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表面L蛋白相关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L蛋白相关肽.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3031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1.05 CN 104130316 A (21)申请号 201410377176.9 (22)申请日 2005.08.12 200510028721.4 2005.08.12 C07K 14/02(2006.01) A61K 39/29(2006.01) A61K 38/16(2006.01) A61P 1/16(2006.01) A61P 31/20(2006.01) (71)申请人 上海贺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 781 号 212 室 (72)发明人 刘宏利 汪裕 尹颖 。
2、(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 司 31100 代理人 韦东 (54) 发明名称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 L 蛋白相关肽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预防、 治疗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的 HBV 表面 L 蛋白衍生肽、 去除这些多 肽抗原性的筛选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筛选得到的 去抗原性衍生肽。HBV 表面 L 蛋白 pre-S1 区含有 病毒黏附细胞表面受体的关键性氨基酸序列以及 与抗 L 蛋白抗体结合的抗原性氨基酸序列。本申 请提供的HBV表面L蛋白pre-S1区的多肽可抑制 HBV 对细胞的感染。本发明同时提供了去除这些 多肽抗原性的筛选方法, 并筛选出既可抑制 HBV 。
3、感染又不与抗体结合的去抗原性衍生肽, 不仅解 决了天然 L 蛋白衍生肽与抗 L 蛋白抗体之间在抑 制 HBV 感染时的相互干扰, 而且使去抗原性衍生 肽与抗 HBV 表面 L 蛋白抗体发挥协同抑制 HBV 感 染的作用。 (62)分案原申请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6 页 序列表 6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6页 序列表6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30316 A CN 104130316 A 1/2 页 2 1. 一种 HBV 表面 L 蛋白的多肽, 其特征在于。
4、, 它具有通式 X-Y-Z, 其中, X 表示 B 基因型 adw 血清型和 C 基因型 adr 血清型 HBV 病毒表面 L 蛋白的第 1 到第 12 个氨基酸构成的序列, 或自该序列 N 末端缩短的序列, 或完全缺失, 其中, X 的 N 末端可被修 饰 ; Y 表示 B 基因型 adw 血清型和 C 基因型 adr 血清型 HBV 病毒表面 L 蛋白的第 13 到第 59 个氨基酸序列, 其中, Y 的 N 末端和 / 或 C 末端可被修饰 ; Z 表示 B 基因型 adw 血清型和 C 基因型 adr 血清型 HBV 病毒表面 L 蛋白第 60 到第 89 氨基酸序列, 或自该序列 C。
5、 末端缩短的序列或完全缺失, 其中, Z 的 C 末端可被修饰。 2.如权利1所述的多肽, 其特征在于, 所述Y序列的第1位氨基酸甘氨酸被豆蔻酰化修 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肽,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序列选自SEQ ID NO : 2-7, 其中SEQ ID NO : 3-7 的第 1 个氨基酸甘氨酸被豆蔻酰化修饰。 4. 一种 HBV 表面 L 蛋白的多肽, 其特征在于, 该多肽具有通式 x-y-z, 其中, x 表示甲硫氨酸, 其可被修饰, 或者 x 不存在 ; y 表示 D 基因型 ayr 血清型 HBV 表面 L 蛋白的第 2 到第 32 个氨基酸序列, 其中, y 的 N 末。
6、端和 / 或 C 末端可被修饰 ; z 表示 D 基因型 ayr 血清型 HBV 表面 L 蛋白第 33 到第 47 氨基酸序列, 或自该序列 C 末 端缩短的序列或完全缺失, 其中, z 的 C 末端可被修饰。 5. 如权利 4 所述的多肽, 其特征在于, 其 y 序列的第 1 位氨基酸甘氨酸被豆蔻酰化修 饰。 6. 如权利 4 或 5 所述的多肽,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肽的序列为 SEQ ID NO : 9, 其第 1 位 氨基酸甘氨酸被豆蔻酰化修饰。 7. 一种蛋白去抗原性衍生肽的筛选方法, 用于去除抗原性而保留蛋白的特定属性, 其 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 : (A) 在待筛选的病毒蛋白。
7、中引入随机序列, 建立该蛋白特定区域或全部蛋白随机编码 的重组病毒库 ; (B) 在待筛选蛋白抗体存在的条件下, 筛选仍具有感染能力的重组病毒亚群, 并获得该 重组病毒亚群中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即获得该蛋白去抗原性候选肽序列 ; (C) 按获得的去抗原性候选肽序列合成相应的去抗原性候选肽, 筛选可调节病毒感染 能力却不与该病毒蛋白抗体结合的去抗原性的多肽, 即获得蛋白去抗原性衍生肽。 8. 一种 HBV 表面 L 蛋白去抗原性衍生肽, 它通过权利 7 所述方法对权利 1 所述的 B 基 因型 adw 血清型和 C 基因型 adr 血清型 HBV 表面 L 蛋白多肽进行筛选而得到, 其特征在于。
8、, 它具有通式 - 式中, 表示 HBV 表面 L 蛋白的第 1 到 13 位氨基酸序列, 或自该序列 N 末端缩短的序列或仅 为第 13 位氨基酸甘氨酸, 其中, 所述 N 末端和 / 或第 13 位氨基酸甘氨酸可被修饰 ; 表示应用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筛选方法对 B 基因型 adw 血清型和 C 基因型 adr 血清型 HBV 病毒表面 L 蛋白第 14 到第 58 氨基酸序列进行筛选获得的氨基酸序列, 其中, 所获得的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30316 A 2 2/2 页 3 氨基酸序列的 N 末端可被修饰和 / 或其 C 末端可被缩短或修饰。 9.一种药物组合物, 其特征在。
9、于, 它含有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HBV表面L蛋白的多肽 或权利要求 8 所述的 HBV 表面 L 蛋白去抗原性衍生肽, 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10. 权利要求 1 或 4 所述的 HBV 表面 L 蛋白的多肽或权利要求 8 所述的 HBV 表面 L 蛋 白去抗原性衍生肽在制备预防和 / 或治疗乙型肝炎的药剂中的用途。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30316 A 3 1/16 页 4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 L 蛋白相关肽 0001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申请号为 201210177978.6 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该申请是 2005 年 8 月 12 日提交、 发明名称为 “乙型肝炎病毒。
10、表面 L 蛋白相关肽” 的发明专 利申请的分案。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用于预防、 治疗乙型肝炎病毒 (human hepatitis B virus,HBV) 感染 的 HBV 表面 L 蛋白衍生肽、 去除这些多肽抗原性的筛选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筛选得到的去 抗原性衍生肽。特别是本发明涉及来源于 B 基因型 adw 血清型、 C 基因型 adr 血清型以及 D 基因型 ayw 血清型 HBV 的 L 蛋白 pre-S1 区多肽。同样特别地, 本发明涉及去除 HBV 表面 L 蛋白衍生肽抗原性的筛选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获得的可阻断 HBV 感染却不与抗体结合的 HBV 表面 L 蛋白去抗原。
11、性衍生肽。该去抗原性衍生肽可与抗 HBV 表面 L 蛋白抗体协同抑制 HBV 感染。 背景技术 0003 1.HBV 的流行病学 0004 HBV 感染是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是仅次于性病和水痘的第三常见 疾病。 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过HBV, 75的世界人口生活在乙型肝炎高发区, 慢性HBV感染 者超过 3.5 亿。每年与 HBV 感染相关的死亡人数高达 100 万 (1), 每年新增感染估计是 HIV 新增感染的 2.5 4 倍。世界上 75的 HBV 慢性感染者集中在亚洲 ( 约为 2.87 亿 ), 中国 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 7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两次全国肝炎流行。
12、病学调查的数据显示, 我 国感染过 HBV 者 6.9 亿, 感染率为 57.6, 全国长期携带 HBV 者 1.2 亿, HBV 表面抗原携带 率 9.75, 现有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000 余万, 且自 1995 年开始, 中国人群乙型肝炎发病 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 因此在卫生部 2005年卫生工作要点 中已将乙型肝炎列入我国需要 重点控制的四大疾病之一。 0005 2.HBV 感染的预防与治疗现状 0006 HBV 的重要性早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公认, 其预防和治疗也被置于优先地位。 但迄今尚缺乏可清除体内HBV的药物, 疗效相对确切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干扰素和核苷 类似物 ( 拉米夫。
13、定、 阿德福韦、 恩替卡韦和特必夫定等 )。 干扰素主要通过免疫调节和诱 生靶细胞内抗病毒蛋白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 核苷类似物则作用于 HBV 逆转录酶, 抑制病毒 DNA 链的合成, 从而抑制 HBV DNA 的复制。经过 1 年的标准疗程治疗, 约 33的 干扰素 治疗患者和约 16的拉米夫定治疗患者可获得彻底或部分血清学应答 (HBsAg 转阴、 HBeAg 均转阴、 出现或不出现抗 -HBe 抗体 )、 完全的病毒学应答 (HBV DNA 转阴 ) 和生化应答 ( 丙 氨酸氨基转移酶间隔 1 个月连续 2 次检测均正常, 肝功能复常 )。 0007 自从 1970 年 Krugman 。
14、获得最早的乙型肝炎疫苗后, 各国相继利用无症状 HBsAg 携 带者的血浆提取血源性 HBsAg 制备 HBV 疫苗。血源性 HBV 疫苗经过长期使用被证明安全有 效, 但由于其来源有限, 制备成本高昂, 已被基因重组 HBV 疫苗取代。目前主要的重组疫苗 说 明 书 CN 104130316 A 4 2/16 页 5 包括酵母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表达的重组乙肝疫苗。这些疫苗免疫原性强, 3 针全程免疫 后抗 HBsAg 抗体阳转率不低于 85。但其主要缺点是抗体应答较迟, HBV 感染产妇的新生 儿初次免疫若超过 7 天以上, 则失去 HBV 疫苗对新生儿阻断垂直传播的作用。而且 10 15接。
15、种者不产生应答或低应答, 该人群仍可被 HBV 感染。 0008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 系用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健康人后, 采集的高效价 血浆或血清分离提取制备的免疫球蛋白制剂, 其抗体效价在 100IU/ml 以上。适用于突发意 外感染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以及 HBV 感染产妇新生儿的被动免疫预防。我国的慢性 HBV 感染者约有 30 -50通过母婴传播, 为阻断 HBV 母婴围产期传播, 普遍将 HBIG 与乙肝疫 苗联合应用, 虽然保护率可达 80以上, 但 HBIG 提供的阻断贡献并不明显, 联合应用仅较 乙肝疫苗单用提高 5 10的阻断率, 而且联合应用后 HBV 感染产。
16、妇新生儿 HBV 感染率 仍较健康产妇新生儿高 4 倍。近年发现, 宫内感染可能是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 HBV 感染孕 妇引产胎儿肝脏或血液的 HBV 感染标志检出率可达 40, HBsAg 阳性母亲的婴儿的宫内感 染率约 16。因此国内有些医院在妊娠的最后 3 4 个月中对 HBV 感染孕妇每月一次注射 大于200IU的HBIG, 以期预防胎儿HBV宫内感染。 但该方法宫内传播阻断效果并不理想, 且 可能导致 HBV S 区变异株的出现和免疫复合物病理免疫反应的发生。 0009 HBIG还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相关肝移植术后HBV感染复发的预防。 在没有预防措 施的情况下, 乙型肝炎相关肝移植术。
17、后 6 个月内 HBV 再感染率高达约 40, 2 年内再感染率 高达约 60。多数再感染病例历经急性、 慢性肝炎而发展为肝硬化、 肝功能衰竭, 远期预后 不佳, 需再次肝移植。单独采用拉米夫定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 其长期 HBV-DNA、 HBeAg 及 HBsAg 转阴率约 60 70, 且易发生 HBV 基因突变, YMDD 耐药变异率高达 21。 加之患者移植前多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 多数出现抗病毒药物抵抗现象, 增加了移植后病 毒感染复发率和预防的难度。因此国外加用大剂量 HBIG 以预防乙型肝炎相关肝移植术后 乙肝复发。 肝移植术后没有接受HBIG治疗的受者中, 术后早期体。
18、内出现不同滴度的HBsAb, 随后血清 HBsAb 逐渐消失, 而使用 HBIG 的患者血清 HBsAb 能长期维持较高滴度。高剂量无 限制性HBIG单一治疗能阻止6580患者复发, 但HBIG价格昂贵, 费用每年高达约130 万元人民币。国内采用拉米夫定与小剂量 HBIG 联合应用阻止移植后 HBV 感染复发的疗效 虽然显示良好, 但未经大样本临床试验证实。且长期应用 HBIG 带来的免疫压力会造成 HBV 基因变异而出现免疫逃逸现象, 使HBIG用于乙型肝炎相关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的预防受 到很大限制。 0010 综上所述, 目前用于防治 HBV 感染的手段主要限于核苷酸类似抑制物、 抗。
19、病毒细 胞因子和中和性抗体的主动被动免疫, 缺少对 HBV 病毒其他感染环节的抑制手段。本发明 所涉及的 HBV 表面 L 蛋白去抗原性衍生肽则可直接作用于 HBV 与肝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最 初感染环节, 直接阻断病毒对肝细胞的感染, 为 HBV 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手段。 0011 3.HBV 病毒学 0012 1) 概述 0013 HBV 属嗜肝 DNA 病毒科非细胞溶破性病毒。其基因组为部分双链的环状 DNA, 仅长 约 3.2kb, 是已知最小的 DNA 病毒。高度重叠的 4 个基因区编码至少 8 种蛋白, 即 S 区基因 编码的 L、 M、 S 表面抗原 HBs ; C 基因编码。
20、的 pre-C、 HBc、 HBe ; P 基因编码的聚合酶和 X 基因 编码的HBx。 通常情况下HBV的感染和复制不引起肝细胞明显的病理性改变, 产生的病毒颗 说 明 书 CN 104130316 A 5 3/16 页 6 粒以分泌方式释放。HBV 产生的相关颗粒主要有 3 种形态, 包括直径 42-47nm 的 Dane 颗粒、 丰度高于 Dane 颗粒 10,000-1,000,000 倍的 20nm 球状颗粒和少量直径 20nm 长度不等的丝 状纤维。其中只有 Dane 颗粒由基因组 DNA、 病毒 DNA 聚合酶、 核衣壳和被膜构成, 是 HBV 唯 一具有感染活性的病毒性颗粒。 。
21、0014 2)HBV 基因型、 血清型及其流行病学分布 0015 目前 HBV 存在血清型和基因型两种不同的分型体系。1972 年 Lebouvier 等根据 HBV表面蛋白HBsAg的共同抗原决定簇a以及相互排斥的两对抗原决定簇d/y和w/r, 将HBV 分为 adw, adr, ayw 和 ayr 四个血清型。1978 年 Courouce Pauty 等又将抗原决定簇 w 分为 w1 4, 加上新发现的抗原决定簇 q, 将 HBV 进一步分为 ayw1, ayw2, ayw3, ayw4, ayr, adw2, adw4, adrq+ 和 adrq- 等 9 个血清型 (2)。1988 。
22、年以来, 依据 HBV 全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的结 果 , 以全基因核苷酸异源性 8为分型标准, 将 HBV 分为 8 个基因型 (A H)(3,4)。各 基因型之间的组合还可产生 A/D、 B/C、 Ba 和 Bj 等不同重组体。HBV 血清型和基因型之间的 对应关系见表 1。 0016 虽然 HBV 感染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 国家间和国内地区间却存在非 常明显的差异 ( 表 1)。我国 A、 B、 C、 D 等基因型 HBV 感染均呈不同程度的存在, 北方地区 以 C 基因型为主, 由北至南 B 基因型感染率逐渐增高, 深圳 B 基因型和 C 基因型感染率比例 相当, 西藏等少数民。
23、族地区 D 基因型有较高的感染率。我国 adr、 adw2、 ayr、 ayw1、 ayw2 和 ayw3 等血清型 HBV 均有分布, 但以 adr 和 adw2 为优势血清型。在我国 B 基因型与 adw2 血 清型、 C 基因型与 adr 血清型存在明显对应关系。 0017 表 1.HBV 基因型和血清学亚型、 HBV 蛋白、 PC/BCP 突变的关系及主要流行地域 0018 说 明 书 CN 104130316 A 6 4/16 页 7 0019 4. 介导 HBV 感染的表面 L 蛋白关键氨基酸序列及其衍生肽抑制病毒感染的机理 0020 HBV 病毒包膜含有大 (L)、 中 (M)、。
24、 小 (S) 三种表面抗原蛋白, 这些蛋白由具有 3 个 不同翻译起始位点的 S 区基因单一开放阅读框编码, 即 L(Pre-S1+Pre S2+S)、 M(Pre S2+S) 和 S(S)。HBV S 基因区 801 个碱基编码 S 蛋白 266 个氨基酸, Pre-S2 区 165 个碱基编码 M 蛋白另外的 55 个氨基酸。Pre-S1 区在 A、 B、 C、 F 和 H 基因型为 357 个碱基, 编码 L 蛋白另 外的 119 个氨基酸。D、 G 基因型在该区分别缺失 33 个和 3 个碱基, 分别编码 L 蛋白 N 末端 的 108 和 118 个氨基酸。三种表面蛋白的表达量差异悬。
25、殊, 且分布方式显著不同。S 蛋白表 达量高, 是 HBV 感染患者循环血中 HBs 的主要蛋白, 而 M 和 L 蛋白则含量甚微, 分别只占全 部 HBs 蛋白的 5 15和 1 2。20nm 球状颗粒和丝状纤维的包膜蛋白主要由 S 蛋白和 数量不等的 M 蛋白组成, 几乎不含 L 蛋白, 而 Dane 颗粒包膜的蛋白则主要为 L 蛋白。 0021 HBV 的 L 蛋白 Pre-S1 区存在与肝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的关键氨基酸序列, 定位于 Pre-S1 的第 2 到第 77 位氨基酸, Pre-S2 区对病毒感染不发挥关键作用。L 蛋白合成后在第 2 位甘氨酸进行豆蔻酰化翻译后修饰, 如果该。
26、位置以不能被豆蔻酰化的丙氨酸替代甘氨酸, 其 L 蛋白则不能被翻译后修饰, 相应的突变病毒株也即失去了对肝细胞的感染能力, 可见 L 蛋白的翻译后豆蔻酰化修饰对病毒感染的重要性。L 蛋白特异地存在于 Dane 颗粒表面, 而 说 明 书 CN 104130316 A 7 5/16 页 8 几乎不存在于20nm颗粒和丝状纤维, 如此既可以避免20nm颗粒对肝细胞感染受体的竞争, 又可以利用 20nm 颗粒吸引体内抗 HBV 表面蛋白的抗体, 便于感染性 Dane 颗粒逃脱体液免 疫的病毒清除作用。 0022 依据竞争原理, 来自 L 蛋白 2-78 位氨基酸的 N 末端豆蔻酰化修饰短肽可以阻断 。
27、HBV对肝细胞和Hepa RG肝细胞系的感染, 该短肽可进一步缩短至L蛋白的2-48位氨基酸。 鸭乙型肝炎病毒 DHBV 表面 L 蛋白 preS 第 2 到第 41 位氨基酸对应的多肽对 DHBV 的感染 也存在类似的阻断效应。狨猴乙型肝炎病毒 WMHBV 来源的类似短肽也可对 HBV 感染发挥交 叉阻断效应。Pre-S1 的该段序列具有很高的抗原性, 含有与 MA18/7、 5a19 等抗体结合的氨 基酸序列。这些抗体可中和 HBV 病毒, 阻断病毒对人肝细胞、 树鼩 (T.belangeri) 肝细胞和 Hepa RG肝细胞系的感染。 其机理可能是抗体与该段序列结合, 阻断了L蛋白与细胞。
28、受体结 合的位点, 从而抑制了 HBV 对细胞的感染。临床资料也证实,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体内可 产生抗preS1抗体, 且其出现与乙型肝炎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preS1抗体常出现于急性自 限性 HBV 感染, 而少见于慢性 HBV 感染病人, 提示该类抗体在清除 HBV 和控制 HBV 感染慢性 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0023 5. 本发明的意义和应用的前景 0024 目前治疗 HBV 慢性感染的药物均作用于 HBV 细胞内复制环节, 而 HBV 表面 L 蛋白 多肽可直接抑制 HBV 对细胞的感染, 为 HBV 感染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但是该类短肽具有 强烈的抗原性, 存在与中和性抗。
29、体结合的氨基酸序列, 同时该段序列系 HBV 结合感染受体 必须位点, 也即 L 蛋白多肽抑制 HBV 对细胞感染受体的结合的关键序列。患者体内存在与 该序列结合的中和性抗体, 应用该类多肽对 HBV 感染患者治疗时, 多肽将与抗体相结合, 使 多肽失去与肝细胞表面 HBV 受体结合的作用, 阻碍多肽抑制 HBV 感染的效力。另一方面, 与 多肽的结合消耗了体内的中和性抗体, 反而有利于 HBV 的感染。此外还可能产生抗原抗体 复合物免疫病理等其他不良反应。 0025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东南亚(特别是中国)广泛流行的B基因型adw血清型、 C基 因型 adr 血清型 HBV 表面 L 蛋白 1。
30、3-59 氨基酸序列多肽和 D 基因型 ayw 血清型 HBV 表面 L 蛋白 2-47 氨基酸序列多肽对 HBV 感染的抑制作用, 另一方面提供了去除 HBV 表面 L 蛋白多 肽抗原性的筛选方法, 并通过筛选获得了可阻断 HBV 感染却又不与抗 HBV 表面 L 蛋白抗体 结合的去抗原衍生肽。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去抗原性衍生肽与抗 HBV 表面 L 蛋白抗体对 HBV 感染的协同抑制作用。 发明内容 0026 第一方面, 本发明涉及一种 HBV 表面 L 蛋白的多肽, 该多肽具有通式 X-Y-Z, 其中, X 表示 B 基因型 adw 血清型和 C 基因型 adr 血清型 HBV 病毒表面 L。
31、 蛋白的第 1 到第 12 个氨 基酸序列, 或自该序列 N 末端缩短的序列, 或完全缺失, 其中, X 的 N 末端可被修饰 ; Y 表示 B 基因型 adw 血清型和 C 基因型 adr 血清型 HBV 病毒表面 L 蛋白的第 13 到第 59 个氨基酸序 列, 其中, Y 的 N 末端和 / 或 C 末端可被修饰 ; Z 表示 B 基因型 adw 血清型和 C 基因型 adr 血 清型 HBV 病毒表面 L 蛋白第 60 到第 89 氨基酸序列, 或自该序列 C 末端缩短的序列, 或完全 缺失, 其中, Z 的 C 末端可被修饰。 0027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 Y 序列的第 1 位氨。
32、基酸甘氨酸被豆蔻酰化修饰。在另一些 说 明 书 CN 104130316 A 8 6/16 页 9 实施例中, 所述多肽选自 SEQ ID NO : 2-7, 其中 SEQ ID NO:3-7 的第 1 位氨基酸甘氨酸被豆 蔻酰化修饰。 0028 第二方面, 本发明涉及一种 HBV 表面 L 蛋白的多肽, 该多肽具有通式 x-y-z, 其中, x 表示甲硫氨酸, 其可被修饰, 或者 x 不存在 ; y 表示 D 基因型 ayr 血清型 HBV 表面 L 蛋白的 第 2 到第 32 个氨基酸序列, 其中, y 的 N 末端和 / 或 C 末端可被修饰 ; z 表示 D 基因型 ayr 血清型 H。
33、BV 表面 L 蛋白第 33 到第 47 氨基酸序列, 或自该序列 C 末端缩短的序列或完全缺 失, 其中, z 的 C 末端可被修饰。 0029 在一个实施例中, 该 y 序列的第 1 位氨基酸甘氨酸被豆蔻酰化修饰。在另一实施 例中, 该多肽的序列为第 1 位氨基酸甘氨酸被豆蔻酰化修饰的 SEQ ID NO : 9。 0030 第三方面, 本发明涉及一种蛋白去抗原性衍生肽的筛选方法, 用于去除抗原性而 保留蛋白的特定属性, 该方法包括 : 0031 (A) 在待筛选的病毒蛋白中引入随机序列, 建立该蛋白特定区域或全部蛋白随机 编码的重组病毒库 ; 0032 (B) 在待筛选蛋白抗体存在的条件。
34、下, 筛选仍具有感染能力的重组病毒亚群, 并获 得该重组病毒亚群中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即获得该蛋白去抗原性候选肽序列 ; 0033 (C) 按获得的去抗原性候选肽序列合成相应的去抗原性候选肽, 筛选可调节病毒 感染能力却不与该病毒蛋白抗体结合的去抗原性的多肽, 即获得蛋白去抗原性衍生肽。 0034 第四方面,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HBV表面L蛋白去抗原性衍生肽, 它通过本发明第三 方面所述的筛选蛋白去抗原性衍生肽的方法对本发明的 B 基因型 adw 血清型和 C 基因型 adr 血清型 HBV 表面 L 蛋白多肽进行筛选而得到, 它具有通式 0035 - 0036 式中, 0037 表示 HBV。
35、 表面 L 蛋白的第 1 到 13 位氨基酸序列, 或自该序列 N 末端缩短的序列 或仅为第 13 位氨基酸甘氨酸, 其中, 所述 N 末端和 / 或第 13 位氨基酸甘氨酸可被修饰 ; 0038 表示应用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筛选方法对 B 基因型 adw 血清型和 C 基因型 adr 血清型 HBV 病毒表面 L 蛋白第 14 到第 58 氨基酸序列进行筛选获得的氨基酸序列, 其 中, 所获得的氨基酸序列的 N 末端可被修饰和 / 或其 C 末端可被缩短或修饰。 0039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 它含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 HBV 表 面 L 蛋白的多肽或第四方面所述的 HB。
36、V 表面 L 蛋白去抗原性衍生肽, 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 体。该药物组合物还可含有其他抗病毒物质, 如抗 HBV 抗体、 细胞因子等。 0040 本发明还涉及本发明所述的 HBV 表面 L 蛋白的多肽或 HBV 表面 L 蛋白去抗原性衍 生肽在制备预防和 / 或治疗乙型肝炎的药剂中的用途。 附图说明 0041 图 1 显示 B 基因型 adw 血清型和 C 基因型 adr 血清型 HBV 表面 L 蛋白衍生肽 Myr 13-59 对 HBV 肝细胞感染的抑制。 0042 图 2 显示 D 基因型 ayw 血清型 HBV 表面 L 蛋白衍生肽 Myr 2-47 对 HBV 肝细胞感 染的抑制。 0。
37、043 图 3 显示 HBV 表面 L 蛋白去抗原性候选肽与抗体的结合率。 说 明 书 CN 104130316 A 9 7/16 页 10 0044 图 4 显示 HBV 表面 L 蛋白去抗原性候选肽抑制 HBV 对肝细胞的感染。 0045 图 5 显示抗 HBV 表面 L 蛋白抗体对 HBV 表面 L 蛋白衍生肽及去抗原性衍生肽阻断 HBV 感染作用的影响。 0046 图 6 显示 HBV 表面 L 蛋白衍生肽及去抗原性衍生肽对抗 HBV 表面 L 蛋白抗体阻断 HBV 感染作用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如上所述,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来源于 B 基因型 adw 血清型和 C 基因。
38、型 adr 血 清型 HBV 表面 L 蛋白的衍生肽, 该衍生肽可抑制 HBV 对肝细胞的感染。这些衍生肽序列可 用通式 X-Y-Z 表示, 这里 X 表示 HBV 表面 L 蛋白的第 1 到 12 位氨基酸序列, 或自该序列的 N 末端缩短的序列或完全缺失, 包括以上序列 N 末端修饰的衍生序列。所述 “自该序列的 N 末端缩短” 包括从该序列 N 末端的第 1 位氨基酸开始缩短, 可缩短到只剩该序列第 12 位氨 基酸, 即 X 可以是所述序列的第 a 位到第 12 位氨基酸序列, 其中 a 为 1-11 的整数, 或者 X 仅为该第 12 个氨基酸。 0048 Y 表示 B 基因型 ad。
39、w 血清型或 C 基因型 adr 血清型 HBV 病毒表面 L 蛋白序列中第 13 到第 59 位氨基酸序列, 并包括该序列 N 末端和 / 或 C 末端修饰的衍生序列。 0049 Z 表示 B 基因型 adw 血清型或 C 基因型 adr 血清型 HBV 病毒表面 L 蛋白第 60 到 第 89 位氨基酸序列, 或自 C 末端缩短的序列或完全缺失, 包括以上序列 C 末端修饰的衍生 序列。所述 “自 C 末端缩短” 包括从 C 末端的第 1 个氨基酸 ( 即本发明所述的第 89 位氨基 酸 ) 开始缩短, 可缩短到只剩该序列第 60 位氨基酸, 即 Z 可以是所述序列的第 60 位到第 b 。
40、位氨基酸序列, 其中, b 为 61-89 的整数, 或者 Z 仅为该第 60 个氨基酸。 0050 本发明优选的衍生肽包含 N 末端缩短的 X 序列和 / 或 C 末端缩短的 Z 序列, 更优 选的衍生肽仅含有 Y 序列。 0051 本发明提供的衍生肽, 其序列优选来源于 B 基因型 adw 血清型和 C 基因型 adr 血 清型 HBV 病毒表面 L 蛋白第 1 到第 89 氨基酸序列。更优选地来自于 B 基因型 adw 血清型 和 C 基因型 adr 血清型 HBV 病毒表面 L 蛋白第 13 到 59 氨基酸序列。 0052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 本发明提供的衍生肽其序列来源于 。
41、SEQ ID NO : 1 所 述的 B 基因型 adw 血清型和 C 基因型 adr 血清型 HBV 病毒表面 L 蛋白第 1 到第 89 氨基酸 序列。更优选地来自于 SEQ ID NO : 1 第 13 到 59 位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 : 2)。 0053 以上所述的衍生肽优选地带有化学修饰的疏水基团, 这些疏水基团优选地具有 4 个以上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的丙烯残基, 更优选的是豆蔻酸、 棕榈酸、 硬脂酸、 油 酸、 亚油酸或花生四烯酸。疏水基团另外还优选胆固醇及其类似基团。 0054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 多肽的 N 末端经豆蔻酰化修饰。更优选地, 本发明提。
42、 供的 HBV 表面 L 蛋白衍生肽为 SEQ ID NO : 1 第 13 到第 59 氨基酸序列且第 13 位甘氨酸连 接有豆蔻酰基团的多肽 Myr-GTNLSVPNPLGFFPDHQLDPAFGANSN NPDWDFNPKKDHWPEANQVG(Myr 13-59,SEQ ID NO : 3)。在另外一个优选方案中, 本发明提供的多肽具有 SEQ ID NO : 4、 5、 6 和 7 序列, 它们的第 1 个氨基酸甘氨酸经豆蔻酰化修饰。 0055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来源于 D 基因型 ayw 血清型 HBV 表面 L 蛋白的一组衍生肽, 该组衍生肽可抑制 HBV 对肝细胞的感染。这些衍。
43、生肽序列可用通式 x-y-z 表示, 这里 x 表 说 明 书 CN 104130316 A 10 8/16 页 11 示 HBV 表面 L 蛋白序列中第 1 位氨基酸 M 或完全缺失, 包括以上序列 N 末端修饰的衍生序 列。y 表示 D 基因型 ayw 血清型 HBV 表面 L 蛋白序列中第 2 到第 32 位氨基酸序列, 以及该 序列 N 末端和 / 或 C 末端修饰的衍生序列。z 表示 D 基因型 ayw 血清型 HBV 表面 L 蛋白第 33 到第 47 氨基酸序列, 或自 C 末端缩短的序列或完全缺失, 包括以上序列 C 末端修饰的衍 生序列。所述 “自 C 末端缩短” 包括从 C。
44、 末端的第 1 个氨基酸 ( 即本发明所述的第 47 位氨 基酸 ) 开始缩短, 可缩短到只剩该序列第 33 位氨基酸, 即, z 可以是所述序列的第 33 位到 第 c 位氨基酸序列, 其中, c 表示 34-47 的整数, 或者 z 仅为所述第 33 位氨基酸。 0056 本发明包含来源于其他基因型血清型 HBV 表面 L 蛋白对应序列, 符合上述定义的 HBV 表面 L 蛋白衍生肽。 0057 本发明优选的衍生肽包含完全缺失的 x 序列, 更优选的衍生肽含有的 z 序列在不 影响多肽抑制 HBV 感染活性的条件, 其 C 末端尽量缩短。 0058 本发明提供的衍生肽序列优选来源于 D 基。
45、因型 ayw 血清型 HBV 表面 L 蛋白第 2 到 47 氨基酸序列。 0059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 本发明提供的衍生肽序列优选来源于 SEQ ID NO : 8 所述的 D 基因型 ayw 血清型 HBV 表面 L 蛋白第 2 到 47 氨基酸序列。 0060 以上所述的衍生肽优选地带有化学修饰的疏水基团, 这些疏水基团优选地具有 4 个以上碳原子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的丙烯残基, 更优选的是豆蔻酸、 棕榈酸、 硬脂酸、 油酸、 亚油酸或花生四烯酸。疏水基团另外还优选胆固醇及其类似基团。 0061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 多肽的 N 末端经豆蔻酰化修饰。更优选地, 本发明 提供的。
46、 HBV 表面 L 蛋白衍生肽为 SEQ ID NO : 8 第 2 到第 47 氨基酸序列且第 1 位甘氨酸 连接有豆蔻酰基团的多肽 Myr-GQNLSTSNPLGFFPDHQLDPAFRANTANPDWDFNPNKDTWPDANKV(Myr 2-47,SEQ ID NO : 9)。 0062 本发明包括符合本发明定义的其他基因型 / 血清型 HBV 和非人类 HBV 来源的衍生 肽, 特别包含以上衍生肽对 B 基因型 adw 血清型和 C 基因型 adr 血清型 HBV 感染的抑制作 用。 0063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蛋白去抗原性衍生肽的筛选方法, 用于去除抗原性而保 留蛋白的特定属性。
47、。该方法由 A-B-C 过程构成。这里 A 过程表示在待筛选的病毒蛋白中引 入随机序列, 建立该蛋白特定区域或全部蛋白随机编码的重组病毒库。 B过程表示在待筛选 蛋白抗体存在的条件下, 筛选仍具有感染能力的重组病毒亚群, 并获得该重组病毒亚群中 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 即获得该蛋白去抗原性候选肽序列。C 过程表示按获得的去抗原性 候选肽序列合成相应的去抗原性候选肽, 筛选可调节病毒感染能力却不与该病毒蛋白抗体 结合的去抗原性的多肽, 即获得蛋白去抗原性衍生肽。 0064 本发明的去抗原性衍生肽筛选方法的筛选对象包含任何形式的蛋白和多肽, 其蛋 白和多肽的来源包含人、 动物、 植物、 细菌、 病。
48、毒等在内的所有生物和微生物。 在本发明的一 个优选方案中, 应用本发明的筛选方法对 HBV、 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流感 A 病毒和副粘 液病毒 (paramyxoviruses) 等病毒蛋白的去抗原性衍生肽进行筛选, 进一步优选地对 HBV 的表面 L 蛋白的去抗原性衍生肽进行筛选, 更优选地对 HBV 表面 L 蛋白 Pre-S1 区进行去抗 原性衍生肽筛选。 0065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 对 B 基因型 adw 血清型和 C 基因型 adr 血清型 HBV 说 明 书 CN 104130316 A 11 9/16 页 12 病毒表面 L 蛋白第 14 到 58 氨基酸序列的去抗。
49、原性衍生肽进行筛选。更优选地对如 SEQ ID NO : 1 所述 B 基因型 adw 血清型和 C 基因型 adr 血清型 HBV 病毒表面 L 蛋白第 14 到 58 氨 基酸序列TNLSVPNPLGFFPDHQLDPAFGANSNNPDWDFNPKKDHWPEANQV(SEQ ID NO : 10)的去抗原性 衍生肽进行筛选。 0066 本发明的蛋白去抗原性衍生肽筛选方法中, A 过程包含在基因脱氧核酸碱基水平、 信使 RNA 核酸碱基水平、 蛋白氨基酸残基水平、 多糖序列水平等生物分子水平引入随机序 列, 并包含能在以上各水平引入随机序列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 本发明在病 毒基因脱氧核酸碱基水平引入随机序列,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引入随 机序列。 0067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 在 B 基因型 adw 血清型和 C 基因型 adr 血清型 HBV 病毒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