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自动培养箱专用细胞培养袋.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42204 上传时间:2018-01-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57434.4

申请日:

2015.05.19

公开号:

CN104830684A

公开日:

2015.08.1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2M 3/00申请日:20150519|||公开

IPC分类号:

C12M3/00

主分类号:

C12M3/00

申请人:

任峰

发明人:

任峰

地址:

300384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泰绿色产业基地C座10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09

代理人:

韩晓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胞自动培养箱专用细胞培养袋,所述细胞培养袋包括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中央培养袋、活化培养袋和连接管路,所述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中央培养袋和活化培养袋均分别与连接管路相连接;该活化培养袋用于对细胞的活化培养,该中央培养袋是用于对细胞的扩大培养,该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用于为中央培养袋提供培养基或当中央培养袋扩大培养时中途回收或者培养结束后回收。本培养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使用时极为方便,将各个袋通过连接管路连接在一起,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细胞污染和操作人员感染的几率,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其可专用于细胞自动培养箱中。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细胞自动培养箱专用细胞培养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培养袋包括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中央培养袋、活化培养袋和连接管路,所述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中央培养袋和活化培养袋均分别与连接管路相连接;该活化培养袋用于对细胞的活化培养,该中央培养袋是用于对细胞的扩大培养,该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用于为中央培养袋提供培养基或当中央培养袋扩大培养时中途回收或者培养结束后回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包括袋体和I进液管,所述袋体四边热合制成密封的边缘,在袋体上部的边缘同轴向均布间隔密封固装有I进液管,该I进液管能够与连接管路相连通连接;
所述中央培养袋包括袋体和II进液管,所述袋体四边热合制成密封的边缘,在袋体上部的边缘同轴向间隔密封固装有II进液管,该II进液管均能够连接管路相连通连接;
所述活化培养袋包括袋体和III进液管,所述袋体四边热合制成密封的边缘,在袋体上部的边缘同轴向间隔密封固装有III进液管,该III进液管均能够与连接管路相连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I进液管、II进液管和III进液管上均设有管路开关;或者,所述I进液管为圆筒型,其数量为4个;或者,所述II进液管为圆筒型,其数量为3个;或者,所述III进液管为圆筒型,其数量为2个。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胞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I进液管、II进液管和III进液管均在袋内部的端部同轴制有两对称的支撑杆;或者,在进液管的外端部制有环形密封凸圈,通过环形密封凸圈同轴安装密封端帽;或者,所述袋体的下部的密封边缘对称制有定位孔;或者,在与袋体密封边缘连接处的进液管两侧边同轴向对称制有的连接侧翼。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细胞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培养袋采用符合塑料水溶性注射容器标准的透明材质。

说明书

一种细胞自动培养箱专用细胞培养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细胞自动培养箱专用细胞培养袋。
背景技术
细胞培养是把细胞在人工环境下,利用营养物质等,将其繁育增值,并用于各种目的”的培养过程。现已广泛应用于科研、生物制药、再生医学、临床应用和基因工程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蓬勃发展,人类对生命质量和预期寿命也有了更高的期望。拥有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生命周期是每一个人的梦想。但如同肿瘤等顽疾,传统的治疗手段所带来的副作用也让很多的患者痛苦不堪。
临床细胞治疗是近几年兴起的疾病治疗新技术,是指利用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的特性,采用生物工程方法获取和通过体外扩增、特殊培养等处理后,使这些细胞具有增强免疫、杀死病原体和肿瘤细胞、促进组织器官再生和机体康复等治疗功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细胞治疗以其良好的疗效,副作用小,更个体化、个性化等独特的优势,为一些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选择,有时甚至是最后的选择。在当前和今后很长的历史阶段,细胞治疗都将在临床治疗中担当重要的角色,二十一世纪将是细胞治疗发挥重要作用的时代。
细胞治疗技术中“体外细胞培养”是最为关键、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免疫细胞对癌细胞具有强大杀伤力,而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多受到抑制或损伤、数量也无法满足临床需求,这就需要应用生物技术培养大量高活性的免疫细胞。培养物一般是单个细胞或细胞群。细胞在培养时都要生活在人工环境中,由于环境的改变,细胞的移动或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培养时间加长。这种细胞培养多在实验室由专业技术人员手工操作中进行,但需确保所培养细胞的安全性,绝不受感染。体外培养细胞缺乏抗感染能力,所以,防止污染是决定培养成功或失败的首要条件。即使在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内,若操作者技术操作不规范,也会导致污染。因此一切操作过程应确保无菌,每一培养环节都必须做到有条不紊、完全可靠。无菌操作:消毒、灭菌、防腐、抑菌尤为关键。由于培养细胞种类多数量大、且具有高活性的免疫细胞,因此对该生物技术则有着严格及高标准的要求。目前手工操作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科研、生物制药、再生医学、临床应用和基因工程等需求,而且还存在很多缺点。因此亟需一种新的细胞生产设备及其相关零部件。
综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与本发明相比如表1所示:
表1 自动细胞培养系统与传统手动操作培养技术差别表

手动培养自动培养手动操作,不确定因素较多,重复性差全封闭自动控制,重复性高蒸发影响培养基水平稳定人为影响计算机控制、无人值守培养基需要人为预加热加热、温度等由系统自动控制不同位置内,空间差异较大培养袋条件相同,无差异费时且成本高耗时少成本低手动消毒,安全风险大系统内自动消毒,安全

国家对开展免疫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医院有一些要求,卫生部2009年颁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其中关于应用自体免疫细胞(T细胞、NK细胞)治疗技术的具体规范条文指出,要求医疗机构为三级甲等医院,且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应用自体免疫细胞(T细胞、NK细胞)治疗技术有关的诊疗科目;要求提供自体免疫细胞(T细胞、NK细胞)制剂制备的实验室应具备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证的GMP制备室,有细胞采集、加工、检定、保存和临床应用全过程标准操作程序(SOP)和完整的质量管理记录;要求医护人员必须要经过特殊培训才能获得从业资格。
因此,对于广大临床医院开展细胞治疗,就存在较高的门槛和巨大的资金投入。
通过检索,尚未发现与本发明专利申请相关的专利公开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气体交换面积大、利于在有限的培养空间大量培养,可获得更多数量的细胞,封闭式培养,降低细胞污染和操作人员感染的几率、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的细胞自动培养箱专用细胞培养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细胞自动培养箱专用细胞培养袋,所述细胞培养袋包括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中央培养袋、活化培养袋和连接管路,所述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中央培养袋和活化培养袋均分别与连接管路相连接;该活化培养袋用于对细胞的活化培养,该中央培养袋是用于对细胞的扩大培养,该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用于为中央培养袋提供培养基或当中央培养 袋扩大培养时中途回收或者培养结束后回收。
而且,所述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包括袋体和I进液管,所述袋体四边热合制成密封的边缘,在袋体上部的边缘同轴向均布间隔密封固装有I进液管,该I进液管能够与连接管路相连通连接;
所述中央培养袋包括袋体和II进液管,所述袋体四边热合制成密封的边缘,在袋体上部的边缘同轴向间隔密封固装有II进液管,该II进液管均能够连接管路相连通连接;
所述活化培养袋包括袋体和III进液管,所述袋体四边热合制成密封的边缘,在袋体上部的边缘同轴向间隔密封固装有III进液管,该III进液管均能够与连接管路相连通连接。
而且,所述I进液管、II进液管和III进液管上均设有管路开关;或者,所述I进液管为圆筒型,其数量为4个;或者,所述II进液管为圆筒型,其数量为3个;或者,所述III进液管为圆筒型,其数量为2个。
而且,所述I进液管、II进液管和III进液管均在袋内部的端部同轴制有两对称的支撑杆;或者,在进液管的外端部制有环形密封凸圈,通过环形密封凸圈同轴安装密封端帽;或者,所述袋体的下部的密封边缘对称制有定位孔;或者,在与袋体密封边缘连接处的进液管两侧边同轴向对称制有的连接侧翼。
而且,所述细胞培养袋采用符合塑料水溶性注射容器标准的透明材质。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1、本培养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由于设置了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中央培养袋和活化培养袋,使用时极为方便,将各个袋通过连接管路连接在一起,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细胞污染和操作人员感染的几率,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其可专用于细胞自动培养箱中。
2、本培养袋该采用符合塑料水溶性注射容器标准的材质,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无溶出物质,不含对细胞产生不良影响的可塑剂或溶出物质;采用高透气性的聚乙烯,可以满足细胞培养时CO2气体5%浓度环境要求和pH值的要求;采用无针连接头,所以注入细胞或取样时,不需要使用注射针,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与使用培养瓶相比,气体交换面积大,利于在有限的培养空间大量培养,可获得更多数量的细胞,封闭式培养,降低细胞污染和操作人员感染的几率;材质透明柔韧,便于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细胞培养袋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的结构连接主视图;
图3为图2中的I进液管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的中轴剖视图;
图5为图3的右视图;
图6为图5的中轴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各个连接结构,如无特殊说明,可以理解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
一种细胞自动培养箱专用细胞培养袋,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细胞培养袋包括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1、中央培养袋3、活化培养袋4和连接管路6,所述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中央培养袋和活化培养袋均分别与连接管路相连接;该活化培养袋用于对细胞的活化培养,该中央培养袋是用于对细胞的扩大培养,该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用于为中央培养袋提供培养基或当中央培养袋扩大培养时中途回收或者培养结束后回收;为了实现复数次分开投与,中途对细胞进行回收,细胞的中途回收可以进行2次,中央培养袋内培养的细胞被输送至左侧的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的空袋内,回收完成后,使用无菌热合机热压、封闭并切断培养袋软管,取出培养基或中途培养袋。
所述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包括袋体2和I进液管9,所述袋体四边热合制成密封的边缘11,在袋体上部的边缘同轴向均布间隔密封固装有I进液管,在本实施例中,进液管为圆筒型,其数量为4个,该I进液管均可与连接管路相连通连接;
所述中央培养袋包括袋体和II进液管7,所述袋体四边热合制成密封的边缘,在袋体上部的边缘同轴向间隔密封固装有II进液管,在本实施例中,进液管为圆筒型,其数量为3个,该II进液管均可与连接管路相连通连接;
所述活化培养袋包括袋体和III进液管5,所述袋体四边热合制成密封的边缘,在袋体上部的边缘同轴向间隔密封固装有III进液管,在本实施例中,进液管为圆筒型,其数量为2个,该III进液管均可与连接管路相连通连接;
所述中央培养袋和活化培养袋的结构与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的结构相似,因此未进行具体作图;
所述I进液管、II进液管和III进液管上均设有管路开关8,以方便使用,该I进液管、II进液管和III进液管,可用于连接检测仪器、排气、抽取样品以及补充培养基,所述I进液 管、II进液管和III进液管均在袋内部的端部同轴制有两对称的支撑杆15,可以有效避免袋体受到挤压封堵进液管,保证进液管畅通。
为了密封进液管,在进液管的外端部制有环形密封凸圈13,通过环形密封凸圈同轴安装密封端帽10。
为了便于培养袋的挂放和使用,袋体的下部的密封边缘对称制有定位孔12。
为了增强进液管与袋体的密封性,在与袋体密封边缘连接处的进液管两侧边同轴向对称制有的连接侧翼14。
所述细胞培养袋采用符合塑料水溶性注射容器标准的透明材质,例如该材质可以为高透气性的聚乙烯。
上述细胞培养袋的优点如下:
该采用符合塑料水溶性注射容器标准的材质,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无溶出物质,不含对细胞产生不良影响的可塑剂或溶出物质;采用高透气性的聚乙烯,可以满足细胞培养时CO2气体5%浓度环境要求和pH值的要求;采用无针连接头,所以注入细胞或取样时,不需要使用注射针,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与使用培养瓶相比,气体交换面积大,利于在有限的培养空间大量培养,可获得更多数量的细胞,封闭式培养,降低细胞污染和操作人员感染的几率;材质透明柔韧,便于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状态。进、出液管为柔性塑料管材,便于相互连接和热压封闭。

一种细胞自动培养箱专用细胞培养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细胞自动培养箱专用细胞培养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细胞自动培养箱专用细胞培养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细胞自动培养箱专用细胞培养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细胞自动培养箱专用细胞培养袋.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胞自动培养箱专用细胞培养袋,所述细胞培养袋包括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中央培养袋、活化培养袋和连接管路,所述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中央培养袋和活化培养袋均分别与连接管路相连接;该活化培养袋用于对细胞的活化培养,该中央培养袋是用于对细胞的扩大培养,该培养基或中途回收培养袋用于为中央培养袋提供培养基或当中央培养袋扩大培养时中途回收或者培养结束后回收。本培养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