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酶工程法制造的治疗胃病的蒙药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蒙药,尤其涉及采用酶工程法制造的这种蒙药及其制造方法。
蒙药是中华民族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蒙药多用于民间,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药物。蒙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已被几千年临床医学所证实,成为一门不可缺少的学科。
蒙药,顾名思义是指蒙古民族为了生存,在与自然界多年抗争中所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药物,并在民间多年流传,由于北方的寒冷和马背民族的特点,蒙药对于跌打损伤、消食、风湿类疾病的治疗具有非常独特的疗效和独到的方法,将其开发和推广到蒙古族以外的人群,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但由于多年流传于民间,对原料药物的加工制做还停留在较原始的阶段,即仅简单地将各种生药粉碎成细粒后混合,直接吞服,很明显,这样吞服原料药,药效的发挥极不稳定,很难有科学性可言,所以说,蒙药有待进一步开发。
本发明地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治疗胃病的蒙药,是采用传统蒙药配方,经酶工程方法对原料药进行深加工而制成的一种新型药物制剂,其在保留了传统蒙药在药理学上优点的同时还具备了现代医药的药效。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上述治疗胃病的蒙药制剂的制造方法,通过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对传统蒙药配方进行深加工,使其在保留了传统蒙药在药理学上优点的同时还具备了现代医药的药效。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骨伤的蒙药,组方来源于传统蒙医药著作《至高要方》,原料包括了石榴、肉桂、白豆蔻、荜拔和红花,主要功能是温胃益火、化滞除湿、温通脉道,民间称为“五味清浊散”。
根据《至高要方》的记载,五味清浊散其原料药组方为:石榴7份、肉桂1份、白豆蔻1份、荜拔1份、红花4份,共同研细,制成散剂,用白开水送服。本发明借鉴和使用该配方,提供的蒙药为上述原料药经酶制剂的酶解和乙醇提取后得到的产品。
该药物的原料药多为木本植物的茎叶和果实,其中含有大量的纤维成分和胶类特别是果胶类成分,直接服用对药效的发挥不利,而本发明提供的蒙药为可供随时服用的成药,其中的纤维成分及果胶类物质已经酶制剂分解除去,只保留了有效药物成分,与原料药相比具有药效好且稳定,服用方便、科学的特点。根据原料药的特性,本发明采用可实现上述功能任何可行的酶制剂,非限定性地但优选包括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尤其是顺序经过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后的酶解产物。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药物,为方便服用,剂型可以包括口服液、颗粒剂、胶囊、片剂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所述蒙药的制作方法如下:
石榴粉碎后加水,加纤维素酶,于30-60℃反应约0.5-5小时,再加入果胶酶,于30-60℃反应约1-5小时,向得到的酶解液中加入95%乙醇,配成5-30%左右的乙醇液,于50-80℃加热回流约1-4小时,保存提取液;残渣中加入5-30%的乙醇,于50-80℃再次加热回流约1-4小时,保存提取液;合并两次提取液,低于80℃分离回收乙醇,保存蒸馏余液;
肉桂、白豆蔻、荜拔、红花混合并粉碎,加水,加纤维素酶,于30-60℃反应约1-5小时,再加入果胶酶,于30-60℃反应约0.5-5小时,向得到的酶解液中加入95%乙醇,配成50-80%左右的乙醇液,于50-80℃加热回流约2-6小时,保存提取液;残渣中加入50-80%的乙醇,于50-80℃再次加热回流约2-6小时,保存提取液;合并两次提取液,低于80℃分离回收乙醇,保存蒸馏余液;
上述两部分的蒸馏余液合并,按照常规方法制成预定的剂型。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制成预定剂型包括对蒸馏余液进行过滤、均质、浓缩干燥和灭菌等常规方法的加工处理,并添加适当的辅剂制成口服液、颗粒、胶囊、片剂等剂型的口服药剂。
本发明是传统蒙药的发展,主要发明思想在于采用生物酶工程技术对传统组方的原料药进行深加工,通过科学的加工处理,去粗取精,制成可直接服用的药物制剂,既保留了原始组方在药理学上的优点,同时还具备了现代医药的药效,使用更加科学合理,使该配方药物所具有的温胃益火、化滞除湿、温通脉道,使精华得以正常转化畅行,揭开隐热的功效更加突出和稳定,而本发明的再一个效果在于可实现传统医药制作的工业化。
一旦提出了设计思想,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具体的操作则完全可以依照常规技术来实现,例如酶的选择非限定性地优选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而酶的使用,包括添加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再花费创造性劳动;本发明方法中采用的回流、真空浓缩干燥及各种剂型的制作均属常规操作,亦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畴内。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
实施例:
石榴35kg粉碎后移入反应釜,加水100升,加物料重量0.01%的纤维素酶,50℃反应2小时,再加入物料重量0.01%的果胶酶,40℃反应2小时,得到的酶解液中加入95%乙醇11.8L,配成10%的乙醇液,于70℃加热回流2小时,保存提取液约100升;残渣中加入10%的乙醇50升,于70℃再次加热回流2小时,保存提取液约35升;合并两次提取液,减压蒸馏,在低于80℃温度下尽可能完全分离出乙醇,保存蒸馏余液约120升。
肉桂5kg、白豆蔻5kg、荜拔5kg、红花20kg混合后粉碎,移入反应釜,加水100升,加物料重量0.01%的纤维素酶,于50℃反应2小时,再加入物料重量0.01%的果胶酶,于40℃反应2小时,向得到的酶解液中加入95%乙醇280升,配成70%的乙醇液,于70℃加热回流3小时,保存提取液约350升;残渣中加入70%的乙醇50升,于70℃再次加热回流3小时,保存提取液约35升;合并两次提取液,在低于80℃温度下尽可能完全分离出乙醇,保存蒸馏余液约110升。
合并上述两种蒸馏余液共约230升,经过过滤、均质、70℃以下真空浓缩和干燥,灭菌后装入胶囊,制成五味清浊散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