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17154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7CN104217154A21申请号201310218211822申请日20130604G06F21/46201301G09B5/0620060171申请人三贝德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新北市72发明人史勇信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1代理人吴怀权54发明名称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57摘要本发明一种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包括一电子装置主体及一无线通信传输介面,其中该电子装置主体设置有一资料处理模块,其内包括有内供储存学习课程资料的资料储存单元、用以接收学习课程资料的资料接收单元及用以将学习课程资。
2、料向外传输的资料输出单元,而该无线通信传输介面供与至少一具有屏幕的外部电子装置进行无线传输,以将资料处理模块内储存的学习课程资料传送至该外部电子装置而供显示出。本发明可利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行动电话以无线传输方式接收与读取电子装置主体内储存的学习课程资料,无论是在室内或是户外,达到行动学习、即时学习的目的,并减轻书本重量与数目的负担。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17154ACN104217154A1/1页21一种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电子装置主体。
3、,其内包括有一个资料处理模块及一个无线通信传输介面该资料处理模块,其包括一个资料储存单元,其内供储存学习课程资料;一个资料接收单元,用以接收学习课程资料后,供储存于该资料储存单元内;一个资料输出单元,用以将储存于该资料储存单元内的学习课程资料向外传输;该无线通信传输介面,供与至少一个具有屏幕的外部电子装置进行无线传输,以将资料处理模块内储存的学习课程资料传送至该外部电子装置而供显示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无线信号搜寻模块,用以搜寻该电子装置主体四周的具有屏幕的外部电子装置后,通过该无线通信传输介面将资料处理模块内储存的学习课程资料传送至该外部电子装。
4、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身份连接辨识模块,其与该无线通信传输介面连接,用以辨识该具有屏幕的外部电子装置,以授权该无线通信传输介面将资料处理模块内储存的学习课程资料传送至该外部电子装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身份连接辨识模块包括通过输入特定帐号或密码而始进行身份辨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部电子装置为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或行动电话。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资料接收单元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接收自一个伺服器提供的学习课程资料。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
5、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资料接收单元通过一个USB介面接收自一个伺服器提供的学习课程资料。权利要求书CN104217154A1/3页3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是有关一种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尤指一种其内储存学习课程资料的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背景技术0002随着现今社会的激烈竞争,无论是学生甚至是进入社会职场的工作者,不断的学习以考取较好的学校或是提升职场竞争力,是目前许多人共同认同的目标,除了在学校或是补习班接受老师直接面对面的教学外,课后学习同样是占了很大的关键因素。0003然而,对面课程的繁复与多类,学习者直接携带学习手册或课本则会因为书本的重量或因选。
6、择的科目有限而让学习者失去学习的动力,以学生为例,近几年来教育制度不断改革,学生的学习日趋多元化,教科书的使用也变成单纲多本,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日趋沉重,因此有业者虽然针对各式课程推出线上学习,以免除携带课本的重量,然而其必须受限于业者提供的场地与设备才可进行学习,非常不便。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便致力研究与开发,以提供一种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可不受场地等因素,达到行动学习的目的与便利性。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通过一外部电子装置,而可随时进行课程学习的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0006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设的一种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包括一电子装置主体及一无线通信。
7、传输介面,其中该电子装置主体建置有一资料处理模块,其内包括有内供储存学习课程资料的资料储存单元、用以接收学习课程资料的资料接收单元及用以将学习课程资料向外传输的资料输出单元,而该无线通信传输介面供与至少一具有屏幕的外部电子装置进行无线传输,以将资料处理模块内储存的学习课程资料传送至该外部电子装置而供显示出。0007实施时,本发明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更包括一无线信号搜寻模块,用以搜寻该电子装置主体四周的具有屏幕的外部电子装置后,通过该无线通信传输介面将资料处理模块内储存的学习课程资料传送至该外部电子装置。0008实施时,更包括一身份连接辨识模块,其与该无线通信传输介面连接,用以辨识该具有屏幕。
8、的外部电子装置,以授权该无线通信传输介面将资料处理模块内储存的学习课程资料传送至该外部电子装置。该身份连接辨识模块包括通过输入特定帐号或密码而始进行身份辨识。0009实施时,该外部电子装置可为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行动电话。0010实施时,该资料接收单元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接收自一伺服器提供的学习课程资料。0011实施时,该资料接收单元通过一USB介面接收自一伺服器提供的学习课程资料。说明书CN104217154A2/3页40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利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行动电话以无线传输方式接收与读取电子装置主体内储存的学习课程资料,无论是在室内或是户外,达到行动学习、即时学习的目的,。
9、并减轻书本重量与数目的负担。0013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以下举较佳的实施例,配合附图、将本发明的具体构成内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0014图1为本发明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使用时的架构示意图。0015图2为本发明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00161、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11、电子装置主体12、无线通信传输介面13、资料处理模块131、资料储存单元132、资料接收单元133、资料输出单元14、无线信号搜寻模块15、身份连接辨识模块2、伺服器3、外部电子装置。具体实施方式0017请参阅图1、图2,其为本发明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1的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及使用状态示意图。
10、,其主要由一电子装置主体11及一无线通信传输介面12所组成。0018该电子装置主体11设置有一资料处理模块13,该资料处理模块13内包括有内供储存学习课程资料的资料储存单元131、用以接收学习课程资料的资料接收单元132及用以将学习课程资料向外传输的资料输出单元133,其中该资料接收单元132通过无线传输方式或一USB介面接收自一伺服器2提供的学习课程资料。该无线通信传输介面12供与至少一具有屏幕的外部电子装置3(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行动电话)进行无线传输,以将资料处理模块13内储存的学习课程资料传送至该外部电子装置3而供显示出。0019其中,本发明的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1还包括一无线信。
11、号搜寻模块14,用以搜寻该电子装置主体11四周的具有屏幕的外部电子装置3后,通过该无线通信传输介面12将资料处理模块13内储存的学习课程资料传送至该外部电子装置3。本发明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1还包括一身份连接辨识模块15,其与该无线通信传输介面12连接,用以辨识该具有屏幕的外部电子装置3,以授权该无线通信传输介面12将资料处理模块13内储存的学习课程资料传送至该外部电子装置3。该身份连接辨识模块15包括通过输入特定帐号或密码而始进行身份辨识。0020因此,实际实施时,本发明所设的电子装置主体11内的资料储存单元131即可储说明书CN104217154A3/3页5存自伺服器2传输过来的学习课程。
12、资料,其中当然可通过软件程序方式将其作有系统的归纳排列,而当使用者携带该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1时,即可通过一具有屏幕的外部电子装置3(如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行动电话)与该电子装置主体11进行无线传输,以将电子装置主体11中资料处理模块13内储存的学习课程资料传送至该外部电子装置3而供显示出。0021其中该电子装置主体11由于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将学习课程资料传送至外部电子装置3,因此实际使用时,本发明所设的电子装置主体11可通过无线信号搜寻模块14,搜寻附近的外部电子装置3,而直接传送学习课程资料传送至外部电子装置3,或通过身份连接辨识模块15经过身份(如输入帐号、密码等方式)授权,而将学习。
13、课程资料传送至外部电子装置3,当然,该外部电子装置3也可通过本身的网路或是蓝牙装置等方式搜寻附近的电子装置主体11,以请求进入该电子装置主体11,当然这部分同样需要经过身份连接辨识模块15经过身份(如输入帐号、密码等方式)的授权,此外,该无线通信传输介面12、无线信号搜寻模块14、身份连接辨识模块15可整合于该电子装置主体11中。0022借此,通过本发明的设计,当使用者随身携带该行动式随身学习读取装置1后,即可利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行动电话以无线传输方式接收与读取电子装置主体11内储存的学习课程资料,无论是在室内或是户外,而达到行动学习、即时学习的目的,并减轻书本重量与数目的负担。0023以上所述乃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根据本文的揭露或教导可衍生推导出许多的变更与修正,仍可视为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等效改变,其所产生的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附图所涵盖的实质精神,均应视为在本发明的技术范畴之内,合先陈明。说明书CN104217154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217154A2/2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421715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