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片椅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520033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71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35672.2

申请日:

2009.04.24

公开号:

CN101632525A

公开日:

2010.01.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47C5/00; B27M3/18

主分类号:

A47C5/00

申请人:

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

发明人:

陈高明; 康斯坦丁·葛契奇

地址:

台湾省南投县草屯镇中正路57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高默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汪振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竹片椅及其制造方法,该竹片椅系包括:复数组构成单元、复数个设置于该构成单元之补强单元以及复数个用于固定该构成单元之固定横板;该制造方法则包括:取料抽片、干燥处理、初步校直、定规格、初次烤弯、初次组合、烘烤变形、预排成型、二次烤弯、三次烤弯以及二次组合等步骤;故透过本发明之制造方法制得之竹片椅融合了传统竹工艺品的实用性以及平滑流线的时尚造型,并兼具良好的支撑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竹片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复数组构成单元,复数个补强单元和 复数个固定横板, 复数组构成单元,系相互并列设置,每一组构成单元包括: 一前片,具有一椅背段、一连结于该椅背段之座位段、一连结于该座位段之 椅脚段以及一连结于该椅脚段之底座段;以及 一后片,系为对应该前片构造之型态而具有椅背段、座位段、椅脚段以及底 座段,其结合于该前片之后侧以增加支撑强度; 复数个补强单元,系设置于该构成单元之后片的一侧;以及 复数个固定横板,系分别固定于该后片之椅背段后侧、前片之座位段下侧、 前片之椅脚段后侧、后片之椅脚段前侧以及前片之底座段下侧; 其中,该复数组并列设置的构成单元之后片椅脚段与前片椅脚段下端的间距 系由二侧往中央渐增以提升承载重量的分力效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竹片椅,其特征在于:该前片之椅背段与座位段 所夹角度系为钝角、该座位段与椅脚段所夹角度系为锐角以及该椅脚段与底座段 所夹角度系为钝角。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之竹片椅,其特征在于:该构成单元之前片的 椅背段与座位段所夹角度系由中央往外侧依序逐渐缩小,而于该前片之座位段形 成一微曲圆弧造型。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之竹片椅,其特征在于:该构成单元之前片的座位 段与椅脚段所夹角度系由中央往外侧依序逐渐加大,而于该前片之椅脚处形成一 微曲圆弧造型。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之竹片椅,其特征在于:各相互对称的构成单元之 前片与后片的椅背段、前片之座位段、前片与后片之椅脚段系朝左侧或右侧弯折。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之竹片椅,其特征在于:该椅背段的宽度系内缩小 于座位段及椅脚段之宽度。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之竹片椅,其特征在于:该补强单元系设置于位于 中央之构成单元的后片一侧。
8: 一种竹片椅之制造方法,系包括: 取料抽片,将原始竹材依尺寸需求裁切为复数片毛料; 干燥处理,将该毛料放入一炭化设备以炭化方式进行干燥处理; 初步校直,将干燥后的毛料以火烤方式校正曲度; 定规格,将初步校直后的毛料经刨削再校直后确定为实际制造所需要的尺寸 规格; 初次烤弯,将部份定规格后的毛料分别用作复数组前片与后片,并将各组前 片与后片依照所需要的角度分别进行三道烤弯程序,以形成具椅背段、座位段、 椅脚段以及底座段之平滑流线造型; 初次组合,将各组经初次烤弯后的前片与后片组合固定形成各组构成单元; 烘烤变形,将各组构成单元之前片与后片于椅背段、座位段以及椅脚段分别 进行烘烤变形程序,使其朝左侧或右侧弯折; 预排成型,将各组经烘烤变形后的构成单元预先相互并列设置以形成竹片椅 之初步型态; 二次烤弯,将部份定规格后的毛料烤弯形成复数个固定横板,该固定横板系 依照预排成型后各组构成单元之前片与后片的椅背段与座位段所夹角度、座位段 与椅脚段所夹角度以及椅背段、座位段与椅脚段朝左侧或右侧弯折的角度烤弯成 型; 三次烤弯,将部份定规格后的毛料烤弯形成复数个补强单元,该补强单元系 依照预排成型后各组构成单元之后片椅脚段的弯曲程度烤弯成型;以及 二次组合,将该补强单元固定于该构成单元之后片的一侧,再将各组构成单 元假固定后,与各固定横板组合以形成一竹片椅。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之竹片椅之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初次烤弯程 序中,该椅背段与座位段所夹角度系为钝角、该座位段与椅脚段所夹角度系为锐 角以及该椅脚段与底座段夹角度系为钝角。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之竹片椅之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椅背段与座 位段所夹角度系由中央往外侧依序逐渐缩小,而于该前片之座位段形成一微曲圆 弧造型;该座位段与椅脚段所夹角度则由中央往外侧逐渐加大,而于该前片之椅 脚段形成一微曲圆弧造型。

说明书


竹片椅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竹片椅及其制造方法,尤其系指一种具有能够承载重量之结构强度、保有竹子弹性特点并且具备时尚工艺造型之竹片椅以及该竹片椅之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竹子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了极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种悦人的植物并受文人雅士的青睐,故有无竹令人俗之俗语,长久以来,它也是被用于制作生活器皿的材料,在早期农业社会,许多生活工艺品均是以竹子为素材来经手工制造而成,如竹篮、竹篓、竹筛等等,都是经济又耐用的竹制品。

    此外,竹子大量生长于台湾平地至海拔1200公尺的山林之间,再加上北回归线经过的亚热带气候,这种高温潮湿的生长环境有利于竹子大量繁衍;且竹子的生长速度快,有些品种在一天之内可以长一公尺以上,在三个月内可以完全发育,因此利用竹子来制造生活用具在原料的取得上系符合能够大量取用的经济效益。

    不过,随着工商业社会的发展以及国民所得水平的提升,上述竹制品自然而然地被赋予价格低廉的形象而渐渐被屏除于日常用品之列。

    然而,随着复古风潮兴起,竹制品在近几年来又再度地受到注目,各式各样的竹工艺品均为国人所爱用;再者,台湾地处亚热带,故气候高温多雨而极适合竹子生长,在材料取得方面亦具备量多质精的优势;再加上台湾本土的竹工艺品不仅实用度佳,在外观设计上亦时有突破,举凡创意家具、建筑素材或装潢摆饰等等均于国际展场中大量地曝光,由此可知,竹工艺品的精致化即代表台湾意象层次的提升;因此,倘若能够取材于台湾竹类,朝着兼俱竹类特性与时尚风潮的方向研发,将能够发展出代表台湾意象以及符合市场潮流的竹工艺制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有鉴于竹子兼俱有优异材质强度与弹力韧性的特点,再加上竹制品市场接受度渐增,却无应用竹材制作具工艺时尚之座椅来供消费者使用,乃积极着手从事研究,经过不断的试验及努力,终于开发出本发明。

    本发明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承载重量之结构强度、保有竹子弹性特点并且具备时尚工艺造型之竹片椅以及该竹片椅之制造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系采取以下之技术手段予以达成,其中本发明之竹片椅系包括有:复数组构成单元,复数个补强单元和复数个固定横板。

    复数组构成单元,系相互并列设置,每一组构成单元包括:

    一前片,具有一椅背段、一连结于该椅背段之座位段、一连结于该座位段之椅脚段以及一连结于该椅脚段之底座段;以及

    一后片,系为对应该前片构造之型态而具有椅背段、座位段、椅脚段以及底座段,其结合于该前片之后侧以增加支撑强度;

    复数个补强单元,系设置于该构成单元之后片的一侧;以及

    复数个固定横板,系分别固定于该后片之椅背段后侧、前片之座位段下侧、前片之椅脚段后侧、后片之椅脚段前侧以及前片之底座段下侧;

    其中,该复数组并列设置的构成单元之后片椅脚段与前片椅脚段下端的间距系由二侧往中央渐增以提升承载重量的分力效果。

    另外,本发明之竹片椅之制造方法,系包括:

    取料抽片,将原始竹材依尺寸需求裁切为复数片毛料;

    干燥处理,将该毛料放入一炭化设备以炭化方式进行干燥处理;

    初步校直,将干燥后的毛料以火烤方式校正曲度;

    定规格,将初步校直后的毛料经刨削再校直后确定为实际制造所需要的尺寸规格;

    初次烤弯,将部分定规格后的毛料分别用作复数组前片与后片,并将各组前片与后片依照所需要的角度分别进行三道烤弯程序,以形成具椅背段、座位段、椅脚段以及底座段之平滑流线造型;

    初次组合,将各组经初次烤弯后的前片与后片组合固定形成各组构成单元;

    烘烤变形,将各组构成单元之前片与后片于椅背段、座位段以及椅脚段分别进行烘烤变形程序,使其朝左侧或右侧弯折;

    预排成型,将各组经烘烤变形后的构成单元预先相互并列设置以形成竹片椅之初步型态;

    二次烤弯,将部份定规格后的毛料烤弯形成复数个固定横板,该固定横板系依照预排成型后各组构成单元之前片与后片的椅背段与座位段所夹角度、座位段与椅脚段所夹角度以及椅背段、座位段与椅脚段朝左侧或右侧弯折的角度烤弯成型;

    三次烤弯,将部份定规格后的毛料烤弯形成复数个补强单元,该补强单元系依照预排成型后各组构成单元之后片椅脚段的弯曲程度烤弯成型;以及

    二次组合,将该补强单元固定于该构成单元之后片的一侧,再将各组构成单元假固定后,与各固定横板组合以形成一竹片椅。

    本发明之竹片椅,除了具有竹子本身的弹性特点与结构强度之外,以后片作为前片之支撑、于中央构成单元之后片设置补强单元以及前片与后片之距离依位置不同而改变的结构,系可于人体坐落于该竹片椅时,就其重量中心提供强化的承载能力,进而提升其实用性;另外,该竹片椅在外观设计上亦具备平滑流线之造型,使其符合时尚工艺之风格。

    故透过本发明竹片椅之制造方法所制造出来的竹片椅系在兼顾其实用性的考虑下,具备了利落流畅的微曲线型,使得传统工艺与时尚设计作一结合,进而创造出符合时尚工艺风格并保有竹材特点之竹片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制造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竹片椅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之竹片椅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之构成单元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之构成单元及补强单元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之竹片椅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之竹片椅前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A取料抽片    B干燥处理

    C初步校直    D定规格

    E初次烤弯    F初次组合

    G烘烤变形    H预排成型

    I二次烤弯    J三次烤弯

    K二次组合

    1竹片椅       11构成单元

    111前片       1111椅背段

    1112座位段    1113椅脚段

    1114底座段    112后片

    1121椅背段    1122座位段

    1123椅脚段    1124底座段

    12补强单元    13固定横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2所示,本发明竹片椅之制造方法,系包括如下步骤:

    取料抽片A,在本实施例中,系采用4年生以上、直径10至12公分的台湾孟宗竹作为原始竹材,先将该原始竹材经一自动刨料机裁切出复数片厚0.8公分、宽2.6公分、长180公分的毛料,再以一自动磨砂机将其厚度磨成0.5公分并使其具备平滑表面;

    干燥处理B,将该毛料放入一炭化设备约30分钟,以炭化方式进行干燥处理;

    初步校直C,干燥后的毛料会产生弯曲或螺旋形变的现象,故以火烤方式校正毛料的曲度,以改善其弯曲或螺旋形变的现象;

    定规格D,将初步校直后的毛料以一手压刨木机经刨削再校直的动作,将宽度减为2.2公分后,以厚0.5公分、宽2.2公分、长180公分之毛料作为实际制造所需要的尺寸规格;

    初次烤弯E,将部份定规格后的毛料分别用作复数组前片与后片,并将各组前片与后片依照所需要的角度分别进行三道烤弯程序,以形成具椅背段、座位段、椅脚段以及底座段之平滑流线造型,其中,该椅背段与座位段所夹角度系为钝角、该座位段与椅脚段所夹角度系为锐角以及该椅脚段与底座段夹角度系为钝角,在本实施例中,系有18组前片与后片,其中第9与10组、第8与11组、第7与12组...第1与18组,依序由中央往外侧两两相互对称且烤弯角度相同;此外,椅背段与座位段所夹角度系由中央往外侧依序逐渐缩小,组合后使该前片之座位段形成一微曲圆弧造型,藉以符合使用者臀部型态而增进使用舒适度;再者,该座位段与椅脚段所夹角度系由中央往外侧逐渐加大,使组合后使该前片之椅脚段形成一微曲圆弧造型,可容纳使用者双脚小腿以增进使用舒适度;

    初次组合F,将各组经初次烤弯后地前片与后片组合固定形成各组构成单元;

    烘烤变形G,将各组构成单元之前片与后片于椅背段、座位段以及椅脚段分别进行烘烤变形程序,使其朝左侧或右侧弯折,该椅背段的弯折角度大于座位段及椅脚段,使得组合后该椅背段之宽度系内缩而小于该座位段及椅脚段之宽度,并以不同部位的宽度变化取代整体外观单调、均一之宽度,令该竹片椅具有多元、变化的视觉效果;

    预排成型H,将各组经烘烤变形后的构成单元预先相互并列设置以形成竹片椅之初步型态;

    二次烤弯I,将部份定规格后的毛料烤弯形成8个固定横板,该固定横板系依照预排成型后各组构成单元之椅背段与座位段所夹角度、座位段与椅脚段所夹角度以及椅背段、座位段与椅脚段朝左侧或右侧弯折的角度烤弯成型;

    三次烤弯J,将部份定规格后的毛料烤弯形成6个补强单元,该补强单元系依照预排成型后各组构成单元之后片椅脚段的弯曲程度烤弯成型;以及

    二次组合K,将该补强单元固定于该构成单元之后片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系将该补强单元分别固定于第9与10组、第8与11组、第7与12组构成单元之后片的前侧,再将各组构成单元假固定后,与各固定横板组合以形成一竹片椅。

    请参考图2至6所示,本发明之竹片椅1在本实施例中系包括:

    18组构成单元11,系相互并列设置,以第9与10组为中央组,并以第1与18组为最外侧之二组构成单元11,其分别包括:

    一前片111,具有一椅背段1111、一连结于该椅背段1111之座位段1112、一连结于该座位段1112之椅脚段1113以及一连结于该椅脚段1113之底座段1114;以及

    一后片112,系以对应该前片111构造之型态,结合于该前片111之后侧以增加支撑强度,该后片112亦具有一椅背段1121、一连结于该椅背段1121之座位段1122、一连结于该座位段1122之椅脚段1123以及一连结于该椅脚段1123之底座段1124;

    6个补强单元12,系分别设置于第9与10组、第8与11组、第7与12组构成单元11之后片112的前侧,藉以强化该竹片椅1第9与10组、第8与11组、第7与12组构成单元11之后片11的支撑强度;以及

    8个固定横板13,系分别固定于该后片112之椅背段1121后侧、前片111之座位段1112下侧、前片111之椅脚段1113后侧、后片112之椅脚段1123前侧以及前片111之底座段1114下侧,以组合固定各构成单元11。

    其中,该复数组并列设置的构成单元11之后片112椅脚段1123与前片111椅脚段1113下端的间距系由二侧往中央渐增,以提升该竹片椅1承载使用者时的分力效果,进而增进该竹片椅1使用时的稳定度。

    请参考图2、4及5,该前片111之椅背段1111与座位段1112所夹角度系为钝角、该座位段1112与椅脚段1113所夹角度系为锐角以及该椅脚段1113与底座段1114所夹角度系为钝角,并且,构成单元11各对应组相互对称,对称的构成单元角度系相同,如第9与10组、第1与18组对称,依此类推。

    请参考图2及7,该构成单元11之前片111的椅背段1111与座位段1112所夹角度系由中央往外侧依序逐渐缩小,而于该前片111之座位段1112形成一微曲圆弧造型,藉以符合使用者臀部型态而增进使用舒适度;再者,该构成单元11之前片111的座位段1112与椅脚段1113所夹角度系由中央往外侧依序逐渐加大,而于该前片111之椅脚处1113同样形成一微曲圆弧造型,藉以容纳使用者双脚小腿而增进使用舒适度。

    各相互对称的构成单元11之前片111与后片112的椅背段1111、1121、前片111之座位段1112、前片111与后片112之椅脚段1113、1123系朝左侧或右侧弯折,不仅使得该竹片椅1具有微曲流线之造型,亦使得该竹片椅1符合人体工学而增进使用时的舒适感。

    该竹片椅1之椅背段1111、1121的弯折角度大于座位段1112、1122及椅脚段1113、1123,使其宽度系内缩小于座位段1112、1122及椅脚段1113、1123之宽度,透过宽度的改变使该竹片椅1不为单调的造型,而是更为丰富多元的整体外观。

    故透过本发明竹片椅之制造方法所制造出来的竹片椅,在与人体接触的部位系经由弯曲及翻折塑造出符合人体工学的型态以提升使用时的舒适感;在结构强度的部份,除了竹材本身的弹力韧性特点外,亦透过前片、后片的相互支撑与补强单元的设置来提升载重承受力;除此之外,将竹材可弯曲及翻折的特性搭配本发明的制法,使得该竹片椅具备微曲、圆弧、平滑、流线之造型,系符合时尚设计风格。

    因此本发明之竹片椅融合了传统工艺与时尚设计,其不仅具备传统竹工艺制品的实用特性,亦兼顾了销售市场主流的时尚设计风格,进而使得该竹片椅成为时尚工艺的代表作品,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竹片椅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竹片椅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竹片椅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竹片椅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片椅及其制造方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竹片椅及其制造方法,该竹片椅系包括:复数组构成单元、复数个设置于该构成单元之补强单元以及复数个用于固定该构成单元之固定横板;该制造方法则包括:取料抽片、干燥处理、初步校直、定规格、初次烤弯、初次组合、烘烤变形、预排成型、二次烤弯、三次烤弯以及二次组合等步骤;故透过本发明之制造方法制得之竹片椅融合了传统竹工艺品的实用性以及平滑流线的时尚造型,并兼具良好的支撑效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