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纹管及附带波纹管的线束.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4280221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52179.9

申请日:

2013.08.06

公开号:

CN104704692A

公开日:

2015.06.1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2G 3/04申请公布日:2015061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G 3/04申请日:20130806|||公开

IPC分类号:

H02G3/04; B60R16/02

主分类号:

H02G3/04

申请人: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发明人:

清水正堂

地址:

日本三重县

优先权:

2012-222999 2012.10.05 JP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代理人:

高培培; 车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更一定地维持狭缝的闭合状态。波纹管具备波纹管主体部、多个第一延伸片、多个第二延伸片。波纹管主体部形成为筒状,沿着其长度方向交替形成环状凸部和环状凹部,并沿着其长度方向形成有狭缝。多个第一延伸片在波纹管主体部中的隔着狭缝的两侧缘部的一方侧隔开间隔地设置。在各第一延伸片的两侧部形成有第一卡定用凹部。多个第二延伸片在波纹管主体部中的隔着狭缝的两侧缘部的另一方侧隔开间隔地设置。在各第二延伸片的两侧部形成有能够与第一卡定用凹部卡定的第二卡定用凹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波纹管,具备: 波纹管主体部,形成为筒状,沿着所述波纹管主体部的长度方向 交替形成环状凸部和环状凹部,并沿着所述波纹管主体部的长度方向 形成有狭缝; 多个第一延伸片,在所述波纹管主体部中的隔着所述狭缝的两侧 缘部的一方侧隔开间隔地设置,且在两侧部形成有第一卡定用凹部; 及 多个第二延伸片,在所述两侧缘部的另一方侧且在所述多个第一 延伸片之间的各位置隔开间隔地设置,且在两侧部形成有能够与所述 第一卡定用凹部卡定的第二卡定用凹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纹管,其中, 在所述多个第一延伸片及所述多个第二延伸片中的至少一方形成 有至少一个朝向它们的前端侧而朝向内侧的引导侧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纹管,其中, 所述波纹管主体部的内周部中,在所述多个第一延伸片与所述多 个第二延伸片嵌合的状态下,在配置所述多个第一延伸片或所述多个 第二延伸片的部分形成凹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波纹管,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延伸片在设置有所述第一卡定用凹部的位置经由台 阶部而向所述波纹管主体部的内周侧凹陷, 所述多个第二延伸片在设置有所述第二卡定用凹部的位置经由台 阶部而向所述波纹管主体部的内周侧凹陷。 5.  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波纹管,其中, 彼此相对的2个所述第一卡定用凹部或2个所述第二卡定用凹部 的底间尺寸比嵌入它们之间的所述第二延伸片或第一延伸片的最大宽 度尺寸大。 6.  一种附带波纹管的线束,具备: 线束,包括至少一根电线;及 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波纹管,在所述多个第一 延伸片与所述多个第二延伸片嵌合的状态下,将所述线束覆盖。

说明书

说明书波纹管及附带波纹管的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电线进行保护的波纹管。
背景技术
为了对电线进行保护而有时会外装波纹管。在波纹管形成有狭缝, 通过该狭缝将电线配置在波纹管内。而且,在波纹管内配置了电线之 后,在波纹管上卷绕胶粘带,由此,抑制波纹管的打开。
然而,当经过长时间时,胶粘带的胶粘性可能会劣化。或者胶粘 带的基材劣化而胶粘带可能会断裂。因此,波纹管可能在狭缝处打开。
因此,如专利文献1那样提出了形成有锁定结构的波纹管的方案。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波纹中,在隔着狭缝的两端部的一方侧形成 锁定突起。并且,当封闭狭缝时,所述锁定突起与所述两端部的另一 方侧的闭壁卡合,从而将狭缝锁定成闭锁状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389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锁定突起从闭壁的内周侧卡 合于闭壁。因此,隔着狭缝的两端部在波纹管的径向上可能会错动。 由此,存在例如隔着狭缝的一方侧的端部进入另一方侧的端部的内周 侧的可能性。或者存在锁定突起的卡合被解除而波纹管打开的可能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更可靠且一定地维持狭缝的闭合状 态。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案具备:波纹管主体部,形成为筒状, 沿着所述波纹管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交替形成环状凸部和环状凹部,并 沿着所述波纹管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狭缝;多个第一延伸片,在 所述波纹管主体部中的隔着所述狭缝的两侧缘部的一方侧隔开间隔地 设置,且在两侧部形成有第一卡定用凹部;及多个第二延伸片,在所 述两侧缘部的另一方侧且在所述多个第一延伸片之间的各位置隔开间 隔地设置,且在两侧部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定用凹部卡定的第二 卡定用凹部。
第二方案以第一方案的波纹管为基础,其中,在所述多个第一延 伸片及所述多个第二延伸片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至少一个朝向它们的 前端侧而朝向内侧的引导侧部。
第三方案以第一或第二方案的波纹管为基础,其中,所述波纹管 主体部的内周部中,在所述多个第一延伸片与所述多个第二延伸片嵌 合的状态下,在配置所述多个第一延伸片或所述多个第二延伸片的部 分形成凹部。
第四方案以第一至第三方案中任一方案的波纹管为基础,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延伸片在设置有所述第一卡定用凹部的位置经由台阶部 而向所述波纹管主体部的内周侧凹陷,所述多个第二延伸片在设置有 所述第二卡定用凹部的位置经由台阶部而向所述波纹管主体部的内周 侧凹陷。
第五方案以第一至第四方案中任一方案的波纹管为基础,其中, 彼此相对的2个所述第一卡定用凹部或2个所述第二卡定用凹部的底 间尺寸比嵌入它们之间的所述第二延伸片或第一延伸片的最大宽度尺 寸大。
第六方案的附带波纹管的线束具备:线束,包括至少一根电线; 及第一至第五方案中任一方案的波纹管,在所述多个第一延伸片与所 述多个第二延伸片嵌合的状态下,将所述线束覆盖。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或第六方案,通过将多个第一延伸片和多个第二延伸片 以向彼此的间隙插入的方式嵌合,由此多个第一延伸片的各第一卡定 用凹部与多个第二延伸片的各第二卡定用凹部相互卡定。由此,能够 更可靠且一定地维持狭缝的闭合状态。
根据第二方案,在所述多个第一延伸片及所述多个第二延伸片中 的至少一方形成至少一个朝向它们的前端侧而朝向内侧的引导侧部, 因此容易将所述多个第一延伸片及所述多个第二延伸片中的至少一方 向另一方之间插入。
根据第三方案,能够抑制第一延伸片及第二延伸片向波纹管的内 周侧的突出。
根据第四方案,多个第一延伸片的第一卡定用凹部和多个第二延 伸片的第二卡定用凹部在各自的台阶部的位置处相互卡定,因此第一 卡定用凹部与第二卡定用凹部更可靠地相互卡定,能够更可靠地抑制 狭缝的打开。
根据第五方案,彼此相对的2个所述第一卡定用凹部或2个所述 第二卡定用凹部的底间尺寸比向它们之间嵌入的所述第二延伸片或第 一延伸片的最大宽度尺寸大,因此能够容易将所述多个第一延伸片及 所述多个第一延伸片中的至少一方向彼此相对的2个所述第一卡定用 凹部或所述第二卡定用凹部间插入。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安装有波纹管的线束的局部俯视图。
图2是上述的波纹管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上述的波纹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上述的波纹管的狭缝部分的从内周侧观察到的局部说明 图。
图5是将狭缝封闭之前的状态的波纹管的局部俯视图。
图6是上述的波纹管的局部立体图。
图7是上述的波纹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上述的波纹管的狭缝部分的从内周侧观察到的局部说明 图。
图9是将狭缝封闭的中途状态的波纹管的局部俯视图。
图10是上述的波纹管的局部立体图。
图11是上述的波纹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上述的波纹管的狭缝部分的从内周侧观察到的局部说明 图。
图13是安装有变形例的波纹管的线束的局部俯视图。
图14是上述的波纹管的局部立体图。
图15是上述的波纹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上述的波纹管的狭缝部分的从内周侧观察到的局部说明 图。
图17是将狭缝封闭之前的状态的波纹管的局部俯视图。
图18是上述的波纹管的局部立体图。
图19是上述的波纹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20是上述的波纹管的狭缝部分的从内周侧观察到的局部说明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的波纹管及附带波纹管的线束。图1是安装 有实施方式的波纹管20的线束10的局部俯视图,图2是波纹管20的 局部立体图,图3是波纹管20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波纹管20的狭 缝S部分的从内周侧观察到的局部说明图。而且,图5~图8是表示将 波纹管20在狭缝S处封闭之前的状态的图,图9~图12是表示将波纹 管在狭缝S处封闭的中途状态的图。
该波纹管20是对配置于车辆等的线束10进行覆盖并进行保护的 构件。
在此,线束10设为将多个电线捆扎而成的结构。更具体而言,线 束10设为将多个电线根据向作为配置对象的车辆的配线方式而分支捆 扎的结构。线束10也可以不必分支。而且,线束10也可以由单一的 电线构成。此外,在线束10上也可以捆扎其他的光缆等。将本波纹管 20装配于线束10的部分只要是线束10的至少一部分即可,可以是线 束10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大致整体。
波纹管20具备波纹管主体部21、多个第一延伸片30、及多个第 二延伸片40,整体形成为具有狭缝S的筒状。该波纹管20例如通过将 熔融的树脂挤压成筒状并对其进行真空成形或吹塑成形等而按压于规 定的模具来形成。因此,波纹管20在包含后述的环状凸部22及环状 凹部24的波纹管主体部21的部分、形成多个第一延伸片30及多个第 二延伸片40的各部分处,形成为相同厚度。
波纹管主体部21形成为筒状,沿着其长度方向形成有狭缝S。换 言之,波纹管主体部21形成为呈横截面C字状的筒状。而且,波纹管 主体部21设为沿着其长度方向交替地形成有环状凸部22及环状凹部 24的结构。环状凸部22是在波纹管主体部21的外周面处沿着其周向 突出的部分。环状凹部24是在波纹管主体部21的外周面处沿着其周 向凹陷的部分。这些环状凸部22及环状凹部24如上述那样形成为相 同厚度。因此,当从内侧观察波纹管主体部21时,形成有上述环状凸 部22的部分呈环状地凹陷,形成有上述环状凹部24的部分呈环状地 突出。
该波纹管主体部21在环状凸部22与环状凹部24之间的台阶部等 处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因此整体来看具有弯曲变形容易的性质。而且, 上述环状凹部24的内径设定成比作为装配对象的线束10的外径大(通 常为稍大的程度)。
多个第一延伸片30在波纹管主体部21中的隔着狭缝S的两侧缘 部的一方侧隔开间隔地形成。而且,多个第二延伸片40在波纹管主体 部21中的隔着狭缝S的两侧缘部的另一方侧隔开间隔地形成。
另外,多个第二延伸片40在波纹管主体部21的长度方向上,设 置在多个第一延伸片30之间的各位置。换言之,多个第一延伸片30 和多个第二延伸片40在波纹管主体部21的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相 邻的第一延伸片30和第二延伸片40隔着后述的微小的间隙即切断线 而相邻。
并且,多个第一延伸片30以通过多个第二延伸片40之间而潜入 波纹管主体部21的内周侧的方式配置,并且多个第二延伸片40以通 过多个第一延伸片30之间而潜入波纹管主体部21的内周侧的方式配 置。由此,多个第一延伸片30与多个第二延伸片40以相互啮合的方 式嵌合而将狭缝S封闭。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延伸片30及多个第二延伸片 40以与多个环状凸部22对应的位置及间距形成。更具体而言,多个第 一延伸片30相对于多个环状凸部22每隔一个地形成。多个第二延伸 片40以配置在上述多个第一延伸片30之间的方式相对于多个环状凸 部22每隔一个地形成。并且,相邻的第一延伸片30和第二延伸片40 在与环状凹部24对应的位置处分离。并且,当将狭缝S封闭时,多个 第一延伸片30和多个第二延伸片40以分别向相对的环状凸部22的内 周侧潜入的方式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延伸片30及第二延伸片40也可以与上述环 状凸部22及环状凹部24的位置及间距无关地形成。
在第一延伸片30的两侧部形成第一卡定用凹部32。在此,第一 延伸片30形成为板状,在其基端部的两侧部以朝向第一延伸片30的 宽度方向中央部呈线状地凹陷的方式形成第一卡定用凹部32。更具体 而言,第一卡定用凹部32在第一延伸片30的俯视观察下,形成为呈 方形形状地凹陷的形状,其一侧的缘部相对于隔着狭缝S的两侧缘部 的一方侧的外缘而位于同一直线上。
另外,在第二延伸片40的两侧部形成有第二卡定用凹部42。上 述的第二延伸片40及第二卡定用凹部42形成为与上述第一延伸片30 及第一卡定用凹部32相同的形状。
并且,在将多个第一延伸片30和多个第二延伸片40如上述那样 嵌合的状态下,第一延伸片30的基端部和第二延伸片40的基端部在 波纹管主体部21的周向上配置于重合的位置时,彼此相邻的第一卡定 用凹部32与第二卡定用凹部42相互卡定。由此,维持多个第一延伸 片30与多个第二延伸片40的嵌合状态。
另外,在第一延伸片30的两侧部朝向其前端侧形成有朝向内侧的 一对引导侧部34。在此,第一延伸片30的两侧部朝向其前端侧形成于 向内倾斜的引导侧部34。而且,在此,第一延伸片30的前端缘部沿着 与第一延伸片3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即,第一延伸片30呈 梯形形状的俯视观察形状。
另外,在第二延伸片40的两侧部朝向其前端侧形成有朝向内侧的 一对引导侧部44。在此,第二延伸片40的两侧部朝向其前端侧形成于 向内倾斜的引导侧部44。而且,在此,第二延伸片40的前端缘部沿着 与第二延伸片4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即,第二延伸片40呈 梯形形状的俯视观察形状。
并且,在将多个第一延伸片30与多个第二延伸片40向彼此的间 隙插入时,各引导侧部34、44与对方侧的引导侧部34、44、第一卡定 用凹部32、第二卡定用凹部42进行滑动接触。由此,能顺畅地进行多 个第一延伸片30和多个第二延伸片40的插入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引导侧部34、44无需呈直线状地倾斜,也可以为 弯曲并朝向第一延伸片30或第二延伸片40的前端侧而朝向其内侧的 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形成在相邻的第一延伸片30的相对部分且彼此相 对的2个第一卡定用凹部32的底间尺寸A设定得大于向它们之间嵌入 的第二延伸片40的最大宽度尺寸B(参照图4)。由此,能够将第二 延伸片40顺畅地插入到相邻的第一延伸片30之间且相邻的2个第一 卡定用凹部32之间。
不过,彼此相对的2个第一卡定用凹部32的底间尺寸A也可以设 定得与向它们之间嵌入的第二延伸片40的最大宽度尺寸B相同或比该 最大宽度尺寸B小。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第一延伸片30及第二延伸片 40弹性变形,而能够将第二延伸片40插入到相邻的第一延伸片30之 间且相邻的2个第一卡定用凹部32之间。
同样,形成在相邻的第二延伸片40的相对部分且彼此相对的2个 第二卡定用凹部42的底间尺寸设定得大于向它们之间嵌入的第一延伸 片30的最大宽度尺寸。这当然并非必须。
另外,第一延伸片30在形成有上述第一卡定用凹部32的部分、 更具体而言,在2个第一卡定用凹部32之间的部分经由台阶部36而 向波纹管主体部21的内周侧凹陷(参照图3、图7及图11)。第一延 伸片30中的比台阶部36靠前端侧的部分36b比其基端侧的部分(波 纹管主体部21的内周部分即环状凹部24部分)向波纹管主体部21的 内周侧凹陷第一延伸片30的厚度量程度。而且,第一延伸片30的所 述前端侧的部分36b形成为沿着波纹管主体部21的周向弯曲的板状。
同样,第二延伸片40在形成有上述第二卡定用凹部42的部分经 由台阶部46而向波纹管主体部21的内周侧凹陷(参照图3、图7及图 11)。第二延伸片40中的比台阶部46靠前端侧的部分46b比其基端 侧的部分(波纹管主体部21的内周部分即环状凹部24部分)向波纹 管主体部21的内周侧凹陷第二延伸片40的厚度量程度。而且,第二 延伸片40的所述前端侧的部分46b分别形成为沿着波纹管主体部21 的周向弯曲的板状。
并且,在第一延伸片30与第二延伸片40嵌合的状态下,在台阶 部36、46的位置处,第一卡定用凹部32与第二卡定用凹部42彼此卡 定。在该状态下,第一延伸片30中的上述前端侧的部分36b和第二延 伸片40中的上述前端侧的部分46b在波纹管主体部21的内周侧配置 在下降一段的位置(参照图3)。并且,上述前端侧的部分36b的两侧 部的基端朝向部分(梯形形状的底边两侧部分)与上述前端侧的部分 46b的两侧部的基端朝向部分(梯形形状的底边两侧部分)配置在彼此 相对的位置(参照图3)。并且,当对波纹管主体部21施加在狭缝S 处打开那样的力时,上述前端侧的部分36b的两侧部的基端朝向部分 与上述前端侧的部分46b的两侧部的基端朝向部分相互抵接,第一卡 定用凹部32与第二卡定用凹部42更可靠地相互卡定。由此,能够更 可靠地抑制狭缝S的打开。
不过,即便第一延伸片30和第二延伸片40不是经由台阶部36、 46而向波纹管主体部21的内周侧凹陷的形状,通过使第一延伸片30 和第二延伸片40弹性变形并使它们嵌合,由此第一卡定用凹部32与 第二卡定用凹部42相互卡定。因此,第一延伸片30和第二延伸片40 经由台阶部36、46向波纹管主体部21的内周侧凹陷的情况并非必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一延伸片30和第二延 伸片40在波纹管主体部21的长度方向错开位置时呈对称形状的例子, 但这并非必须。
另外,波纹管主体部21的内周部中,在多个第一延伸片30与多 个第二延伸片40嵌合的状态下,在配置多个第一延伸片30或多个第 二延伸片40的部分形成凹部26。
在第一延伸片30与第二延伸片40嵌合的状态下,第一延伸片30 的前端侧的部分36b配置在波纹管主体部21的内周侧,第二延伸片40 的前端侧的部分36b配置在波纹管主体部21的内周侧。因此,当未特 别实施对策时,在波纹管主体部21的内周部,第一延伸片30及第二 延伸片40突出其厚度量。因此,在波纹管主体部21的内周部中的隔 着狭缝S的部分形成与第一延伸片30或第二延伸片40的厚度对应的 凹陷,从而形成上述凹部26。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波纹管主体部21中的隔着狭缝S的两侧缘部 的内周侧部分(即,各环状凹部24的内周侧部分)形成有在波纹管主 体部21的长度方向上连续凹陷的凹部26。在波纹管主体部21的周向 上,凹部26形成为第一延伸片30的前端侧的部分36b或第二延伸片 40的前端侧的部分36b的长度尺寸以上的凹陷。
上述那样的波纹管20例如可以如下制造。即,制造出相对于上述 波纹管主体部21一体地连结有多个第一延伸片30及多个第二延伸片 40的环状的波纹管中间生成物(在图5中,假定相对于波纹管主体部 21而一体化有多个第一延伸片30及多个第二延伸片40的结构)。上 述波纹管中间生成物可以通过将熔融的树脂挤压成筒状并对其进行真 空成形或吹塑成形等而按压于规定的模具来形成。在作为用于制造该 波纹管中间生成物的装置而通常使用的波纹管成形用的真空成形装置 等中,通过变更模具等能够实现。
将该波纹管中间生成物在第一延伸片30与第二延伸片40之间、 第一延伸片30及第二延伸片40与波纹管主体部21之间、进而应形成 第一卡定用凹部32及第二卡定用凹部42的部分切断时,如图5~图8 所示,能够制造出在隔着直线状的狭缝S的两侧缘部的一方侧形成有 多个第一延伸片30、并在两侧缘部的另一方侧形成有多个第二延伸片 40的波纹管20。需要说明的是,切断可以通过激光加工、剪切刃等进 行。尤其是通过将各切断部位呈直线状地切断,能够容易地进行该切 断加工。
不过,上述那样的波纹管20也可以通过一般的注塑成形模具等来 制造。
说明将这样构成的波纹管20向线束10装配时的动作。
即,在波纹管20内配置有线束10的状态下,如图9~图12所示, 在将多个第一延伸片30和多个第二延伸片40配置于相互之间的状态 下,接近波纹管主体部21的两侧缘部,而使多个第一延伸片30向相 对的侧缘部的内周侧滑入,并使多个第二延伸片40向相对的侧缘部的 内周侧滑入。并且,如图1~图4所示,将多个第一延伸片30和多个第 二延伸片40插入深处,多个第一延伸片30的基端部和多个第二延伸 片40的基端部在波纹管主体部21的周向上成为相互重合的位置关系 时,第一卡定用凹部32与第二延伸片40相互卡定。更具体而言,第 一卡定用凹部32中的第一延伸片30基端侧朝向部分与第二卡定用凹 部42中的第二延伸片40基端侧朝向部分相互相对。由此,能抑制多 个第一延伸片30和多个第二延伸片40向相互的脱落方向移动的情况, 能抑制狭缝S的打开。而且,在隔着狭缝S的两侧缘部的一方侧设置 的第一延伸片30配置在该两侧缘部的另一方侧的内周部,在该两侧缘 部的另一方侧设置的第二延伸片40配置在该两侧缘部的一方侧的内周 部。因此,隔着狭缝S的两侧缘部在波纹管主体部21的径向上难以错 位。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波纹管20、附带波纹管20的线束10,使 多个第一延伸片30与多个第二延伸片40以向彼此的间隙插入的方式 嵌合,由此使第一卡定用凹部32与第二卡定用凹部42相互卡定。在 该状态下,隔着狭缝S的两侧缘部在波纹管20的径向上难以错动。因 此,隔着狭缝S的两侧缘部的一方向另一方的内侧潜入这样的情况难 以发生。而且,即便使隔着狭缝S的两侧缘部在波纹管20的径向上错 开的力起作用,第一卡定用凹部32与第二卡定用凹部42的卡定也难 以解除。因此,能够将狭缝S的闭合状态稳定地维持成一定状态。当 然,多个第一延伸片30和多个第二延伸片40在波纹管主体部21的长 度方向上也嵌合,因此在波纹管20的长度方向上,隔着狭缝S的两侧 缘部也难以错动。
另外,如专利文献1公开那样,在隔着狭缝的两端部的一方侧形 成锁定突起,在利用了上述锁定突起的锁定结构中也存在如下的问题。 即,在波纹管上形成包含锁定突起及承受该锁定突起的凹部的凹凸形 状的情况下,生产时的条件调整(生产线速度、树脂喷出量、吹塑成 形时等的空气喷出压力等)非常困难。而且,在利用模具成形上述波 纹管时,由于凹凸形状而脱模性也会恶化。而且,由于上述锁定突起 的突出高度而推测为该锁定突起嵌合于凹部的状态下的保持力发生变 动,上述锁定突起的形状的稳定化至关重要,从这一点出发,要求比 通常严格的制造品质管理。
相对于此,在本波纹管20中,是在第一延伸片30的侧部形成的 第一卡定用凹部32与在第二延伸片40的侧部形成的第二卡定用凹部 42相互卡定而将狭缝S封闭的结构。因此,在波纹管20上,新附加而 应形成的凹凸加工部分少。因此,难以引起生产时的条件调整的困难 性。而且,由于不是利用了波纹管20的向径向的突出部分的卡定结构, 因此使封闭狭缝S的保持力一定,因而不太要求严格管理模具成型时 的凹凸高度的必要性。因此,难以要求比通常严格的制造品质管理。
另外,由于在多个第一延伸片30及多个第二延伸片40形成朝向 它们的前端侧而朝向内侧的引导侧部34,因此能够将多个第一延伸片 30及多个第二延伸片40容易地插入彼此之间。
另外,在波纹管主体部21中的多个第一延伸片30与多个第二延 伸片40嵌合的状态下,在配置多个第一延伸片30或多个第二延伸片 40的部分形成凹部26,因此能抑制第一延伸片30及第二延伸片40向 波纹管主体部21的内周侧的突出。
不过,波纹管主体部21在凹部26处凹陷的情况并非必须。
另外,多个第一延伸片30在设有第一卡定用凹部32的位置经由 台阶部36而向波纹管主体部21的内周侧凹陷,多个第二延伸片40在 设有第二卡定用凹部42的位置经由台阶部46而向波纹管主体部21的 内周侧凹陷,因此第一卡定用凹部32和第二卡定用凹部42在各自的 台阶部36、46的位置处彼此卡定。因此,第一卡定用凹部32与第二 卡定用凹部42更可靠地相互卡定,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狭缝S的打开。
另外,彼此相对的2个第一卡定用凹部32或2个第二卡定用凹部 42的底间尺寸A比向它们之间嵌入的第二延伸片40或第一延伸片30 的最大宽度尺寸B大,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多个第一延伸片30及多个第 二延伸片40中的至少一方插入到彼此相对的2个第一卡定用凹部32 或第二卡定用凹部42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延伸片30及第二延伸片40的侧部形成于上 述那样的引导侧部34、44的情况并非必须,也可以朝向第一延伸片30 及第二延伸片40的延伸方向笔直地延伸。而且,也可以仅在第一延伸 片30及第二延伸片40的一方形成引导侧部34、44。而且,也可以仅 在第一延伸片30及第二延伸片40的一方侧的侧部形成引导侧部34、 44。
说明关于第一延伸片130及第二延伸片140的侧部形状的变形例。
图13是安装有变形例的波纹管120的线束110的局部俯视图,图 14是波纹管120的局部立体图,图15是波纹管120的局部剖视图,图 16是波纹管120的狭缝S部分的从内周侧观察到的局部说明图。而且, 图17~图20是表示将波纹管120在狭缝S处封闭之前的状态的图。
该变形例的波纹管120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波纹管20不同之处是与 第一延伸片30对应的第一延伸片130的形状、及与第二延伸片40对 应的第二延伸片140的形状。
即,在多个第一延伸片130的两端部形成有第一卡定用凹部132。 在此,第一延伸片130形成为板状,在其基端部的两侧部以朝向第一 延伸片13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呈线状地凹陷的方式形成第一卡定用凹 部132。更具体而言,第一卡定用凹部132在第一延伸片130的俯视观 察下,形成为呈方形形状凹陷的形状,其一侧的缘部相对于隔着狭缝S 的两侧缘部的一方侧的外缘而位于同一直线上。
另外,在第二延伸片140的两侧部形成有第二卡定用凹部142。 这些第二延伸片140及第二卡定用凹部142形成为与上述第一延伸片 130及第一卡定用凹部132相同的形状。
并且,在将多个第一延伸片130和多个第二延伸片140如上述那 样嵌合的状态下,第一延伸片130的基端部与第二延伸片140的基端 部在波纹管主体部21的周向上配置于重合的位置时,彼此相邻的第一 卡定用凹部132与第二卡定用凹部142相互卡定。由此,能维持多个 第一延伸片130与多个第二延伸片140的嵌合状态。
另外,第一延伸片130的前端侧两角部形成为呈L字状地切口的 形状。即,第一延伸片130中的比一对第一卡定用凹部132靠前端侧 的部分包括向两侧外方突出的方形形状的一对侧部134a和以比一对侧 部134a窄的宽度向前端侧突出的方形形状的前端部134b,形成为在俯 视观察下呈T字状的形状。
另外,第二延伸片140也包括一对侧部144a和前端部144b,形成 为与上述第一延伸片130相同的形状。
通过将第一延伸片130及第二延伸片140形成为上述形状,能够 将第一延伸片130的一对侧部134a配置在第二延伸片140的前端侧的 切口状部分,而且,能够将第二延伸片140的一对侧部144a配置在第 一延伸片130的前端侧的切口状部分。因此,将波纹管主体部21中的 隔着狭缝S的部分沿着第一延伸片130及第二延伸片140的交界呈线 状地切断,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上述第一延伸片130及第二延伸片140。
需要说明的是,形成在相邻的第一延伸片130的相对部分且彼此 相对的2个第一卡定用凹部132的底间尺寸A设定得比嵌入它们之间 的第二延伸片140的最大宽度尺寸B大(参照图16)。而且,在第一 延伸片130及第二延伸片140的基端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 台阶部36、46。
在该变形例中,也能够一边将第一延伸片130及第二延伸片140 的前端部向下方按压,一边将它们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嵌合。
如以上那样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是上述的说明在全部的方面 是例示,没有将本发明限定于此。理解为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而能想 到未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
标号说明
10 线束
20、120 波纹管
21 波纹管主体部
22 环状凸部
24 环状凹部
26 凹部
30、130 第一延伸片
32、132 第一卡定用凹部
34、44 引导侧部
36、46 台阶部
40、140 第二延伸片
42、142 第二卡定用凹部
S 狭缝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波纹管,具备:
波纹管主体部,形成为筒状,沿着所述波纹管主体部的长度方向 交替形成环状凸部和环状凹部,并沿着所述波纹管主体部的长度方向 形成有狭缝;
多个第一延伸片,在所述波纹管主体部中的隔着所述狭缝的两侧 缘部的一方侧隔开间隔地设置,且在两侧部形成有第一卡定用凹部; 及
多个第二延伸片,在所述两侧缘部的另一方侧且在所述多个第一 延伸片之间的各位置隔开间隔地设置,且在两侧部形成有能够与所述 第一卡定用凹部卡定的第二卡定用凹部,
所述波纹管主体部的内周部中,在所述多个第一延伸片与所述多 个第二延伸片嵌合的状态下,在配置所述多个第一延伸片或所述多个 第二延伸片的部分形成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纹管,其中,
在所述多个第一延伸片及所述多个第二延伸片中的至少一方形成 有至少一个朝向它们的前端侧而朝向内侧的引导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纹管,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延伸片在设置有所述第一卡定用凹部的位置经由台 阶部而向所述波纹管主体部的内周侧凹陷,
所述多个第二延伸片在设置有所述第二卡定用凹部的位置经由台 阶部而向所述波纹管主体部的内周侧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波纹管,其中,
彼此相对的2个所述第一卡定用凹部或2个所述第二卡定用凹部 的底间尺寸比嵌入它们之间的所述第二延伸片或第一延伸片的最大宽 度尺寸大。
5.一种附带波纹管的线束,具备:
线束,包括至少一根电线;及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波纹管,在所述多个第一延伸片与 所述多个第二延伸片嵌合的状态下,将所述线束覆盖。

波纹管及附带波纹管的线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波纹管及附带波纹管的线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波纹管及附带波纹管的线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波纹管及附带波纹管的线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波纹管及附带波纹管的线束.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更一定地维持狭缝的闭合状态。波纹管具备波纹管主体部、多个第一延伸片、多个第二延伸片。波纹管主体部形成为筒状,沿着其长度方向交替形成环状凸部和环状凹部,并沿着其长度方向形成有狭缝。多个第一延伸片在波纹管主体部中的隔着狭缝的两侧缘部的一方侧隔开间隔地设置。在各第一延伸片的两侧部形成有第一卡定用凹部。多个第二延伸片在波纹管主体部中的隔着狭缝的两侧缘部的另一方侧隔开间隔地设置。在各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