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导入负荷力如绳索力或面结构的张力的负荷接收装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98630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80052381.2

申请日:

2011.10.11

公开号:

CN103201441A

公开日:

2013.07.1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4F 10/02申请公布日:2013071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F 10/02申请日:20111011|||公开

IPC分类号:

E04F10/02; E04H15/32; E04H15/58; F16C11/06; F16G11/12; B25B25/00

主分类号:

E04F10/02

申请人:

卡尔施达有限公司

发明人:

H·鲁贝

地址:

德国叙森

优先权:

2010.10.29 DE 102010050066.6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邓斐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荷接收装置,用于将负荷力、例如绳索力或面结构的张力导入承载结构,该负荷接收装置具有与所述承载结构的锚定元件(4)相连的拉伸元件(2),用于拉伸机构的连接装置(14)与该拉伸元件配合作用,该连接装置围绕第一枢转轴线可枢转,并且具有关于所述拉伸元件(2)从侧向突出的至少一个连接翼(18),该至少一个连接翼构成相对所述拉伸元件(2)错位的、用于相关的拉伸机构的至少一个连接点(22),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翼(18)与所述拉伸元件(2)如此通过铰接结构来贴靠,即,该至少一个连接翼围绕至少一个另外的枢转轴线(在8、46处)相对所述拉伸元件(2)可枢转。

权利要求书

1.   负荷接收装置,用于将负荷力、例如绳索力或面结构的张力导入承载结构,该负荷接收装置具有与所述承载结构的锚定元件(4)相连的拉伸元件(2),用于拉伸机构的连接装置(14)与该拉伸元件配合作用,该连接装置围绕第一枢转轴线可枢转,并且具有关于所述拉伸元件(2)从侧向突出的至少一个连接翼(18),该至少一个连接翼构成相对所述拉伸元件(2)错位的、用于相关的拉伸机构的至少一个连接点(22),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翼(18)与所述拉伸元件(2)如此通过铰接结构来贴靠,即,该至少一个连接翼围绕至少一个另外的枢转轴线(在8、46处)相对所述拉伸元件(2)可枢转。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元件是线形的并且特别通过拉绳或拉杆(2)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4)围绕所述拉伸元件(2)的轴线可枢转。

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安置在所述拉伸元件(2)上的球体(10)为了构成在所述承载结构的锚定元件(4)上的活节而支承在构成球窝的部分的承载面(12)上。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4)围绕与所述拉伸元件(2)的轴线垂直的轴线(在8处)可枢转。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4)具有两个连接翼(18),这两个连接翼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离开所述拉伸元件(2)。

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4)与所述拉伸元件(2)通过铰接结构(8、28、30、32、34、36、38、44、46)而连接,该铰接结构能够实现围绕所述拉伸元件(2)的纵轴线和围绕至少一个另外的枢转轴线的可枢转性。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4)为所述拉伸元件(2)构成通道,该通道由配置给所述拉伸元件(2)的自由端的前端向后端向着所述连接翼(18)的方向扩宽,并且在所述通道的前端构成旋转面(30、34、36),这些旋转面作为所述铰接结构的部分与在保持体(8)上的旋转面(28、32、38)配合作用,该保持体能轴向固定在所述拉杆(2)上。

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4)具有两个板(16),这两个板通过在两侧紧固在这两个板之间的连接翼(18)为了构成所述通道而彼此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具有圆环面(30、34),这些圆环面与所述保持体(8)的贴靠的圆环面(28、32)构成用于以垂直于所述纵轴线的枢转轴线作枢转运动的滑动支承装置。

10.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面(30、34)在所述连接装置(14)上凹形地弯曲而在所述保持体(8)上凸起地弯曲。

11.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面(30、34)在所述连接装置(14)凹形地弯曲而在所述保持体(8)上凸起地弯曲。

12.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4)具有主体,在该主体中具有由该主体的前端出发向所述连接翼(18)的方向扩宽的通道,而且侧向的所述连接翼(18)与该主体构造成一体的,并且所述保持体(8)具有球面区段(38),该球面区段与在所述连接装置(14)上的构成球面(36)的部分的支座构成万向球接头。

1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连接翼(18)以共同的枢转轴线(46)彼此不相关地、可枢转地支承在所述连接装置(14)上。

1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元件(2)具有外螺纹,在该外螺纹上,至少一个夹紧螺母(6)构成所述连接装置(14)的轴向固定装置。

说明书

用于导入负荷力如绳索力或面结构的张力的负荷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负荷力、例如绳索力或面结构的张力导入承载结构的负荷接收装置,其包括与所述承载结构的锚定元件相连的拉伸元件,用于拉伸机构的连接装置与该拉伸元件配合作用,该连接装置围绕第一枢转轴线可枢转并且具有关于所述拉伸元件从侧向突出的至少一个连接翼,该连接翼构成相对所述拉伸元件错位的、用于相关的拉伸机构的至少一个连接点。
背景技术
在现代建筑学中越来越多的承载装置方案可以找到途径,在这些承载装置方案中,面元件、如帐篷状的或伞状的遮盖物锚定或张紧在承载结构、如钢质支撑装置上,这些面元件构造成承载装置的织物的或薄膜状的建筑材料部分。为了实现使相关的元件构成相应期望的建筑构造造型的空间结构,相应地、适当地导入负荷力、特别是张紧的或承载的绳索力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避免所期望的建筑构造造型偏斜,通常将面元件紧固在大量的连接点上。文献WO2010/054702A1公开了开头所提类型的可用于此的负荷接收装置。这种已知的负荷接收装置能够实现将多个拉伸机构的负荷力通过连接装置导入相关的拉杆,该拉杆在它那方面通过锚定元件与杆状的支撑装置或建筑物部分相连。
按照承载装置的结构形状,为作用在连接件上的拉伸机构产生不同的拉伸方向以及有效的负荷力的相应不同的作用线。因此产生的危险是:在相应的力流中,在连接件上作用合成的横向力并且导致在例如拉杆形式的拉伸元件上的过度的材料负荷。由此决定的负荷接收装置的失灵会导致整个承载装置的崩塌并且因此具有相应大的安全风险。
鉴于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考虑类型的负荷接收装置,该负荷接收装置能够实现特别安全地将以不同的拉伸方向作用的负荷力导入承载结构。
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通过一种负荷接收装置得以实现,该负荷接收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总体上的特征。
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本发明的主要特点在于:至少一个连接翼如此铰接地贴靠在拉伸元件上,即,该至少一个连接翼相对拉伸元件围绕至少一个附加的枢转轴线可枢转。由此为连接翼相对拉伸元件提供多轴线的调节可能性,使得连接翼在承载负荷时通过拉伸机构可以调节到补偿的位置中,其中,由于多轴线的可枢转运动性而在拉伸元件上不产生横向力。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线形拉伸元件由拉绳或特别是由拉杆构成。
在此优选的是:连接装置以及由此相应的连接翼围绕相关的拉伸元件的轴线可枢转。
在特别有利的方式中,枢转可能性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在拉伸元件上、特别是在拉杆上安置有球体,该球体为了在承载结构的锚定元件上构成活节而支承在构成球窝的部分的承载面上。除了连接件围绕拉伸元件的轴线的可旋转运动性,还由此提供附加的万向球接头,该万向球接头对拉伸元件自身来说能够实现围绕任意轴线相对锚定元件进行枢转运动。
关于在拉伸元件与连接装置之间的铰接结构,该设置结构优选如此设置,使连接装置围绕与拉伸元件的轴线垂直的轴线可枢转。
通过特别有利的方式,所述设置结构可以如此设置,连接装置围绕拉伸元件的纵轴线可枢转地支承在该拉伸元件上。
为了使多个拉伸机构在连接装置上特别有利地连接,该连接装置可以具有两个连接翼,这两个连接翼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离开拉伸元件。
为了为连接装置提供多轴线的调节可能性,可以特别有利地如此设置所述设置结构,使得连接装置与拉伸元件通过铰接结构而连接,该铰接结构能够实现围绕拉伸元件的纵轴线和围绕至少一个另外的枢转轴线的可枢转性。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有利地如此设置所述设置结构,使得用于拉伸元件的连接件构成通道,该通道由配置给拉伸元件的自由端的前端向后端向着侧向的连接翼的方向扩宽,并且在该通道的前端构成旋转面,这些旋转面作为铰接结构的部分而与在保持体上的旋转面配合作用,该保持体可固定在拉伸元件上。配合作用的旋转面指的是这样的面,这些面如圆环面或球面部分在相互贴靠时是用于相对的旋转运动(枢转运动)的滑动支承面。
特别有利地可以在此如此设置所述设置结构,使得所述连接件具有两个板,这两个板通过在两侧紧固在这两个板之间的连接翼为了构成通道而彼此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在通道的前端处具有圆环面,这些圆环面与保持体的贴靠的圆环面构成用于以垂直于所述纵轴线的枢转轴线作枢转运动的滑动支承装置。
连接件上的圆弧面可以例如凹形地而在保持面上凸出地弯曲,或相反地,连接件上的圆弧面可以例如凸出地而在保持面上凹形地弯曲。
在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连接件具有主体,在该主体中具有从其前端出发向连接翼的方向扩宽的通道,而且侧向的连接翼与该主体构造成一体的,其中,保持体具有球面区段,该球面区段与在连接件上的构成球面的部分的支座构成万向球接头。万向球接头形式的铰接结构能够实现围绕任意轴线的枢转运动并且因此能够实现用于连接装置相对拉伸元件的自由的调节可能性。
在一种备选的实施例中,两个连接翼以共同的枢转轴线彼此不相关的、可枢转地支承在连接装置上。作为附加的调节可能性,由此可以使用于拉伸机构的各连接点彼此不相关地相对连接方向并且相对彼此地获得由负荷决定的调节。
鉴于保持体固定在拉伸元件上可以如此设置所述设置结构,即,拉伸元件具有外螺纹,在该外螺纹上,夹紧螺母构成保持体的轴向固定装置。
附图说明
以下借助于在附图中所示出的实施例来详细阐述本发明。附图中:
图1和图2示出根据发明的负荷接收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或者透视性斜视图;
图3示出负荷接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性斜视图;
图4示出图3的实施例的透视性斜视图,其中示出连接装置相对连杆的相对图3改变的位置;
图5示出与图3类似的透视性斜视图,其中示出相对该图改变的锚定元件;
图6示出负荷接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性斜视图;
图7示出沿图6的切割线VII‑VII的相对图6放大的局部剖视图;
图8示出与图6类似的透视性斜视图,其中示出的连接装置相对拉杆处在相对该图改变了的位置;
图9和图10示出另一实施例的透视性斜视图;和
图11和图12示出具有相对彼此可枢转的连接翼的实施例的透视性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负荷接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该负荷接收装置具有用作拉伸元件的拉杆2,该拉杆与锚定元件4相连,该锚定元件与未示出的承载结构相旋接,例如与钢质支撑装置的或者建筑物壁的杆尖相旋接。所述拉杆2在紧接着它的自由端的纵向区域处具有外螺纹,该外螺纹在附图中没有特意示出,而且在该外螺纹上,夹紧螺母6将保持体8抵抗向着拉杆2的自由端作轴向运动地固定。在拉杆2的其它锚定端上,在该拉杆上安置有球体10。该球体在锚定元件4上支承在承载面12上,该承载面构成球窝的部分,从而与球体10一起在锚定元件4上构成万向球接头形式的活节。
为了将负荷力通过拉杆2导入锚定元件4设置有整体标记为14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与拉杆2一起围绕该拉杆的纵轴线可旋转地设置在锚定元件4的活结上。连接装置14具有两个构造相同的板16,这两个板的外形例如为钝角三角形的形式,其中,三角形的钝角朝向拉杆2的自由端。通过连接翼18使连接装置14完整,这些连接翼离开各板16的相对收敛的侧向缘20而突出并且构成用于未示出的例如张紧绳索形式的拉伸机构的连接孔22。连接翼18插入各板16之间并且构成间隔部件,从而在各板16之间构成用于拉杆2的内部通道。通过各板16中的裂口24可看见的所述通道在侧向通过所述翼18的发散的内边缘26来限定,从而如从附图中可见的那样,所述通道由朝向保持体8的端部出发向后扩宽,而且连接装置14由此可以在拉杆2上实施以垂直于拉杆轴线的枢转轴线围绕保持体8上的枢转中心作枢转运动,而且附加于围绕拉杆2的轴线的旋转或枢转运动。为了在保持体8上构成相应的枢转中心,该保持体8在它的对置于夹紧螺母6上的平的贴靠面的面上设置有与圆环区段相符的滑动面28形式的凸形结构,该滑动面与各板16上的凹形的圆环面30构成枢转支承装置,该枢转支承装置在拉杆2上的轴向位置可以通过夹紧螺母6固定。
根据图3和图4的第二实施例与前述例子的区别仅在于:代替设置在保持体8上的凸出的滑动面28现在构成凹形的滑动面32,该凹形的滑动面与各板16上的凸出的环形面34配合作用。图4示出的是连接装置14处在相对图3偏转的位置,也就是处在围绕保持体8上的枢转中心枢转的位置。
图5的例子与上述图3和图4的例子相符,以下情况除外:锚定元件4设计成杯形的,其中,杯的内壁构成球窝状的承载面12,而且为了拉杆2而在杯底设置的开口的尺寸如此确定,即,为了拉杆2的运动而提供用于万向球接头功能的自由空间。
图6到图8所示的另外的实施例设置有一体的连接装置14,该连接装置内部设有侧向扩宽的通道。如可以从图7中最清楚地看到的那样,在所述通道的朝向保持体8的端部上构造有球面部分36作为用于保持体8的支座。该球面部分与保持体8上的球面区段38配合作用而构成万向球接头。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不仅为连接装置14提供围绕拉杆2的轴线的可旋转性和垂直于该轴线的枢转运动,而且连接装置14除了受到保护不进行轴向运动外还能在拉杆2上自由运动。
图9和图10示出另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轴向固定在拉伸元件2上的保持体8具有柱体52,该柱体穿过在各板16之间所构成的通道。柱体52以其柱形外壳构成滑动面28,这些滑动面与被柱体52穿过的各板16的圆环面30构成用于连接装置14的枢转支承装置,该枢转支承装置具有垂直于拉伸元件2的轴线的枢转轴线。但是优选设定:销状的柱体52以保持体8固定设置在拉杆2上,而且围绕柱体52的连接翼18围绕另外的枢转轴线可旋转地引导。
图11和图12所示出的另外的实施例以特殊的方式与之前所述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各连接翼18彼此不相关地、可枢转地支承在连接装置14上,其中,在46处的支承围绕一个共同的枢转轴线进行。为了构成支承装置,各连接翼18分别在连接端部上具有双臂的万向节叉44。

用于导入负荷力如绳索力或面结构的张力的负荷接收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用于导入负荷力如绳索力或面结构的张力的负荷接收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用于导入负荷力如绳索力或面结构的张力的负荷接收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导入负荷力如绳索力或面结构的张力的负荷接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导入负荷力如绳索力或面结构的张力的负荷接收装置.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201441A43申请公布日20130710CN103201441ACN103201441A21申请号201180052381222申请日20111011102010050066620101029DEE04F10/02200601E04H15/32200601E04H15/58200601F16C11/06200601F16G11/12200601B25B25/0020060171申请人卡尔施达有限公司地址德国叙森72发明人H鲁贝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代理人邓斐54发明名称用于导入负荷力如绳索力或面结构的张力的负荷接收装置57摘要。

2、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荷接收装置,用于将负荷力、例如绳索力或面结构的张力导入承载结构,该负荷接收装置具有与所述承载结构的锚定元件(4)相连的拉伸元件(2),用于拉伸机构的连接装置(14)与该拉伸元件配合作用,该连接装置围绕第一枢转轴线可枢转,并且具有关于所述拉伸元件(2)从侧向突出的至少一个连接翼(18),该至少一个连接翼构成相对所述拉伸元件(2)错位的、用于相关的拉伸机构的至少一个连接点(22),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翼(18)与所述拉伸元件(2)如此通过铰接结构来贴靠,即,该至少一个连接翼围绕至少一个另外的枢转轴线(在8、46处)相对所述拉伸元件(2)可枢转。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

3、入国家阶段日20130428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EP2011/00510920111011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2/055492DE20120503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1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1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201441ACN103201441A1/2页21负荷接收装置,用于将负荷力、例如绳索力或面结构的张力导入承载结构,该负荷接收装置具有与所述承载结构的锚定元件(4)相连的拉伸元件(2),用于拉伸机构的连接装置(14)与该拉伸元件配合作用,该连接装置围绕第一枢转轴线可枢转,并。

4、且具有关于所述拉伸元件(2)从侧向突出的至少一个连接翼(18),该至少一个连接翼构成相对所述拉伸元件(2)错位的、用于相关的拉伸机构的至少一个连接点(22),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翼(18)与所述拉伸元件(2)如此通过铰接结构来贴靠,即,该至少一个连接翼围绕至少一个另外的枢转轴线(在8、46处)相对所述拉伸元件(2)可枢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元件是线形的并且特别通过拉绳或拉杆(2)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4)围绕所述拉伸元件(2)的轴线可枢转。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5、安置在所述拉伸元件(2)上的球体(10)为了构成在所述承载结构的锚定元件(4)上的活节而支承在构成球窝的部分的承载面(12)上。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4)围绕与所述拉伸元件(2)的轴线垂直的轴线(在8处)可枢转。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4)具有两个连接翼(18),这两个连接翼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离开所述拉伸元件(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4)与所述拉伸元件(2)通过铰接结构(8、28、30、32、34、36、38、44、46)而连接,该铰接结构。

6、能够实现围绕所述拉伸元件(2)的纵轴线和围绕至少一个另外的枢转轴线的可枢转性。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4)为所述拉伸元件(2)构成通道,该通道由配置给所述拉伸元件(2)的自由端的前端向后端向着所述连接翼(18)的方向扩宽,并且在所述通道的前端构成旋转面(30、34、36),这些旋转面作为所述铰接结构的部分与在保持体(8)上的旋转面(28、32、38)配合作用,该保持体能轴向固定在所述拉杆(2)上。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4)具有两个板(16),这两个板通过在两侧紧固在这两个板之间的连接翼(18)为了构成所。

7、述通道而彼此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具有圆环面(30、34),这些圆环面与所述保持体(8)的贴靠的圆环面(28、32)构成用于以垂直于所述纵轴线的枢转轴线作枢转运动的滑动支承装置。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面(30、34)在所述连接装置(14)上凹形地弯曲而在所述保持体(8)上凸起地弯曲。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面(30、34)在所述连接装置(14)凹形地弯曲而在所述保持体(8)上凸起地弯曲。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4)具有主体,在该主体中具有由该主体的前端出。

8、发向所述连接翼(18)的方向扩宽的通道,而且侧向的所述连接翼(18)与该主体构造成一体的,并且所述保持体(8)具有球面区段(38),该球面区段与在所述连接装置(14)上的构成球面(36)的部分的支座构成万向球权利要求书CN103201441A2/2页3接头。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连接翼(18)以共同的枢转轴线(46)彼此不相关地、可枢转地支承在所述连接装置(14)上。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负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元件(2)具有外螺纹,在该外螺纹上,至少一个夹紧螺母(6)构成所述连接装置(14)的轴向固定装置。权利要求书CN10。

9、3201441A1/4页4用于导入负荷力如绳索力或面结构的张力的负荷接收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负荷力、例如绳索力或面结构的张力导入承载结构的负荷接收装置,其包括与所述承载结构的锚定元件相连的拉伸元件,用于拉伸机构的连接装置与该拉伸元件配合作用,该连接装置围绕第一枢转轴线可枢转并且具有关于所述拉伸元件从侧向突出的至少一个连接翼,该连接翼构成相对所述拉伸元件错位的、用于相关的拉伸机构的至少一个连接点。背景技术0002在现代建筑学中越来越多的承载装置方案可以找到途径,在这些承载装置方案中,面元件、如帐篷状的或伞状的遮盖物锚定或张紧在承载结构、如钢质支撑装置上,这些面元件构造成承载装。

10、置的织物的或薄膜状的建筑材料部分。为了实现使相关的元件构成相应期望的建筑构造造型的空间结构,相应地、适当地导入负荷力、特别是张紧的或承载的绳索力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避免所期望的建筑构造造型偏斜,通常将面元件紧固在大量的连接点上。文献WO2010/054702A1公开了开头所提类型的可用于此的负荷接收装置。这种已知的负荷接收装置能够实现将多个拉伸机构的负荷力通过连接装置导入相关的拉杆,该拉杆在它那方面通过锚定元件与杆状的支撑装置或建筑物部分相连。0003按照承载装置的结构形状,为作用在连接件上的拉伸机构产生不同的拉伸方向以及有效的负荷力的相应不同的作用线。因此产生的危险是在相应的力流中,在连接件上。

11、作用合成的横向力并且导致在例如拉杆形式的拉伸元件上的过度的材料负荷。由此决定的负荷接收装置的失灵会导致整个承载装置的崩塌并且因此具有相应大的安全风险。0004鉴于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考虑类型的负荷接收装置,该负荷接收装置能够实现特别安全地将以不同的拉伸方向作用的负荷力导入承载结构。0005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通过一种负荷接收装置得以实现,该负荷接收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总体上的特征。0006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本发明的主要特点在于至少一个连接翼如此铰接地贴靠在拉伸元件上,即,该至少一个连接翼相对拉伸元件围绕至少一个附加的枢转轴线可枢转。由此为连接翼相对拉伸元件提供多轴线的调节。

12、可能性,使得连接翼在承载负荷时通过拉伸机构可以调节到补偿的位置中,其中,由于多轴线的可枢转运动性而在拉伸元件上不产生横向力。0007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线形拉伸元件由拉绳或特别是由拉杆构成。0008在此优选的是连接装置以及由此相应的连接翼围绕相关的拉伸元件的轴线可枢转。0009在特别有利的方式中,枢转可能性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在拉伸元件上、特别是在拉杆上安置有球体,该球体为了在承载结构的锚定元件上构成活节而支承在构成球窝的部分的承载面上。除了连接件围绕拉伸元件的轴线的可旋转运动性,还由此提供附加的万向球接头,该万向球接头对拉伸元件自身来说能够实现围绕任意轴线相对锚定元件进行枢说明书CN1032。

13、01441A2/4页5转运动。0010关于在拉伸元件与连接装置之间的铰接结构,该设置结构优选如此设置,使连接装置围绕与拉伸元件的轴线垂直的轴线可枢转。0011通过特别有利的方式,所述设置结构可以如此设置,连接装置围绕拉伸元件的纵轴线可枢转地支承在该拉伸元件上。0012为了使多个拉伸机构在连接装置上特别有利地连接,该连接装置可以具有两个连接翼,这两个连接翼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离开拉伸元件。0013为了为连接装置提供多轴线的调节可能性,可以特别有利地如此设置所述设置结构,使得连接装置与拉伸元件通过铰接结构而连接,该铰接结构能够实现围绕拉伸元件的纵轴线和围绕至少一个另外的枢转轴线的可枢转性。0014在这。

14、样的实施例中有利地如此设置所述设置结构,使得用于拉伸元件的连接件构成通道,该通道由配置给拉伸元件的自由端的前端向后端向着侧向的连接翼的方向扩宽,并且在该通道的前端构成旋转面,这些旋转面作为铰接结构的部分而与在保持体上的旋转面配合作用,该保持体可固定在拉伸元件上。配合作用的旋转面指的是这样的面,这些面如圆环面或球面部分在相互贴靠时是用于相对的旋转运动(枢转运动)的滑动支承面。0015特别有利地可以在此如此设置所述设置结构,使得所述连接件具有两个板,这两个板通过在两侧紧固在这两个板之间的连接翼为了构成通道而彼此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在通道的前端处具有圆环面,这些圆环面与保持体的贴靠的圆环面构成用于。

15、以垂直于所述纵轴线的枢转轴线作枢转运动的滑动支承装置。0016连接件上的圆弧面可以例如凹形地而在保持面上凸出地弯曲,或相反地,连接件上的圆弧面可以例如凸出地而在保持面上凹形地弯曲。0017在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连接件具有主体,在该主体中具有从其前端出发向连接翼的方向扩宽的通道,而且侧向的连接翼与该主体构造成一体的,其中,保持体具有球面区段,该球面区段与在连接件上的构成球面的部分的支座构成万向球接头。万向球接头形式的铰接结构能够实现围绕任意轴线的枢转运动并且因此能够实现用于连接装置相对拉伸元件的自由的调节可能性。0018在一种备选的实施例中,两个连接翼以共同的枢转轴线彼此不相关的、可枢转地支承在。

16、连接装置上。作为附加的调节可能性,由此可以使用于拉伸机构的各连接点彼此不相关地相对连接方向并且相对彼此地获得由负荷决定的调节。0019鉴于保持体固定在拉伸元件上可以如此设置所述设置结构,即,拉伸元件具有外螺纹,在该外螺纹上,夹紧螺母构成保持体的轴向固定装置。附图说明0020以下借助于在附图中所示出的实施例来详细阐述本发明。附图中0021图1和图2示出根据发明的负荷接收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或者透视性斜视图;0022图3示出负荷接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性斜视图;0023图4示出图3的实施例的透视性斜视图,其中示出连接装置相对连杆的相对图3改变的位置;说明书CN103201441A3/4页60。

17、024图5示出与图3类似的透视性斜视图,其中示出相对该图改变的锚定元件;0025图6示出负荷接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性斜视图;0026图7示出沿图6的切割线VIIVII的相对图6放大的局部剖视图;0027图8示出与图6类似的透视性斜视图,其中示出的连接装置相对拉杆处在相对该图改变了的位置;0028图9和图10示出另一实施例的透视性斜视图;和0029图11和图12示出具有相对彼此可枢转的连接翼的实施例的透视性斜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30图1和图2示出负荷接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该负荷接收装置具有用作拉伸元件的拉杆2,该拉杆与锚定元件4相连,该锚定元件与未示出的承载结构相旋接,例如与钢质支撑装置的。

18、或者建筑物壁的杆尖相旋接。所述拉杆2在紧接着它的自由端的纵向区域处具有外螺纹,该外螺纹在附图中没有特意示出,而且在该外螺纹上,夹紧螺母6将保持体8抵抗向着拉杆2的自由端作轴向运动地固定。在拉杆2的其它锚定端上,在该拉杆上安置有球体10。该球体在锚定元件4上支承在承载面12上,该承载面构成球窝的部分,从而与球体10一起在锚定元件4上构成万向球接头形式的活节。0031为了将负荷力通过拉杆2导入锚定元件4设置有整体标记为14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与拉杆2一起围绕该拉杆的纵轴线可旋转地设置在锚定元件4的活结上。连接装置14具有两个构造相同的板16,这两个板的外形例如为钝角三角形的形式,其中,三角形的钝。

19、角朝向拉杆2的自由端。通过连接翼18使连接装置14完整,这些连接翼离开各板16的相对收敛的侧向缘20而突出并且构成用于未示出的例如张紧绳索形式的拉伸机构的连接孔22。连接翼18插入各板16之间并且构成间隔部件,从而在各板16之间构成用于拉杆2的内部通道。通过各板16中的裂口24可看见的所述通道在侧向通过所述翼18的发散的内边缘26来限定,从而如从附图中可见的那样,所述通道由朝向保持体8的端部出发向后扩宽,而且连接装置14由此可以在拉杆2上实施以垂直于拉杆轴线的枢转轴线围绕保持体8上的枢转中心作枢转运动,而且附加于围绕拉杆2的轴线的旋转或枢转运动。为了在保持体8上构成相应的枢转中心,该保持体8在。

20、它的对置于夹紧螺母6上的平的贴靠面的面上设置有与圆环区段相符的滑动面28形式的凸形结构,该滑动面与各板16上的凹形的圆环面30构成枢转支承装置,该枢转支承装置在拉杆2上的轴向位置可以通过夹紧螺母6固定。0032根据图3和图4的第二实施例与前述例子的区别仅在于代替设置在保持体8上的凸出的滑动面28现在构成凹形的滑动面32,该凹形的滑动面与各板16上的凸出的环形面34配合作用。图4示出的是连接装置14处在相对图3偏转的位置,也就是处在围绕保持体8上的枢转中心枢转的位置。0033图5的例子与上述图3和图4的例子相符,以下情况除外锚定元件4设计成杯形的,其中,杯的内壁构成球窝状的承载面12,而且为了拉。

21、杆2而在杯底设置的开口的尺寸如此确定,即,为了拉杆2的运动而提供用于万向球接头功能的自由空间。0034图6到图8所示的另外的实施例设置有一体的连接装置14,该连接装置内部设有侧向扩宽的通道。如可以从图7中最清楚地看到的那样,在所述通道的朝向保持体8的端说明书CN103201441A4/4页7部上构造有球面部分36作为用于保持体8的支座。该球面部分与保持体8上的球面区段38配合作用而构成万向球接头。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不仅为连接装置14提供围绕拉杆2的轴线的可旋转性和垂直于该轴线的枢转运动,而且连接装置14除了受到保护不进行轴向运动外还能在拉杆2上自由运动。0035图9和图10示出另一个实施例,在该。

22、实施例中轴向固定在拉伸元件2上的保持体8具有柱体52,该柱体穿过在各板16之间所构成的通道。柱体52以其柱形外壳构成滑动面28,这些滑动面与被柱体52穿过的各板16的圆环面30构成用于连接装置14的枢转支承装置,该枢转支承装置具有垂直于拉伸元件2的轴线的枢转轴线。但是优选设定销状的柱体52以保持体8固定设置在拉杆2上,而且围绕柱体52的连接翼18围绕另外的枢转轴线可旋转地引导。0036图11和图12所示出的另外的实施例以特殊的方式与之前所述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各连接翼18彼此不相关地、可枢转地支承在连接装置14上,其中,在46处的支承围绕一个共同的枢转轴线进行。为了构成支承装置,各连接翼18分别。

23、在连接端部上具有双臂的万向节叉44。说明书CN103201441A1/11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3201441A2/11页9说明书附图CN103201441A3/11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3201441A104/11页11图5说明书附图CN103201441A115/11页12图7说明书附图CN103201441A126/11页13图6说明书附图CN103201441A137/11页14图8说明书附图CN103201441A148/11页15图9说明书附图CN103201441A159/11页16图10说明书附图CN103201441A1610/11页17图11说明书附图CN103201441A1711/11页18图12说明书附图CN103201441A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