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形体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用于各种成形体的制造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
该组合物成形而成的成形体,更详细地,涉及透明性、耐热性、耐冲击性、
高温蠕变特性等优异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成形而成的成
形体。
背景技术
以往,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具有刚性、耐热性、耐化学试剂性等优异的
特性,使用该组合物成形而成的丙烯系树脂制配管部件被广泛用于各种工
厂、医疗领域、建筑领域等。特别是丙烯系树脂制管,由于具有对于在高
温区域(60℃~95℃)下的酸和碱的耐化学试剂性,价格也便宜,因此,
在工业领域中适用于用于流过高温药液的高温用配管部件。这样的高温用
配管部件具有从以往的金属管向树脂管转换的趋势,丙烯系树脂也成为其
候补,很期待其今后的普及。而且,近年来,从安全性问题等考虑,能够
目视确认向配管内的流体中的异物混入的透明配管的需求正在增高,期待
能够在所有的条件下使用的丙烯系树脂制配管部件的透明化。实际上还存
在一部分称作半透明的丙烯系树脂制配管部件。但是,追求丙烯系树脂的
透明性时,冲击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等作为配管部件必需的物理性能强度
降低,因此,使用在具有作为配管部件的物理性能强度的范围内追求透明
性的丙烯系树脂制配管部件时,有如下问题:其透明性只是能够判断流体
是否在配管内流动的程度的透明性(雾度(haze)为78%左右),不能确保
能够确认流体的状态的程度的透明性。
作为由丙烯系树脂组合物成形成配管部件时的透明性的改良方法,例
如已知有在聚丙烯树脂中添加透明化成核材料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
该饮料食品配管用管接头被用于饮料食品的配管,具有能够沿内表面插入
雄体的雌体,所插入的雄体的至少前端侧具有能够目视确认的透明部,透
明部由在聚丙烯树脂中添加透明化成核材料而成的材料形成。通过在原本
为白色或乳白色的聚丙烯树脂中添加透明化成核材料,能够提高由该材料
成形而成的管接头的透明度。因此,通过在聚丙烯树脂中添加透明化成核
材料而使雌体具有透明部,从而使得能够目视确认插入到管接头中的雄体
的至少前端侧。
但是,仅通过在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添加透明化成核材料,虽然透明
性得以改良,但是,存在由于添加透明化成核材料而使作为配管部件所必
需的耐冲击性降低的致命问题。因此,存在管接头变得比较易裂,其用途
明显地限定于内压低的条件下等问题。
因此,作为改良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和耐冲击性这两者的方法,
例如有用于片剂、胶囊剂等药品的包装的泡罩包装(PTP包装)用聚丙烯
系片(参照专利文献2)。该聚丙烯系片由结晶成核剂含量为0.002~0.3重
量%的聚丙烯均聚物57~84重量%、乙烯含量为0.1~5.0重量%的乙烯-
丙烯无规共聚物10~25重量%、石油树脂1~8重量%以及热塑性弹性体
5~10重量%形成,热塑性弹性体通过添加苯乙烯含量为11~35重量%的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或苯乙烯含量为11~35重量%的氢化苯乙烯-
异戊二烯共聚物而成。该聚丙烯系片能够提供刚性、防湿性、透明性、成
形性、耐冲击性优异的片。
但是,上述以往的树脂组合物为了提高耐冲击性而配合热塑性弹性体,
然而,因配合结晶成核剂而引起的耐冲击性的降低依然发生,因此,尤其
是用作配管部件时,耐冲击性不充分。另外,为了抑制耐冲击性的降低,
热塑性弹性体的配合量较多时,存在会损害透明性的问题。而且,认为由
于是用于聚丙烯系片而确立的成分,因此通常混炼前聚丙烯均聚物以及乙
烯-丙烯无规共聚的熔体流动速率成为1~10g/10分钟的范围,特别是在管
的挤出成形中熔体流动速率过大。因此,可能存在下述问题:在管成形中
拉长大而无法成形;或者即使假设能够进行管成形,蠕变特性也不充分,
因此管的寿命短;或者得不到作为配管部件的充分的冲击强度,易破损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39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31501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适合用于制造成形体例如利用挤出成形法制造
的管、利用注塑成形法制造的接头、凸缘、阀门、以及驱动器的壳体等配
管部件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成形而成的成形体。更详细
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透明性、耐热性、耐冲击性、高温蠕变特性优
异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成形而成的成形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们为了开发上述具有优异的性质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反复
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以特定的丙烯系树脂和特定的弹性体以及透
明成核剂为必要成分的配合系树脂组合物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由此完成本
发明。
即,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于,在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含有乙烯含量
为0.5~3.0质量份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A)、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该乙
烯-丙烯无规共聚物(A)为1~10质量份的平均粒径为10nm~800nm的弹
性体(B)以及结晶成核剂(C)作为必要成分,并且该组合物混炼后的熔
体流动速率(以下记作“MFR”)为0.01~1.00g/10分钟;
第二特征在于,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A)由25~75质量份的丙烯均
聚物和75~25质量份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形成;
第三特征在于,结晶成核剂(C)为糖类系成核剂和/或有机磷酸系成
核剂;
第四特征在于,在95℃的气氛下施加了3.5MPa的拉伸负荷的蠕变特
性中,至断裂为止的时间为1000小时以上;
第五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用作配管部件的成形材料。
另外,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使用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成形
成成形体;
第七特征在于,成形体为管、多层管、板、槽、导管、接头、凸缘、
阀门或驱动器的壳体。
而且,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在于,使用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成形
成配管部件。关于配管部件,可以是整体为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
成形体,也可以是一部分为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成形体。
发明效果
从以下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使用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时,能
够制造例如具有如下所述的优异的特性的成形体、例如配管部件。
(1)能够得到透明性优异的能够目视确认异物混入配管内的流体中的
透明配管。
(2)通过并用结晶成核剂和平均粒径为10nm~800nm的弹性体,并
添加到丙烯系树脂中,能够得到具有透明性、且具有与以往的丙烯系配管
部件同等的耐热性、耐冲击性的透明配管。
(3)能够得到高温蠕变特性优异的能够流过95℃的高温流体且能够长
期使用的配管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以以各种方式有利地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并不受限定,
可以为下述方式。
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含有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A)作为必要
成分。在本发明的实施中,该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必需为
0.5~3.0质量份。为了通过含有乙烯而能够得到良好的耐冲击性以及透明
性,优选乙烯含量为0.5质量份以上,另外,为了维持配管部件的耐热性和
刚性而使其适合在高温流体中使用,优选乙烯含量为3.0质量份以下。进一
步,为了平衡性良好地满足耐冲击性、配管部件的耐热性与刚性,更优选
乙烯含量为0.5~2.0质量份的范围。
另外,优选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在含有该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的丙烯
系树脂组合物中具有规定范围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丙烯系树脂组合物
的MFR在将该组合物混炼前,优选为0.01~0.9g/10分钟的范围,更优选
为0.01~0.80g/10分钟的范围。另外,为了得到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优异
的生产率,MFR优选为0.01g/10分钟以上,为了抑制管成形中的拉长而得
到优异的高温蠕变特性,MFR优选为1.00g/10分钟以下。另外,由于丙烯
系树脂组合物的MFR通过混炼而比混炼前的MFR大,因此,优选混炼后
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MFR保持在0.01~1.00g/10分钟的范围内。这是因
为如上所述,MFR低于0.01g/10分钟时,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生产率降低,
相反,高于1.00g/10分钟时,抑制不了管成形中的拉长。而且,特别是从
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形性的方面出发,该MFR优选为0.80g/10分钟以下。此
外,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MFR可以使用本技术领域中众所周知的技术以及
装置来测定。
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可以使用本技术领域中众所周知的任意技术以
及装置来制造。例如,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可以使用聚合装置,通过公知
的聚合法,利用间歇式、半连续式、连续式等任意的方法进行聚合来制造。
当然,也可以通过将聚合条件不同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聚合装置连续连接
而成的多级聚合来制造。但是,制造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时,在乙烯-丙烯
无规共聚物为100质量份的情况下,必须考虑使得乙烯含量为0.5~3.0质
量份。
另外,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可以在其制造后不混合其它树脂而使用,
另外,也可以使用通过使用各种混合装置来将分别制造的丙烯均聚物和乙
烯-丙烯无规共聚物混合而制造的产物。通过混合丙烯均聚物和乙烯-丙烯无
规共聚物而形成时,在成形成配管部件时,通过与管的挤出成形或注塑成
形的成形方法相对应地调节配合比,能够以适用于各成形方法的丙烯树脂
组合物来形成,因此优选。例如,在管的挤出成形中,优选乙烯含量少地
进行配合,但是,以相同的树脂组合物注塑成形成接头或阀门部件等时,
易产生空隙,因此,注塑成形时优选乙烯含量多地进行配合,由此能够抑
制空隙的产生。另外,只具有两种树脂时,可以根据用途,使用丙烯均聚
物和乙烯含量不同的多种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
此时,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优选通过配合丙烯均聚物25~75质量份
与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75~25质量份来制造。为了维持配管部件的耐热
性和刚性而用于高温流体,优选丙烯均聚物为25质量份以上,乙烯-丙烯
无规共聚物为75质量份以下,为了得到良好的耐冲击性以及透明性,优选
丙烯均聚物为75质量份以下,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为25质量份以上。此
外,所混合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优选为2.5~4.0%,更优
选为2.8~3.5%。通过与丙烯均聚物配合,能够以在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
为100质量份时乙烯含量为0.5~3.0质量份的方式形成即可。为该范围的
乙烯含量时,作为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通用性高,树脂制造也比较容易,
容易获得市售品,因此优选。
另外,在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特别是以提高耐冲击性为目
的而配合作为另一个必要成分的弹性体(B)。弹性体的平均粒径必须为
10nm~800nm。这是由于弹性体在提高耐冲击性的同时,有损害树脂的透
明性的趋势,因此,通过使弹性体的平均粒径微小,能够抑制透明性的降
低。而且,通过使弹性体的平均粒径微小,能够发挥与作为另一个必要成
分的透明成核剂(C)的协同效果,能够在维持优异的透明性的同时,提高
耐冲击性,因此,对于耐冲击性而言,平均粒径优选为800nm以下,进而,
从提高分散性、使物理性能稳定的方面考虑,平均粒径优选为600nm以下。
另外,从弹性体的优异的生产率这一点考虑,平均粒径优选为10nm以上,
进而,从容易维持所生产的粒径的稳定性的方面考虑,平均粒径优选为
100nm以上。这些弹性体的配合量通常为1~10质量份。为了提高聚丙烯
树脂的耐冲击性,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为了不降低透明性地维持配管部
件的耐热性和刚性而用于高温流体,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
在本发明的实施中,可以在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配合各种弹性体。作
为合适的弹性体,可以列举出橡胶状聚合物、烯烃弹性体、苯乙烯弹性体
等。具体地,可以列举出丁二烯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基橡胶、苯乙烯-
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异戊二
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
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等
二烯系橡胶;乙烯-丙烯橡胶、乙烯-丙烯共聚物(EPM)、乙烯-丙烯二烯共
聚物(EPDM)、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EOR)等乙烯与α-
烯烃的共聚物;乙烯-丙烯-亚乙基降冰片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己二烯共聚
物等乙烯-丙烯非共轭二烯三元共聚物;丁烯-异戊二烯共聚物等以及对这些
弹性体进行氢化而成的聚合物等。基本上,只要是平均粒径为10nm~800nm
的弹性体,就可以无限制地使用公知的弹性体,另外,该弹性体类可以单
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另外,在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还使用作为另一个必要成分
的结晶成核剂(C)。结晶成核剂有有机系成核剂和无机系成核剂,但是,
无机系成核剂由于妨碍透明性而不能用于本发明的实施。即,在本发明中
使用的结晶成核剂为有机系成核剂。结晶成核剂特别是以赋予耐冲击性、
刚性以及提高透明性为目的而被配合。结晶成核剂的配合量没有特别的限
定,但是,优选为对于赋予耐冲击性、刚性以及提高透明性有效的量,通
常,相对于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配合微量的结晶成核剂即可。更详细地,
为了得到良好的透明性与物理性能的平衡,结晶成核剂的配合量优选为
0.005~0.5质量份。为了通过结晶成核剂的效果得到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良
好的透明性,优选为0.005质量份以上,配合量超过0.5质量份时,透明性
提高的效果达到顶点,因此,为了控制多余的配合的同时抑制耐冲击性的
降低,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下。
作为有机系成核剂,可以列举出糖类、脂肪族醇类、羧酸金属盐、羧
酸酯类、芳香族羧酸的金属盐、有机磷酸类、松香酸类等。这样的有机系
成核剂中,糖类系成核剂和/或有机磷酸系成核剂在成核剂中一般也容易获
得,特别是糖类系成核剂对于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的提高效果好,
有机磷酸系对于耐冲击性的提高效果好,因此更优选。此外,只要是有机
系成核剂,就可以无限制地使用公知的有机系成核剂,该成核剂类可以单
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糖类系成核剂有山梨糖醇系、壬糖醇系、木糖醇系等,具体地,可以
列举出双-1,3:2,4-(3'-甲基-4'-氟-亚苄基)1-丙基山梨糖醇、双-1,3:2,4-(3',4'-
二甲基亚苄基)1'-甲基-2'-丙烯基山梨糖醇、双-1,3,2,4-二亚苄基-2’,3'-二溴丙
基山梨糖醇、双-1,3,2,4-二亚苄基-2’-溴-3’-羟基丙基山梨糖醇、双-1,3:
2,4-(3’-溴-4’-乙基亚苄基)-1-烯丙基山梨糖醇、单2,4-(3’-溴-4’-乙基亚苄
基)-1-烯丙基山梨糖醇、双-1,3:2,4-(4’-乙基亚苄基)1-烯丙基山梨糖醇、双
-1,3:2,4-(3’,4’-二甲基亚苄基)1-甲基山梨糖醇、1,2,3-三脱氧-4,6:5,7-双-
[(4-丙基苯基)亚甲基]-壬糖醇、双-1,3:2,4-(4’-乙基亚苄基)1-烯丙基山梨
糖醇、双-1,3:2,4-(5’,6’,7’,8’-四羟基-2-萘醛亚苄基)1-烯丙基木糖醇、双-1,3:
2,4-(3’,4’-二甲基亚苄基)1-丙基木糖醇等。
有机磷酸系成核剂有磷酸酯系化合物等,具体地,可以列举出双(4-叔
丁基苯基)磷酸钠盐、双(4-叔丁基苯基)磷酸锂盐、双(4-叔丁基苯基)磷酸铝
盐、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钠盐、2,2’-亚甲基-双(4,6-二-叔
丁基苯基)磷酸锂盐、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铝盐、2,2’-亚
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钙盐、2,2’-亚乙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
磷酸钠盐、2,2’-亚乙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盐锂、2,2’-亚乙基-双(4,6-
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铝盐、双-(4-叔丁基苯基)磷酸钙盐等。
根据需要,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可以任意配合一种或一种以上
的添加剂。例如,作为添加剂,可以配合抗氧化剂。作为抗氧化剂,可以
列举出适合作为配管部件的使用的酚系抗氧化剂、磷系抗氧化剂、硫系抗
氧化剂。酚系抗氧化剂在高温领域发挥效果,例如抑制注塑成形时由成形
温度引起的氧化,因此优选。磷系抗氧化剂作为抑制酚系抗氧化剂的自由
基化的助剂而起作用,因此优选。硫系抗氧化剂在长期耐热性中发挥效果,
例如在95℃左右的流体长期流过的配管中的使用中,抑制氧化劣化,因此
优选。该酚系抗氧化剂、硫系抗氧化剂以及磷系抗氧化剂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通过组合而发挥协同效果,即使是为了在提高抗氧化效果和长期耐
热效果的同时防止溶解析出而控制的配合量,也能够得到充分的效果。
另外,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优选配合0.05~1.00
质量份的酚系抗氧化剂,作为适合的酚系抗氧化剂,可以列举出四[亚甲
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等。相对于100质量份的
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优选配合0.05~1.00质量份的磷系抗氧化剂,作为
适合的磷系抗氧化剂,例如可以列举出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等。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优选配合0.05~1.00质量份的
硫系抗氧化剂,作为适合的硫系抗氧化剂,可以列举出3,3’-硫代二丙酸二
硬脂基酯等。
另外,还可以根据其它需要,在不损害透明性的范围内配合紫外线吸
收剂、光稳定剂(受阻胺系、苯甲酸酯系、二苯甲酮系等)、润滑剂(液体
石蜡等烃系、硬脂酸等脂肪酸、硬脂醇等高级醇系、硬脂酰胺等酰胺系、
硬脂酸钙等金属皂系等)、抗菌剂(沸石等无机系、2-(4-噻唑基)苯并咪唑
等有机系等)等。它们的配合量根据添加剂的种类而变化,因此,优选配
合不降低组合物的物理性能且能发挥添加剂的效果的量。而且,还可以根
据需要配合无机填充材料(滑石等)、阻燃剂、防静电剂、造核剂等。
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可以由上述的必要成分以及其它的任意成
分根据任意的方法来制造。丙烯系树脂组合物通常可以通过以任意的顺序
将各种成分配合后进行熔融混炼来制造。在此,对溶融混炼的方法没有特
别的限制,通过使用单轴挤出机或双轴挤出机、捏合机等,能够得到将各
成分均匀分散而成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此外,如上所述,混炼后的丙烯
系树脂组合物的MFR优选为0.01~1.00g/10分钟的范围,更优选为0.01~
0.80g/10分钟的范围,另外,特别是从成形性稳定且良好的角度考虑,优
选为0.80g/10分钟以下。
如上所述调制的特别适合于配管部件的制造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可以
通过其蠕变特性来进行规定。关于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蠕变特性,
在95℃的气氛下施加3.5MPa的拉伸负荷的条件下,至破坏为止的时间优
选为1000小时以上。对于阀门或管等丙烯系树脂制配管部件,能够在施加
了内压的状态下在流通高温流体的状态下长期使用,因此优选。此外,“在
95℃的气氛下施加3.5MPa的拉伸负荷的条件下,至破坏为止的时间为1000
小时以上”是指对于试样(test piece)的试验条件,在对配管部件特别是管
进行试验时,可以通过施加像加载与拉伸负荷3.5MPa同等的拉伸负荷那样
的管内压来进行试验。此时的管内压可以由管外径与壁厚以及拉伸负荷
3.5MPa利用下述式(1)所示的Naday式进行换算。
管内压=(2×管壁厚×试验应力)/(管外径-管壁厚) (1)
例如,假如是管的厚度为3.0mm、外径为32mm的管,可以通过式(1)
求出管内压为0.7MPa。
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可以有利地用于各种成形体、即成形物品
的制造,但是,如上所述该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耐热性、耐冲击性、高
温蠕变特性等优异,因此,能够特别有利地用于配管部件的制造。作为配
管部件的适合的例子,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出利用挤出成形制造的
管(单层或多层管)、利用注塑成形制造的接头、凸缘、阀门、驱动器的壳
体等。
成形体可以由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利用挤出成形法、注塑成形
法等任意的众所周知的成形方法以及任意的众所周知的成形装置来制造。
例如,利用挤出成形来制造管时,将丙烯系树脂组合物颗粒化后,填充到
单轴挤出机中,在提高的气缸温度下向模具挤出成形,由此可以制造具有
规定的形状以及尺寸的管。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
定于这些实施例。
〔试验方法〕
利用以下所示的试验方法来评价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性能以
及由该树脂组合物成形而成的丙烯系树脂制配管部件(管)的性能。
(1)熔体流动速率测定试验(MFR、单位:g/10分钟)
依据JIS K7210,在试验温度为230℃、试验负荷为2.16Kg下测定混炼
后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MFR。
(2)拉伸试验(单位:MPa)
依据JIS K7113,从丙烯系树脂制管切出拉伸试验片,在23±1℃的气
氛中进行拉伸试验,测定试验片的抗拉强度以及拉伸弹性模量。
(3)带缺口艾式冲击试验(单位:KJ/m2)
依据JIS K7110,从丙烯系树脂制管切出带缺口艾式冲击试验片,在
23±1℃以及0±1℃的气氛中测定各个试验片的艾式冲击强度。
(4)透明性试验(雾度(haze)、单位:%)
依据JIS K7361,使用雾度计测定试验片的雾度值。雾度值为透明性的
指标,雾度值越小,则目视中的试验片的透明感越好,表示透明性高。
(5)差示扫描热量分析试验
利用差示扫描热量计(Thermo plus DSC 8230、Rigaku社制),将片状
的样品片5mg装入铝盘中,从室温以10℃/分钟升温到230℃,保持10分
钟后,由以5℃/分钟降温时检测的峰计算出结晶能量(ΔH),然后计算出
结晶度(单位:%)。另外,以此时的结晶最大峰温度为结晶温度(单位:
℃)。
(6)高温蠕变试验
依据DIN8078,对于1000mm的丙烯系树脂制管在95±1℃下施加
0.7MPa的内压(管厚为3.0mm、外径为32mm、由下述式(1)的Naday
式计算出相当于试验应力为3.5MPa的管内压),测定至破坏为止的时间。
管内压=(2×管壁厚×试验应力)/(管外径-管壁厚)(1)
〔试验步骤以及评价标准〕
调制配合组成不同的各种丙烯系树脂组合物,进行MFR的测定。接着,
由所制造的树脂组合物利用挤出成形来制造管。关于所得到的管,进行各
种机械物理性能的评价。在此,本评价的合格条件满足以下条件:为了适
合用作配管部件,特别是为了得到在高温区域使用阀门时的良好的片材性,
拉伸弹性模量为1100MPa以上,为了得到作为配管部件的良好的耐冲击性,
艾式冲击强度为16KJ/m2以上,长期使用时更优选为20KJ/m2以上,为了
在高温流体中长期使用,热内压蠕变试验为1000小时以上,进而,为了目
视确认配管部件内的流体状态,作为透明性,雾度(haze)为70%以下。
实施例1
配合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乙烯含量为3.2%、MFR为0.5g/10分钟)
30质量份、丙烯均聚物(MFR为0.5g/10分钟)70质量份、壬糖醇系结晶
成核剂(Millad NX8000、MILLIKEN制)0.2质量份、以及α-烯烃系共聚
物(NOTIO PN-2060、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平均粒径为20nm)5.0质量
份,利用双轴挤出机进行混炼,使其颗粒化,制造混炼后的MFR为0.56g/10
分钟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由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使用单轴挤出机在气
缸温度为210℃下成形成厚度为3.0mm、外径为32mm的丙烯系树脂制管,
由管制作各种试验用试样,实施拉伸试验、带缺口艾式冲击试验、透明性
试验、差示扫描热量分析试验、高温蠕变试验。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2
重复所述实施例1中记载的方法,但是,在本例中,配合乙烯-丙烯无
规共聚物(乙烯含量为3.2%、MFR为0.5g/10分钟)30质量份、丙烯均聚
物(MFR为0.5g/10分钟)70质量份、壬糖醇系结晶成核剂(MilladNX8000、
MILLIKEN制)0.2质量份、以及α-烯烃系共聚物(NOTIO PN-2060、三井
化学株式会社制:平均粒径为20nm)2.0质量份,利用双轴挤出机进行混
炼,使其颗粒化。得到混炼后的MFR为0.54g/10分钟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
由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成形成管,实施各种评价试验。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3
重复所述实施例1中记载的方法,但是,在本例中,配合乙烯-丙烯无
规共聚物(乙烯含量为3.2%、MFR为0.5g/10分钟)30质量份、丙烯均聚
物(MFR为0.5g/10分钟)70质量份、壬糖醇系结晶成核剂(MilladNX8000、
MILLIKEN制)0.2质量份、以及α-烯烃系共聚物(NOTIO PN-2060、三井
化学株式会社制:平均粒径为20nm)8.0质量份,利用双轴挤出机进行混
炼,使其颗粒化。得到混炼后的MFR为0.59g/10分钟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
由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成形成管,实施各种评价试验。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4
重复所述实施例1中记载的方法,但是,在本例中,配合乙烯-丙烯无
规共聚物(乙烯含量为3.2%、MFR为0.5g/10分钟)30质量份、丙烯均聚
物(MFR为0.5g/10分钟)70质量份、磷酸酯金属盐系结晶成核剂(PPM
ST-0451、东京INK株式会社制)0.2质量份、以及α-烯烃系共聚物(NOTIO
PN-2060、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平均粒径为20nm)5.0质量份,利用双轴
挤出机进行混炼,使其颗粒化。得到混炼后的MFR为0.56g/10分钟的丙烯
系树脂组合物。由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成形成管,实施各种评价试验。结
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5
重复所述实施例1中记载的方法,但是,在本例中,配合乙烯-丙烯无
规共聚物(乙烯含量为3.2%、MFR为0.5g/10分钟)30质量份、丙烯均聚
物(MFR为0.5g/10分钟)70质量份、壬糖醇系结晶成核剂(MilladNX8000、
MILLIKEN制)0.2质量份、磷酸酯金属盐系结晶成核剂(PPM ST-0451、
东京INK株式会社制)0.2质量份、以及α-烯烃系共聚物(NOTIO PN-206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平均粒径为20nm)5.0质量份,利用双轴挤出机进
行混炼,使其颗粒化。得到混炼后的MFR为0.56g/10分钟的丙烯系树脂组
合物。由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成形成管,实施各种评价试验。结果表示在
表1中。
实施例6
重复所述实施例1中记载的方法,但是,在本例中,配合乙烯-丙烯无
规共聚物(乙烯含量为3.2%、MFR为0.5g/10分钟)30质量份、丙烯均聚
物(MFR为0.5g/10分钟)70质量份、壬糖醇系结晶成核剂(Millad NX8000、
MILLIKEN制)0.2质量份、以及氢化苯乙烯-丁二烯系弹性体(Tuftec H1062、
旭化成Chemicals株式会社制:平均粒径为100nm)5.0质量份,利用双轴
挤出机进行混炼,使其颗粒化。得到混炼后的MFR为0.56g/10分钟的丙烯
系树脂组合物。由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成形成管,实施各种评价试验。结
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7
重复所述实施例1中记载的方法,但是,在本例中,配合乙烯-丙烯无
规共聚物(乙烯含量为3.2%、MFR为0.5g/10分钟)50质量份、丙烯均聚
物(MFR为0.5g/10分钟)50质量份、壬糖醇系结晶成核剂(Millad NX8000、
MILLIKEN制)0.2质量份、以及α-烯烃系共聚物(NOTIO PN-2060、三井
化学株式会社制:平均粒径为20nm)5.0质量份,利用双轴挤出机进行混
炼,使其颗粒化。得到混炼后的MFR为0.56g/10分钟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
由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成形成管,实施各种评价试验。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8
重复所述实施例1中记载的方法,但是,在本例中,配合乙烯-丙烯无
规共聚物(乙烯含量为3.2%、MFR为0.5g/10分钟)70质量份、丙烯均聚
物(MFR为0.5g/10分钟)30质量份、壬糖醇系结晶成核剂(Millad NX8000、
MILLIKEN制)0.2质量份、以及α-烯烃系共聚物(NOTIO PN-2060、三井
化学株式会社制:平均粒径为20nm)5.0质量份,利用双轴挤出机进行混
炼,使其颗粒化。得到混炼后的MFR为0.56g/10分钟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
由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成形成管,实施各种评价试验。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9
重复所述实施例1中记载的方法,但是,在本例中,配合乙烯-丙烯无
规共聚物(乙烯含量为3.2%、MFR为0.5g/10分钟)90质量份、丙烯均聚
物(MFR为0.5g/10分钟)10质量份、壬糖醇系结晶成核剂(Millad NX8000、
MILLIKEN制)0.2质量份、以及α-烯烃系共聚物(NOTIO PN-2060、三井
化学株式会社制:平均粒径为20nm)5.0质量份,利用双轴挤出机进行混
炼,使其颗粒化。得到混炼后的MFR为0.57g/10分钟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
由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成形成管,实施各种评价试验。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10
重复所述实施例1中记载的方法,但是,在本例中,配合乙烯-丙烯无
规共聚物(乙烯含量为1.0%、MFR为0.5g/10分钟)100质量份、壬糖醇
系结晶成核剂(Millad NX8000、MILLIKEN制)0.2质量份、以及α-烯烃
系共聚物(NOTIO PN-2060、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平均粒径为20nm)5.0
质量份,利用双轴挤出机进行混炼,使其颗粒化。得到混炼后的MFR为
0.56g/10分钟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由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成形成管,实
施各种评价试验。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11
重复所述实施例1中记载的方法,但是,在本例中,配合乙烯-丙烯无
规共聚物(乙烯含量为3.2%、MFR为0.5g/10分钟)30质量份、丙烯均聚
物(MFR为0.5g/10分钟)70质量份、壬糖醇系结晶成核剂(Millad NX8000、
MILLIKEN制)0.2质量份、以及氢化苯乙烯-丁二烯系弹性体(平均粒径
600nm)5.0质量份,利用双轴挤出机进行混炼,使其颗粒化。得到混炼后
的MFR为0.56g/10分钟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由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成形
成管,实施各种评价试验。结果表示在表1中。
比较例1
配合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乙烯含量为3.2%、MFR为0.5g/10分钟)
30质量份、丙烯均聚物(MFR为0.5g/10分钟)70质量份、壬糖醇系结晶
成核剂(Millad NX8000、MILLIKEN制)0.2质量份、以及α-烯烃系共聚
物(NOTIO PN-2060、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平均粒径为20nm)15.0质量
份,利用双轴挤出机进行混炼,使其颗粒化。得到混炼后的MFR为0.76g/10
分钟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由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成形成管,实施各种评
价试验。结果表示在表2中。
比较例2
配合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乙烯含量为3.2%、MFR为0.5g/10分钟)
30质量份、丙烯均聚物(MFR为0.5g/10分钟)70质量份、以及壬糖醇系
结晶成核剂(Millad NX8000、MILLIKEN制)0.2质量份,利用双轴挤出
机进行混炼,使其颗粒化。得到混炼后的MFR为0.52g/10分钟的丙烯系树
脂组合物。由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成形成管,实施各种评价试验。结果表
示在表2中。
比较例3
配合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乙烯含量为3.2%、MFR为0.5g/10分钟)
30质量份、丙烯均聚物(MFR2.0g/10分钟)70质量份、壬糖醇系结晶成
核剂(Millad NX8000、MILLIKEN制)0.2质量份、以及α-烯烃系共聚物
(NOTIO PN-2060、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平均粒径为20nm)5.0质量份,
利用双轴挤出机进行混炼,使其颗粒化。得到混炼后的MFR为1.68g/10
分钟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由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成形成管,实施各种评
价试验。结果表示在表2中。
比较例4
配合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乙烯含量为3.2%、MFR为0.5g/10分钟)
30质量份、丙烯均聚物(MFR为0.5g/10分钟)70质量份、以及α-烯烃系
共聚物(NOTIO PN-2060、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平均粒径为20nm)5.0
质量份,利用双轴挤出机进行混炼,使其颗粒化。得到混炼后的MFR为
0.56g/10分钟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由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成形成管,实
施各种评价试验。结果表示在表2中。
比较例5
配合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乙烯含量为3.2%、MFR为0.5g/10分钟)
30质量份、丙烯均聚物(MFR为0.5g/10分钟)70质量份、壬糖醇系结晶
成核剂(Millad NX8000、MILLIKEN制)0.2质量份、以及氢化苯乙烯-丁
二烯系弹性体(Tuftec N504、旭化成Chemicals株式会社制:平均粒径为
1μm)5.0质量份,利用双轴挤出机进行混炼,使其颗粒化。得到混炼后的
MFR为0.56g/10分钟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由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成形成
管,实施各种评价试验。结果表示在表2中。
比较例6
配合丙烯均聚物(MFR为0.5g/10分钟)100质量份、壬糖醇系结晶成
核剂(Millad NX8000、MILLIKEN制)0.2质量份、以及α-烯烃系共聚物
(NOTIO PN-2060、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平均粒径为20nm)5.0质量份,
利用双轴挤出机进行混炼,使其颗粒化。得到混炼后的MFR为0.56g/10
分钟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由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成形成管,实施各种评
价试验。结果表示在表2中。
比较例7
配合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乙烯含量为3.2%、MFR为0.5g/10分钟)
100质量份、壬糖醇系结晶成核剂(Millad NX8000、MILLIKEN制)0.2
质量份、以及α-烯烃系共聚物(NOTIO PN-2060、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
平均粒径为20nm)5.0质量份,利用双轴挤出机进行混炼,使其颗粒化。
得到混炼后的MFR为0.56g/10分钟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由所得到的树脂
组合物成形成管,实施各种评价试验。结果表示在表2中。
比较例8
配合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乙烯含量为3.2%、MFR为0.5g/10分钟)
10质量份、丙烯均聚物(MFR为0.5g/10分钟)90质量份、壬糖醇系结晶
成核剂(Millad NX8000、MILLIKEN制)0.2质量份、以及α-烯烃系共聚
物(NOTIO PN-2060、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平均粒径为20nm)5.0质量
份,利用双轴挤出机进行混炼,使其颗粒化。得到混炼后的MFR为0.56g/10
分钟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由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成形成管,实施各种评
价试验。此外,本例时,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中的的乙烯含量不足0.5质
量份。结果表示在表2中。
比较例9
配合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乙烯含量为3.2%、MFR为0.5g/10分钟)
30质量份、以及丙烯均聚物(MFR为0.5g/10分钟)70质量份,利用双轴
挤出机进行混炼,使其颗粒化。得到混炼后的MFR为0.50g/10分钟的丙烯
系树脂组合物。由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成形成管,实施各种评价试验。结
果表示在表2中。
![]()
![]()
参照上述表1以及表2,在实施例1、7、8及9以及比较例6、7及8
中,通过改变乙烯含量为3.2%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与丙烯均聚物的配
合比,使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变化。在各例中,乙烯含量为
3.2%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丙烯均聚物的配合比、与100质量份的乙烯
-丙烯无规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为,比较例7为100:0(乙烯含量为约3.3
质量份),实施例9为90:10(乙烯含量为约3.0质量份)、实施例8为70:
30(乙烯含量为约2.3质量份)、实施例7为50:50(乙烯含量为约1.6质
量份)、实施例1为30:70(乙烯含量为约1.0质量份)、比较例8为10:
90(乙烯含量为约0.3质量份)、比较例6为0:100(乙烯含量为0质量份)。
此时,乙烯含量为3.2%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的比例多、即乙烯-丙烯无
规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多时,艾式冲击强度得以提高,但是,抗拉强度以
及拉伸弹性模量降低。另外,丙烯均聚物的比例多、即乙烯-丙烯无规共聚
物中的乙烯含量少时,抗拉强度以及拉伸弹性模量得以提高,但是,拉伸
弹性模量变得过高,艾式冲击强度降低。比较例7中,艾式冲击强度高,
但是,抗拉强度以及拉伸弹性模量低,低于作为配管部件所希望的拉伸弹
性模量1100MPa。另外,比较例6以及8中,抗拉强度以及拉伸弹性模量
高,但是,艾式冲击强度低,低于作为配管部件所希望的数值16KJ/m2。与
此相对,实施例1、7、8以及9中记载的结果在作为配管部件所希望的数
值的允许范围内。另外,在实施例1以及10中,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中
的乙烯含量为约1.0质量份,为相等,物理性能值也得到同等的结果。
由此可以看出,乙烯含量为0.5~3.0质量份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正
因为乙烯含量为0.5~3.0质量份,才能具有优异的抗拉强度以及拉伸弹性
模量与艾式冲击强度。此时,优选通过配合丙烯均聚物和乙烯-丙烯无规共
聚物来形成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通过与挤出成形或注塑成形的成形方法
相对应地来调节配合比,能够以适用于各成形方法的丙烯树脂组合物来形
成,因此优选。关于该配合比,所混合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中的乙烯含
量为2.5~4.0%时,相对于25~75质量份的丙烯均聚物,优选配合75~25
质量份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
另外,从上述表1以及表2中记载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实施例1以及
比较例2、4及9中,在比较例9中添加弹性体而成的比较例4中,抗拉强
度以及拉伸弹性模量降低,艾式冲击强度微增,仅通过添加弹性体不能提
高物理性能值。另外,在比较例9中添加结晶成核剂而成的比较例2中,
抗拉强度以及拉伸弹性模量提高,雾度降低,由此在透明性提高的另一方
面,艾式冲击强度降低,用作配管部件时,冲击强度不足。在添加了弹性
体和结晶成核剂这两者的实施例1中,抗拉强度以及拉伸弹性模量、透明
性未变差,而且仅通过单独添加弹性体或结晶成核剂不能提高的艾式冲击
强度得以提高。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平均粒径为10nm~800nm的弹性体与
结晶成核剂的协同效果,能够在维持高抗拉强度以及拉伸弹性模量、透明
性的条件下,使艾式冲击强度提高。此外,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乙烯-丙烯
无规共聚物,添加微量的结晶成核剂即可,即使过量添加,效果也不变,
因此,优选添加量为0.005~0.5质量份。
另外可以看出,在实施例1、6及11以及比较例5中,弹性体的平均
粒径分别为20nm、100nm、600nm、1μm(1000nm)时,在实施例1、6
以及11中,抗拉强度以及拉伸弹性模量、艾式冲击强度均良好,但是,如
比较例5所示,弹性体的平均粒径变大时,艾式冲击强度降低至不足1/2。
在此,在实施例1中为平均粒径为20nm的α-烯烃系共聚物,在实施例6
中为平均粒径为100nm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系弹性体,在实施例11中为
平均粒径为600nm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系弹性体,但是,与结晶成核剂的
协同效果受弹性体的平均粒径的影响,即使弹性体的材质不同,也能够得
到同样地效果。此外,除与结晶成核剂的协同效果以外,物理性能还随所
配合的弹性体的特性而变化。为了得到良好的生产率,弹性体的平均粒径
优选为10nm以上的较小的值,为了在维持良好的透明性的同时具有良好
的耐冲击性,弹性体的平均粒径必需为10nm~800nm的范围内。其中,α-
烯烃系共聚物容易形成平均粒径小的弹性体,因此,作为适合的弹性体而
被列举出。
另外可以看出,在实施例1、2及3以及比较例1中,改变弹性体的含
量的情况下,弹性体的配合量增加时,艾式冲击强度得以提高,但是抗拉
强度以及拉伸弹性模量降低。另外,减少弹性体的配合量时,抗拉强度以
及拉伸弹性模量得以提高,但是,艾式冲击强度降低。比较例1中,虽然
艾式冲击强度高,但是,抗拉强度以及拉伸弹性模量低,低于作为配管部
件所希望的拉伸弹性模量1100MPa,由于弹性体增量而带来MFR的提高,
使得热内压蠕变的强度也不足。另外,不具有弹性体的比较例2中,虽然
抗拉强度以及拉伸弹性模量高,但是,艾式冲击强度低,低于作为配管部
件所希望的数值16KJ/m2。实施例1、2以及3中记载的结果为作为配管部
件所希望的数值的允许范围内。由此,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乙烯-丙烯无规
共聚物配合的弹性体的量必需为1~10质量份。此外,比较例2为不配合
弹性体的例子,此时,没有由弹性体与结晶成核剂的协同效果带来的抗拉
强度、拉伸弹性模量的提高,艾式冲击强度为低值。
另外,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4,相对于实施例1使用壬糖醇系结晶成
核剂,在实施例4中使用磷酸酯金属盐系结晶成核剂,因此,在实施例4
中,拉伸弹性模量以及透明性稍低。但是,可以看出,是用作配管部件时
充分允许的范围,因此,只要是有机系成核剂,结晶成核剂可以使用所有
种类的结晶成核剂。此外,在有机系成核剂中,优选使用糖类系成核剂和
磷酸系成核剂,在糖类系成核剂中,为了提高透明性和耐冲击性,更优选
壬糖醇系结晶成核剂。另外还可以看出,在实施例5中,并用并配合壬糖
醇系结晶成核剂和磷酸酯金属盐系结晶成核剂这两种结晶成核剂,但是,
与实施例1相比,几乎没有不良影响,因此,也可以并用并配合结晶成核
剂。在不改变抗拉强度以及拉伸弹性模量和艾式冲击强度而想进一步改良
其它物理性能时,配合多种结晶成核剂是适当的。另外,为了在得到优异
的透明性的同时具有由与弹性体的协同效果带来的良好的耐冲击性,结晶
成核剂优选使用糖类系成核剂或有机磷酸系成核剂,还可以将它们并用。
从表1以及表2可以看出,与实施例1相比,在比较例3中,混炼后
的MFR为1.68g/10分钟,因此,热内压蠕变试验结果为500小时,不足实
施例1的1/2。另外,如果混炼后的MFR超过1.00g/10分钟,则挤出成形
成管时,与MFR上升相应,产生拉长,变得难以成形,因此,为了具有优
异的高温蠕变特性和挤出成形性,混炼后的MFR必须为0.01~1.00g/10分
钟。
从上述可以看出,含有作为必要成分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和平均粒
径为10nm~800nm的弹性体的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制配管部件,抗拉强
度、拉伸弹性模量、艾式冲击强度等机械性能优异、高温蠕变特性也优异,
因此,能够耐受长期流过95℃的高温流体。而且,通过在丙烯系树脂组合
物中配合结晶成核剂,透明性得以显著提高,能够目视确认向配管内的流
体中的异物混入,因此,适合用于特别忌讳异物混入的食品领域、医疗领
域、半导体制造领域等各种配管生产线。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利用挤出成形制作的丙烯系树脂制管,但
是,对于利用挤出成形制作的多层管、或利用注塑成形制作的接头、凸缘、
阀门、驱动器的壳体等其它配管部件,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可以有利地用于各种成形体的制造。成形
体的整体或一部分可以由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来制造。作为制造方
法,可以使用常用的成形装置,有利地实施挤出成形法、注塑成形法等任
意的成形法,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其它的成形法。对于适当的成形体的例
子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出利用挤出成形制造的单层或多层管等、利
用注塑成形制造的接头、凸缘、阀门、驱动器的壳体等。作为其它的例子,
可以列举出板、槽、导管。另外,更详细地,单层或多层管、接头、凸缘、
阀门、驱动器的壳体等配管部件可以特别有利地使用本发明的丙烯系树脂
组合物。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含有乙烯含量为
0.5~3.0质量份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A)、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该乙烯
-丙烯无规共聚物为1~10质量份的平均粒径为10nm~800nm的弹性体(B)
以及结晶成核剂(C)作为必要成分,并且该组合物的混炼后的熔体流动速
率为0.01~1.00g/10分钟,
所述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A)通过将25~75质量份的丙烯均聚物和
75~25质量份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配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
成核剂(C)为糖类系成核剂和/或有机磷酸系成核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95℃
的气氛下施加3.5MPa的拉伸负荷的蠕变特性中,至断裂为止的时间为1000
小时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
于,该组合物为配管部件的成形材料。
5.一种成形体,其特征在于,该成形体通过将权利要求1~4中任意
一项所述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成形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体为管、多
层管、板、槽、导管、接头、凸缘、阀门或驱动器的壳体。
7.一种配管部件,其特征在于,该配管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由权利要求
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成形体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