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纱机车尾的下龙筋配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在粗纱机车尾部的下龙筋配重结构。
背景技术
粗纱机车尾部位使用的下龙筋配重机构是下龙筋升降过程中保持下龙筋升降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该配重机构包括下龙筋、通过转动轴转动设置在粗纱机车尾上的配重轮、绕过配重轮的牵引绳、平衡块、轴套,轴套固定在配重轮的内圈上,并套设在转动轴上,牵引绳的一端部连在下龙筋上,另一端部挂着平衡块,这样粗纱机在工作时,下龙筋电机驱动齿条作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下龙筋作上下往复运动,该配重机构地作用主要是通过平衡块来平衡下龙筋的重量,这样在下龙筋的升降过程中可以降低下龙筋电机的功率消耗,但是现有的配重机构中,配重轮的轴套与转动轴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这样下龙筋升降时,平衡块的平衡作用需要克服较大的摩擦阻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粗纱机车尾的下龙筋配重结构,该结构中配重轮与转动轴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粗纱机车尾的下龙筋配重结构,包括下龙筋、通过转动轴转动设置在粗纱机车尾上的配重轮、绕过所述配重轮的牵引绳、平衡块,所述牵引绳的一端部连在所述下龙筋上,另一端部挂着所述平衡块,该下龙筋配重结构还包括一轴承,所述转动轴安装在所述轴承的内圈上,所述配重轮安装在所述轴承的外圈上。
所述配重轮上设有用于禁止所述轴承沿所述转动轴轴向滑动的第一挡块。
所述转动轴上设有用于禁止所述轴承沿所述转动轴轴向滑动的第二挡块。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转动轴与配重轮之间设有轴承,转动轴安装在轴承的内圈上,配重轮安装在轴承的外圈上,这样配重轮在转动时,配重轮与转动轴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其摩擦系数比较小,这样下龙筋升降时,平衡块平衡克服的摩擦阻力较小,可以进一步降低下龙筋电机的功率消耗,减少能源的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中配重轮处的示意图;
其中:1、下龙筋;2、配重轮;3、牵引绳;4、平衡块;5、转动轴;6、轴承;7、第一挡块;8、第二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具体结构。
在粗纱机上主要进行四个工序:牵伸工序、加捻工序、卷绕工序、成形工序,由导条装置喂入原棉材料后,经上述四个工序,将粗纱卷绕在纱筒上,两端呈锥形,粗纱的上下卷绕成形需要依靠下龙筋的上下往复运动,开机后,下龙筋电机经减速箱减速后,再经换向器作90度换向来驱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上安装有齿轮,由齿轮来带动齿条作往复运动,齿条安置在下龙筋上,在下龙筋上升时为了能平衡下龙筋的重量减少下龙筋电机的功率,粗纱机上配设有配重机构,在车尾处的配重机构中,参见附图1-2所示,粗纱机的车尾处安置有轴杆,轴杆作为转动轴5配重轮2可绕着轴杆转动,本实施例中,轴杆上安装有两个配重轮2,配重轮2的外圆周面上绕有一牵引绳3,牵引绳3的一端部连在下龙筋1上,另一端部挂着平衡块4,在转动轴5与配重轮2之间设有一轴承6,转动轴5安装在轴承6的内圈上,配重轮2安装在轴承6的外圈上,这样配重轮2在转动时要克服的摩擦阻力很小,因为转动轴5与配重轮2之间是滚动摩擦,可以进一步降低下龙筋电机的功率消耗,减少能源的浪费。
配重轮2的两侧设有第一挡块7,转动轴5上也设有第二挡块8,本实施例中,第一挡块7为孔用挡圈,第二挡块8为轴用挡圈,配重轮2、转动轴5与轴承6都是过盈配合的,但使用时间过长后,配重轮2与轴承6的外圈之间或者转动轴5与轴承6的内圈之间会容易松动,第一挡块7主要为了禁止轴承6或者轴承6与转动轴5一起相对于配重轮2发生滑动,第二挡块8主要为了禁止轴承6或者轴承6与配重轮2一起相对于转动轴5发生滑动,如附图2所示,这样配重轮2就可以稳定地绕着转动轴5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