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器与磁性元件.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471808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82000.6

申请日:

2013.03.14

公开号:

CN104051148A

公开日:

2014.09.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F 41/06申请日:20130314|||公开

IPC分类号:

H01F41/06; H01F27/30

主分类号:

H01F41/06

申请人: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嘉鸿; 张治良

地址:

中国台湾桃园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代理人:

赵根喜;吕俊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绕线器与磁性元件,磁性元件包括一绕线器、一第一磁芯、一第二磁芯及一绕线。绕线器包括一本体与一设置于本体上的基座。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分别设置于本体的相对两侧,且绕线卷绕于本体上并穿设基座上的穿孔。通过基座上的穿孔较本体的外缘远离绕线的绕线区域的配置,磁性元件可以拥有较大的安全距离,以确保安规要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绕线器,包括:
一本体,包括:
一绕线部,具有一贯穿通道;
一档板,设置于该绕线部的一端,其中该贯穿通道贯穿该绕线部与该档板;以及
一第一固定部,由该档板的外缘朝远离该绕线部的方向延伸并终结于一端部,其中该第一固定部的端部与该绕线部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以及
一基座,包括:
一限位部,其中该基座通过该限位部连接该本体;以及
一导引部,连接于该限位部且包括一穿孔,其中该穿孔与该绕线部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大于该第一距离。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器,其中该第一固定部包括一限位槽,且该限位部包括一第一限位结构,该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该限位槽中。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器,其中该第一固定部包括一引脚,且该限位部包括一第二限位结构,该引脚插设于该第二限位结构中。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器,其中该本体还包括一自该第一固定部朝该绕线器底部延伸的凸缘,且该限位部包括一第三限位结构,该第三限位结构抵靠于该凸缘。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线器,其中该基座包括一挡片自该导引部的底面凸出,且该本体包括一支撑结构自该凸缘凸出,该挡片与该支撑结构位于同一参考平面上。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器,其中该导引部自该第一固定部的实质中央向外突出,使该导引部的二相对侧分别具有一预留空间。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器,其中该本体还包括一第二固定部,该第二固定部设置于该挡板的相对侧,一第一引脚自该第一固定部伸出,且一第二引脚自该第二固定部伸出,其中该第一引脚的长度小于该第二引脚的长度。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器,其中该基座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于该本体。

9.
  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器的磁性元件,其包括:
一第一磁芯,连接于该本体的第一端;
一第二磁芯,连接于该本体的第二端;
一绕线,缠绕于该绕线部,并穿过该穿孔。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性元件,其中该基座连接于该贯穿通道的第一端的邻近处,且该绕线自该第二端的邻近处离开该绕线部并穿过该穿孔。

说明书

绕线器与磁性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绕线架及具有该绕线架的磁性元件,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增加安全距离以符合安全规范的绕线架及具有该绕线架的磁性元件。
背景技术
磁性元件为电子装置运作时不可或缺的基本构件,可广泛运用于各式电子装置。随着电子装置小型化、高功率、多功能及普及化的发展趋势,磁性元件亦须朝扁平化设计,并提高整体效能、提升结构的多样性及降低成本,以配合电子装置的需求。
一般而言,磁性元件,例如:变压器,具有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其可缠绕于绕线架上。基于安规考量,第一绕组的多个第一端部与第二绕组的多个第二端部分别缠绕于绕线架两侧的多个第一接脚和多个第二接脚上,以通过将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分开挂线在绕线架的两相对侧来维持适当的安全距离。而缠绕了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的绕线基座可与磁芯组结合以组成磁性元件。
因此,如何提高磁性元件两相对侧的安全距离,以符合较严苛的安全规范(例如: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海拔5000公尺以上使用的电气的安全规范),乃为此一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案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磁性元件及其绕线架,于维持绕线架的基本设计下,利用一自绕线架突出的基座,以增加磁性元件的安全距离。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磁性元件包括:一绕线架、二磁芯及绕线。绕线架包括一本体及一可自本体分离的基座。本体包括一绕线部、一档板、及一固定部。绕线部具有一贯穿通道,档板设置于绕线部的一端。固定部由档板的外缘朝远离绕线部的方向延伸并终结于一端部,其中固定部 的端部与绕线部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基座包括一限位部及一导引部。基座通过限位部连接本体。导引部包括一穿孔,其中穿孔与绕线部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二磁芯分别设置于绕线架的两侧,且绕线绕线部,并穿过穿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包括一限位槽及一引脚,且该限位部包括一第一限位结构及一第二限位结构,其中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该限位槽中,引脚插设于该第二限位结构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还包括一自该固定部朝该绕线器底部延伸的凸缘,且该限位部包括一第三限位结构,该第三限位结构抵靠于该凸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座包括一挡片自该导引部的底面凸出,且该本体包括一支撑结构自该凸缘凸出,该挡片与该支撑结构位于同一参考平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引部自该固定部的实质中央向外突出,使该导引部的二相对侧分别具有一预留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贯穿通道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该穿孔的延伸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座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于该本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本体还包括一第二固定部,该第二固定部设置于该挡板的相对侧,一第一引脚自该第一固定部伸出,且一第二引脚自该第二固定部伸出,其中该第一引脚的长度小于该第二引脚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座连接于该贯穿通道的第一端的邻近处,且该绕线自该第二端的邻近处离开该绕线部并穿过该穿孔。
通过基座上的穿孔较本体的外缘远离绕线的绕线区域的配置,磁性元件可以拥有较大的安全距离,以确保安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绕线器的分解图。
图2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绕线器的本体的仰视图。
图3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绕线器的基座的示意图。
图4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绕线器的仰视图。
图5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磁性元件。
图6显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绕线器的分解图。
图7显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绕线器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磁性元件;
10、60~绕线架;
30~绕线;
31~飞线;
40~第一磁芯;
50~第二磁芯;
100~本体;
100a~第一端;
100b~第二端;
110~绕线部;
115~贯穿通道;
120、130~档板;
140~第一固定部;
140a、150a~端部;
141、151~架线槽;
143、153~限位槽;
145、155~参考点;
147~第一引脚;
157~第二引脚;
150~第二固定部
160~凸缘;
161~第一段;
161a~底部;
161b~止档部;
163~第二段;
165~支撑结构;
200~基座;
210~限位部;
220~第一限位结构;
230~第二限位结构;
240~第三限位结构;
241~外缘;
250~第四限位结构;260~导引部;
260a~第一表面;
260b~第二表面;
261~穿孔;
263~挡片;
300~本体;
310~绕线部;
310a~外表面;
320、330~档板;
340~第一固定部;
340a、350a~端部;
341~限位槽;
350~第二固定部
400~基座;
410~限位部;
420~第一限位结构;
430~第二限位结构;
440~导引部;
441~穿孔;
A、B~预留空间;
d1、d3~第一距离;
d2、d4~第二距离;
R~参考平面;
X、Y、Z~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图1至图7,做详细的说明。本发明说明书提供不同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其中,实施例中的各元件的配置为说明之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且实施例中图式标号的部分重复,是为了简化说明,并非意指不同实施例的间的关联性。
参照图1,本发明的一绕线器10包括一本体100及一基座200。基座200以可分离的方式固定于本体100上,用以增加应用此绕线器10的磁性元件(未图示于图1)的安全距离。
本体100与基座200的结构特征说明如下。本体100包括一绕线部110、二档板120、130及第一、二固定部140、150、二凸缘160及支撑结构165。二档板120、130设置于绕线部110的相对两侧,其中一贯穿通道115贯穿绕线部110与二档板120、130。第一、二固定部140、150分别由档板120的外缘朝远离绕线部110的方向延伸并分别终结于一端部140a、150a,其中第一固定部140的端部140a与绕线部110的外表面110a的间具有一第一距离d1。
参照图2,第一、二固定部140、150分别包括多个架线槽141、151以及多个限位槽143、153。架线槽141、151配置用以供绕线(未图示于图2)绕设于其上,其中多个参考点145、155位于第一、二固定部140、150底面邻近架线槽141、151的位置。在此实施例中,二个引脚147分别自二个参考点145延伸出第一固定部140,且六个引脚157分别自所有参考点155延伸出第二固定部150。值得注意的是,如图1所示般,引脚147的长度小于引脚157的长度。另一方面,具有实质矩形型态的限位槽143、153位于第一、二固定部140、150的实质中央。
凸缘160自第一、二固定部140、150朝远离档板120的方向伸出。如图2所示般,自仰视图观的,凸缘160的第一段161具有一实质V形型态并对齐于限位槽143、153。详而言之,凸缘160的第一段161包括一底部161a以及二个止档部161b。底部161a面对限位槽143、153,且二个止档部161b分别位于底部161a两侧并朝远离底部161a的方向延伸。凸缘160的第二段163连接于凸缘160的第一段161的两侧,其中支撑结构165设置于凸缘160的第二段163远离第一段161的一侧。
参照图3,基座200包括一限位部210、一导引部250及二个档片263。限位部210包括一第一限位结构220、一第二限位结构230、一第三限位结构240及一第四限位结构250。第一限位结构220为一凸块具有与限位槽143(图2)相容的形状。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220具有一矩形型态。第二限位结构230为一插孔对齐于二个引脚147。第三限位结构240包括一与外缘241,外缘241与凸缘160具有相容的形状。第四限位结构250垂直于第三限位结构240,并连接于导引部260。导引部260包括二个穿孔261及二个挡片263(图3仅显示一挡片263)。穿孔261贯穿导引部260的一第一表面260a及一相对第一表面260a的第二表面260b。二个挡片263分别位于第二表面260b的角隅并相邻穿孔261。
参照图1并同时参考第2-4图,绕线器10组装时,基座200通过限位部210连接本体100。详而言之,基座200的第一限位结构220设置于限位槽143(图2)内,藉此限制基座200于Z方向上的移动;引脚147插设于第二限位结构230中,藉此限制基座200于Y、Z方向上的移动;第三限位结构240的外缘241抵靠于凸缘160(图4),藉此限制基座200于Y方向上的移动;并且,第四定位结构250抵靠于第一固定部140的端部140a,藉此限制基座200于Y、Z方向上的移动。
整体观之,如图4所示般,当基座200连接本体100后,导引部260自第一固定部140的实质中央向外凸出的结构。是以,穿孔261与绕线部110的外表面110a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d2,其中第二距离d2大于第一距离d1,并且导引部260的二相对侧分别具有一预留空间A,以供绕线器10以外的元件设置。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般,当基座200连接本体100后,基座200底部的挡片263与本体100的支撑结构165位于同一参考平面R上,藉此限制基座200于X方向上的移动。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平面R可为一电路板的表面,引脚157系电性连接于电路板。
参照图5,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磁性元件1包括一绕线架10、一绕线30、一第一磁芯40、一第二磁芯50。第一磁芯40连接于本体100的第一端100a,第二磁芯50连接于本体100的第二端100b。绕线30绕设于绕线部110的外部,并自本体100第二端100b的邻近处离开绕线部110,其中绕线30的飞线31穿过穿孔261。
上述实施例的磁性元件1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磁性元件1的次级侧的安全距离增加,以符合安规要求。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次级侧的安全距离由3.7mm提升至8.0mm以上。
(2)飞线31可通过穿孔261加以定位,实质垂直地向下延伸,以优化磁性元件1的组装作业,增加组装效率。
(3)当磁性元件1组装于一电路板(未图示)上时,基座200可进一步增加磁性元件1的稳定性,不致晃动。
(4)当磁性元件1组装于一电路板(未图示)上时,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可配置于导引部260二相对侧的预留空间A,以有效利用空间。
参照图6,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绕线器60包括一本体300与基座400的结构特征说明如下。本体300包括一绕线部310、二档板320、330、一第一及一第二固定部340、350。二档板320、330设置于绕线部310的相对两侧,其中一贯穿通道315贯穿绕线部310与二档板320、330。第一固定部340由档板320的外缘朝远离绕线部330的方向延伸并分别终结于一端部340a,且包括二个限位槽341,其中第一固定部340的端部340a与绕线部310的外表面310a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d3。第二固定部350相对于第一固定部340由档板330的外缘朝远离绕线部330的方向延伸并分别终结于一端部350a。
基座400包括一限位部410及一导引部440。限位部410包括第一限位结构420及一第二限位结构430。第一限位结构420为一凸块具有与限位槽341相容的形状。第二限位结构430垂直于第一限位结构430,并连接于导引部440。导引部440包括二个穿孔441,穿孔441贯穿导引部440的二相对表面。
参照图7并同时参考图6,绕线器60组装时,基座400通过限位部410连接本体100。详而言之,基座400的第一限位结构420设置于限位槽341内,藉此限制基座400于Z方向上的移动;并且,第二定位结构430抵靠于第一固定部340的端部340a,藉此限制基座400于Y方向上的移动。另外,基座400的第一限位结构420的底面421(图6)抵靠于第二固定部350上,藉此限制基座400于X方向上的移动。
整体观之,如图7所示般,当基座400连接本300后,导引部440自第一固定部340的实质中央向外凸出的结构。是以,穿孔441与绕线部310的外表面310a的间具有一第二距离d4,其中第二距离d4大于第一距离d3,并且导引部440的二相对侧分别具有一预留空间B,以供绕线器60以外的元件设置。
虽然本揭示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于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揭示,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揭示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揭示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申请专利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绕线器与磁性元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绕线器与磁性元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绕线器与磁性元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绕线器与磁性元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绕线器与磁性元件.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51148A43申请公布日20140917CN104051148A21申请号201310082000622申请日20130314H01F41/06200601H01F27/3020060171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桃园县72发明人陈嘉鸿张治良74专利代理机构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2003代理人赵根喜吕俊清54发明名称绕线器与磁性元件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绕线器与磁性元件,磁性元件包括一绕线器、一第一磁芯、一第二磁芯及一绕线。绕线器包括一本体与一设置于本体上的基座。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分别设置于本体的相对两侧,且绕线卷绕于本体上并穿设基座上的。

2、穿孔。通过基座上的穿孔较本体的外缘远离绕线的绕线区域的配置,磁性元件可以拥有较大的安全距离,以确保安规要求。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7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51148ACN104051148A1/1页21一种绕线器,包括一本体,包括一绕线部,具有一贯穿通道;一档板,设置于该绕线部的一端,其中该贯穿通道贯穿该绕线部与该档板;以及一第一固定部,由该档板的外缘朝远离该绕线部的方向延伸并终结于一端部,其中该第一固定部的端部与该绕线部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以及一基座,包括一限位部,其中该基座通过该限位部。

3、连接该本体;以及一导引部,连接于该限位部且包括一穿孔,其中该穿孔与该绕线部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大于该第一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器,其中该第一固定部包括一限位槽,且该限位部包括一第一限位结构,该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该限位槽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器,其中该第一固定部包括一引脚,且该限位部包括一第二限位结构,该引脚插设于该第二限位结构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器,其中该本体还包括一自该第一固定部朝该绕线器底部延伸的凸缘,且该限位部包括一第三限位结构,该第三限位结构抵靠于该凸缘。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线器,其中该基座包括一挡片自该导引部的底面凸出,且该本体包括一支撑结构自该凸缘。

4、凸出,该挡片与该支撑结构位于同一参考平面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器,其中该导引部自该第一固定部的实质中央向外突出,使该导引部的二相对侧分别具有一预留空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器,其中该本体还包括一第二固定部,该第二固定部设置于该挡板的相对侧,一第一引脚自该第一固定部伸出,且一第二引脚自该第二固定部伸出,其中该第一引脚的长度小于该第二引脚的长度。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器,其中该基座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于该本体。9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器的磁性元件,其包括一第一磁芯,连接于该本体的第一端;一第二磁芯,连接于该本体的第二端;一绕线,缠绕于该绕线部,并穿过该穿孔。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

5、性元件,其中该基座连接于该贯穿通道的第一端的邻近处,且该绕线自该第二端的邻近处离开该绕线部并穿过该穿孔。权利要求书CN104051148A1/6页3绕线器与磁性元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关于一种绕线架及具有该绕线架的磁性元件,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增加安全距离以符合安全规范的绕线架及具有该绕线架的磁性元件。背景技术0002磁性元件为电子装置运作时不可或缺的基本构件,可广泛运用于各式电子装置。随着电子装置小型化、高功率、多功能及普及化的发展趋势,磁性元件亦须朝扁平化设计,并提高整体效能、提升结构的多样性及降低成本,以配合电子装置的需求。0003一般而言,磁性元件,例如变压器,具有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其。

6、可缠绕于绕线架上。基于安规考量,第一绕组的多个第一端部与第二绕组的多个第二端部分别缠绕于绕线架两侧的多个第一接脚和多个第二接脚上,以通过将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分开挂线在绕线架的两相对侧来维持适当的安全距离。而缠绕了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的绕线基座可与磁芯组结合以组成磁性元件。0004因此,如何提高磁性元件两相对侧的安全距离,以符合较严苛的安全规范例如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海拔5000公尺以上使用的电气的安全规范,乃为此一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发明内容0005本案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磁性元件及其绕线架,于维持绕线架的基本设计下,利用一自绕线架突出的基座,以增加磁性元件的安全距离。0006为达上述目的。

7、,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磁性元件包括一绕线架、二磁芯及绕线。绕线架包括一本体及一可自本体分离的基座。本体包括一绕线部、一档板、及一固定部。绕线部具有一贯穿通道,档板设置于绕线部的一端。固定部由档板的外缘朝远离绕线部的方向延伸并终结于一端部,其中固定部的端部与绕线部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基座包括一限位部及一导引部。基座通过限位部连接本体。导引部包括一穿孔,其中穿孔与绕线部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二磁芯分别设置于绕线架的两侧,且绕线绕线部,并穿过穿孔。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包括一限位槽及一引脚,且该限位部包括一第一限位结构及一第二限位结构,其中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该限位槽中,引脚。

8、插设于该第二限位结构中。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还包括一自该固定部朝该绕线器底部延伸的凸缘,且该限位部包括一第三限位结构,该第三限位结构抵靠于该凸缘。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座包括一挡片自该导引部的底面凸出,且该本体包括一支撑结构自该凸缘凸出,该挡片与该支撑结构位于同一参考平面上。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引部自该固定部的实质中央向外突出,使该导引部的二相对侧分别具有一预留空间。说明书CN104051148A2/6页4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贯穿通道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该穿孔的延伸方向。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座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于该本体。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本体还包括一第二。

9、固定部,该第二固定部设置于该挡板的相对侧,一第一引脚自该第一固定部伸出,且一第二引脚自该第二固定部伸出,其中该第一引脚的长度小于该第二引脚的长度。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座连接于该贯穿通道的第一端的邻近处,且该绕线自该第二端的邻近处离开该绕线部并穿过该穿孔。0015通过基座上的穿孔较本体的外缘远离绕线的绕线区域的配置,磁性元件可以拥有较大的安全距离,以确保安规要求。附图说明0016图1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绕线器的分解图。0017图2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绕线器的本体的仰视图。0018图3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绕线器的基座的示意图。0019图4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绕线器的仰视图。0020。

10、图5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磁性元件。0021图6显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绕线器的分解图。0022图7显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绕线器的俯视图。0023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00241磁性元件;002510、60绕线架;002630绕线;002731飞线;002840第一磁芯;002950第二磁芯;0030100本体;0031100A第一端;0032100B第二端;0033110绕线部;0034115贯穿通道;0035120、130档板;0036140第一固定部;0037140A、150A端部;0038141、151架线槽;0039143、153限位槽;0040145、155参考点;0041147。

11、第一引脚;0042157第二引脚;0043150第二固定部说明书CN104051148A3/6页50044160凸缘;0045161第一段;0046161A底部;0047161B止档部;0048163第二段;0049165支撑结构;0050200基座;0051210限位部;0052220第一限位结构;0053230第二限位结构;0054240第三限位结构;0055241外缘;0056250第四限位结构;260导引部;0057260A第一表面;0058260B第二表面;0059261穿孔;0060263挡片;0061300本体;0062310绕线部;0063310A外表面;0064320、330。

12、档板;0065340第一固定部;0066340A、350A端部;0067341限位槽;0068350第二固定部0069400基座;0070410限位部;0071420第一限位结构;0072430第二限位结构;0073440导引部;0074441穿孔;0075A、B预留空间;0076D1、D3第一距离;0077D2、D4第二距离;0078R参考平面;0079X、Y、Z方向。具体实施方式0080为了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说明书CN104051148A4/6页6所附图示图1至图7,做详细的说明。本发明说明书提供不同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的技术特。

13、征。其中,实施例中的各元件的配置为说明之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且实施例中图式标号的部分重复,是为了简化说明,并非意指不同实施例的间的关联性。0081参照图1,本发明的一绕线器10包括一本体100及一基座200。基座200以可分离的方式固定于本体100上,用以增加应用此绕线器10的磁性元件(未图示于图1)的安全距离。0082本体100与基座200的结构特征说明如下。本体100包括一绕线部110、二档板120、130及第一、二固定部140、150、二凸缘160及支撑结构165。二档板120、130设置于绕线部110的相对两侧,其中一贯穿通道115贯穿绕线部110与二档板120、130。第一、二固。

14、定部140、150分别由档板120的外缘朝远离绕线部110的方向延伸并分别终结于一端部140A、150A,其中第一固定部140的端部140A与绕线部110的外表面110A的间具有一第一距离D1。0083参照图2,第一、二固定部140、150分别包括多个架线槽141、151以及多个限位槽143、153。架线槽141、151配置用以供绕线(未图示于图2)绕设于其上,其中多个参考点145、155位于第一、二固定部140、150底面邻近架线槽141、151的位置。在此实施例中,二个引脚147分别自二个参考点145延伸出第一固定部140,且六个引脚157分别自所有参考点155延伸出第二固定部150。值得。

15、注意的是,如图1所示般,引脚147的长度小于引脚157的长度。另一方面,具有实质矩形型态的限位槽143、153位于第一、二固定部140、150的实质中央。0084凸缘160自第一、二固定部140、150朝远离档板120的方向伸出。如图2所示般,自仰视图观的,凸缘160的第一段161具有一实质V形型态并对齐于限位槽143、153。详而言之,凸缘160的第一段161包括一底部161A以及二个止档部161B。底部161A面对限位槽143、153,且二个止档部161B分别位于底部161A两侧并朝远离底部161A的方向延伸。凸缘160的第二段163连接于凸缘160的第一段161的两侧,其中支撑结构165。

16、设置于凸缘160的第二段163远离第一段161的一侧。0085参照图3,基座200包括一限位部210、一导引部250及二个档片263。限位部210包括一第一限位结构220、一第二限位结构230、一第三限位结构240及一第四限位结构250。第一限位结构220为一凸块具有与限位槽143(图2)相容的形状。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220具有一矩形型态。第二限位结构230为一插孔对齐于二个引脚147。第三限位结构240包括一与外缘241,外缘241与凸缘160具有相容的形状。第四限位结构250垂直于第三限位结构240,并连接于导引部260。导引部260包括二个穿孔261及二个挡片263(图3仅显示一。

17、挡片263)。穿孔261贯穿导引部260的一第一表面260A及一相对第一表面260A的第二表面260B。二个挡片263分别位于第二表面260B的角隅并相邻穿孔261。0086参照图1并同时参考第24图,绕线器10组装时,基座200通过限位部210连接本体100。详而言之,基座200的第一限位结构220设置于限位槽143(图2)内,藉此限制基座200于Z方向上的移动;引脚147插设于第二限位结构230中,藉此限制基座200于Y、Z方向上的移动;第三限位结构240的外缘241抵靠于凸缘160(图4),藉此限制基座200于Y方向上的移动;并且,第四定位结构250抵靠于第一固定部140的端部140A,。

18、藉此限制基座200于Y、Z方向上的移动。说明书CN104051148A5/6页70087整体观之,如图4所示般,当基座200连接本体100后,导引部260自第一固定部140的实质中央向外凸出的结构。是以,穿孔261与绕线部110的外表面110A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D2,其中第二距离D2大于第一距离D1,并且导引部260的二相对侧分别具有一预留空间A,以供绕线器10以外的元件设置。0088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般,当基座200连接本体100后,基座200底部的挡片263与本体100的支撑结构165位于同一参考平面R上,藉此限制基座200于X方向上的移动。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考平面R可为一电路板的表面。

19、,引脚157系电性连接于电路板。0089参照图5,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磁性元件1包括一绕线架10、一绕线30、一第一磁芯40、一第二磁芯50。第一磁芯40连接于本体100的第一端100A,第二磁芯50连接于本体100的第二端100B。绕线30绕设于绕线部110的外部,并自本体100第二端100B的邻近处离开绕线部110,其中绕线30的飞线31穿过穿孔261。0090上述实施例的磁性元件1至少具有以下优点0091(1)磁性元件1的次级侧的安全距离增加,以符合安规要求。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次级侧的安全距离由37MM提升至80MM以上。0092(2)飞线31可通过穿孔261加以定位,实质垂直地向下延伸,。

20、以优化磁性元件1的组装作业,增加组装效率。0093(3)当磁性元件1组装于一电路板(未图示)上时,基座200可进一步增加磁性元件1的稳定性,不致晃动。0094(4)当磁性元件1组装于一电路板(未图示)上时,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可配置于导引部260二相对侧的预留空间A,以有效利用空间。0095参照图6,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绕线器60包括一本体300与基座400的结构特征说明如下。本体300包括一绕线部310、二档板320、330、一第一及一第二固定部340、350。二档板320、330设置于绕线部310的相对两侧,其中一贯穿通道315贯穿绕线部310与二档板320、330。第一固定部340由档板3。

21、20的外缘朝远离绕线部330的方向延伸并分别终结于一端部340A,且包括二个限位槽341,其中第一固定部340的端部340A与绕线部310的外表面310A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D3。第二固定部350相对于第一固定部340由档板330的外缘朝远离绕线部330的方向延伸并分别终结于一端部350A。0096基座400包括一限位部410及一导引部440。限位部410包括第一限位结构420及一第二限位结构430。第一限位结构420为一凸块具有与限位槽341相容的形状。第二限位结构430垂直于第一限位结构430,并连接于导引部440。导引部440包括二个穿孔441,穿孔441贯穿导引部440的二相对表面。00。

22、97参照图7并同时参考图6,绕线器60组装时,基座400通过限位部410连接本体100。详而言之,基座400的第一限位结构420设置于限位槽341内,藉此限制基座400于Z方向上的移动;并且,第二定位结构430抵靠于第一固定部340的端部340A,藉此限制基座400于Y方向上的移动。另外,基座400的第一限位结构420的底面421(图6)抵靠于第二固定部350上,藉此限制基座400于X方向上的移动。0098整体观之,如图7所示般,当基座400连接本300后,导引部440自第一固定部340的实质中央向外凸出的结构。是以,穿孔441与绕线部310的外表面310A的间具有一第二距离D4,其中第二距离。

23、D4大于第一距离D3,并且导引部440的二相对侧分别具有一预留空说明书CN104051148A6/6页8间B,以供绕线器60以外的元件设置。0099虽然本揭示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于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揭示,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揭示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揭示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申请专利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说明书CN104051148A1/7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51148A2/7页10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51148A103/7页11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51148A114/7页12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51148A125/7页13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51148A136/7页14图6说明书附图CN104051148A147/7页15图7说明书附图CN104051148A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