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开窗挡水条结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开窗,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保温、防渗漏需求的内开窗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目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内开窗结构,其包括外框1、位于外
框1上的排水孔2、橡胶挡水条3、外框密封条4以及内扇5。内开窗结构的使
用使得建筑物的整体效果赏心悦目,但门窗的保温节能、防渗漏等问题也引起广
大设计师与用户的关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许多门窗工程师简单参照国外早期的门窗结构。在内开
窗的框与扇中间增加橡胶挡水条3,目的是将外框1内的积水由橡胶挡水条3挡
住,积水由排水孔2流出。上述结构存在的问题是:橡胶挡水条3的成本高,故
一般将挡水条截面设计成较小,挡水条易变形,故极易产生漏水及气密性能差,
当然保温性也就很难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变形、多腔体、成本低的用于内开窗结构的挡水
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内开窗挡水条结构,其
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外框两端的外框密封条4-1及外框密封条4-2,外框与内扇
间通过外框密封条4-1及内扇密封条4-2密封,在由外框、内扇、外框密封条4-1
及外框密封条4-2形成的密封空间内设有挡水条6及挡水密封条7,挡水条6与
挡水密封条7相互压紧从而将密封空间分隔为两个密封腔室,其中一个密封腔室
与位于外框上的排水孔相通。
优选地,所述挡水条固定在所述外框上;所述挡水密封条固定在所述内扇上。
优选地,所述外框密封条4-1固定在所述外框上;所述外框密封条4-2固定
在所述内扇上。
优选地,所述挡水条采用PVC挡水条。
优选地,所述挡水条采用空腔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改变原有的门窗风格及主要结构,
从而提高门窗的密封、防渗漏、保温问题,并有效降低门窗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内开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内开窗挡水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内开窗挡水条结构包括:外框1、排水孔2、
挡水条6(采用PVC空腔结构挡水条)、外框密封条4-1、内扇密封条4-2、挡水
密封条7、内扇5。
外框密封条4-1及内扇密封条4-2位于外框1的两端,外框1与内扇5间通
过外框密封条4-1及内扇密封条4-2密封,在由外框1、内扇5、外框密封条4-1
及内扇密封条4-2形成的密封空间内设有挡水条6及挡水密封条7,挡水条6与
挡水密封条7相互压紧从而将密封空间分隔为两个密封腔室,其中一个密封腔室
与位于外框1上的排水孔2相通。
挡水条6是安装在外框1的功能槽内。挡水密封条7安装在内扇6的功能槽
内。当内扇6关闭时,内扇6与外框1通过外框密封条一4-1及外框密封条二4-2
压紧,起外框密封作用。挡水密封条7与挡水条6压紧,起内腔密封作用。三道
密封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内开窗的密封性能;再者,挡水条6因采用PVC型材,
其不易变形,改变了传统挡水条用橡胶件因橡胶件质地软的缺陷,密封效果更优;
再次,挡水条6采用空腔结构,保温性能也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