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 本发明涉及药物,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组方。
颈椎病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系由于颈椎的退行性变所致,常以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其主要症状为疼痛,并可伴有眩晕、恶心、失眠、心悸、耳鸣、乏力、腰膝酸软等表现。目前西医的治疗手段多为采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但由于存在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常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理疗及针灸治疗虽然不良反应较小,但其远期疗效尚难得到肯定;市场上常见的如“麝香虎骨膏”虽然使用方便,但由于某些原料(如虎骨)的稀缺性从而使其疗效大打折扣。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既能够对骨关节炎起到很好治疗或缓解症状作用的中药组方。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根据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及辨证施治原则,按照中医组方和制备原则加工而成的。
本发明的中草药是由下列组分组成的(用量为重量份,后同):
泰山赤灵芝:30~80,黄芪:100~200,葛根:100~200,曼荆子:40~90,藁本:40~80,当归:50~95,川芎:45~80,忍冬藤:120~210,黄柏:50~95,白芥子:30~75,半夏:30~120,茯苓:50~200,威灵仙:50~120,桂枝:30~80,代赭石:100~210,细辛:15~40,鸡血藤:50~150,红花:50~100,丹参:50~150,何首乌:50~150,白芍:50~80,制没药:50~160,制乳香:50~160,人工牛黄:3~5,羚羊角粉:5~12,三七:6~15,生甘草:10~15,冬虫草:5~12。
本发明的优选配比是:
泰山赤灵芝:35~60,黄芪:120~180,葛根:120~180,曼荆子:40~60,藁本:40~60,当归:60~75,川芎:50~70,忍冬藤:150~180,黄柏:55~70,白芥子:35~50,半夏:40~80,茯苓:80~150,威灵仙:60~100,桂枝:40~70,代赭石:150~200,细辛:20~30,鸡血藤:100~135,红花:50~80,丹参:100~135,何首乌:100~135,白芍:55~70,制没药:50~100,制乳香:50~100,人工牛黄:3~4,羚羊角粉:6~10,三七:8~15,生甘草:10~15,冬虫草:5~10。
本发明的最优配比是:
泰山赤灵芝:40,黄芪:150,葛根:150,曼荆子:45,藁本:40,当归:65,川芎:60,忍冬藤:160,黄柏:60,白芥子:40,半夏:45,茯苓:100,威灵仙:75,桂枝:50,代赭石:180,细辛:25,鸡血藤:120,红花:60,丹参:120,何首乌:120,白芍:60,制没药:60,制乳香:60,人工牛黄:3,羚羊角粉:8,三七:12,生甘草:12,冬虫草:6。
将以上药物中冬虫草、三七研细,除牛黄外,加水12000份,浸1~2小时。之后文火至沸腾后15分钟取汁,共煎三次,三次共取汁12000份。将牛黄研细,水飞后冲入以上汁液中搅匀,即成煎剂,可装入瓶中常规灭菌及密封。
也可将以上药物干燥后,制成细粉末,过400目筛后装入胶囊,每胶囊0.25克。
本发明中的各组分配伍使用可起到补气升清、和胃降逆、补血益肾、通窍醒脑、灵颈强脊、通络止痛的功效,因而对于颈椎病引起的疼痛以及眩晕、恶心、失眠、心悸、耳鸣、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或缓解作用,且本发明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较为易于接受。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如下:
泰山赤灵芝:40,黄芪:150,葛根:150,曼荆子:45,藁本:40,当归:65,川芎:60,忍冬藤:160,黄柏:60,白芥子:40,半夏:45,茯苓:100,威灵仙:75,桂枝:50,代赭石:180,细辛:25,鸡血藤:120,红花:60,丹参:120,何首乌:120,白芍:60,制没药:60,制乳香:60,人工牛黄:3,羚羊角粉:8,三七:12,生甘草:12,冬虫草:6。
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先服用煎剂,每日二次,每次200毫升,连续服用5~10天,再服用胶囊,每日二次,每次4~6粒,10日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
对病情较轻的患者,可直接服用胶囊,每日二次,每次4~6粒,10日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