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单元及应用该加热单元的加热系统.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51729 上传时间:2018-01-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16992.X

申请日:

2013.04.07

公开号:

CN104105229A

公开日:

2014.10.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5B 3/00申请日:20130407|||公开

IPC分类号:

H05B3/00; F24H3/04; F24H9/18

主分类号:

H05B3/00

申请人: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永龙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内湖区瑞光路392号22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汤保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揭露一种加热单元及应用该加热单元的加热系统,其中该加热系统,其包括:一具有一流道的本体、一气流导引装置及一加热单元。流道包括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气流导引装置设置于流道中,配置用于驱动流道中的空气流动。加热单元设置于气流导引装置与出风口之间,其中加热单元包括一基板及多个电子元件。电子元件以阵列方式排列于基板上,并突出于基板的一表面,其中每一电子元件各自发出一热能,以直接对流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加热单元,包括:
一基板;以及
多个电子元件,以阵列方式排列于该基板上,并突出于该基板的一表面,其中每一所述电子元件各自发出一热能,以直接对该加热单元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单元,其中该基板包括一印刷电路板,且具有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所述电子元件自该第一侧边朝该第二侧边排列于该印刷电路板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单元,其中所述电子元件包括多个具有不同加热功率的电子元件,其中沿该第一侧边朝该第二侧边的方向上,所述电子元件的加热功率渐增。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单元,其中沿该第一侧边朝该第二侧边的方向,所述电子元件的加热功率可因应实际加热需求而做弹性调整。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单元,其中所述电子元件是以直立的方式设置于该基板上。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单元,其中所述电子元件是水平横卧的方式设置于该基板上。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单元,其中所述电子元件为电阻元件。

8.
  一种加热系统,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流道,该流道包括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
一气流导引装置,设置于该流道中,配置用于驱动该流道中的空气流动;以及
一加热单元,包括:
一基板;以及
多个电子元件,设置于该气流导引装置与该出风口之间,其中该电子元件以阵列方式排列于该基板上,并突出于该基板的一表面,每一所述 电子元件各自发出一热能,以直接对该流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系统,其中该流道包括一侧壁位于该气流导引装置与该出风口之间,一开口设置于该侧壁,该电子元件经由该开口设置该流道中。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系统,其中该基板包括一印刷电路板,且具有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其中该第二侧边较该第一侧边靠近该出风口,所述电子元件自该第一侧边朝该第二侧边排列于该印刷电路板上。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系统,其中所述电子元件包括多个具有不同加热功率的电子元件,其中沿该第一侧边朝该第二侧边的方向上,所述电子元件的加热功率渐增。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系统,其中沿该第一侧边朝该第二侧边的方向,所述电子元件的加热功率可因应实际加热需求而做弹性调整。

说明书

加热单元及应用该加热单元的加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加热系统的结构零部件,特别是关于一种加热系统的加热单元。
背景技术
在现行的医疗仪器中,常需要利用血液(whole blood)或血清(serum)来与化学试剂(reagent)做化学反应,以得到与身体健康相关的读值。然而这些化学反应及化学活性与温度因子习习相关,因此为了使量测读值更为准确,需要设计控温系统来达到此目的。由于一般环境温度大多低于37℃,尤其是医疗设备使用的环境更是如此,因此大部份的控温系统多以加热为主。
传统的加热装置通常包括一电阻式加热片及一铝挤型散热片。加热片可例如为硅胶加热片、PET薄膜加热片、高温云母加热片或聚亚酰胺薄膜(Polyimide film)加热片,且加热片是黏贴于散热片的平面侧。加热时,热能由加热片传导至散热片再传至待加热的空气。由于散热片本体上存在一定的温度梯度(越接近加热片温度越高,越远离加热片温度越低),因此热传效率难以提高。
因此,一种具有高度热传效率且制造成本低的加热单元即被高度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单元,利用增加其发热源与欲加热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提高单位空间热传能力。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热单元包括:一基板以及多个电子元件。电子 元件以阵列方式排列于基板上,并突出于基板的一表面,其中每一电子元件于通电后分别独自发出一热能,以对加热单元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
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基板包括一印刷电路板,且具有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电子元件自第一侧边朝第二侧边排列于印刷电路板上。另外,电子元件包括多个具有不同加热功率的电子元件,其中沿第一侧边朝第二侧边的方向上,电子元件的加热功率渐增。
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其中沿该第一侧边朝该第二侧边的方向上,所述电子元件的加热功率可因应实际加热需求而做弹性调整。
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电子元件为电阻元件,以直立的方式设置于基板上。或者,电子元件是以水平横卧的方式设置于基板上。
本发明亦提供一种加热系统,其包括:一与有一流道的本体、一气流导引装置、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加热单元。
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流道包括一侧壁位于气流导引装置与出风口之间。一开口设置于侧壁,电子元件经由开口设置流道中,并设置于气流导引装置与出风口之间。
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基板包括一印刷电路板,且具有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其中第二侧边较第一侧边靠近出风口,电子元件自第一侧边朝第二侧边排列于印刷电路板上。
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电子元件包括多个具有不同加热功率的电子元件,其中沿第一侧边朝第二侧边的方向上,电子元件的加热功率渐增。
附图说明
为了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热系统的元件分解图。
图2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加热系统的元件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各元件的配置及形状是为说明之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且实施例中附图标号的部分重复,是为了简化说明,并非意指 不同实施例之间的关联性。
参照图1,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热系统200是包括一本体210、一气流导引装置230及一加热单元250。本体210具有一中空的流道211,且流道211包括一入风口213及一出风口215。在此实施例中,本体210实质上为一U形,且入风口213及出风口215皆位于加热系统200的同一侧,即位于U形本体210的两端。再者,如图1所示般,本体210又具有一开口217,开口217形成于流道211邻近出风口215的底侧的侧壁210a上。
气流导引装置230为一风扇模块,并设置于本体210的流道211中,以配置用于驱动流道211中的空气流动。如图2所示般,风扇模块230的宽度与其所在的位置的流道211的剖面的宽度相同,由此增加风扇模块230驱动气流的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气流导引装置是以一风扇模块为例,然而本发明提出的气流导引装置并不限于使用风扇模块,气流导引装置亦可包含其它具有驱动气流的功用的动源,例如:帮浦(Pump)等动源装置。
加热单元250包括一基板251、一插座(connec tor)253及多个电子元件255、256、257。在此实施例中,基板251为一印刷电路板。为清楚说明,以下以印刷电路版251取代基板。插座253设置于印刷电路版251上,用于连结一外部电源(图未示),以供应电子元件255、256、257所需的电源。电子元件255、256、257以阵列方式排列于印刷电路版251上,并突出于印刷电路版251的一表面251a,其中电子元件255、电子元件256与电子元件257分别具有不同的加热功率。
详而言之,如图1所示般,电子元件255、256、257分别为一直立的方式设置于引刷电路板251上的电阻元件,并依序自印刷电路版251的第一侧边251b朝印刷电路版251的第二侧边251c排列于印刷电路版251上。在组装加热单元250与流道211时,印刷电路版251设置有电子元件255、256、257的一侧面251a是面向流道211,使电子元件255、256、257经由开口217设置于流道211当中。
本实施例的加热系统200的操作方式说明如下:当加热系统200运作时,加热单元250的插座253链接于一外部电源(图未示),电子元件255、256、257于通电后分别独自发出一热能,以对其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接 着,驱动气流导引装置230,使其带动冷风气流A1自流道211的入风口213流入流道211中,空气气流经由电子元件255、256、257进行热交换,然后加热后的暖风气流A2从出风口215吹出至加热系统200外部。
由于电子元件255、256、257是以直立的方式突出于印刷电路板251上,因此单位空间中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可大幅度增加,可使热交换效率提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流道211内的气流流经电子元件255、256、257后其温度逐渐升高,为了维持最佳的热交换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电子元件257的加热功率大于电子元件256的加热功率,且电子元件256的加热功率大于电子元件255的加热功率,是以气流与电子元件255、256、257之间的温度差得以维持,使气流能顺利加热至期望温度。应当理解的是,电子元件255、256、257的数量、排列方式及发热功率的合理配置不应限制于上述实施例中,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依照需求加以调整。
由于本发明的加热单元250是以可分离的方式连结于流道211内,因此若加热系统200希望输出不同的暖风气流,仅需更换不同的加热单元250即可,其它相关模具及机构元件皆可共享,以节省成本。
参照图2,其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加热系统200’的示意图。在图2中与图1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施予相似的标号,且其特征将不再说明。加热系统200’与加热系统200差异之处在于,加热系统200’的加热单元250’包括多个电子元件255’、256’、257’是以水平横卧的方式设置于印刷电路版251上。由于电子元件255’、256’、257’是以水平横卧的方式突出于印刷电路板251上,因此单位空间中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可大幅度增加,可使热交换效率提高。
本发明的加热单元利用易于取得的电阻元件作为加热源,使加热单元的制造成本得以降低。另外,由于加热单元的电子元件是直接与欲加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不需经由其余媒介进行热传导,因此热传能力得以提高。透过变更加热单元的配置,本发明的加热单元更可应用于多种不同需求的加热系统中,有别于传统利用电阻式加热片的加热装置。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于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项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加热单元及应用该加热单元的加热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热单元及应用该加热单元的加热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热单元及应用该加热单元的加热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热单元及应用该加热单元的加热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热单元及应用该加热单元的加热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05229A43申请公布日20141015CN104105229A21申请号201310116992X22申请日20130407H05B3/00200601F24H3/04200601F24H9/1820060171申请人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台北市内湖区瑞光路392号22楼72发明人李永龙74专利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代理人汤保平54发明名称加热单元及应用该加热单元的加热系统57摘要本发明揭露一种加热单元及应用该加热单元的加热系统,其中该加热系统,其包括一具有一流道的本体、一气流导引装置及一加热单元。流道包括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气流。

2、导引装置设置于流道中,配置用于驱动流道中的空气流动。加热单元设置于气流导引装置与出风口之间,其中加热单元包括一基板及多个电子元件。电子元件以阵列方式排列于基板上,并突出于基板的一表面,其中每一电子元件各自发出一热能,以直接对流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05229ACN104105229A1/1页21一种加热单元,包括一基板;以及多个电子元件,以阵列方式排列于该基板上,并突出于该基板的一表面,其中每一所述电子元件各自发出一热能,以直接对该加热单元周围的。

3、空气进行加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单元,其中该基板包括一印刷电路板,且具有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所述电子元件自该第一侧边朝该第二侧边排列于该印刷电路板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单元,其中所述电子元件包括多个具有不同加热功率的电子元件,其中沿该第一侧边朝该第二侧边的方向上,所述电子元件的加热功率渐增。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单元,其中沿该第一侧边朝该第二侧边的方向,所述电子元件的加热功率可因应实际加热需求而做弹性调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单元,其中所述电子元件是以直立的方式设置于该基板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单元,其中所述电子元件是水平横卧的方式设置于该基板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

4、的加热单元,其中所述电子元件为电阻元件。8一种加热系统,包括一本体,具有一流道,该流道包括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一气流导引装置,设置于该流道中,配置用于驱动该流道中的空气流动;以及一加热单元,包括一基板;以及多个电子元件,设置于该气流导引装置与该出风口之间,其中该电子元件以阵列方式排列于该基板上,并突出于该基板的一表面,每一所述电子元件各自发出一热能,以直接对该流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系统,其中该流道包括一侧壁位于该气流导引装置与该出风口之间,一开口设置于该侧壁,该电子元件经由该开口设置该流道中。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系统,其中该基板包括一印刷电路板,且具有一第一侧边与。

5、一第二侧边,其中该第二侧边较该第一侧边靠近该出风口,所述电子元件自该第一侧边朝该第二侧边排列于该印刷电路板上。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系统,其中所述电子元件包括多个具有不同加热功率的电子元件,其中沿该第一侧边朝该第二侧边的方向上,所述电子元件的加热功率渐增。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系统,其中沿该第一侧边朝该第二侧边的方向,所述电子元件的加热功率可因应实际加热需求而做弹性调整。权利要求书CN104105229A1/3页3加热单元及应用该加热单元的加热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加热系统的结构零部件,特别是关于一种加热系统的加热单元。背景技术0002在现行的医疗仪器中,常需要利用血。

6、液WHOLEBLOOD或血清SERUM来与化学试剂REAGENT做化学反应,以得到与身体健康相关的读值。然而这些化学反应及化学活性与温度因子习习相关,因此为了使量测读值更为准确,需要设计控温系统来达到此目的。由于一般环境温度大多低于37,尤其是医疗设备使用的环境更是如此,因此大部份的控温系统多以加热为主。0003传统的加热装置通常包括一电阻式加热片及一铝挤型散热片。加热片可例如为硅胶加热片、PET薄膜加热片、高温云母加热片或聚亚酰胺薄膜POLYIMIDEFILM加热片,且加热片是黏贴于散热片的平面侧。加热时,热能由加热片传导至散热片再传至待加热的空气。由于散热片本体上存在一定的温度梯度越接近加。

7、热片温度越高,越远离加热片温度越低,因此热传效率难以提高。0004因此,一种具有高度热传效率且制造成本低的加热单元即被高度需求。发明内容000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单元,利用增加其发热源与欲加热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提高单位空间热传能力。0006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热单元包括一基板以及多个电子元件。电子元件以阵列方式排列于基板上,并突出于基板的一表面,其中每一电子元件于通电后分别独自发出一热能,以对加热单元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0007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基板包括一印刷电路板,且具有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电子元件自第一侧边朝第二侧边排列于印刷电路板上。另外,电子元件包括多个。

8、具有不同加热功率的电子元件,其中沿第一侧边朝第二侧边的方向上,电子元件的加热功率渐增。0008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其中沿该第一侧边朝该第二侧边的方向上,所述电子元件的加热功率可因应实际加热需求而做弹性调整。0009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电子元件为电阻元件,以直立的方式设置于基板上。或者,电子元件是以水平横卧的方式设置于基板上。0010本发明亦提供一种加热系统,其包括一与有一流道的本体、一气流导引装置、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加热单元。0011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流道包括一侧壁位于气流导引装置与出风口之间。一开口设置于侧壁,电子元件经由开口设置流道中,并设置于气流导引装置与出风口之间。0012在上述较佳。

9、实施例中,基板包括一印刷电路板,且具有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其中第二侧边较第一侧边靠近出风口,电子元件自第一侧边朝第二侧边排列于印刷电路板说明书CN104105229A2/3页4上。0013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电子元件包括多个具有不同加热功率的电子元件,其中沿第一侧边朝第二侧边的方向上,电子元件的加热功率渐增。附图说明0014为了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的说明,其中0015图1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热系统的元件分解图。0016图2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加热系统的元件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0017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各元件的配置及形状是为说明。

10、之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且实施例中附图标号的部分重复,是为了简化说明,并非意指不同实施例之间的关联性。0018参照图1,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热系统200是包括一本体210、一气流导引装置230及一加热单元250。本体210具有一中空的流道211,且流道211包括一入风口213及一出风口215。在此实施例中,本体210实质上为一U形,且入风口213及出风口215皆位于加热系统200的同一侧,即位于U形本体210的两端。再者,如图1所示般,本体210又具有一开口217,开口217形成于流道211邻近出风口215的底侧的侧壁210A上。0019气流导引装置230为一风扇模块,并设置于本体210的流。

11、道211中,以配置用于驱动流道211中的空气流动。如图2所示般,风扇模块230的宽度与其所在的位置的流道211的剖面的宽度相同,由此增加风扇模块230驱动气流的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气流导引装置是以一风扇模块为例,然而本发明提出的气流导引装置并不限于使用风扇模块,气流导引装置亦可包含其它具有驱动气流的功用的动源,例如帮浦PUMP等动源装置。0020加热单元250包括一基板251、一插座CONNECTOR253及多个电子元件255、256、257。在此实施例中,基板251为一印刷电路板。为清楚说明,以下以印刷电路版251取代基板。插座253设置于印刷电路版251上,用于连结一外部电源图未示,以供应。

12、电子元件255、256、257所需的电源。电子元件255、256、257以阵列方式排列于印刷电路版251上,并突出于印刷电路版251的一表面251A,其中电子元件255、电子元件256与电子元件257分别具有不同的加热功率。0021详而言之,如图1所示般,电子元件255、256、257分别为一直立的方式设置于引刷电路板251上的电阻元件,并依序自印刷电路版251的第一侧边251B朝印刷电路版251的第二侧边251C排列于印刷电路版251上。在组装加热单元250与流道211时,印刷电路版251设置有电子元件255、256、257的一侧面251A是面向流道211,使电子元件255、256、257经。

13、由开口217设置于流道211当中。0022本实施例的加热系统200的操作方式说明如下当加热系统200运作时,加热单元250的插座253链接于一外部电源图未示,电子元件255、256、257于通电后分别独自发出一热能,以对其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接着,驱动气流导引装置230,使其带动冷风气流A1自流道211的入风口213流入流道211中,空气气流经由电子元件255、256、257进行热交换,然后加热后的暖风气流A2从出风口215吹出至加热系统200外部。说明书CN104105229A3/3页50023由于电子元件255、256、257是以直立的方式突出于印刷电路板251上,因此单位空间中与气流的接。

14、触面积可大幅度增加,可使热交换效率提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流道211内的气流流经电子元件255、256、257后其温度逐渐升高,为了维持最佳的热交换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电子元件257的加热功率大于电子元件256的加热功率,且电子元件256的加热功率大于电子元件255的加热功率,是以气流与电子元件255、256、257之间的温度差得以维持,使气流能顺利加热至期望温度。应当理解的是,电子元件255、256、257的数量、排列方式及发热功率的合理配置不应限制于上述实施例中,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依照需求加以调整。0024由于本发明的加热单元250是以可分离的方式连结于流道211内,因此若加热系。

15、统200希望输出不同的暖风气流,仅需更换不同的加热单元250即可,其它相关模具及机构元件皆可共享,以节省成本。0025参照图2,其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加热系统200的示意图。在图2中与图1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施予相似的标号,且其特征将不再说明。加热系统200与加热系统200差异之处在于,加热系统200的加热单元250包括多个电子元件255、256、257是以水平横卧的方式设置于印刷电路版251上。由于电子元件255、256、257是以水平横卧的方式突出于印刷电路板251上,因此单位空间中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可大幅度增加,可使热交换效率提高。0026本发明的加热单元利用易于取得的电阻元件作为加热源,使加热单元的制造成本得以降低。另外,由于加热单元的电子元件是直接与欲加热空气进行热交换,不需经由其余媒介进行热传导,因此热传能力得以提高。透过变更加热单元的配置,本发明的加热单元更可应用于多种不同需求的加热系统中,有别于传统利用电阻式加热片的加热装置。0027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于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项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为准。说明书CN104105229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05229A2/2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0522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