身各处,在肌肤及关节处较多,其在生理方面起着调节人体水液、润滑关节的重要作用。
虽然黄水对于人体具有健康机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黄水出现偏盛也是一种病态,黄水偏盛和偏衰都会导致黄水病。藏医药理论认为,黄水之本性既不属热,也不属寒,病变后为寒热两性俱全,所以发生血和希拉所转化者与热相结合,成为热性黄水病,亦称黑黄水病;为巴达干和赫依所转化者与寒相结合,成为寒性黄水病,亦称白黄水病。在临床上热性黄水病多见于青年人、希拉型体质者和对血、希拉之某些条件尚不适应者;寒性黄水病则多见于儿童与老年人、巴达干、赫依型体质者和对巴达干与赫依之某些条件尚不适应者。
此外,病变之黄水亦能以合并、聚积等类型进而引起各种疾病、如白癜风、牛皮癣、虫病、疥癣、痹病、白喉、炭疽、丹毒、疤疹、浮肿、水肿等。黄水病变后,虽然散布于全身,显示其特有症状,但主要窜行皮肌间、腹腔、关节等部位。黄水病发于皮肤易导致荨麻疹;发于关节则可引起关节炎。
黄水病不同于一般的皮肤湿疹、疥疮、疔疖等病变的渗出物,究其病因相当于中医所说的是由于湿或者湿热。针对其发病机理,藏族民间医生根据《藏医医决补遗释难》、《四部医典》两书中的记载,并结合实践经验研制出了治疗寒性黄水病的经典藏医药验方——五根散(藏药名称为杂哇阿巴),该验方被收载于《卫生部颁药品标准》95年版藏药第一册280页,其处方为:西藏棱子芹100g、喜马拉雅紫茉莉100g、蒺藜100g、黄精100g、天冬100g。多年来,由于五根散对于寒性黄水病的治疗疗效受到了一致认同,所以一直以来都沿用上述处方,都没有对其进行任何进一步的改进研究。
对于上述五根散的制备方法,一直都采用传统藏药五根散的制备工艺,即首先对所有原料药材进行粗粉碎,之后过筛,混匀制成散剂;上述制备工艺简单,只是对原料药材进行简单的粗粉碎。在上述传统的制备工艺中并没有了解到对于原料药粒径与药物疗效之间的关系(即原料药粒径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所以其制备得到的五根散的药物的粒径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而导致传统五根散的药物溶出度低、药物渗透能力差、生物利用度低,无法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影响了疗效。
此外,在医药领域中,为了避免药物的仿制生产,要严格考察药物的稳定性,就上述五根散的稳定性测试,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是显微镜观察测试方式;对于采用显微镜观察测试方式而言,五根散的标准形态为:木薄壁细胞纺缍形,壁稍厚,木化,壁孔明显,直径12~19μm;淀粉粒众多,单粒圆形或椭圆形,脐点明显,呈点状或飞鸟状,直径4~10μm,复粒由2~8分粒组成;内果皮纤维成束,淡黄色,上下数层纵横交错排列,直径4~27μm,壁较厚,木化,纹孔稀少,孔沟不明显;大型粘液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40~99μm;石细胞极多,澄黄色,长方形或长条形,直径32~88μm,壁厚10~37μm,纹孔细密,孔沟细而短。通过上述显微镜观察的手段实现了对五根散药物稳定性的检测,该检测方式只能实现在宏观上的观察,而事实上是否药物的本质发生变化,这种检测方式是无从得知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是治疗黄水病的藏药经典验方五根散一直都局限于原配方中的原料药的重量份,进而对原五根散的配方进行进一步发展,得到具有改进后重量份的原料药的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五根散的制备工艺中只是对原料药材进行粗粉碎,从而导致药物的有效溶出度低、渗透能力差、生物利用度低,无法充分发挥药物作用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可以提高药物的渗透能力和生物利用度的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并制备得到具有较高溶出度、渗透能力和生物利用度的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对五根散的稳定性质量检测方法只能停留在对药物进行宏观观测的层次上,并不能测试药物的本质是否稳定,进而提供一种可以快速、稳定测定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整体稳定性以及其原料药的专属性鉴别的质量检测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
西藏棱子芹50-150份、喜马拉雅紫茉莉50-150份、蒺藜50-150份、黄精50-150份、天冬50-150份;所述药物的粒径为0.1~100μm。
其中,优选所述原料药的重量份为:西藏棱子芹100份、喜马拉雅紫茉莉100份、蒺藜100份、黄精100份、天冬100份。所述药物的粒径为0.1-60μm。
最优选所述药物的粒径为1-40μm。
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上述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精选西藏棱子芹、喜马拉雅紫茉莉、蒺藜、黄精、天冬五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晾干或烘干;
(2)将上述五味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0.1-100μm的超微细粉;
(3)按照上述原料药的配比将上述原料药进行充分混合;
(4)对步骤(3)混合后的原料药进行包装或向上述原料药中再加入常规辅料制备成任一口服制剂。
其中,所述辅料为甘露醇、羟丙甲基纤维素、蛋白糖、香橙粉、谷氨酸钠和羧甲基淀粉钠。
所述辅料还可以为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淀粉、可变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添加上述辅料后需要首先进行制粒,再加入滑石粉进行压片。
本发明在公开了所述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以及该药物制备方法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公开了所述的治疗寒性黄水病药物的质量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取待测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样品20g,加氯仿50ml,加热回流4小时,脱去脂溶性成分和部分游离皂甙元并进行过滤,将滤液弃去后得到药渣;向所述药渣中加入浓度为2mol/L的盐酸50ml水解2小时,弃去酸水液;将药渣用水洗至中性后烘干得到残渣;向所述残渣中加入氯仿50ml,之后加热回流4小时,提出水解甙元并进行过滤,收集滤液,自然挥至0.6~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蒺藜对照药材2g,加氯仿50ml,加热回流4小时,脱去脂溶性成分和部分游离皂甙元并进行过滤,将滤液弃去后得到药渣;向所述药渣中加入浓度为2mol/L的盐酸50ml水解2小时,弃去酸水液;将药渣用水洗至中性后烘干得到残渣;向所述残渣中加入氯仿50ml,之后加热回流4小时,提出水解甙元并进行过滤,收集滤液,自然挥至0.6~1ml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缺蒺藜的阴性样品20g,加氯仿50ml,加热回流4小时,脱去脂溶性成分和部分游离皂甙元并进行过滤,将滤液弃去后得到药渣;向所述药渣中加入浓度为2mol/L的盐酸50ml水解2小时,弃去酸水液;将药渣用水洗至中性后烘干得到残渣;向所述残渣中加入氯仿50ml,之后加热回流4小时,提出水解甙元并进行过滤,收集滤液,自然挥至0.6~1ml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按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取所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5∶2.5∶1.5的环己烷-醋酸乙酯-氯仿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并晾干,喷以原料茴香醛、冰醋酸和硫酸的体积比为1∶50∶0.5的茴香醛硫酸溶液,在105℃下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
(2)取待测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样品10g,向其中加入乙醇30ml,经超声处理30分钟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液和残渣分离,对滤液进行收集,并挥去乙醇;向所述残渣中加入甲醇1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西藏棱子芹对照药材2g,向其中加乙醇10ml,经超声处理30分钟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液和残渣分离,对滤液进行收集,并挥去乙醇;向所述残渣中加入甲醇1ml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缺西藏棱子芹的阴性样品10g,向其中加入乙醇30ml,经超声处理30分钟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液和残渣分离,对滤液进行收集,并挥去乙醇;向所述残渣中加入甲醇1ml溶解作为阴性对照溶液;
按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取所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8∶1.8∶0.2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并晾干,喷以质量百分含量为10%的磷钼酸试液,在105℃下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深紫色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
(3)取待测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样品10g,向其中加入乙醇30ml,经超声处理30分钟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液和残渣分离,收集滤液,挥去乙醇;向所述残渣中加甲醇1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喜马拉雅紫茉莉对照药材2g,向其中加乙醇10ml,向其中加入乙醇30ml,经超声处理30分钟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液和残渣分离,收集滤液,挥去乙醇;向所述残渣中加甲醇1ml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缺喜马拉雅紫茉莉的阴性样品10g,,向其中加入乙醇30ml,经超声处理30分钟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液和残渣分离,收集滤液,挥去乙醇;向所述残渣中加甲醇1ml溶解作为阴性对照溶液;
按照薄层色谱法试验,所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个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8∶2∶1.5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并晾干,置于波长为254nm的紫外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暗褐色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其原料药为西藏棱子芹50-150份、喜马拉雅紫茉莉50-150份、蒺藜50-150份、黄精50-150份、天冬50-150份;与《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记载的五根散处方西藏棱子芹100g、喜马拉雅紫茉莉100g、蒺藜100g、黄精100g、天冬100g相比,其进一步扩大了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中原料药的可选范围,经过申请人多年的研究发现,在本发明所述的原料药的重量份范围内,都可以实现归于寒性黄水病的有效治疗。最为重要的是,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克服了多年来藏药领域一直沿用传统五根散的配方,而没有对五根散配方进行任何改进性研究的问题,其对传统五根散配方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丰富了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范畴。此外,申请人在上述扩展性研究中还发现,所述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的粒径对于其药物的疗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只有药物粒径在0.1~100μm的上述药物才可以实现对寒性黄水病有效的治疗,粒径太小(小于0.1μm)容易由于粉碎后的药物表面积将原粉碎前的药物表面积增加较大,导致药物的吸湿性及化学活动性等亦相应地增加,药物更易吸潮变质,药物内部的挥发性成分更易散失,从而影响了药物的药效;药物的粒径也不能太大(大于100μm),粒径太大会导致药物的有效溶出度降低,渗透能力差且生物利用度也很低,所以也不利于药物药效的发挥。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在精选原料药的基础上,对原料药进行了超微粉碎,限制超微粉碎的粒径为0.1~100μm,之后对经超微粉碎后的原料进行灭菌等后续处理。该制备方法摒弃了传统五根散制备方法中对原料药进行简单粗粉碎的方法,通过进行特定粒径的超微粉碎,保证了制备得到的药物可以更为充分地发挥其自身的药效。在上述制备过程中,优选对经粉碎后的原料药混合物进行灭菌处理的温度为180℃,设置该温度一方面保证了对原料药混合物有效的灭菌,另一方面不至于因为灭菌温度太高而影响原料药的药性发挥。对于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各种不同的剂型,诸如片剂、悬浮剂、冲剂颗粒、胶囊、水丸、蜜丸等,上述剂型的变化不会对药物的药效产生任何影响。
此外,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寒性黄水病药物的质量检测方法,目的在于实现对药物稳定性测试的同时实现对药物中原料药的专属性鉴别。该质量检测方法,采用待测样品、对照药材以及缺蒺藜、缺西藏棱子芹、缺喜马拉雅紫茉莉的阴性对照溶液进行薄层测试,从而实现了对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药物的稳定性测试,同时也实现了对药物中蒺藜、西藏棱子芹以及喜马拉雅紫茉莉的专属性鉴别。
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
1.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在传统藏药五根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性研究,扩大了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中原料药的可选范围;并经过研究更深层次地发现药物粒径对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药效的影响,只有药物粒径在0.1~100μm的上述药物才可以实现对寒性黄水病有效的给药抗炎治疗,避免了粒径太小容易导致药物吸潮变质,药物内部的挥发性成分更易散失,从而影响了药物的药效;也避免了药物的粒径太大导致药物的有效溶出度降低,渗透能力差且生物利用度也很低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了藏药领域对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研究。
2.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优选其粒径为0.1-60μm,最优选粒径为1-40μm,设置上述粒径可以更好地提高药物的有效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
3.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通过对药物粒径的有效选择,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的稳定剂,即可以全方位地提高药物的有效溶出度以及生物利用度,使用安全。
4.本发明所述的制备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的方法,将对药物中原料药的粉碎限定其粒径为0.1-100μm,实现了对原料药的超微粉碎,使得制备得到的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药效;该方法简单易行,容易产业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5.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的质量检测方法,摒弃了只能在宏观上观察药物形状从而判断其稳定性的测试方式,采用理化测试手段实现了对药物本质的稳定性测试,且在实现测定药物稳定性的同时也实现了对药物专属性的鉴别,从而保证了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准确、快速、稳定、灵敏的检测,更加保证了药物的质量,实现了对药物质量的高可控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精选西藏棱子芹、喜马拉雅紫茉莉、蒺藜、黄精、天冬五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晾干;将上述晾干后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1-40μm的超微细粉;选取上述经粉碎后的西藏棱子芹50份、喜马拉雅紫茉莉50份、蒺藜50份、黄精50份、天冬50份进行充分混合;之后对经混合后的原料药进行密封包装,即得散剂。
实施例2
精选西藏棱子芹、喜马拉雅紫茉莉、蒺藜、黄精、天冬五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烘干;将上述经烘干后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1-10μm的超微细粉;选取上述经粉碎后的西藏棱子芹30份、喜马拉雅紫茉莉50份、蒺藜60份、黄精80份、天冬100份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加入微晶纤维素进行制粒,再加入滑石粉,混合均匀后压片,最后进行包装即可。
实施例3
精选西藏棱子芹、喜马拉雅紫茉莉、蒺藜、黄精、天冬五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烘干;将上述经烘干后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10-30μm的超微细粉;选取上述经粉碎后的西藏棱子芹80份、喜马拉雅紫茉莉100份、蒺藜150份、黄精100份、天冬100份进行充分混合,混合均匀后制成丸剂。
实施例4
精选西藏棱子芹、喜马拉雅紫茉莉、蒺藜、黄精、天冬五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干燥;将上述干燥后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0.1-1μm的超微细粉;选取上述经粉碎后的西藏棱子芹100份、喜马拉雅紫茉莉100份、蒺藜150份、黄精100份、天冬100份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加入羧甲基淀粉钠进行制粒,再加入滑石粉,混合均匀后压片,最后进行包装即可。
实施例5
精选西藏棱子芹、喜马拉雅紫茉莉、蒺藜、黄精、天冬五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干燥;将上述干燥后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0.1-60μm的超微细粉;选取上述经粉碎后的西藏棱子芹80份、喜马拉雅紫茉莉50份、蒺藜150份、黄精50份、天冬80份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加入羧甲基淀粉钠进行制粒,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6
精选西藏棱子芹、喜马拉雅紫茉莉、蒺藜、黄精、天冬五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干燥;将上述干燥后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60-100μm的超微细粉;选取上述经粉碎后的西藏棱子芹50份、喜马拉雅紫茉莉50份、蒺藜100份、黄精100份、天冬100份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加入微晶纤维素进行制粒,装入胶囊,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7
精选西藏棱子芹、喜马拉雅紫茉莉、蒺藜、黄精、天冬五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晾干;将上述晾干后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60-100μm的药粉;选取上述经粉碎后的西藏棱子芹100份、喜马拉雅紫茉莉100份、蒺藜100份、黄精100份、天冬100份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将混合后的药粉装入胶囊,即得胶囊剂。
在上述实施例1-7中,加入的辅料除了微晶纤维素和羧甲基淀粉钠外,还可以向其中添加淀粉或者可变性淀粉,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也可以加入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淀粉或者可变性淀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作为制备本发明所述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中的辅料。
实施例8
精选西藏棱子芹、喜马拉雅紫茉莉、蒺藜、黄精、天冬五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置于烘干机内于50℃下进行烘干;将上述经烘干后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40-60μm的超微细粉;选取上述经粉碎后的西藏棱子芹80份、喜马拉雅紫茉莉80份、蒺藜80份、黄精80份、天冬80份进行充分混合,并于180℃下进行灭菌处理;之后向经灭菌处理后的原料药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甘露醇、羟丙甲纤维素、蛋白糖、香橙粉、谷氨酸钠以及羧甲基淀粉钠中的任一种并混匀,最后进行包装即可。
实施例9
精选西藏棱子芹、喜马拉雅紫茉莉、蒺藜、黄精、天冬五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置于烘干机内于60℃下进行烘干;将上述经烘干后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10-40μm的超微细粉;选取上述经粉碎后的西藏棱子芹100份、喜马拉雅紫茉莉100份、蒺藜100份、黄精100份、天冬100份进行充分混合,并于180℃下进行灭菌处理;之后向经灭菌处理后的原料药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甘露醇、羟丙甲纤维素并混匀,最后进行包装即可。
实施例10
精选西藏棱子芹、喜马拉雅紫茉莉、蒺藜、黄精、天冬五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置于烘干机内于80℃下进行烘干;将上述经烘干后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60-100μm的超微细粉;选取上述经粉碎后的西藏棱子芹150份、喜马拉雅紫茉莉150份、蒺藜150份、黄精150份、天冬150份进行充分混合,并于180℃下进行灭菌处理;之后向经灭菌处理后的原料药混合物中加入适量蛋白糖、香橙粉、谷氨酸钠以及羧甲基淀粉钠并混匀,最后进行包装即可。
实施例11
精选西藏棱子芹、喜马拉雅紫茉莉、蒺藜、黄精、天冬五味原料药,除杂后,分别置于烘干机内于60℃下进行烘干;将上述经烘干后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粒径为1-60μm的超微细粉;选取上述经粉碎后的西藏棱子芹100份、喜马拉雅紫茉莉50份、蒺藜90份、黄精80份、天冬150份进行充分混合,并于180℃下进行灭菌处理;之后向经灭菌处理后的原料药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甘露醇、羟丙甲纤维素、蛋白糖、香橙粉、谷氨酸钠以及羧甲基淀粉钠并混匀,最后进行包装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1-11中对原料药进行超微粉碎,之后采用的是AccuSizer780/APS检测仪对经粉碎后的原料药颗粒进行粒径检测。
实施例12
对上述实施例1-11中制备得到的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进行质量检测,检测步骤如下:
(1)取待测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样品20g,加氯仿50ml,加热回流4小时,脱去脂溶性成分和部分游离皂甙元并进行过滤,将滤液弃去后得到药渣;向所述药渣中加入浓度为2mol/L的盐酸50ml水解2小时,弃去酸水液;将药渣用水洗至中性后烘干得到残渣;向所述残渣中加入氯仿50ml,之后加热回流4小时,提出水解甙元并进行过滤,收集滤液,自然挥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蒺藜对照药材2g,加氯仿50ml,加热回流4小时,脱去脂溶性成分和部分游离皂甙元并进行过滤,将滤液弃去后得到药渣;向所述药渣中加入浓度为2mol/L的盐酸50ml水解2小时,弃去酸水液;将药渣用水洗至中性后烘干得到残渣;向所述残渣中加入氯仿50ml,之后加热回流4小时,提出水解甙元并进行过滤,收集滤液,自然挥至1ml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缺蒺藜的阴性样品20g,加氯仿50ml,加热回流4小时,脱去脂溶性成分和部分游离皂甙元并进行过滤,将滤液弃去后得到药渣;向所述药渣中加入浓度为2mol/L的盐酸50ml水解2小时,弃去酸水液;将药渣用水洗至中性后烘干得到残渣;向所述残渣中加入氯仿50ml,之后加热回流4小时,提出水解甙元并进行过滤,收集滤液,自然挥至1ml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按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取所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5∶2.5∶1.5的环己烷-醋酸乙酯-氯仿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并晾干,喷以原料茴香醛、冰醋酸和硫酸的体积比为1∶50∶0.5的茴香醛硫酸溶液,在105℃下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
(2)取待测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样品10g,向其中加入乙醇30ml,经超声处理30分钟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液和残渣分离,对滤液进行收集,并挥去乙醇;向所述残渣中加入甲醇1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西藏棱子芹对照药材2g,向其中加乙醇10ml,经超声处理30分钟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液和残渣分离,对滤液进行收集,并挥去乙醇;向所述残渣中加入甲醇1ml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缺西藏棱子芹的阴性样品10g,向其中加入乙醇30ml,经超声处理30分钟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液和残渣分离,对滤液进行收集,并挥去乙醇;向所述残渣中加入甲醇1ml溶解作为阴性对照溶液;
按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取所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个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8∶1.8∶0.2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并晾干,喷以10%的磷钼酸试液,在105℃下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深紫色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
(3)取待测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样品10g,向其中加入乙醇30ml,经超声处理30分钟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液和残渣分离,收集滤液,挥去乙醇;向所述残渣中加甲醇1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喜马拉雅紫茉莉对照药材2g,向其中加乙醇10ml,向其中加入乙醇30ml,经超声处理30分钟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液和残渣分离,收集滤液,挥去乙醇;向所述残渣中加甲醇1ml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缺喜马拉雅紫茉莉的阴性样品10g,,向其中加入乙醇30ml,经超声处理30分钟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液和残渣分离,收集滤液,挥去乙醇;向所述残渣中加甲醇1ml溶解作为阴性对照溶液;
按照薄层色谱法试验,所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个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8∶2∶1.5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并晾干,置于波长为254nm的紫外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暗褐色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
经上述方法检测后,检测结果显示上述制备得到的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质量稳定。
溶出度测试表征
本发明进一步对制备得到的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进行有效溶出度的测定,该测定方法主要是通过测定待测药物样品中黄精多糖的含量来测定药物有效溶出度的,详细方法如下:
取本发明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1.0g,精密称定,将其置于100ml容量瓶中,并加入体积百分含量为0.9%的盐酸溶液,将其放在37℃的水浴中放置12h,略加振摇之后放冷,补加溶出介质至刻度。取少量样品液,经微孔滤膜过滤,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并计算,此含量作为100%溶出的量。测定结果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中黄精多糖的含量为42.50%。
分光光度法测定黄精多糖含量: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105℃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16.635mg,置于50ml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后摇匀即可(每1ml中含无水葡萄糖0.3327mg)。
(2)线性关系的考察: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ml、0.1ml、0.2ml、0.3ml、0.4ml、0.5ml、0.6ml,分别置于1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并摇匀。分别精密量取上述各溶液2.0ml,置于具塞试管中,并分别精密加入4%苯酚溶液1.0ml摇匀,然后迅速精密滴加浓硫酸7.0ml,利用涡流混悬器对上述滴加硫酸后的溶液快速混匀,置于40℃水浴中保温30min,取出后置于冰水浴中放置5min;另取蒸馏水2.0ml,与上述操作同法加入4%苯酚溶液和硫酸,以此溶液作为空白对照。按照分光光度法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VB,在582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Y)为纵坐标,无水葡萄糖含量(X)为横坐标进行回归处理,得回归方程为
Y=0.0419X-0.0101,r=0.9997。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采用浆法,转速为100r/min,温度为(37.0±2)℃,配制体积百分含量为0.9%的盐酸溶液作溶出介质,取900ml上述溶出介质各6份;取传统五根散和本发明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适量,每组6份,分别置于溶出介质中进行试验。在试验开始后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和80min这九个时间点取溶液8ml,取出后立即补充同温度新鲜介质8ml;精密吸取各时间点取样溶液1ml,置于25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并摇匀;精密量取上述加水至25ml的溶液2ml,向其中加入乙醇10ml并搅拌,之后对其进行离心处理;向经离心处理后的沉淀中加水10ml进行溶解,对经溶解后的沉淀精密量取2ml,置于具塞试管中,按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操作,依照(2)线性关系的考察项下的内容依法测定吸收度。
测定方法及结果: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各2ml,同法测定吸收度,以100%溶出量作参比,各时间点样品含量与其比较,计算累计溶出百分率,结果见表1。
表1五根散制剂中总多糖累计溶出百分率(x±SD,n=6)

上述溶出度测试表征是以前述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作为待测试品得到的测试数据。
由上述数据可知,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对其原料药材进行特定粒径范围的超微粉碎,粉碎后破壁率大大提高,与溶媒的接触面更大,扩散面也更大,药物的扩散速度也更快;另外,随着药材粉末的微细化,粒度变小,比表面积增大,渗透压升高,增大了和溶出介质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加快固体药物的溶解、释放,使得原料药有效成分的溶出速率加快,从而提高了生物利用度,以达到更佳临床疗效的目的。
抗炎药理测试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其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药理实验如下:
对其进行抗炎药理实验时所使用的药剂为弗氏完全佐剂、硫化钡(A.R)、五根散以及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所采用的仪器包括电子天平和双足平衡痛觉测试仪。
实验体为SD大鼠,体重220±20g,4月龄雌鼠(该实验体由兰州大学动物实验室提供)。
经热痛觉测试选择上述70只雌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设置为空白组、模型组、五根散组、给药组I(0.1-60μm粒径低剂量)、给药组II(0.1-100μm粒径)、给药组III(0.1-60μm粒径高剂量)、给药组IV(1-40μm粒径)。将大鼠左膝关节脱毛后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造模,造模12h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五根散组和给药组分别按照表1中剂量灌胃,给药6h后采用双足平衡痛觉测试仪测试。
测得双足△m值,SPSS11.5软件方差分析显示,模型组与其他各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造模成功,且五根散组、给药组I、给药组II、给药组III与给药组IV均有抗炎作用。给药组I和五根散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和给药组II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给药组III、IV间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给药组III和给药组II、IV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给药组I及模型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结果说明给药组I的抗炎作用和传统五根散组的效果接近;给药组III的抗炎作用明显优于传统剂型五根散和给药组I(P<0.01),且优于给药组II(P<0.05)。给药组II的抗炎效果介于给药组I和给药组III之间;给药组IV的作用效果优于给药组III(P<0.05),明显优于五根散组、给药组I和给药组II(P<0.01)。结果如表2。
表2大鼠双足平衡痛觉测试△m值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给药组I比较*P<0.05,**P<0.01;与给药组III比较★P<0.05,★★P<0.01)
从上述试验数据可知,五根散组所使用的剂量大于所述给药组I中的剂量,但是其大鼠双足平衡痛觉测试△m值却大于所述给药组I的△m值。这就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药物,使用给药组I中的剂量即可以实现传统五根散组中更大剂量的相同的药效。通过多次试验表明,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经超微粉碎后的药物实现与传统五根散药物相同的药效,其所需要的剂量仅为传统五根散剂量的57.5%。
虽然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未超出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任何形式和细节的变化,均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

一种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一种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一种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寒性黄水病的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西藏棱子芹50-150份、喜马拉雅紫茉莉50-150份、蒺藜50-150份、黄精50-150份、天冬50-150份;所述药物的粒径为0.1100m。本发明所述的药物具有较高的药物有效溶出度、药物渗透能力和生物利用度,具有较好的药效。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上述用于治疗寒性黄水病药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其专用的质量检测方法,使用该质量检测方法有效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