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密封装置的机动车车身.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密封装置的机动车车身.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5851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19 CN 103158516 A *CN103158516A* (21)申请号 201210548112.1 (22)申请日 2012.12.17 102011121396.5 2011.12.17 DE B60J 10/00(2006.01) B60J 10/08(2006.01) (71)申请人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 司 地址 美国密歇根州 (72)发明人 K-A. 普里斯 M. 阿尔霍夫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侯宇 (54) 发明名称 具有密封装置的。
2、机动车车身 (57) 摘要 一种机动车车身, 其具有在打开和关闭位置 之间可相对运动的车身部件 (4, 6), 其中第一车 身部件 (6) 具有由第一 (18) 和第二侧边 (19) 形 成的延伸的拐角以及密封装置 (20), 所述密封装 置(20)包含固定在所述第一车身部件(6)的第一 侧边 (18) 上的基础段 (21) 和在关闭位置上在与 第二车身部件 (4) 的接触中被弹性压缩的主密封 段(22)。 在所述基础段(21)和所述第一侧边(18) 之间形成第一密封接触区(29)。 通过肋条(36)形 成第二密封接触区, 所述肋条 (36) 从所述基础段 (21)上突出、 与第一密封接触区(。
3、29)相互间隔并 且跨接所述基础段 (21) 和所述第二侧边 (19) 之 间的缝隙 (35)。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58516 A CN 103158516 A *CN103158516A* 1/1 页 2 1. 一种机动车车身, 其具有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可相对运动的车身部件 (4, 6) 以及 在所述可相对运动的车身部件 (4, 6) 之间的密封装置 (20), 其中第一车身部件 (6。
4、) 具有由 第一侧边 (18) 和第二侧边 (19) 形成的延伸的拐角, 所述密封装置 (20) 包含固定在所述第 一车身部件 (6) 的第一侧边 (18) 上的基础段 (21) 和在关闭位置上在与第二车身部件 (4) 的接触中被弹性压缩的主密封段(22), 其中, 在所述基础段(21)和所述第一侧边(18)之间 形成第一密封接触区 (29), 其特征为, 通过肋条 (36) 形成第二密封接触区, 所述肋条 (36) 从所述基础段 (21) 上突出、 与第一密封接触区 (29) 相互间隔并且跨接所述基础段 (21) 和 所述第二侧边 (19) 之间的缝隙 (35)。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
5、述的机动车车身, 其特征为, 所述肋条 (36) 在与所述第二侧边 (19) 的接触中可弹性地偏移。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机动车车身, 其特征为, 所述基础段 (21) 通过锁止在所 述第一侧边 (18) 的开口 (27) 内的固定夹 (26) 被固定在所述第一车身部件 (6) 上, 并且至 少一个所述密封接触区 (29) 设置在所述固定夹 (26) 与外界通风一侧。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机动车车身, 其特征为, 所述固定夹 (26) 具有嵌接在所述基 础段 (21) 的侧凹凹槽 (28) 内的头部, 并且所述肋条 (36) 比所述凹槽 (28) 离所述第一侧 边 。
6、(18) 更远。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或 4 所述的机动车车身, 其特征为, 设有另一密封接触区, 其在所述 开口 (27) 的面向车辆内部的一侧上在所述密封装置 (20) 和第一车身部件 (6) 之间延伸。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机动车车身, 其特征为, 在从所述基础段 (21) 上突出的可弯 曲的第二肋条 (30) 上形成所述另一密封接触区。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机动车车身, 其特征为, 所述第一车身部件 (6) 的内饰件 (31) 插入所述第二肋条 (30) 与第一侧边 (18) 之间的缝隙内。 8.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机动车车身, 其特征为, 所述基础段 。
7、(21) 和所述主密 封段 (22) 由不同的弹性材料制成, 尤其以混合挤压方法制造。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机动车车身, 其特征为, 通过条带 (29) 形成所述第一密封接 触区, 所述条带 (29) 的材料比所述基础段 (21) 的材料更有弹性。 10. 根据权利要求 8 或 9 以及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机动车车身, 其特征为, 所述第二肋条 (30) 由比所述基础段 (21) 更有弹性的材料制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的机动车车身, 其特征为, 所述第二肋条 (30) 材料接合地与所述 主密封段 (22) 相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58516 A 2 1。
8、/4 页 3 具有密封装置的机动车车身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车身, 其具有两个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可相对运动的车 身部件, 例如车门和车门框或后盖板和框架, 以及在关闭位置上在两个车身部件之间夹紧 的密封型材。 背景技术 0002 在图 1 中示出一种已知的在车门 6 和机动车车身的车门框 14 之间应用了密封型 材的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包括借助固定夹 26 固定在车门 6 上的基础段 21、 在与车门框 14的接触中可高度弹性变形的主密封段22以及基本由从基础段21的面向车门6一侧上突 出的弹性肋条 40 构成的从属密封段。当在图 1 中以松弛的形态示出的肋条 40 在与。
9、车门 6 的接触中从松弛形态偏移, 并且肋条40的顶部42或侧边密封地压靠在车门上时, 则会导致 接触被削弱并且影响肋条 40 底部上的密封区 41 的密封效果。如果肋条 40 的顶端 42 没有 紧靠在车门 6 上时, 则在肋条 40 和车门 6 之间会累积污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污物会影 响密封效果。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机动车车身, 其具有优化的并且受污物 影响较小的密封装置。 0004 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机动车车身得以解决, 其具有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可相 对运动的车身部件以及在所述可相对运动的车身部件之间的密封装置, 其中第一车身部件 具有由。
10、第一和第二侧边形成的延伸或伸展的拐角或弯折部, 所述密封装置包含固定在所述 第一车身部件的第一侧边上的基础段和在关闭位置上在与第二车身部件的接触中被弹性 压缩的主密封段, 并且在所述基础段和所述第一车身部件的第一侧边之间形成第一密封接 触区, 通过肋条形成第二密封接触区, 所述肋条与第一密封接触区相间隔地从所述基础段 上突出、 且跨接所述基础段和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缝隙。所述肋条和第一密封接触区之间 局部的分离防止了由于肋条的变形而对第一密封接触区的密封效果的影响。因此, 所述肋 条可以在第二侧边上施加确保密封效果的较强的压力, 而不会由此损害第一密封接触区的 密封效果。 当所述肋条封闭基础段和。
11、第二侧边之间的缝隙时, 在缝隙内便不再累积污物, 并 且减少在密封接触区内产生污物的可能性。 0005 所述肋条优选在与第二侧边的接触中可弹性地偏移。 0006 当所述基础段通过锁止在第一侧边的开口内的固定夹被固定在第一车身部件上 时, 至少一个、 优选两个密封接触区应设置在所述固定夹的与外界通风一侧, 以便使开口以 及第一车身部件的内部可靠地与雨水隔离。 0007 如上述, 第一密封接触区和肋条应该相互间隔, 由此作用在肋条和第二侧边之间 的接触压力不会影响第一密封接触区的密封效果。 当所述固定夹具有嵌接在基础段的侧凹 凹槽内的头部时, 由此所述肋条优选比凹槽离第一侧边更远。 说 明 书 C。
12、N 103158516 A 3 2/4 页 4 0008 另一密封接触区可以在开口面向车辆内部的一侧上在密封装置和第一车身部件 之间延伸。 0009 从基础段上突出的可弯曲的肋条可以尤其形成所述另一密封接触区。 在可能的情 况下所述肋条在第一侧边上施加的压力, 通过杠杆作用也增大了作用在第一密封接触区的 压力。 0010 第一车身部件的内饰件可以插入所述肋条和第一侧边之间的缝隙内。 0011 为了一方面可以保证在第一车身部件上的固定并且另一方面保证密封装置具 有较强的变形能力, 基础段和主段优选由不同的弹性材料制成, 尤其以混合挤压方法 (coextrusion) 制造。 0012 尤其可以通。
13、过条带形成所述第一密封接触区, 所述条带的材料比基础段的材料更 有弹性, 以便与条带与第一侧边的接触中发生强烈的变形并且形成较宽的密封面。 0013 第二肋条也可以相应地由比基础段更有弹性的材料制成, 使得内饰件更容易插入 第二肋条和第一侧边之间的缝隙, 或当不插入内饰件时, 用于实现第二肋条自身的密封。 0014 当第二肋条由比基础段更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时, 第二肋条可以方便地与同样具有 高弹性的主密封段材料接合地相连接。 附图说明 0015 根据如下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 获得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由说明和附图还 可知未在权利要求中提及的实施例的特征。 这些特征也能够以与此处特定公开的组合不。
14、同 的方式出现。在相同的语句中或者以另一种上下文的方式相互涉及了本发明的多个特征, 但是这种情况并不证明, 这些特征只能以特定公开的组合出现 ; 取而代之的是, 只要不影响 本发明的功能性, 也可以从多个这种特征中去除或更换单个特征。在附图中 : 0016 图 1 示出车门与机动车车身的车门框之间的常规的密封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 0017 图 2 示出机动车的视图, 在其上可应用本发明 ; 0018 图 3 示出与图 1 相似的本发明所述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图 2 示出机动车 1 的透视示意图, 在其上可应用本发明。所述机动车的车身包括 固定部件, 例如翼子板2、 3、 车。
15、顶4和车门槛5, 这些部件构成框架围绕着在打开和关闭位置 间活动的车门 6 ; 后盖板 7 考虑是另一活动的车身部件。 0020 在车身固定部件和活动部件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 其防止雨水、 污物和气流进入 车身内部, 尤其进入客舱。 0021 图 3 借助剖切车顶 4 的边缘区域和邻接在其上的车门 6 的上部区域所得的示意性 剖面图, 示出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典型的密封装置的结构。限定车门 6 的车窗开口的上部边 界的纵梁 8 由两个在其纵向边缘相互焊接的板材 9、 10 接合构成。板材 9、 10 的上部纵向边 缘形成连接板 11, 塑料型材 12 从与外界通风一侧套入连接板 11。型材 12 。
16、的弹性密封唇 13 在图 3 中显示为松弛的形态, 其与车顶 4 的侧壁板 14 交叉。实际中, 当车门 6 处于图中所 示的关闭位置时, 密封唇 13 在与侧壁板 14 接触下弹性向外偏移。相应地当车窗处于关闭 位置时, 塑料型材 12 的密封唇 15 在与车窗 16 接触下偏移。 说 明 书 CN 103158516 A 4 3/4 页 5 0022 密封唇 13 形成针对缝隙 17 的第一与外界通风一侧的密封, 缝隙 17 在纵梁 8 的板 材 9 和车顶的侧壁板 14 之间延伸。两个大约相互垂直的板材 9 的侧边 18、 19 形成在纵梁 8 纵向上延伸的拐角, 在这个拐角内安装密封装。
17、置 20。所述密封装置 20 是由两种不同的弹 性材料制成的挤压模塑型材。面向侧边 18 的密封装置 20 的基础段 21 全部或大部分由相 对坚硬的材料制成, 面向侧壁板14的主密封段22基本由高弹性的橡胶弹性材料制成, 其围 绕中央的空腔 23 呈弧形延伸。像密封唇 13 一样, 所示出的是在车门 6 处于打开位置时的 主密封段 22 的松弛形态。当车门 6 处于关闭位置时, 主密封段 22 在与侧壁板 14 的接触下 被压缩, 其中, 两个沿着主密封段 22 延伸的薄弱位置 24, 使得处在薄弱位置 24 之间的与侧 壁板 14 接触的主密封段 22 的部段 25 更容易发生弹性下陷。 。
18、0023 密封装置 20 借助塑料制成的固定夹 26 固定在侧边 18 上, 该固定夹 26 插入沿侧 边 18 分布的开口 27 内并且具有与基础段 21 的侧凹凹槽 28 形状啮合的头部。 0024 在面向侧边 18 的基础段 21 的底侧上在开口 27 与外界通风一侧延伸出稍微突起 的条带 29, 其优选比基础段 21 更具弹性并且可以如主密封段 22 一样由相同的材料挤压制 成。 0025 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二肋条 30 在密封装置 20 的朝向客舱的一侧上延伸。同样, 所述肋条 30 在图中也以松弛的形态示出, 当车门 6 完成接合装配时, 通过插入侧边 18 和基 础段 21 底侧。
19、之间的内饰件 31 的边缘进入基础段 21 的相邻的空隙 32, 使得肋条 30 弹性地 压在内饰件 31 上并且密封地与之贴靠。 0026 内饰件 31 在纵梁 8 的下方呈弧形延伸, 并且当内饰件 31 包住向着车窗玻璃 16 凸 出的板材 10 的肋条 33 时, 该内饰件 31 形状接合地固定在纵梁 8 上。 0027 基础段 21 的窄面 34 设在纵梁 8 的侧边 19 的对面, 从而形成缝隙 35。在远离侧边 18 的窄面 34 的边缘上突起肋条 36, 其顶端弹性地抵压在侧边 19 上, 由此将缝隙 35 从与外 界通风一侧封闭。 0028 在此, 肋条36与基础段21一体地由。
20、坚硬材料制造成形, 但是由于其较薄的壁厚仍 然使其可以弹性地偏移。因为肋条 36、 29 被基本不能变形的基础段 21 相互分开, 所以肋条 36 与侧边 19 的接触变形不会对肋条 29 与侧边 18 的接触产生影响, 由此肋条 36 可以固定 地且良好密封地贴靠在侧边 19 上, 而不影响肋条 29 与侧边 18 之间的接触密封性。 0029 在缝隙 17 朝向客舱的端部上, 另一密封装置 37 插在侧壁版 14 的边缘上。该密封 装置 37 也具有基本形状固定的、 在此通过压铸的金属 U 型型材 38 加固的基础段 21 以及向 缝隙 17 内凸出的、 借助内部空腔与内饰件 31 接触的。
21、可轻微变形的主密封段。 0030 附图标记列表 0031 1 机动车 0032 2 翼子板 0033 3 翼子板 0034 4 车顶 0035 5 车门槛 0036 6 车门 0037 7 后盖板 0038 8 纵梁 说 明 书 CN 103158516 A 5 4/4 页 6 0039 9 板材 0040 10 板材 0041 11 连接板 0042 12 塑料型材 0043 13 密封唇 0044 14 侧壁版 0045 15 密封唇 0046 16 车窗玻璃 0047 17 缝隙 0048 18 侧边 0049 19 侧边 0050 20 密封装置 0051 21 基础段 0052 22 主密封段 0053 23 空腔 0054 24 薄弱位置 0055 25 部段 0056 26 固定夹 0057 27 开口 0058 28 凹槽 0059 29 条带 0060 30 肋条 0061 31 内饰件 0062 32 空隙 0063 33 肋条 0064 34 窄面 0065 35 缝隙 0066 36 肋条 0067 37 密封装置 0068 38U 型型材 说 明 书 CN 103158516 A 6 1/2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58516 A 7 2/2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58516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