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多元复合桩基.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492800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9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126541.X

申请日:

2005.11.28

公开号:

CN1974953A

公开日:

2007.06.0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2D 27/16公开日:20070606|||实质审查的生效|||地址不明的通知收件人:李仁平文件名称:手续合格通知书|||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变更项目: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申请人:李仁平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澄路3号常州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变更后权利人:申请人:三峡大学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8号登记生效日:2008.8.1|||公开

IPC分类号:

E02D27/16(2006.01)

主分类号:

E02D27/16

申请人:

李仁平;

发明人:

李仁平

地址:

213002江苏省常州市常澄路3号常州工学院土木工程系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采用卸荷减沉桩(又称塑性支承桩)与复合地基的组合技术设计的一种新型桩基础,造价比常规桩基础节省一半以上,广泛适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的多层、高层及超高层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及道路、桥梁等各种软弱地基的处理。其主要技术特征:1)桩的平面布置型式采用非对称单元或对称单元进行组合;2)长桩数量较少,主要布置在柱下(或墙下)荷载较大的部位或对称单元中心位置,单桩为摩擦桩或端承摩擦桩;采用预制桩或质量可靠的灌注桩。3)短桩数量较多,可按土质条件选用沉管桩、CFG桩、水泥搅拌桩或异型桩等。4)短桩和土组成复合地基,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砂石垫层。5)总体安全度大于2,总沉降小于50mm,差异沉降小于10mm。

权利要求书

1、  本发明新技术的特征:
A.长桩数量较少,桩长一般大于10m,起到卸荷减载作用,单桩按0.8~0.9倍极限承载力设计,主要布置在柱下或墙下荷载较大的部位,桩顶嵌入承台或筏板。单桩为摩擦桩或端承作用较小的端承摩擦桩;成桩方法为预制桩或质量可靠的灌注桩。
B.短桩数量较多,桩长一般在3~10m间,可按土质条件选用沉管桩、CFG桩、水泥搅拌桩或异型桩等。
C.短桩和天然地基组成复合地基,在复合地基和基底之间,铺设一定厚度的砂石垫层(一般取0.3m),用以调节桩与土之间的荷载分配。
D.经过长桩和短桩处理后的地基,总体安全度大于2,总沉降以长桩极限承载力基本发挥为上限,一般小于50mm,差异沉降小于10mm。
E.用材少,工期短,造价省。与常规桩基相比,工期缩短1/2,造价节省1/2以上。
F.广泛适用于软土地基的多层及高层建筑。

2、
  请求保护范围:
A:卸荷减沉桩与复合地基的非对称单元组合;
B:卸荷减沉桩与复合地基的对称单元组合;;
C:非线性多元复合桩基的设计计算方法。
D:卸荷减沉桩与复合地基在同一场地的组合施工方法。

说明书

非线性多元复合桩基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领域。
二、背景技术
传统的常规桩基设计通常采用群桩基础,由桩来承担全部荷载,不考虑或较少地考虑土的承载作用,这样的设计虽然安全但不经济;复合桩基属于疏桩基础,桩的数量通常较少,可以考虑桩间土的承载作用,一般按照沉降变形控制设计,但应用于软土地基的建筑设计一般不超过8层。
对于宰金珉等提出的非线性复合桩基,其适用条件之一是要求天然地基满足率ψ=faA/Q≥0.5,对于软土地基(一般ψ<0.5),不能满足该方法设计条件。目前学术界的普遍观点是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在工程设计时应采用常规桩基的设计方法。
笔者通过工程设计比较发现,对高层建筑的软土地基(ψ<0.5)采用复合地基与卸荷减沉桩组合的方法进行设计,同样可以保证足够的安全度和满足沉降要求,并能大幅度降低造价,因此该方法大大拓展了非线性复合桩基理论的适用范围,极具工程应用推广价值。由于采用了多种桩型,而且长桩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突破了线性范围,因此该桩基型式可称之为——非线性多元复合桩基,适用于各种软土地基上的高层及超高层建筑。
三、发明内容
非线性多元复合桩基是采用了多种桩型,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突破特征值的一种新型桩基型式。设计时根据荷载分布情况,将基底划分为若干对称单元或非对称单元。各单元采用少量长桩进行卸载,剩余荷载由短桩和土组成的复合地基承担,总体安全度大于2,总的沉降以保证长桩极限承载力基本发挥为上限。
一)非线性多元复合桩基技术特征(参见图1~图7)
1.长桩长度L≥10m,数量较少。单桩为摩擦桩或端承作用较小的端承摩擦桩;成桩方法为预制桩或质量可靠的灌注桩。
2.短桩长度L=3~10m,数量较多,可选择沉管桩、CFG桩、水泥土桩或异型桩等。
3.平面上分成若干单元,单元主要有非对称布桩和对称布桩二种形式,非对称布桩单元中的长桩主要布置在柱下或墙下荷载较大的部位,桩顶设置倒梯形承台。对称布桩单元中的长桩布置在单元中心位置,筏板厚度较大时可不设承台。
4.长桩的长度或截面尺寸可调,依据卸载量大小确定。
5.短桩和天然地基组成复合地基,在复合地基和基底之间,铺设一定厚度的砂石垫层(一般取0.3m),用以调节桩与上之间的荷载分配。
6.长桩起卸荷减沉作用,故称卸荷减沉桩(又称塑性支承桩),单桩按0.8~0.9倍极限承载力设计。
7.非线性多元复合桩基总体安全度大于2,总沉降以长桩极限承载力基本发挥为上限,一般控制在20~30mm,差异沉降很小,一般在10mm以内。
8.该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的多层及高层建筑。
二)非线性多元复合桩基设计方法
1、划分单元,确定长桩卸载方案。
根据建筑底板柱荷载的分布情况将基底平面分成若干个单元,根据柱荷载的设计卸载量大小确定卸荷桩的合理组合,分担给复合地基的剩余荷载一般小于其承载力特征值,呈中央略小周边略大的分布,以获得均匀的沉降变形。单个卸荷桩的承载力设计值一般是其极限承载力的0.8~0.9倍。
2、确定复合地基方案。
短桩的单桩承载力取(1)(2)二式计算结果的小值:
Ra=u∑qsili+αqcAP          (1)
桩身强度Ra=ηfcAp             (2)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f sp , k = m R a A p + ( 1 - m ) f s , k ]]>
利用下式对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深度修正:
fsp=fsp,km(d-0.5)
上述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见有关规范。
3、进行复合桩基的总体安全度验算。
考虑基础埋深(d)的补偿作用,总体承载力安全度
F s = 2 f sp A sp + Σ P ui Σ N i - γ m dA ]]>
要求Fx≥2.0,一般取2.5左右。
4、进行复合桩基的沉降验算。
长桩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沉降值一般在40mm左右(摩擦桩只需10mm),达到0.8~0.9Pu的沉降值一般在20~30mm,因此复合地基的沉降宜控制在20~30mm,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如下:
复合地基 E sp = ξE s = f sp , k f s , k E s ]]>
复合地基沉降 S = Ψ s P 0 Σ z i α ‾ i - z i - 1 α ‾ i - 1 E si ]]>
Esi在加固深度范围取短桩与土的复合当量压缩模量,P0为卸载后的剩余分布荷载均值。
5、承台及筏板设计
1)非对称布桩单元:柱下桩数量一般不大于3根,一般可按梁板式设计桩筏基础,将长桩布置在柱下和柱周梁下,多根桩时可在桩顶设置倒梯型承台。
2)对称布置单元:可不设承台,长桩间距一般不小于6D,筏板厚度要求能满足抗冲切、抗冲剪要求。
6、利用静载试验资料进行校核
对卸载桩组合中的不同规格的各型桩做静载试验,根据静载试验曲线确定各种桩的极限承载力及相应的沉降变形,并对设计卸载方案进行校核,有出入时则修改设计方案。
进行短桩及复合地基的静载试验,并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校核。
三)非线性多元复合地基经济特征
非线性多元复合桩基是一种超规范的新型基础,经过多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比较,采用该方法进行设计,在保证足够安全度和满足沉降要求的同时,桩基造价较常规方法设计的桩基节省一半以上,因而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四、附图说明
图1非线性多元复合桩基非对称单元组合平面示意图
图2、图3、图4非线性多元复合桩基对称单元组合平面示意图
图5非线性多元复合桩基非对称单元组合A-A#剖面示意图
图6非线性多元复合桩基对称单元组合B-B#剖面示意图
图7非线性多元复合桩基非对称单元组合C-C#剖面示意图
图中:1——承台  2——筏板  3——砂石垫层  4一短桩  5——长桩
五、具体实施方式
长桩和短桩二种桩型的实施方式采用目前普遍采用的施工工法。一般先打长桩,再打短桩,长桩要求定位准确。

非线性多元复合桩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非线性多元复合桩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非线性多元复合桩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线性多元复合桩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线性多元复合桩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采用卸荷减沉桩(又称塑性支承桩)与复合地基的组合技术设计的一种新型桩基础,造价比常规桩基础节省一半以上,广泛适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的多层、高层及超高层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及道路、桥梁等各种软弱地基的处理。其主要技术特征:1)桩的平面布置型式采用非对称单元或对称单元进行组合;2)长桩数量较少,主要布置在柱下(或墙下)荷载较大的部位或对称单元中心位置,单桩为摩擦桩或端承摩擦桩;采用预制桩或质量可靠的灌注桩。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