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新性泥水分离折板填料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创新性泥水分离折板填料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1110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22 CN 103111102 A *CN103111102A* (21)申请号 201310070875.4 (22)申请日 2013.03.06 B01D 21/02(2006.01) (71)申请人 江苏新纪元环保有限公司 地址 214214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高塍镇下 干村 (72)发明人 丁南华 丁青 吴鹏飞 姜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代理人 孙力坚 (54) 发明名称 一种创新性泥水分离折板填料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创新性泥水分离折板填料装 置, 包。
2、括若干条倒 “V” 字型折板, 各折板相互水平 连接成波形板, 相邻折板连接处带有漏泥间隙和 连接孔 ; 若干波形板通过连接孔和连接杆在竖向 以任意数量间距设置, 各波形板均呈水平状态 ; 本发明水力表面负荷大, 分离效率高, 速度快, 分 离效果好, 最大化有效利用占地, 拆卸组装维护方 便。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11102 A CN 103111102 A *CN103111102A* 1/1 页 2 1.。
3、 一种创新性泥水分离折板填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包括若干条倒 “V” 字型折板 (11) , 各折板 (11) 相互水平连接成波形板 (1) , 相邻折板 (11) 连接处带有漏泥间隙 (12) 和连接孔 (13) ; 若干波形板 (1) 通过连接孔 (13) 和连接杆 (2) 在竖向以任意数量间距设置, 各波形板 (1) 均呈水平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新性泥水分离折板填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波形板 (1) 为 等宽波形的规则波板。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创新性泥水分离折板填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规则波 板为梯形波板。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创。
4、新性泥水分离折板填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倒 “V” 字型 折板 (11) 的夹角 为 50-70 度。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创新性泥水分离折板填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倒 “V” 字型 折板 (11) 的夹角 为 60 度。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创新性泥水分离折板填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相邻两层波 形板 (1) 之间的上下倒 “V” 字型折板 (11) 的最大间距 L 为 35-50mm。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创新性泥水分离折板填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倒 “V” 字 型折板 (11) 的高度 H 为 35-5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
5、新性泥水分离折板填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连接杆 (2) 分 成数段相互套接组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11102 A 2 1/4 页 3 一种创新性泥水分离折板填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对供水处理及污水处理和回用水处理工艺处理中, 涉及相关澄清池、 沉 淀池或者类似设备中用于泥水分离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水平折板填料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水 力表面负荷大, 分离效率高, 速度快, 分离效果好, 最大化有效利用占地, 拆卸组装维护方便 的折板填料。 背景技术 0002 在给水排水工程系统中悬浮泥水分离的主要手段或方法是沉淀池或澄清池。 沉淀 池或澄清池按水流方向分为 : 平。
6、流式、 辐流式、 向心式、 周进周出式 ; 按其池形形状分为 : 圆 形池、 方形池 (含矩形池) 、 多边形池。竖流池应用于小规模且悬浮物浓度高的给水或排水工 程 ; 向心式池已淘汰, 因为其水流流态由层流渐变为絮不利于悬浮泥水分离 ; 周进周出式 池水流方向改变了 180, 故悬浮颗粒行程长了, 即其运动速度加快不利于泥水分离 ; 辐流 式池的水力流态介于竖流池和平流池之间, 即悬浮颗粒的运动既有竖直方向的运动又有平 流 (水平) 方向的运动,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悬浮泥水分离装置。平流 (水平流) 池的悬浮泥 水分离效果最高, 即水力停留时间 HRT 最短、 出水水质最佳的一种泥水分离装置。
7、。而且其池 容小, 无需机械排泥, 只采用重力排泥足以满足要求 , 所以节能。因为平流式沉淀池或澄清 池的悬浮泥水分离机理满足和符合 “浅池理论” , 使其泥水分离过程更加彻底和便捷。浅池 理论的根基是零速原理浅池原理, 而浅池是无法实现的。只有通过等效斜板来实现。斜 板又分为异 (逆向) 流、 同向流, 侧向流 (水平流) 。异向流原理是水流方向与悬浮物 (污泥) 运 动方向相反, 即水向上流, 泥向下滑, 因此水对泥产生顶托作用, 影响了泥水分离效果 ; 同向 流原理和异向流相反, 泥水分离效果好, 但清水收集装置紊流制作有技术难题, 故不易工程 市场推广。 0003 1804 年英国数学。
8、家卡帕斯特尔突出了固液分离过程遵循的规律 : 浅池理论和紊 流理论。后来人们将此理论基础应用于市政给水和排水工程中的泥水分离过程, 使泥水分 离器的泥水分离效率倍增。侧向流平流式沉淀或澄清池是浅池理论和紊流理论的经典应 用。 浅池试验验证了侧向流平流式沉淀池或澄清池的泥水分离效果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泥水 分离效果最高的高密度沉淀池的两倍以上, 因此, 侧向流填料分离技术在泥水分离领域属 世界第一。 就目前而言, 平流式沉淀池或澄清池中添加斜板或波纹板由于缺乏理论支持, 所 以池大, 设备笨粗, 使基础投资庞大。 侧向流平流式沉淀池或澄清池主要应用于市政给水工 程和污水回用深度处理工程中, 还可应用。
9、于水厂扩容提标过程。国内有相当一部分给水厂 因地方经济发展或人口增长据需扩容, 但因建设用地紧张和资金缺乏问题影响着给水厂工 程的扩容升级实施。因此成为设计师面临的一项非常棘手的设计问题。 0004 现有技术已公开有采用侧向流 ( 也称横向流 ) 沉淀, 以使水流与分离固体流向相 互垂直, 降低对下沉悬浮物的干扰, 例如 : 中国专利 CN86200155 组合式侧向流斜板沉淀装置, 斜板由多层人字形斜板, 竖立中隔 板, 边隔板和构造三角板构成。 此斜板类通常使用斜板, 只是改变了斜板通道方向和水流方 说 明 书 CN 103111102 A 3 2/4 页 4 向, 使水流与悬浮物下沉呈大。
10、致垂直, 以减少水流对下沉悬浮物的干扰影响, 其仍然为单向 沉降分离, 只有沉降分离功能。 所以除悬浮絮体沉降与水流干扰外, 其余现有斜板不足依然 存在。组合式侧向流斜板装置的结构是由多层人字形斜板上下连接组成。多层人字型斜板 是由竖立中隔板在其两侧连接 (焊接或粘接或机械联接) 多层斜板而成的。因此, 此结构制 做要求精度高且加工工艺复杂。 一般只能手工加工制做, 所以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制做成本 高, 故组合式侧向流斜板装置产品性价比低 ; 而且竖立中隔板众多浪费材料。 0005 中国专利 CN2865823 气浮与沉淀填料装置, 采用由相间相互平行的若干层薄板组 成斜板, 并使水流呈侧向。
11、流通过斜板实现悬浮物下沉与水分离。其目的仅斜板组合结构的 改进, 对原理和结构并没有本质改变, 同样除悬浮絮体沉降与水流干扰外, 其余现有斜板不 足依然存在。 0006 此外, 人们为提高沉降分离出水水质, 还采取有如下方式, 例如。 0007 中国专利 CN101863546A 多级斜管或斜板沉淀池, 主要改进在沉淀池中设置相间 多级沉淀墙或侧向流斜板组。但就分离斜板并没有改变, 所以现有斜板不足依然存在 ; 其 次, 采用普通斜板作相间多级侧向流斜板组, 使得水流通过每格斜板, 均需改变水流方向, 客观上加大了水流阻力, 造成出水流量降低小。 0008 中国专利 CN101869781A 。
12、改善和稳定沉淀池出水水质方法与装置, 在靠近出水集 水槽设置沉淀墙或侧向流斜板组或异向流斜管或斜板组。虽然通过在出水未端增加一或 几组斜板, 可能会提高出水水质, 但分离斜板仍然是现有技术通常斜板, 其不足依然客观存 在。 0009 发明人之前申报发明专利 : 泥水分离用斜管及澄清 / 沉淀装置 201010591931.5, 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 泥水分离用斜管及澄清 / 沉淀装置 ZL201020663863.4, 主要改进是使组成斜管的对合波板分离, 在分离空间上下相间设 置斜置分隔条, 进出水口设置在斜管侧部, 与上下相间斜置分隔条平行或大致平行, 从而形 成有双向浅层分离作用、 以及。
13、过流空间收缩 / 扩张周期变化的斜管, 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 的不足, 此发明泥水分离用斜管, 包括由相对波板并列组成, 其特征在于并列相对波板正对 相间邻空设置, 邻空空间有上下相间分隔斜板条, 斜管进出水口与分隔斜板条平行或大致 平行, 但此结构的设计在制作工艺上存在较大的难度, 实施的难度较大, 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 提供一种创新性泥水分离折板填料装置, 其 在同等容积内能够包含的折板数量多, 分离效率高, 速度快, 分离效果好, 而且可根据实际 沉淀池大小任意叠加波形板, 拆卸组装维护方便。 0011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创新性泥。
14、水分离折板填料装置, 包括若干条倒 “V” 字型折板, 各折板相互水平连接 成波形板, 相邻折板连接处带有漏泥间隙和连接孔 ; 若干波形板通过连接孔和连接杆在竖 向以任意数量间距设置, 各波形板均呈水平状态 ;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如下 : 所述波形板为等宽波形的规则波板 ; 所述规则波板为梯形波板 ; 说 明 书 CN 103111102 A 4 3/4 页 5 所述倒 “V” 字型折板的夹角 为 50-70 度 ; 所述倒 “V” 字型折板的夹角 为 60 度 ; 所述相邻两层波形板之间的上下倒 “V” 字型折板的最大间距 L 为 35-50mm ; 所述连接杆分成数段相互套接组成。 0012。
15、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 采用倒 “V” 字型折板相连组成的波形板, 能够实现双向漏泥, 提高了泥水分离效率, 水流方向与倒 “V” 字型折板的表面平行, 使水流与悬浮物下沉呈垂直 状态, 水流对悬浮物下沉的影响较小, 而且水力表面负荷更大 ; 多层波形板在竖向通过连接 杆间距设置, 便于拆卸组装维护, 波形板亦可一体热压成型, 制造工艺简单, 成本低, 易于工 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0014 图 2 为图 1 的左视图。 0015 图 3 为图 1 的俯视图。 0016 图 4 为本发明的波形板的主视图。 0017 图 5 为图 4 的左视图。 0018 。
16、图 6 为图 4 的俯视图。 0019 图 7 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 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如图 1 至图 6 所示, 本发明包括若干条倒 “V” 字型折板 11, 各折板 11 相互水平连 接成波形板 1, 波形板 1 为等宽波形的规则波板, 所述规则波板优选为梯形波板 ; 相邻折板 11 之间存在漏泥间隙 12 和连接孔 13, 若干波形板 1 通过连接孔 13 和连接杆 2 在竖向以任 意数量间距设置, 连接杆 2 可以分成数段相互套接组成, 可以方便拆卸和组装, 而且波形板 1 也可以采用热压一体成型工艺, 制作工艺简单, 。
17、成本低, 利于工业化生产 ; 各波形板 1 均呈 水平状态, 泥水分离过程中, 水流方向与倒 “V” 字型折板 11 的表面平行, 水流与悬浮物下沉 呈垂直状态, 水流对悬浮物下沉的影响较小, 悬浮物从漏泥间隙 12 实现双向漏泥, 而且水 力表面负荷更大, 分离效率更高, 连接杆 2 与连接孔 13 配合, 连接孔 13 的数量设置可根据 实际需要确定, 连接杆 2 与连接孔 13 的配合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的连接方式, 例如卡合或 套接的连接方式, 保证各层波形板 1 的稳固性 ; 倒 “V” 字型折板 11 的夹角 为 50-70 度, 为60度时, 泥水分离效果最佳, 出水水质比较好 ;。
18、 本实施例中, 倒 “V” 字型折板11的高度 H 为 35-50mm, 相邻两层波形板 1 之间的上下倒 “V” 字型折板 11 的最大间距 L 为 35-50mm , 根据 “浅池理论原理” L 值越小, 泥水分离能力越强, 但 L 值过小, 也会使水流阻力增大, 增 大水力停留时间, 泥水分离效率降低 ; 波形板 1 的长、 宽尺寸及层数, 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 如图 7 所示, 本发明处于沉淀池 3 内, 在沉淀池 3 的底部设置有 V 形集泥斗 4, 水流沿 平行于折板 11 表面的方向 (如图箭头所示方向) 进入沉淀池 3, 流经折板 11, 泥水中的悬浮 物沿折板 11 表面下。
19、滑, 从各折板 11 连接处的漏泥间隙 12 竖直下落 (如图箭头所示方向) , 悬浮物进入集泥斗 4 内, 通过排泥系统排出, 经过本发明的处理水, 流入下一道排水处理系 说 明 书 CN 103111102 A 5 4/4 页 6 统。 0022 以上描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 不是对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 要求, 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说 明 书 CN 103111102 A 6 1/3 页 7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11102 A 7 2/3 页 8 图 4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11102 A 8 3/3 页 9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11102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